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分时控制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电热水器分时控制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一、分时控制电热水器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佘玉龙[1](2020)在《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日益严重的世界能源问题的突显,对于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改善用户侧能效优化策略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部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并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单元的智能家居,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因而,构建智能家居负荷模型,分析用户侧电能消费习惯,制定用电设备的控制策略,将会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构建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通信方式及智能网关三个方面内容作出详细描述。选用CC2530芯片的Zig Bee模块,以Zig Bee的通信方式对家居设备进行内部组网,选用ESP8266芯片的Wi Fi模块,以Wi Fi的通信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外部通信,提出应用Zig Bee和Wi Fi相联合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构建Zig Bee-Wi Fi智能网关。其次,对家庭环境中几种典型负荷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工作特性将家庭负荷分为刚性负荷与柔性负荷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针对用户用电舒适度中环境舒适度以及家居负荷优先级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市场电价机制,提出以家庭负荷中的空调设备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据此,提出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研究此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编程仿真验证,针对空调的控制策略,在分时电价的基础之下,考虑用户环境舒适度以及减少用电费用的目标,分别对无优化控制、粒子群算法控制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下的空调进行仿真对比,最终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策略优化后的空调运行能耗有着明显的降低,减少了家庭用电费用,同时,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满足用户舒适度的需求。图[33]表[8]参[84]

周智[2](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热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采暖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传统采用燃煤、电热水器进行采暖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会污染环境、安全风险大。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作为第四代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家庭和公司的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需求,但目前市场上的热泵设备大都采用通用控制器,功能单一且后期维护困难,因此对热泵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对空气能热泵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热泵机组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控制器主板、工控屏、手机APP/网页、服务器等部分组成,控制器由STM32F103单片机芯片和相关电路组成,控制器的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各种底层驱动、控制算法及控制逻辑部分的代码工控屏采用7寸触摸屏,无线模块采用ESP8266芯片,服务器采用的是华为RH2288H V3服务器,APP用Javascript语言和CSS来进行开发,网页是基于Python语言下的django框架进行开发的,数据库是由django自动生成的SQLite。为了使系统的制热性能更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段式控制策略,使得系统蒸发器过热度波动平缓,可以有效避免因过热度震荡而引起的系统负荷不匹配,导致排气温度过高、蒸发器过冷或者回气带液从而损坏压缩机等问题,并基于实验测得设备的最小稳定过热度曲线设定过热度,使得系统运行时可以有效利用蒸发器吸热面积,蒸发器两相区面积最大化,提高系统制热效率。本系统在一台5P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上进行实验,于2019年暑期在合作公司厂房中连续运行一个多月未出现故障,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涂京[3](2020)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居民需求响应建模及优化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售电市场的逐步开放,居民负荷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已经具备,居民用户通过需求响应可成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居民负荷具有单体功率小、负荷总量大特点,如何设计居民用户参与电网互动的激励机制及需求响应项目、实现大规模居民负荷优化运行成为居民需求响应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居民家庭可控负荷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性理论、博弈论、等效聚合等理论,针对规模化居民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为了激励居民通过需求响应参与电网调峰,提出了一种反映居民用户对电网调峰贡献度的调峰激励机制及居民家庭优化用电策略。在分析家用电器负荷调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兼顾用电舒适度的居民用户多类型负荷模型;基于现有分时电价机制不足以调动居民家用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可能形成新的负荷高峰的情况,从居民负荷与系统负荷的相关性出发,提出了反映居民用电对电网调峰贡献度的调峰激励机制,并进行了合理性证明;然后综合考虑用电成本、舒适度和调峰激励建立了居民家庭用电优化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调峰激励机制能够兼顾居民用户和电网的利益,是一种对现有固定/分时电价有效补充的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减少居民用户用电成本,降低其负荷峰值,响应电网削峰填谷的需要,实现居民用户与电网的友好互动。针对售电市场环境下社区居民用户参与售电公司需求响应项目问题,提出了兼顾居民与售电公司利益的社区居民用户需求响应势博弈优化模型。