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120例观察

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120例观察

一、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性)120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妍男[1](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病机演变思路进行论述,并基于现代文献研究探索其用药规律及差异,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辨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对三个病理阶段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脾胃虚弱为三个病理阶段的发病之本。萎缩阶段以气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热毒为病进之助,胃络瘀阻贯穿始终。肠上皮化生阶段为热毒是推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气滞与瘀血次之。上皮内瘤变阶段以热毒与瘀血为重,气滞次之。2.文献研究:(1)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99篇,涉及中药134味,累计频次1116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7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6个核心处方。(2)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符合要求的文献有57篇,涉及中药141味,累计频次705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8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28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3)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32篇,涉及中药108味,累计频次436次,排在前5位的为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三个病理阶段均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2.气滞、热毒、瘀血等病理因素对疾病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三个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化痰药为主,每个阶段的用药各有侧重。萎缩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肠上皮化生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上皮内瘤变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活血药。

刘之义[2](2020)在《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将梳理王氏连朴饮的方证信息,并且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现代临床所报道的医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隐含在医案中的病、证、舌、脉、药等信息,研究发病区域、发病季节、患者性别、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对王氏连朴饮使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进一步探讨王氏连朴饮方证的特点和临床使用的规律,特别是对连朴饮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对该方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以期提高该方临床运用中的针对性。方法:第一章为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理论研究,对温病学家王孟英的生平、王氏连朴饮方证出处、王氏连朴饮功用主治、王连朴饮的有关条文进行总结梳理,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二章为王氏连朴饮的现代医案研究,以“王氏连朴饮”为主题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VIP以及CBM等数据库,搜集所有运用王氏连朴饮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报道,并通过本文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的病案,使用微软公司软件Microsoft Excel工作表格建立本次研究的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方法与聚类分析法,总结王氏连朴饮方证中、西医疾病谱、症状以及舌象和脉象的诊断标准、原方的药物及所加减药物的用药规律等。第三章为王氏连朴饮的王氏连朴饮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构建“王氏连朴饮-靶点-慢性胃炎”的网络结构,从理论角度诠释连朴饮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运用规律:王氏连朴饮使用最多季节为春季、秋季;使用范围包括儿、内、外、妇科等各科。用药年龄段主要为青年、中年,性别比例无较大差异,主要使用地区为华中地区。(2)核心脉症:王氏连朴饮运用的主要症状是口干、小便黄、腹胀、口苦、纳差便溏等,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诊断标准;脉象则以滑脉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复合脉象则以滑数、濡数、弦滑为主要诊断标准。(3)原方用药规律:60例王氏连朴饮在临床使用中黄连、厚朴、半夏栀子为本方使用的必备药,其余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石菖蒲、芦根、茯苓、枳壳、豆豉。(4)加减药物用药规律:纳入医案中加味药物共计139味药,总共使用次数为417次,出现频次排布前十名的加味药物分别为:茯苓、枳壳、甘草、薏苡仁、黄芩、陈皮、麦芽、藿香、杏仁、滑石。(5)中医疾病谱:王氏连朴饮主治中医病证广泛,医案中共涉及32个病种,以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为主,主要涉及的疾病有胃痛、痞满、便秘、泄泻、疟疾、反胃、呕吐等。(6)西医疾病谱:在所选病案中西医病种共计28种,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传染性疾病、耳鼻喉科、内分泌系统、妇科疾病、皮肤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科、口腔科疾病13类。主要涉及的疾病以急性、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为主。(7)王氏连朴饮与慢性胃炎靶点连接度最高的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黄芩苷(baicalein)、谷固醇(beta-sitosterol)。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靶点包括IL-1β、IL-2、VEGFA、JUN、RB1、CDKN1A、FOS、HSP90AA1、IL6、TP53、MYC*、MAPK1、MAPK14、CCND1、AKT1等,其作用的信号通路为: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结论:(1)王氏连朴饮的中医优势病种为脾胃病证,其中主要为胃痛、痞满。(2)王氏连朴饮西医优势病种为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其中主要为各类胃炎。(3)王氏连朴饮的临床运用指征为胃痞、胃痛、消化不良等表现,舌质多为红舌,舌苔多为黄腻。(4)王氏连朴饮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学特点,从理论上看,该方对慢性胃炎复杂的病理机制有干预作用。

