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一、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1](2021)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53例。对照组男34例, 女19例, 年龄(53.45±5.27)岁;观察组男31例, 女22例, 年龄(52.19±5.0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以康复手册、微信、电话随访、同伴支持的方式向患者提供院外持续健康照护。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与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的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146.48±7.1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90±5.33)分,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9.82±9.66)分、(64.66±6.08)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遵医率高于对照组[94.34%(50/53)比81.13%(43/53)],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2/53)比15.09%(8/53)],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提升遵医率, 减少抗凝并发症,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刘玉,叶枫林,黄慧,王璐璐,姚文静[2](2021)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工作质量、抗凝管理认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等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接受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缩短治疗时间与降低治疗花费,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该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魏婷[3](2021)在《5A模式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5A模式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5A模式护理,对比两组干预6个月后抗凝知识认知情况与抗凝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抗凝知识认知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观察组干预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评分别为(3.18±0.44)分、(3.11±0.55)分、(3.41±0.33)分、(3.28±0.4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5A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知识认知度,提升抗凝依从性,利于改善抗凝效果。

陈春燕,严玉洁[4](2021)在《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选择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用药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接受责任护士每月1次的电话随访及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1次抗凝用药的知信评估+基于评估的抗凝用药健康教育为一轮,每月实施1轮,共实施6轮以形成循环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抗凝药物相关知识得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得分,以及6个月内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抗凝药物相关知识得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实施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抗凝药物相关知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也可保证抗凝用药的安全性。

刘美萍[5](2020)在《微信互动平台干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行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微信互动平台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78例(均接受抗凝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应用微信互动平台干预)和对照组(39例,应用常规教育)。均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定期复诊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满意度评分、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定期复诊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微信互动平台干预十分可行,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率,效果较佳。

武晓燕[6](2020)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已被证明是一种相当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世界范围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多,选择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年轻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瓣膜噪声、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MHVR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为了改善MHVR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治疗性沟通系统(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System,TCS)应用于MHVR患者,旨在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在MHVR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安徽淮南朝阳医院心脏外科门诊就诊的9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CS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基线、干预后一个月、干预后三个月三个时间点采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SF-36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第3个月后,干预组在总分及4个因子——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干预后抑郁评分增加(P<0.05),焦虑水平增加(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降低(P<0.05),焦虑减轻(P<0.05)。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时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着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四个方面。2.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对MHVR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许琳辉[7](2020)在《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实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利用自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知识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认知度。科室自制《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根据INR值检测表,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INR值达标率。采用SF-36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认知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8.33%比70.00%),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2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连续护理开辟了崭新的路径,利于提高患者的抗凝知识认知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势明显。