首先建立售电公司与居民用户的需求响应互动模式,售电公司通过给与居民激励补偿,并保障居民电费不增加的前提下,换取对居民负荷的调度权;其后,将居民用户视为博弈参与者、负荷运行计划为博弈策略,在充分考虑居民负荷特性和用电成本基础上,建立了以售电公司收益最大为目标的势博弈模型;最后,针对大量居民用户博弈策略迭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区代理机制的分布式并行博弈求解算法,实现问题的并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制定考虑用户负荷特性的居民优化用电方案,且在保障居民用户利益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居民用户的负荷峰值及用电费用,兼顾了双方的利益。所提算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敛至纳什均衡,且对于大规模居民用户参与参与需求响应仍能保持较好的收敛性。针对单体功率小、总数大的居民需求响应负荷参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问题,提出了基于等效聚合模型的大规模居民负荷优化运行框架,研究了两类典型居民负荷的等效聚合模型及其优化运行策略:可转移负荷和可中断负荷针对大规模居民可转移负荷建立了其等效聚合模型及优化运行策略。本文提出了优化模型内负荷群等效聚合模型的概念和定义,并解释了其等效机理;进而提出了居民负荷分群等效框架,将大规模可转移负荷按照参数分为若干负荷群分别进行等效聚合。其后,建立了可转移负荷的单体模型及群模型,证明了负荷群的等效聚合定理,建立了其等效聚合模型并分析了等效偏差上界;最后,提出了一套将等效聚合模型应用于大规模可转移负荷优化运行的整体流程。算例分析表明,基于等效聚合模型的可转移负荷优化运行策略能够有效协调大规模可转移负荷参与系统优化,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且不会引发新的负荷高峰;所提可转移负荷等效聚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计算速度,能够适用于大规模负荷优化场景。面向大规模居民可中断负荷建立了等效聚合模型,并提出了针对可中断负荷的分群准则。在前述等效聚合概念和分群等效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中断负荷的单体模型及群模型;分别针对功率连续可中断负荷、ONOFF可中断负荷,证明了其负荷群的等效聚合定理,建立了等效聚合模型并分析了等效偏差上界;针对可中断负荷的聚合模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调度时段的可中断负荷分群准则。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基于参考调度时段负荷分群准则能够有效减少可中断负荷的分群数量,所建立的可中断负荷等效聚合模型能够对准确表述可中断负荷的聚合运行特性,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精度协调大规模可中断负荷优化运行。研究成果为大规模居民负荷参与电力系统日前、日内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孙博伟[4](2019)在《市场环境下居民用户群负荷管控技术》文中指出伴随着负荷的逐渐增长,以及电力市场的逐渐开放,多种需求侧响应资源在参与平衡电力供需、实现负荷供给削峰填谷方面受到关注。电力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供需互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合理的价格型或者激励型需求侧管理手段下,需求侧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或分配。智能家居作为可调度需求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被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电网公司或者第三方机构调度使用。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分别研究作为需求侧的用电用户以及作为供给侧的售电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各自的利益,使得各自收益最大化。本文针对包含居民用户群可控负荷的供需互动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建立了供需互动技术所需的设备模型和系统架构,以售电公司作为供给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售电公司的获利方式,并且将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引入互动技术,建立了电网公司—售电公司—用电用户三层架构。以家庭用户作为需求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的架构以及智能家居的设备电气和热力学模型。在供给侧,售电公司作为连接电网公司和用户的桥梁,通过参与直接负荷控制获得利润,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补偿机制,建立了基本补偿以及额外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可以鼓励用户参与进辅助服务市场的同时,平衡温度区间内的用户分布,平滑负荷波动,让售电公司获得更多利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调度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该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在需求侧,考虑分时电价,建立含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的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构建包含不确定性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权重法求解,并选择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日前用户定义风险系数大小实现面向智能用户的能量最优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兼顾用户用电费用和风险系数,提出用户综合满意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及相应的功率平衡和家庭各设备的限制约束。将上述模型视为考虑电费与功率波动的两阶段优化过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李雷雷[5](2019)在《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的教学楼建筑以及新学区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校内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大,随之而来的突出问题在于因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电能损失也日趋严重。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针对目前学校内在教室使用时所呈现出“长明灯”现象以及物业管理人士对楼栋内用电设备进行手动管控不便以及维护不利情况等问题,本课题就如何对教室内照明和空调等用电设备实现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系统化控制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套以STM32F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采用高精度的专业计量元器件采集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以及使用性能优越的传感器监测环境状态参数变化情况的终端设备,然后把楼宇内所有这些终端设备通过RS485有线通信或射频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再经本地服务器或智能数据终端等网关设备接入“云端”,实现对若干栋楼宇乃至整个学区教室内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进行远程化、集中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监管的详尽设计方案,这一方案在降低成本和节能增效上的优势尤为突出。