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朱雯[1](2008)在《酶的研究概况及其进展》文中指出

于恒秀[2](2007)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抗性和品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二分之一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传统的遗传育种方法在提高水稻产量、抗性和品质方面已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稻属种质资源的限制及常规育种方法的局限性,给水稻进一步的遗传改良带来一定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的分离、克隆和重组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遗传转化已成为水稻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可为水稻的高产与稳产提供重要保证,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通过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改良稻米的淀粉品质,以提高其食味品质或加工品质。本研究重点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改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将不同来源的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基因,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蛋白cryIA(c)基因、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NA)基因、甜椒编码类铁氧还原双亲蛋白(Amphipathic protein 1, AP1)基因和土壤吸水链霉菌(bialaphos resistance, Bar)抗除草剂基因,导入4个高产粳稻品种广陵香粳、武香粳9号、武香9915和扬辐粳8号中,研究抗病、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特别是含有不同目的基因组合的多抗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方法,二是,将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水稻蜡质(Waxy,Wx)基因的不同转基因构建,包括其全长基因组序列(简称全长Wx基因)、Wx-cDNA和反义RNA结构(简称反义Wx基因),导入具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协青早、龙特甫、武香粳9号、武香9915、苏御糯和广陵香糯等中,研究调控蜡质基因表达对改良稻米品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具有优良食味品质或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新品种(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Bt基因水稻。通过双菌双载体或超双元载体介导的农杆菌介导共转化法,将Bt cryIA(c)基因和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HPT)同时导入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和广陵香粳中,从其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无HPT基因的转Bt基因水稻材料。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转Bt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抗性较未转化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稻纵卷叶螟对转Bt基因水稻离体叶片的危害程度明显小于未转化对照,转Bt基因水稻离体叶片上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全部死亡;二化螟高龄虫对分蘖期转Bt基因水稻离体茎杆危害程度明显小于未转化对照,转Bt基因植株茎杆上只有少量的螟虫排泄物;二化螟幼虫在苗期转Bt基因水稻上死亡率达到100%,较未转化对照有明显提高;二化螟造成的成株期转Bt基因水稻的枯心率明显低于未转化对照,部分转化子对二化螟的抗性由未转化对照的高感上升为抗或中抗级别;在不施用任何农药的田间自然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表现为无稻纵卷叶螟危害,未转化对照的受害率达100%。2、转AP1基因水稻。通过超双元载体介导的农杆菌共转化法,将AP1基因和HPT基因同时导入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广陵香粳中,从其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含有AP1基因而无HPT基因的水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AP1基因水稻叶片上白叶枯病病斑长度均极显着小于未转化对照,广陵香粳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级别由未转化对照的中抗上升为抗;转AP1基因水稻虽然与未转化对照对纹枯病的抗性级别均为中感,但相对病班长度均显着或极显着地小于未转化对照;大部分转AP1基因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未转化对照有所提高。3、转GNA和Bar基因水稻。以粳稻品种广陵香粳、武香9915和扬辐粳8号为材料,以同时含有GNA和Bar基因的双元载体EHA105/pCUGNA-BAR介导的转化法,将GNA和Bar基因导入以上受体品种中,通过除草剂抗性鉴定和PCR分析,筛选获得了同时含有Bar基因和GNA基因的纯合转基因水稻。抗性鉴定表明,褐飞虱在转基因水稻上的进食量显着低于未转化对照和感虫对照品种台农本地1号(TN1),褐飞虱在转基因水稻上的繁殖率亦显着低于未转化对照,即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的进食量和繁殖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基因水稻4901-1苗期对褐飞虱的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较未转化对照扬辐粳8号的感虫水平有了明显提高。4、聚合多个抗性基因培育多抗转基因水稻。利用双菌双载体介导的共转化,将AP1基因、Bt基因和HPT基因同时导入粳稻品种广陵香粳中,并将其与同时含有GNA和Bar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杂交,从其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同时含有两个、三个或四个目的基因、但无HPT基因的多种类型的多价转基因水稻材料。