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一、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金齐敏[1](2020)在《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对6~14岁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进行了现况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特别聚焦于病因分布特点分析,为疾病的临床病因学诊断、治疗方案制定、评估治疗效果及拟定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法:使用PUBMED英文文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在线检索,以“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健康管理、生活质量评估、咳嗽评分”做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总结并归纳各种评估方法。2、量表评估法:采用系统(机械)抽样法,选取2018年6~9月在某二级医院儿科就诊的110例慢性咳嗽患儿做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状况量表”来收集患儿人口统计学信息,使用“莱塞斯特咳嗽量表(LCQ)及咳嗽症状评分表(VCD)”来进行患儿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3、数据分析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患儿一般情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病因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4、焦点访谈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患儿及照顾者各10名做为访谈对象,通过自制半结构式访谈问卷实施访谈,以了解慢性咳嗽对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患儿生活质量水平较低:LCQ平均得分为13.314±2.185,VCD平均得分为3.25±1.07,整体处于较差状态。2、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LCQ评估结果发现生活质量在“性别、BM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病因、病程、照顾者身份、医疗保障水平、学校表现、是否暴露吸烟环境及接触过敏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低年龄组(6~9岁)与高年龄组(10~14岁)在心理、社会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年龄组生活质量更差;不同发病原因“变异性哮喘(CVA)、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上气道综合征(UACS)”生活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CVA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随着病程进展,患儿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其中以心理功能损害最为明显;主要照顾者为父母比隔代照顾的患儿生活质量高;医疗保障水平、学校表现与患儿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患儿生活质量下降与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有关。VCD评估结果表明咳嗽严重程度在病因、病程、是否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上有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与咳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因是咳嗽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病因患儿咳嗽严重程度有所不同(CVA>UACS>PIC),暴露于吸烟环境及接触过敏源可加重咳嗽症状。3、病因分布构成分析:发现PIC病程最短,CVA生活质量最低,通过年龄分组对比病因分布,CVA在低年龄组中占比最多,UACS在高年龄组中占比最多。同种病因下的生活质量,在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及病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焦点访谈结果:发现长期咳嗽导致患儿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及害怕咳嗽影响同伴及周围人,产生社交回避及社交功能下降;照顾者因担心患儿病情及治疗,以及长期照护导致精力疲乏,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因疾病迁延不愈,给家庭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研究结论:1、患儿生活质量处于较差状态。LCQ量表评估表明慢性咳嗽不仅影响其生理功能,还对心理、家庭、社会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VCD评估结果表明68%的患儿得分在3分以上,表示一半以上患儿睡眠质量受到影响。访谈结果也提示咳嗽对患儿心理、社会、家庭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关注咳嗽对患儿的心理、社会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病因、病程、学校表现、主要照顾者身份、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是否暴露吸烟环境及过敏源接触”。据此,我们应建立系统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来统领患儿整个康复过程: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医联体协作为支撑,做好在“三级-二级-社区医院”逐级转诊对接;以家庭照护为抓手,推广“家庭延续健康管理模式”,做到持续康复;以提高学校卫生人员疾病认知和管理水平为纽带,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学校”四级网络管理模式;以全面立体关注患儿“生物、心理、社会”功能为目标,组建团队提供整合式健康管理;并着力推进提高儿童医疗保障覆盖率,降低家庭就医负担等措施。是否接触过敏源及暴露吸烟环境是咳嗽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关注到患儿的生活、居住环境,采取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进行精准干预。3、重点关注病因构成。患儿在不同年龄组中的主要病因各不相同,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程也各不相同,临床上需有针对性的对因治疗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医治疗长期被忽视,需纳入到规范治疗方案中。

李欢[2](2020)在《儿童哮喘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对近30年关于儿童哮喘的文献中关于儿童哮喘危险因素部分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出小儿哮喘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对临床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建立儿童哮喘危险因素数据库,以期发现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首先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CSPD)、维普数据库(VIP),以“儿童”“小儿”“哮喘”“危险”“因素”“高危”等为关键字,检索近三十年关于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NoteExpress软件剔除重复的文献,再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最终得到的文献就危险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将危险因素进行归类总结,根据得出的结果制作小儿哮喘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然后根据上述所得出的调查表,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疗区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及非哮喘儿童各160例进行问卷调查,将符合问卷信息整合建立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本课题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关于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经过剔除和筛选最终获得129篇入选文献,包括期刊论文114篇,共来源于77个杂志,学位论文12篇,会议论文3篇。