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西段德子达坂群中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东昆仑西段德子达坂群中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一、东昆仑西段托库孜达坂群中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宏昶[1](2021)在《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

秦松[2](2021)在《东昆仑造山带西缘刀锋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主要岩浆事件岩石学依据》文中研究表明对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洋陆转换过程的深入认识是准确理解冈瓦纳裂离碎片北向漂移过程中微陆块之间拼合机制的重要窗口。位于古特提斯构造域最北缘的东昆仑古特提斯洋,其俯冲-碰撞过程之间的转换过程(包括转换时限和转换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极大制约了对冈瓦纳北缘微地体之间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西缘刀锋山地区处于阿尔金断裂和东昆仑的交接部位,研究程度极低,且处于衔接东昆仑、阿尔金、西昆仑的关键部位,保留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事件和相关的沉积记录,是研究东昆仑古特提斯洋洋陆俯冲和碰撞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依托中央返还新疆两权价款资金项目(K16-1-LQ20)和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科研项目((2017)02号)项目,对东昆仑刀锋山地区早二叠-早侏罗世岩浆岩和相关沉积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等研究工作。主要取得如下研究进展:(1)通过对马尔争组下部产出的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上部发育的流纹岩-英安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3.1±1.1 Ma和264.8~266.6 Ma。前者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钠、高镁、Mg#、(Th/Nb)Pm和低(Nb/La)Pm,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εHf(t)值主要变化介于+0.15~+7.40,TDMC介于822~1283 Ma之间,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俯冲阶段板片熔融相关的熔体交代过程。后者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钠、低镁和Mg#,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强烈富集LILEs,亏损HFSEs;εHf(t)主体介于-1.65~+8.29(平均为+1.85),TDMC介于764 Ma~1396 Ma之间,指示源区具有亏损地幔参与的壳幔混合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俯冲背景下深海沉积物(砂、泥岩)不同比例熔融与地幔楔作用的产物。(2)新发现的在刀锋山混杂带南部侵位于黄羊岭组的闪长岩脉,其锆石U-Pb年龄为258.2±1.9 Ma;具有中等SiO2,高Na2O、MgO、Mg#、Cr、Ni,低FeOT/MgO、TiO2、Th、Th/Ce,类似于赞岐质(Sanukitic)高镁安山岩/闪长岩。该闪长岩的高Sr(598.7 ppm)、Sr/Y,低Y、Yb,与俯冲板片熔体相关的埃达克岩特征一致。εHf(t)变化范围是-10.35~-8.19之间,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俯冲阶段消减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熔融产生的熔体和地幔楔橄榄岩的反应。(3)侵位于马尔争组的岩浆岩主要包括辉绿岩和花岗质岩石。辉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06.5±4.9 Ma和226.5±2.9 Ma;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其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钠、高镁、Mg#、(Th/Nb)pm,低(Nb/La)pm,强烈富集LILEs,亏损HFSEs;εHf(t)介于-6.78~-1.82之间(平均-3.51),表现出源区不同程度富集的特征,暗示其形成于晚三叠世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相关的熔体交代过程,其中俯冲板片富集组分(如沉积物)可能参与该熔融过程。呈大岩基产出的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09.5±1.5 Ma;显示高钾钙碱性系列,低镁和Mg#,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富集LILEs、亏损HFSEs。其高Lu/Hf比值指示海相沉积物很可能被俯冲过程带入并参与其形成过程;Zr/Hf比值偏离其与Zr所组成的线性序列,暗示除岩浆结晶分异之外,源区有幔源组分参与。其εHf(t)变化范围为+2.15~+8.23,TDMC介于720~1107 M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新生特征,也进一步支持亏损幔源组分参与其形成过程。因此该二长花岗岩可被认为形成于晚三叠世俯冲阶段俯冲的沉积物(如海相泥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和地幔楔橄榄岩的反应。晚期呈岩株状产出的花岗质岩石包括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其锆石测年结果分别为186.6±2.5 Ma和186.1±1.8 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均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整体表现为高钾,低镁和Mg#,均富集LILEs和亏损HFSEs。Zr/Hf比值与Zr所组成的线性序列表明无幔源组分的参与;随Nb含量增加和Nb/Ta比值降低,Y/Ho比值呈现出增加趋势,指示与花岗质岩石分异形成的流体相关。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εHf(t)介于+1.04~+7.23,TDMC介于766~1162 Ma,与早阶段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有极为一致的εHf(t)值。此外,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样品含有大量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时代一致的锆石群(208Ma~212 Ma),可初步得出早侏罗世花岗岩是晚三叠世花岗岩或其碎屑物质在软碰撞阶段强烈挤压背景、源区无幔源岩浆参与下再次熔融的产物。(4)对昆南混杂岩带的马尔争组(P1-2m)、库孜贡苏组(K1kz)和刀锋山组(D3d)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均形成于活动陆缘。碎屑锆石均呈现多峰分布:马尔争组砂质亮晶灰岩(~302 Ma,~552 Ma和~905 Ma);库孜贡苏组长石石英砂岩(~246 Ma和~446 Ma);刀锋山组含黑云母石英岩(~576 Ma,~657 Ma和~998Ma)。其中,库孜贡苏组两大峰值与东昆仑造山带两期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马尔争组和刀锋山组~576 Ma和~905-998 Ma峰值分别记录了泛非事件和罗地利亚超大陆聚合-裂解事件。最年轻的碎屑锆石表明在~246 Ma仍处于消减阶段。综上所述,本次工作在研究程度极低的关键地区,系统地开展了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岩浆岩的空间分布、形成时限、物质来源,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机制、构造环境及其造山响应,填补了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主要岩浆事件的研究空白;同时得出阿尼玛卿-昆仑古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在早二叠世(~273Ma)已经开始,持续到晚三叠世(~209Ma),碰撞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186Ma),俯冲-碰撞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09-186Ma),其间经历了大洋俯冲阶段到增生楔-增生楔软碰撞阶段的洋-陆转换过程,为细化阿尼玛卿-昆仑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和碰撞过程进行了重要时限和机制约束。

