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落经济到园区经济

从院落经济到园区经济

一、从庭院经济走向园区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姜长云[1](2022)在《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文中指出基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此视角下,审视了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采取以下战略思路和对策选择: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引导不同类型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闫西安[2](2021)在《后脱贫时代过疏化乡村社会联结问题研究 ——以J省T县六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刘秀丽[3](2020)在《白城市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白城市重新审视和定位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将庭院经济作为富民增收突破口,开辟出一条助力扶贫、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并重的兴农之路。本文阐述了白城市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白城市庭院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李娟[4](2019)在《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文中研究表明题引在幅员辽阔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撒珠串般地镶嵌着一片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的宝地。这片宝地上,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丰草绿,禾菽弥望、葡园千亩,棉海辽远。这片宝地,春夏之时呈现南国秀丽山水的温婉,秋冬之际彰显粗犷雄浑壮美的北国景致。这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后花

靳子琦[5](2019)在《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及转型发展研究 ——以宁晋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城市处于城市体系的末端,城镇体系的中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而京津冀地区自古以来,府县密布,以县城为主体的中小城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呈现出典型的城村空间交织现象,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占据了中心城区很大比例。本文所指城郊融合型村庄即中小城市城区及近郊区这一经济社会空间上紧密联系的城村混合地带内的村庄。回顾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近三十年间的空间演变及其所承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探寻城村空间交织现象的形成原因,继而分析处于这一环境之下的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发展问题及难点,为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谋求转型发展道路。城郊融合型村庄作为孕育中小城市中心城区的基础,必将长期大量存在于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区之中。探索城郊融合型村庄的未来发展道路,对于推进中小城市城村融合发展、探索符合中小城市内在发展规律的城镇化路径、塑造具有中小城市地域特色的城区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缘起及思路、研究对象的具体界定、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城乡关系和村庄发展两个方面的基础理论,并对中小城市和城郊融合型村庄进行了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和实践经验总结。第三章是文章的宏观分析部分,首先从横向比较上,总结了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在城区空间上城村交织,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上亦城亦乡的特点;接着从纵向时间上,以宁晋县为例从中小城市和城郊融合型村庄两个空间系统层面回顾其时空演变历程,找寻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最后从城市建设需要和村庄自身发展两个角度总结这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第四章为文章的微观分析部分,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和走访分析宁晋县城郊融合型村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接着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分析这一地区城郊融合型村庄居民的发展诉求,最后总结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发展的矛盾与难点。第五章针对这些矛盾和难点,从城村融合和村庄发展两个维度对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提出转型发展策略。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

李真[6](2019)在《产业转型下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产业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关键抓手,也是解决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出路、第二三产业发展路径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产业转型离不开以乡村空间所提供的基础发展平台与物质支撑。所以,探索广泛而又差异化的乡村产业与空间协同作用的规划方式、方法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然而,乡村空间规划在面对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乡村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陕南地区浅山丘陵地区乡村即是其中的典型之一。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的分布范围、数量及人口比例占陕南地区四种地理地貌类型(河谷川塬、浅山丘陵、中山和高山)中最高。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原因所致,现有村庄之间联系较为不便,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近年来,随着本地区乡村产业转型的加速,该地区乡村空间环境质量差、乡村空间规划无序、产业与空间的黏度低、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缺乏协同作用等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突出。本论文以陕西南部广阔的浅山丘陵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籍此对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乡村空间组成特征、发展规律、规划对策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研究。首先,将该地区乡村现状产业进行基础调研归纳总结,分析传统格局下乡村产业与空间的组合规律;其次,分析归纳转型背景下产业的基本类型及乡村空间演变的特征及现实发展问题、困境;最后,针对产业转型的不同乡村类型,指出相对应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空间规划发展提供较为完善的策略,进而推动浅山丘陵地区乡村发展。