对这129篇入选文献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共出现了739个危险因素,大致分为57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为家族哮喘史、过敏性疾病史、过敏史、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等;出现保护因素47个,可归纳为16项,其中母乳喂养的频率最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入选的160例哮喘儿童中,男女比例约为2.02:1;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前期;儿童首次喘息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首次发病季节以春季为主。对问卷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哮喘史、被动吸烟、呼吸道感染、儿童过敏史、儿童过敏性疾病史、特应性体质、使用抗生素、早产为儿童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家族哮喘史、过敏性疾病史、过敏史、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族哮喘史、被动吸烟、呼吸道感染、儿童过敏史、儿童过敏性疾病史、特应性体质、使用抗生素、早产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3](2019)在《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针灸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医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率,为临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背俞穴、四缝穴和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抗感染治疗,疗程为期8周。随访比较当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疾病疗效、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及安全性的评定。成果:1.治疗组完成治疗38例,脱落2例(2例均为治疗后拒绝采血,脱落率为5%);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脱落3例(3例为拒绝疗后采血)。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析: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IgG、IgM及IgA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分析: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对照组CD4’ 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CD4+、CD4+/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CD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有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缓解治疗后6个月内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2.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实现的,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实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4](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指明

姜叶[5](2020)在《基于HCD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特点,分析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2.评价基于Human centered design设计方法形成的健康教育方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1.横断面调查:使用由“儿童饮食行为问卷”和“喂养方式问卷”组成的《儿童饮食行为调查表》,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和便利抽样法抽取对来自扬州市某三甲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14周岁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同样问卷对便利抽样法抽取的扬州地区健康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将被调查者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住院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描述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进食行为特点和喂养方式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儿童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干预:基于Human centered design的设计方法,邀请患儿家长共同参与,设计并制作Human centered design健康教育系列素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扬州某三甲医院儿科的两个住院病区各抽取30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其家长,根据病区不同的物理性质,随机将同一病区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加入不同微信群,由干预实施人员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家长的喂养行为进行干预。试验组使用Human centered design健康教育素材,分2-3次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于健康教育第0天,健康教育后第7天,健康教育后第28天,采用微信和电话随访方式对家长进行问卷跟踪随访并填写问卷。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对比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在食物享受、饮水渴望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情绪性少食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其他两组儿童(P<0.05)。RRTIs患儿家长喂养方式主要是低控制型喂养方式和高情绪型喂养方式。对儿童进食行为与相关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儿童性别和家长喂养方式影响儿童进食行为。对喂养方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家长喂养方式的因素为母亲学历、儿童BMI等级和主要照顾者与儿童关系。2.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间在儿童进食行为和父母喂养方式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天后:两组在CEBQ总分、慢食反应维度出现显着差异(P<0.05);两组父母在控制型喂养维度、工具型喂养维度、鼓励型喂养维度和情绪型喂养方维度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8天后:两组在儿童饮食行为量表中除饮水渴望维度、慢食反应维度外,均出现组间统计学差异;两组在父母喂养方式量表四个维度和总分组间均出现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组内对照:试验组患儿除饮水渴望和慢食反应维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维度均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EBQ总分干预前后组内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在PFQ量表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前后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在PFQ量表得分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存在食欲低下、饮水渴望低和进食易受不良情绪影响的进食行为问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家长喂养行为特点为:低控制型喂养方式和高情绪型喂养方式。患儿进食行为受家长喂养方式影响,且不同性别患儿进食行为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照顾者对儿童的喂养方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儿童BMI等级和母亲学历影响家长的喂养方式选择。2.Human centered design健康教育方式可显着提升临床健康教育效果。

