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一、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轶[1](2021)在《基于耦合因子的变温变湿干燥谷物品质特性及窗口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谷物干燥是农业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涵盖众多学科的综合技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仍聚焦于干燥设备能耗和水分控制精度等,对谷物干燥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干燥后谷物品质参差不齐。实际上谷物干燥是多变量耦合作用的过程,各干燥系统变量之间相互依赖、互为输入输出,变量间的耦合关系对谷物特性变化具有显着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多因子耦合理论的角度切入,开展谷物干燥机理的深入研究,探索干燥系统变量与谷物干燥特性及品质特性间的规律,这对于粮食行业关键作业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及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多参数可控干燥试验系统,分析了干燥系统中的8个耦合因子对谷物干燥特性及品质特性影响的模型和规律,揭示了耦合因子与特性指标间的关联机理,优选出“谷物绝对水势积”作为干燥过程的理想耦合因子,以此改进稻谷连续干燥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方法,并应用到稻谷连续干燥作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谷物干燥过程中耦合因子分析与选择根据谷物干燥过程的特点,探索绝对水势和积温的概念和模型,选定谷物有效干燥积温、谷物有效干燥积湿、谷物绝对水势和、空气绝对水势和、绝对水势和差、谷物绝对水势积、空气绝对水势积、绝对水势积差这8个耦合因子对谷物干燥规律和特性展开研究,并给出8个耦合因子计算公式。2.玉米干燥工艺优化及耦合因子与特性指标相关性研究以玉米为样品,利用多参数可控干燥试验系统开展2因素5水平薄层干燥全面试验,试验变量为热风温度变化梯度x1和绝对湿度变化梯度x2,响应指标为干燥特性指标以及品质特性指标。通过响应面法求得各指标对应的最优干燥工艺,但其结果具有不可公度性和矛盾性,故借助偏差量的概念将所有响应指标整合成一个综合特性指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后得出:当采用渐次升温和渐次降湿干燥工艺时(x1为2.17℃,x2为-3.03g/m3),玉米的综合特性最优,实现了干燥特性与品质特性的协同调控。同时,将8个干燥系统耦合因子与玉米响应指标逐一进行方差分析,根据置信度大小进行排序,以此优选出“谷物绝对水势积”作为干燥过程控制的理想耦合因子。3.稻谷干燥工艺优化及耦合因子与特性指标相关性研究为验证玉米干燥试验结论的普适型,选择稻谷为样品进行了重复试验。利用多参数可控干燥试验系统开展2因素5水平薄层干燥全面试验,以热风温度变化梯度x1和相对湿度变化梯度x2为试验变量,以干燥特性指标以及品质特性指标作为响应指标进行干燥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渐次升温和渐次降湿干燥工艺时(x1为2.57℃,x2为-21.04%),稻谷的综合特性最优。同时,依据耦合因子与稻谷响应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对相关性进行排序,优选出“谷物绝对水势积”作为干燥过程控制的理想耦合因子。4.稻谷连续干燥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方法的改进基于理想耦合因子,改进课题组前期设计的稻谷连续干燥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方法,即以谷物绝对水势积干燥模型作为机理驱动,确定“窗体”,给出干燥过程控制的总体方向;根据过程数据作为数据驱动,进行“窗变”调节,以适应不同类型干燥机及干燥过程条件变化的扰动。控制方法包括窗口选择、窗口调整与窗口自适应三部分,窗口选择实质对应一个过程的实现,体现了窗口控制的隐预测功能;窗口调整是以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作为对比,借助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修正;窗口自适应则是根据实时数据对窗口宽以及宽长比进行调节。机理驱动与数据驱动相辅相成,可实现谷物干燥过程控制精度及稳定性的显着改进。5.稻谷连续干燥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改进方法试验测试为验证上述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小型连续式谷物干燥机开展3组稻谷连续干燥试验。参考稻谷2因素5水平全面试验中的干燥工艺优化结果进行试验参数的设置,3组试验分别为采用改进方法的恒温干燥组、采用改进方法的升温干燥组、采用原方法的恒温干燥组,从稻谷出口水分控制精度、稻谷干燥前后品质变化、稻谷微观结构3个方面进行控制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3组试验目标出口水分线与系统稳定后出口水分变化曲线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系数越大,控制精度越好)分别为0.9074、0.9060、0.8255;3组试验的综合品质变化比(比值越小,干燥品质越优)分别为0.73、0.59、0.81;同时,稻谷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结果也充分证实了改进后的双驱动互窗口控制方法在提升谷物出口水分控制精度以及谷物干燥品质方面效果理想,可应用于实际。

王教领[2](2021)在《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特色果蔬干燥是其储藏与后续加工的重要工序,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和品相差等问题,转轮干燥可以实现果蔬低温高效干燥,但再生耗能高、热风循环不合理等难题制约了产业化应用。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建立低湿驱动低温干燥模式,优化联合干燥系统,探究转轮与热泵除湿特性,探明临界除湿机理,解决分级冷凝节能再生技术,开展果蔬除湿干燥试验,建立优化干燥工艺,实现特色果蔬节能、高效与优质干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转轮除湿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流场均布研究。通过单次干燥产量与干燥时间确定热泵循环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轮主要参数,制定优化联合除湿干燥控制系统。开展箱体底板高度与缓坡角度对干燥介质分布、流速及压力影响,探明6°最优倾角;针对进口风道盲区,建立等分缓坡风道,各处风量约为0.8m/s,实现风量的均布。(2)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同时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热泵与转轮除湿预测模型并探明除湿特性。利用转轮吸附特性及COMSOL软件建立转轮除湿模型,探讨了除湿进风状态等对除湿量及出风温度的影响,明确最佳转速(12r/h)和进风速度(2.5m/s)。通过压缩机10系数,分析了基准频率下的制热量、制冷量与蒸发、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零频率”方法建立了变频压缩机模型,通过插值验证表明制冷剂流量误差小于0.9%,输入功率误差小于3%,可用于压缩机输出参数的预测。(3)围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对空气能及余热高效利用问题,开展了联合系统临界除湿机理研究,探明了新风与回风的适宜焓值转换方法。开展热泵与转轮联合除湿过程分析,探明干燥介质对除湿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转轮除湿热效率、绝热干燥效率评价等指标,研究蒸发除湿状态与转轮除湿效果的关系,探明了临界转换机理。开展了杏鲍菇基于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建立了除湿能耗比与转换点相对湿度等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探明了转换点相对湿度对除湿能耗比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临界除湿的有效性。转换点相对湿度为44%时,干品杏鲍菇SPC 0.679k W·h/kg,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3个百分点。(4)基于转轮再生能耗高问题,开展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再生技术研究,实现能量的高效匹配。分析分级冷凝制冷剂循环过程,构建制冷剂与空气侧模型,探究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表明分级冷凝模式节能29.5%。建立再生进风温度、风速及蒸发进风温度与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量等指标间的响应面试验,表明蒸发进风温度34℃,再生进风温度32℃,风量90%为最优工艺,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转轮热泵联合干燥优势,开展热泵、热泵冻融和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研究,建立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香菇干燥,转轮热泵联合干燥速率最快(6h),且品质最优;针对澳洲坚果采用全程45℃以下的低温,可36h将澳洲坚果干燥到1.5%安全水分,过氧化值(0.001g/100g)与酸价值(0.37mg/g)远低于国家标准。

