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告)

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告)

一、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宁莹[1](2020)在《散发性及家族性卵巢癌BRCA突变研究及临床特点家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困难,近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中国女性的生命与健康。遗传因素作为卵巢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研究与关注。研究表明,与卵巢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因为BRCA基因,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中有90%左右为BRCA基因的突变。在我国,对于乳腺癌相关的BRCA突变的研究较为广泛,而对于卵巢癌相关性研究较少,大多局限于家族性卵巢癌BRCA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中国人群卵巢癌相关BRCA基因突变库,深入研究不同家族史卵巢癌的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分析临床特点并对家族性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进行家系分析。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1)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癌患者;(2)直系三代血亲内无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3)患者本人无乳腺癌史;(4)具有完整临床及病历资料。(2)家族性卵巢癌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癌患者;(2)家系中至少有两个一级或二级亲属患原发卵巢癌或卵巢癌和乳腺癌;(3)家系中至少有一名卵巢乳腺双原发癌患者,伴或不伴有家族中其他亲属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卵巢乳腺双原发癌需要符合下列标准:(1)每个肿瘤均为恶性(2)同一患者的两种肿瘤互不相关联(3)同一患者的每个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形态特征;(4)具有完整临床及病历资料。共纳入散发性卵巢癌患者95例,家族性卵巢癌患者21例。研究方法:(1)获得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患者知情同意后,提取卵巢癌患者外周血DNA进行BRCA基因突变检测,对于意义不明错义突变,通过Align-GVGD、Mutation Taster、Predict SNP进行预测,初步分析其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2)对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组及未突变组进行发病年龄、绝经情况、癌症家族史、腹水量、初治时肿瘤标记物、肿瘤分级、分期、化疗敏感度及预后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比较;(3)对BRCA突变的家族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绘制家系图并分析先证者及家族各代癌症发病情况及特点。结果:(1)116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总突变率16.4%(19/116),其中BRCA1突变率11.2%(13/116),BRCA2突变率5.2%(6/116)。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1/2突变率为10.5%(10/95),家族性卵巢癌患者BRCA1/2突变率42.9%(9/2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9/12)BRCA1致病性突变及71.4%(5/7)BRCA2致病突变位于11号外显子。1例BRCA1致病性突变(c.2138C>G)为重复突变。新发现3例BRCA1致病性突变(c.3689T>A,c.5332del G,c.5384dup T),2例BRCA2致病性突变(c.34713473delins ATG,c.49364940del GAAAC)。发现意义不明的BRCA1/2突变17例,对Clin Var中的报道存在争议3例突变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提示NM007294.3:c.2286A>T及NM000059.3:c.2946A>G为良性可能性较大,而NM007294.3:c.5339T>C为致病突变可能性大。新发现不明意义BRCA突变9种,其中2种BRCA1突变(c.3083G>C,c.4293G>T),7种BRCA2突变(c.1370A>C,c.3803C>A,c.5901G>T,c.6710A>G,c.8187G>T,c.8382C>A,c.8657C>A),NM000059.3:c.6710A>G经分析后为致病性突变可能性大。2种不明意义BRCA1突变(c.1367T>C,c.4293G>T)和2种不明意义BRCA2突变(c.1367T>C,c.4293G>T)3种分析工具的结果不一致,仍需进一步确定其性质。(2)95例散发性卵巢癌患者中,BRCA突变组11例,非BRCA突变患者84例。突变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6.73±12.21岁,非突变组53.29±14.48岁,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53)。突变组和非突变组在初潮年龄(P=0.172)、发病时绝经情况(P=0.517)、肿瘤家族史(P=0.684)、治疗前肿瘤标记物CA125水平(P=0.520)、HE4水平(P=0.726)上差异未表现出显着统计学意义。但BRCA突变组相较于非突变组治疗前大量腹水患者较少,二者表现出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突变组及未突变组在肿瘤分期(P=0.318)、分级(P=0.468)、淋巴结转移率(P=1.000)、手术满意率(P=1.000)方面均无显着差异。BRCA突变组肿瘤病理均表现为浆液性癌,而非突变组仅有71.4%为浆液性癌(P=0.060)。BRCA突变组相较于非突变组患者对术后辅助性化疗敏感率更高(100.0%vs 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RCA突变组随访时间为10-3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非突变组随访时间为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CA突变(P=0.022)、发病年龄(P=0.003)、绝经情况(P=0.001)、初治腹水量(P=0.003)、肿瘤分期(P=0.003)、化疗敏感性(P<0.001)、手术满意度(P=0.001)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影响有显着性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仅显示化疗敏感性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61,95%Cl 4.69-33.90,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腹水量(P=0.003)、肿瘤分期(P=0.042)、手术满意度(P<0.001)、化疗敏感性(P<0.001)对总生存期(OS)影响具有显着性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腹水量、手术满意度、化疗敏感性为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3)10个BRCA突变家系的先证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4.50±8.98岁,与散发性BRCA突变患者(56.73±12.21岁)无显着差异(P=0.657)。术后病理以高级别浆液性癌为主,70%发现时为晚期患者,但绝大多数患者对以铂为主的化疗药物敏感,2例耐药患者均为同一种BRCA1突变(c.2138C>G),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先证者一级亲属总的癌症发病率为26.4%。男性一级亲属中癌症发病率为21.2%(7/33),以直肠癌、肺癌常见。女性一级亲属癌症发病率30.8%,主要为卵巢癌及乳腺癌患者。先证者亲代卵巢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00±8.76岁,全部二代卵巢癌患者(同代患者及先证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3.08±8.81岁,二者发病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1)中国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的频率及类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卵巢癌患者进行全面的BRCA基因检测非常有必要性。本研究未发现具有明显始祖效应的BRCA突变,但一些重复突变及不明意义突变仍需进一步探索。(2)对于没有特殊癌症家族史的BRCA突变散发性卵巢癌患者,初治时腹水少、浆液性癌及对一线铂类化疗敏感可能为BRCA阳性的预测因素,对此类型卵巢癌患者优先进行突变检测可能提高BRCA突变检出率。(3)应重视对BRCA突变卵巢癌家系后代的适时检测及有效干预,以避免早发性癌症的发生。同时对消化系肿瘤、肺癌聚集家庭的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应将BRCA基因突变纳入考虑范围。