本课题在设计时采用主节点和从节点相互配合进行组网的方式,通过主节点与多个从节点之间的双向通信以实现对照明与空调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在阐述时以设计过程为主线,分别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两方面描述管理系统内各个模块的设计过程,即主要从硬件电路的构建设计到实现所需设计目标和功能的编写软件程序代码与仿真调试。在硬件方面,这个系统内每个模块的控制器都是以STM32F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针对各自设定的应用方式,分别实现了电能参数计量、有线通信、无线数据传输、近距离红外控制、环境状态参数变化情况监测以及恶性负载判断等功能,将这些模块协同在一起可以轻松配合远程服务端对本地照明和空调设备进行无人值守式的实时监管。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包括照明与空调控制电路、采样计量电路、RS485有线通信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以及环境数据监测电路等。而有关软件方面,设计上主要侧重电能计量、有线通信、无线数据传输、灯光控制、定时控制及恶性负载判断等程序设计,在硬件电路设计上对工频环境中会存在的电磁兼容等问题重新选定电能采集设计方案以及优化处理相关设计电路的同时,软件设计中也为配合全相位数据处理、三角自卷积窗等方式在专业计量芯片的应用调整了电能计量算法,用以提升所设计的电子式电能计量产品的高精度、高稳定以及较强的抗干扰力和对复杂工频环境下适应性的能力。依托性能稳定可靠的模块化产品和时下蓬勃发展的物联网(IOT)技术,在云服务器上以“数据库+网页端”的方式构建远程监测系统,使得这一针对照明和空调设备的节能用电系统得以具有扩展性强、灵活性高、远程互通和监管、个性化情景模式应用、多元化网络架构和高效化数据吞吐等优势,可以满足依据课表安排教室照明和空调设备进行灵活而又集中管理与控制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根据特殊环境或校方提出的特殊要求提供个性化情景模式定制乃至复用,这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更具有了非常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邓一平[6](2019)在《即热电热水器的恒温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即热恒温热水器已经存于在市场上了,但是对于恒温性能的改善,各企业从未停止过研发的脚步。即热热水器的恒温性能受控制算法,结构,发热体等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用电用水环境的复杂性,需要有效的测试与调校才能保证性能的可靠性。对于性能的改进,尤其是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更是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分析才能得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案。鉴于这种情况,本设计将致力于设计出一款简单并且能记录数据的检测系统,旨在帮助检测和开发人员能更好的检测和改善产品的性能。本设计应用STM32F103ZET6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该芯片较为丰富的功能配以相应的外围电路,结合PID、前馈控制理论,通过移植UCOSⅡ操作系统、FATFS文件系统和STEMWIN图形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设计,从而实现了恒温功能、达到了较为良好的人机界面以及数据存储的功能,最终实现了设计的目的。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恒温硬件模块电路和检测系统硬件电路。恒温模块电路包括有电源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水流检测电路、加热输出控制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等。检测系统硬件电路包括有SRAM扩展电路、SD卡接口电路以及TFT触摸屏模块接口电路。对于恒温控制,首先是对使用到的控制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具体设计中是如何结合这些控制理论实现恒温功能。对于检测部分,移植了FATFS文件系统和STEMWIN图形界面系统,结合SD卡读写功能、TFTLCD屏驱动等功能实现了数据存储和显示功能。通过合理的运用STEMWIN提供的控件设计了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方便使用者观测和读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个软件采用分任务管理的方式来设计,系统移植了UCOSⅡ操作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将恒温控制算法作为一个任务,图形界面以及数据保存功能作为一个任务,实现了恒温功能与检测功能的分离,方便修改与移植。最后经过实物测试,本设计实现了恒温控制功能以及对各种控制数据实时显示、保存和读取等功能,在后续使用上,可作为测试人员和研发人员的辅助工具,对产品性能进行有效的验证和研究。

陈小锋[7](2019)在《考虑温控负荷的虚拟电厂能效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各方面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暴露出来的能源紧缺、能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通过虚拟电厂供应侧和需求侧对电力能源进行分配和管理,实现电力能源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也越来越明确。近几年,温控负荷容量在我国迅速增大,大量的温控负荷也带来了巨大的调控潜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温控负荷的分析研究,进而通过虚拟电厂能效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来实现电力的“移峰填谷”,有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我国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对温控负荷参与到虚拟电厂中完成需求侧响应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了温控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虚拟电厂及其实现的基础,对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以及相关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对温控负荷的选定及负荷的容量特性、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阐述了基于虚拟电厂的温控负荷的需求响应,介绍了基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为了应用虚拟电厂针对温控负荷的调控策略,了解了空调负荷以及电热水器负荷的的热力学模型,为能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设计了基于FPGA的电能监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包括采集基本电能参数、记录三相不平衡度及零序电流等功能;在控制方面,通过ZigBee网络设置,进行上、下位机的数据交互;设计了基于温控负荷的虚拟电厂能效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温控负荷的远程监控。

