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民权宣言

民法典:民权宣言

一、民法典:公民权利宣言书(论文文献综述)

钟瑞栋[1](2022)在《《民法典》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承继与超越——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及立法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法解释学上属于"空白条款",其并非单纯的政治口号和意识形态"标签",与倡导性规范也迥然不同。在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时应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控制,以避免法官"向一般条款逃逸"。在技术立场上,《民法典》承继了传统大陆法系潘德克顿的"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体现出对"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的承继;在政治立场和价值立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目的"被规定于《民法典》之中,并将其转化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制度设计及规范配置,实现了《民法典》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超越和融合。因此,"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平共处",《民法典》编纂的科学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实现"有机统一"。《民法典》因此就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言书""播种机"和"宣传队"的独特价值,真正达到使广大人民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效果。

巩军伟[2](2022)在《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路与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重要载体。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的开展来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着力阐释好民法典基本原则、重要法条和创新亮点,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法治电影节和法治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法治文化,组织大学生拍摄民法典微电影和法院旁听民事案件完善大学生法治实践教学内容。民法典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推进,让民法典真正走到大学生身边、走进大学生心里。

孟鸿志[3](2021)在《民法典时代行政执法的变革与创新》文中认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对行政执法产生巨大影响。首先,《民法典》应成为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其适用方式尚需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实践中逐步摸索。其次,民法典时代的到来助推行政执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理念,建立"相对人中心主义"的行政执法模式,实现执法目标从管理相对人到服务相对人,执法主体从分散到集中,执法重心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执法过程从单方决定到协商合作的转向。最后,在民法典时代,行政执法应当走向"权利保障型"的执法方式,革新传统执法方式,广泛使用柔性执法方式,充分利用自动化执法方式,推动执法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龚勋[4](2022)在《新时代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意义、目标及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依法治国、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旨在实现培养青少年的守法意识、权利意识、契约精神意识的目标。

章志远[5](2021)在《《民法典》时代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发展》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实施开启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征程,行政诉讼制度面临依法监督公权、平等保护私权、实质解决争议审判理念的强化,人民法院应当从盘活制度存量和拓展制度增量上积极应对。《民法典》中涉及行政性规范条款的实施,将引发新型行政不作为、行政登记和民事关系行政介入类争议,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存在一定上升空间。《民法典》可以补强司法审查的依据,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活动应在间接评述型和直接引用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为行政处理之诉补充适用和行政协议之诉参照适用的二元结构模式。

孙雪菲[6](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宪法乃九鼎重器。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辉煌成果,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明确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特别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自觉“尊宪、学宪、守宪、用宪”,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在各类社会群体之中,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是全面推进依宪治国战略实施的后备力量,其宪法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依宪治国战略的实施、关乎法治中国建设、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分析选题目的和意义、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基础上,沿着“深化理论阐释——探寻问题成因——明确指导遵循——确立主要内容——提出培育路径”的研究思路,分五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深化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相关理论阐释。首先考察了宪法及其发展变迁。在此基础上,厘清宪法意识及其相关概念,并结合宪法的内容和意识的构成阐释了宪法意识的内涵,从而明晰了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的边界,为达成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深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法思想、列宁的宪法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思想,系统阐释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法思想主要包括:宪法作为母法保护公民权利,宪法作用因社会发展而改变,批判资本主义宪法“把不平等当作平等”以及无产阶级宪法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发展”。列宁的宪法思想主要包括:通过实行新宪法来掌握和保持政权,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实质在于与现实相一致。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思想极其丰富,主要包括:宪法的制定要以党的领导为原则,宪法享有绝对的权威,宪法要保障人民的权益以及宪法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等。第二部分探寻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结果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整体上积极向好,表现为大学生普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能够自觉遵守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能够运用宪法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宪法理论掌握不足、宪法情感较为淡漠、宪法信仰不够坚定等。究其原因,我们将其归纳为高校相关课程培育宪法意识不到位、宪法意识培育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大学生增强宪法意识主动性有待提升、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环境尚需充盈等,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首先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及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等。其次,还要遵循大学生宪法意识教育引导规律、适应和促进法治社会发展规律、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遵循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相关政策。第四部分明确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以宪法的内容和意识的构成两个维度为依据建构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即以意识构成为分层标准,融合宪法的内容,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确立为宪法知识理念教育、宪法信仰教育、宪法权威教育。其中,宪法知识理念教育主要包括宪法是根本法的意识教育,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教育,人民主权意识教育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意识教育;宪法信仰教育主要包括宪法认同意识教育,宪法敬畏意识教育和宪法忠诚意识教育;宪法权威教育主要包括遵守宪法教育、服从宪法教育和维护宪法教育。第五部分探究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路径。立足新时代提出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可行路径:一是发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培育作用,并将二者紧密结合,推进协同育人有效进行;二是组织大学生开展提升宪法意识的实践活动,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加大大学生宪法实践活动支持力度,创新宪法实践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三是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自我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宪法实践活动;四是营造宪法至上的社会风尚,构建学习宪法的网络空间,形成依宪治校的校园氛围,充盈遵守宪法的家庭气氛。