通过抗性鉴定试验表明,这些多价转基因水稻表现出预期的抗病和/或抗螟虫和/或抗飞虱和除草剂的多抗特性,具体表现为:(1)含AP1基因的多价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KS-1-20)的抗性级别与只含AP1基因的单价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级别相同,均由未转化对照的中抗上升为抗病水平,但多价转基因水稻的病斑长度较只含AP1基因的单价转基因水稻有极显着地减小,且GNA基因和Bar基因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提高程度要大于Bt基因;用4个白叶枯病菌种混合后接种,同样表现为GNA基因和Bar基因可提高含AP1基因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含AP1基因多价转基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级别由未转化对照的中感上升为抗病,且GNA和Bar基因对纹枯病的抗性的提高程度大于Bt基因;(2)含Bt基因的多价转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抗性较未转化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稻纵卷叶螟对含Bt基因的多价转水稻离体叶片的危害程度明显小于未转化对照,含Bt基因的多价转水稻离体叶片上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全部死亡;含Bt基因的多价转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由未转化对照的高感上升为抗或中抗级别;在不施用任何农药的田间自然条件下,含Bt基因的多价转基因水稻表现为无稻纵卷叶螟危害,未转化对照的受害率达100%;(3)褐飞虱取食含GNA基因的多价转基因水稻后排泄的蜜露量均较未转化对照和感虫对照品种TN1有极显着的减少,含GNA基因的不同多价转基因水稻上褐飞虱排泄的蜜露量差异不显着。5、转反义Wx基因水稻及其品质分析。从通过双菌双载体或超双元载体介导的共转化获得的武香粳9号、协青早和龙特甫转反义Wx基因水稻的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无HPT基因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对转反义Wx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1)反义Wx基因导入水稻后,可抑制转基因水稻胚乳中内源Wx基因的表达,表现为未成熟种子胚乳中的成熟2.3-kbWx基因RNA以及未剪切的3.3-kbWx基因RNA量均较未转化对照降低,成熟种子胚乳中的Wx蛋白表达量,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在粳稻和籼稻中都选育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糯性水平的转基因水稻植株;(2)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种子的其它淀粉品质性状也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胶稠度变软;糊化温度在不同品种中表现不同,武香粳9号和协青早的转基因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后,糊化温度变化不显着,龙特甫的转基因水稻,当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后,糊化温度极显着升高;转基因水稻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淀粉粘滞性谱(RVA)特性也有一些影响,但不同来源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的表现不完全一致。当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糯性水平时,转基因水稻RVA谱的PKV、HPV和CPV均极显着降低;(3)当转基因水稻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极显着降低时,淀粉粒的充实情况变差;(4)转基因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降至糯性水平时,千粒重明显降低,最多可降低17.05%。6、转全长Wx基因水稻及其品质分析。对EHA105/p13W2介导获得的协青早、龙特甫、武香粳9号、武香9915和广陵香糯的转全长Wx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1)全长Wx基因导入水稻后,大部分转基因水稻中Wx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表现为未成熟种子胚乳中的2.3-kbWx基因RNA量较未转化对照升高,成熟种子胚乳中的Wx蛋白表达量,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糯稻、粳稻和籼稻的转基因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可达24.92%、24.14%,和27.52%,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91%、9.72%和2.99%,即与籼稻相比,糯稻和粳稻品种转基因水稻中升高的幅度较大;(2)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后,糯稻和粳稻转全长Wx基因水稻的胶稠度变硬,而籼稻转全长Wx基因水稻因其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较小,胶稠度也无显着变化;广陵香糯来源的转基因水稻的糊化温度极显着降低,而其余四个品种转基因水稻的糊化温度均未发生显着变化;不同品种的转全长Wx基因水稻的RVA谱与未转化对照相比,表现出不同的差异;(4)粳稻和糯稻的转全长Wx基因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幅度较大时,淀粉粒的充实情况变好,籼稻的转全长Wx基因水稻,因其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幅度较小,其淀粉粒的变化亦较小;(5)糯稻和粳稻的转全长Wx基因水稻,当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明显时,糙米千粒重有所提高,最高可较对照增加16.89%。7、糯稻中表达Wx cDNA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双菌双载体介导的共转化法,将Wx cDNA和HPT基因同时导入到了广陵香糯和苏御糯中。对转Wx-cDNA水稻成熟种子的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转Wx cDNA水稻胚乳中的Wx蛋白表达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后,转Wx cDNA水稻的胶稠度变硬,糊化温度的变化在不同转化子中表现不完全一致,有升高也有降低;(3)当转Wx cDNA水稻的直链含量提高时,其RVA谱的特征值PKV、HPV和CPV均较相应的未转化对照大;(5)当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时,转Wx cDNA水稻的淀粉粒的充实情况变好,糙米千粒重有所提高,最高可较对照增加8.56 %。