延毓[8](2019)在《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储能系统等智能供用能设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能源产业的供需界限,用户由电能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消费者。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的接入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侧能源互联的角度可以有效抑制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功率,使之满足预期值,同时负荷的峰谷差也能明显减小。本文依托国家电网科技项目“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智能用电灵活接入与互动服务技术研究(YDB17201700249)”,构建了客户侧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并设计开发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系统、热水器和电动汽车进行数学建模。以4种典型的供用能设备为对象,采用粒子群算法,得出日前优化用电方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当实际光伏出力与日前预测存在偏差时,通过模型预测,以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为控制变量,使得被控制量尽可能的追踪日前预测。结果表明,用电习惯、供用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等因素都可以降低用户的运行成本,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既可以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供电压力,同时多余的电能也可以向电网售电,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然后,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需要在电网侧和客户侧建立交互通道,鉴于此,分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功能定位,并对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终端作为外接设备与电网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桥梁,主要实现设备的协议识别、协议库的建立、需求响应命令的管理与执行等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3种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分别是多协议自动识别柔性匹配技术、基于HeartBeat信息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基于XML的可扩展电子表单的设计方法。最后,本文完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并进行试验验证。硬件方面,设计了终端的系统结构图,采用模块化和嵌入式的设计理念,模块间功能独立,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且方便后期维护。软件方面,对系统的应用层进行研究,采用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建立通信线程,开发系统的上行通信、下行通信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实现外接设备和管理平台的双向互动。通过调研选择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热水器、光伏逆变器作为试验对象,接入中国电科院供需互动实验室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验证电网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此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业务,证明本文所设计开发系统的有效性与可实施性。

裴碧莹[9](2019)在《计及配电网络约束条件的温控负荷调频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利用调频备用来维持系统发电和负荷的有功功率平衡。传统上,发电侧负责提供常规的调频备用。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增加,调频备用容量需求显着增大。因此,充分研究负荷侧调频的潜力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故在分析温控负荷特点的基础上,本文从温控负荷的聚合建模与聚类分析、温控负荷参与系统调频控制策略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文献中引入空调和电热水器负荷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仿真;基于蒙特卡洛法构建了空调和电热水器类温控负荷聚合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数目温控负荷对聚合模型的影响;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温控负荷进行聚类和等效替代,分析了温控负荷特征参数对聚类的影响,计算了由等效替代引起的误差;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温控负荷聚类算法和等效替代方法的有效性。其次,考虑到系统发生频率事件时可能会引发配电网某支路重载甚至功率越限等问题,故以配电线路不发生重载为约束条件,以总网损和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计及配电网络约束的温控负荷调频优化调度策略;采用遗传禁忌混合搜索算法确定了参与调频的N个最优节点位置及相应容量;基于IEEE3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再次,针对多组温控负荷协同参与系统二次调频问题,提出了区分工作状态调整负荷温度设定值变化量的方法,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方法能够解决“二次峰荷”等问题;提出了分时分组调频控制策略,建立不同温控负荷组参与调频的决策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了调频任务、温控负荷组数、调频目标大小的不同对调频控制策略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负荷极限受控时间的恢复控制策略,以负荷极限受控时间和调频过程中的温度设定值变化量为约束条件,确定了参与调频的负荷组每次恢复设定值的时间及对应温度变化量。最后,提出了分散式动态调频控制策略。该策略可在考虑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对分散的负荷进行合理控制,利用温控负荷状态变化量与触发频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得温控负荷的功率随着系统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基于PSAT软件平台,验证发生不同频率事件时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张啸[10](2019)在《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智能小区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其功能也日趋多样化,满足着城市居民逐渐提高的用电需求。在各个智能小区项目中,能量管理系统是智能小区综合服务与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对其能量调度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能使智能小区负荷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运行,也使住户节省更多的电费,并可利用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的能量调度获取更多的电能收益。以减少小区总用电费用和削减小区负荷曲线高峰为目标,本文研究了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首先,考虑到小区内的各种家用负荷、光伏电源和蓄电池,提出了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阐述了各部分的功能;根据家用负荷的不同情况,对负荷进行了分类,建立了各类家用负荷的工作模型,并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智能小区住宅楼的光伏电源输出功率模型;结合蓄电池在智能小区中的功能需求,建立了住宅楼蓄电池的模型并研究了其工作特性和性能参数,提出了蓄电池的损耗成本计算方法。其次,基于蚁群算法,提出了智能小区普通可调控型负荷群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改变允许室温范围方法的智能小区空调群优化控制策略、综合改变水温设定值和预加热两种方法的智能小区电热水器群优化控制策略;考虑智能小区内的光伏电源和蓄电池,提出了以减少智能小区总用电费用为目标的电能调度策略;将可调控型负荷群的优化控制策略和光伏、蓄电池的电能调度策略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分析;结合分时电价,计算了实行各种负荷群优化控制策略时节省的电费以及整个智能小区在能量调度优化前后节省的电费;探究了可调控型负荷参与率变化时对优化后智能小区日负荷曲线的影响;在阶梯电价和实时电价的环境下,验证了本文所提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的节省电费效果。

