特种工程塑料的发展现状

特种工程塑料的发展现状

一、特种工程塑料发展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温茂林[1](2021)在《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3D打印技术向着高性能、多材料、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种工程塑料以其优越特性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同时也对打印设备和工艺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国内针对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的研究较少,相应设备商业化普及程度很低,已有设备价格昂贵且性能参差不齐。本文结合相关企业需求,设计开发了一款兼顾功能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美观性的高温3D打印设备。同时,为提升制件表面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对切片软件进行优化开发;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打印过程远程监控可视化应用,为高温3D打印设备产业化应用提供思路。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搭建了高温3D打印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重点对核心喷头组件、温度控制系统及外形框架进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成型室腔体和喷头组件温度场分布,完成喉管部件的结构优化,优化后的喷头组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450℃;成型室腔体采用PTC热风系统,主板集成PID控制,腔体最高温度约为100℃。(2)探究了腔体温度和喷头温度对PEEK制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0℃的成型室环境温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制件翘曲程度;较高的喷头温度能够保证稳定的出丝流量,同时制件层间粘结效果较好、挤出丝宽度较为均匀。在合适的打印参数下(喷头温度420℃、腔体温度90℃、热床温度150℃、打印速度20mm/s),打印制件质量良好,设备满足设计要求。(3)提出层间内外轮廓起点等距偏移打印策略,基于开源切片引擎Cura Engine,完成策略程序开发和控制台软件编译;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劣:等距偏移能够有效地解决打印制件表面Z轴接缝问题,打印效率介于就近策略与随机策略之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制件的结构稳定性。(4)基于物联网平台设计实现了3D打印过程远程监控系统,采用MCU+WIFI模组的通信方案,基于Marlin固件完成与平台通信程序的开发;实现将设备工作时的温度信息、打印进度、打印状态信息通过Web端和移动端的可视化应用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向设备端下发停机指令。

张胜男[2](2021)在《含双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砜酮的合成与性能》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我们对于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开发耐热等级更高的新型高性能树脂己成为科学界和工程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聚合物树脂主要分为热固性树脂及热塑性树脂两大类,目前已有的耐温等级较高的树脂,皆为热固性树脂,但其抗冲击性能较差,加工条件苛刻且不可反复加工使用,而现有的加工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的耐温等级又达不到要求,所以亟需制造耐温等级更高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合成含醚键的双二氮杂萘酮单体4,4’-双(2’’,3’’-二氮杂萘-1’’-酮)-二苯醚(OBDHPZ),作为类双酚单体与4,4’-二氟二苯砜(DFS)和4,4’-二氟二苯酮(DFK)在高温下进行共聚,合成一系列数均分子量在3.2x104-5.6x104之间、分子量分布在1.8-2.6之间的含双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砜酮(PBPESKs)热塑性树脂。通过红外、核磁手段分别表征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结构,证明所合成单体、聚合物的结构与所设计的一致。在上述基础上着重探究了PBPESKs系列共聚物的性能。PBPESK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于室温下溶解于NMP、氯仿等多种极性、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手段研究了共聚物的热性能,PBPESKs系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98-324℃之间。对PBPESKs聚合物薄膜进行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在74-87MPa之间,杨氏模量在1.85-1.92GPa之间,断裂伸长率在12.6-13.9%之间,表明该类树脂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含联苯基双二氮杂萘酮结构类双酚(BDHPZ)作为共聚单体,采用高温溶液缩聚法与OBDHPZ、DFK与DFS进行四元共聚,合成两个系列共聚物PBPESK-O8、PBPESK-O6(OBDHPZ/BDHPZ=8/2、6/4),PBPESK-O8s系列聚合物数均分子量在1.98x104-3.93x104之间,分子量分布在2.1-2.9之间,PBPESK-O6s系列共聚物数均分子量在1.26x104-3.42x104之间,分子量分布在2.1-2.3之间。通过核磁、红外以及元素分析的手段对两个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其与所设计的结构一致。DSC与TGA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系列聚合物的Tg在310-342℃之间,可通过类双酚单体比例或砜酮比进行调控。溶解性测试表明,两个系列聚合物于室温下在氯仿、NMP等溶剂中都展示出了良好的溶解性。对聚合物薄膜进行拉伸测试,PBPESK-O8s系列聚合物膜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9-89MPa、1.91-2.28GPa、11.71-12.83%,PBPESK-O6s系列聚合物膜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81-92MPa、2.07-2.42GPa、10.12-12.54%,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综上所述,将双二氮杂萘酮结构引入到聚合物主链中,可以保证共聚物具有良好溶解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聚合物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同时赋予聚合物优异的力学性能。

林国强[3](2021)在《聚醚砜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FDM)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直接成型所设计的原型零部件,其展现出的超高制造效率,在当今产品竞争愈演愈烈的工业制造背景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应用,但是FDM 3D打印技术对耗材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打印耗材的局限性一直是限制该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最大阻碍,此外,随着FDM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更多机械工程领域中对高强度、耐高温、优异耐磨性的FDM打印功能零部件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以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聚醚砜(PES)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FDM 3D打印技术上的应用为研究主线,通过对PES 3D打印丝材制备及其性能测试、选取最佳打印温度、优化工艺参数、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方法及性能测试等方面研究,成功实现了PES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熔融沉积成型。通过本文研究,一方面弥补了PES在FDM 3D打印技术领域的空白,拓宽了FDM 3D打印耗材的选择,突破了PES传统制造工艺方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实现了综合性能优异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3D打印成型,这对满足在更多机械工程领域应用中对高强度、耐磨损、耐高温等性能的复杂零部件需求,以及FD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了PES材料应用于FDM 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对PES 3D打印丝材进行制备和打印装置进行搭建。