张奉学[3](2005)在《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的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在此期间,HIV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持续的、复杂的。人们试图从多方面,以各种不同的原因来解释其病理机制,其中包括HIV对免疫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各类病原,包括真菌、病毒、细菌感染对HIV繁殖的激活作用,CD4与gpl20的相互作用,产生负信号,导致CD4+细胞功能受损,由于HIV膜蛋白与MHCⅡ型抗原有同源序列,导致抗MHCⅡ型抗原的自身抗体,从而抑制了CD4+细胞的免疫功能,基因型和抗基因型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等。近年来,人们又提出细胞自溶,细胞因子从Th1类到Th2类的变化,以及呈递gp120抗原给已经活化的CD4+细胞导致能量诱导并产生CD4+细胞毒性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变等。 HIV感染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可能在HIV感染的病理变化,病程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又似乎难以使人确信是导致最终发展为艾滋病的主要因素,纵观全局,以上各类假说可能都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根源所在可能应该归结于免疫活化。一经HIV感染,机体免疫系统从未能将其彻底清除。它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免疫系统各类不同的效应细胞的慢性活化。这种持续不断的免疫活化在某些情况下,抑制了HIV的繁殖,阻止了HIV的扩散,产生有益作用。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破坏了正常的免疫调节,导致免疫衰竭,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而促进疾病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各类免疫活化无论是发生在急性原发性感染时,或慢性潜伏性感染时,都具有双重作用。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例如,起初把HIV固定在淋巴组织中,对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HIV可以直接感染免疫细胞,所以淋巴组织又成为最初建立HIV感染的一个良好的场所。和原发性特异性免疫反应相关的免疫活化是整个免疫反应中的一个正常环节,但活化了的免疫细胞又利于HIV的繁殖,从而引起HIV的进一步扩散。在原发性感染中产生的补体结合抗体有助于淋巴结生发中心内的树突状细胞捕获HIV,从而清除病毒,然而这种被捕获的病毒又可以造成新的感染。HIV感染引起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有些细胞因子,如IFN-α能够抑制HIV的繁殖,增强免疫反应。而也有一些却促进了HIV的繁殖,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病毒的持续存在可以刺激机体不断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但有些病毒抗原,如go120却可能对CD4+细胞发放负信号,导致“无反应”,诱发同种抗原反应或产生抗MHCⅡ型抗原的身体抗体,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细胞自溶,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限制活化的效应细胞。在HIV感染时,活化的效应细胞过多,出现大量细胞自溶,反而损害了免疫系统。HI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抑制、消除HIV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会耗竭抗原表达细胞,产生免疫病理反应。适当地诱导免疫活化,合理地控制免疫活化,尽量发挥免疫活化的益处,设法避免免疫活化的负作

陈泳宏,商舰,盛春宁[4](2003)在《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酶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可序列特异性定点地切割靶RNA,从而在分子水平实现对失控基因或有害基 因表达的有效阻断。文章就近几年来核酶在抗病毒、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盛春宁,骆云,高魏[5](2003)在《核酶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二、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抗性和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水稻改良上的应用
    1.1 引言
    1.2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1.2.1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
        1.2.2 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化
        1.2.3 花粉管通道介导的基因转化
        1.2.4 其它转化方法
    1.3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改良上的应用
        1.3.1 抗虫
        1.3.2 抗病
        1.3.3 抗除草剂
        1.3.4 品质改良
        1.3.5 其它性状的改良
    1.4 水稻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1.5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对病、虫及除草剂抗性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水稻品种
