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山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山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悦琦[1](2021)在《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贫困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十九大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给予了高度重视,脱贫任务艰巨,尤其是对于深度贫困山区,帮助贫困户快速、持续助力脱贫存在很大难度。承德市作为深度贫困山区,全市辖8县(市)5区有7个贫困县,贫困程度难以想象。承德市作为“中国山杏生产基地”,山杏产品独具特色,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欢迎。通过扶贫企业持续脱贫带动的方式,大力发展山杏产业,让农户参与到山杏产业经营中,提高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从而脱贫致富,是解决承德市当前贫困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链完善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贫困陷阱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为指导,以实地实习调研所得数据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AHP层次分析法,从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基础条件、动力来源、扶贫模式与措施、脱贫效果等方面对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现状作了细致阐述和分析。分析其存在山杏资源条件和管理水平有限、政府对扶贫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分销渠道狭窄、传统的产业扶贫模式不完善等问题。根据现状和调研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依其权重,由大到小,确定了政府支持、扶贫企业、农户企业合作方式、农户自身、山杏资源等五大影响因素,同时又细分出了 14个指标层影响因素。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山杏资源条件,推进山杏产业提质增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和贫困户的助力脱贫动力;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山杏产品竞争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利益公平分配;完善产业扶贫模式,持续农民持续增收等建设性对策建议,对指导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事业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承德市政府及其相关扶贫部门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政府支持、扶贫企业、农户企业合作方式、农户自身、山杏资源等5个二级影响因素指标以及14个三级影响因素指标,分析出影响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因素的重要程度,并依此提出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将长期未被充分利用的野生农业资源作为持续助力脱贫的产业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开创野生农业资源产业持续助力脱贫的新路径。

董胜君[2](2020)在《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杏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多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为山杏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在对山杏分布区内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对山杏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进行研究,旨在为山杏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和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山杏资源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小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长度、核厚的Shannon指数最大,小枝长度、小枝粗度等指标与经纬度的变化极显着相关。不同种源间表型性状变异性差异显着,西伯利亚杏表型聚类结果为6类,野杏聚类结果为5类,表型聚类结果反映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2)完成山杏简化基因组测序及引物开发,建立并优化了山杏SSR-PCR反应体系。完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注释131个基因,包括9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3个t RNA基因和8个r RNA基因。山杏无性系SSR标记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西伯利亚杏NA为7.382,NE为2.666,PIC为0.561;野杏NA为11.433,NE为4.433,PIC值为0.670。SSR标记聚类反映了个体在种源和种质特征上的差异,且与种源分类及表型性状聚类结果均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性。山杏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源内,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源内。采用5对引物扩增谱带构建了山杏指纹图谱。(3)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可将西伯利亚杏和野杏划分为3个亚群体,均反映了不同无性系的遗传背景信息,体现了种源和表型特征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种源分类、表型聚类及SSR标记聚类相关性均极显着。山杏SSR位点间存在着广泛的连锁不平衡,检测出15个位点与西伯利亚杏10个性状相关联,14个位点与野杏11个性状相关联。(4)按照20%的入选率共筛选出42个山杏无性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仁重、单果重等22个性状可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山杏树体的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树冠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且主枝基角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筛选出6个无性系为优良丰产类型,5个无性系为花期抗霜冻类型,人工控制霜冻对冻害温度、单株产量及花器官抗冻性作了初步研究。