施志兰[6](2020)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寻求可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病程,同时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和提高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K-A-P)水平。[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筛选出68例RRTI儿童和94例非RRTI儿童。将这162例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四组:RRTI儿观察组(A组)36例,RRTI儿对照组(B组)32例,非RRTI儿观察组(C组)47例,非RRTI儿对照组(D组)47例。RRTI儿两组间和非RRTI儿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出生史、喂养史等基本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为干预阶段(半年),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接受了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等为主的综合性干预;RRTI儿对照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宣教。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为随访阶段(一年),四组儿童都只做定期常规体检。四组儿童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都接受了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体格发育测量的指标为:体重、身高(长)、上臂围、肩胛下皮褶厚度,并进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年龄别上臂围Z评分(ACAZ)、年龄别肩胛下皮褶厚度评分(SSAZ)。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还参与了 K-A-P问卷调查。分别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四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K-A-P问卷得分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作比较分析。[结果]1.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2.干预前,非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3.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WHZ略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贫血。4.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观察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贫血。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干预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均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阶段 RRTI 儿观察组的 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WHZ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5.干预前,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SSAZ增长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其余几项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干预阶段和随访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均少于RRTI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7.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接近于非RRTI儿观察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后的问卷得分都高于干预前的问卷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增长值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个观察组家长在随访一年后的问卷得分均高于干预后的问卷得分,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非RRTI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显着低于非RRTI儿家长。2.综合性干预明显减少了 RRTI儿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了病程,促进了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了贫血例数,提高了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水平。以上干预效果在随访阶段持续存在。3.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和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有较大的潜力,在干预后的提升比非RRTI儿更明显,应尽早实施可行、有效的干预措施。4.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有效且可持续的。

周倩倩[7](2020)在《基于Delphi法小儿RRTI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一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瘀热内结证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制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三轮问卷及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统一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的专家调查问卷,经课题专家小组及具有相关量表背景的专业人员讨论修改后制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的第一、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对全国 20位从事中医儿科或者中西医儿科的具有权威性、知名度的专家进行调研。专家问卷主要包括小儿RRTI瘀热内结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选方用药、中成药以及调护等内容。在回收第一轮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对问卷中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的主要指标均数(x)、等级和(S)、不重要百分比(R)以及协调程度主要指标变异系数(CV)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讨论、汇总,经专家小组讨论后,制定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并反馈给专家,依次对第二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形成第三轮专家问卷。结果:第一、二轮专家问卷回收率(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 00%,提示专家对此研究的积极性高;在第一轮专家问卷中,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将中医病因病机部分分开进行论述、删除辅助检查部分,满足x≥1且S≥20且R<50%的条目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CV值波动在0.11-0.95,提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不高,予以列入第二轮问卷中以再次征求专家意见;第二轮专家问卷中,满足x≥1且S≥20且R<50%的条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在0.16-0.86范围之间,予以列入第三轮问卷中;专家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较前减少,提示专家对本课题的共识性较前有所提高。在对两轮专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三轮专家调查问卷。结论:基于Delphi法制定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一、二轮专家调查问卷,通过汇总、总结、分析,增加了本课题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对后期制定第三轮专家调查问卷及规范、科学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瘀热”理论内涵,突出了中医药辨治RRTI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亦证明Delphi法作为一种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并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及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医诊疗规范化研究中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学。