李玉潇[3](2018)在《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对比》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包括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中医、西医两个视角入手,系统阐述CAG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常规诊疗和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此外,还包括对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的来源、理论基础、取穴原则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论述。临床研究部分,对比观察了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CAG的疗效。目的:以CAG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治疗该病的疗效,为针灸临床提供不同于常规脏腑辨证的经络辨证论治思路。方法:符合诊断标准和本研究纳入标准的3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按照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的治疗原则选取穴位,对照组按照常规辨证取穴原则选取穴位。在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症状、Pro量表、胃镜病理(包括H.pylon活动性、慢性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临床症状、胃肠病Pro量表、胃镜疗效方面,两组数据经检验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病理积分,P<0.05,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在改善CAG患者病理组织学表现方面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结论:虽然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在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镜下表现方面与常规取穴针刺法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减轻甚至逆转病理组织学改变方面,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

齐洪军[4](2016)在《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及相关临床研究部分。(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为青海省名医,悬壶济患五十载,擅治脾胃病,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老尤其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法则与临床经验如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务必调畅气机,升降并用,升清降浊,气机畅达则痛胀可平;须标本兼顾,补泻并用,治本为主,重在扶正,正气得助则病邪易祛;宜运脾化湿,芳香醒脾,和胃降浊,湿浊尽去则脾得健运;必理气活血,气血同治,重在化瘀,气畅血行则疾病可愈;倡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寒热尽去则痞满可除;重清热解毒,热毒得解则病根可除;遣方用药以平润为宜,以平衡为期,燥润相济,凉温相宜,勿过滋过燥。此外,王老擅治久泻,认为治疗久泻应从湿论治,注重化湿渗湿,健脾益气,脾健湿化则久泻可止;治疗久泻不可一味温补固涩,宜视兼夹证之不同而分别佐用调畅气机、消食化滞、化湿止泻、清热利湿、升清降浊等法。除上述所述疾病外,王老还擅于治疗其它脾胃疾病,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胃,开膈化痰,活血化瘀,降逆清热为要,兼以养阴生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则必当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清泄胆热,化痰散结;治疗消化性溃疡重在补虚,治病求本;强调活血,促进愈合;结合辨病,灵活施治;疏木培土,从肝论治。(二)临床研究部分1.目的:(1)系统观察与研究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和预防控制复发的效果。(2)观察研究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的关系。(3)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2.方法:(1)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即采用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治疗的中医治疗组及常规西药治疗的西药对照组,两组均收集50例病例。两组病例治疗方法如下:中医治疗组:采用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研细末,装胶囊口服治疗,每粒0.4g,每次服3粒,每日3次,饭后服。西药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mg口服,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5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均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采用Gerd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并在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病例均再次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复发率。(2)对上述已经分组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依据诊断标准,结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例进行抑郁症、焦虑症筛查诊断,统计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总病例数以及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3.结果:(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48.98%,显效率26.53%,有效率18.37%,总有效率93.8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54.35%,显效率21.74%,有效率19.57%,总有效率95.65%,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2)中医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2.5%、19.15%、22.22%,而西药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32.61%、37.78%、40.91%,两组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3)两组共100例病例中有伴发抑郁症患者39例,占39%,伴发焦虑症患者41例,占41%。(4)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10%,显效率50%,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临床治愈率5.26%,显效率15.79%,有效率36.84%,总有效率57.89%。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14.29%,显效率57.14%,有效率19.05%,总有效率90.4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临床治愈率5%,显效率25%,有效率25%,总有效率5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5)。4.结论:(1)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相当,但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且药价低廉,可以认为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独特优势与自身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为临床推广应用调和肝胃,开膈化痰,理气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可靠依据。(2)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还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其预防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提供了有效措施,以有效降低该病复发率。(3)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4)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疗效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同时也从临床治疗效果印证了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杨璐[5](2013)在《肺病喘憋气道挛急异病同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遵循证医学理论,采用系统评价的原则及方法,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BA)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分析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存在的问题,为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2.