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一、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绍刚,杨晓飞,田照辉,李文通,马峻峰[1](2016)在《硬头鳟与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获得同时具有杂交及三倍体优势的鲑鳟鱼苗种,开展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正反杂交受精卵的实验。杂交结果,溪红点鲑(♀)×硬头鳟(♂)实验组卵子在受精10 min后全部死亡,而硬头鳟(♀)×溪红点鲑(♂)组的受精卵正常,可以进行6-DMAP三倍体诱导实验。6-DMAP诱导受精卵结果,起始诱导时间在1215 min,受精卵的发眼率最高,为75.87%76.64%,在5个起始诱导时间梯度内,受精卵的孵化率在86.44%90.31%之间,苗种三倍体率在92.45%95.55%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诱导持续时间为1015 min时,受精卵发眼率达到最高,为74.28%76.81%,在5个诱导持续时间梯度内,受精卵孵化率在87.28%90.24%之间,苗种三倍体率在93.67%96.25%之间,变化不显着(P>0.05)。药物诱导浓度为120150 mg/L时,受精卵的发眼率达到最高,为73.57%76.27%,在5个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内,受精卵孵化率在88.57%90.03%之间,苗种三倍体率在92.56%96.38%之间,变化不显着(P>0.05)。结果表明,利用6-DMAP诱导受精卵制备杂交三倍体苗种的方法是可行的,实验最佳方法为硬头鳟(♀)×溪红点鲑(♂)卵子受精后1215 min内,利用浓度为120150 mg/L的6-DMAP溶液诱导,持续时间为1015 min,然后放入孵化桶内正常孵化,获得苗种的三倍体率可达92.56%96.38%,可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黄松钱[2](2016)在《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及其育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分别隶属于鳅科(Cobitidac)、花鳅亚科(Cobitinae)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是我国两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泥鳅以其多样的倍性组成和复杂的配子形成机制,成为鱼类多倍体起源和进化研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以二倍体泥鳅(DD)、四倍体泥鳅(TT)和大鳞副泥鳅(PP)为材料,开展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对其生长、性腺发育以及配子育性进行相关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汇报如下:1、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和受精细胞学观察本研究采用冷休克方式开展了6种异源多倍体泥鳅(DD×PP-0,DD×DD-0,DD×TT-0,TT×PP-0,TT×DD-0和TT×TT-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0代表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释放诱导三倍型后代)的诱导。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 min开始,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 min。对不同生长阶段诱导多倍体后代进行倍性鉴定。1月龄,6种冷休克诱导多倍体成功率分别为87.50%(DD×PP-0),53.85%(DD×DD-0),90.91%(DD×TT-0),84.96%(TT×PP-0),76.92%(TT×DD-0),12.5%(TT×TT-0);12月龄,诱导多倍体后代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后代倍性增加而降低。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结果证实冷休克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后代。2、异源多倍体泥鳅生长和性腺发育比较研究对不同诱导多倍体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早期生活史阶段不同诱导组合后代生长差异不显着,后期不同诱导组合后代生长差异显着。12月龄,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多倍体后代(TT×PP-0)生长最快。同一诱导组合中,诱导成功后代与未诱导成功后代生长差异较小,除TT×DD-0组合中五倍体后代较三倍体后代生长慢。同时,不同诱导后代性腺发育和性腺组织细胞倍性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三倍体DD×PP-0卵巢主要包含2N和3N次级卵母细胞,精巢主要包含2.5N次级精母细胞和5N初级精母细胞;三倍体DD×DD-0卵巢主要包含2N次级卵母细胞和4N初级卵母细胞,精巢主要包含3N次级精母细胞和6N初级精母细胞;四倍体DD×TT-0卵巢主要包含2N次级卵母细胞和4N初级卵母细胞,精巢主要包含1N精细胞和2N次级精母细胞;五倍体TT×PP-0卵巢主要包含4N次级卵母细胞,精巢主要包含3N精细胞和6N次级精母细胞;五倍体TT×DD-0卵巢主要包含4N次级卵母细胞,精巢主要包含2.5N精细胞和5N次级精母细胞;六倍体TT×TT-0卵巢主要包含6N次级卵母细胞。诱导多倍体后代性腺组织细胞倍性组成与正常减数分裂结果不尽相同,推测其非正常配子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单价体丢失,非同源染色体配对分裂等方式。3、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育性研究以异源三倍体泥鳅(DD×PP-0)和异源五倍体泥鳅(TT×PP-0)为材料,开展异源多倍体泥鳅育性相关研究。异源三倍体泥鳅和异源五倍体泥鳅卵巢发育良好,配子倍性组成简单,但与体细胞倍性不同,存在少量可育成熟卵子;精巢发育迟缓,多停留在精原细胞期,配子倍性组成复杂,与体细胞倍性组成亦不同,不可育;异源三倍体泥鳅雌性主要产生1N成熟卵子。异源五倍体泥鳅产生多种不同倍性配子,以2N卵子为主,同时产生少量3N成熟卵子和非整数倍性成熟卵子。同时,冷休克诱导结果证实异源五倍体后代成熟卵子第二次减数分裂可产生2N极体。4、三类四倍体泥鳅雌核发育特性研究对野生四倍体泥鳅(N-TT)、自繁四倍体泥鳅(A-TT)以及人工诱导四倍体泥鳅(M-TT)开展雌核发育相关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灭活精子刺激四倍体泥鳅卵子发育,受精卵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三类四倍体泥鳅雌核发育后代幼鱼阶段均检测到二倍体和四倍体后代,四倍体后代比例约占11.2013.34%。四倍体雌核发育后代可存活至成鱼。根据四倍体后代父本遗传物质分析以及微卫星基因分型结果推测这种染色体自动加倍发生于受精以后,可能发生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第二极体被抑制保留;也可能发生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DNA复制后不分离。这是首次在鱼类中发现卵子在受精以后发生染色体加倍现象。