赵拓飞[3](2021)在《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省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位于青海与新疆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柴达木地块南缘,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研究区经历了始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中-新元古代板块汇聚、前原特提斯洋盆演化和玄武岩高原的拼贴,加里东期-海西早期原特提斯洋构造域和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古特提斯洋构造域的演化,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陆内造山作用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区域的隆升作用。同时漫长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区内发育多期多类型矿产资源,但近几年受客观条件所限,一些科学问题制约着找矿突破,如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基础地质信息模糊,区内构造演化存在争议,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区内各类岩体和典型矿床进行研究,完善基础地质信息,探讨成矿动力学模式,总结成矿规律,从而进一步总结区域成矿理论,辅助区内矿产勘探工作。通过对研究区内黑云二长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认为:厘定阿克楚克赛地区“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片麻岩”实为新元古代早期(~946Ma)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对比发现区域上该时期岩浆活动广泛发育,认为东昆仑地区在中-新元古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其可能响应全球性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厘定阿克楚克赛高Mg闪长岩成岩时代为加里东晚期(~426Ma),岩石具赞岐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加里东晚期受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影响,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拼贴至北部柴达木地块南缘之上,深部洋壳板片继续俯冲发生断离,软流圈沿板片断离形成的板片窗上涌至地壳浅部形成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上涌过程中与富Mg的断离板片熔融,形成本区高Mg闪长岩类。卡尔却卡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印支早期(~242Ma)。岩石为新生玄武质地壳和古老的硅铝质地壳物质混合形成,与俯冲带岩浆岩特征一致。表明印支早期与古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侵入活动强烈。阿克楚克赛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印支晚期(~221Ma)。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东昆仑地区古特提斯洋在海西晚期向北俯冲,中三叠世洋盆闭合,形成与俯冲有关的壳源岩浆。晚三叠世东昆仑地区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岩石圈拆沉减薄导致大规模伸展作用发生,幔源岩浆上涌,直接侵位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石。上侵过程中或与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壳幔混源岩浆,或加热地壳形成壳源岩浆。印支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是东昆仑地区最重要的岩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期。对研究区内四个典型矿床(点)进行研究,阿克楚克赛地区原被划分为泥盆纪闪长岩岩体实为辉石岩和辉长岩经自变质作用形成的杂岩体,形成时代包括加里东晚期和印支晚期。厘定含矿辉石岩锆石U-Pb年龄为416±3Ma,变质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24±3Ma。矿床类型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受到俯冲组分的加入,同时侵位过程中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大理岩地层为幔源岩浆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外源硫,Ca2+、Mg2+等离子的加入导致岩浆结晶温度降低,使岩浆中硫化物发生过饱和,从岩浆中熔离成矿。区内新发现一期晚三叠世(~220Ma)辉长岩岩体,岩体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拆沉减薄,幔源物质底侵的构造背景下。岩浆源区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差,岩相单一,硫化物熔离程度低,蚀变和矿化弱。综上,青海东昆仑西段加里东晚期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巨大,印支晚期找矿潜力一般。通过野外调研,在阿克楚克赛地区新发现一处铅、锌矿化点。早三叠世花岗斑岩(~244Ma)发生强蚀变,钻孔浅部可见青磐岩化带,西侧钻孔深部出现泥化带,并发育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铅、锌品位低且连续性好,符合斑岩型矿床的面型蚀变和分带特征。限于矿化点发现时间晚,工作程度低,目前研究仍处于蚀变带外围。但该矿化点热液蚀变强烈,蚀变带规模大,剥蚀程度小,深部有进一步勘查的潜力。该矿化点的发现表明昆中带在总体抬升大的背景下其北部存在差异性的下降,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潜力。卡尔却卡A区分南北两矿段,南矿段成矿与硅化关系密切,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发育团块状构造,铜矿石品位高且变化大。厘定含矿石英脉Ar-Ar等时线年龄为241±2Ma,代表成矿年龄。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特点,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存在大气水参与。