陈建华[3](2019)在《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树种,应用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产量低而不稳是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展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初果期、盛果期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树种的良种选育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5个产量构成要素中,冠幅、树冠长度、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片数量、叶面积与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干径、树冠长度、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片数量、叶面积与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冠幅与单株产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为树冠长度、主枝基角、叶片数量、叶面积;盛果期的主导要素包括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面积。(2)利用概率分级法将初果期和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产量构成主导要素分为5级,初果期无性系单株产量最高的树冠长度、主枝基角、叶片数量、叶面积等级分别为2.302.59m、4249°、68008040片/株、26.3630.75cm2。对于供试的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最高的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面积等级分别为4449°、693950个/株、251354个/株、26.329.5cm2。(3)紧密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6月为单峰曲线,在7月和9月均为双峰曲线;均匀形、开阔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不同月份均为单峰曲线。6月和7月紧密形冠层三个部位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差异比均匀形和开阔形的小,不同树形冠层内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比中部和外部的小。不同树形冠层内部、中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在7月均比外部的小。9月均匀形冠层三个部位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差异比紧密形和开阔形的小,不同树形冠层中部、外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均比内部的小。三种树形冠层内产量的排序均为:外部>中部>内部,与净光合速率在冠层内的排序一致,不同冠层部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具有相关性。开阔形冠层三个部位的产量差异比紧密形和均匀形的小,冠层外部三种树形的产量差异比内部和中部的小。

王力[4](2019)在《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生活适应性强,能在干旱恶劣环境下正常生长,是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本文以132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供试样本,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西伯利亚杏进行了分子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为西伯利亚杏SSR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聚类分析把132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为3大类9亚类(用P1-P9表示)。结果显示,地理种源在聚类结果中起主导作用,种质特征起次要作用。P1亚类共47个无性系,来自辽西地区与内蒙古敖汉旗,两者气候一致地理位置相邻;P2亚类共22个无性系,以内蒙古扎兰屯种源为主,总体特征为晚花类型和变异类型;P3亚类共21个无性系,来自内蒙古扎兰屯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总体特征为极耐旱和丰产类型;P4亚类共6个无性系,来源地可总结为自东北东部地区,全部为丰产类型;P5亚类共3个无性系;P6亚类共4个无性系;P7亚类共5个无性系,种质资源均为丰产类型;P8亚类共20个无性系,无性系来源地集中在辽西地区的北票县,种质资源均以丰产类型为主,少有变异类型;P9共4个无性系,来自辽宁喀左县的丰产类型。(2)STRUCTURE模型的亚群划分表明最佳分组数为2,其次是5和8。当分类为2个亚群时,A1、A2亚群分别有103个和29个无性系。当分类为5个亚群时,B1到B5亚群分别有21、9、20、44和38个无性系。其中B2、B3组成了A1;B1、B4、B5组成了A2。当分类为8个亚群时,C1到C8亚群分别有5、8、7、43、6、9、33和21个无性系。聚类分析与STRUCTURE模型分析的卡方检验表明两者的相关性呈极显着相关,同时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大小类别上均存在一定的重合,说明分类的结果可信度较高。(3)132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供试样本的73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6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836,分布范围为4-24。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为4.404,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67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261,低于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19。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690。73个基因座的最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144-0.886之间,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4-0.061之间,表明供试样本的西伯利亚杏存在大量的稀有等位基因,种质资源丰富。(4)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辽西种源D1>内蒙古扎兰屯种源D3>内蒙古敖汉旗种源D2>俄罗斯种源D4>东北东部种源D5,遗传多样性随着热量分布的减少而变小。同时半野生类型Y1的遗传多样性大于野生类型Y2。(5)地理种源各亚类的近交系数平均值为0.576,这说明杂合子严重不足,纯合子大量过剩。固定系数的平均值为0.645,遗传分化系数的平均值为0.162。这表明位点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有16.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之间。基因流的平均值为1.296,说明亚群体之间有基因的流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遗传变异以群体内部的变异为主,群体间的变异远远低于群体内。上述结果为西伯利亚杏的开发与利用、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陈思[5](2019)在《欧李嫁接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欧李是蔷薇科樱桃属的一种矮小灌木,欧李虽然是一种我国古老的野生树种,但是欧李作为新型水果发展历史时间较短,种植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不够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欧李的大面积推广需要大量的欧李苗木。本研究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的红石沟农业园区进行,为了提高欧李的育苗技术,增加果实的品质及经济效益,促进欧李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欧李栽培技术与嫁接育苗的相关技术要点开展了实验研究。此次嫁接育苗研究主要从不同嫁接砧木比较、不同嫁接方法对比及不同嫁接时间比较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欧李的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从欧李的栽植园建立、施肥剂量、疏花疏果技术和整形修剪技术、果实采收这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研究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砧木试验结果表明:将’燕山1号’欧李分别嫁接到毛桃、山桃、山杏上时,以毛桃为砧木的’燕山1号’欧李嫁接芽的成活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达到74.9%与61.2%,且新梢长势最好,嫁接作业时提倡使用毛桃作为砧木。