包大为,王甄玺[7](2021)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民法典的历史逻辑和实践理路》文中研究表明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既是公民理性的对象化,更是权利和义务体系在日常领域的完成。民法典的近代理路发展兑现了启蒙政治哲学未竟的法权诉求,并作为私权体系化的法理建构机制更迭于不同国家。在唯物史观论域下,法的形式不源于"民族精神"或"立法技艺",而在于物质生产关系。我国民法从民法至民法"典"的发展,扬弃了大陆法系法权设计的"工具理性"规训,以系统化民法学重构公共性法权规则,既是法权范式的升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生动实践。

宫秀花[8](2021)在《《民法典》民事权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遵循》文中认为《民法典》作为我国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对当下中国特色、时代特点、人民意愿的具体体现。作为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法律,其核心是人的权利,是物质权利和精神权利的宣言书,是民事权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遵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全方位保障民法典落地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章志远[9](2021)在《行政法治视野中的民法典》文中研究表明民法典时代的行政法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民法典直接为行政机关新设了职权行使的依据、划定了职权行使的边界,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活动提供了新的准据,从而拓展了依法行政之法的属性。作为民事权利行政保护的规范依据,民法典对行政机关提出了权利消极性保护、积极性保护和创造性保护的三层义务结构要求,有助于实现权利自救与他救、私法保护请求权与公法保护请求权的有机统一。作为行政法法典化的参照系,法律概念的清晰界定和科学分类、篇章结构的逻辑严密是民法典抽象化、类型化和体系化的表征。回归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行政法释义学,是民法典时代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焦利[10](2020)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光辉:中国民法典的法文化基因》文中提出民法典传承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使其在新时代放射出现代性的光辉。礼是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民法典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新时代的"隆礼重法,德法兼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宽仁爱民"和"制民之产"的优秀传统,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界定产权保障公民财产所有权,体现了新时代的"仁者爱人,定分止争";"和合为贵,爱家睦邻"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同样在民法典中得以维护和传承;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民法典同样大力维护和弘扬"诚实守信,私约如律";民法典还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体现了新时代的"天人合一,不违自然"。

二、民法典:公民权利宣言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法典:公民权利宣言书(论文提纲范文)

(1)《民法典》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承继与超越——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及立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
    (一)学说争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特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之界定
二、民法典“体制中立”的传统
    (一)民法语言的中立性
    (二)民法概念的中立性
    (三)民法规范设计与配置的中立性
三、中国民法典的技术立场: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承继
四、中国民法典的政治立场: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超越
    (一)关于民法“体制中立”的学术论争
    (二)民法典的政治性
    (三)贯彻民法典政治性的立法技术
五、中国民法典的价值立场:“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及规范配置技术
    (一)“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平共处”
        2.民法典的科学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
    (二)“体制中立”的民法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立法技术
        1.“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规范”的立法技术
        3.“问题导向的规范配置”的立法技术
        4.“价值宣示”的立法技术
    (三)《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1.《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言书”
        2.《民法典》的具体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播种机”
        3.《民法典》的规范配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队”
六、结语

(2)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路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载体
二、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载体和路径
    (一)民法典与大学生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1.将民法典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结合起来
        2.将民法典与“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中的民商法结合起来
        3.将民法典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内容中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知识结合起来
    (二)民法典与大学生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的有机融合
    (三)民法典与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结语

(3)民法典时代行政执法的变革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民法典》应成为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
    (一)行政执法直接适用《民法典》的情形
        1.《民法典》中的一般原则条款
        2.《民法典》中的行政职责条款
    (二)行政执法参照适用《民法典》的情形
三、行政执法理念创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理念的基础
        1. 法律制度上的公私法融合趋势
        2. 行政法理论的内部更新
        3. 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理念的要求
        1. 提高行政执法中的人民满意度
        2. 拓宽行政执法中的人民参与度
        3. 增强行政执法中的人民信任度
四、行政执法模式创新:走向“相对人中心主义”的执法模式
    (一)执法目标:从管理相对人到服务相对人
    (二)执法主体:从分散到集中
    (三)执法重心: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
    (四)执法过程:从单方决定到协商合作
五、行政执法方式创新:发展“权利保障型”的执法方式
    (一)传统执法方式的革新
    (二)柔性执法方式的广泛应用
    (三)自动化执法方式的兴起
六、结语

(4)新时代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意义、目标及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二)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青少年的权利意识。
    (二)培养青少年的契约精神。
    (三)培养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三、提升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二)选择适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方法方式开展民法典教育。
四、结语

(5)《民法典》时代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强化行政审判理念的《民法典》
    (一)依法监督公权理念
    (二)平等保护私权理念
    (三)实质解决争议理念
二、作为引发新型行政争议的《民法典》
    (一)行政不作为类争议
        1. 依据《民法典》创设的行政职责条款提起的行政不作为案件。
        2. 依据《民法典》整合的行政职责条款提起的行政不作为案件。
    (二)行政登记类争议
    (三)民事关系行政介入类争议
三、作为补强司法审查依据的《民法典》
    (一)司法审查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实践模式
    (二)司法审查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理想类型