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陕南浅山丘陵地区在未来主要出现以农业生产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发展型三种代表性的产业转型乡村类型,其中以第一、三种乡村类型为主;(2)各转型类型乡村产业空间的布局,应结合该乡村传统产业转型趋势、转型可能性以及乡村空间承载力,产业空间布局与乡村生活空间布局协同发展;(3)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乡村生活空间规划要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结合乡村生产空间布局、保障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邹姣[7](2019)在《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运转,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促进了郊区的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兴起,使原本属于园艺作物的大部分绿色空间日益被城市用地所取代,城郊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田园风貌。如何有效利用城郊庭院的景观资源实现景观性、参与性与食用性兼顾,这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回归,也是传统农业资源对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突破。如今都市园艺的兴起,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颇受关注,是经济新常态下景观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现代园艺科技的辐射源,更是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的纽带。而我国对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景观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为研究展开。许兴村地处长株潭“绿心绿肺”生态保护区,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草花基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生态乡村”的试点运行,尝试通过都市园艺设计缓解长沙市城郊庭院景观现状中人地矛盾关系,环境与资源的矛盾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的构建,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展示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城郊庭院与自然景观、产业与生态、发展与保护深度融合的绿色乡村。而庭院作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居者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活动场所。调研发现城郊居民在局限的庭院空间中种植果树、蔬菜等可食可赏的园艺作物,而不是对城市园林绿化乔灌草的追捧,真实的诠释了城郊居民对园艺活动的热爱与诉求,也是都市园艺研究的初衷所在。本文通过对景观社会学、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行为心理学、园艺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础研究。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读,明确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剖析了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的现状与原因,其次指出了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城郊庭院建设与都市园艺景观在国内外的起源和发展。(2)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建设中的现状调研。通过对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的走访、交流与问卷调研,深入了解都市园艺建设情况,如都市园艺活动、园艺设施、园艺植物,园艺空间及庭院景观设计要素等,总结都市园艺景观在城郊庭院设计和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3)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理论与方法。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都市园艺在长沙市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从简化式、自然式、规则式、花丛式论述了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的设计形式,从场地的空间、功能、文化、植物以及景观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都市园艺在长沙市城郊庭院设计中的方法理论体系,并提出了设计途径,包括园艺空间的庭院围合空间和庭院内部景观设计;园艺植物的品种与搭配、种植方式与形式;园艺设施的地面铺装、庭院建筑小品——休憩型、装饰型、功能型;以及园艺活动和庭院的养护管理。本文以长沙市城郊庭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都市园艺设计手法的应用,通过现状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城郊庭院景观及都市园艺应用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归纳了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设计形式,总结了城郊庭院景观设计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手法,以产业为主导,多重复和功能的设计策略,弹性化的设计赋予场地精神与场所感,并应用于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不同面积大小具有代表性的付家、陈家、唐家庭院的景观设计中。探索都市园艺多重复合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今后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崔亚飞[8](2017)在《“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以凤山乡大彝寨规划为例》文中提出本论文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出发,在时态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乡村规划相关理论,读解并吸取国内外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阐述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乡村整体环境等观点,并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乡村规划与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调研实践中总结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分析其不足,明确三大实体经济对于乡村规划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思考乡村发展中的三大经济表现形式同乡村规划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推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多元经济”模式下的乡村规划策略,从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消化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出发,对探索多样化土地流转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鼓励规模经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农村发展走出困境。本论文以凤山乡大彝寨规划为例,设计中将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规划并重,提出了“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对大彝寨的产业空间、居住空间以及环境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不但可以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保留乡韵,而且转移并消化了乡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循环发展,使得农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倩文[9](2016)在《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20年来,中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休闲农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分析导致融资困境的原因,提出破解融资困境的对策。