2.欧李的不同嫁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欧李嫁接最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嵌芽接,嵌芽接的嫁接苗成活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达到78.5%与68.1%,腹接次之,劈接最差。欧李不同嫁接时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嵌芽接法最佳嫁接时期为9月中旬,成活率最高达到83.4%,欧李T字形芽接法的最佳时间为6月中旬,成活率最高达到71.2%。3.通过施肥试验分析得出:施肥处理对’农大6号’与’燕山1号’都有一定影响,在施肥量100g/株-300g/株的范围内,不同的施肥量对欧李植株的果实pH并无太大影响,农大6号’欧李与’燕山1号’欧李在施肥量300g/株时的平均单果重高、可溶性固溶物含量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欧李施肥量300g/株时效果最佳。4.对欧李进行整形修剪试验表明:留果枝5枝的果实大小最大,可溶性固溶物含量最高为13.6%,是疏枝处理最佳留枝量。短截2/3处理的平均果实达到14.5g,可溶性固溶物含量最高达到13.8%,是短截处理最佳短截量。5.通过对嫁接欧李不同时期定植调查分析得出,嫁接欧李建园定植最佳时间为3月上旬,此时期定植欧李嫁接树新梢生长量与整枝发枝都优于10月定植欧李嫁接树,是欧李嫁接树的最佳栽植时期。6.疏花疏果处理试验分析得出:疏花1/2处理的’燕山1号’欧李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溶物含量与新梢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13.5g、13.86%与48.1cm;留1果处理的欧李果实都很饱满,整齐度好,可溶性固溶物含量达到14.3%,是欧李疏果处理的最佳留果量7.欧李的蚜虫防治试验中表明:吡虫啉防治蚜虫最终死亡率为100%;药效最佳,甲维啶虫脒次之,抗蚜威最终死亡率只有90.1%,药效最差。

佟汉林[6](2018)在《山杏丰产栽培技术在北票市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北票市坐落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常年饱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侵扰,年降水量集中、有限,为了改善当地山杏树种栽植效果,本文对山杏丰产栽培技术的科学运用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韩艳红[7](2018)在《辽宁省山杏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杏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功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2个方面论述了山杏的价值,并总结了辽宁省山杏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从生产方面提出了辽宁省山杏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山杏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王海东[8](2017)在《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中研究指明该文介绍了山杏的植物学特性和分布,阐述了其利用价值,分析了在辽宁彰武县建设山杏良种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其推广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慧[9](2016)在《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仁用杏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是世界六大干果之一。杏仁含油率达50~60%,蛋白含量达35%左右,是优良的木本油料和优质植物蛋白树种。但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易遭受晚霜、寒流,引起冻害,造成冻花冻果,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仁用杏产量和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主产区霜冻发生规律,仁用杏花期和霜冻预测,仁用杏适宜区划分,推迟开花的栽培措施和抗晚霜的栽培措施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试图建立仁用杏抗避晚霜的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为仁用杏提高产量以及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调查研究了仁用杏主产区霜冻发生规律。研究表明,主产区内蒙古赤峰和河北张家口地区霜冻与海拔、纬度、坡度、坡向有关,其中霜冻与海拔的关系最大;在同一纬度和海拔下,赤峰地区大扁杏和山杏的受冻程度相同,在同等纬度(41°54’)下海拔900~1200 m范围内的大扁杏均未出现受冻,海拔890 m以下大扁杏受冻严重,张家口海拔500 m易受冻,500~800 m受冻较轻;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树之间进行比较,树势旺盛、树形高大、肥水充足受冻轻;同一棵树,树体上部受冻比下部轻,树高1.5 m以下受冻严重,树高1.6~1.8 m中等受冻,树高1.8 m以上基本无冻害;同一棵树同一部位,大果(果长1.7 cm,果宽1 cm,果径0.5 cm)受冻比小果(果长0.9 cm,果宽0.5 cm,果径0.3 cm)轻。故仁用杏种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至关重要,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海拔太低易受冻,树体不宜过低,通过施肥或修剪等方式保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避晚霜能力,减少晚霜危害。2、初步建立了仁用杏花期和霜冻预测模型。通过河南和内蒙试验地的初花期和日均温计算出开花前的有效积温(≥5℃的开花有效积温是102℃),利用此温度来预测出花期,得出花果期预测公式:Flowering=(Effe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102℃)∩[(Continue 7d)>10℃];Fruiting=Flowering∩[(Continue 30d)>20℃];霜冻预测模型:Frost=(Flowering≤-2.8℃)U(Fruiting≤0.6℃)。通过连续三年的验证,以上两个模型的预测性较准确,为霜冻防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3、仁用杏气候适宜区进行了区划。根据1981~2010年的30年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h)、年无霜期天数(d)等8个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区划。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104个县市,涉及面积233,149.71 km2,其次为东北地区的66个县市,涉及面积300,289.26 km2,西北的陕西省21个县市,涉及面积104,192.8 km2;次适宜区主要有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158个县市,涉及面积2,585,431.03 km2。全国适合仁用杏种植的面积可达4,357,125.05 km2,其中最大的适合种植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适宜区的面积有2,075,735.24 km2),占全国适合仁用杏种植地的47.64%。4、建立了仁用杏推迟开花的技术措施。在推迟开花技术包括单层或双层黑色遮阳网覆盖、覆草与灌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中,比久(B9)和乙烯利(ETH)的推迟花期效果最显着。分别在8月、10月、1 1月中下旬,喷施3次浓度为1.5~3 g/L的比久(B9)可以推迟仁用杏花期5~12d;在10月中下旬喷施浓度为0.1~1 mL/L的乙烯利(ETH)可以推迟仁用杏花期5~15d。