张友朋[3](2020)在《微波干燥发芽糙米生产线设计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发芽糙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市场价值,但新鲜的发芽糙米含水率较高,不易贮存,严重制约了我国发芽糙米产业的发展。微波干燥技术有干燥速度快、易于控制和干燥品质高等特点,较适合发芽糙米的大批量生产。本论文以提高发芽糙米干燥效率与干燥品质为研究目标,探究干燥条件对发芽糙米干燥品质的影响规律,并对微波干燥设备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出微波干燥生产线。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干燥条件对发芽糙米干燥品质影响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强度、表观风速和缓苏条件等试验因素对发芽糙米的色度和爆腰率的影响,结合工业化生产需求优化出最佳的干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微波强度1~2 W/g时,发芽糙米颗粒大部分处于轻、中度爆腰状态及以下,属于适度爆腰范围;控制微波强度2~3 W/g时,物料温升与降水速率较快,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控制微波强度2~3 W/g时,能促进发芽糙米产生美拉德反应,有利于金黄色外观的形成;合理的表观风速(1 m/s),能够提高物料的黄度值b*,获得较好外观与较低爆腰率,且可以促进物料与气流间的对流换热作用,有助于提高干燥效率并获得较高品质的干后产品;缓苏调质处理使物料颗粒间与颗粒内部水分更加均匀,能够显着降低发芽糙米颗粒爆腰量。(2)干燥工艺参数优化。综合考虑微波强度、表观风速与每循环干燥后缓苏条件对发芽糙米干燥品质与干燥效率的影响,优化的微波干燥工艺参数为:微波强度2 W/g、表观风速1m/s、缓苏比1:3处理(其中每循环干燥时间为6 min、料层厚度为8 mm)。(3)微波干燥设备改进选型与生产线设计。通过对发芽糙米干燥特性与单一微波设备干燥作用的特点分析,提出短时间多循环干燥方式,并在干燥循环之间加入缓苏工艺。在现有微波干燥机基础上,通过设备选型计算,适配物料循环输送装置、缓苏装置、冷却装置,并结合糙米发芽装置与包装设备,设计出连续式微波干燥发芽糙米生产线,可实现糙米发芽、物料循环干燥、缓苏调质、冷却降温、真空包装等功能。与原有的微波干燥设备相比,该生产线不仅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而且在保证干燥品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干燥效率。经试验验证,生产线的干燥能力可达1500 kg/日,能满足工业化生产对干燥速率与干燥品质的要求。

曹玉雪[4](2020)在《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干燥过程中,干燥参数的监控是自动化干燥过程和提高干燥效率等研究的基础,但是国内外干燥系统中干燥参数的设置和优化通常是根据经验和实验,且干燥过程中物料的营养品质变化因检测方法复杂所以较难得知,而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品质变化过程影响着最终的干燥品质,因此,在干燥参数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品质指标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结合新疆地域情况和产业结构,本文以新疆冬枣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干燥过程中干燥参数监控和冬枣片品质指标监测的研究现状,设计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基于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的干燥参数进行监控后对在干燥过程中的冬枣片的品质指标监测和预测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系统基于石河子大学干燥技术与装备实验室的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设计并搭建;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分为干燥参数实时监控模块和品质指标实时监测模块两个部分;根据设计需求对每个模块中所要监控或监测的对象需求进行确定:干燥参数监控包括: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和干燥湿度,冬枣片实时监测的品质指标包括:冬枣片感官品质指标(色泽、含水率)的监测和营养品质指标(干基维生素C含量、干基还原糖含量)的预测;最后对监控方案与监测方案进行设计与选择。(2)完成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总体硬件结构设计、干燥参数监控硬件结构设计、品质指标监测硬件结构设计。其中:干燥参数监控硬件结构设计包括欧姆龙E5CC温控仪监控干燥温度、德玛变频器DMA00-0D7543A间接监控干燥风速、STC89C52RC单片机监控干燥湿度,并确定了温控仪、变频器和单片机的连接方式及通信接口;品质指标监测硬件结构设计包括工业相机实时监测冬枣片色泽、电子天平失重法实时监测冬枣片的含水率,并确定了主要部件的选型和安装布置。(3)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软件部分使用LABVIEW虚拟仪器进行设计包含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软件程序设计、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软件程序设计和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块软件程序设计。其中:干燥参数监控模块分别确定了上位机PC与下位机欧姆龙E5CC温控仪、德玛变频器DMA00-0D7543A和STC89C52RC单片机间的软件层通信协议和命令帧,应用VISA工具包分别对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干燥湿度进行了监控软件程序设计;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分别应用VISION和VISA工具包对冬枣片色泽和含水率的数据采集、数据滤波、数据分析进行监测软件程序设计;最后,根据前期课题组建立的冬枣片色泽a*值与营养品质相关回归模型,设计冬枣片营养品质(干基维生素C含量、干基还原糖含量)的实时预测程序。(4)对每个子模块的程序进行软件集成并设计了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对整体系统进行软硬件集成,并使用与人工检测对比的试验方法对系统的品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的L*、a*和b*值变化趋势相似,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色泽L*、a*、b*最大平均误差分别为1.59、0.89和1.12;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冬枣片的质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46%,含水率平均绝对误差为0.18%;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对冬枣片的营养品质指标干基维生素C含量和干基还原糖含量预测误差最大平均误差分别为85.20 mg/100g和1.80g/100g。

周旭[5](2019)在《猕猴桃切片的射频真空及热风联合干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采后猕猴桃在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会因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腐烂变质,使果品品质和保质期难以得到保证。干燥是最为古老的果蔬保存方法之一,其通过降低果蔬的水分活性以增强食品的贮藏稳定性。然而,传统的猕猴桃干燥方式都存在干燥时间长、品质差、能耗高和污染大等问题。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加热方法,在采后果蔬的干燥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综上,本文首先使用开放末端同轴探头系统测量猕猴桃的介电特性,并探究预干燥方式对猕猴桃的介电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其次,利用3 kW,27.12MHz射频真空干燥系统,确定单层猕猴桃片在射频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趋势和干燥动力学等参数。最后,研发多层猕猴桃片的射频真空和热风的分阶段联合干燥技术,并与单独干燥技术在均匀性、能量效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频率范围10-3000 MHz、水分含量范围19.8%-79.6%(w.b.)和温度范围20oC-80oC内,猕猴桃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和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水分含量(>65%w.b.),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略微降低,而在较低含水量(<50%w.b.),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此外,在相同频率、温度和水分含量条件下,渗透脱水处理猕猴桃的介电常数略低于热风干燥处理的样品,但其在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色泽等方面有着更优的品质。(2)猕猴桃片的射频真空干燥特性和动力学研究表明,极板间距、真空度和样品厚度均对射频真空干燥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最优的射频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60 mm,真空度0.02 MPa,样品厚度8 mm。由于内部和快速加热特性,射频真空干燥技术与热风干燥(60oC)相比,干燥总时间缩短65%。同时,在品质方面射频真空干燥处理后的猕猴桃具有更好的色泽、更高的维生素C保留率和更好的复水性能(P<0.05)。然而,水分分布不均匀性仍然是猕猴桃射频真空干燥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3)通过对比三种不同干燥方法,即热风干燥、射频真空干燥和热风-射频真空联合干燥处理三层猕猴桃片,发现单独射频真空干燥的总时间最短(480 min),联合干燥次之(600 min),单独热风干燥耗时最长(900 min)。单独射频真空和热风干燥技术均存在干燥不均匀的现象,而热风-射频真空联合干燥技术不仅使猕猴桃个体内部水分分布均匀,也保证了样品的水分在水平空间上的更好的分布。在能量效率方面,联合干燥技术的应用使热风系统的效率从9.92%显着地提高到22.93%。此外,联合干燥方式处理的猕猴桃也具有更好的色泽、收缩率和复水性等品质。因此,热风-射频真空联合干燥技术可为猕猴桃片提供高效、均匀、节能和高品质的干燥工艺。