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PES颗粒原料的热性能;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成功制备PES 3D打印丝材,并对其直径尺寸精度、拉伸强度、吸水率进行检验测试,确定所制备丝材能够满足FDM 3D打印的需求,并确定其打印前干燥参数,以确保打印制件的成型质量;对所搭建的PES 3D打印装置打印精度进行检验测试,确定该装置能够满足PES 3D打印的需求。2.确定PES最佳打印温度和主要打印工艺参数对打印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主次关系和最优组合。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不同打印温度对PES打印样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分析了FDM填充丝束间粘结机理,通过对拉伸断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打印温度下PES样件内部丝束之间粘结融合情况,最终确定PES最佳打印温度;应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分析了主要打印参数对PES3D打印样件机械强度的影响,并应用极差分析法得到各打印参数对PES打印样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和最优组合。3.成功实现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3D打印成型,有效提高3D打印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耐摩擦磨损性能。对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3D打印装置进行搭建,并成功对所设计的零部件打印成型;研究分析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FDM样件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对纤维增强机理和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和超声增强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3D打印样件的拉伸强度。

高志伟[4](2021)在《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3D打印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3D打印技术通过自下而上逐层累积的成形方式将材料成形为各种复杂的零部件,使其在生物医疗、机械、汽车与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熔融沉积成形3D打印技术较为成熟,其打印机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不受形状限制等。聚醚醚酮(PEEK)作为一种高性能半结晶聚合物,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该材料熔点高、粘度大,自身的摩擦性能不足以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而对该材料的应用有所限制。本文探究了打印温度和打印参数等对聚醚醚酮材料3D打印样件的性能影响。为了有效地提升聚醚醚酮材料的综合性能,以纳米氧化铝作为填充材料、聚醚醚酮作为基体材料,采用不同混合方案成功制备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3D打印丝材,分析了纳米氧化铝含量与混合方案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性能的影响,对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3D打印样件的应用场合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针对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分别采用机械混合(混合方案1)与超声辅助溶液与机械混合(混合方案2),实现聚醚醚酮复合材料3D打印丝材的制备并进行打印丝材的热性能分析。同时,根据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打印丝材的热性能,研究了打印温度对聚醚醚酮打印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纳米氧化铝含量的填充对打印丝材的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其熔融温度均在338℃左右。当打印温度在350℃~390℃范围内,随着打印温度的增加,聚醚醚酮3D打印样件的力学性能均有较大提高。根据在打印样件成形过程中影响样件成形表面质量的因素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打印层厚、外圈圈数、填充角度与边界重复率对聚醚醚酮打印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层厚与边界重复率对聚醚醚酮样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填充角度与外圈圈数对聚醚醚酮样件冲击性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铝含量与混合方案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铝含量的增加,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的拉伸强度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其弯曲强度先减小后增加。当纳米氧化铝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其打印样件的弯曲强度值又逐渐减小。在相同纳米氧化铝含量条件下,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混合方案2)相较于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混合方案1)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基于打印参数、纳米氧化铝含量与混合方案等对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打印样件力学性能影响的结论,进一步探究了载荷大小、成形方向、打印层厚和填充角度对聚醚醚酮样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了纳米氧化铝含量与混合方案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荷大小为150N和200N时,摩擦样件在16min内发生失效,当载荷大小为50N时聚醚醚酮样件的摩擦系数为0.52。在不同成形条件下聚醚醚酮样件的摩擦系数相近,聚醚醚酮样件的摩擦系数与磨痕宽度均随着层厚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填充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与纯聚醚醚酮样件相比,4wt%Al2O3/PEEK(混合方案1)打印样件的摩擦系数降低13.5%。在相同纳米氧化铝含量条件下,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混合方案2)相较于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打印样件(混合方案1)的摩擦系数与磨痕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样件的摩擦磨损性能更加优异。

闫琦星[5](2021)在《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芳醚酮(PAEK)是一种半结晶型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耐溶剂腐蚀、耐辐照、耐磨自润滑、高电绝缘性、强韧兼备以及灵活的加工特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自开发成功以来,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满足工业化生产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对新型聚芳醚酮的合成和改性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聚芳醚酮的分子结构改性是实现其性能提升和功能化应用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由于氟原子具有电负性最高,范德华半径小,极化率低,所形成的C-F键键能高等特点,使含氟聚合物通常表现出了优异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低摩擦系数,低表面自由能和低介电常数等性能。因此将氟元素引入到聚芳醚酮体系中,可有效改善聚芳醚酮的溶解性、吸水性、光学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等,使其在微电子领域、光波导器件、气体分离膜、质子交换膜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除了分子结构,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同样对聚合物的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主要有:晶态,非晶态和取向态,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晶态。