二、分时控制电热水器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时控制电热水器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研究现状
        1.2.2 家庭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2.3 用户侧智能用电
    1.3 课题主要内容
2 系统结构设计与通信方式
    2.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系统主要功能及设计要求
        2.1.3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
        2.1.4 各模块主要功能
    2.2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通信方式
        2.2.1 家庭设备内部网络选择
        2.2.2 ZigBee模块芯片选择
        2.2.3 外部联网技术选择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电源模块
        2.3.2 数据采集模块
        2.3.3 无线收发与控制模块
    2.4 智能网关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家居负荷工作特性及数学模型
    3.1 典型家居负荷工作特性
    3.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3.2.1 家用电器分类
        3.2.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3.3 居民用电舒适度
        3.3.1 环境舒适度
        3.3.2 时间舒适度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优化策略与算法设计
    4.1 电力市场与电价机制
    4.2 智能设备用电策略
        4.2.1 家庭设备用电模式
        4.2.2 空调控制策略
        4.2.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3 算法设计
        4.3.1 常用家庭负荷调度优化算法
        4.3.2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仿真模型
        5.1.1 负荷仿真参数设置
        5.1.2 负荷运行模型
    5.2 空调策略仿真
        5.2.1 空调能耗仿真
        5.2.2 空调电费仿真
        5.2.3 约束条件对仿真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热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2 热泵控制系统分析
    2.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研发目标
    2.3 具体需求分析
    2.4 实现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空气能热泵机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器件选择
        3.2.1 处理器选择
        3.2.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3.2.3 驱动芯片的选择
        3.2.4 WIFI芯片的选择
        3.2.5 稳压芯片的选择
    3.3 电路设计
        3.3.1 电源模块电路
        3.3.2 RS485模块电路
        3.3.3 信号采集电路
        3.3.4 驱动电路
        3.3.5 WIFI模块电路
    3.4 系统硬件设计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空气能热泵机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器程序设计
        4.1.1 基础功能
        4.1.2 增添功能
        4.1.3 远程监控功能
    4.2 界面设计
        4.2.1 工控屏界面设计
        4.2.2 手机APP界面
    4.3 通讯协议
        4.3.1 工控屏通讯协议
        4.3.2 WIFI模块通讯协议
    4.4 系统软件设计优化
    4.5 本章小结
5.空气能机组热泵控制策略研究
    5.1 空气能热泵控制策略分析
    5.2 空气能热泵运行特性分析
        5.2.1 启动阶段特性分析
        5.2.2 稳定运行阶段特性分析
    5.3 自适应分段式控制器设计
        5.3.1 启动过程的控制
        5.3.2 稳定运行过程的控制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功能测试
    6.2 系统控制策略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3)智能电网环境下居民需求响应建模及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居民用户家庭能量管理研究现状
        1.2.2 居民社区多用户需求响应协调优化研究现状
        1.2.3 大规模居民负荷优化运行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居民需求响应参与电网调峰激励机制及优化用电策略
    2.1 引言
    2.2 居民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的基本框架
    2.3 居民用户需求响应负荷建模
        2.3.1 刚性负荷模型
        2.3.2 可转移负荷模型
        2.3.3 可中断负荷模型
        2.3.4 可削减负荷模型
        2.3.5 温控负荷模型
        2.3.6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2.3.7 储能系统模型
    2.4 反映居民用户调峰贡献度的调峰激励机制
        2.4.1 调峰激励机制设计
        2.4.2 调峰激励机制实施流程
    2.5 计及调峰激励的居民用户用电优化模型
    2.6 算例分析
        2.6.1 算例参数设置
        2.6.2 分时电价下单一居民用户用电优化
        2.6.3 不同价格机制下调峰激励机制的效果分析
        2.6.4 调峰激励机制对居民小区的激励效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售电市场下面向社区居民用户需求响应的势博弈分布式优化策略
    3.1 引言
    3.2 售电市场下居民用户与售电公司的互动模式
    3.3 兼顾居民与售电公司利益的社区居民用户需求响应势博弈建模
        3.3.1 势博弈定义及其性质
        3.3.2 基于居民需求响应的售电公司日前优化目标
        3.3.3 基于势博弈的居民用户需求响应建模
        3.3.4 完全势博弈证明
    3.4 基于小区代理机制的分布式并行博弈求解算法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参数设置