王康[3](2014)在《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牡蛎是我国重要养殖贝类,年总养殖产量居于贝类之首。三倍体牡蛎由于其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等诸多优于二倍体的特性而成为牡蛎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三倍体牡蛎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理化方法抑制正常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排放,一是利用二倍体与四倍体牡蛎杂交产生100%的三倍体。国内三倍体牡蛎的生产多采用第一种途径,利用6-DMAP、温度休克等理化方法诱导。本研究中我国养殖牡蛎的主要品种——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近江牡蛎(Crossostrea ariakensis)为对象,尝试通过高盐或低盐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的释放,诱导牡蛎三倍体。本方法安全无毒、价格低廉,适用于牡蛎三倍体产业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本研究中,首先通过荧光染色法显微观察太平洋牡蛎精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发现23℃水温条件下,近江牡蛎在受精后25分钟左右出现第1极体(PB1)这有助于多倍体诱导时机的准确把握。其次,首次采用高盐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2机体释放产生三倍体,探索了高盐诱导三倍体最佳诱导的最适条件。在水温为25℃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高盐处理液(盐度分别为40、45、50、55、60、65、70、75、80ppt),在不同处理时机,当首次、30%、50%出现PB1,以及首次、50%出现PB2时,将太平洋牡蛎受精卵放入处理液中,持续处理10、15、20、25min。之后将受精卵置于正常海水(盐度为35ppt)中孵化。使用300目筛绢网过滤海水获取初孵D-型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以确定最佳诱导条件。通过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多倍体的最佳参数为:盐度为65,处理时机为50%PB出现,处理持续时间20min。按照最适条件,在受精卵出现50%PB1时,以盐度65的高盐海水处理受精卵20min,幼虫的三倍体诱导率为65.53%。通过荧光学观察,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在受精后25min左右出现第一极体,30分钟左右第一极体全部排出。由此可以确定在使用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过程中的诱导时机的选择。最后,对使用高盐诱导的三倍体牡蛎(8月龄)进行了染色体组成观察,发现了染色体缺失现象,亦即非整倍体现象。其中二倍体水平上的染色体缺失表现为2n-1和2n-2,染色体数目为18或19条;三倍体水平上的缺失发现了2种情况,3n-1和23n-4,染色体数为29和26。非整倍体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多倍体染色体组的不稳定性有关。二、低盐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1.低盐对近江牡蛎精卵影响及海水对解剖卵的促熟作用用自然海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配制盐度为5,10,15,20,25,30的海水。将精子滴加入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定时观察精子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低盐海水对精子的活动能力有明显影响,精子的存活时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缩短,当盐度在10及以下时,3min内精子失去运动能力;随着盐度的升高,精子的存活时间延长,盐度为25及30时,精子在2h内保持活跃状态,3h活跃度有所降低,但仍有40%以上精子活跃。盐度对牡蛎卵子的形态和受精能力也有明显影响。将卵子浸泡在不同盐度海水中10min后,发现卵子形态大小发生变化,其卵径大小与盐度间呈现出负相关趋势。浸泡25min后,受精实验结果表明,受精率与盐度之间表现出正相关趋势,卵子的受精率随着盐度降低而迅速降低,当盐度低于10ppt时,受精率为0。正常海水浸泡对牡蛎的卵子有促熟作用。浸泡时间在0.5-1.5h,牡蛎卵子具有较高的受精率,但浸泡时间再延长,至2h以后之后则出现受精率降低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近江牡蛎体解剖卵的外促熟适宜最适时间为0.5-1.5h。2.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研究2.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分别在20%-30%、40%-50%以及60%-70%的受精卵出现PB1时,采用不同的低盐(盐度为6、8、10、12、14、16)处理近江牡蛎的受精卵10、15、20min,然后将受精卵移入盐度为30的正常过滤海水中孵化。当孵化出D-型幼虫时,收集幼虫,DAPI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通过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低盐诱导近江牡蛎多倍体的最佳参数为:盐度为8,处理时机为40%-50%受精卵出现PB1,处理持续时间15min。按照实验得出的最适条件,在受精卵出现40%-50%PB1时,以盐度为6的低盐海水处理受精卵15min,幼虫的三倍体诱导率为89.03%,孵化率为80.23%,综合评价指数为71.43。