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触手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

糖尿病伴触手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

一、糖尿病伴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车丽双,陈锦海[1](2020)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电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和金标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该病进展快、预后差,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上述内容做一综述。

苏森森[2](2019)在《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1980年不足1%,而在2013年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6%,已与发达国家接近。肾脏作为糖尿病重要的靶器官,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1.350%的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增加了糖尿病相关的病死率和医疗支出,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死亡也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大数据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目前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包括糖尿病肾脏疾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疾病。二者的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故而如何鉴别二者成为肾脏病学家们的一大挑战。而对于行肾活检的糖尿病肾小球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对肾脏预后判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应用临床指标鉴别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脏疾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肾小球病病理分级系统对肾脏预后的判断价值。研究方法2010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肾小球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因子,并对部分有意义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所有糖尿病肾小球病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肌酐倍增和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定义为终点事件,探讨病理分型系统对肾脏预后的判断价值。研究结果根据肾活检结果分为三组:糖尿病肾小球病(DG)组45例,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组171例,糖尿病肾小球病+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组(DG+NDRD)组8例。该人群男性多见,共135例(60.3%),且中老年人多见。超重和肥胖者达80.4%,高血压发病率达56.3%。NDRD组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86/171),其次为IgA肾病(31/171)和微小病变肾小球病(15/171)。糖尿病病史≥5年(OR:3.042,95%CI:1.185-7.807,P<0.05),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0.165,95%CI:3.498-29.533,P<0.01),伴吸烟史(OR:4.388,95%CI:1.642-11.726,P<0.01)是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肾损害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因子。血红蛋白高(OR:1.036,95%CI:1.012-1.061,P<0.01)是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肾损害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因子。对吸烟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显示吸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5%CI:1.48-1.95)。对肾脏病理表现和肾脏预后的Cox回归分析提示,肾小球病变分级(RR:2.353,95%CI:1.273-4.348,P<0.01)、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RR:2.128,95%CI:1.068-4.242,P<0.05)、动脉玻璃样变(RR:8.384,95%CI:3.090-22.750,P<0.01)与肌酐倍增相关,而肾小球病变分级(RR:4.716,95%CI:1.048-21.323,P<0.05)、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RR:1.889,95%CI:1.049-41.650,P<0.05)与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相关。研究结论:(1)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史≥5年、伴吸烟史是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肾脏改变为糖尿病肾小球病的预测因子。而血红蛋白≥125g/L是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肾脏改变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因子。(2)肾小球病变分级、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肾动脉玻璃样变与肾脏预后相关。

董青青[3](2019)在《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Renal Significance,MGRS)患者的临床与肾脏病理特征,及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对MGRS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肾脏病理及骨髓穿刺检查确诊的MGRS患者4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如生化检查、血尿免疫学、骨髓细胞学、影像学检查等)与病理资料(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根据病理类型进行分组,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MGRS的肾脏病理类型谱,临床特征,以及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收集的43例MGRS患者中,男女比例1.4:1,占武汉协和医院同期全部肾穿刺活检患者的0.4%(43/10991),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AMY)36例(83.7%)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7例(16.3%)。43例患者中临床首发症状以水肿多见,占90.7%。AMY组患者年龄大,肾脏病程长,低白蛋白血症更明显,MIDD组贫血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AMY组血免疫球蛋白电泳阳性率高于MIDD组,MIDD组血κ/λ比值高于AM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活检方面,AMY组免疫球蛋白以λ轻链沉积为主,且肾脏微小血管壁增厚较明显,MIDD组免疫球蛋白以κ轻链和C3沉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行IgG亚型检测,3例阳性(60%),均为IgG3亚型阳性,3例患者对应的血免疫球蛋白均阴性,尿免疫球蛋白2例阴性,1例未做。以血肌酐>133umol/L定义为肾功能不全,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是MGRS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GRS是一种罕见病,其病理类型多样,肾活检是明确MGRS诊断和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患者病理类型以AMY,MIDD为主,其中最常见为AMY。AMY可合并其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样,肾脏病理活检提示血管病变重,免疫球蛋白以λ轻链沉积为主。而MIDD肾脏病理免疫荧光以κ轻链和C3沉积为主,当重链由IgG组成的情况下,IgG3亚型为最常见的亚型,相应的血清和尿液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常常为阴性。高尿酸是MGRS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琛,刘书馨[4](2019)在《光镜表现为新月体肾炎的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一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1980年Schwatz等首次报告在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内呈较粗的微管样物质,平行排布于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中,类似昆虫触须,并认为与免疫球蛋白沉积有关,故命名为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ITG)[1]。我科于2017年10月10日收治1例光镜表现为新月体肾炎的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1岁,以"间断双下肢水肿1年半,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半前(2016年3月)无诱因开始出现双下肢对称可凹陷性水肿,晨轻暮重,无肉眼血尿,无腰痛,就诊于我院门诊,当时血压140/80 mmHg (1 mmHg=0. 133 kPa),24 h尿蛋白定量约800 mg,肾功能正常。予以