陈蓉[8](2020)在《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病最常见方法,患者术后需终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抗凝并发症较多,相关研究表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减少抗凝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地方区域特点,目前区域性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研究中关于农村地区的报道较少,其自我管理水平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区域抗凝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调查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农村地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探讨各主要影响因素与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区域性农村MHVR术后患者规范的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MHVR术后的南充市农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方式调查,用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1例农村MHVR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得分为7.32±2.86分,得分指标为43.75%,77.93%的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差。2.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家庭内支持平均得分为20.96±3.05分,家庭外支持平均得分为38.09±6.95分,总分平均得分为59.05±7.99分。3.自我管理总得分为85.26±14.79分,13.84%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86.16%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率在50.88%~80.93%之间。患者自我管理的六个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依从性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管理、症状管理、信息管理。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婚姻状况、术后时间、居住地与区域中心医院距离、单程所需时间、单程所需费用(P<0.05)。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凝治疗知识水平、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得分为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9、0.3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年患者、女性、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0元、居住地与区域中心医院距离<50公里、术后1年内、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高(P<0.05)。结论:1.农村地区MHVR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症状管理、信息管理能力。2.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知识和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3.应重视老年、男性、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居住地距离区域中心医院远、华法林抗凝知识水平差、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的这一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郑也[9](2020)在《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华法林是目前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患者术后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口服抗凝药物,但是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因此患者出院后需要常规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以监测患者对抗凝治疗的反应,并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抗凝作用。尽管维持INR的稳定很重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证据证明何种术后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抗凝治疗质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和血栓栓塞),并提高其长期生存率。因此我们提出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为MHVR术后患者人群建立一个华法林抗凝随访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标准化、更安全的随访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治疗效果。为了评价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抗凝管理,我们开展了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方法:本研究是该多中心RCT研究的单中心初步分析,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随机分为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新型抗凝管理组患者使用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进行抗凝管理;传统抗凝管理组参考目前的抗凝管理策略,主要依靠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抗凝管理。主要终点为比较两组术后1年随访期间INR治疗窗内时间占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同时对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前瞻性随访,包括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重度出血事件和轻度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定义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重度出血事件。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不同抗凝管理模式的累积事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在这项RCT研究中,本中心目前已入选330例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共258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目前的结果是对此258例患者的初步分析,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纳入128例患者,传统抗凝管理组纳入130例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为134例(51.9%),平均年龄为49.5±10.1岁。两组患者基线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无显着差异,接受手术类别以及出院带药的详细信息两组间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2.9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其中新型抗凝管理组为12.7个月(范围:10.3到15.4个月),传统抗凝管理组为13.1个月(范围:10.8到14.2个月)。新型抗凝管理组和传统抗凝管理组的TTR分别为60.88%±28.87%和60.98%±25.92%,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INR变异率分别为0.26±0.18和0.26±0.17,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两组范围内INR检测次数占比(Proportions of INRs in range,PINRR)分别为57.33%±21.98%和54.58%±21.69%,亦无显着差异。血栓栓塞事件在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发生率分别为1.6%和0.8%,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1.5%,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复合终点两组发生率相当,均为3.1%。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传统抗凝管理组相比,新型抗凝管理组累积事件生存率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排除了术后1月以后无INR检测记录的患者,对余下210例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结局进行敏感性分析。在98例新型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2.44%±27.01%和58.24%±18.24%,在112例传统抗凝管理组的患者中,TTR和PINRR分别为63.80%±24.50%和56.47%±20.1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敏感性分析中,新型和传统抗凝管理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在接受MHVR手术的患者中,与传统抗凝管理相比,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达到了类似的控制水平,两组患者TTR和PINRR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中相当,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具有稳健性。主体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背景: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可增加3-5倍的中风风险,且血栓栓子大多源自左心耳。这一发现引出了一系列评估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左心耳闭塞手术(Surgical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SLAAO)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valvereplacement,MHVR)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严格的抗凝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而关于AF患者在进行MHVR时同期进行SLAAO手术是否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证据尚不充足。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AF患者在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术后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于本中心进行MHVR手术的AF患者,并对入选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定义为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定义为由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和全因死亡构成的复合终点。我们通过应用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免于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此外,本研究也使用1:1的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来平衡基线特征的差异,并对PSM后的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评估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在不同亚组之间对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影响。结果:在这项回顾性观察性中,我们共纳入497名接受MHVR手术的AF患者,其中女性307例(61.8%),平均年龄为55.9±8.6岁。根据患者是否同期接受SLAAO手术分将患者为SLAAO组(N=137)和No-SLAAO组(N=360)。本研究队列中共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术后二次开胸发生率,术后红细胞输注率以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MHVR同期接受SLAAO手术与30天死亡率(OR=0.65,95%CI:0.07-5.91;P=0.706)及其他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相关性。术后中位随访13.6个月,共有1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之间主要终点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全因死亡、出血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Log-rank P>0.05)。在校正了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同期进行SLAAO手术与任何心血管结局无相关性。经过1:1的PSM后,共从SLAAO组和No-SLAAO组中匹配出12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变量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未发现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与较低的主要或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相关。按照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CHA2DS2-VASc评分、既往冠心病史、左心房内径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亚组之间,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未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结论:这项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在AF患者中,MHVR手术同期进行SLAAO手术可能会伴有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较长的住院时间,但与一年随访期间对血栓栓塞和死亡事件的额外保护作用无关。背景:心脏瓣膜疾病人群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有冠状动脉疾病。当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时,则须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以避免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由于这类患者有较高的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抗栓治疗方式值得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评价同期接受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的抗栓策略及疗效的研究,且在华法林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能否带来心血管事件获益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评估术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对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早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1年随访期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同期接受MHVR手术和CABG术的成年患者。根据出院后患者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分组并进行前瞻性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重度出血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主要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定义为重度出血事件及包括所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复合终点;栓塞相关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再次血运重建;硬终点事件定义为MI、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和全因死亡。Kaplan-Meier曲线模型估算无事件累计生存率,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以评估出院后阿司匹林使用情况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535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出院随访,其中49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合并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组),同时有44例患者仅接受华法林治疗(非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记录到28例(5.2%)主要终点事件,20例(3.7%)栓塞相关终点事件、26例(4.9%)硬终点事件、6例(1.1%)重度出血终点事件和34例(6.4%)复合终点事件。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未使用阿司匹林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组随访期间重度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着较低(Log-rank P=0.024),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较未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显着较低的重度出血终点事件,但主要终点事件、栓塞相关终点事件、硬终点事件和复合终点事件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进行校正后,阿司匹林治疗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在MHVR合并CABG手术患者中,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较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提示术后1年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虽然未带来显着的心血管获益,但也未明显增加出血相关的安全性终点事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

刘世栋[10](2020)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95%CI 0.04-0.86,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2.2 两组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3)5A模式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抗凝知识认知情况
    2.2 抗凝依从性
3 讨论

(4)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用药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1.2.1. 1 抗凝用药的知信行评估
        1.2.1. 2 基于知信行评估的抗凝用药健康教育
        1.2.1. 3 基于知信行评估的抗凝用药循环健康教育
        1.2.1. 4 质量控制
        1.2.2 评价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凝药物相关知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研究期间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药物相关知识掌握度与抗凝用药依从性
    3.2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用药的安全性
4 小结

(6)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流程
    1.6 可行性与创新性
    1.7 伦理原则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3.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得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SF-36得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SF-36得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焦虑得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抑郁得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4.讨论
    4.1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2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3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MHVR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5.结论
6.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护理新进展
    参考文献

(8)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心脏瓣膜术后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抗凝管理模式与传统抗凝管理模型的随机对照试验-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左心耳闭塞手术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探讨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栓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述: 机械瓣置换术后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管理模式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简历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致谢

(10)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围术期治疗
        2.2.1 术前治疗
        2.2.2 手术方式
        2.2.3 术后抗凝治疗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2 患者终点事件及时间,费用参数比较
    3.3 出血及栓塞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张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20)
  • [2]路径式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认知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应用效果[J]. 刘玉,叶枫林,黄慧,王璐璐,姚文静.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09)
  • [3]5A模式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魏婷. 继续医学教育, 2021(03)
  • [4]基于知信行评估的循环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 陈春燕,严玉洁. 上海护理, 2021(03)
  • [5]微信互动平台干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 刘美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24)
  • [6]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D]. 武晓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7]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中的应用[J]. 许琳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5)
  • [8]农村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蓉.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9]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郑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桥接抗凝疗效的比较[D]. 刘世栋.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