研究结果显示低渗诱导对于近江牡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三倍体诱导方法,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马培振[4](2014)在《高盐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对虾夷扇贝的受精发育及一种新的三倍体诱导方法——高盐诱导,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研究使用高盐处理的方法以抑制虾夷扇贝受精卵极体的释放,成功获得三倍体虾夷扇贝。同时,研究对以高盐方法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的诱导参数和虾夷扇贝受精发育过程、三倍体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虾夷扇贝三倍体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虾夷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观察研究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对虾夷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未受精的成熟卵子外形上近圆球形,核相大多位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子呈圆形亮点状,随机入卵。精子入卵后体积膨大成球形,刺激启动成熟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释放出极体。卵母细胞的第二次减数分裂完成后,精核解凝、泡状化,体积膨胀,形成雄原核;卵子染色质去浓缩,扩散膨大,形成雌原核。成熟的雌雄原核完成融合过程,最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虾夷扇贝受精卵发育过程具明显的不同步现象。2、高盐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最佳诱导参数的探讨采用高盐方法,在不同的处理持续时间(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不同处理时机(出现第一个第一极体、第一极体出现比例达30%、第一极体出现比例达50%、出现第一个第二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比例达20%时)和不同高盐诱导盐度(S=35、40、45、50、55、60、65、70)下,分别抑制虾夷扇贝受精卵极体的释放以获得虾夷扇贝三倍体,并综合结果,指出最佳的诱导参数。结果显示:高盐处理液盐度达S=60,且在第一个第二极体出现时开始处理,持续处理20min,得到的诱导结果最佳,诱导率最高可达72.12%。3、虾夷扇贝三倍体幼虫培养采用高盐诱导的方法,采用最佳诱导参数进行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工作,对获得的扇贝幼虫进行培育,并分析其生长、存活情况。结果显示:以高盐盐度S=60,在第一个第二极体出现时开始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20min,可获得虾夷扇贝三倍体幼虫,卵裂率为31.09%,孵化率为39.74%。平均诱导率为71.70%。

沈建平[5](2013)在《栉孔扇贝三倍体的诱导及精子形态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栉孔扇贝为研究材料,对体外解剖促熟的卵子进行三倍体的诱导和应用一种新方法—高盐诱导多倍体,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PB2)的排放来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并通过伊红和结晶紫两种染色方法对栉孔扇贝的精子的质量进行评价。探索出了体外促熟后栉孔扇贝卵的三倍体诱导的条件和高盐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最佳诱导条件以及评价栉孔扇贝精子的质量形态的染色方法,为丰富栉孔扇贝的多倍体诱导提供了依据,为多倍体贝类的诱导拓宽了领域。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体外促熟后栉孔扇贝卵的三倍体诱导的研究在水温19℃左右时,通过对解剖的栉孔扇贝的卵子进行体外促熟后再进行低盐处理获得三倍体。人工解剖雌性栉孔扇贝,得到卵子,将体外解剖的卵在0.005%的氨水处理15min后再用0.002M的5-羟色胺处理45min促熟后再人工受精,设置不同的低渗盐度(S=10、12、14、16)梯度,不同的持续处理时间(15、20、25min)和不同的处理时机(出现第一个第一极体、40%-50%出现第一极体、出现第一个第二极体)进行实验。经过氨海水处理后的卵母细胞生发泡的破裂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5-羟色胺处理后最终的受精率达到了41.28%。氨海水和5-羟色胺分别促进了生发泡的破裂和提高了生发泡破裂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实验得到了在低渗盐度为S=14,受精后持续处理20min,在40%-50%出现第一极体时,三倍体率最高,为54.28±8.48%。2.一种新方法—高盐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及与其他方法比较的研究在水温19℃左右时,设置不同的高盐盐度(S=40、42.5、45、47.5、50、52.5)梯度,不同的持续处理时间(10、15、20、25min)和不同的处理时机(出现第一个第一极体(PB1)、40%-50%出现第一极体(PB1)、出现第一个第二极体(PB2))进行实验。获得了在高盐盐度为S=47.5,受精后持续处理20min,在40%-50%出现第一极体时,高盐盐度三倍体率最高,为95.56±2.87%。通过与其他三倍体诱导方法相比较,高盐诱导方法是目前诱导率最高的一种新型、安全的诱导方法。安全无毒、不需特别的装置和购买药品,成本几乎为零,对幼虫和操作者没有毒害作用,因此适于产业化推广。3.不同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质量的观察本实验比较了应用伊红、结晶紫两种染液对栉孔扇贝的精子进行染色评价精子质量的方法的差异,采用伊红对精子染色最理想的方法是首先将样品与20mg/ml的伊红染液等比例混合后染色,再涂片的方法进行染色处理,而采用结晶紫对精子染色最理想的方法是用5mg/ml的结晶紫染液采用渗透染色法对精子涂片进行染色。通过对精子的形态特征的统计发现,两种染色方法获得的正常精子的比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伊红染色统计的尾部弯曲精子的比例较结晶紫的较高,但所占比率较小,不会对总体评价标准造成影响,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方法不同畸形精子出现的程度不同。两种评价栉孔扇贝精子形态的方法数据稳定、客观真实,可以应用于栉孔扇贝精子的形态检测、分析以及生产实践中。