现状研究表明,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持,可以依托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休闲农业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企业发展。调查发现,湖南休闲农业企业存在融资需求量大,实际融资额度较低,表明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休闲农业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资金需求缺口大,资金周转期长;二是内源融资潜力小,抵押资产匮乏;三是外源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化;四是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贷款成本大;五是融资实施难度高,融资偿还压力大。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原因来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面对休闲农业企业存在惜贷现象;从休闲农业企业自身来看,融资操作能力不强、融资规模预控不当、抵押资源开发不力、忽视利益相关者积极、忽视特色化融资渠道开发等,都是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因子分析实现了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分析和量化表达。利用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综合得分为因变量,得到了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为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数量化工具。研究表明,创新融资理念是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运用融资需求减量化、资源资产资本化、融资结构优序化理念,全面提升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决策能力与水平。为此,适用内源融资最大化、股权融资规范化、债权融资适度化等策略,可有效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为其融资实施提供了操作性策略。

王振文[10](2016)在《农业转型背景下的近郊型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研究 ——以成渝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转型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内部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农业转型发展新方向。乡村空间作为承载农业生产、生活的物质平台,其更新优化的过程既涉及局部的环境与建筑形态改造,也涉及与整体产业布局的协调与互补,以及乡村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山地乡村存在城乡二元矛盾、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单纯以乡村物质形态为目标的设计与建设技术手段,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山地乡村物质空间的落后面貌,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与第一产业紧密相连的山地乡村的实际问题。因此,只有依托乡村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优势,系统的将乡村建设与农业转型发展相结合,通过乡村物质空间改造促进其产业发展,才能为山地乡村提供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本文将农业转型下的山地乡村空间更新作为研究内容,以成渝地区近郊型乡村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整体空间布局、局部空间优化、景观环境塑造和建筑空间更新等方面探讨山地环境下的乡村空间、乡村景观、乡村建筑与乡村农业转型发展结合的更新策略。包括如何结合优势资源选择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如何调整乡村空间布局形态来满足农业转型发展需求,如何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山地区域的生态安全等,其中重点研究山地乡村的空间更新与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之策,探讨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的特殊要求与特点方法,同时为西南地区山地乡村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确定农业转型下的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的研究对象及范围,并对研究思路和方法做出总结,为论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二章阐述了乡村建设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乡村更新案例,总结了农业发展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整理归纳了山地城乡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案例,介绍了山地乡村产业、空间更新的一般途径。第三章调查分析了成渝地区近郊型山地乡村发展的政策背景与空间现状,探讨了乡村农业转型发展方向及其空间需求,并提出山地乡村空间发展与产业转型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第四章以山地乡村更新的总体控制策略、乡村外部空间更新与景观塑造策略、建筑空间更新策略等三方面作为研究内容,从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农业转型下的乡村空间更新的具体措施。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即对农业转型下的乡村空间更新的多层控制、空间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结论进行总结。

二、从庭院经济走向园区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庭院经济走向园区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共同富裕要求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二、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同富裕看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将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排斥在乡村产业发展之外,盲目要求农业退出乡村、乡村向城镇看齐
    (二)片面追求扩大乡村产业组织规模,抬高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门槛
    (三)片面追求行业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加剧部分乡村产业的同质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
    (四)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亟待改善,头部企业及其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升
    (五)乡村产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亟待加强,优化市场调控仍需不懈努力
三、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
    (二)引导不同类型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将鼓励领航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引领带动作用同加强对小微企业等乡土特色经济的支持结合起来
    (三)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分化趋势,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四)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3)白城市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庭院经济规模逐年扩大
    1.2 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趋势逐渐显现
