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成本核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成本核算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核算(论文文献综述)

刘彬[1](2021)在《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以1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均实施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检测血清标志物,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电化学发光法诊断准确率(91.00%)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8,P<0.05);电化学发光法检验HBeAg阳性率(32.00%)、HBsAg阳性率(71.00%)、HBeAb阳性率(29.00%)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HBeAg阳性率(17.00%)、HBeAg阳性率(52.00%)、HBeAb阳性率(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2、7.623、6.666,P<0.05);电化学发光法检验HBcAb阳性率(73.00%)、HBsAb阳性率(18.00%)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HBcAb阳性率(69.00%)、HBsAb阳性率(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0.327,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为乙肝病毒感染常用免疫检验方法 ,其中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应用效果显着,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崔永利[2](2021)在《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于血液HBV(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应用核酸检测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54863份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在酶联免疫法检测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法)血液标本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检测,阳性血液标本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核酸定量等检测。结果:在本课题的548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7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其阳性率是0.013%。7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标本中,有两份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呈阴性,所有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均呈阴性,其余5份标本其他标志物为阳性。1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28.9 IU/mL,2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27.5 IU/mL,3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56.3 U/mL,4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115.3 IU/mL,5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28.9 IU/mL,6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6 IU/mL,7号标本的核算定量是45.36 IU/mL。结论:对于酶联免疫法检测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液标本,仍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标本,酶联免疫法检测+核酸检测可缩短血液HBV筛查的检测窗口期,尤其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血液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

刘晓红[3](2021)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阴性,伴表面抗体(HBs Ab)、e抗体(HBe Ab)、核心抗体(HBc Ab)至少一项阳性的血清中,检测HBV DNA含量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价值,及探讨OBI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肝五项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HBV-DNA含量复筛,对OBI检出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湿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T3),分析受检患者肝损伤情况。采用CLI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分析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宿主免疫应答有无明显差异。测序法进一步检测HBV病毒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分析OBI发生机制。结果本次论文实验期间收集HBsAg及HBeAg阴性,伴HBs Ab、HBe Ab、HBc Ab至少一项阳性的血清共计1138份,PCR共检出35份HBV-DNA阳性,OBI检出率3.08%,其中HBc Ab、HBs Ab阳性和HBc Ab阳性HBV-M模式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11%、4.04%。HBc Ab随着样本吸光度/临界值(S/Co值)升高,HBV-DNA阳性检出率依次显着升高(P<0.05)。596例患者接受肝功能检查,肝损伤占22.99%,肝损伤组HBV-DNA阳性率、HBc Ab高反应性(S/Co值≥10.0)均显着高于肝正常组(P<0.05)。35例HBV-DNA阳性标本接受HCV、TP、HIV检测,HCV阳性占11.43%,TP阳性占2.86%,HIV阳性为0,合并HCV病毒感染组与合并TP或HIV病毒感染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检测S区145位点、S区127位点、C区,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常规检测HBsAg及HBe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存在OBI可能,且OBI发生风险随HBc Ab反应性S/Co值升高而明显升高。同时参考肝损伤指标,提示应当进一步行HBV DNA含量检测,为临床诊断OBI和降低OBI所致乙肝病毒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师玉卓[4](2020)在《血清miR-375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在乙肝肝癌TACE术后患者中的预后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检测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各组研究对象血清miR-375的表达量,分析其与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miR-375与HBV-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相关性研究部分:于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甘肃武威医学科学院肝胆中心收集住院治疗的HBsAg阳性HCC患者以及门诊体检的HBV相关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门诊体检者(HBsAg阴性)为健康对照组。对4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辅助检查并收集血清标本。利用miRNeasy Serum/Plasma Kit试剂盒提取血清RNA,通过qRT-PCR检测血清中miR-375的表达量。2.预后研究部分:从第一部分纳入的HBV相关性患者中挑选HBV-DNA高复制,即复制量>105IU/ML,以及肝功ALT、AST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io-Plex-Pro-Human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在Bio-Plex液相芯片细胞因子检测系统上进行检测,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对人血清中24类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此外,对第一部分纳入的HBV-HCC患者进行满1年随访,分析评估患者预后情况。3.统计学分析:采用www.equry.cn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使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别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组别差异分析采用c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预后分析使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运用ROC曲线评估血清miR-375、Fibroscan值、AFP单独及联合评估HBV-HCC患者预后不良的能力。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相关性研究部分:(1)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348例,其中健康对照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HBV-HCC患者55例。四组中性别、年龄、接种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miR-375在HBV相关疾病中的表达情况:随着HBV相关性疾病恶化的进程,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即: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HBV-HCC组。(3)血清miR-375水平与HBV相关疾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中miR-375表达水平与腹部B超、HBV-DNA、HBeAg、HBeAb呈负相关关系;乙肝肝硬化组中miR-375表达水平与腹部B超、HBV-DNA、性别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接种史呈正相关;在HBV-HCC组中miR-375表达水平与腹部B超、HBV-DNA、HBcAb、ALT、AST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4)血清miR-375的表达水平与HBV-HCC患者各参数之间的关系:miR-375表达水平与癌栓、肿瘤数目、Fibroscan以及肿瘤标志物CEA、AFP呈负相关(P<0.05)。(5)线性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B超、ALT、HBeAg、AFP、Fibroscan值与血清miR-375的表达水平存在回归关系。即腹部B超、ALT、HBeAg、AFP、Fibroscan值阴性的患者血清miR-375表达水平高于阳性患者。2.预后研究部分:(1)细胞因子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情况:细胞因子APRIL/TNFSF13、IFN-g、IL-6Ra、IL-8、IL-12(p40)、IL-27(p28)、IL-32、MMP-1、MMP-2、MMP-3、Osteocalcin、TNF-R1、TNF-R2以及TWEAK/TNFSF12的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以及HBV-HCC组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细胞因子与血清miR-37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FN-g、IL-6Ra、IL-8、IL-32、MMP-1、MMP-2、MMP-3、Osteocalcin的含量与miR-37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APRIL/TNFSF13、TNF-R2和TWEAK/TNFSF12的含量与miR-37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3)HBV-HCC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预后良好组15例,预后不良好组21例,HBV-HCC1年生存率为72.22%,无预后不良生存率为41.66%,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患者无预后不良生存时间为5-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4)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指标比较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此外,Fibroscan、AFP和ALT的含量在预后良好组显着高于预后不良组。(5)ROC曲线结果:血清miR-375从36例HBV-HCC患者中检测出21例预后不良患者的AUC为0.813,其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73.7%;AFP、Fibroscan的AUC分别为0.753,0.692,而采用血清miR-375、Fibroscan和AFP联合检测评估HBV-HCC预后的效能,发现使用三个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848,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单个指标预测时有提高,分别为92.1%和77.2%。【结论】(1)随着HBV相关性疾病恶化的进程,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依次降低,提示:miR-375的高表达可能在HCC中起保护性作用。(2)血清miR-375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参数均有密切关系,表明miR-375可联合患者其他指标作为诊断HBV相关疾病进展的标志物,为疾病进展的预测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线索。(3)miR-375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一个互相调控的网络,提示miR-375联合多种细胞因子检测在HBV感染疾病进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4)miR-375是影响HBV-HCC患者预后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5)miR-375、AFP和Fibroscan联合检测有助于HBV-HCC预后评估。