而聚芳醚酮系列聚合物之所以具有优异的综合物性,主要是来自于半结晶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结晶性质对其热性能、机械性能、耐候性及耐磨性能均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含氟聚芳醚酮多是无定形态或是功能化材料,牺牲了聚芳醚酮的半结晶特性,无疑对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是不利的。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聚合物结晶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其分子链结构及规整度,分子链对称性越高,高分子的结晶能力越好,首先采用高氟含量的对称性分子十氟联苯与4,4’-二羟基二苯甲酮,通过亲核取代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半结晶型全氟联苯结构聚芳醚酮(SC-FPAEK),采用红外、XRD以及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表征了其分子结构和结晶结构特点。由于本文所制备的SC-FPAEK树脂与商品化聚醚醚酮(PEEK)均具有半结晶结构,因此表现出了相类似的耐溶剂特性,不溶于大部分常规有机溶剂,仅能溶于浓硫酸中。对于SC-FPAEK的分子量,本论文主要采用浓硫酸对其特性粘度进行了表征。由于SC-FPAEK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其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析出问题严重限制了聚合物的链增长,所得到的SC-FPAEK系列聚合物的分子量不是很高,样品特性粘度最大为0.32d L/g。DSC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C-FPAEK分子量的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分子量最高的SC-FPAEK-H的Tg达到了154℃,熔点Tm为295℃。经过XRD测试,可以观察到SC-FPAEK的结晶衍射峰,通过Jade软件拟合,不同分子量的结晶度在40%-45%的范围,表明此系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结晶能力。采用偏光显微镜对结晶能力较强的小分子量聚合物进行了测试,观察了晶体形貌与生长过程。同时本论文以SC-FPAEK-L为例对聚合物在不同熔融温度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一步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熔融温度处理下,后续冷却过程中得到的熔融结晶峰也是不同的。在熔点之上的一定温度范围内晶核并未完全消失,此时会显着提高后续的结晶速率。同时本文采用Jeziorny法对SC-FPAEK树脂不同熔融温度处理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结晶速率常数kc与Avrami指数n。本文还对熔融热压得到的聚合物薄片进行了接触角与表面能的测试。由于氟元素的引入,使SC-FPAEK具有较高的水接触角104°和较低的表面能24.58 m J/m2。聚合物的共混改性是实现聚合物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上述合成的半结晶型SC-FPAEK树脂对商品化的聚醚醚酮(PEEK)进行合金化改性,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SC-FPAEK/PEEK共混体系。DSC测试结果表明,当SC-FPAEK含量低于20 wt%时,SC-FPAEK/PEEK表现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数值与FOX方程计算值基本一致,且SEM结果显示共混试样的淬断面平坦光滑,未出现明显的沟槽或孔洞,具有均一的相态结构,这表明当SC-FPAEK含量低于20 wt%时,SC-FPAEK/PEEK为完全相容体系。当SC-FPAEK含量高于20 wt%时,SC-FPAEK/PEEK共混体系表现出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与SC-FPAEK和PEEK纯组分相对应。对应于PEEK纯组分的Tg降至142℃,对应于SC-FPAEK组分的Tg升至131℃,从SEM测试中也可观察到两相呈明显的“海岛”结构分相体系。这表明当SC-FPAEK含量高于20 wt%时,SC-FPAEK/PEEK为部分相容体系。本文分别对相容性较好的2 wt%,5 wt%,7 wt%,10 wt%,15wt%,20 wt%的SC-FPAEK/PEEK共混体系进行了力学性能评测。结果表明,2wt%、5 wt%、7 wt%等低SC-FPAEK含量的共混物表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对PEEK的韧性提高方面非常显着。当SC-FPAEK含量为5 wt%时,SC-FPAEK/PEEK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4MPa和146%,较纯聚醚醚酮分别提高了10%和110%。这使聚醚醚酮在强度和韧性方面得到了同步大幅提升,这对PEEK的改性和强韧化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由于含氟聚合物具有氟元素表面富集及低表面能特征,因此我们对其SC-FPAEK/PEEK共混体系热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水接触角和表面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的共混样品均表现出与PEEK纯组分相近的接触角值,而经热处理后,共混样品的水接触角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而表面能则明显降低。如当SC-FPAEK含量为5 wt%时,经热处理后SC-FPAEK/PEEK样品水接触角由PEEK的83°提升至102°,而表面能由42 m J/m2下降至35.8 m J/m2,采用EDS表征了5%SC-FPAEK/95%PEEK共混物热处理前后的表面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共混试样表面氟元素的质量比由处理前的2.5 wt%增加至6.7wt%,证明了氟元素向聚合物表面的迁移。这种氟原子表面迁移行为对改善聚醚醚酮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将力学性能较为优异的共混合金样品(SC-FPAEK含量为2 wt%、5 wt%、7wt%)经注塑成型进行了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C-FPAEK/PEEK共混合金表现出优异的耐磨减摩效果,PEEK纯组分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分别为0.376和2.60×10-6mm3/Nm,而5%SC-FPAEK/95%PEEK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分别为0.32和0.772×10-6mm3/Nm。这对于高性能聚合物耐摩擦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相丽[6](2021)在《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性塑料作为一种化工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家电、汽车、高速铁路、自动办公设备、节能照明、信息技术、电动工具及军工等领域。近3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引导下,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改性塑料需求不断增长,改性塑料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盈利能力也逐渐减弱。H公司由成立初期时的大型家电集团下属配套公司逐渐转变为全面社会化企业,在成立的这19年期间,H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等各个方面不断的加大投入。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缺乏专业的营销指导,在产品组合、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H公司近年来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等增速缓慢,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升H公司市场份额,改善利润是摆在H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以改性塑料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结合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特点和产品现状,分析H公司的营销环境,通过H公司客户的调查问卷反馈分析和用户购买行为分析,梳理出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阐述和归纳。结合H公司的经营目标,借助STP战略和营销组合理论,对H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优化。为了保障H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实施,提出了一系列适合H公司发展的营销策略保障方案,从而引领H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秦菁,祈青,雷雅杰,罗世凯[7](2020)在《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特种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该类材料的加工温度过高,导致其基本无法采用传统的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而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为制备特种工程塑料泡沫提供了可能。