        3.5.2 居民需求响应优化结果分析
        3.5.3 算法适应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规模居民负荷分群等效聚合模型及优化运行策略Ⅰ:可转移负荷
    4.1 引言
    4.2 等效聚合模型概念
        4.2.1 等效聚合模型的含义
        4.2.2 等效模型的数学表达
    4.3 大规模居民负荷分群等效聚合框架
    4.4 可转移负荷单体模型及群模型
        4.4.1 单体负荷模型
        4.4.2 群负荷模型
    4.5 可转移负荷群等效聚合定理
        4.5.1 负荷群离散等效聚合定理
        4.5.2 负荷群连续等效聚合定理
        4.5.3 多负荷群融合等效定理
    4.6 基于分群等效聚合模型的负荷优化运行策略
        4.6.1 基于等间隔法的负荷分群准则
        4.6.2 优化运行流程
    4.7 算例分析
        4.7.1 算例参数设置
        4.7.2 优化运行结果分析
        4.7.3 等效聚合模型偏差分析
        4.7.4 计算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规模居民负荷分群等效聚合模型及优化运行策略Ⅱ:可中断负荷
    5.1 引言
    5.2 可中断负荷单体模型及群模型
        5.2.1 单体负荷模型
        5.2.2 群负荷模型
    5.3 可中断负荷群等效聚合定理
        5.3.1 功率连续负荷群连续等效聚合定理
        5.3.2 ON\OFF负荷群离散等效聚合定理
        5.3.3 ON\OFF负荷群连续等效聚合定理
        5.3.4 多负荷群融合等效聚合定理
    5.4 基于参考调度时段的负荷分群准则
        5.4.1 参考调度时段计算
        5.4.2 基于参考调度时段的负荷分群
    5.5 算例分析
        5.5.1 算例参数设置
        5.5.2 优化运行结果分析
        5.5.3 等效偏差及计算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市场环境下居民用户群负荷管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市场机制下的居民双向互动技术
        1.2.2 售电公司参与需求侧管理技术
        1.2.3 家庭能量管理策略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供需互动技术设备模型和系统架构
    2.1 引言
    2.2 售电公司参与需求侧管理结构和模式
        2.2.1 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系统架构
        2.2.2 售电公司参与直接负荷控制模式
    2.3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结构和模型
        2.3.1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架构
        2.3.2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设备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售电公司空调负荷聚合运行控制方法及需求响应
    3.1 引言
    3.2 直接负荷控制控制流程
    3.3 售电公司削峰竞价决策
    3.4 典型分散式空调负荷模型
        3.4.1 空调负荷可调容量计算
        3.4.2 状态队列模型
    3.5 直接空调负荷的控制策略
        3.5.1 直接负荷合同的实施规则
        3.5.2 直接负荷控制目标函数
        3.5.3 直接负荷控制策略的约束条件
        3.5.4 补偿机制设计
    3.6 算例分析
        3.6.1 日前阶段
        3.6.2 日内阶段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考虑风险成本的家庭能量管理方法
    4.1 引言
    4.2 典型家庭的负荷模型及其风险系数
        4.2.1 不可中断负荷
        4.2.2 可中断负荷
    4.3 考虑风险系数的家庭能量优化管理的目标及约束
        4.3.1 第一阶段优化目标函数
        4.3.2 第二阶段优化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4.4.1 主要设备决策量的编码
        4.4.2 模型约束函数设计
        4.4.3 改进遗传操作
    4.5 算例分析
        4.5.1 参数设定
        4.5.2 仿真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5)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应用技术
        1.3.1 STM32的应用
        1.3.2 电能表的应用
        1.3.3 有线通信技术
        1.3.4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1.4 本课题研究架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管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性能
    2.1 系统设计要点
    2.2 系统的框架结构
    2.3 系统研究要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STM32系统电路设计
        3.1.1 控制器电路
        3.1.2 供电电路
        3.1.3 时钟电路
        3.1.4 复位电路
        3.1.5 启动模式选择电路
        3.1.6 存储电路
        3.1.7 调试接口电路
    3.2 电能采集系统电路设计
        3.2.1 继电器驱动电路
        3.2.2 采样计量电路
    3.3 数据通信系统电路设计
        3.3.1 485有线通信电路设计
        3.3.2 无线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3.4 环境数据监测系统电路设计
        3.4.1 人员监测
        3.4.2 温湿度监测
        3.4.3 光照强度监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理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4.1 软件设计
        4.1.1 软件开发平台-KEILMDK
        4.1.2 软件设计流程
    4.2 电能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电能计量算法
        4.2.3 校表程序设计
    4.3 数据通信系统程序设计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485有线通信程序设计
        4.3.3 无线通信程序设计
        4.3.4 红外通信程序设计
    4.4 环境数据监测系统程序设计
        4.4.1 主程序设计
        4.4.2 环境数据监测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系统的服务端设计
    5.1 服务端系统解决方案
    5.2 WEB端介绍
        5.2.1 登录系统
        5.2.2 首页页面
        5.2.3 空调监控
        5.2.4 照明/风扇监控
        5.2.5 设备监控
        5.2.6 查询统计
        5.2.7 系统设置
    5.3 微信端介绍
        5.3.1 用户登录
        5.3.2 教室查询
        5.3.3 数据分析
        5.3.4 自习课室查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管理系统的调试
    6.1 系统调试方法及步骤
    6.2 系统动态调试
        6.2.1 电能采集
        6.2.2 数据通信
        6.2.3 环境数据监测