(6)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理论联系实际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相关理论阐释
    2.1 宪法及其发展变迁
        2.1.1 宪法
        2.1.2 宪法的历史变迁
        2.1.3 新时代的宪法
    2.2 宪法意识及内涵
        2.2.1 宪法意识及相关概念辨析
        2.2.2 宪法意识的内涵
    2.3 以马克思主义宪法思想为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法思想
        2.3.2 列宁的宪法思想
        2.3.3 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思想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新时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宪法意识
        3.1.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3.1.2 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
        3.1.3 遵守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1.4 运用宪法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3.2 部分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表现
        3.2.1 宪法理论掌握不足
        3.2.2 宪法情感较为淡漠
        3.2.3 宪法信仰不够坚定
    3.3 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高校相关课程培育宪法意识不到位
        3.3.2 宪法意识培育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
        3.3.3 大学生增强宪法意识主动性有待提升
        3.3.4 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环境尚需充盈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
    4.1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4.1.1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4.1.2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4.1.3 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1.4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
    4.2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基本遵循
        4.2.1 遵循大学生宪法意识教育引导规律
        4.2.2 遵循适应和促进法治社会发展规律
        4.2.3 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4.2.4 遵循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相关政策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5.1 宪法知识理念教育
        5.1.1 宪法是根本法的意识教育
        5.1.2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教育
        5.1.3 人民主权意识教育
        5.1.4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意识教育
    5.2 宪法信仰教育
        5.2.1 宪法认同意识教育
        5.2.2 宪法敬畏意识教育
        5.2.3 宪法忠诚意识教育
    5.3 宪法权威教育
        5.3.1 遵守宪法教育
        5.3.2 服从宪法教育
        5.3.3 维护宪法教育
第6章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的路径
    6.1 发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培育作用
        6.1.1 发挥“思政课”培育宪法意识的关键作用
        6.1.2 提升“课程思政”培育宪法意识的协同作用
    6.2 组织大学生开展提升宪法意识实践活动
        6.2.1 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6.2.2 加大大学生宪法实践活动支持力度
        6.2.3 创新宪法实践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
    6.3 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自我教育功能
        6.3.1 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6.3.2 主动学习宪法相关理论知识
        6.3.3 积极参加各种宪法实践活动
    6.4 营造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环境
        6.4.1 营造宪法至上的社会风尚
        6.4.2 构建学习宪法的网络空间
        6.4.3 形成依宪治校的校园氛围
        6.4.4 充盈遵守宪法的家庭气氛
结束语
附录一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唯物史观视域下民法典的历史逻辑和实践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私产与私权的辩证关系
    第一,霍布斯对现代性主体的设定。
    第二,洛克对法权边界的设定。
    第三,卢梭对公意和人民的合法性规定。
    第四,黑格尔对私法和私权的伦理升华。
二、习俗到规范:民法典的近代阐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的实践特征

(8)《民法典》民事权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遵循(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法典》,70年法治成就
二、《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一)《民法典》,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法律
    (二)《民法典》的核心是公民权利
    (三)《民法典》,凸显对人格权的尊重
三、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一)做好《民法典》宣传工作
    (二)做好民法典“配套、补充、细化”工作
    (三)发挥党政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9)行政法治视野中的民法典(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拓展“依法行政”之法属性的民法典
二、作为民事权利行政保护依据的民法典
三、作为行政法法典化参照系的民法典

(10)传统文化的现代光辉:中国民法典的法文化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一 隆礼重法,德法兼治
二 仁者爱人,定分止争
三 和合为贵,爱家睦邻
四 诚实守信,私约如律
五 天人合一,不违自然

四、民法典:公民权利宣言书(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法典》对“体制中立”民法传统的承继与超越——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内涵及立法技术[J]. 钟瑞栋.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2
  • [2]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路与路径[J]. 巩军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02)
  • [3]民法典时代行政执法的变革与创新[J]. 孟鸿志. 比较法研究, 2021(06)
  • [4]新时代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意义、目标及路径探索[J]. 龚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01)
  • [5]《民法典》时代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发展[J]. 章志远. 法学, 2021(08)
  • [6]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D]. 孙雪菲. 辽宁大学, 2021
  • [7]唯物史观视域下民法典的历史逻辑和实践理路[J]. 包大为,王甄玺. 山东社会科学, 2021(04)
  • [8]《民法典》民事权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遵循[J]. 宫秀花. 法制与社会, 2021(07)
  • [9]行政法治视野中的民法典[J]. 章志远. 行政法学研究, 2021(01)
  • [10]传统文化的现代光辉:中国民法典的法文化基因[J]. 焦利. 新视野, 2020(06)

标签:;  ;  ;  ;  ;  

民法典:民权宣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