    1.3 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1.4 部门包保帮扶深入开展
    1.5 庭院经济功能作用不断拓展
2 建议
    2.1 深入搞好统筹谋划
    2.2 政府继续给予资金扶持2~3年
    2.3 要抓好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这个关键
    2.4 加快扩大品牌效应
    2.5 不断创新销售模式
    2.6 突出强化示范带动

(4)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题引
第一章开局之年
    1.身未动,心已远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心语声声诵援疆
第二章福地之约
    4.比较优势
    5.思路决定出路
    6.福地之约
第三章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7.要致富先修路
    8.坐拥馕坑唱馕歌
    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10.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第四章玛纳斯碧玉璀璨葡酒香
    12.碧玉之都
    13.破壁突围
    14.葡酒之乡
    15.初心如磐
第五章““奇台礼物”
    16.奇台面粉
    17.电商梦
    18.奇台礼物
第六章南菇北移百果香
    19.谋定而后动
    20.致富梦
    21.菇菌朵壮百果香
第七章情暖木垒河
    2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23.情暖木垒河
    24.“木垒联盟”
第八章洒满阳光的校园
    25.诗和远方
    26.师者为师
第九章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
    27.组团而战
    28.起死回生之手,安民济世之心
    29.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第十章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
    30.解一人困,解全家贫
    31.““圆梦行动”
    32.圆梦行动,福建在行动
第十一章书生报国手中笔
    33.初心能抵日月长
    34.责任
尾声向祖国报告向福建报告

(5)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及转型发展研究 ——以宁晋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缘起及思路
        1.2.1 研究缘起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对象
        1.3.1 区域选择——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的特殊性
        1.3.2 对象界定——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含义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城村关系的理论
        2.1.2 系统发展的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有关中小城市和城市化区域内村庄的研究
        2.2.2 国外有关中小城市及城市化区域内村庄的研究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3 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
        2.3.1 国内有关中小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区域内村庄发展的实践
        2.3.2 国外有关中小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区域内村庄发展的实践
        2.3.3 国内外相关实践评述
第3章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当前城镇化特点
        3.1.1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城区规模
        3.1.2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与空间景观
        3.1.3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就业
        3.1.4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的社会生活与村庄建设
    3.2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时空演变历程
        3.2.1 宁晋县在京津冀中小城市中的典型性
        3.2.2 宁晋县中心城区发展演变分析
        3.2.3 宁晋县城郊融合型村庄发展演变分析
    3.3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动力机制
        3.3.1 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的外部动力——城市建设需要
        3.3.2 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的内部动力——村庄适应融入
        3.3.3 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动力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现实发展困境
    4.1 村庄空间发展的现状问题——基于田野调查和走访
        4.1.1 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土地问题
        4.1.2 城郊融合型村庄的产业问题
        4.1.3 城郊融合型村庄的社会问题
    4.2 村庄居民生活的人居需求——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
        4.2.1 城郊融合型村庄调查问卷设计
        4.2.2 城郊融合型村庄居民的基本家庭情况
        4.2.3 城郊融合型村庄居民的就业状况与意愿
        4.2.4 城郊融合型村庄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意愿
    4.3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发展难点
        4.3.1 城市空间的扩张与村庄空间的稳固之间的矛盾
        4.3.2 村庄工业“低、小、散”的缺陷与村民的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4.3.3 现代城市文明发展与乡土社会延续之间的矛盾
        4.3.4 城市规划与实际建设之间的矛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转型发展策略
    5.1 村庄更新改造和空间治理模式转型
        5.1.1 城村融合视角下的空间更新——审慎评估村庄发展情况
        5.1.2 村庄发展视角下的空间治理——体现城市空间治理水平
    5.2 村庄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模式转型
        5.2.1 城村融合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实现城村产业良性互动
        5.2.2 村庄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选择——适度保留强根植性产业
    5.3 村庄生活发展和乡土文化传承模式转型
        5.3.1 城村融合视角下的文化传承——延续以村庄为基础的城市文脉
        5.3.2 村庄发展视角下的文化演进——契合村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5.4 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转型
        5.4.1 城村融合视角下的规划建设——摆脱高楼即城市的价值取向
        5.4.2 村庄发展视角下的土地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村庄孕育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发展过程与动力机制
        6.1.2 城市支配村庄:城郊融合型村庄的现实困境与转型策略
    6.2 研究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A: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各项指标表
附录B:宁晋县城郊融合型村庄田野调查表
附录C-1:宁晋县城郊融合型村庄网络问卷调查
