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正常藏汉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同德县正常藏汉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一、同德县藏族与汉族正常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徐由立[1](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甲基化相关蛋白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肠道差异菌群与甲基化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案,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中医院门诊招募慢性乙肝患者12例,其中脾胃湿热证有5例、肝郁脾虚证7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由6名健康志愿者构成,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三组样本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情况,比较各组菌群结构特征;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甲基化感染相关蛋白DNMT1、MeCp2、E-cad、P53的浓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与DNMT1、MeCp2、E-cad、P53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次研究的三组18个样本DNA共检测出1980988条高质量的Clean reads,得到8352条OTUs,这些OTUs分属于11个菌门,19个纲,25个目,45个科,89个种,146个属,其中健康对照组(3399)>脾胃湿热组(2654)>肝郁脾虚组(2299),三组样本共有的OTUs有263个,健康对照组和脾胃湿热组之间有469个交叉OTU,和肝郁脾虚组之间有445个交叉OTU,脾胃湿热组和肝郁脾虚组两组共有419个OTU,各组特有的OTU个数分别为健康对照组2748,脾胃湿热组1674,肝郁脾虚组2053。2.门水平上:本次研究三组样本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脾胃湿热组和肝郁脾虚组拟杆菌门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丰度升高,B/E值下降;科、属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慢性乙肝证候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萨特菌属(Sutterella)、多尔氏菌属(Dorea)、毛螺旋菌下菌属(LachnospiraceaeUCG-008)、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9)、阿里松氏菌属(Allisonella)、Anaeroglobus属丰度升高,食物谷菌属(Victivallis)丰度降低,且脾胃湿热组检出链型杆菌属(Catenibacterium)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两个菌属,肝郁脾虚组检出泰泽属(Tyzzerella);与脾胃湿热组比较,肝郁脾虚组检出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而链型杆菌属(Catenibacterium)、Intestinibacter菌属消失。经LEfSe分析,脾胃湿热组和肝郁脾虚组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上差异显着。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ALT、AST、GGT、TBIL、DBIL、TBA明显升高,HBV-DNA拷贝数高于检测下限(>1.0E+3),(P<0.05);与脾胃湿热组比较,肝郁脾虚组AST、GGT有所降低(P<0.05)。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慢性乙肝脾胃湿热组与肝郁脾虚组DNMT1、E-cad、P53、MeCp2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脾胃湿热组相比较,肝郁脾虚组E-cad、P53、DNMT1、MeCp2浓度有所上升,差异无意义(P>0.05)。5.脾胃湿热组DNMT1与B/E呈较强相关(r=0.772),E-cad、P53、MeCp2与B/E无明显相关(r<0.3,P>0.05),肝郁脾虚组E-cad与B/E呈较弱相关性(r=0.601),DNMT1、P53、MeCp2与B/E无相关性(r<0.4,P<0.05)。6.脾胃湿热组DNMT1与Proteobacteria呈较弱相关性(r=-0.589),E-cad、P53、MeCp2与Proteobacteria无明显相关性;肝郁脾虚组E-cad、P53、MeCp2、与Proteobacteria无相关性(r<0.5,P>0.05)。结论:1.本次研究证实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性;2.本次研究证实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具有各自的优势菌种;3.本次研究证实慢性乙肝的进展与宿主的DNA甲基化有关,DNMT1、E-cad、MeCp2、P53在影响宿主甲基化的同时可能也参与了慢性乙肝的进程;4.慢性乙肝状态下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微生态失调和甲基化修饰,B/E值、差异菌Proteobacteria与甲基化蛋白DNMT1、E-cad、MeCp2、P53呈一定相关性,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通过甲基化修饰的方式干预了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慢性乙肝中发挥作用,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寒冬[2](2019)在《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对青海地区人群中健康正常人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体内硒元素(Selenium,Se)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体内Se及GSH-Px的含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明确影响Se及GSH-Px的含量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新收住病例并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62例,并选取同期住院患者健康家属及门诊健康体检者共20例,对这82例患者及健康者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抽取血清样本,分别测定血清中Se及GSH-Px的水平,并收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入院后临床病例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及GSH-Px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青海地区不同民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Se及GSH-Px含量明显高于回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Se及GSH-Px含量高于回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略高于藏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青海地区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及GSH-Px含量明显高于失代偿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青海地区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各个等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主要影响因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而GSH-Px含量的主要影响素为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白蛋白(Albumin,AL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论:(1).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较低,且不同民族间Se及GSH-Px含量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汉族、藏族、回族。(2).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越重Se及GSH-Px含量越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越重Se及GSH-Px含量越低。(3).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含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TC及PT,而GSH-Px含量的可能影响素为Apo-B、ALB、Apo-A1、APTT。