刘育晟[6](2019)在《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据统计2017年国内果蔬产量达十亿多吨,但是由于果蔬的高含水率和储藏不当等原因,使得新鲜果蔬更易变质腐烂。将新鲜果蔬干燥后,不仅能提高果蔬的储存时间,还可以较大程度的保留果蔬的营养物质,因此开展果蔬干燥技术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热风真空组合干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目前干燥设备的控制系统已经实现干燥过程中温湿度的检测功能,但是对于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的实时检测和色泽形态变化的图像采集方面却鲜有报道。针对现有热风真空组合干燥设备缺乏含水率及物料图像的实时检测问题,设计了具备含水率实时检测和色泽形态变化图像采集功能的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以下为具体研究内容:(1)根据常见果蔬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以及其组合干燥工艺,提出了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方案,并对干燥设备的主要结构进行了设计,包括干燥箱、真空系统和实时称重装置,并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干燥箱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三维模型进行了静力学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干燥箱在真空环境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其结果显示干燥箱设计符合工作要求。实时称重装置根据其工作环境,将其设计为杠杆式结构,实现了干燥设备的实时称重功能。(2)根据常见果蔬的干燥实验结果和工艺参数确定了果蔬干燥过程中所需要检测的干燥参数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控制方案,并设计了果蔬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在本系统的硬件设计中,采用了西门子的S7-200SMART系列PLC作为系统的下位机,上位机则采用了搭载WinCC组态软件的工控触摸屏,进行了图像采集和物料质量检测等模块的硬件选型。在软件设计中,分为下位机PLC程序设计和上位机WinCC组态软件设计,PLC程序通过MODBUS通信协议与称重力值仪表建立了通信,将物料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含水率数据,实现了系统的实时含水率检测功能。上位机WinCC组态软件设计中建立了人机界面,完成了图像截取程序和数据库程序,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图像采集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3)在实验室干燥设备上进行了果蔬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的试验,对实验室的热风真空组合干燥设备进行改造,使其搭载本控制系统进行了苹果脆片的热风真空组合干燥实验,在干燥过程中温度控制准确、含水率检测正常、图像采集结果清晰。最后对苹果脆片干燥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各项检测数据与对比工艺干燥结果基本相同,控制系统达到预期控制效果,性能满足干燥过程检测要求。本课题进行了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的干燥箱和称重装置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物料含水率的实时检测和物料图像采集功能。为果蔬热风真空干燥技术及其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程强[7](2018)在《马铃薯片的微波温度场仿真与微波真空干燥的能耗研究》文中提出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具有干燥温度低、时间短、质量好、产量高、加工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用来干燥食品的一种新型干燥技术。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反应了设备在使用期间的能源利用率,而如降低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在干燥过程中的能耗以及单位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微波能向热能的转化过程,分析了微波能转换为热能的影响因素,以物料厚度、微波强度、装载量三者的变化分析总能耗及单位能耗的影响趋势;采用ANSYS和HFSS仿真软件对马铃薯片干燥过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通过马铃薯片在微波加热下仿真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微波强度和切片厚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利用JDH—4GZ微波真空干燥设备选用马铃薯片分别针对以上三因素控制变量进行微波真空干燥试验,绘制干燥曲线,并使用EXCEL和MATLAB软件求得干基含水率到达40%时各变量对总能耗及单位能耗的影响,得出达到干燥要求时最低能耗、最低单位能耗的工艺参数。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求出物料切片厚度、物料总质量、微波强度三因素对干燥总能耗及单位能耗影响模型。通过显着性检验确定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并通过MATLAB编程得出最优化工艺组合。分析各因素对总能耗、单位能耗的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可为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及生产应用达到节能的目的提供参考。

曹笑皇[8](2017)在《加工关键工艺对大麦苗粉的理化特性、品质与能耗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大麦苗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广的农业资源,其幼苗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黄酮和叶绿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大麦苗粉产品的生产及储运中,普遍存在黄酮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微生物超标,干燥能耗高、粉体粒径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大麦苗粉品质下降严重,加工成本上升,安全性下降。因此,需要研究大麦苗的干燥、粉碎、水分监测及减菌/杀菌等关键加工工艺,从机理上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加工难题。本论文以大麦苗为试验原料,研究了其干燥,粉碎,保品质,杀菌,减菌及贮藏等内容;研究了微波干燥节能技术、保品质加工技术、微生物杀菌技术、干粉贮藏技术、低场核磁实时水分监测技术及其机理。目的是解决大麦苗生产中的加工关键工艺,减少营养的破坏,获得高品质的大麦苗加工产品,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本论文研究了微波冻干技术及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大麦苗品质及能耗的影响,在不同功率下,对微波冻干/微波真空干燥的大麦苗进行了品质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冻干及微波真空干燥解决了大麦苗脱水中能耗高及品质低的问题,其中节能效果最好的是微波真空干燥。与微波冻干相比,微波真空干燥的能耗和干燥时间更能进一步降低。微波功率对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需要控制微波真空干燥的功率,避免质量下降。微波冻干大麦苗时,要避免冰晶融化和微波放电造成的加工失败。本论文采用核磁在线水分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了大麦苗真空微波干燥中的水状态及动力学特征。通过对大麦苗微波真空干燥中的水信号分析,获得了不同干燥阶段的大麦苗水状态及动力学特征;不同功率下的微波真空干燥,水的动力学特点也有不同。水的流动性与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在200W下进行大麦苗干燥,其水分状态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较100W/300W优良。200W微波真空干燥既能缩短干燥时间又能保障品质,同时获得微生物不能繁殖生长的水状态(高比例化合水)。前期阶段,水状态特征表现为结合水的成功迁移和自由水的蒸发。中期阶段,化合水的总量达到最大值后,干燥速率进入下降阶段,水的蒸发量开始下降。后期阶段,水状态转变为化合水信号占优势,总的水信号不再变化,干燥速率倾向于在恒定。本论文研究了超声波对冷冻干燥大麦苗的能耗、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冻干大麦苗节约时间7-21%,节约能耗约5-19%;减少微生物总菌落33%,产品中大肠杆菌为20MPN/g。超声波预处理冻干燥大麦苗,产品黄酮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9.00g/kg。超声波预处理冻干大麦苗,可以保持产品颜色并能改善产品风味;同时能降低产品含水率及水活度,进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本论文研究了高能球磨锤击对大麦苗粉粒径、营养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冷水循环,在氮气保护及无氮气保护环境下进行加工,通过ZrO2球的高能冲击,制备纳米级的大麦苗粉。通过研究加工时间对大麦苗粉营养、水合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冲击磨能获得直径为300nm以下的大麦苗粉,解决了市场上麦苗粉颗粒大,溶解性差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过低等问题。研究了不同锤击时间的大麦苗粉营养和物理化性质,发现了麦苗粉的堆积密度随加工时间延长而升高,其营养成分含量略有下降;但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了提高。氮气保护下锤击的纳米大麦苗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叶绿素和黄酮含量及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叶绿素19.64g/kg和黄酮5.34g/kg),产品颜色保持良好。本论文研究了射频杀菌对麦苗粉的微生物、品质、抗氧化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频极板间距的增加,微生物失活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降低1-log微生物需要的最低能耗是350J/g,射频杀菌能更好的保留大麦苗营养及颜色。在14cm极板间下距射频杀菌,麦苗粉的黄酮和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5.82g/kg、4.87g/kg。此外,射频杀菌可以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改善产品的酸味,苦味和鲜味。证明了射频杀菌是一个很好的物理杀菌方法,可避免大麦苗粉辐射(60Co)杀菌的不安全问题。本论文研究了三种干燥方法对大麦苗粉在贮藏期中的营养品质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贮藏期中麦苗粉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影响。喷雾干燥的麦苗粉感官品质在贮藏期间优于微波冻干和微波真空干燥;喷雾干燥能提高贮藏期叶绿素和黄酮的稳定性,在贮藏期中其成分含量下降轻微。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麦苗粉在贮藏期间的的颜色、密度、粒径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影响不同。微波冻干可以提高大麦苗粉贮藏初期的品质,喷雾干燥则能提高整个贮藏期的大麦苗粉品质,且理化性质更稳定。三种干燥方式对大麦苗粉贮藏期的微生物的影响微弱;18个月的贮藏期中,微生物检测显示出三种高品质干燥方法所得大麦苗粉具有很好的食品安全性。