附录C-2:宁晋县城郊融合型村庄实地问卷调查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产业转型下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乡村发展的时代背景
        1.1.2 乡村产业转型——一个乡村发展的社会背景
        1.1.3 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基本概念辨析
        1.3.1 产业及乡村产业
        1.3.2 产业转型
        1.3.3 乡村空间
        1.3.4 乡村空间规划
    1.4 研究意义
        1.4.1 完善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空间研究类型
        1.4.2 有助于差别化的进行乡村规划策略引导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1 乡村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
        2.1.2 乡村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
        2.1.3 产业转型下的乡村空间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乡村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
        2.2.2 乡村空间的相关研究
        2.2.3 产业转型下的乡村空间研究
    2.3 产业转型下乡村空间规划相关实践研究
        2.3.1 国外的乡村空间规划实践
        2.3.2 国内的乡村空间规划实践
        2.3.3 乡村规划实践经验总结
    2.4 既有研究有待改进之处
        2.4.1 乡村产业转型方面
        2.4.2 乡村空间规划方面
        2.4.3 产业转型与乡村空间关系方面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产业格局下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产业与空间组合规律研究
    3.1 乡村产业的生存背景
        3.1.1 自然环境
        3.1.2 经济社会
    3.2 乡村产业的类型特征
        3.2.1 产业基本类型
        3.2.2 地理分布特征
    3.3 产业与空间的匹配关系
        3.3.1 一产
        3.3.2 二产
        3.3.3 三产
    3.4 传统生产与生活空间的组合特征
        3.4.1 一产
        3.4.2 二产
        3.4.3 三产
    3.5 本章小结
4 产业转型背景下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产业与空间特征解读
    4.1 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
        4.1.1 转型的特征
        4.1.2 转型的分类
        4.1.3 空间发展趋势
    4.2 新产业类型与新生产空间特征
        4.2.1 农业生产型
        4.2.2 工业带动型
        4.2.3 旅游发展型
    4.3 新产业类型对生活空间新需求
        4.3.1 农业生产型
        4.3.2 工业带动型
        4.3.3 旅游发展型
    4.4 本章小结
5 产业转型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与案例实践研究
    5.1 规划原则与思路
    5.2 农业生产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
        5.2.1 总体空间规划
        5.2.2 产业空间规划
        5.2.3 生产与生活空间的组合方式
    5.3 旅游发展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
        5.3.1 总体空间规划
        5.3.2 产业空间规划
        5.3.3 生产与生活空间的组合方式
    5.4 案例研究——紫阳县农安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5.4.1 农安村产业基础构成
        5.4.2 农安村空间本底
        5.4.3 产业转型下空间规划面临主要问题
        5.4.4 产业转型下农安村总体规划策略
        5.4.5 产业空间规划策略
        5.4.6 产业转型下生产与生活空间的组合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结论一
        6.1.2 结论二
        6.1.3 结论三
    6.2 研究的未尽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录
表录
附表一 2003-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主旨及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
附表二 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附表三 农安村旅游资源类型统计表
附录一 村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调研乡村基本概况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7)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市化促进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1.1.2 居民对庭院绿化要求提高
        1.1.3 园艺生活的普及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辨析
        1.3.1 城郊
        1.3.2 庭院
        1.3.3 都市园艺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都市园艺研究动态
        1.4.2 国内都市园艺研究动态
        1.4.3 国外城郊庭院景观环境的研究动态
        1.4.4 国内城郊庭院景观环境的研究动态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景观中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1 调研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2 调查内容
        2.2.1 城郊庭院使用主体调查
        2.2.2 城郊庭院现状调查
        2.2.3 城郊庭院都市园艺现状调查
        2.2.4 城郊庭院家庭愿望调查
    2.3 调查方法
        2.3.1 实地调研法
        2.3.2 问卷调研法
    2.4 都市园艺景观应用于城郊庭院的问卷调查
        2.4.1 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2.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5 都市园艺景观应用于城郊庭院面临的问题
        2.5.1 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缺乏
        2.5.2 后期养护
        2.5.3 茬口安排不合理
第3章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的相关理论
        3.1.1 国学造园
        3.1.2 景观生态设计理论
        3.1.3 园林美学理论
        3.1.4 环境行为心理学
    3.2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3.2.1 安全性原则
        3.2.2 生态性原则
        3.2.3 参与性原则
        3.2.4 宜人性原则
        3.2.5 可持续性原则
        3.2.6 地域性原则
    3.3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基本要求
        3.3.1 使用功能需求
        3.3.2 家庭成员的需求
        3.3.3 产业发展的需求
        3.3.4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4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形式
        3.4.1 简化式
        3.4.2 自然式
        3.4.3 规则式
        3.4.4 花丛式
    3.5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策略
        3.5.1 多重功能整合的设计策略
        3.5.2 空间领域性的设计策略