顾勇杰[6](2011)在《盘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的研究》文中提出鲍养殖业在渔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鲍养殖过程中,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及其他不正确的繁育技术路线和不良环境的负选择,导致了鲍的种质严重退化。因此,要使鲍养殖业得到稳步发展,有必要进行鲍种质的纯合。研究如何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提高其经济价值,在科学和生产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工雌核发育原理及多倍体诱导原理开展盘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试验,并结合多倍体鲍在胚胎发育期间显微学观察以及养成期间生长率和存活率的统计与分析,探讨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脲失活杂色鲍精子的遗传物质,确定其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以下简称CB)对用遗传物质失活的杂色鲍精子和盘鲍卵子授精的受精卵排放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时,进行不同持续时间处理诱导其多倍体。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8℃下,作为失活杂色鲍精子遗传物质的乙烯脲浓度为0.5‰和处理时间为10min是比较适宜的;用遗传物质失活的杂色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在授精后10min,用浓度为1.0mg·dm-3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4min,其表观三倍体率达65%以上,表观四倍体率达5%左右;在稚鲍的倍性检查中,雌核发育多倍体占总多倍体数的80%,杂交多倍体占总数的20%。盘鲍异源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率达到93%,四倍体率为3%左右。研究通过盘鲍多倍体与二倍体月平均壳长和体重对比试验发现,多倍体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结果表明:苗种经12个月人工养成后,试验组三倍体群体的平均壳长和体重分别达到5.59cm和16.49g,对照组仅平均壳长和体重仅为3.89cm和9.05g。试验对比相同温度和水交换量条件下多倍体鲍和二倍体鲍死亡率:相同控温条件下,盘鲍三倍体与盘鲍二倍体死亡率几乎没有差别;而在水交换量试验中盘鲍三倍体与二倍体相比两者死亡率相差15%左右,说明三倍体具有更高的抗逆性。纵观全年稚鲍的平均成活率,盘鲍三倍体试验组为72.38%,对照组为60.97%。使用1L的锥形瓶和24m3水泥池培育幼虫,用显微镜持续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并记录雌核发育多倍体鲍受精卵分裂时期畸形个体的状态;对担轮幼虫时期畸形个体进行显微拍照。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多倍体鲍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部分个体出现不均等分裂现象;而胚胎发育至担轮幼虫阶段,出现畸形形态幼虫。通常这些畸形的个体不能继续发育,有极少数个体即使可以发育到下一阶段,但也不会长时间存活。

刘剑[7](2011)在《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杂交及三倍体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对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杂交子代的受精发育及异源三倍体诱导做了相关分析研究。采用低渗处理抑制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产生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异源三倍体和香港巨牡蛎三倍体。研究探索了受精发育进程、诱导参数、倍性分析、幼虫生长发育及存活情况,为牡蛎育种提供了相关资料。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远缘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采用二氨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受精细胞学过程进行观察。观察显示:太平洋牡蛎的精子能够使香港巨牡蛎卵子受精,杂交受精率一般在30%左右。精子入卵后呈圆形亮点状,随后体积膨大成球形;授精后成熟卵母细胞释放出极体,精核解凝、泡状化,形成雄性原核;雌性原核在完成第1次、第2次减数分裂之后,染色质去浓缩,扩散膨大;成熟的雌雄原核完成融合过程,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大部分杂交受精卵及早期胚胎可以正常发育。但与香港巨牡蛎自交对照组相比,杂交组受精卵的细胞学过程明显滞后,同时其发育过程具明显的不同步现象。2、低渗诱导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及幼虫培养采用低渗方法,通过不同诱导参数包括:处理时机(受精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低渗盐度(4、6、8、10、12、14‰)、和处理持续时间(10min,15min,20min,25min)分别抑制杂交受精卵第2极体的释放进行牡蛎异源三倍体诱导试验,获得最佳的条件组合,并对诱导得到的幼虫进行培育,研究其生长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受精后20min,采用盐度为10‰的低渗海水持续处理受精卵25min,可获得68.65%的牡蛎异源三倍体,孵化率为12.71%。与香港巨牡蛎自交组相比,孵化后异源三倍体组与杂交二倍体组(未经低渗处理)幼虫生长与存活均未表现出优势,孵化后9d其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到(0.1160±0.0234) %和(6.50±1.88) %。幼虫未能顺利渡过附着变态期。3、低渗诱导香港巨牡蛎三倍体及幼虫培养采用与2相同的实验设置,抑制香港巨牡蛎自交受精卵第2极体释放,诱导三倍体。获得最佳的条件组合是:受精后15min,采用盐度为10‰的低渗海水持续处理受精卵20min,可获得82.06%的牡蛎异源三倍体,孵化率为71.44%。诱导参数的变化与异源受精卵的发育滞后、不同步有关。三倍体处理组的幼虫比二倍体对照组的幼虫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11d平均壳长达到168μm以后,两组生长差异更加显着(P<0.001)。