梅朝蓉,雷娜,徐静,陈琪,彭泽选,雷黎黎,刘坤,刘超,周燚,梅治家[3](2018)在《231例西藏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12月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2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同时通过电话随访获取进行生存时间随访,结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平均年龄(54.73±10.75)岁,男女比例达6.21∶1。首发症状中以慢性腹痛发生率最高(56.71%),其次是腹胀(21.65%)。173例(74.89%)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182例(发生率78.79%)合并肝硬化,14例(发生率6.06%)合并酒精性肝病。肿瘤类型中巨块型肝癌共110例(47.62%),结节型肝癌108例(46.75%),并发门静脉癌栓者有88例(38.10%)。病理类型以肝细胞癌为主,共59例(85.50%),胆管细胞癌6例(8.70%)。PLC总病程1108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数(7.55±6.87)个月。结论西藏地区藏族患者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乙肝病毒感染,继续深入调查西藏地区肝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加强对藏区居民的疾病宣教工作,改善藏民生活习惯,对西藏地区肝癌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毅[4](2017)在《三喜临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天舟一号到C919大型客机,再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的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举世瞩目!天舟一号让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国产大飞机让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向地球深部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国重器"的突破刷屏了。科技创新是

刘海涛[5](2014)在《IFN-γ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IFN-γ基因多态性的2个位点与慢性乙肝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相关位点,为预测青海地区藏族人群的HBV易感性的风险奠定基础。进而为乙肝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新的理论和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拟选自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在青海省传染病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青海地区慢性乙肝藏族患者250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13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2)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试剂盒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飞行质谱技术分析检测基因γ-干扰素的+874A/A、+874A/T、+874T/T、+2109C/C、+2109C/T、+2109T/T的基因型。(3)数据分析:计算出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组间各基因型的差异性,如若P<0.05,还需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慢性乙肝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若P>0.05,则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乙肝易感性则无关。结果:(1)+2109位点在病例组以及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①+2109C/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和14.3%,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②+2109C/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3%和4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③+2109T/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2%和42.1%,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2)+874位点在病例组以及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①+874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和2.4%,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②+874A/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6%和19.8%,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③+874T/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3%和77.8%,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3)+874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频率分别为81.6%和87.7%,经统计学分析携带等位基因T的频率升高表明乙肝的易感性越低。结论:(1)IFN-γ+87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无关;(2)IFN-γ+2109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无关;(3)IFN-γ+874的等位基因T可能是青海藏族乙肝的保护性基因。

王佳森[6](2013)在《TNF-α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TNF-α基因的2个位点-238及-308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相关的主要位点,为青海地区藏族人群的HBV易感性风险的预测奠定分子学基础。从而为临床诊断及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研究对象:以250例青海地区藏族慢性乙肝患者(病例组)及134例健康者(对照组)做为研究对象。(2)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血液基因组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运用飞行质谱技术分析测定基因位点TNF-α的-238A/G、-238A/A、-238G/G、-308G/A、-308G/G的基因型。(3)数据分析:计算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组间各基因型的差异,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乙肝易感的相关性。结果:(1)-238位点在病例组以及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238A/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和8.2%,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238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4%和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238G/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2%和91.8%,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未见显着性差异;(2)-308在各临床类型中的分布:-308G/A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6%和7.5%,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比较亦未见显着性统计学差异;-308G/G在各组分别为92.4%和92.5%,各组间的分布频率比较亦未见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结论:(1)TNF-α-23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无关;(2)TNF-α-30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HBV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杨巧侠[7](2013)在《甘肃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门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本信息及疾病管理状况,分析甘肃地区CHB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肃地区305例门诊CHB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性别分布:男性183例(60%),女性122例(40%),男女发病之比为1.5:1;(2)年龄分布:21-40岁和41-60岁两个年龄组人数占大多数;(3)职业分布:以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病例数较高,占病例总数的32.1%(98/305);(4)城乡分布:农村居民发病率较高,占病例总数的62.3%(190/305):(5)HBV感染危险因索:非职业暴露性针刺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危险因素,占病例总数的50.5%(154/305);(6)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为8.9%(27/305),明显低于全国调查的平均水平;(7)在305例乙肝患者中,HbsAg、 HbeAg、HbeAb阳性率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5.7%(231/305)、23.0%(70/305)、44.9%(137/305):(8)HBV DNA阳性的患者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59.0%(180/305);(9)ALT、AST和B超检查结果的正常病例比例较高,ALT、AST均大于100U/L的病例占少数:(10)接受治疗管理:既往或目前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例有126例,占病例总数的41.3%(126/305),其中应用核苷类似物的病例占用药比的63.5%(80/126);目前正在接受抗HBV药物治疗的患者有125人,占总病例数的41.0%(125/305)。结论:甘肃地区CHB门诊患者年龄分布在21-60岁之间,男性高发,提示防治的重点应放在青中年男性:乡村人群是CHB的高发群体,故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山区人群CHB感染知识宣传和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非职业暴露性针刺包括非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纹眉、耳洞等在危险因素中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故应加强公共卫生预防教育。