5、建立了仁用杏花果期提高抗冻性的技术措施。提高抗冻性方面,试验了施肥、喷施抗冻液、柴堆熏烟、喷施水杨酸等抗冻技术,并总结出了提高仁用杏花果期抗冻性的技术措施。首先,提高树体本身的抗冻性,果实采收后每棵杏树平均施有机肥10~15 kg或者复合肥1~1.5 kg,幼果期抗冻率可提高50%左右,能有效减轻晚霜危害;在霜冻来临之前,喷施2~3次20~30%的1,2-丙二醇混合液,花期或幼果期抵抗5~8h以上-5℃以下的低温。综上所述,仁用杏抗避晚霜的有效技术措施总结为,首先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推广仁用杏适宜的产区,且种植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冷空气难以长时间逗留的山坡上;其次,每年采果后适量施肥,保证树体健壮,提高其本身的抗冻性;第三,采取推迟开花技术,尽量避开晚霜;第四,关注每年开花时间和霜冻来临时期,提前预测,并采取提高抗冻性的措施,有效抵抗晚霜。以上技术措施有效避开和抵抗仁用杏晚霜危害,为仁用杏产量提高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余海滨[10](2014)在《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山杏种质资源丰富、生态适应性强,是辽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为加快山杏高产、稳产品种的选育,实现生产良种化的目标,本研究从俄罗斯、甘肃、宁夏、内蒙、吉林及辽西地区引进山杏优良种质,在喀左县进行引种试验。引进山杏优树的种子和接穗,繁育家系和无性系苗木,对其生长特性、物候期、越冬状况、光合生理指标、抗寒生理指标进行观测,进而对引种适应性做出评价。(1)引种种源地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及植被类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山杏在这些区域均能够生存并广泛分布形成群落,同时西北区域种源地、东北地区种源地在植被区系上均与引种地存在交叉,俄罗斯种源地虽为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但由于是北种南引,引种成活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辽宁喀左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比较引种地与种源地的气候差异,限制西北区域种源山杏引种的可能因素是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无霜期,限制内蒙扎兰屯、俄罗斯种源山杏引种的可能因素是极端高温、生长期、积温和日照时数。(2)不同种源山杏的出苗率或嫁接成活率差异较小,与种源地关系不大。不同种源山杏家系、无性系的保存率差异较大,本地和扎兰屯种源山杏家系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保存率较低,其他种源保存率较高;引种山杏无性系的保存率为辽西地区最高,俄罗斯种源高于内蒙种源,甘肃、宁夏种源基本没有存活。(3)山杏家系的苗木生长量与种源地相关性明显,随着纬度增加苗木生长量逐渐变小,11个种源可初步划分为三类:生长快速型,生长中等型,生长缓慢型。山杏无性系苗高与种源地相关性较强,以喀左及毗邻种源为中心,苗高呈辐射状减小的趋势;无性系的地径与种源的相关性不明显。(4)同一种源山杏家系与无性系的物候期差异较小,不同种源山杏的物候期差异明显,南种北引物候延迟,北种南引物候提前。(5)引种山杏家系的越冬情况与种源地关系不明显。依据耐寒指数R,初步筛选出62个耐寒性强的家系。不同种源引种山杏无性系的抗寒性普遍低于家系,与种源地的关系表现为由南向北,抗寒性逐渐增强。依据依据耐寒指数R,初步筛选出48个抗寒性强的无性系。(6)对引种山杏家系或无性系的保存率、苗高、地径、耐寒指数等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隶属度函数分析,山杏家系的综合隶属度E值在0.1~0.87之间,初步筛选出42个苗期综合表现较好的家系;无性系的E值在0.27~0.68之间,初步筛选出66个苗期综合表现较好的无性系。(7)不同种源山杏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较大,夏季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11个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6号、37号、211号为高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28号、170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94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333号为中等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02号、334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516号为低光合、低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8)野杏丰产家系在6、7、9月均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同丰产家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产量级别并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光强、温度、大气湿度、大气CO2浓度在不同月份对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8个野杏家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171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114号、144号为高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中等,101号为中等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62号、209号、210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213号为低光合、低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9)采用主成分-隶属度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山杏家系与无性系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7个抗寒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家系的综合隶属度D值在0.249~0.878之间,不同种源山杏家系抗寒性与种源地相关性较强,表现为随种源地的纬度降低,D值变小的趋势;无性系的D值在0.259~0.871之间,不同种源山杏见性系抗寒性强弱与地理种源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看俄罗斯种源山杏无性系抗寒性强。依据D值,87个家系和62个无性系均可划分为5个抗寒类型。不同种源山杏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应以田间综合表现为主,生理指标为辅。

二、山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山杏产业
        2.1.2 贫困
        2.1.3 产业扶贫
        2.1.4 农业产业化
        2.1.5 产业持续助力脱贫
    2.2 理论基础
        2.2.1 贫困陷阱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2.2.4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3 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现状
    3.1 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基础条件
    3.2 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动力来源
        3.2.1 市场需求
        3.2.2 政策扶持
        3.2.3 扶贫企业带动
    3.3 山杏产业扶贫模式及措施
        3.3.1 扶贫模式
        3.3.2 具体措施
    3.4 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效果
        3.4.1 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3.4.2 提升了贫困户的生产技能水平