胡家财,郭炳坚,顾勇杰,严正凛[8](2011)在《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九孔鲍♂×盘鲍♀受精卵,分别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以及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24℃,九孔鲍♂×盘鲍♀授精后10min,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25min,抑制其第一极体的排放。而九孔鲍♂×盘鲍♀在受精后27min,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min,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的担轮幼虫率,并用倍体分析仪检测各组稚鲍的倍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担轮幼虫的倍性较复杂,起始处理时间为10min,CB药物处理浓度为0.6mg/L,持续处理时间为25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0.67%,担轮幼虫的孵化率为26.44%。起始处理时间为27min,CB药物处理浓度0.6mg/L,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8.11%,担轮幼虫率的孵化率为29.86%。

张红云,严正凛,顾勇杰[9](2010)在《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文中认为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张红云,严正凛,顾勇杰[10](2010)在《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文中研究说明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 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二、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硬头鳟与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鱼
    1.2 亲鱼正反杂交
    1.3 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杂交受精卵实验
        1.3.1 不同诱导起始时间
        1.3.2 不同诱导持续时间
        1.3.3 药物不同浓度
    1.4 杂交三倍体的苗种孵化与培育
    1.5 杂交苗种倍性检测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结果
    2.2 不同诱导起始时间实验结果
    2.3 不同诱导持续时间的实验结果
    2.4 不同药物浓度的诱导实验结果
    2.5 杂交苗种倍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溪红点鲑(♀)×硬头鳟(♂)杂交后受精卵死亡的分析
    3.2 药物诱导起始时间对受精卵发眼率、孵化率及苗种三倍体率的影响
    3.3 药物诱导持续时间对受精卵发眼率、孵化率及苗种三倍体率的影响
    3.4 药物诱导浓度对受精卵发眼率、孵化率及苗种三倍体率的影响
    3.5 药物诱导三倍体制备苗种三倍体率的分析

(2)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及其育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多倍体研究进展
        1.1.1 鱼类多倍体现象
    1.2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学方法
    1.3 多倍体鱼形成的细胞学机制
    1.4 多倍体鱼类倍性鉴定
        1.4.1 染色体计数法
        1.4.2 红细胞测量法
        1.4.3 DNA相对含量法
        1.4.4 核仁组织区银染计数法
    1.5 多倍体鱼类的生物学研究
        1.5.1 多倍体鱼类的形态变化
        1.5.2 多倍体鱼类的生长
        1.5.3 多倍体鱼类的性腺发育及繁殖力
    1.6 多倍体泥鳅研究现状
    1.7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和受精细胞学观察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
        2.2.3 多倍体泥鳅倍性鉴定
        2.2.4 受精细胞学观察
        2.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获得
        2.3.2 幼鱼倍性检测
        2.3.3 成鱼倍性检测
        2.3.4 红细胞测量
        2.3.5 染色体计数
        2.3.6 受精细胞学观察
    2.4 讨论
        2.4.1 诱导条件
        2.4.2 诱导结果
        2.4.3 倍性鉴定方法
        2.4.4 受精细胞学观察
    2.5 小结
第三章 异源多倍体泥鳅生长和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用鱼
        3.2.2 养殖方式
        3.2.3 生长测量
        3.2.4 性腺发育观察和倍性分析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长差异比较
        3.3.2 性腺发育观察和倍性分析
    3.4 讨论
        3.4.1 异源多倍体泥鳅的生长
        3.4.2 异源多倍体泥鳅性腺发育和倍性组成
    3.5 小结
第四章 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育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性腺发育观察和倍性分析
        4.2.2 异源多倍体泥鳅后代胚胎发育观察
        4.2.3 异源多倍体泥鳅存活后代倍性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异源多倍体泥鳅性腺发育观察和倍性分析
        4.3.2 胚胎发育观察
        4.3.3 异源多倍体泥鳅存活后代倍性组成
    4.4 讨论
        4.4.1 异源多倍体泥鳅育性
        4.4.2 异源多倍体泥鳅配子形成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三类四倍体泥鳅雌核发育特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鱼准备
        5.2.2 人工繁殖实验
        5.2.3 组织切片观察
        5.2.4 雌核发育后代倍性检测
        5.2.5 雌核发育后代遗传物质鉴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形态差异比较
        5.3.2 后代倍性鉴定