刘莹[5](2020)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中HBV的流行和HBV pgRN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是一种带有包膜的小型环状部分双链(ds)DNA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由于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对乙肝患者存在致病性和治疗效果的差异,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集的地域特征,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人群开展HB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HBV Pg RNA是HBV ccc DNA的直接转录产物,能够通过反映HBV ccc DNA的转录活动状态进而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然而,目前针对HBV pg RNA的检测方法研究较少且该方法还未推广应用到临床。基于此本论文针对云南地区八个少数民族的普通人群进行了HBV流行病学调查并建立了HBV pg RNA的检测方法以及该方法的评价。首先,针对普通人群我们采集了云南地区五个少数民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纳西族、普米族)共计2696例血浆样本,利用Elisa方法检测发现,HBs Ag总体阳性率为7.6%(204/2696),其中普米族感染率最高为15.4%(58/376)、哈尼族7.6%(37/487)、佤族7.4%(66/896)、布朗族5.4%(25/464)、纳西族4.9%(23/473)。针对204例HBs Ag阳性样本,我们利用HBV S基因进行基因型和亚型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中HBV亚型分布为B2(48.6%)、C1(34.2%)、B4(13.9%)、C2(0.7%)、C5(0.7%)、和4.9%(10例)未确定基因亚型。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少数民族中HBV亚型分布差异,我们还收集了206例包括三个民族(傣族、彝族和汉族)乙肝肝病血液样本,经基因亚型分析显示,该人群中HBV亚型分布为B2(29.6%)、C1(29.1%)、C2(23.3%)、B1(0.5%)、B4(0.5%)以及35个未分型样本。经统计分析发现,哈尼族以B2(75%)为主,普米族以B2(38.6%)和C1(43.9%)亚型为主,纳西族以C1(47.1%)亚型为主,彝族以基因型B2(32.69%)和基因型C1占(38.46%)亚型为主,傣族以基因型C1(67.35%)为主,汉族以基因型B2(30.48%)和C2(36.19%)为主。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45例未分型样本的基因特征,我们进行了HBV全基因组序列的扩增,其中我们成功获得了39例HBV全基因序列,经序列分析发现8例属于B/C重组,1例B/I重组。7例属于潜在B新亚型,6例属于C型新亚型,其余16例属于不同亚型。为了进一步命名这些新的HBV亚型,基于HBV全基因组序列我们分别进行了HBV遗传距离分析、同源关系进化树分析、基因重组分析、以及特异性氨基酸突变分析,分析发现这些样本符合HBV基因亚型的命名规则,因此我们将它们命名为B10和C17亚型。最后,我们针对HBV Pg RNA5’和3’端序列的特征,分别建立了两种HBV Pg 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分析发现针对HBV5’端序列建立的Pg RNA的检测方法特异性更好、灵敏度更高。此外,我们选择了40例临床HBV样本就我们建立的HBV Pg RNA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慢乙肝样本中HBV Pg R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肝癌样本,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符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该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HBV Pg RNA的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HBV在云南地区八个民族中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了不同民族之间基因型的差异,揭示了云南地区不同民族HBV基因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我们还建立和评价了两种HBV pg RNA荧光定量的检测方法,为今后HBV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临床样本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灵敏的检测方法。