        3.4.3 转变了贫困户的陈旧思想
        3.4.4 推动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4 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存在的问题
    4.1 山杏资源条件和管理水平有限
        4.1.1 山杏良种化水平不高阻碍了农户经济收益持续提高
        4.1.2 管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延缓了山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2 政府对扶贫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4.3 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4.3.1 利益分配不均衡,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4.3.2 企业规模小,利益联结不牢固
        4.3.3 贫困户产业参与度不强,合作社作用不明显
    4.4 产业分销渠道狭窄
        4.4.1 农户市场意识淡薄
        4.4.2 龙头企业分销渠道少
        4.4.3 优势品牌打造和宣传力度不足
    4.5 传统的产业扶贫模式不完善
        4.5.1 部分合作社扮演经纪商的角色
        4.5.2 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
5 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影响因素分析
    5.1 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选取
        5.1.2 建立判断矩阵
        5.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1.4 层次总排序
    5.2 承德市山杏产业扶贫影响因素分析
        5.2.1 准则层分析
        5.2.2 指标层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6 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对策建议
    6.1 优化山杏资源条件,推进山杏产业提质增效
        6.1.1 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6.1.2 推进山杏产业提质增效
    6.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和贫困户的助力脱贫动力
        6.2.1 加强政策支持引导
        6.2.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6.2.3 做好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宣传工作
    6.3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山杏产品竞争力
        6.3.1 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
        6.3.2 组建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创新战略联盟
        6.3.3 提升产品附加值
    6.4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利益公平分配
        6.4.1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6.4.2 稳定利益联结模式
        6.4.3 建立利益联结监督机制
    6.5 完善产业扶贫模式,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6.5.1 加强帮扶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联系
        6.5.2 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2)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杏概述
        1.1.1 山杏种类及分布
        1.1.2 山杏价值及开发潜力
    1.2 山杏及杏属种质资源研究
        1.2.1 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研究
        1.2.2 细胞学水平的多样性研究
        1.2.3 孢粉学形态的多样性研究
        1.2.4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多样性研究
    1.3 基因组测序及SSR分子标记在林木上的应用
        1.3.1 基因组测序技术
        1.3.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3.3 遗传图谱的构建
        1.3.4 亲缘关系研究
        1.3.5 群体结构研究
        1.3.6 连锁不平衡作图及性状关联分析
        1.3.7 表型性状定位
    1.4 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1.4.1 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评价
        1.4.2 丰产性综合评价
        1.4.3 花期抗冻性综合评价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及资源圃概况
        2.1.3 种源地概况
        2.1.4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频率分布
        2.2.2 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2.3 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2.2.4 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2.2.5 表型性状地理变异
        2.2.6 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山杏基因组测序及SSR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简化基因组测序
        3.2.2 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3.2.3 叶绿体基因组测序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山杏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多样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
        4.2.2 引物筛选
        4.2.3 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4 基于SSR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
        4.2.5 地理种源与SSR标记的亲缘关系
        4.2.6 种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4.2.7 指纹图谱构建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山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SR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5.2.2 群体结构分析
        5.2.3 群体结构划分与地理种源、SSR标记聚类及表型性状聚类的相关性
        5.2.4 表型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山杏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优特种质发掘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山杏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6.2.2 山杏优良树形无性系丰产类型筛选