        5.3.3 亲本卵巢组织切片观察
        5.3.4 后代遗传物质鉴定
    5.4 讨论
    5.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研究论文和申请专利
    发表论文
    申请专利
致谢

(3)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文献综述
    1.1 多倍体育种背景与概况
    1.2 贝类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1.3 贝类多倍体的检测方法
    1.4 贝类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5 贝类多倍体荧光学观察应用
    1.6 贝类多倍体中的非整数倍体现象
    1.7 贝类多倍体现状与发展前景
2.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
    2.1 高盐诱导近江牡蛎最适条件确定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高盐诱导实验设计
        2.1.3 数据处理
        2.1.4 结果和分析
        2.1.5 讨论
    2.2 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染色体缺失现象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实验设计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3 太平洋牡蛎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荧光学观察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实验结果
        2.3.3 讨论
3.低渗诱导近江牡蛎三倍体
    3.1 低渗对近江牡蛎(Crossostrea ariakensis)精卵的影响及海水对解剖卵的促熟作用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2 低渗方法诱导近江牡蛎的最适条件及幼虫培育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的学术论文

(4)高盐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扇贝的育种研究
        1.1.1 选择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1.1.2 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1.1.3 多倍体技术及其应用
        1.1.4 转基因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1.1.5 雌核生殖技术及其应用
        1.1.6 雄核生殖技术及其应用
    1.2 三倍体贝类的育种
        1.2.1 诱导途径
        1.2.2 诱导方法
    1.3 三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1.3.1 处理强度
        1.3.2 处理时机
        1.3.3 持续处理时间
        1.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1.4 三倍体育种前景
2 虾夷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观察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3 高盐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最佳诱导参数的探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精卵的获得及授精
        3.1.3 高盐诱导
        3.1.4 相关方法和参数
    3.2 实验结果
        3.2.1 最佳高盐盐度的确定
        3.2.2 最佳处理时机的确定
        3.2.3 最佳持续处理时间的确定
        3.2.4 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不同高盐盐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时机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3.3.3 不同持续处理时间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3.3.4 其它影响因子
4 虾夷扇贝三倍体幼虫培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精卵的获得及授精
        4.1.3 高盐诱导
        4.1.4 孵化与选优
        4.1.5 幼虫培育
        4.1.6 采苗
        4.1.7 幼虫的倍性检测及相关参数
    4.2 实验结果
        4.2.1 受精卵的发育及孵化情况
        4.2.2 幼虫的生长
        4.2.3 幼虫的存活
        4.2.4 幼虫的倍性变化
    4.3 讨论
        4.3.1 受精卵发育及孵化情况差异
        4.3.2 三倍体幼虫的生长
        4.3.3 三倍体幼虫的存活
        4.3.4 三倍体处理组幼虫的倍性变化
    4.4 高盐诱导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5)栉孔扇贝三倍体的诱导及精子形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贝类的三倍体研究
        1.1.1 贝类三倍体育种的种类
        1.1.2 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
        1.1.3 贝类三倍体的人工诱导方法
        1.1.4 影响三倍体诱导的因素
        1.1.5 三倍体贝类的生物学特性
    1.2 贝类卵子的获得及体外促熟
        1.2.1 贝类获得精卵的方法
        1.2.2 解剖获得卵子的发育情况
        1.2.3 解剖卵的促熟
    1.3 卵子体外促熟与三倍体育种结合的研究
    1.4 精子的质量分析
    1.5 三倍体育种的前景及展望
第二章 利用栉孔扇贝的解剖卵诱导三倍体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和药品
        2.1.3 精卵的获得
        2.1.4 卵子的体外促熟
        2.1.5 人工授精
        2.1.6 低盐诱导
        2.1.7 孵化