郭广恩[8](2020)在《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气道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好发于1-3岁婴幼儿,由于此年龄阶段儿童玩耍中喜欢把小物件放进口腔,且婴幼儿咽部相对狭小,较垂直,在吞咽时声门闭合欠佳等因素,从而导致此年龄阶段的儿童误吸异物的风险最高。既往研究发现儿童气道异物具有隐匿性,常误诊为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容易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气道三维重建等技术的应用,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气道异物的诊断率不断上升,但行支气管镜检查仍是儿童气道异物诊断的金标准。儿童气道异物常引起肉芽组织增生、肺气肿等并发症。近些年研究发现肉芽组织的产生与异物存留时间、异物种类具有相关性。其中异物存留时间较长且异物为坚果类异物时,最易产生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坚果类异物富含有丰富的游离脂酸,游离脂酸对气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当异物进入气道后,刺激气道黏膜,产生和释放大量血管活性介质及趋化因子,同时刺激巨噬细胞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创面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移行到异物存留部位,产生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对异物进行包裹,从而形成肉芽组织。近些年临床上通过支气管镜开展了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如激光切除术、冷冻治疗等。目前国内关于儿童气道异物相关文献很多,但在儿童气道异物出现肉芽组织后,其远期预后研究较少。故本文对儿童气道异物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后的预后行进一步探讨,为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是否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既往收治儿童气道异物的病例特点,如好发年龄、常见异物种类、常见炭顿位置、常见症状等,为儿童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2.通过分析气道异物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儿童气道异物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3.通过随访气道异物并肉芽组织增生患儿的预后,为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是否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1月份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病房及耳鼻喉科收治的325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2.数据处理分析325例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异物种类、异物崁顿位置、易误诊疾病种类、常见症状、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气道异物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对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的158例合并肉芽组织增生患儿经电话随访4周,记录患儿生长发育、运能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同时查阅325例气道异物患儿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分析。3.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并同意。结果1.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其中男孩219例(67.0%),女孩106例(33.0%),居住在乡村221例(68.0%),城市104例(32.0%),好发年龄为1-3岁(80.3%)。2.分析异物种类及崁顿位置发现:异物种类中以植物性异物最为多见,其中花生(55.1%)、瓜子类(19.1%)、核桃仁(9.2%)。异物崁顿位置左肺发生率(48.7%)稍高于右肺(47.7%)。3.通过分析气道异物患儿首诊诊断,发现气道异物患儿常见误诊疾病为:支气管肺炎94例(28.9%);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9.2%);急性支气管炎25例(7.7%);大叶性肺炎20例(6.2%);毛细支气管炎15例(4.6%);重症肺炎10例(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2.5%)。其中首诊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仅123例(37.8%)。误诊率为62.2%。4.分析325例气道异物患儿常见症状可以发现:咳嗽223例(47.9%)、喘息91例(19.5%)、喉喘鸣77例(16.5%)、发热55例(11.8%)、呼吸困难 18 例(3.9%)、咯血 1 例(0.2%)。5.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体培养的共114例,其中肺炎链球菌21例(18.4%);流感嗜血杆菌11例(9.6%);卡他布兰汉菌5例(4.4%);肺炎支原体2例(1.8%);黄曲霉菌2例(1.8%);肺炎克雷伯2例(1.8%);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0.9%);恶臭假单胞菌1例(0.9%);河生肠杆菌生物1群1例(0.9%);沃氏葡萄球菌1例(0.9%);无细菌生长67例(58.8%)。6.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常见并发症为:肉芽组织增生(39.4%)、支气管肺炎(26.9%)、阻塞性肺气肿(24.4%)、肺不张(6.7%)、皮下气肿(2.5%)。7.158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患儿中,135例间隔4-8天(平均6天)经气管镜复查后发现肉芽组织增生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1例患儿复查未见缩小;22例因家属拒绝未复查;出院4周随访仅1例患儿于运动及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后经气管镜复查证实异物崁顿位置存在气道狭窄。余患儿均无喘息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可耐受运动。结论1.儿童气道异物好发于1-3岁婴幼儿,男童多于女童,乡村多于城镇,异物种类以花生、核桃、瓜子等坚果类异物最为多见。2.儿童气道异物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中合并感染病原体常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等病原体。3.气道异物患儿易并发肉芽组织增生,但多数预后良好,急性期可动态观察,必要时给予气管镜介入治疗。