通过对“异病同治”方法的古代和现代理论研究,分析目前“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的现状,为“异病同治”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3.通过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温润辛金培本”法治疗肺病喘憋的疗效,并验证肺病喘憋气道挛急异病同治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1.1严格文献评价对近十年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文献的相关研究特征资料,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和报告质量的评价。1.2“异病同治”理论研究对从古至今与“异病同治”理论相关的经典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纳入合格文献,建立文献信息提取表,应用Excel软件,对文献中涉及的出处、方剂、药物组成、疾病等信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2.临床研究2.1疗效的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临床病例报告表,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76例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诊断证属肺脾肾虚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主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圣乔治呼吸问卷和肺功能的变化。2.2“异病同治”研究将治疗组患者按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进行分组,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71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65例,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组间的疗效分析比较。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1.1文献研究结果共纳入COPD稳定期129篇合格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12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篇,观察性研究4篇。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29篇合格文献,其中RCT2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2篇。所获得的文献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COPD稳定期RCT文献的jadad评分质量等级,42篇为高质量水平,81篇为低质量水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文献的jadad评分质量等级均为低质量水平,均有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CCT文献对混杂因素鉴定不完全,均有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观察性文献因其研究资料受偏倚、混杂等因素的干扰,同样的措施应用时能否得到相同的疗效难以确定,仅有参考价值。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研究中,虽然对病机、辨证分型、治法、病情轻重程度、疗程方面均无统一标准,但均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辨证”治疗多于“辨病”治疗,而“补肺益肾、降气平喘”是使用最多的法则。而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及理气药亦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1.2“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果1.2.1古代“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果《内经》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描述“异病同治”,但其提出的“同病异治”理论相对已经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可以说后世医家提出的“异病同治”导源于《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异病同治”的方剂共有31个,涉及的条文共有99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共有53个方剂、147条条文涉及了“异病同治”,主要体现在同一方剂运用在不同疾病当中。但同时也存在方剂名字相同,而药物不同的情况,使用时需要注意。很多医家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并将其发扬光大,如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和《宣明论方》、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等等,这些医家在继承前人医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将其发扬光大。最终,由陈世铎明确提出了“异病同治”,程文囿对其做了进一步阐释。从此,“异病同治”便常为医者所引用,并成为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1.2.2现代“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360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篇,观察性试验17篇,其余文献均为个案报道、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等。所获得的文献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严重的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合格文献中共涉及177个方剂,涉及相关证候17类,治法主要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单纯中药汤剂、单味药、单纯中成药、拔罐、针灸等外治法。2.临床研究结果2.1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临床研究要求的272例病例,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4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130例。2.1.1主症疗效结果试验组主症“喘憋”+体征“干啰音”的总体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4.71%、54.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分层后COPD稳定期试验组主症“喘憋”+体征“干啰音”的总体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2.68%、52.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试验组主症“喘憋”+体征“干啰音”的总体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6.92%、56.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1.2次症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圣·乔治呼吸问卷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14.71%、54.41%,两组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分层后COPD稳定期试验组圣·乔治呼吸问卷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79%、76.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试验组圣·乔治呼吸问卷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69%、81.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2.2异病同治的疗效评价结果主症“喘憋”+体征“干啰音”疗效的有效率及显效率评价中,治疗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0.05;P=0.574>0.05)。圣·乔治呼吸问卷的有效率及显效率评价中,治疗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1>0.05;P=0.436>0.05)。结论1.通过严格文献评价,得到了中医药治疗COPD(?)急定期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研究的基本现状。2.通过“异病同治”的理论研究,对古人如何运用“异病同治”有了初步认识,即在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而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目前对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有必要展开“异病同治”理论的临床研究。3.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分组、平行对照(1:1)、双盲的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方法,从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来看,或从整体、分层来看疗效,中医舒喘方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并将S-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用舒喘方药治疗肺病喘憋气道挛急患者的确达到了“异病同治”,从疗效上证明了中医“异病同治”的优势。