流体包裹体发育富液相、含子矿物三相和含CO2包裹体,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93℃~360℃,含矿物质主要以液相形式迁移,成矿早阶段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流体不混溶和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导因素。综合研究认为卡尔却卡A区南矿段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高温热液脉型铜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斑岩型矿床。北矿段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体内,矿化厚度小,平面延长远大于垂向延伸,角砾无磨圆且未发生较大位移,隐爆作用仅发生于岩体表壳,与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矿床不同,本文将其定为产于岩体顶部的隐爆角砾岩壳矿床。S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富CO2和N2,说明可能有幔源流体参与成矿。断裂构造不发育并且未形成热液向上运移通道导致岩浆难以达到二次沸腾的条件发生持续隐爆作用。因此矿床主要为岩体顶部和裂隙中汇聚的有限气水热液发生小规模隐爆作用形成,虽能构成矿化但不具备形成大矿的潜力。卡尔却卡B区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围岩为滩间山群大理岩,矿床形成于花岗闪长岩与地层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内。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年龄(~242Ma)与辉钼矿矿石Re-Os同位素年龄(~242Ma)一致,代表成矿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主要形成富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表现为高温(253℃~390℃)中低盐度(4.0~16.1%Na Cl eq.)特征,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主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水混入对成矿的影响有限。因此温度降低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S-Pb同位素和Re含量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综合研究认为,花岗闪长岩侵入滩间山群地层中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产生矽卡岩,岩体演化形成的含矿热液以及不断萃取地层中有用组分共同组成成矿流体,受大气降水或其他浅部地体水的混合冷却,矿质进一步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和富集,形成本区具有规模的矽卡岩型铜钼矿床。青海东昆仑西段主要有三期成矿:加里东晚期、印支早期和印支晚期。加里东晚期主要形成与板片断离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幔源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印支早期受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影响,主要形成与俯冲背景有关的矽卡岩型-中高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铜主要来源于幔源岩浆;印支晚期进入后碰撞伸展环境,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从基性到酸性岩石均发育,主要形成与伸展背景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铅、锌等金属矿床。青海东昆仑地区整体西段抬升剥蚀大于东段,而西段以昆中带剥蚀程度最大,以黑山-那陵格勒河断裂为界,昆中带内北部抬升剥蚀弱于南部,南部浅成矿床几乎剥蚀殆尽,找矿方向以岩浆矿床和中深成高温热液脉型矿床为主。北部抬升及剥蚀较弱,印支期斑岩型、矽卡岩型及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和保存条件良好,但该时期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有限,应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及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张雄华,黄兴,张孟,高璐,张克信[4](2021)在《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区划与地层格架》文中指出中国石炭纪构造活跃,在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稳定块体间存在着大量造山带,尤其存在着北天山洋、南天山洋、布青山—勉略洋、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等多个洋盆中的洋板块地层,大地构造分区极为复杂。传统的地层区划主要考虑稳定的地块区,按目前的地理格局来进行地层区划划分。本文通过大地构造单元与构造演化阶段相结合,借鉴目前国内经典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对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进行区划,共划分出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大区、华夏地层大区、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印度地层大区等11个地层大区及若干地层区。其中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发育洋板块地层及大量岛弧火山岩,分为阿尔泰地层区和兴安地层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大洋盆,包括大量岛弧带地层及洋板块地层,分为北准噶尔地层区及西拉木伦地层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天山—北山造山系,发育大量火山岩,分为南准噶尔地层区、北天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区、伊犁地层区及额济纳—北山地层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塔里木陆块、塔东南—敦煌隆起及阿拉善地块,为稳定的滨浅海沉积,局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为塔里木地层区和阿拉善地层区;华北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华北陆块及贺兰山陆缘裂陷盆地,主要为稳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分为贺兰山地层区、华北地层区及华北地块北缘地层区,其中华北地层区缺乏密西西比亚纪地层;秦祁昆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秦祁昆造山系,分为祁连地层区、东昆仑—柴达木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区、秦岭地层区、南秦岭—苏鲁地层区;扬子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扬子陆块,分为盐源—丽江地层区、中上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区、湘浙赣地层区及滇黔桂地层区,主要为稳定的碳酸盐沉积,仅湘浙赣地层区见现有较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夏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武夷—云开造山系,分为粤闽地层区、粤南地层区、钦防地层区、琼北地层区、琼中南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除钦防地层区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硅泥质沉积外,其他地层区主要为滨浅海沉积及少量海陆交互相沉积;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包括多个稳定的小型地块及其间的蛇绿混杂岩带,洋板块地层发育,分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勉略地层区、金沙江—哀牢山地层区、中甸—昌都—思茅地层区、鲜水河—甘孜—理塘地层区、北羌塘地层区及甜水海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班公湖—双湖—怒江—孟连大洋盆,主要为洋板块地层;印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印度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以发育冈瓦纳大陆特有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及冰成岩为特征,分为冈底斯地层区、北喜马拉雅地层区及保山地层区。