黄靖涵[9](2020)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讨气虚血瘀证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相关性,以及芪丹复感颗粒对RRTI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尝试利用现代检验手段阐述中医理论中的气虚血瘀证,探究芪丹复感颗粒在现代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之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RRTI气虚血瘀证诊断者共计31例为治疗组,由于自主退出脱落1例,最终得到全部统计数据患儿共30例;纳入健康体检儿童1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芪丹复感颗粒干预,疗程2个月,服药期间每2周复诊1次,分别于用药第0、2、4、6、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表,分别于用药第0、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RRTI病情分级表,分别于用药第0、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近2月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于治疗第0、8周采集静脉血测量检验指标。健康儿童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只予入组当天采集静脉血测量检验指标。根据结果,统计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病情缓解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缓解有效率,RRTI患儿凝血功能与健康儿童的差异,RRTI患儿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差异。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得出病情缓解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3.33%,且经过6个月的随访,有效率可进一步上升。随着服药疗程的增加中医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逐渐下降(P<0.01)。治疗后流涕、咳嗽、发热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扁桃体肿(≥Ⅰ度)、肺部湿啰音症状持续时间缩短(P<0.05);6月后随访流涕、咳嗽、发热、扁桃体肿(≥Ⅰ度)症状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6月后随访肺部湿啰音症状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证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有效,且可改善患儿感染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试验通过对最基础的凝血指标的检测,发现反呼患儿的部分凝血指标虽然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与健康儿童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单就每个患儿的个人凝血指标而言没有异常,但其与健康儿童相比,存在凝血指标异常的倾向。通过本次试验结果,也提示我们反呼患儿存在中医气虚血瘀证的表现时,需警惕其凝血功能出现变化的可能。其次证实RRTI气虚血瘀证患儿较健康儿童,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的倾向,体现在PLT明显升高(P<0.01)、APTT 升高(P<0.05)、MPV 明显下降(P<0.01)、PT 下降(P<0.05),FIB、D-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经过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的紊乱,主要通过降低APTT及升高MPV、PT。试验结果证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有效,RRTI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凝血功能的改变,而芪丹复感颗粒可一定程度上纠正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可能为芪丹复感颗粒的作用机制之一。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及现代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拟通过现代研究手段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虚血瘀证寻找指标依据,其结果亦可用于探讨RRTI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试验结果证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为RRTI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其中一环,且芪丹复感颗粒可通过益气活血化瘀改善凝血功能紊乱,为RRTI患儿提供更丰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张慧燕[10](2020)在《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MDPs)的方法,以患儿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比较不同的中西医干预疗法组合在相应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中的差异,并得到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组合,为临床实际中最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门急诊6周岁以内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电子医疗记录,并追踪相应的电子医疗记录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相关基本情况特征。根据MDPs的数据分析要求,整理每个患儿的连续三年诊疗信息,将一年的情况作为一个阶段,划分成三个评估时间点,即2016年、2017年、2018年,最后综合形成两个“状态-干预-效应值”模块。并将每个阶段患儿的状态分别从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累积最多中医辨证分型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同时将治疗信息按照中西医不同疗法进行归纳,筛选整合为中草药汤剂、中医非药物疗法、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止咳化痰平喘类西药五种干预方式。然后通过MDPs理论中的最优值算法和有限水平准则等,以年度累积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的变化作为疗效效应值,进行建模分析,以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组合在门急诊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中的差异,从而获得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结果:研究共纳入2016年-2018年门急诊连续三年具有呼吸道感染诊断的1879名患儿合计49652个诊次的电子病历记录,纳入患儿男女比例为1.38:1。在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上,自费患者的比例约占三成,医保患者比例超过半数。在2016年最初纳入状态时,患儿主要集中在2-5岁的范围内,占72.54%。同时2016年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最多集中在5至8次,下呼吸道感染则集中在1次及以下。2016年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与年龄、性别的构成情况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性(P>0.05)。2017年、2018年患儿的情况有所改善,其年度上呼吸道感染累积次数的集中范围在0-4次,而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不变。这三年中年度中医辨证分型累积出现最多的均为外感风热。在干预方法的选择上,仍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同时,中医疗法的使用情况良好,其中中医非药物疗法(如穴位贴敷、艾灸、小儿推拿等)使用程度较高。对数据进行清理归纳和MDPs分析,得到相应阶段不同状态下的最优治疗组合方案,阶段1(2016年-2017年)有88种,阶段2(2017年-2018年)有121种。对于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1、2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同时,次数在5-8次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而次数在9-12次时,最优方案为中西医联合疗法。而对于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0-4次、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2时,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时最优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抗生素),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则为中西医疗法联合。而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8次、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1、2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同时,次数1次及以下时最优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而次数2次及以上时,最优治疗方案为中西医联合疗法。