        2.1.8 幼虫倍性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不同低盐处理的诱导结果
        2.2.3 持续处理时间的诱导效果
        2.2.4 处理时机的诱导效果
        2.2.5 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卵母细胞的促熟情况
        2.3.2 低盐盐度、持续处理时间、处理时机对卵裂、孵化和诱导的影响
        2.3.3 其他影响诱导的因素
第三章 高盐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器材和药品
        3.1.3 精卵的获得及授精
        3.1.4 高盐诱导
        3.1.5 孵化
        3.1.6 幼虫倍性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高盐盐度的诱导结果
        3.2.2 不同持续处理时间的诱导效果
        3.2.3 不同处理时机的诱导效果
        3.2.4 倍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高盐盐度对幼虫的卵裂、孵化和诱导效果的影响
        3.3.2 持续处理时间对卵裂、孵化和诱导效果的影响
        3.3.3 处理时机对卵裂、孵化和诱导效果的影响
        3.3.4 其他影响诱导的因素
        3.3.5 高盐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与其他诱导结果的比较
第四章 不同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质量的观察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器材和药品
        4.1.3 精子的获得
        4.1.4 制作精子涂片
        4.1.5 染色方法
        4.1.6 精子形态分析
    4.2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伊红染色法
        4.3.2 结晶紫染色法
    4.4 精子的正常形态及各种畸形
    4.5 不同染色方法的效果比较
    4.6 讨论
        4.6.1 精子形态的分类及评估标准
        4.6.2 涂片对精子形态的影响
        4.6.3 伊红和结晶紫染色方法的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6)盘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符号表
第1章 引言
    1.1 海洋经济贝类育种研究进展
    1.2 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
    1.3 贝类多倍体的制备方法及机理
        1.3.1 三倍体制备
        1.3.2 四倍体制备
    1.4 贝类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1.4.1 适宜参数的确定
        1.4.2 精卵同步性
    1.5 贝类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1.5.1 染色体分析法
        1.5.2 流式细胞术
        1.5.3 极体计数法
    1.6 细胞遗传学研究基础——染色体研究
        1.6.1 染色体核型分析
        1.6.2 染色体带型分析
    1.7 多倍体贝类的生长与存活
        1.7.1 多倍体贝类的生长
        1.7.2 多倍体贝类的存活能力
    1.8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人工诱导盘鲍异源雌核发育多倍体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乙烯脲处理的杂色鲍精子与正常盘鲍卵子授精的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率
        2.2.2 染色体组加倍
        2.2.3 流式细胞仪检测稚鲍倍性
    2.3 讨论
        2.3.1 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的鉴别
        2.3.2 乙烯脲处理的杂色鲍精子的活力
        2.3.3 CB 诱导产生染色体组加倍的有效性
        2.3.4 异源雌核发育多倍体的鉴别
第3章 多倍体盘鲍鲍养成期间生长与存活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盘鲍三倍体与盘鲍二倍体养成期间生长情况
        3.2.2 盘鲍多倍体与盘鲍二倍体养成期间存活情况
    3.3 讨论
        3.3.1 三倍体生长优势
        3.3.2 三倍体存活优势
第4章 雌核发育多倍体鲍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5.1 人工诱导盘鲍异源雌核发育多倍体
    5.2 多倍体盘鲍养成期间生长与存活的研究
    5.3 雌核发育多倍体鲍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5.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杂交及三倍体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牡蛎的育种研究
        1.1.1 杂交育种技术与应用
        1.1.2 选择育种技术与应用
        1.1.3 多倍体育种技术与应用
        1.1.4 雌核生殖技术与应用
        1.1.5 雄核生殖技术与应用
        1.1.6 转基因技术与应用
    1.2 三倍体贝类的育种方法
        1.2.1 三倍体贝类诱导途径
        1.2.2 三倍体贝类诱导方法
    1.3 三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1.3.1 处理时机
        1.3.2 处理强度
        1.3.3 持续处理时间
        1.3.4 其他影响因素
    1.4 多倍体检测技术
        1.4.1 染色体计数法
        1.4.2 流式细胞术
        1.4.3 核仁计数法
        1.4.4 极体计数法
        1.4.5 荧光染色法
        1.4.6 同工酶电泳法
    1.5 展望
第二章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远缘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香港巨牡蛎卵子的海水促熟
        2.2.2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受精细胞学观察