凌志远[6](2010)在《沙参麦冬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沙参麦冬汤出自清代着名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7味药物组成,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代表方剂。原方主要治疗温热和燥热之邪伤及肺胃阴分之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显着扩展。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1985~2009的医学文献,搜集到关于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文献资料157篇。分析研究初步弄清了沙参麦冬汤在现代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主治病证的证候特点、药物使用情况和治疗效果等,为今后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157篇文献资料显示,沙参麦冬汤在现代临床上可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五官科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多种病证。沙参麦冬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11种,其中治疗咳嗽、支气管炎、肺癌患者最多。所治咳嗽以干咳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的使用频率最高,总有效率最高达100%。所治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玉竹使用频率最高,治疗有效率为92.93%。肺癌以气急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甘草使用频率最高,有效率最高达92.11%。治疗儿科疾病6种,其中治疗咳嗽患者最多。所治咳嗽以干咳无痰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疗效最好达到94%。治疗消化系统疾病7种,其中治疗萎缩性胃炎、抗痨药后反应、胃痛患者最多。所治萎缩性胃炎,临床以食后嘈杂、舌质红、少苔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甘草的使用率最高,疗效高达96%。所治抗痨药后反应,临床以口咽干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扁豆、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疗效最好达到95.6%。所治胃痛以胃胀痛、呕逆烧心、口干、渴不欲饮、纳差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疗效最好达到97.5%。治疗五官科疾病6种,其中治疗慢性咽炎、放疗损伤、剥脱性唇炎患者最多。所治慢性咽炎,临床以咽部异物感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疗效达到100%。所治放疗损伤,临床以口腔疼痛、溃疡白膜为主症,方中各药使用频率均达到100%,疗效达到94.4%。所治剥脱性唇炎,方中以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的使用频率最高,疗效达90%。治疗结缔组织疾病3种,其中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最多。其临床以咽干、口干为主症,方中沙参、麦冬的使用频率最高,总有效率达95.6%。研究还表明,沙参麦冬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一般为随证加减或者合方使用,很少照搬原方。方中各药以扁豆使用率最少,值得探讨。

杨百京[7](2010)在《胃癌癌前病变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PLGC患者胃镜像、病理改变及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探讨PLGC的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等微观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门诊部就诊及住院并接受胃镜及病检检查的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患者共212例。其中胃镜像资料完整的病例88例,胃黏膜病理检查、HP感染和中医四诊资料完整的病例212例。做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镜像病理检查和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研究。同时随机抽取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123例,做对照研究。胃镜诊断、病理诊断均由专业医师负责。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阴虚有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胃络瘀血六个证型,由研究者完成。将所得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88例患者胃镜像,212例患者病理检查和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研究,发现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随机抽取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123例,做对照研究,发现与慢性胃炎组比较,癌前病变组肝胃气滞、脾胃湿热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降低,脾胃虚寒、胃络瘀血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胃炎组比较,癌前病变组HP感染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两组中医证型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说明将胃镜像病理活检Hp感染微观征象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延展,作为望诊的内容,直接纳入中医辨证的依据有一定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探讨。(2)慢性胃炎发展到癌前病变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由脾胃湿热转为脾胃虚寒,寒凝血脉,导致胃络瘀血可能是关键因素。虚、滞、寒、瘀是胃癌前病变病理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辨证论治的关键。