韩清臣[6](2020)在《2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分析2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将检测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电化学发光法的诊断确诊率为97.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表面抗原、HBVe抗原和HBV表面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00%、31.00%和36.00%,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65.00%、20.00%和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核心抗体和HBVe抗体阳性检出率两种方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精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魏彦刚[7](2020)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乙型肝炎感染患者55例(2017年6月—2018年9月),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诊断准确率98.18%,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3.64%,P <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HBV表面抗原阳性率76.36%,HBVe抗原阳性率41.82%,HBVe抗体阳性率74.55%,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 <0.05,两种检测方式HBV核心抗体阳性率、HBV表面抗体阳性率对比,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标志物测定中,相比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准确率更高,效果更佳明显。

连惠强[8](2020)在《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中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185例乙型肝炎患者,于清晨取血清分别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乙肝核心抗体(HBc Ab)的阳性检出情况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 Ag、HBe Ag、HBe 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4%,40.54%,38.92%,而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54%,21.08%,18.38%,差异均存在显着性(P<0.05);而两种方法对于HBs Ab和HBc Ab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电化学发光法对于乙肝病毒的诊断准确率(95.14%)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85.95%),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率高,血清相关标志物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金刚[9](2019)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和检测成本。结果观察组的HBsAg、HBeAg及HBeAb阳性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成本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HBsAg、HBeAg及HBeAb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侯学霞[10](2019)在《浅谈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内收治并确诊的乙型肝炎感染患者180例,按免疫检验方法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诊断准确率和血清标志物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准确度97.7%,对照组88.8%,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4.4%,乙肝e抗原HBeAg38.8%,乙肝表面抗体-HBs24.4%,乙肝e抗体-HBe40.0%,核心抗体-HBc93.3%;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83.3%,乙肝e抗原HBeAg22.2%,乙肝表面抗体-HBs16.6%,乙肝e抗体-HBe83.3%,核心抗体-HBc11.1%;观察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明显较高,P <0.05。结论临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效果显着,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核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2.2 HBe Ag阳性率、HBs Ag阳性率、HBe Ab阳性率比较
    2.3 HBc Ab阳性率、HBs Ab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2)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标本和信息储存
    1.3 核酸筛查
    1.4 追踪检测
2 结果
    2.1 总结筛查结果
    2.2 总结阳性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2.3 总结阳性标本的核酸定量结果
3 讨论