        2.2.2 质粒载体与细菌菌株
        2.2.3 培养基
        2.2.4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转化
        2.2.5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
        2.2.6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其介导的水稻转化
        2.2.7 转基因水稻潮霉素抗性检测
        2.2.8 PCR 分析
        2.2.9 Southern 杂交分析
        2.2.10 抗病性鉴定
        2.2.11 除草剂抗性鉴定
        2.2.12 BT毒蛋白的ELISA检测
        2.2.13 螟虫抗性鉴定
        2.2.14 褐飞虱抗性鉴定
        2.2.15 农艺性状调查
    2.3 结果和分析
        2.3.1 转Bt 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抗虫性
        2.3.1.1 共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水稻
        2.3.1.2 抗性选择标记的去除
        2.3.1.3 转基因水稻植株中BT 毒蛋白的含量
        2.3.1.4 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
        2.3.1.5 转基因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
        2.3.2 转AP1 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抗病性
        2.3.2.1 共转化法获得转AP1 基因水稻
        2.3.2.2 抗性选择标记的去除
        2.3.2.3 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
        2.3.2.4 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
        2.3.3 转GNA 和Bar 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抗性
        2.3.3.1 含GNA 和Bar 基因双价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2.3.3.2 转基因水稻对除草剂Basta 的抗性
        2.3.3.3 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2.3.3.4 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
        2.3.4 多价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抗性
        2.3.4.1 Bt 与AP1 基因双价转基因水稻的培育
        2.3.4.2 有性杂交选育三价和四价转基因水稻
        2.3.4.3 多价转基因水稻的抗性
        2.3.4.3.1 抗病性
        2.3.4.3.2 抗虫性
        2.3.4.4 多价转基因水稻的农艺性状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本章主要研究结果
        2.4.2 转基因水稻的实用性
        2.4.3 多抗转基因水稻的应用潜力
    2.5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品质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水稻材料
        3.2.1.2 菌株及载体
        3.2.2 质粒DNA 的提取、纯化
        3.2.3 培养基
        3.2.4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
        3.2.5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其介导的水稻转化
        3.2.6 转基因水稻植株中潮霉素抗性的检测
        3.2.7 PCR分析
        3.2.8 Southern 杂交分析
        3.2.9 总RNA的提取和Northern杂交分析
        3.2.10 水稻成熟种子中GBSS 蛋白表达分析
        3.2.11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3.2.12 胶稠度和糊化温度的测定
        3.2.13 淀粉粘滞性谱分析
        3.2.14 胚乳淀粉粒扫描电镜观察
        3.2.15 水稻农艺性状调查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反义Wx 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品质表现
        3.3.1.1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筛选及其分子鉴定
        3.3.1.2 转基因水稻中内源Wx 基因的表达
        3.3.1.3 转基因稻米的理化品质
        3.3.1.4 转基因水稻淀粉RVA 谱特性
        3.3.1.5 转基因糯稻与常规糯稻品种淀粉RVA 谱的比较
        3.3.1.6 转基因水稻胚乳淀粉粒的结构
        3.3.1.7 转基因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3.3.2 转全长Wx 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其品质表现
        3.3.2.1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鉴定
        3.3.2.2 转基因水稻中Wx基因的表达
        3.3.2.3 转基因稻米的理化品质
        3.3.2.4 转基因水稻淀粉的RVA 谱特性
        3.3.2.5 转基因水稻种子胚乳中淀粉粒结构
        3.3.2.6 转基因对稻米粒重的影响
        3.3.3 糯稻中表达Wx cDNA 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3.3.1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鉴定
        3.3.3.2 转基因水稻中Wx cDNA 的表达
        3.3.3.3 转基因稻米的理化品质表现
        3.3.3.4 转基因水稻的RVA 谱特性
        3.3.3.5 转水稻种子胚乳淀粉粒的结构