首先,对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的原理、成型方式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在制备特种工程塑料泡沫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阐述了几种典型的聚芳醚类特种工程塑料微孔泡沫的制备,泡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最后,对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目前特种工程塑料发泡方法在材料设计、设备研发、过程控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兴华[8](2020)在《酚酞基聚芳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芳酯以其优良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领域备受瞩目,经长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高技术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优异综合性能、功能多样化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设计合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高机械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具备功能特性的聚芳酯,对于发挥聚芳酯固有优势和拓宽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子设计出发,采用低温溶液法/界面聚合法,将含大侧基、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酚酞引入聚芳酯主链,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调整聚芳酯的聚集态结构、电子给受体作用以及引入含氟结构等方法,制备一系列高性能聚芳酯,同时,探究不同结构对聚合物的聚集态、机械性能、热力学及介电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上述工作主要通过如下四部分完成:1.采用低温溶液法,合成不同结构的酚酞基聚芳酯均聚物,通过对比含对位(CPAR)和间位苯二甲酰结构聚芳酯(CPAR-I),结果显示CPA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325℃,相对CPAR-I高52℃。对CPAR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量聚合物(Mn~1.23×104-7.24×104 g/mol)。CPAR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分子量的增加有助于耐热性和机械强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熔体黏度显着增大。CPAR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可溶解于二氯甲烷、氯仿、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所制备的CPAR漆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2.通过共聚在酚酞基聚芳酯的分子主链上引入结晶性链段,利用对聚合物分子链中结晶链段与非晶链段的比例的控制,调节聚芳酯的聚集态结构,并研究结构组成对热性能、机械性能、溶解性和高温流变等性能的影响。通过一步界面聚合法,成功将双酚A结构引入到CPAR的主链中,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ACPAR)。所制备的聚芳酯具有良好的热性能,Tg为191-314℃,氮气中5%热失重温度(T5%)为441-475℃。随着聚芳酯分子链中双酚A含量的增加,聚芳酯薄膜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当双酚A含量70%(ACPAR70),拉伸强度最高,其聚集态由无定形转变为半结晶态,同时熔体黏度显着下降,ACPAR70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分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序列长度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与组成相同的无规共聚物(ACPAR50)相比,嵌段共聚物(Block 1)聚集态为半结晶态,同时其熔体黏度下降。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随着酚酞链段序列长度的增加,其聚集态由半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玻璃化转变温度、熔体黏度及弯曲模量逐渐增加。3.从电子给受体作用出发,将含供电子刚性芴侧基的双酚芴单体通过共聚引入到酚酞聚芳酯主链中,利用芴侧基和酞侧基的相互作用,制备高性能聚芳酯共聚物(FCPAR)。聚芳酯Tg为277-306℃,氮气中T5%为461-510℃,700℃残碳率48-60%,表明聚芳酯具有良好的热性能。聚芳酯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通过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的聚芳酯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当共聚物中双酚芴含量30-50%,具有最佳机械性能。4.鉴于2,3,5,6-全氟亚苯基结构可赋予聚合物较好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及较低的介电常数等优良性能,我们设计将2,3,5,6-全氟亚苯基结构引入酚酞基聚芳酯结构中,采用低温溶液法,成功制备了含2,3,5,6-全氟亚苯基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CPAR-F)。CPAR-F具有良好的热性能,Tg为300℃,氮气中T5%达到472℃,同时与CPAR相比,残碳率(700℃)显着增加,达到60%。CPAR-F具有优异的溶解性,溶液加工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相比CPAR,CPAR-F具有更低的吸水率和介电常数,表明引入2,3,5,6-全氟亚苯基结构提高了聚芳酯的疏水性并有效降低了聚芳酯的介电常数。

王小问[9](2020)在《一种聚酰亚胺型玻璃纤维浸润剂在PEEK/GF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在飞行器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对于复合材料的改性,成为了近十几年来经久不衰的研究方向。聚醚醚酮因其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耐溶剂性、绝缘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电子电路与医疗耗材领域均能够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与此同时,聚醚醚酮较为苛刻的加工温度与较为昂贵的价格,成为了制约它发展的因素。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在复合材料中,基体相和增强相二者之间相互接触部位所存在的,是具有一定厚度与独特结构的新相。纵观近代复合材料中有关界面的研究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若基体树脂与加强相之间的结合较差,并且基体树脂与增强体的模量和强度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应力传递变差,使界面层承受较大程度的应力集中,复合材料易于发生破坏而失效。因此,对于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是能够事半功倍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方法。目前,市售玻璃纤维表面的浸润剂以环氧型号浸润剂为主,而聚醚醚酮的加工温度高达380℃,不仅无法为纤维与树脂提供有效的界面结合,而且还会因为其分解产生小分子而对复合材料的内部造成缺陷。因此寻找一种耐高温的纤维浸润剂对于聚醚醚酮加工工业来说至关重要。本论文中首先选择了一种含有苯乙炔的热固性聚酰亚胺作为玻璃纤维浸润剂,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并探究了浸润剂分子量大小与主链基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界面结合的影响。我们发现,主链结构含有对甲基的分子结构的四聚体PI浸润剂能够为玻璃纤维与聚醚醚酮提供更为良好的界面结合,相比于裸纤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能够提升29%;并且我们探究了该浸润剂的最佳使用含量,发现其质量分数为纤维质量的1%时,其力学性能能够到达最优;进一步的,我们在上述浸润剂中引入了以PEPA小分子接枝前后的埃洛石纳米管,来提高纤维与树脂基体的机械互锁。实验表明,纳米粒子的引入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此同时我们探究了埃洛石纳米管浓度对复合材料力性能的影响,发现埃洛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并且在埃洛石纳米管表面接枝小分子能够更有效的将埃洛石纳米管结合在纤维表面,宏观表现为力学性能得到提升,其拉伸性能相比于裸纤提升了53%。