牛少强[8](2008)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二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主要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探讨CAG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它方面探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方法;最后揭示了目前本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第二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了国内外对CAG基础研究进展,从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机制、本病防治以及现状和不足几方面进行论述。临床研究部分;首先,通过参考中西医CAG诊断标准,并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拟定临床调查表格,收集病例;其次,对收集的306例病例的患者年龄、病程、饮食嗜好、诱发加重因素、胃镜相、病理、四诊要素进行数据录入。再次,通过复杂系统熵聚堆统计方法的统计得出41组证候群;最后,通过总结及探讨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11个症候要素的存在。本研究为临床上对CAG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石爱华[9](2008)在《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包括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主要从机理研究和诊疗方面进行了评述。第二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CAG的进展,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针灸及针药结合治疗几部分。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电热针结合中药组(30例)和单纯电热针组(30例)。电热针结合中药组是在电热针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取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①中脘和上脘②天枢(双侧)③梁门(双侧)三对交替使用,每次六个穴位,使用电热针治疗;中药处方为四君子汤加味。单纯电热针组只用电热针治疗(同电热针结合中药组),而不口服中药。并对临床症状、胃镜观察、病理表现(包括H.pylor、活动性、慢性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电热针结合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率为50.00%;单纯电热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显效率为20.00%。经统计分析,电热针结合中药组总有效率与单纯电热针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电热针结合中药组显效率优于单纯电热针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提示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CAG,不仅能有效改善胃痛、纳差、便溏、乏力等临床症状,而且能有效改善胃镜表现,减轻或逆转胃固有腺体萎缩,以及肠化、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并且电热针和中药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本研究证实电热针结合中药是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的有效可行治疗方案。

张秉全[10](2008)在《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对脾胃虚弱型CAG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的改善。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对照组采用抗氧化联合抗H.pylori疗法,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周、4周、6周、12周时,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而对照组治2周时,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治疗4周、6周、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7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单项症状,且疗效优于抗氧化联合抗H.pylori疗法;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与抗氧化联合抗H.pylori疗法相当。安全性良好。