        3.3.3.6 表达Wx cDNA 对稻米粒重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本章主要研究结果
        3.4.2 导入Wx 基因的不同转基因构建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3.4.3 直链淀粉含量改变对稻米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
    3.5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HIV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 T细胞免疫异常
    2 B细胞免疫异常
    3 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异常
    4 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缺陷
    5 树突状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
    6 HIV在淋巴组织中的复制增殖
    7 细胞因子在HIV感染中的变化及作用
    8 HIV感染的免疫活化
    9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在HIV/SIV感染发病中的意义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主要进展
    1 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认识
    2 中药和天然药物对的治疗和调节作用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IV感染的免疫活化及中药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SIV病毒及感染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SIV病毒及感染
        2.2 血浆病毒测定
        2.3 猴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2.4 SIV感染猴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荧光法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血液学
        3.3 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
        3.3.1 CD4T淋巴细胞
        3.3.2 CD8T淋巴细胞
        3.4 血浆病毒载量
        3.5 SIV感染猴补体C_3和IgG免疫复合物和p27抗原表达及中药的作用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淫羊藿甙体外诱导SIV感染CEMx174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的细胞毒性测定
        2.2 淫羊藿甙的抑制SIV病毒复制作用
        2.3 病毒感染的确定
        2.4 结果判定指标
        2.5 细胞凋亡测定
        2.6 cAMP的提取与测定
        2.7 PKA活性测定
        2.8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IVmac239感染细胞的确定
        3.2 对病毒感染细胞活性的作用
        3.3 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3.4 细胞凋亡分析
        3.5 对细胞内cAMP的影响
        3.6 对PKA活性的作用
        3.7 对磷酸组蛋白-H3的作用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自切割核酶的体外抑制SIV复制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种、细胞和载体
        1.2 试剂
        1.3 核酶串联体和靶基因的构建
        1.4 核酶体外转录和活性测定
        1.5 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筛选和鉴定
        1.6 接种病毒和细胞病变观察
        1.7 免疫荧光测定
    2 结果
        2.1 核酶和靶基因的构建及体外活性测定
        2.2 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筛选和鉴定
        2.3 Northern点杂交检测转染核酶基因
        2.4 细胞病变观察和免疫荧光测定
    3 讨论
        3.1 核酶的设计
        3.2 核酶的传递方式
        3.3 核酶基因的表达
        3.4 单体和十体核酶对SIV感染细胞病变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结语和结论
致谢兼后记
附录
    附录1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缩略语

(5)核酶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核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1 核酶与癌基因
    2 核酶与多药耐药性
    3 核酶和端粒酶
核酶在抗病毒中的应用
    1 抗HIV病毒
    2 抗乙肝病毒
存在问题与展望

四、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酶的研究概况及其进展[J]. 朱雯. 中学生物教学, 2008(10)
  • [2]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抗性和品质的研究[D]. 于恒秀. 扬州大学, 2007(06)
  • [3]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D]. 张奉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4]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陈泳宏,商舰,盛春宁.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04)
  • [5]核酶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盛春宁,骆云,高魏. 陕西医学杂志, 2003(12)

标签:;  ;  ;  ;  ;  

核酶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