丁奕[2](2020)在《基于CT影像组学的胃癌Lauren分型术前预测模型构建》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基于CT影像的影像组学研究,分析Lauren分型中肠型和弥漫型之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别,并通过构建影像组学诺模图用于术前区分肠型和弥漫型胃癌。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由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选取了539例胃癌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增强CT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收治时间跨度为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通过查询医院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获得CT图像并以DICOM格式导出原始图像。利用ITK-SNAP软件对门脉期CT图像最大层面进行手动勾画。两名具有10年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所有图像感兴趣区进行手动勾画,然后具有30年经验的影像科主任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校对。时隔一个月之后从539例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图像重复以上的分割过程,用于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分析。从每张CT图像的瘤内及瘤周提取2074(1037+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形状特征、一阶特征及纹理特征。首先采用z评分法,根据训练集中患者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参数,对大量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标准化,然后以ICC>0.75的影像组学特征的可作为可靠性较高的特征,最后我们使用了10倍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方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识别了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组合,同时收集了患者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CTT分期、CTN分期),本研究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连续变量(年龄)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性别、CTT分期、CTN分期)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双侧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构建了基于瘤内的模型,基于瘤周的模型及综合肿瘤及瘤周特征的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临床特征的临床特征模型1和临床模型2,结合了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的影像组学模型。为了评估这6个模型识别能力,本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计算出各个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Delong检验两两比较各个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了验证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匹配性,对影像组学模型使用了校准曲线加以评估。为了量化研究的临床价值,在验证集中通过计算某些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来的方法来使用决策曲线进而对影像组学模型进行评估。结果从每张CT图像中瘤内及瘤周分别提取2074(1037+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以ICC>0.75为可靠标准,将232个肿瘤特征和206个瘤周特征作为后续特征选择的依据。利用LASSO方法筛选出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两个瘤内的一阶特征以及一个瘤周的形状特征,基于最优特征组合构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通过训练集中的单因素分析,确定了预测Lauren分型的临床特征为年龄、CTT分期及CTN分期,结合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本研究构建了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15(95%CI:0.663-0.767),0.714(95%CI:0.636-0.792)。结合了临床特征及联合影像组学标签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优于其它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45(95%CI:0.696-0.795),0.758(95%CI:0.685-0.831)。Delong检验结果表明,训练集和验证集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性能与临床模型1、临床模型2、瘤内模型和瘤周模型的预测性能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验证集中5.71%的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显示出影像组学模型相对于影像组学标签预测性能的提升。影像组学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出良好的适应度,验证集中的决策曲线分析表明,相比与临床模型1及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指导不同Lauren分型胃癌患者的治疗策略时获得了更多益处。结论本研究基于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CTT分期、CTN分期、年龄构建了影像组学诺模图,可以个性化地用于术前预测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王子良,张维民[3](2016)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附9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术前行乳腺B超、钼靶照相检查,未发现乳腺病灶。其中7例患者行乳腺强化MRI诊断,考虑2例患者有乳腺癌的可能。术前行腋下肿块切除活检或空心针穿刺均找到癌细胞。该组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肿块区段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9例予辅助化疗、放疗,6例予口服三苯氧胺或来曲唑治疗,1例Cerb B-2阳性患者给予1年的曲妥珠单抗治疗。该组全部随访,7例生存,2例死亡。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乳腺强化MRI检查在寻找乳房原发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保乳手术治疗选择性施行。隐匿性乳腺癌预后与原发癌的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等有关,与转移的腋窝淋巴结的大小、是否发现乳腺原发癌灶无关。