经MDPs筛选得到的最优治疗方案中有超过八成的为中西医联合疗法,本研究得到了不同阶段相应状态最优方案的具体干预措施情况,其中单用中医疗法6种(阶段1有2种,阶段2有4种)、单用西医疗法15种(阶段1有4种,阶段2有11种)。而在阶段1的最优方案结果中,单用西医疗法、单用中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所得到的平均最大效应值分别为4.372个单位、6.5个单位、6.428个单位,阶段2的则分别为3.068个单位、3.75个单位、4.645个单位。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了医院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基本情况和治疗特征,与其他临床研究纳入儿童特征类似。根据MDPs筛选得到的最优治疗方案,可以推断以下结论:(1)对于年龄在2-5岁、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男性患儿,临床根据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的不同情况,次数稍多的部分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的疗效会优于单用西医疗法。(2)对于部分年龄在2岁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的患儿,可以适当考虑单用中医疗法,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3)在阶段1时,对于部分年龄在2-8岁、上呼吸道感染在5-12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及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外感的男性患儿,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医非药物疗法。(4)在阶段2时,对于年龄在2岁以内、上呼吸道感染在0-4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外感风热的女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于年龄在5至8岁,上呼吸道感染在5-8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其他的男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草药汤剂;对于部分年龄在8岁以内,上呼吸道感染在0-12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内伤的男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中草药汤剂联合中医非药物疗法。总体而言,本研究初步获得了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相应最优治疗方案,为实际临床决策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并对运用MDPs理论得到临床最优治疗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中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获得的良好治疗效应需受到临床关注和研究重视。但是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所获得的结果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选择与实施
    四、研究内容
    五、统计分析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七、技术路线
    八、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一、生活质量基本状况
    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三、病因构成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五、讨论
    六、小结
第三部分 对策建议
    一、改善生理功能
    二、改善心理功能
    三、改善社会功能
    四、提升家庭照护能力
    五、提高学校健康管理水平
    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七、整合式精准健康管理
第四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及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儿童哮喘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 文献研究方法
        3 问卷调查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文献研究结果
        2 问卷调查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2 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分析
        3 应用中医思想对儿童哮喘的防治
        4 本课题的意义
        5 本课题的不足与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特点
        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
        七、结语
    第二节 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
        二、体质
        三、病因病机
        四、中医证型
        五、中医治疗
        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调护
        七、针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八、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疾病治疗有效率
        三、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
        四、安全指标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选穴分析
    三、针灸起效机制分析
    四、临床机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5)基于HCD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收集与录入
        1.5 伦理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进食行为特点
        2.3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喂养方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2.4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3 讨论
        3.1 RRTIs患儿进食行为特点
        3.2 RRTIs患儿父母喂养行为特点
        3.3 RRTIs患儿喂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4 RRTIs患儿进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
第二部分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干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方法
        1.4 样本量计算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统计资料
        2.2 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和喂养方式组内与组间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HCD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
        3.2 RRTIs患儿家长喂养行为干预结果
        3.3 RRTIs患儿进食行为干预结果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饮食行为问卷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对象
        1.1 调查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
        2.2 观察时段和观测时点
        2.3 体格发育指标测量及评价
        2.4 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
        2.5 K-A-P问卷调查
        2.6 干预措施及内容
        2.7 呼吸道感染再发标准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分析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各组情况及组间比较的表和图
    3. 各组体格发育指标Z值和贫血例数的比较分析