丁睿[9](2017)在《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及设备能耗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是一项受到国内外干燥行业广泛研究和关注的新型干燥技术,是采用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两者的优势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可达到干燥产量高、质量好、加工成本低、干燥时间短、干燥温度低、可有效保护食品中的热敏性成分等目的,并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农产品、生物制品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微波真空干燥设备进行理论及实验研究将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简述了微波真空干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微波真空干燥的机理及特点。以马铃薯为原料,通过改变微波功率、装载量、切片厚度三个因数,测得不同条件下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的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干燥时间及干燥速率的影响。对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多个薄层物料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出了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最适合的干燥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较准确描述水分比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取装载量、微波功率、切片厚度为三因素,取干燥至含水率20%时所用总能耗及单位能耗为目标函数,进行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并建立其回归方程,将该方程带入程序中,求得干燥总能耗及单位能耗取最小值时的因素水平值。将以上微波真空干燥优化实验中设备能耗最小时的试验结果与微波干燥实验相对比,对微波真空干燥设备与微波干燥设备的能耗对比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两者的单位产品能耗及单位蒸发水分能耗,分析了微波真空干燥在食品加工领域较微波干燥的优劣势。本文的实验研究可为今后实际生产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提供参考。为干燥终点时间的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靖[10](2016)在《果蔬组合干燥试验研究及设备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组合干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干燥技术,在不同的干燥阶段使用不同的干燥技术,相比过去单一的干燥技术具有干燥效率高、干燥产品品质高、能耗低等诸多优点。本文在原有实验室中试设备的基础上对常见果蔬进行工艺及能耗试验研究,为该组合干燥设备的升级换代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便设计出高效、低耗、产品品质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本文对青椒、豇豆角、猕猴桃、苹果片、胡萝卜五种物料进行干燥试验研究,使用数据处理软件Excel、Design-Expert、SPSS、MATLAB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组合干燥设备模块化设计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其中青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试验因素热风温度、中间转换点含水率、真空温度、真空度对评价指标干燥时间、色差的影响,通过Excel、Design-Expert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最佳干燥工艺。通过软件SPSS22.0对豇豆角和胡萝卜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显着性程度并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及线性回归方程,借助MATLAB软件对物料的干燥工艺进行综合优化,分别确定胡萝卜丁和豇豆角干燥加工工艺。对猕猴桃和苹果片试验结果利用直观分析法和SPSS22.0软件分别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得出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的显着性,通过Duncan多重性分析,优化出最佳工艺方案组合。以苹果片和胡萝卜干燥过程为例对设备进行能耗试验分析。其中通过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热风真空组合干燥三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苹果切片进行干燥能耗试验研究,获得了干燥曲线以及能耗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所对应的干燥速率及干燥能耗,得出各个试验因素对干燥能耗的影响规律及程度。通过组合干燥对胡萝进行能耗试验,使用MATLAB软件对胡萝卜的能耗试验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得出了各个试验因素对干燥能耗及干燥时间影响的主次顺序、显着性程度以及各因素的最优值,为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上述果蔬组合干燥工艺试验及能耗分析试验,找出现有干燥设备存在的问题:干燥不均匀、能耗高、热风废气不能有效利用以及设备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现有干燥设备存在干燥不均匀、能耗高、热风废气不能有效利用以及设备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首先对现有干燥箱的结构在热风干燥过程中出现物料干燥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型的热风真空组合干燥箱,该干燥箱可使同温度、同湿度的热风均匀的分布在每一层物料上,实现物料的均匀干燥。针对热风管壁散热大的情况,在热风管道壁面加装一层160mm的玻璃棉,减少散热。针对热风循环的情况,制定了以气源热泵的蒸发器来吸收废气热量的方案,并提出了热泵为热风干燥过程提供热量的整套改进措施,并根据现有设备及设备特性计算选择了热泵的型号,最后对含水率的过程控制的整体系统做了设计,使干燥过程物料的含水率实现实时的在线监测。本课题为果蔬干制加工和相关组合干燥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耦合因子的变温变湿干燥谷物品质特性及窗口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2.1 谷物机械化干燥技术发展及现状
        1.2.2 干燥技术对谷物特性影响研究现状
        1.2.3 多因子耦合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现状
        1.2.4 谷物干燥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谷物干燥过程多因子耦合特性分析
    2.1 谷物干燥过程多因子耦合理论
        2.1.1 因子分析理论基本概念
        2.1.2 耦合基本概念
        2.1.3 谷物干燥过程多因子耦合基本概念及形式
    2.2 耦合因子特性分析
        2.2.1 干燥绝对水势
        2.2.2 有效干燥积温
    2.3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定义及公式
        2.3.1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名称及物理意义
        2.3.2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计算公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耦合因子的玉米分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1.1 试验设计依据及数据来源
        3.1.2 全面试验方案设计
    3.2 干燥试验设备与材料
        3.2.1 多参数可控薄层试验台
        3.2.2 干燥试验其它设备与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薄层干燥方法
        3.3.2 玉米响应指标检测及计算方法
        3.3.3 单指标分析与优化方法
        3.3.4 综合指标分析与优化方法
        3.3.5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与玉米响应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
    3.4 玉米全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全面试验数据及指标检测结果
        3.4.2 响应面法单指标优化结果
        3.4.3 遗传算法多指标优化结果与分析
    3.5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与响应指标相关性分析
        3.5.1 相关性结果与分析
        3.5.2 谷物绝对水势积与干燥特性以及品质特性相关性图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耦合因子的稻谷分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设计依据及数据来源
        4.1.2 全面试验方案设计
    4.2 干燥试验设备与材料
        4.2.1 干燥试验设备
        4.2.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薄层干燥方法
        4.3.2 稻谷响应指标检测及计算方法
        4.3.3 单指标分析与优化方法
        4.3.4 综合指标分析与优化方法
        4.3.5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与稻谷响应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
    4.4 稻谷全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全面试验数据及指标检测结果
        4.4.2 响应面法单指标优化结果
        4.4.3 遗传算法多指标优化结果
    4.5 干燥系统耦合因子与响应指标相关性分析
        4.5.1 相关性结果与分析