迪吉[8](2012)在《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高危因素与青海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藏族人群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为相对隔离民族群体免疫遗传学基因多态提供可靠依据,为进一步开展藏族人群PHC易感基因的深入研究及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青海地区藏族病例组95例,对照组9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全血,分离血清及单个核细胞,血清标本作基因分型、肝功能、甲胎蛋白(AFP)、肝炎病毒检测。从样本单个核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保存备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方法检测CYP2E1基因多态性及多态性位点在藏族肝细胞癌患者和健康藏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制定原发性肝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询问饮酒史、吸烟史、饮食习惯、家族史等肝癌相关危险因素;以χ2检验确定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之间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以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相对危险度。以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非条件logistic同归模型分析分析来进行两个分类变量的同质性检验。结果1.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CYP2E1基因5′-端位点3种基因型c1/c1、c1/c2、c2/c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4.2%、15.8%、0.0%,及86.6%、13.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携带野生纯合子c1/c1基因型个体罹患PHC的风险是c1/c2基因型的5.33倍(95%CI:0.413—15.5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808(95%CI:1.742-8.321);、家族肝炎病史OR14.195(95%CI:4.304-46.809)及家族肝癌史OR5.851(95%CI:1.972-17.360)是青海地区藏族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1.CYP2E1基因与青海地区藏族肝癌发生可能无关;2.CYP2E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直系亲属肝炎病史之间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能增加罹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闵沛,冯海娥,周肇魁[9](2012)在《青海省同德县在校学生HBV感染流行现状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状况。方法从同德县61所中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2所作为观察对象。为所选学校所有在校学生抽取静脉血,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使用Logisic回归方程对影响HBV标志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选12所学校的3 945名在校学生参加本次调查,占该县所有在校学生总数的39.5%;学生血清HBsAg和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13.8%、40.0%和41.0%;HBsAg阳性率以年龄最小的5~岁组最低,为7.9%,但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男生高于女生,且不同学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德在校学生HBV感染依然较高,应给予乙肝疫苗免疫措施;调查总结学生HBsAg流行率较低的巴沟乡等地的经验,改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是降低未来在校学生HBV感染高流行状况的根本措施。