饶向荣[5](2017)在《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文中研究表明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是用来描述由小B细胞克隆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引起肾脏损害的一个概念。根据定义,MGRS患者的B细胞克隆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这些克隆产生的MIg能够通过其直接机制或间接机制导致永久性肾损害。MGRS相关肾脏疾病的范围广泛,而且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诊断需要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下的肾脏形态学变化与完整的血液学检查如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轻链测定相结合。MGRS的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基于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MGRS所采用的针对B细胞克隆的治疗策略,类似于恶性肿瘤疗法的等效外推。此外,及时地评估血液学反应,可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延长总的生存时间。

孙小玲,张芳成,肖艺,刘乐,官阳[6](2016)在《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病理形态观察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形态学改变,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确诊的1例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观察。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无肾病家族史。光镜检查:Masson染色示肾小球弥漫性团块状特殊蛋白沉积。免疫荧光:IgG、C3、κ沿毛细血管壁沉积和系膜区团块状沉积。电镜检查在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下和系膜区见大量微管状物质和少量长杆状致密结晶样物质沉积。结论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光镜和免疫荧光无明显特殊病理改变,电镜下肾小球内大量微管状物质沉积,是本病区别于其他肾小球疾病的关键之点。该例患者除大量微管状物质沉积外,同时伴有长杆状致密结晶样物质沉积。

王亚琼,吴金浪,张笑坛,吴强[7](2015)在《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1例报告及超微病理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触须样免疫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超微结构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应用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结合临床、光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刚果红染色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例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肾病综合征。超微病理特点:系膜区及上皮下广泛性电子致密沉积物,高倍镜下为大量无分支的中空管状纤维物,直径约30 nm,成簇分布。光镜检查:刚果红染色(-)。结论:(1)与现有报道相比,该例为女性,且发病年龄较轻;(2)病变中仅见ITG典型形态学特征,就本文电镜结果所见,尚不能支持ITG和纤维性肾小球病为同一类型疾病;(3)ITG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电镜观察到特征性微管状结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刘姗姗,张锡流,朱智德[8](2011)在《超微病理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文中指出超微病理诊断指从细胞器水平观察分析病变组织细胞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的结构和厚度、上皮细胞及其足突变化等)以及对肾小球超微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发现超微病理诊断对肾脏疾病起到决定性诊断作用、重要参考作用及部分修正作用,是光镜、免疫荧光检查的互补或印证。

金明姬,石咏军,耿舰,刘冠贤[9](2011)在《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ITG)是指肾小球内存在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性物质,对淀粉样蛋白特殊染色阴性,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国内仅见数例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男性患者,54岁,因"反复关节痛10余年,双下肢浮肿1周"于2010年1月25日入院。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开始出现双手关节肿痛,以双侧掌指关节