        6.2.3 山杏花器官抗冻无性系筛选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3)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伯利亚杏概述
        1.1.2 西伯利亚杏的价值
        1.1.3 西伯利亚杏的生产现状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经济林树种产量构成要素研究进展
        1.2.2 杏属植物产量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筛选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
        2.3.2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3.3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
        2.3.4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效应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正态性检验
        3.2.2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概率分级及效应
        3.2.3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概率分级及效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树形效果分析
    4.1 试验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通径分析
        4.3.2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的光合生理特性
        4.3.3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光合指标峰值的差异性分析
        4.3.4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分析
        4.3.5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产量的差异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伯利亚杏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1.1.2 西伯利亚杏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1.2 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1 林木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2.2 山杏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子聚类分析
        2.2.2 西伯利亚杏群体结构
        2.2.3 聚类分析与structure模型的相关性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第三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各基因座间的遗传多态性
        3.2.2 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
        3.2.3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3.2.4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地理种源亚类间的群体遗传结构
        3.2.5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地理种源亚类的分子方差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
    4.2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欧李嫁接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e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欧李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
    1.2 欧李价值与前景
        1.2.1 药用价值
        1.2.2 经济价值
        1.2.3 生态价值
        1.2.4 观赏价值
    1.3 欧李的分布情况
    1.4 欧李的研究概况
        1.4.1 欧李的育种技术研究
        1.4.2 欧李的栽培技术研究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试验区概况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区概况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欧李嫁接育苗试验
        2.2.2 栽培技术研究试验
    2.3 技术路线
    2.4 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欧李嫁接育苗试验
        3.1.1 不同砧木对嫁接欧李的影响
        3.1.2 不同嫁接方法的比较
        3.1.3 T字形芽接法与嵌芽接最佳嫁接时期研究试验
    3.2. 欧李栽培技术研究
        3.2.1 嫁接苗建园技术
        3.2.2 施肥管理技术
        3.2.3 整形修剪技术
        3.2.4 花果管理技术
        3.2.5 病虫害防治技术技术
        3.2.6 果实采摘技术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2.1 欧李嫁接育苗技术
        4.2.2 嫁接欧李栽培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杏丰产栽培技术在北票市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杏丰产栽培的优良育苗技术
    1.1 选地
    1.2 整地
    1.3 育苗
2 北票市山杏丰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造林地
    2.2 整理林地
    2.3 造林时间
    2.4 密度
    2.5 造林技术
    2.6 合理施撒水肥
    2.7 做好管理工作
3 结语

(7)辽宁省山杏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杏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1.1 生态价值
    1.2 经济价值
2 辽宁省山杏生产现状
3 辽宁省山杏丰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良种壮苗
    3.2 因地制宜, 适时栽植
    3.3 加强抚育管理, 及时松土除草
    3.4 加强水肥管理
    3.5 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8)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杏的植物学特性及分布
    1.1植物学特性
    1.2分布
2 山杏的价值
    2.1营养价值
    2.2生态价值
3 建设彰武县山杏良种资源基地的必要性
    3.1可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3.2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农民收入
4 彰武县山杏良种资源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4.1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4.2有技术和品种优势
    4.3社会条件充足
    4.4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5 彰武县山杏良种资源基地建设前景展望
    5.1市场潜力巨大
    5.2经济效益分析
    5.3生态效益分析