呼炜忠[10](2020)在《典型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测试方法及设备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塑料合成改性技术的发展,材料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塑料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减重降噪”已成为国际材料发展的流行趋势。相比于通用塑料,特种工程塑料的综合性能更加优越,应用环境大多比较特殊,对于制品具有更高的成型精度要求。而获得高精度合格制品的前提,是需要对材料的基本特性有清晰的了解。聚合物的PVT关系描述了材料的比容积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是进行制件注射成型流动分析、模腔设计、流程控制和工艺分析的重要依据。但是特种工程塑料熔点高,温度跨越性大,致使材料PVT关系测试困难,急需专用的测试设备。针对现存PVT关系测试设备数量少、精度低、范围窄,数据采集处理不准确等问题,本课题创新研发了以无毒低温合金作为封闭液介质的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测试设备,利用Labview开发数据采集软件,测试并采集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特种工程塑料的PVT数据。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描述PVT关系曲线的数学模型参数,计算并完善材料PVT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优化加工工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比分析两种测试方法及现有设备特点,创新提出以无毒低温合金作为封闭介质,研发了一套能够实现在极端条件下测试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的设备。本套设备的压力测试上限为120MPa,温度范围是室温至400℃。利用设备对两类典型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进行测试,将PVT测量结果与DSC测试结果进行比对,两者相转变温度域对应良好,证明本设备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2.通过Labview开发设计了 PVT数据采集软件,包含设置、测试、历史记录三大重要模块,可实现对测试数据的实时采集、保存及读取调用。采集软件可同时获取加热器及封闭介质温度,结合导热系数,精准计算试样的实际温度。针对测试常用的恒压模式,软件预留了压力波动端口,通过设定相应的压力上下限,使测试过程中的压力值维持在合理区间,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根据测试材料和测试需要的不同,可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采样频率、坐标分度等,方便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观测。测试获取的PVT关系,可以为构建国内聚合物材料的数据库、优化模流分析软件的材料信息奠定基础,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生产加工。3.聚合物的PVT关系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量化表达,模型的准确度会直接影响PVT数据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分别利用Tait模型和Renner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对比三个温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以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为衡量指标,验证两类模型对于PVT曲线均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其中Renner模型对于结晶型聚合物在熔融区间的表达效果更好,利用Renner模型拟合出的PVT曲线更能反应材料真实属性。PVT模型拟合精度的研究可以为聚合物的注塑模流分析和成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技术人员选取模型提供参考。4.特种工程塑料较通用塑料有更高的加工难度,将聚合物的PVT关系与注射成型过程相关联,有利于实现加工生产的高质量、高重复精度。本文结合特种工程塑料的PVT特性,利用Moldflow软件对于注射成型保压过程进行优化,提出等比容积保压方案,结合熔体温度调节保压压力,并与传统恒压保压进行类比,体积收缩率和翘曲变形量改善近50%,有效减少了缩痕、缩孔等缺陷的产生,实现聚合物制品的精密注塑加工。

二、特种工程塑料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种工程塑料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
        1.2.1 3D打印技术概述
        1.2.2 特种工程塑料简介
        1.2.3 特种塑料3D打印研究进展
    1.3 3D打印软件系统
        1.3.1 3D打印路径规划
        1.3.2 3D打印软件应用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2 高温3D打印设备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2 设备模块化设计
        2.2.1 外形框架设计
        2.2.2 喷头组件设计
        2.2.3 成型室温控系统设计
        2.2.4 其他机构设计
        2.2.5 整机装配及样机展示
    2.3 PEEK打印试验
        2.3.1 试验过程
        2.3.2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设备整机热仿真及结构优化
    3.1 引言
    3.2 热仿真有限元理论
        3.2.1 传热基本方式
        3.2.2 温度场控制方程
        3.2.3 流场控制方程
    3.3 腔体温度场热仿真
        3.3.1 ANSYS Icepak简介
        3.3.2 腔体热仿真模型及属性设置
        3.3.3 仿真结果与讨论
    3.4 喷头组件热仿真及结构优化
        3.4.1 喷头组件热仿真模型
        3.4.2 属性设置与网格划分
        3.4.3 仿真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Cura Engine的打印路径优化
    4.1 引言
    4.2 Cura Engine切片引擎
        4.2.1 切片软件简介
        4.2.2 切片流程算法分析
    4.3 层间内外轮廓起点偏移打印策略实现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策略提出及实现
        4.3.3 软件编译及使用
    4.4 实验验证
        4.4.1 实验过程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打印过程远程监控
    5.1 引言
    5.2 物联网平台简介
    5.3 总体方案设计
    5.4 打印过程远程监控方案实现及测试
        5.4.1 通信过程实现
        5.4.2 平台端设备管理
        5.4.3 Web端和移动端应用开发
        5.4.4 系统联调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含双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砜酮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耐高温聚芳醚(砜)酮树脂研究现状
        1.2.1 聚芳醚酮类聚合物的发展状况
        1.2.2 聚芳醚砜类聚合物的发展状况
        1.2.3 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砜)酮研究现状
        1.2.4 含双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砜)酮研究现状
    1.3 提升聚芳醚(砜)酮树脂耐热性的方法
        1.3.1 结晶与交联
        1.3.2 引入取代基与侧基
        1.3.3 减少柔性基团含量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2 主链中含醚氧键双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砜酮的合成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
        2.2.3 实验过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含醚键双二氮杂萘酮结构单体结构表征
        2.3.2 PBPESKs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3.3 PBPESKs的热性能
        2.3.4 PBPESKs的溶解性
        2.3.5 PBPESKs聚合物膜的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含联苯基和醚键的聚芳醚砜酮的合成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测试及合成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
        3.2.3 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含联苯基双二氮杂萘酮单体结构验证