        6.2.4 异常问题分析
    6.3 管理系统现场调试
        6.3.1 现场搭建产品应用环境
        6.3.2 现场设备状态查验
        6.3.3 管理系统调试及方案验证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硬件设计PCB板图
    附录2 软件设计程序示例
致谢
详细摘要

(6)即热电热水器的恒温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恒温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1 恒温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恒温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2.3 恒温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3.1 电源电路
        2.3.2 温度检测电路
        2.3.3 水流检测电路
        2.3.4 加热输出控制电路
        2.3.5 过零检测电路
        2.3.6 继电器控制电路
        2.3.7 漏电检测电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1 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
    3.3 检测系统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3.3.1 主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3.3.2 外部SRAM电路
        3.3.3 SD卡接口电路
        3.3.4 TFT屏及触摸控制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恒温控制原理研究
    4.1 PID控制原理
        4.1.1 传统PID控制原理
        4.1.2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4.1.3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4.1.4 PID控制原理小结
    4.2 前馈控制方法
    4.3 自适应控制方法
    4.4 本系统的恒温控制原理
    4.5 恒温系统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5.2 操作系统UCOSⅡ的移植
        5.2.1 UCOSⅡ操作系统简介
        5.2.2 U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
        5.2.3 任务分配与应用
    5.3 文件系统FATFS的移植
        5.3.1 FATFS文件系统简介
        5.3.2 SD卡与SDIO
        5.3.3 FATFS文件系统移植
    5.4 图形界面库STEMWIN的移植
        5.4.1 STEMWIN图形系统简介
        5.4.2 LCD驱动与触摸检测
        5.4.3 STEMWIN移植
        5.4.4 STEMWIN与图形控件
    5.5 用户界面的设计
        5.5.1 对话框创建
        5.5.2 Graph控件创建
        5.5.3 用户界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系统搭建
    6.2 系统测试
        6.2.1 恒温性能以及工作参数观测
        6.2.2 工作数据记录读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考虑温控负荷的虚拟电厂能效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电厂的研究现状
        1.2.2 温控负荷参与能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需求侧响应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虚拟电厂及温控负荷特性分析
    2.1 虚拟电厂及其实现基础
        2.1.1 虚拟电厂概念
        2.1.2 虚拟电厂实现的基础
    2.2 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与研究
        2.2.1 需求侧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2.2.2 层次结构设计
    2.3 温控负荷特性研究
        2.3.1 温控负荷容量特性分析
        2.3.2 温控负荷工作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电厂模型及调控策略分析
    3.1 基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
    3.2 能效管理系统功能研究
    3.3 空调负荷模型与控制策略分析
        3.3.1 空调负荷模型
        3.3.2 空调系统的调控策略
    3.4 电热水器模型及控制策略分析
        3.4.1 电热水器模型
        3.4.2 电热水器调控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效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总体设计方案
    4.2 AD模块
    4.3 FPGA核心模块
    4.4 互感器模块
    4.5 TFT模块
    4.6 ZigBee模块
    4.7 ZigBee无线传输
        4.7.1 无线通讯控制意义
        4.7.2 ZigBee模块应用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效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Nios II总体设计
    5.2 Nios II模块设计
    5.3 逻辑模块研究
    5.4 逻辑功能仿真
    5.5 UART模块
    5.6 电能参数计算模块设计
    5.7 上位机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客户侧能量管理系统
        1.1.2 即插即用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客户侧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即插即用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2.1 概述
    2.2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2.2.1 功能与需求
        2.2.2 组成部分
    2.3 客户侧供用能设备的数学建模
        2.3.1 光伏发电模型
        2.3.2 储能系统模型
        2.3.3 电热水器模型
        2.3.4 电动汽车模型
    2.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日前优化运行
        2.4.1 目标函数
        2.4.2 约束条件
        2.4.3 求解算法
    2.5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实时优化运行
        2.5.1 预测模型
        2.5.2 滚动优化
        2.5.3 反馈校正
    2.6 算例分析
        2.6.1 算例参数
        2.6.2 优化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
    3.1 功能分析
    3.2 多协议自动识别柔性匹配技术
    3.3 基于HeartBeat信息的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技术
    3.4 基于XML的可扩展电子数据表单的设计方法
        3.4.1 xTEDS的设计