徐斌,王波,邵晨,李扬,曲利娟[10](2010)在《纤维样肾小球病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病理特征,为纤维样肾小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其中1例并发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经皮肾穿刺取活检组织,HE、PAS、PAM-Masson染色,IgG、IgM、IgA、C3、C4、C1q免疫组化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分析(光镜和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铀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PAM-Masson染色膜性肾病示系膜区团块状、肾小球基底膜细小嗜复红蛋白沉积,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示肾小球基底膜局灶增厚、"双轨化"伴嗜复红蛋白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肾小球系膜区有IgG、IgM、IgA、C3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在血管襻区膜性肾病见IgG、C3免疫复合物沉积,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可见IgM、C3、C1q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其刚果红染色阴性。电镜下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系膜区、基底膜上皮下和(或)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见无分支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5~25nm),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还可见微管状结构(直径30~50nm)。结论:纤维样肾小球病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电镜特征性纤维样结构。

二、糖尿病伴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伴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2.1 临床表现
    2.2 病理特点
3 鉴别诊断
4 治疗及预后

(2)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概念
    1.2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1.3.1 微量白蛋白尿
        1.3.2 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
        1.3.3 视网膜病变
        1.3.4 高血压
        1.3.5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断
    1.4 对糖尿病肾脏疾病肾脏病理的认识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2.1 一般资料收集
        2.2.2 eGFR计算
        2.2.3 糖尿病肾小球病患者随访
    2.3 病理资料
        2.3.1 实验试剂
        2.3.2 肾脏标本处理方法
        2.3.3 病理分型
    2.4 分组方法
    2.5 糖尿病肾小球病病理指标评分
    2.6 统计学方法
    2.7 Meta分析
        2.7.1 数据库和检索策略
        2.7.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7.3 数据提取
        2.7.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
        3.1.1 纳入人群的一般特征
        3.1.2 研究分组及各组特点
        3.1.3 NDRD组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3.1.3 DG+NDRD组病理分布特点
        3.1.4 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患者中DG和NDRD预测因子分析
    3.2 吸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3.2.1 入选文献的一般特征
        3.2.2 Meta分析和亚组分析
    3.3 糖尿病肾小球病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3.3.1 糖尿病肾小球病病理类型分布
        3.3.2 糖尿病肾小球病各组患者基线临床指标
        3.3.3 肾脏病理评分情况
        3.3.4 肾脏病理与肾脏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MGRS引起肾脏损害的机制
二、MGRS相关的肾脏损害的诊断
三、MGRS相关肾脏损害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2. 化疗的选择和监测:
    3. 淀粉样变的治疗:
    4.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治疗:
    5.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治疗:
    6. 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治疗:
    7. 冷球蛋白血症的治疗:
    8. MIg相关性C3肾小球病的治疗:
    9. 轻链范可尼综合征的治疗:
    1 0. MGRS患者的肾脏移植:

(7)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1例报告及超微病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概述
    2.2 诊断
    2.3 鉴别诊断

(8)超微病理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微病理在肾脏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2 超微病理诊断在部分常见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2.1 肾小球轻微病变
    2.2 薄基底膜肾病
    2.3 IgA肾病
    2.4 Alport综合征
    2.5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
3 结 语

(10)纤维样肾小球病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
2 结 果
    2.1 镜检结果
    2.2 病理诊断
3 讨 论
    3.1 FGP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
    3.3 易误漏诊原因与预防
    3.4 治疗

四、糖尿病伴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研究进展[J]. 车丽双,陈锦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0(31)
  • [2]2型糖尿病伴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D]. 苏森森. 吉林大学, 2019(02)
  • [3]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D]. 董青青.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光镜表现为新月体肾炎的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一例报告[J]. 陈琛,刘书馨.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9(02)
  • [5]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J]. 饶向荣.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05)
  • [6]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病理形态观察及鉴别诊断[J]. 孙小玲,张芳成,肖艺,刘乐,官阳.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6(10)
  • [7]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1例报告及超微病理学分析[J]. 王亚琼,吴金浪,张笑坛,吴强. 电子显微学报, 2015(04)
  • [8]超微病理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 刘姗姗,张锡流,朱智德. 医学综述, 2011(11)
  • [9]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1例报告[J]. 金明姬,石咏军,耿舰,刘冠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02)
  • [10]纤维样肾小球病病理分析[J]. 徐斌,王波,邵晨,李扬,曲利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标签:;  ;  ;  ;  ;  

糖尿病伴触手样免疫性肾小球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