        3.3.2 PBPESK-O8s、PBPESK-O6s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3.3.3 PBPESK-O8s、PBPESK-O6s的的热性能
        3.3.4 PBPESK-O8s、PBPESK-O6s的溶解性
        3.3.5 PBPESK-O8s、PBPESK-O6s膜的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聚醚砜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
        1.2.1 3D打印技术分类
        1.2.2 3D打印技术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研究现状
        1.2.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3D打印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1.2.3.1 国内研究现状
        1.2.3.2 国外研究现状
    1.3 FDM3D打印技术对材料性能要求
    1.4 聚醚砜材料简介
        1.4.1 聚醚砜性能
        1.4.2 聚醚砜应用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聚醚砜3D打印丝材制备及打印装置搭建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
    2.3 PES颗粒原料热性能测试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案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PES 3D打印丝材制备
        2.4.1 PES 3D打印丝材制备流程
        2.4.2 PES 3D打印丝材制备工艺
    2.5 PES丝材成型质量性能测试
        2.5.1 PES丝材尺寸精度检测
        2.5.1.1 尺寸精度测试方案
        2.5.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2 PES丝材拉伸强度测试
        2.5.2.1 拉伸强度测试方案
        2.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3 PES丝材吸水性测试
        2.5.3.1 吸水性测试方案
        2.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6 PES 3D打印装置搭建
        2.6.1 PES 3D打印系统组成
        2.6.2 PES 3D打印系统成型精度测试
        2.6.2.1 实验方案
        2.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醚砜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打印温度对PES样件拉伸强度的影响
        3.3.1 FDM丝束粘结机理分析
        3.3.2 实验方案
        3.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PES 3D打印制件力学性能工艺参数优化
        3.4.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3.4.2 工艺参数选择与分析
        3.4.3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工艺参数优化
        3.4.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3.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 PES 3D打印工艺参数应用
        3.5.1 实验方案
        3.5.2 成型制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聚醚砜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3 连续玄武岩纤维3D打印原理及装置搭建
    4.4 3D打印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4.4.1 实验方案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4.2.1 拉伸性能
        4.4.2.2 弯曲性能
    4.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4.5.1 纤维增强机理分析
        4.5.2 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偶联剂改性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
        4.6.1 硅烷偶联剂与玄武岩纤维作用机理分析
        4.6.2 实验方案
        4.6.3 实验结果分析
    4.7 超声增强玄武岩纤维PES复合材料研究
        4.7.1 实验方案
        4.7.2 实验结果分析
    4.8 3D打印玄武岩纤维增强PES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4.8.1 实验方案
        4.8.2 实验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3D打印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熔融沉积成形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
    1.3 聚醚醚酮材料简介
        1.3.1 聚醚醚酮的性能
        1.3.2 聚醚醚酮材料研究现状
    1.4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4.1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制造方法
        1.4.2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改性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材料
        2.3.1 聚醚醚酮材料
        2.3.2 纳米氧化铝材料
    2.4 纳米氧化铝/聚醚醚酮复合粉末制备
        2.4.1 复合粉末制备过程
        2.4.2 形貌表征分析
    2.5 打印丝材的制备过程与性能测试
        2.5.1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丝材制备过程
        2.5.2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丝材性能测试
    2.6 打印温度对聚醚醚酮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2.6.1 聚醚醚酮材料力学样件的制备
        2.6.2 实验方案
        2.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氧化铝/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设备
    3.3 打印参数对聚醚醚酮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打印样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聚醚醚酮材料力学样件的制备
        3.3.3 试验方案设计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含量与混合方案对Al_2O_3/PEEK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力学样件的制备
        3.4.2 实验方案与过程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氧化铝/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
    4.3 打印样件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4.3.1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设备
        4.3.2 摩擦磨损实验测试过程
        4.3.3 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摩擦样件的制备
    4.4 摩擦磨损实验载荷的选择
        4.4.1 实验方案与过程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打印参数对聚醚醚酮样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5.1 实验方案与过程
        4.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含量与混合方案对Al_2O_3/PEEK样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6.1 实验方案与过程
        4.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芳醚酮
        1.2.1 聚芳醚酮种类
        1.2.2 聚芳醚酮的应用
    1.3 含氟聚芳醚及其制备方法
        1.3.1 引入大体积含氟侧基
        1.3.2 引入全氟环丁基(PFCB)结构
        1.3.3 引入全氟联苯结构