        4.5.2 谷物绝对水势积与干燥特性以及品质特性的相关性图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理想耦合因子的稻谷连续干燥控制方法改进
    5.1 机理与数据双驱动控制
    5.2 连续干燥过程互窗口AI控制
    5.3 稻谷连续干燥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方法
        5.3.1 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原理
        5.3.2 基于机理驱动控制的窗口与模型选择
        5.3.3 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窗口调整与窗口自适应
    5.4 连续干燥过程双驱动互窗口控制方法图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双驱动互窗口AI控制改进方法的稻谷干燥试验
    6.1 小型连续式谷物干燥机
    6.2 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6.2.1 硬件设计
        6.2.2 软件设计
    6.3 谷物绝对水势积模型建立
        6.3.1 理论谷物绝对水势积模型
        6.3.2 等效谷物绝对水势积模型
    6.4 稻谷连续干燥试验
        6.4.1 试验材料和设备
        6.4.2 试验方案
        6.4.3 稻谷出口水分控制精度分析与对比
        6.4.4 稻谷干燥品质变化分析与对比
        6.4.5 稻谷微观结构观察与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耦合因子与玉米响应指标方差分析P-Value表
    附录2 耦合因子与稻谷响应指标方差分析P-Value表
    附录3 稻谷连续干燥试验1部分数据表
    附录4 稻谷连续干燥试验2部分数据表
    附录5 稻谷连续干燥试验3部分数据表

(2)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特色果蔬概述
        1.1.2 真空干燥
        1.1.3 红外干燥
        1.1.4 微波干燥
        1.1.5 热风热泵干燥
        1.1.6 不同干燥方法对比研究
    1.2 空气除湿方式
    1.3 转轮除湿技术进展
        1.3.1 除湿干燥剂研究进展
        1.3.2 转轮再生与除湿循环模式
        1.3.2.1 转轮再生模式
        1.3.2.2 转轮除湿循环模式
        1.3.3 转轮除湿模型研究
        1.3.4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与系统优化研究
        1.3.4.1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研究
        1.3.4.2 转轮除湿系统优化
        1.3.5 总结与展望
    1.4 热泵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热泵干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发展与研究趋势
    1.5 转轮与热泵除湿干燥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优化研究
    2.1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临界除湿机构设计
        2.3.2 分级冷凝再生机构设计
    2.4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2.4.1 设计条件的确定
        2.4.2 物料干燥设计条件
        2.4.3 除湿过程设计条件
        2.4.4 热量与除湿负荷计算
    2.5 主要部件计算选择
        2.5.1 压缩机
        2.5.2 蒸发器计算
        2.5.3 冷凝器计算
        2.5.4 风机
        2.5.5 节流装置的设计
        2.5.6 其它辅助设备
    2.6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
        2.6.1 转轮的组成
        2.6.2 除湿剂的选择
        2.6.3 转轮计算与选型
    2.7 控制系统设计
    2.8 流场分析与整机试制
        2.8.1 导流板结构分析
        2.8.2 结果分析
        2.8.3 整机试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轮除湿与热泵干燥特性及仿真研究
    3.1 除湿转轮物理特性
    3.2 转轮除湿数学模型
    3.3 除湿通道模拟分析
        3.3.1 转轮除湿方程
        3.3.1.1 质量守恒方程
        3.3.1.2 动量守恒方程
        3.3.1.3 能量守恒方程
        3.3.1.4 辅助方程
        3.3.2 转轮除湿方程求解与分析
    3.4 热泵干燥的工作原理
    3.5 热泵干燥系统的制冷循环
    3.6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风循环
    3.7 热泵干燥系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8 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界除湿机理与节能试验研究
    4.1 热泵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过程
    4.2 温湿度在线测控方法与仪器
    4.3 联合干燥系统除湿特性分析
        4.3.1 蒸发出风饱和阶段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2 蒸发出风部分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3 蒸发出风零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4 临界除湿控制方法
    4.4 临界除湿试验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成分测定
        4.4.3 试验设计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试验结果分析
        4.4.6 试验优化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冷凝再生过程与节能试验研究
    5.1 分级冷凝再生分析与制冷剂选择
    5.2 再生冷凝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5.3 分级冷凝节能再生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3 实验设计
        5.3.3.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3.2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3.3.3 测试指标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4.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4.2 单因素试验
        5.3.4.3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与分析
    6.1 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2 成分测定
        6.1.2 试验设计
        6.1.2.1 单因素试验及香菇干燥特性
        6.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6.1.3 结果与分析
        6.1.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6.1.3.2 响应面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6.1.3.3 因素响应分析
        6.1.4 试验优化与验证
        6.1.5 结论
    6.2 香菇热泵与冻融干燥试验
        6.2.1 对照试验目的
        6.2.2 干燥设备
        6.2.3 材料及方法
        6.2.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6.2.3.2 试验方法
        6.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3.4 数据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3 品质对比分析
        6.3.1 复水性
        6.3.2 色差
        6.3.3 质构特性
        6.3.4 干燥能耗
    6.4 三种干燥方式速率对比分析
    6.5 澳洲坚果低温干燥试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微波干燥发芽糙米生产线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发芽糙米的简介
        1.1.1 发芽糙米的生产
        1.1.2 发芽糙米的营养功效
    1.2 微波干燥简介
        1.2.1 微波干燥技术原理与特点
        1.2.2 微波干燥设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微波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3.2 微波干燥设备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干燥条件对发芽糙米品质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指标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发芽糙米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2.2.2 发芽糙米微波干燥品质研究
        2.2.3 干燥条件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微波干燥发芽糙米生产线研究
    3.1 生产线总体设计
    3.2 连续式微波干燥机
        3.2.1 连续式微波干燥机结构
        3.2.2 连续式微波干燥机处理能力计算
    3.3 缓苏仓设计
        3.3.1 缓苏仓选型与材质选择
        3.3.2 缓苏仓结构设计
    3.4 提升机选型
        3.4.1 提升机的分类
        3.4.2 提升机的选型计算
    3.5 冷却输送机的选型
    3.6 发芽设备的选型
    3.7 包装设备的选型
    3.8 发芽糙米生产线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发芽糙米的生产线作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与操作流程