    4. 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情况比较
    5. 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的家长K-A-P问卷得分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益生菌干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基于Delphi法小儿RRTI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一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研究现状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病因
        2 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研究现状
        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病因病机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瘀热内结证的理论探讨
        1 历代医家对“瘀热”的认识
        2 “瘀热内结”证的提出
        3 “瘀热内结”证的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正文
    一、专家调查问卷
        1 资料与方法
        2 第一、二轮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二、讨论
        1 Delphi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2 Delphi法在制定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中的体会
        3 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的探讨
        4 反复呼吸道感染瘀热内结证下一步作安排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小结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之处
    2 展望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附图与附表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气道异物最新研究进展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按照出现顺序排列)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3. 治疗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研究现状
        1 古代文献中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关于RRTI病因病机的研究
        3 现代中医研究关于治疗的研究
        4. 气虚血瘀证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疗效评定标准
    2 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指标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年龄、性别差异情况
        3.2 治疗组病情分级变化情况
        3.3 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3.4 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天数变化情况
        3.5 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4 讨论
        4.1 RRTI与凝血功能的改变
        4.2 RRTI与芪丹复感配方颗粒
        4.3 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评价
        4.4 凝血功能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的关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表1 RRTI病情分级表
附表2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3 近2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现状
        1.1.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
        1.1.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1.3 疾病负担情况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现状
        1.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2.2 中医对本病的认知和治疗现状
    1.3 真实世界研究
        1.3.1 基本特点
        1.3.2 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运用
    1.4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1.4.1 基本概念
        1.4.2 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内容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地点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实施方案
        2.2.7 状态设置
        2.2.8 干预设置
        2.2.9 疗效准则设置
        2.2.10 评估时点
    2.3 数据的筛选、归纳等清理过程及SOP说明
    2.4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4.1 数据管理
        2.4.2 统计分析
        2.4.3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的研究过程
    2.5 重点解决的问题
        2.5.1 数据的针对性获取、筛选及清理
        2.5.2 应用MDPs分析数据并探索获得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
    2.6 预期的研究成果
        2.6.1 分析目前门急诊RRTIs人群、疾病特征和治疗概况
        2.6.2 探讨最优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中西医不同治疗效应
    2.7 伦理审查
    2.8 研究报告撰写的参考规范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信息
        3.1.1 性别、年龄的统计
        3.1.2 年度累积发病次数的统计
        3.1.3 中医辨证分型的统计
    3.2 治疗方法信息
    3.3 MDPs分析结果
        3.3.1 最优治疗方案
        3.3.2 结果解读示例
        3.3.3 疗法类型和具体状态情况
        3.3.4 疗法和治疗效应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本研究中对RRTIs状态的数据处理
    4.2 基本信息分析
    4.3 治疗方法信息分析
    4.4 MDPs最优方案的分析
    4.5 最优方案中不同疗法的治疗效应的思考
    4.6 局限性和展望
    4.7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金齐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2]儿童哮喘危险因素文献研究及临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 李欢.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5]基于HCD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D]. 姜叶. 扬州大学, 2020(04)
  • [6]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D]. 施志兰. 苏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Delphi法小儿RRTI瘀热内结证中医诊疗共识第一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分析[D]. 周倩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D]. 郭广恩. 郑州大学, 2020(02)
  • [9]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D]. 黄靖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D]. 张慧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