    1.4 半结晶型含氟聚芳醚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2.2.1 核磁共振测试(~1H-NMR和 ~(19)F-NMR)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
        2.2.3 聚合物比浓对数黏度测试
        2.2.4 差式扫描量热测试(DSC)
        2.2.5 热重分析仪(TGA)
        2.2.6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2.2.7 X射线衍射仪(XRD)
        2.2.8 偏光显微镜(POM)
        2.2.9 接触角表征
        2.2.10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2.11 摩擦性能测试
第三章 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合成与性能
    3.1 引言
    3.2 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SC-FPAEK)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3.2.1 不同分子量的SC-FPAEKs的合成
        3.2.2 联苯型聚醚醚酮(DPEEK)的合成
        3.2.3 SC-FPAEKs的溶解性及分子量表征
        3.2.4 全氟联苯聚芳醚酮(SC-FPAEK)的合成条件探索
        3.2.5 全氟联苯聚芳醚酮(SC-FPAEK)的结构表征
    3.3 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基础性能研究
        3.3.1 SC-FPAEKs的热稳定性测试
        3.3.2 SC-FPAEKs的 DSC测试
        3.3.3 SC-FPAEKs的结晶结构与形貌表征
        3.3.4 SC-FPAEK的平衡熔点研究
    3.4 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非等温结晶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3.4.1 SC-FPAEKs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3.4.2 SC-FPAEK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3.5 半结晶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表面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FPAEK/PEEK共混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SC-FPAEK/PEEK共混合金的制备
        4.2.1 SC-FPAEK/PEEK合金样品的制备
        4.2.2 SC-FPAEK/PEEK共混合金的基础物性
    4.3 SC-FPAEK/PEEK共混合金相容性的表征
        4.3.1 SC-FPAEK/PEEK相容性的DSC表征
        4.3.2 SC-FPAEK/PEEK共混物的SEM表征
    4.4 SC-FPAEK/PEEK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4.4.1 SC-FPAEK/PEEK拉伸和弯曲性能
        4.4.2 SC-FPAEK/PEEK共混物的结晶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热处理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不同分子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SC-FPAEK/PEEK合金材料表面性能研究
    4.6 SC-FPAEK/PEEK合金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6)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回顾
        2.1.1 营销组合理论
        2.1.2 STP战略理论
        2.1.3 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理论
    2.2 相关主题研究文献综述
        2.2.1 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相关研究
        2.2.2 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相关研究
第3章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3.1 H公司及产品概况
        3.1.1 H公司概况
        3.1.2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概况
    3.2 H公司营销调研方案设计及实施
        3.2.1 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3.2.2 调查问卷研究设计及实施
    3.3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3.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3.2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3.4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3.4.1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用户分类和特点
        3.4.2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用户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4章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STP战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1.1 市场细分现状及问题分析
        4.1.2 目标市场选择现状及问题分析
        4.1.3 市场定位现状及问题分析
    4.2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产品结构不合理、迭代升级慢、质量稳定性差
        4.2.2 产品定价方式不灵活,特殊定价审批流程长,产品性价比低
        4.2.3 缺乏多样化渠道建设、新行业开发过于依赖现有代理、代理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2.4 促销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缺乏折扣鼓励性政策,不重视品牌宣传
第5章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STP战略优化
        5.1.1 市场细分优化
        5.1.2 目标市场选择优化
        5.1.3 市场定位优化
    5.2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4P营销策略优化
        5.2.1 产品策略优化
        5.2.2 价格策略优化
        5.2.3 渠道策略优化
        5.2.4 促销策略优化
第6章 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6.2 人力资源保障
    6.3 资金保障
    6.4 薪酬机制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7)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简介
    1.1 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的原理
    1.2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特点
        1.2.1 发泡剂
        1.2.2 成型方式
        1.2.3 材料性能
2 几种典型的特种工程塑料泡沫
    2.1 聚醚酰亚胺(PEI)
    2.2 聚苯硫醚(PPS)
    2.3 聚醚醚酮(PEEK)
    2.4 聚芳醚腈(PEN)
3 结语

(8)酚酞基聚芳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芳酯概述
        1.2.1 聚芳酯的分类
        1.2.2 聚芳酯的应用
        1.2.3 聚芳酯的制备方法
    1.3 高性能无定形聚芳酯的分子设计
        1.3.1 引入功能性基团
        1.3.2 引入含氟结构
        1.3.3 引入大侧基或扭曲非共平面结构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酚酞基聚芳酯均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仪器与分析
        2.2.3 酚酞基聚芳酯均聚物的合成及薄膜、漆膜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PAR的合成条件优化
        2.3.2 CPAR的结构分析
        2.3.3 CPAR的热性能
        2.3.4 CPAR的聚集态结构和溶解性
        2.3.5 CPAR的机械性能
        2.3.6 CPAR的流变行为
        2.3.7 CPAR的漆膜性能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分析
        3.2.3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薄膜的制备