        4.1.4 指标测定
    4.2 试验结果
    4.3 发芽糙米生产线应用
        4.3.1 生产工艺
        4.3.2 生产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特色和创新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燥过程参数监控研究现状
        1.2.2 红枣品质指标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干燥过程参数监控需求
        2.1.2 干燥过程品质指标监测需求
    2.2 总体方案确定
        2.2.1 基本原则
        2.2.2 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装置
        2.2.3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设计
        2.2.4 品质指标实时监测模块设计
    2.3 监控方案确定
        2.3.1 干燥参数监控方案
        2.3.2 品质指标监测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监控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3.2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硬件设计
        3.2.1 温度监控硬件设计
        3.2.2 风速监控硬件设计
        3.2.3 湿度监控硬件设计
    3.3 品质指标监测模块硬件设计
        3.3.1 色泽监测硬件设计
        3.3.2 含水率监测硬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分析
    4.2 干燥参数监控模块软件设计
        4.2.1 温度监控软件设计
        4.2.2 风速监控软件设计
        4.2.3 湿度监控软件设计
    4.3 感官品质指标监测模块软件设计
        4.3.1 色泽实时监测软件设计
        4.3.2 含水率实时监测软件设计
    4.4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块程序设计
        4.4.1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模型
        4.4.2 营养品质指标预测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集成与试验
    5.1 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集成
        5.1.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1.2 实时监控系统软硬件集成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色泽检测结果与分析
        5.3.2 含水率检测结果与分析
        5.3.3 维生素C含量预测结果与分析
        5.3.4 还原糖含量预测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附录2
导师评阅表

(5)猕猴桃切片的射频真空及热风联合干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猕猴桃的产业现状
        1.1.2 猕猴桃干燥的意义
        1.1.3 常见的果蔬干燥技术
    1.2 射频干燥技术概述
        1.2.1 射频干燥技术和工作原理
        1.2.2 介电特性
        1.2.3 射频干燥的特性
    1.3 射频及其联合干燥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现状
        1.3.1 射频串联联合干燥
        1.3.2 射频平行联合干燥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猕猴桃的介电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和材料准备
        2.2.2 猕猴桃品质分析
        2.2.3 介电特性测量系统与步骤
        2.2.4 试验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频率对猕猴桃介电特性的影响
        2.3.2 水分含量和温度对猕猴桃介电特性的影响
        2.3.3 介电特性的多项式回归模型
        2.3.4 预干燥方式对猕猴桃介电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2.3.5 穿透深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层猕猴桃片的射频真空干燥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和材料准备
        3.2.2 干燥方式与步骤
        3.2.3 猕猴桃表面和内部加热特性
        3.2.4 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
        3.2.5 猕猴桃的品质分析
        3.2.6 干燥均匀性
        3.2.7 试验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射频真空干燥特征曲线
        3.3.2 热风干燥特征曲线
        3.3.3 表面和内部加热特征曲线
        3.3.4 干燥动力学和有效扩散系数
        3.3.5 品质分析
        3.3.6 干燥均匀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层猕猴桃片的热风和射频真空联合干燥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和材料准备
        4.2.2 干燥方式与步骤
        4.2.3 温度的测定
        4.2.4 干燥均匀性的测定
        4.2.5 能量效率
        4.2.6 品质分析
        4.2.7 试验数据处理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射频真空干燥的极板间距
        4.3.2 热风干燥和射频真空干燥对比加热曲线
        4.3.3 加热均匀性和水分转换点
        4.3.4 干燥特征曲线
        4.3.5 水分分布均匀性
        4.3.6 品质分析
        4.3.7 能量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
致谢
作者简介

(6)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果蔬干燥加工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2.2 干燥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3 干燥图像信息的研究现状
        1.2.4 现存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2 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
    2.1 果蔬热风真空干燥加工工艺
        2.1.1 热风干燥加工工艺
        2.1.2 真空干燥加工工艺
        2.1.3 热风真空组合干燥加工工艺
    2.2 热风真空干燥技术原理
        2.2.1 热风干燥原理
        2.2.2 真空干燥原理
        2.2.3 热风真空组合干燥原理
    2.3 热风真空干燥设备设计要求
    2.4 干燥设备设计方案
        2.4.1 箱式设备结构
        2.4.2 干燥设备工作流程
        2.4.3 设备真空度表示方法
    2.5 干燥设备的设计
        2.5.1 箱体设计
        2.5.2 真空系统设计
        2.5.3 称重装置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果蔬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 果蔬干燥的监控参数
    3.2 热风真空干燥控制原理
        3.2.1 热风干燥模式
        3.2.2 真空干燥模式
        3.2.3 热风真空组合干燥模式
        3.2.4 图像采集装置
    3.3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3.3.1 控制模块设计要求
        3.3.2 执行模块设计要求
        3.3.3 检测模块设计要求
        3.3.4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要求
    3.4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3.4.1 系统模块设计方案
        3.4.2 MODBUS通信协议简介
    3.5 方案论证
    3.6 本章小结
4 干燥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下位机设计
        4.1.1 控制器品牌比较
        4.1.2 S7-200SMART系列PLC介绍
        4.1.3 控制系统的PLC选型
    4.2 上位机设计
        4.2.1 工控机选型
        4.2.2 组态开发工具设计
    4.3 检测模块设计
        4.3.1 温度检测模块硬件选型
        4.3.2 温湿度检测模块硬件设计
        4.3.3 真空度检测模块硬件设计
        4.3.4 含水率检测模块硬件设计
    4.4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4.4.1 相机硬件设计
        4.4.2 相机支架结构设计
    4.5 执行模块设计
        4.5.1 热风执行模块设计
        4.5.2 真空执行模块设计
        4.5.3 系统硬件调试
    4.6 本章小结
5 干燥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5.1.1 下位机PLC的I\O地址分配
        5.1.2 热风干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3 真空干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4 组合干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 图像采集功能软件设计
    5.3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5.3.1 变量连接
        5.3.2 交互界面设计
        5.3.3 数据存储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果蔬热风真空干燥控制系统试验与分析