二、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性)120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性)120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的探讨
    1 萎缩阶段
    2 肠上皮化生阶段
    3 上皮内瘤变阶段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汇表
前言
第一章 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理论研究
    1 温病学家王孟英与王氏连朴饮
        1.1 王孟英简介
        1.2 王氏连朴饮方证出处
        1.3 《霍乱论》所载王氏连朴饮条文
    2 王氏连朴饮方证理论研究
        2.1 王氏连朴饮的组成
        2.2 王氏连朴饮的古今临床应用
第二章 王氏连朴饮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4 方药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合方统计分析
        3.7 发病所在地区统计分析
        3.8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9 性别统计分析
        3.10 年龄统计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第三章 王氏连朴饮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
        1.2 药物及慢性胃炎靶点筛选
        1.3 中药-化合物-靶点、PPI网络构建
        1.4 基因本体生物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连朴饮活性成分筛选
        2.2 连朴饮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筛选
        2.3 核心组方-疾病网络构建
        2.4 GO富集
        2.5 KEGG富集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主要活性成分
        3.2 核心靶点分析
        3.3 通路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王氏连朴饮临床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2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CAG的认识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AG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病名溯源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
        6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1 产生背景
        2 理论基础
        3 取穴原则及释义
        4 目前临床上应用左右阴阳理论治疗疾病的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不良反应结果及分析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分析
    3 不足和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1: 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表-2: 胃肠病PRO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前言
四、综述
    导师小传
    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渊源
    各相关流派、各家学说及观点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
        参考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综述
        参考文献
五、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一)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1.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2.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3.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4.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5.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久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6.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二)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撷英
    (三)王常绮名老中医常用药对举隅
    (四)典型病案搴芳
六、继承人自己的创新或特色
    (一)关于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
    (三)充分重视痰浊在胃癌前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注重应用祛湿化痰降浊法治疗胃癌前病变
    (四)气血同治,益气、理气、活血并举治疗胃癌前病变
    (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降浊并用,不可偏废
七、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一)该临床研究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该临床研究的研究计划
    (三)该临床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案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六)不足和缺憾
    参考文献
八、小结
九、致谢
十、个人简历
十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肺病喘憋气道挛急异病同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肺病喘憋的认识
    综述二 中医对异病同治方法的认识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前言
    第一章 COPD稳定期文献质量评价研究及在临床研究中中医药使用情况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文献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文献质量评价研究及在临床研究中中医药使用情况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文献研究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异病同治”中医思维的理论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异病同治”理论源流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异病同治”理论现代文献研究与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异病同治”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6)沙参麦冬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沙参麦冬汤的临床研究概况
        1 呼吸系统疾病
        2 儿科疾病
        3 五官疾病
        4 消化系统疾病
        5 神经系统疾病
        6 代谢疾病
        7 结缔组织病
        8 皮肤病
        9 血液系统疾病
        10 循环系统疾病
        11 内分泌系统疾病
        12 妇科
        13 其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沙参麦冬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沙参麦冬汤方证的理论研究
        1.1 方证源流
        1.2 症状分析
        1.3 病位分析
        1.3.1 燥伤于肺
        1.3.2 燥伤于胃
        1.4 病因病机
        1.5 类证鉴别
        1.5.1 温燥与凉燥
        1.5.2 温燥与风温
        1.5.3 温燥与伏暑
        1.5.4 肺胃阴伤与胃热阴伤
        1.6 药性分析
        1.6.1 沙参麦冬汤中各药的性味、功效分析
        1.6.2 沙参麦冬汤中各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7 方证特点
        1.7.1 重在甘寒滋阴生津
        1.7.2 重在滋养肺胃
        1.7.3 培土生金法
        1.8 类方鉴别
        1.8.1 益胃汤
        1.8.2 增液汤
    2 沙参麦冬汤治疗各科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
        2.1 呼吸系统疾病
        2.1.1 咳嗽
        2.1.2 支气管炎
        2.1.3 肺癌
        2.2 儿科疾病
        2.2.1 咳嗽
        2.3 消化系统疾病
        2.3.1 萎缩性胃炎
        2.3.2 抗痨药后反应
        2.3.3 胃痛
        2.4 五官疾病
        2.4.1 慢性咽炎
        2.4.2 放疗损伤
        2.4.3 剥脱性唇炎
        2.5 结缔组织疾病
        2.5.1 干燥综合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胃癌癌前病变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所略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数据处理
结果
    1 临床病例资料
    2 胃镜像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3 病理检查胃黏膜改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4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5 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对照研究
    6 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HP感染的中医证型对照研究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认识
    2 中医对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现状
    3 胃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诊断和微观辨证问题
    4 胃镜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5 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6 幽门螺杆菌(H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7 癌前病变的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附录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证候调查病例报告表
附录二 个人简历

(9)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前言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参考文献
附: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典型病例胃镜病理报告单
附: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对脾胃虚弱型CAG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综述
    1.祖国医学认识概述
    2 现代医学研究状况
五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试验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6.全面中止试验标准
    7.研究方法
    8.疗效判定方法
    9.统计分析
六 结果
    1.病例分布
    2.可比性分析
    3.疗效分析
    4.安全性分析
七 讨论
    1 健脾益胃汤立法依据
    2 健脾益胃汤方药分析与组方特色
    3 健脾益胃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4 综合分析
八 结论
九 致谢
十 参考文献
十一 个人简历

四、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性)120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D]. 郭妍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王氏连朴饮的方证相关研究[D]. 刘之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对比[D]. 李玉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D]. 齐洪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肺病喘憋气道挛急异病同治方法研究[D]. 杨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6]沙参麦冬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D]. 凌志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胃癌癌前病变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杨百京. 石河子大学, 2010(03)
  •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 牛少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9]电热针结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石爱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10]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ylori疗法对脾胃虚弱型CAG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秉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王氏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阴虚)120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