吴健林[10](2012)在《HLA-DRB1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分布状况及其对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复合体的DRB1(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的分布状况,阐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为寻找原发性肝癌的易感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以配对方法选取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来自33个肝癌高发家族)、肝癌单发家族成员(来自37个肝癌单发家族)及无癌家族成员(来自59个无癌家族)各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07、09、11、12、13、14和15等位基因,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的分布状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的相关性。结果(1)HLA-DRB1*07.09.11.12.13.14.15等位基因在瑶族、壮族和汉族三组人群的分布分别为:HLA-DRB1*07分别为1.8%、0.9%和3.5%(χ2=3.156,P=0.206);HLA-DRB1*09分别为18.9%、22.1%.14.9%(χ2=2.578,P=0.276);HLA-DRB1*11分别为9.0%、10.3%.7.0%(χ2=0.971,P=0.615);HLA-DRB1*12分别为11.7%、17.5%.25.4%(χ2=7.256,P=0.027);HLA-DRB1*13分别为0.9%、5.3%、5.1%(χ2=3.873,P=0.144);HLA-DRB1*14分别为42.3%、21.9%、25.6%(χ2=13.702,P=0.001);HLA-DRB1*15分别为35.1%、41.5%、43.0%(χ2=1.701,P=0.427)。HLA-DRB1*12和HLA-DRB1*14在瑶、壮、汉三个民族成员之间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5)。(2)HLA-DRB1*07等位基因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肝癌单发家族成员组和无癌家族成员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2.0%、和2.6%(P>0.05);HLA-DRB1*09分别为19.0%、23.5%和16.3%(P>0.05);HLA-DRB1*13分别为2.6%、6.5%和3.8%(P>0.05);HLA-DRB1*14分别为35.3%、28.1%和22.9%(P>0.05);HLA-DRB1*15分别为43.1%、42.5%和35.3%(P>0.05);HLA-DRB1*11分别为2.6%、13.7%和11.1%(P=0.001,P<0.01);HLA-DRB1*12分别为15.7%,13.7%和24.8%,(P=0.036,P<0.05)。经统计分析,HLA-DRB1*1和HLA-DRB1*12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单发家族成员组、无癌家族成员组之间的阳性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3)HLA-DRB1*07、09、11、12、13、14、15等位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员组(HBsAg阳性组)及非乙肝病毒感染成员组(HBsAg阴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HLA-DRB1*07为0%、2.6%(χ2=1.701,P=0.427);HLA-DRB1*09分别为19.0%、19.9%(χ2=0.043,P=0.836);HLA-DRB1*11分别为9.5%、9.0%(χ2=0.036,P=0.849);HLA-DRB1*12分别为17.9%、18.4%(χ2=0.012,P=0.913);HLA-DRB1*13分别为2.7%、4.8%(χ2=1.096,P=0.295);HLA-DRB1*14分别为25.9%、30.1%(χ2=0.893,P=0.345);HLA-DRB1*15分别为39.4%、42.2%(χ2=0.315,P=0.575),HLA-DRB1的7个等位基因在两组成员间的基因频率无显着性差别。结论(1)HLA-DRB1*15和HLA-DRB1*14两个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瑶、壮和汉三个主要民族中属于高频率基因,HLA-DRB1*13和HLA-DRB1*07为低频基因;HLA-DRB1*12和HLA-DRB1*14两等位基因在瑶族、壮族和汉族三大民族的分布中有其各自的民族特色。(2)HLA-DRB1*11、HLA-DRB1*12两个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拮抗基因,其缺失可能是导致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原因之一。(3)HLA-DRB1*07、09、11、12、13、14、15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似乎无明显关联。(4)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HLA-DRB1*11、HLA-DRB1*12两个等位基因可能不是通过降低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从而减少对原发性肝癌的易感性,而可能是此两个基因通过其他免疫机制发挥其抗癌作用。

二、同德县藏族与汉族正常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德县藏族与汉族正常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甲基化相关蛋白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乙肝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概述
        1.3 证候探索
        1.4 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乙肝的认识
        2.1 病原学
        2.2 流行病学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3 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3.1 肠道菌群的结构
        3.2 肠道菌群的主要功能
        3.3 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
        3.4 肠道菌群研究方法
    4 肠道菌群在乙肝中的研究现状
    5 肠道菌群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
        5.1 脾虚证的微生态研究
        5.2 湿热证的微生态研究
        5.3 肾阳虚证的微生态研究
        5.4 其它证型的微生态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一.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排除纳入标准
        3 实验材料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粪便标本采集
        4.2 肠道菌群DNA的提取
        4.3 肠道菌群DNA的 PCR扩增
        4.4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4.5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4.6 测序数据处理
        4.7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5.3 OTU聚类分析
        5.4 Alpha多样性分析
        5.5 Beta多样性分析
        5.6 组间显着性差异metastats分析
        5.7 群落结构分析与热图
        5.8 群落相似度比较
        5.9 LEfSe分析
    二.肠道菌群与DNA甲基化相关指标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血液标本采集
        3.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3.3 ELISA法检测血浆HBV慢性感染相关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HBV-DNA定量
        5.2 肝功能检测结果
        5.3 DNA甲基化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5.4 肠道菌群与DNA甲基化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
    1 四川地区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现状分析
    2 慢性乙肝相关菌属分析
    3 慢性乙肝不同证型相关菌属分析
        3.1 脾胃湿热证菌群分析
        3.2 肝郁脾虚证肠道菌群分析
    4 DNA甲基化相关蛋白分析
    5 DNA甲基化与中医证型分析
    6 肠道菌群与甲基化相关蛋白的关联性分析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2)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清收集
        2.2.2 病例资料收集
        2.2.3 GSH-Px样本处理
        2.2.4 Se样本处理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乙肝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Se及 GSH-Px分析结果
    3.3 Se的单因素分析
        3.3.1 性别
        3.3.2 年龄
        3.3.3 民族
        3.3.4 分期
        3.3.5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3.3.6 血型
    3.4 GSH-Px的单因素分析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民族
        3.4.4 分期
        3.4.5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3.4.6 血型
    3.5 Se及 GSH-Px的线性相关分析
        3.5.1 Se及 GSH-Px
        3.5.2 Se的相关因素分析
        3.5.3 GSH-Px的相关因素分析
    3.6 Se及 GSH-Px线性回归分析
        3.6.1 Se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6.2 GSH-Px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231例西藏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 基本特征:
    2. 首发症状、乙肝病史、合并症及个人史:
    3. 生化指标:
    4. 病理类型、肿瘤特征:
    5. 治疗方式及总病程:

(4)三喜临门(论文提纲范文)

癌症突变或因DNA随机错误研究表明许多突变不遗传且无法避免
“二手”火箭成功发射回收美公司欢呼航天“革命”
恐龙家族树或面临大调科学家同时提出恐龙可能起源于北半球而非南半球
特朗普推翻奥巴马气候政策将不再对发电厂碳排放设限
日本完成首例再编程干细胞异体移植术与利用患者本人i PS细胞相比费用和时间均大幅减少
迄今最大规模基因组样本分析发现突变让中国藏族人适应高原生活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世卫组织发布全球肝炎报告超3亿人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
新研究称人类提前10万年到达美洲如经证实将大幅改变已知人类迁徙历史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5)IFN-γ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情况
        2.2.1 方法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2.4 相关分析软件
    2.3 实验流程
        2.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附录 1)
        2.3.2 DNA 质量检测(附录 4)
        2.3.3 DNA 浓度及纯度监测(附录 4)
        2.3.4 基因组 DNA 的浓缩与纯化(附录 4)
        2.3.5 飞行时间质谱方法进行基因分型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IFN-γ+2109C/T 位点
        3.1.1 IFN-γ+2109C/T 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3.1.2 IFN-γ+2109C/T 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
    3.2 IFN-γ+874A/T 位点
        3.2.1 IFN-γ+874A/T 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3.2.2 各组间 IFN-r+874A/T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
    3.3 基因型频率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DNA 提取试剂盒成分以及提取步骤
    附录B DNA 纯化浓缩试剂盒
    附录C 5×TBE 电泳缓冲液(pH=8.0)
    附录D NanoDrop2000 操作流程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TNF-α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材料与实验试剂
    1.3 实验流程
    1.4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TNF-α-308G/A 位点
    2.2 TNF-α-238G/A 位点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甘肃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调查方法
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1.1 性别分布特点
        1.2 种族分布特点
        1.3 年龄分布特点
        1.4 职业分布特点
        1.5 地区分布特点
        1.6 HBV合并症的分析
        1.7 CHB患者饮洒情况
    2. 肝炎病毒感染特征
        2.1 HBV感染年份的分析
        2.2 HBV确诊日期情况
        2.3 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2.4 HBV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2.5 CHB相关并发症
    3. HBV相关检查结果分析
        3.1 患者HBsAg阳性率分析
        3.2 患者HBeAg情况分析
        3.3 患者HBeAb阳性率分析
        3.4 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分析
        3.5 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分析
        3.6 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4. 治疗情况
        4.1 HBV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4.2 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4.3 其他针对HBV的治疗情况分析
讨论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特征
    2. 调查对象的感染特征
    3. 调查对象的检测结果特征
    4. 调查对象的接受治疗状况
结论
项目来源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写词索引
致谢

(8)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高危因素与青海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青海省同德县在校学生HBV感染流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随机抽样
    1.2 血清标本采集
    1.3 血清学检测
    1.4 HBV感染的定义
    1.5 数据管理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同德县在校学生HBV标志年龄分布
    2.2 在校学生HBsAg阳性者分布基本特征
    2.3 同德在校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10)HLA-DRB1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分布状况及其对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同德县藏族与汉族正常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甲基化相关蛋白的关联性研究[D]. 徐由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2]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 刘寒冬. 青海大学, 2019(04)
  • [3]231例西藏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分析[J]. 梅朝蓉,雷娜,徐静,陈琪,彭泽选,雷黎黎,刘坤,刘超,周燚,梅治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04)
  • [4]三喜临门[J]. 关毅. 自然杂志, 2017(03)
  • [5]IFN-γ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刘海涛. 青海大学, 2014(03)
  • [6]TNF-α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乙肝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王佳森. 青海大学, 2013(S1)
  • [7]甘肃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特征分析[D]. 杨巧侠. 兰州大学, 2013(11)
  • [8]CYP2E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高危因素与青海地区藏族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D]. 迪吉. 青海大学, 2012(03)
  • [9]青海省同德县在校学生HBV感染流行现状调查[J]. 闵沛,冯海娥,周肇魁. 医学动物防制, 2012(08)
  • [10]HLA-DRB1等位基因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民族分布状况及其对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D]. 吴健林.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同德县正常藏汉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