        3.5.3 弹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3.5.4 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3.5.5 场地精神与场所感的设计策略
    3.6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景观中的设计途径
        3.6.1 园艺空间
        3.6.2 园艺植物
        3.6.3 园艺设施
        3.6.4 园艺活动
        3.6.5 养护管理
第4章 都市园艺应用于城郊庭院设计——以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为例
    4.1 许兴村付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4.1.1 庭院概况
        4.1.2 家庭成员的需求
        4.1.3 设计构思
        4.1.4 许兴村付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4.2 许兴村陈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4.2.1 庭院概况
        4.2.2 家庭成员的需求
        4.2.3 设计构思
        4.2.4 许兴村陈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4.3 许兴村唐家庭院都市园艺景观设计
        4.3.1 庭院概况
        4.3.2 家庭成员的需求
        4.3.3 设计构思
        4.3.4 许兴村唐家庭院都市园艺设计
第5章 总结与探讨
    5.1 总结
        5.1.1 调查研究方面
        5.1.2 实践研究方面
    5.2 探讨
        5.2.1 论文的创新点
        5.2.2 研究的不足
        5.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都市园艺在城郊庭院景观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8)“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以凤山乡大彝寨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主义新时期“乡建”的必要性
        1.1.2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概念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和实践研究
    2.1 经典城乡规划理论中的相关要素分析
        2.1.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考
        2.1.2 小结:给予“多元经济”发展的启示
        2.1.3 霍华德及其“田园城市”理论
        2.1.4 赖特及其“广亩城市”
    2.2 乡村规划建设的相关理论综述
        2.2.1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3 农业区位理论
        2.2.4 二元结构理论
        2.2.5 小结
    2.3 国外乡村规划建设实践
        2.3.1 法国的乡村建设
        2.3.2 德国的乡村建设
        2.3.3 日本的乡村建设
        2.3.4 国外乡村规划建设实践对本文的启示
    2.4 国内乡村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4.1 乡村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2.4.2 乡村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2.4.3 国内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本文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研案例分析与研究
    3.1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
        3.1.1 基本概况
        3.1.2 村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3 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3.1.4 体验经济:乡村产业的发展调整
        3.1.5 乡村产业循环模式图解
        3.1.6 西沟村发展模式评价
    3.2 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与“南街村模式”
        3.2.1 南街村概述
        3.2.2 村庄规划布局
        3.2.3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验
        3.2.4 “南街村模式”对于本文的启示意义
    3.3 云南省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新村
        3.3.1 诸葛营彝族新村概述
        3.3.2 发展条件分析
        3.3.3 村落规划布局
        3.3.4 村落发展特点
        3.3.5 产业经济发展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元经济”模式下的乡村规划策略
    4.1 对乡村实体经济的阐述
        4.1.1 乡村实体经济的组成及相关概述
        4.1.2 三者发展关系的相关概述
    4.2 对乡村土地流转方式的阐述
        4.2.1 土地流转的相关概述
        4.2.2 土地流转方式与乡村劳动力的关系阐述
    4.3 “多元经济”模式的相关解析
        4.3.1 “庭院经济”的发展及研究
        4.3.2 “多元经济”模式的内涵
        4.3.3 “多元经济”模式的表现形式
        4.3.4 “多元经济”模式的创收效果
    4.4 “多元经济”模式下的乡村规划策略
        4.4.1 规划原则
        4.4.2 规划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大彝寨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
    5.1 凤山乡基本概况
    5.2 凤山乡村建设与发展实践研究
        5.2.1 “互助帮扶”的集体经济模式
        5.2.2 “美丽乡村”规划下的合作经济模式
        5.2.3 迁村并点下的精准扶贫模式
        5.2.4 小结
    5.3 “多元经济”模式下的大彝寨乡村规划实践
        5.3.1 现状条件分析
        5.3.2 功能分区
        5.3.3 路网结构分析
        5.3.4 绿地景观分析
        5.3.5 大彝寨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5.3.6 农业生产及种植空间分析
        5.3.7 居住空间规划设计
        5.3.8 产业空间规划设计
        5.3.9 大彝寨产业发展模式图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论文总结
    6.2 结论归纳
    6.3 “多元经济”模式下的乡村规划途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图片索引

(9)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动态
    1.2.2 农业企业融资研究动态
    1.2.3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休闲农业相关概念
    2.1.2 融资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优序融资理论 第3章 湖南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
3.1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
    3.1.1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分析
    3.1.2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数量特征
    3.1.3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结构特征
3.2 休闲农业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3.2.1 资金需求缺口大,资金周转期长
    3.2.2 内源融资潜力小,抵押资产匮乏
    3.2.3 外源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化
    3.2.4 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贷款成本大
    3.2.5 融资实施难度高,融资偿还压力大