(9)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霜冻的含义及分类
        1.2.1 霜冻的概念
        1.2.2 霜冻的分类
    1.3 霜冻对仁用杏的影响
    1.4 仁用杏晚霜生理研究进展
        1.4.1 冰核细菌与仁用杏抗寒性的关系
        1.4.2 生理生化指标与仁用杏抗寒性的关系
        1.4.3 仁用杏组织器官的抗寒性研究
    1.5 仁用杏避开晚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1 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进展
        1.5.2 推迟花期技术研究进展
    1.6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6.1 培育抗晚霜品种
        1.6.2 改善果园的小气候
        1.6.3 喷施抗冻剂抵抗晚霜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霜冻调查研究
        2.1.1 调查地霜冻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2 霜冻预测模型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划分适宜栽培区
        2.3.1 资料收集
        2.3.2 研究方法
    2.4 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2.4.1 试验地概况
        2.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4.3 产量调查
    2.5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2.5.1 试验材料
        2.5.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仁用杏主产区霜冻调查研究
    3.2 霜冻预测模型
        3.2.1 计算开花有效积温
        3.2.2 建立霜冻预测模型
    3.3 划分适宜栽培区
        3.3.1 确定了影响仁用杏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3.3.2 影响仁用杏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的权重值
        3.3.3 全国仁用杏适宜栽培区的等级区划
    3.4 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3.4.1 光照调控
        3.4.2 温度调控
        3.4.3 营养调控
        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3.4.5 组合措施调控
    3.5 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3.5.1 施肥对仁用杏低抗晚霜效果的研究
        3.5.2 抗冻剂对仁用杏低抗晚霜效果的研究
        3.5.3 柴堆熏烟
        3.5.4 水杨酸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主产区霜冻调查研究
        4.1.2 建立了霜冻预测模型
        4.1.3 划分仁用杏适宜栽培区
        4.1.4 探索了仁用杏推迟花期栽培技术
        4.1.5 建立了仁用杏提高抗冻性栽培技术
    4.2 讨论
5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生产现状
        1.1.1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
        1.1.2 山杏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山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山杏的生物学特性
        1.2.2 山杏的光合生理特性
        1.2.3 山杏的抗寒生理特性
        1.2.4 山杏种质资源多样性
    1.3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1.3.1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
        1.3.2 树木引种适应性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山杏引种种源地与引种地环境条件分析
    2.1 种源地自然概况
    2.2 引种地自然概况
    2.3 引种地与种源地的气候比较
第三章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引种山杏出苗率、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3.2.2 引种山杏苗期生长量
        3.2.3 引种山杏苗木物候期
        3.2.4 引种山杏越冬力
        3.2.5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评价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引种山杏光合生理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山杏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
        4.2.2 山杏丰产家系光合生理特性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引种山杏抗寒生理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抗寒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5.1.3 抗寒生理特性评价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山杏家系抗寒生理特性
        5.2.2 山杏无性系抗寒生理特性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山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承德市山杏产业持续助力脱贫对策研究[D]. 石悦琦.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2]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特种质发掘研究[D]. 董胜君.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3)
  • [3]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D]. 陈建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4]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 王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5]欧李嫁接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D]. 陈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1)
  • [6]山杏丰产栽培技术在北票市的应用分析[J]. 佟汉林. 吉林农业, 2018(22)
  • [7]辽宁省山杏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J]. 韩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6)
  • [8]彰武县山杏良种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王海东.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4)
  • [9]仁用杏抗(避)倒春寒的栽培技术研究[D]. 李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5)
  • [10]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D]. 余海滨. 沈阳农业大学, 2014(10)

标签:;  

山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