    6.1 干燥控制系统试验操作步骤
    6.2 干燥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6.2.1 试验设备及仪器
        6.2.2 试验方法
        6.2.3 干燥过程控制显示
    6.3 干燥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6.3.1 干燥参数计算
        6.3.2 营养含量检测
        6.3.3 数据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7)马铃薯片的微波温度场仿真与微波真空干燥的能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
        1.3.1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发展前景
        1.3.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在食品干燥中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2 微波真空干燥的理论基础
    2.1 干燥的基本原理
        2.1.1 干燥的目的
        2.1.2 干燥的方法
        2.1.3 干燥物料含水量
        2.1.4 干燥曲线
    2.2 真空干燥原理
    2.3 微波加热原理
        2.3.1 微波加热机理
        2.3.2 物质介电性质
        2.3.3 微波能向热能的转换
        2.3.4 微波穿透深度
    2.4 介质微波吸收特性
        2.4.1 介质微波损耗机理
        2.4.2 朗伯定律
    2.5 物料干燥吸收热量
        2.5.1 比热容测定
        2.5.2 物料升温吸热
        2.5.3 水分蒸发吸热
    2.6 微波真空干燥设备
    2.7 能耗计算
    2.8 本章小结
3 微波加热马铃薯的温度场仿真分析
    3.1 相关软件的介绍
        3.1.1 ANSYS软件初步认识
        3.1.2 HFSS软件的初步认识
    3.2 微波电磁场的仿真分析
        3.2.1 HFSS电磁波仿真过程
        3.2.2 基于HFSS的干燥箱有限元模型建立
        3.2.3 基于HFSS的干燥箱有限元模型分析
    3.3 温度场的仿真
        3.3.1 马铃薯材料温度属性
        3.3.2 热分析类型
        3.3.3 温度场分析
    3.4 单因素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3.4.1 微波强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3.4.2 切片厚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微波真空干燥的能耗研究
    4.1 试验内容
    4.2 试验准备处理阶段
        4.2.1 试验材料的处理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过程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微波强度对能耗的影响
        4.4.2 切片厚度对能耗的影响
        4.4.3 总装载量对能耗的影响
    4.5 最优回归试验设计与分析
        4.5.1 回归旋转实验设计
        4.5.2 因子编码
        4.5.3 回归系数的计算
        4.5.4 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4.5.5 最佳工艺的确定
    4.6 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4.6.1 两因子对总能耗的影响分析
        4.6.2 两因子对单位能耗的影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加工关键工艺对大麦苗粉的理化特性、品质与能耗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麦资源概况
    1.2 大麦苗加工关键工艺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概况
    1.3 大麦苗微波冻干/微波真空干燥的研究进展
    1.4 大麦苗纳米/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大麦苗粉新型杀菌的研究进展
    1.6 微波、超声波、核磁等高效物理场辅助加工及检测的研究进展
    1.7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的质量和能耗影响的比较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水分含量的影响
        2.3.2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温度的影响
        2.3.3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气味的影响
        2.3.4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色差、叶绿素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2.3.5 高效微波对冻干/真空干燥大麦苗加工能耗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场核磁共振实时监测大麦苗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流程
        3.2.4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2)的测量
        3.2.5 核磁共振T2数据的后期处理
        3.2.6 大麦苗水分测量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波真空干燥对水信号强度(NMR)的影响
        3.3.2 微波真空干燥对不同状态水T2横向弛豫时间的影响
        3.3.3 微波真空干燥对不同状态水的含量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减菌对大麦苗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2.3 试验程序
        4.2.4 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和分析
        4.3.1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4.3.2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颜色/黄酮/叶绿素的影响
        4.3.3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风味的影响
        4.3.4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水分含量/玻璃化转变/水活度的影响
        4.3.5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加工能耗的影响
        4.3.6 超声波减菌对冻干大麦苗微生物安全的影响
        4.3.7 大麦苗的微生物电镜分析
        4.3.8 大麦苗的微生物菌落形态
        4.3.9 微生物的 16sDNA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微/纳米粉碎加工对大麦苗粉的理化性质、营养品质及能耗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与程序
        5.2.4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粒径和分布的影响
        5.3.2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流动性和密度的影响
        5.3.3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水合性的影响
        5.3.4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颜色的影响
        5.3.5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膳食纤维的影响
        5.3.8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微观结构的影响
        5.3.9 惰性气体保护的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营养物质的影响
        5.3.10 超微/纳米粉碎对大麦苗粉加工能耗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理化性质和杀菌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6.1 前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6.2.5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温度的影响
        6.3.2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温度不均性的影响
        6.3.3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颜色的影响
        6.3.4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叶绿素/黄酮含量的影响
        6.3.5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气味的影响
        6.3.6 射频杀菌对大麦苗粉风味的影响
        6.3.7 射频杀菌对微生物菌落/能耗/射频场密度/射频场功率的影响
        6.3.8 微生物的 16sDNA分析
        6.3.9 细胞蛋白质和核酸OD260/OD280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干燥方式对大麦苗粉贮藏期的品质属性及微生物安全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原料
        7.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7.2.3 试验方法
        7.2.4 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7.2.5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粒径的影响
        7.3.2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密度的影响