        3.4.2 XML的安全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客户侧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4.1 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硬件系统设计
    4.2 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软件系统开发
        4.2.1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4.2.2 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
        4.2.3 下行通信模块
        4.2.4 上行通信模块
        4.2.5 人机交互模块
    4.3 本章小结
5 客户侧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试验验证
    5.1 客户侧能源互联系统组成
    5.2 试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计及配电网络约束条件的温控负荷调频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同种类温控负荷参与系统调频研究现状
        1.2.2 温控负荷控制方式研究现状
        1.2.3 温控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家用温控负荷模型构建和聚类分析
    2.1 引言
    2.2 构建单台家用温控负荷物理模型
        2.2.1 温控负荷启停控制规律
        2.2.2 单台电热水器物理模型
        2.2.3 单台空调物理模型
    2.3 构建多台家用温控负荷聚合模型
    2.4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温控负荷聚类
        2.4.1 K-Means聚类算法基本原理
        2.4.2 关键特征参数对聚类的影响
        2.4.3 算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及配电网络约束的调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温控负荷参与系统调频实施主体
    3.3 温控负荷提供的响应能力
    3.4 温控负荷参与配电网调度的数学模型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5 优化调度策略
    3.6 算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控负荷参与电力系统二次调频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温控负荷参与系统调频基本假设
    4.3 传统非中断控制策略
    4.4 对“二次峰荷”的处理方法
    4.5 分时分组调频控制策略
        4.5.1 调频控制策略
        4.5.2 算例验证
    4.6 分时分组恢复控制策略
        4.6.1 恢复控制策略
        4.6.2 算例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温控负荷辅助系统一次调频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分散式动态调频控制策略
        5.2.1 温控负荷状态时间变量
        5.2.2 调频控制策略
    5.3 分散式动态调频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3.1 仿真模型和参数设置
        5.3.2 不同频率事件的算例仿真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及优化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小区发展现状
        1.2.2 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3 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模型构建
    2.1 引言
    2.2 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
    2.3 家用负荷分类建模及特性研究
        2.3.1 不可调控型负荷模型及工作特性
        2.3.2 普通可调控型负荷模型及工作特性
        2.3.3 典型温控负荷模型及工作特性
    2.4 住宅楼顶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2.5 住宅楼蓄电池模型及工作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分时电价的价格激励作用分析
    3.3 智能小区普通可调控型负荷群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3.4 智能小区温控负荷群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3.4.1 空调群优化控制策略
        3.4.2 电热水器群优化控制策略
    3.5 对智能小区住户的用电引导和建议
    3.6 计及光伏和蓄电池的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
        3.6.1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3.6.2 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实现流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仿真验证
        4.2.1 智能小区能量管理系统参数设置
        4.2.2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智能小区日负荷曲线模拟
        4.2.3 优化前后智能小区日用电情况对比
    4.3 家用负荷参与率对小区日负荷曲线的影响
    4.4 不同电价下该优化策略的节省电费情况分析
        4.4.1 采用分时电价时的情况
        4.4.2 采用阶梯电价时的情况
        4.4.3 采用实时电价时的情况
        4.4.4 各种电价下的节省电费情况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分时控制电热水器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D]. 佘玉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2]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能热泵机组控制系统的研究[D]. 周智.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3]智能电网环境下居民需求响应建模及优化运行研究[D]. 涂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4]市场环境下居民用户群负荷管控技术[D]. 孙博伟. 天津大学, 2019(01)
  • [5]智慧教室节能用电系统设计与开发[D]. 李雷雷.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2)
  • [6]即热电热水器的恒温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一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7]考虑温控负荷的虚拟电厂能效管理系统[D]. 陈小锋. 华侨大学, 2019(01)
  • [8]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D]. 延毓.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计及配电网络约束条件的温控负荷调频控制策略研究[D]. 裴碧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智能小区能量调度优化策略研究[D]. 张啸.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电热水器分时控制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