3.3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
    3.3.1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滞后
    3.3.2 农村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3.3.3 经营风险带来的惜贷现象
3.4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内部原因
    3.4.1 融资操作能力不强
    3.4.2 融资规模预控不当
    3.4.3 抵押资源开发不力
    3.4.4 忽视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3.4.5 忽视特色化融资方式开发 第4章 湖南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实证研究
4.1 项目实施
    4.1.1 问卷设计思路
    4.1.2 调研组织与实施
    4.1.3 研究思路与分析工具
4.2 融资困境的因子分析
    4.2.1 研究假设
    4.2.2 变量选择
    4.2.3 结果分析
4.3 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思路与变量选择
    4.3.2 融资影响因素筛选
    4.3.3 融资影响因素建模 第5章 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5.1 创新融资理念
    5.1.1 融资需求减量化理念
    5.1.2 资源资产资本化理念
    5.1.3 融资结构优序化理念
5.2 内源融资最大化
    5.2.1 源于经营盈利的内源融资
    5.2.2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有资金
    5.2.3 积极发展会员制种养项目
5.3 股权融资规范化
    5.3.1 吸纳外源股本
    5.3.2 员工持股计划
    5.3.3 特殊股权
    5.3.4 股权融资决策思路
5.4 债权融资适度化
    5.4.1 善用民间资本
    5.4.2 适用农业贷款
    5.4.3 巧用抵押贷款
    5.4.4 活用融资租赁
    5.4.5 债权融资决策思路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表格 附录二: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10)农业转型背景下的近郊型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研究 ——以成渝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三农”问题
        1.1.2 农业转型发展
        1.1.3 山地乡村建设不足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基本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解析
    2.1 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1.1 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相关研究
        2.1.2 山地区域城乡空间发展相关研究
        2.1.3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
        2.1.4 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
    2.2 山地乡村农业发展相关研究
        2.2.1 养殖业发展相关研究
        2.2.2 种植业发展相关研究
        2.2.3 休闲农业相关研究
    2.3 农业转型下的乡村空间更新实践
        2.3.1 成都锦江区三圣乡
        2.3.2 四川广安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
3 成渝地区山地乡村产业转型与空间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成渝地区乡村发展背景研究
        3.1.1 乡村建设政策保障机制
        3.1.2 成渝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模式
    3.2 成渝地区山地乡村空间现状调查
        3.2.1 乡村空间影响因素
        3.2.2 山地乡村空间现状
    3.3 成渝地区山地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研究
        3.3.1 成渝地区山地乡村产业现状
        3.3.2 山地乡村发展的特殊性
        3.3.3 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内涵
        3.3.4 山地乡村农业转型发展方向
    3.4 山地乡村产业转型下的空间需求
        3.4.1 乡村农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3.4.2 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的空间需求
    3.5 山地乡村空间与乡村产业转型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3.5.1 宏观层面缺乏总体控制
        3.5.2 乡村意象缺失限制产业转型发展
        3.5.3 新村建设与生产生活方式不协调
    3.6 本章小结
4 农业转型背景下的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策略
    4.1 山地乡村聚落总体控制策略
        4.1.1 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与引导
        4.1.2 乡村聚落产业空间的布局控制
        4.1.3 乡村聚落聚居空间的控制策略
        4.1.4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空间的布局控制
        4.1.5 交通体系的梳理
    4.2 山地乡村公共空间优化
        4.2.1 公共空间序列营造
        4.2.2 村落公共空间界面优化
        4.2.3 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场所性的营造
        4.2.4 乡村聚落滨水空间优化更新
        4.2.5 田园空间景观优化
    4.3 与生产相结合的乡村住宅更新
        4.3.1 乡村住宅更新设计的一般步骤
        4.3.2“庭院经济”形式下发展循环农业的乡村住宅设计
        4.3.3 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住宅庭院空间更新
    4.4 本章小结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从庭院经济走向园区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J]. 姜长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后脱贫时代过疏化乡村社会联结问题研究 ——以J省T县六村为例[D]. 闫西安. 吉林大学, 2021
  • [3]白城市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 刘秀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5)
  • [4]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J]. 李娟. 回族文学, 2019(06)
  • [5]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城郊融合型村庄空间演变及转型发展研究 ——以宁晋县为例[D]. 靳子琦. 天津大学, 2019(01)
  • [6]产业转型下陕南浅山丘陵地区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李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基于都市园艺的城郊庭院设计研究[D]. 邹姣.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在乡村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以凤山乡大彝寨规划为例[D]. 崔亚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9]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 高倩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10]农业转型背景下的近郊型山地乡村空间更新研究 ——以成渝地区为例[D]. 王振文.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从院落经济到园区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