        7.3.3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流动品质的影响
        7.3.4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颜色的影响
        7.3.5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7.3.6 不同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感官评价的影响
        7.3.7 不要干燥方式对贮藏期大麦苗粉微生物安全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论文主要结论及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清单

(9)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及设备能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微波真空干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1.3.1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应用前景
        1.3.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马铃薯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微波真空干燥理论基础
    2.1 微波真空干燥的机理及特点
        2.1.1 真空干燥机理
        2.1.2 微波加热机理
        2.1.3 微波真空干燥的特点
    2.2 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结构
        2.2.1 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组成
        2.2.2 真空系统
        2.2.3 干燥箱的密封
        2.2.4 微波发生设备
    2.3 干燥特性曲线
        2.3.1 含水率
        2.3.2 干燥曲线
        2.3.3 干燥速率曲线
    2.4 能耗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3.1 干燥特性的研究
        3.1.1 实验内容
        3.1.2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3.1.3 仪器设备
        3.1.4 实验过程
        3.1.5 实验数据分析
    3.2 干燥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微波功率对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
        3.2.2 切片厚度对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
        3.2.3 装载量对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
    3.3 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3.3.1 干燥动力学模型模型的选择
        3.3.2 动力学模型的拟合
        3.3.3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
    4.1 工艺优化实验设计
        4.1.1 确定因素水平编码表
        4.1.2 实验回归与数据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回归模型
        4.2.2 模型检验
        4.2.3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4.2.4 因素协同作用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不同干燥方法对干燥能耗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5.2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4 单位能耗计算
    5.5 结果与分析
    5.6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与其他干燥技术的对比
        5.6.1 热风干燥的特点
        5.6.2 微波干燥的特点
        5.6.3 冷冻干燥的特点
        5.6.4 微波真空干燥与传统干燥方式的对比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果蔬组合干燥试验研究及设备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果蔬干制的原理和特征
        1.2.1 果蔬干燥的基本原理
        1.2.2 果蔬干燥的物理特征
        1.2.3 干制品的化学特征
    1.3 国内外果蔬组合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国内果蔬干燥设备及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国外果蔬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课题来源
2 试验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物料
    2.2 试验装置仪器及试剂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果蔬试验流程
        2.3.2 果蔬干燥的试验设计
        2.3.3 果蔬干燥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青椒的干燥试验结果及分析
        3.1.1 单因素试验
        3.1.2 青椒的正交试验
        3.1.3 结论
    3.2 豇豆角的干燥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四元二次线性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3.2.2 回归分析
        3.2.3 参数优化
        3.2.4 结论
    3.3 猕猴桃的干燥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结果
        3.3.2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3.3.3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3.3.4 试验结果的Duncan多重分析
        3.3.5 结论
    3.4 苹果片的干燥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单因素试验
        3.4.2 正交试验
        3.4.3 正交组合的维生素C含量
        3.4.4 结论
    3.5 胡萝卜丁的干燥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结果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5.3 参数优化
        3.5.4 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果蔬干燥过程的能耗分析
    4.1 苹果片的干燥过程能耗分析
        4.1.1 热风干燥过程能耗分析
        4.1.2 真空干燥过程能耗分析
        4.1.3 热风真空组合干燥过程分析
        4.1.4 能耗分析结论
    4.2 胡萝卜丁的干燥过程能耗分析
        4.2.1 试验结果
        4.2.2 结果分析
        4.2.3 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果蔬组合干燥设备优化
    5.1 果蔬热风真空组合干燥箱的改进设计(实用新型专利)
        5.1.1 目前热风干燥箱的现状
        5.1.2 新型干燥箱的结构设计
        5.1.3 新型干燥箱的工作流程
    5.2 热风管道保温层设计
        5.2.1 组合干燥过程的能耗分析
        5.2.2 热风通风管道保温层设计
    5.3 热风废气利用系统设计
        5.3.1 热风干燥废气的状态分析及利用现状
        5.3.2 气源热泵优势及原理
        5.3.3 热风废气利用系统方案设计
        5.3.4 气源热泵的选型计算
    5.4 干燥过程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
        5.4.1 含水率的定义
        5.4.2 目前果蔬含水率检测的方法
        5.4.3 果蔬含水率在线监测的原理
        5.4.4 含水率在线监测装置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耦合因子的变温变湿干燥谷物品质特性及窗口控制方法研究[D]. 陈俊轶. 吉林大学, 2021(01)
  • [2]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D]. 王教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微波干燥发芽糙米生产线设计与验证[D]. 张友朋.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4]冬枣片干燥参数与品质指标实时监控系统设计[D]. 曹玉雪.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猕猴桃切片的射频真空及热风联合干燥研究[D]. 周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6]果蔬热风真空干燥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刘育晟.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7]马铃薯片的微波温度场仿真与微波真空干燥的能耗研究[D]. 程强.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01)
  • [8]加工关键工艺对大麦苗粉的理化特性、品质与能耗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曹笑皇. 江南大学, 2017(04)
  • [9]马铃薯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及设备能耗的实验研究[D]. 丁睿.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01)
  • [10]果蔬组合干燥试验研究及设备优化[D]. 李靖.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微波真空干燥试验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