        3.2.4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样条的制备
    3.3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3.3.1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结构表征
        3.3.2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热性能
        3.3.3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热分解机理
        3.3.4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行为
        3.3.5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溶解性
        3.3.6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机械性能
        3.3.7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无规共聚物的流变行为
    3.4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3.4.1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3.4.2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热性能
        3.4.3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
        3.4.4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机械性能
        3.4.5 基于酚酞和双酚A结构聚芳酯嵌段共聚物的流变行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分析
        4.2.3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合成及薄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结构表征
        4.3.2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热性能
        4.3.3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热降解机理
        4.3.4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聚集态及溶解性
        4.3.5 基于酚酞和双酚芴结构聚芳酯的机械性能及紫外-可见光分析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分析
        5.2.3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合成及薄膜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结构表征
        5.3.2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热性能
        5.3.3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聚集态及溶解性
        5.3.4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机械性能
        5.3.5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介电性能
        5.3.6 半氟化酚酞基聚芳酯的吸水性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历
致谢

(9)一种聚酰亚胺型玻璃纤维浸润剂在PEEK/GF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特种工程塑料
    1.3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1.4 玻璃纤维及其浸润剂
    1.5 埃洛石纳米管
    1.6 论文设计思想
第二章 浸润剂结构对MGF/PEEK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来源
    2.3 测试及表征方法
    2.4 实验流程
    2.5 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浸润剂含量对MGF/PEEK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来源
    3.3 测试及表征方法
    3.4 实验流程
    3.5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浸润剂中引入HNT对 MGF/PEEK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来源
    4.3 测试及表征方法
    4.4 实验流程
    4.5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术成果
致谢

(10)典型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测试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特种工程塑料在注射成型领域的发展现状
    1.2 聚合物PVT关系的描述
    1.3 聚合物PVT关系的数学模型
    1.4 聚合物PVT关系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聚合物PVT关系测试方法及设备的研究
    2.1 聚合物PVT关系测试方法
        2.1.1 活塞—圆筒式
        2.1.2 封闭液式
    2.2 国内外聚合物PVT测试设备研究进展
        2.2.1 活塞—圆筒式PVT测试设备国内外发展概况
        2.2.2 封闭液式PVT测试设备国内外发展概况
    2.3 PVT测试设备开发设计
        2.3.1 PVT测试设备的主体结构
        2.3.2 PVT测试设备的设计特点
        2.3.3 PVT测试设备的测试流程
        2.3.4 PVT测试设备的主要硬件部分介绍
        2.3.5 PVT测试设备的数据采集软件的开发
        2.3.5.1 数据采集软件设置界面
        2.3.5.2 数据采集软件测试界面
        2.3.5.3 数据采集软件历史数据界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测试实验分析
    3.1 试验准备工作
        3.1.1 实验样品的准备
        3.1.2 实验材料的DSC分析
    3.2 PVT实验数据与结果
    3.3 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
        3.3.1 利用Tait模型拟合数据
        3.3.2 利用Renner模型拟合数据
        3.3.3 数据拟合结果
        3.3.4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材料PVT关系的注射成型保压控制研究
    4.1 注射成型过程中材料的PVT关系描述
    4.2 基于材料PVT关系的注射成型保压控制方法
    4.3 基于材料PVT关系的注射成型保压控制CAE模拟分析
        4.3.1 PVT保压控制CAE模拟研究方案
        4.3.2 基于Moldflow的保压优化模拟
        4.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四、特种工程塑料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设计及软件开发[D]. 温茂林. 浙江大学, 2021(09)
  • [2]含双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砜酮的合成与性能[D]. 张胜男.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聚醚砜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实验研究[D]. 林国强. 吉林大学, 2021
  • [4]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3D打印实验研究[D]. 高志伟. 吉林大学, 2021(01)
  • [5]半结晶型全氟联苯聚芳醚酮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闫琦星. 吉林大学, 2021(01)
  • [6]H公司改性塑料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毛相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7]特种工程塑料泡沫研究进展[J]. 秦菁,祈青,雷雅杰,罗世凯. 塑料, 2020(04)
  • [8]酚酞基聚芳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关兴华. 吉林大学, 2020(01)
  • [9]一种聚酰亚胺型玻璃纤维浸润剂在PEEK/GF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 王小问. 吉林大学, 2020(01)
  • [10]典型特种工程塑料PVT关系测试方法及设备的研究[D]. 呼炜忠.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特种工程塑料的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