(3)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4)血清miR-375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在乙肝肝癌TACE术后患者中的预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miR-375 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血清miR-375 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在乙肝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研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肝细胞肝癌
    二.miR-375
    三.细胞因子
    四.miR-375与HCC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中HBV的流行和HBV pgRN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乙型肝炎
    1.2 HBV传播方式
    1.3 HBV的基因组和生命周期
        1.3.1 HBV的复制与转录
    1.4 HBV基因分型与重组变异
    1.5 HBV基因型地理分布情况
        1.5.1 HBV基因型在世界的流行
        1.5.2 HBV基因型在中国的流行
        1.5.3 HBV基因型在云南的流行
    1.6 国内外不同种族/民族基因型流行现状
        1.6.1 全球不同种族乙型肝炎流行现状
        1.6.2 中国不同民族乙型肝炎流行现状
        1.6.3 HBV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流行
    1.7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7.1 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1.7.2 乙肝治疗的新型血清标志物HBV PgRNA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云南地区HBV在少数民族中的流行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的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乙肝表面抗原(HBs Ag)ELISA检测
        2.3.2 病毒DNA核酸提取
        2.3.3 引物设计与样本巢式PCR扩增
        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5 琼脂糖凝胶DNA回收
        2.3.6 送测序
        2.3.7 双峰样品TA克隆
        2.3.8 菌落PCR
        2.3.9 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云南省HBV的流行病学
        2.4.2 部分受试样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结果
        2.4.3 受试者临床生化分析
        2.4.4 HBV部分基因组序列扩增结果及测序分析
        2.4.5 HBV部分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2.4.6 云南省HBV基因型在少数民族中的流行分布情况
    2.5 讨论
        2.5.1 HBV基因分型
        2.5.2 HBV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中的分布
    2.6 小结
第三章 HBV基因组全长扩增
    3.1 引言
    3.2 实验对象
    3.3 实验方法
        3.3.1 引物设计
        3.3.2 巢式PCR扩增
        3.3.3 测序
        3.3.4 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HBV基因组序列全长扩增结果及测序分析
        3.4.2 基于全长HBV基因组序列的重组分析
        3.4.3 毒株YNKM91 的全长HBV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
        3.4.4 HBV B/I重组毒株(YNKM91)的子区域进化树
        3.4.5 HBV基因型重组序列的重组片段和断点位置分析
        3.4.6 新型HBV亚型C17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分析
        3.4.7 新型HBV亚型C17的全长基因组耐药突变分析
        3.4.8 HBV新亚型B10全长基因组序列分析
        3.4.9 新型HBV亚型B10的全长基因组耐药突变分析
    3.5 讨论
        3.5.1 HBV新亚型的鉴定与命名
        3.5.2 HBV重组分析
        3.5.3 HBV耐药突变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HBV PgRN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试剂
        4.2.3 主要实验仪器
        4.2.4 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
    4.3 引物设计
        4.3.1 普通PCR引物设计
        4.3.2 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4.4 实验方法
        4.4.1 样品准备
        4.4.2 样品RNA提取
        4.4.3 PCR扩增HBV PgRNA目的片段
        4.4.4 PCR电泳检测
        4.4.5 目的片段和质粒载体片段双酶切
        4.4.6 PCR产物及质粒载体的纯化
        4.4.7 送测序
        4.4.8 PET32a-PgRNA质粒的构建
    4.5 阳性重组质粒的提取
    4.6 质粒酶切验证和测序验证
        4.6.1 重组阳性质粒双酶切验证
    4.7 HBV PGRNA产物体外转录及纯化
        4.7.1 HBV PgRNA产物体外转录
        4.7.2 HBV PgRNA体外转录产物的纯化
    4.8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建立
    4.9 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4.10 结果
        4.10.1 阳性质控品的构建
        4.10.2 Taq_Man的灵敏性实验
        4.10.3 Taq_Man的重复性实验
        4.10.4 Taq_Man的特异性实验
        4.10.5 两种HBV pgRNA检测方法的评价
        4.10.6 临床样本的检测
    4.11 讨论
        4.11.1 Taq Man探针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的评价
        4.11.2 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评价
    4.12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2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
    2.2 两种方法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
3 讨论

(7)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出率对比
    2.2 标志物阳性率对比
3 讨论

(8)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标志物
    2.2 诊断情况
3 讨论

(9)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检测成本比较
3 讨论

(10)浅谈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措施。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诊断准确率。
    2.2 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阳性率。
3 讨论

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J]. 刘彬. 系统医学, 2021(11)
  • [2]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 崔永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9)
  • [3]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D]. 刘晓红.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血清miR-375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在乙肝肝癌TACE术后患者中的预后评估研究[D]. 师玉卓.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5]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中HBV的流行和HBV pgRN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D]. 刘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2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J]. 韩清臣.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4)
  • [7]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比较[J]. 魏彦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11)
  • [8]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比较[J]. 连惠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0)
  • [9]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J]. 金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8)
  • [10]浅谈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 侯学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8)

标签:;  ;  ;  ;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成本核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