        2.2.3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的发育
    2.3 讨论
        2.3.1 海水对卵子的体外促熟作用
        2.3.2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的可行性
        2.3.3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发育的迟缓性
        2.3.4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受精卵发育的不同步性
第三章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异源三倍体的低渗诱导与培育
    3.1 低渗诱导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异源三倍体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实验结果
        3.1.3 讨论
    3.2 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异源三倍体的培育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第四章 香港巨牡蛎三倍体的低渗诱导与培育
    4.1 低渗诱导香港巨牡蛎三倍体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实验结果
        4.1.3 讨论
    4.2 香港巨牡蛎三倍体的培育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实验结果
        4.2.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抑制九孔鲍♂×盘鲍♀受精卵的第一和第二极体诱导三倍体
        1.2.2 抑制九孔鲍♂×盘鲍♀受精卵的第二极体诱导三倍体
        1.2.3 三倍体倍性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三倍体率和担轮幼虫率的影响
        2.1.1 抑制九孔鲍♂×盘鲍♀受精卵的第一和第二极体诱导三倍体
        2.1.2 抑制九孔鲍♂×盘鲍♀受精卵的第二极体诱导三倍体
    2.2 CB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倍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鲍异源多倍体的诱导
    3.2 CB诱导鲍的异源多倍体
    3.3 鲍异源发育多倍体中出现的非整倍体

(9)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催产
        1.2.2 起始处理时间
        1.2.3 CB诱导异源三倍体鲍
        1.2.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对担轮幼虫存活率和三倍体率的影响
    2.2 不同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担轮幼虫率和三倍体率的影响
    2.3 最佳药物处理组的倍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最佳药物处理组的倍性检测
    3.2 抑制第一、第二极体的探讨
    3.3 雌雄亲本的选择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3.4 CB浓度和诱导持续时间对三倍体率和担轮幼虫率的影响

(10)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催产
        1.2.2 起始处理时间
        1.2.3 CB诱导异源三倍体鲍
        1.2.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对担轮幼虫存活率和三倍体率的影响
    2.2 不同药物处理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担轮幼虫率和三倍体率的影响
    2.3 最佳药物处理组的倍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最佳药物处理组的倍性检测
    3.2 抑制第一、第二极体的探讨
    3.3 雌雄亲本的选择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3.4 CB浓度和诱导持续时间对三倍体率和担轮幼虫率的影响

四、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硬头鳟与溪红点鲑杂交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初步研究[J]. 徐绍刚,杨晓飞,田照辉,李文通,马峻峰. 动物学杂志, 2016(05)
  • [2]异源多倍体泥鳅的诱导及其育性初步研究[D]. 黄松钱.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3]盐度诱导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三倍体的研究[D]. 王康.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4]高盐诱导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初步研究[D]. 马培振.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5]栉孔扇贝三倍体的诱导及精子形态的研究[D]. 沈建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6]盘鲍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的研究[D]. 顾勇杰. 集美大学, 2011(02)
  • [7]香港巨牡蛎♀×太平洋牡蛎♂杂交及三倍体的初步研究[D].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8]诱导异源三倍体鲍的初步研究[J]. 胡家财,郭炳坚,顾勇杰,严正凛. 水产养殖, 2011(01)
  • [9]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J]. 张红云,严正凛,顾勇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本), 2010(06)
  • [10]细胞松弛素B诱导鲍异源三倍体[J]. 张红云,严正凛,顾勇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标签:;  ;  ;  ;  

6-DMAP诱导扇贝异源三倍体的细胞学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