王益民,王磊[4](2004)在《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无明显原发癌灶的腋窝转移性癌处理方法。方法 :比较 1 9例原发灶隐匿的女性腋窝转移性癌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时间。结果 :乳房切除组与非切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显性 (P >0 .0 5 )。结论 :女性腋窝转移性癌乳房无明显原发癌灶不一定要施行乳房切除术

孙云芸,张卫东,杜亚如,张军,闵美林[5](2016)在《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23例报道》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减少隐性乳腺癌误诊误治率。方法选取2000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23例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经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乳房内包块。2例在门诊行腋窝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腺癌转移;6例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腺癌转移;15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2例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7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6个月10年,14例生存期>5年。结论隐性乳腺癌是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治疗以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王晋峰,郭美琴,姜军[6](2012)在《乳腺磁共振成像:EUSOMA工作组的建议》文中提出乳腺MRI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但缺乏其有效性的临床证据,为了能明确MRI的临床效能和适应证,使乳腺MRI更好地用于临床,笔者将2010年《欧洲癌症杂志》发表的"乳腺磁共振成像:EUSOMA工作组的建议"(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reast: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EUSOMA working group.Eur J Cancer,2010May;46(8):1296-316.Epub2010Mar19)一文进行摘译,供同道参考。

二、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散发性及家族性卵巢癌BRCA突变研究及临床特点家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散发性和家族性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分析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散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家族性卵巢癌患者家系分析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致谢

(2)基于CT影像组学的胃癌Lauren分型术前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胃癌分型概述
    1.2 肿瘤微环境
    1.3 CT在胃癌中的应用
    1.4 影像学术前Lauren分型的研究现状
    1.5 影像组学概述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胃癌腹部CT图像采集
        2.2.2 CTT分期和CTN分期的确定
        2.2.3 Lauren病理诊断标准
        2.2.4 感兴趣区勾画
        2.2.5 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2.2.6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和模型构建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信息特征
    3.2 特征量及影像组学Lauren分型预测模型标签的建立
    3.3 Lauren分型预测模型诺模图的构建
    3.4 不同预测模型的性能评价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当今胃癌Lauren分型现状及其必要性
    4.2 影像组学在肿瘤组织学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4.3 影像组学研究胃癌组织分化分型的现状
    4.4 研究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4)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
    2.2 生存时间
3 讨论

(5)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23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
    1.3 治疗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3.1 隐性乳腺癌的诊断
    3.2 隐性乳腺癌的治疗

(6)乳腺磁共振成像:EUSOMA工作组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建议
2 MRI技术要求, 方法学和结果解读
3 MRI用于乳腺癌治疗前分期
    3.1 使用建议
    3.2 需要研究的问题
4 MRI用于高危妇女筛查
    4.1 使用建议
    4.2 需要研究的问题
5 MRI用于评估新辅助化疗反应
    5.1 使用建议
    5.2 需要研究的问题
6 MRI用于隆乳或乳房重建的患者
    6.1 使用建议
        6.1.1 一般建议:
        6.1.2 美容隆乳:
        6.1.3 乳腺肿瘤患者的乳房重建:
    6.2 需要研究的问题
7 MRI用于隐匿性乳腺癌
    7.1 使用建议
    7.2 需要研究的问题
8 MRI用于乳腺癌复发
    8.1 使用建议
    8.2 需要研究的问题
9 MRI用于乳头溢液
    9.1 使用建议
    9.2 需要研究的问题
10 MRI用于鉴别结果不明确的常规影像
    10.1 使用建议
    10.2 需要研究的问题
11 MRI用于炎性乳腺癌
    11.1 使用建议
    11.2 需要研究的问题
12 MRI用于男性乳腺疾病
    12.1 使用建议
    12.2 需要研究的问题
13 结论

四、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散发性及家族性卵巢癌BRCA突变研究及临床特点家系分析[D]. 宁莹. 青岛大学, 2020(01)
  • [2]基于CT影像组学的胃癌Lauren分型术前预测模型构建[D]. 丁奕. 江苏大学, 2020(02)
  • [3]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附9例报道)[J]. 王子良,张维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8)
  • [4]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道)[J]. 王益民,王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01)
  • [5]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23例报道[J]. 孙云芸,张卫东,杜亚如,张军,闵美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10)
  • [6]乳腺磁共振成像:EUSOMA工作组的建议[J]. 王晋峰,郭美琴,姜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2(01)

标签:;  ;  ;  ;  ;  

隐匿性乳腺癌两种治疗方法比较(附19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