简单介绍了各地层大区、地层区及部分地层分区内的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及地层序列。结合实例提出了中国石炭纪地层格架建立的原则,对各地层区系石炭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对比,建立了其地层对比关系。

张中欣[5](2020)在《新疆且末县米特河一带1∶5万区调主要成果》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疆且末县米特河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角度,对研究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采用"岩性+时代"表达方式,对侵入岩进行重新划分和研究,并获得高精度同位素年龄,确定岩浆活动时间,研究岩浆活动与区内构造及成矿关系。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异常查证等方法手段,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初步建立找矿模式,圈定了找矿远景区,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岳跃破[6](2020)在《新疆东昆仑三岔顶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开展三岔顶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研究Au,Ag,Cu,Pb,Zn,W,Sn,Mo,As,Bi,Sb,Cr,Ni,Co,Hg,Cd共16种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相关性,认为该区元素的富集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明显相关;Hg,Cr,Ni,W,As,Au,Pb,Zn等元素变异系数较大,易于形成异常;Ag,As,Au,Co,Cr,Cu,Hg,Ni,Sb,Zn等10种元素不同程度富集,成矿可能性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组合类型,讨论了各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全区共圈定31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在综合异常查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地质特征,圈定出寒凝泉铬钴镍铜、黄沙河东铜银钼铅多金属、月牙湾铜银铅锌多金属3处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依据。

许鑫[7](2020)在《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特征及含矿性研究》文中提出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昆南地体。本文对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进行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火山岩含矿性,综合分析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如下认识:(1)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是由三次火山喷发作用形成,岩性主要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和安山岩。对火山岩的底部、中部、顶部采集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流纹岩喷发的年龄分别为364.1±3.4Ma(MSWD=0.57,n=19)、354.8±1.9Ma(MSWD=0.34,n=25)和343.8±18Ma(MSWD=0.37,n=30)。(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样品属于中钾钙碱性到钾玄质系列,样品富集LILEs(如Rb、Ba、U、Sr、K)、LREE,相对亏损HFSEs(如Nb、Ta、P、Ti)。安山岩样品的La/Nb(1.66-3.63)比值相对较高,La/Ba(0.05-0.23)比值相对较低,暗示岩浆源区可能来自亏损地幔,并且在部分熔融之前被交代。流纹岩样品Nb/Ta和Zr/Hf比值相对较低,并且Cr、Ni、Co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哈克图解显示,主量元素与SiO2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主要来自地壳,并且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样品均明显亏损Nb、Ta和Ti,显示了弧岩浆岩的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落入弧岩浆岩区域。(3)本文认为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位于昆南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之间的晚古生代古特提斯分支洋可能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就已经向北俯冲消减,同时昆南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之间的晚古生代古特提斯分支洋大约在364Ma之前就已经打开。

亓鹏[8](2019)在《东昆仑西段青塔山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文中认为研究区位于东昆仑西段,根据最新编制的1∶250万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图,研究区位于塔里木东南缘及其东南构造岩浆亚省。晚古生代至三叠纪为东昆仑复合侵入(岩)弧。本文通过对东昆仑青塔山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到如下成果和认识:1、青塔山岩体有两种主要岩岩石类型:英云闪长岩和含石榴子石英云闪长斑岩,两者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都属于低钾到中钾钙碱性系列、钠质花岗岩类、偏铝质到弱过铝质,属于镁闪长岩系列。2、青塔山岩体总体富集K、Rb、Th、Pb、Th、U、Sr、Sm,亏损Nb、Ta、P,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无明显的负铕异常,。3、英云闪长岩和含石榴子石英云闪长斑岩的LA-MC-ICPMS测试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2±1.5Ma和214±1Ma,为晚三叠世的侵入体。4、青塔山岩体中的石榴子石具有高压成因的特征,来源于俯冲洋壳。青塔山岩体的构造背景为洋俯冲环境,为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其岩石化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都显示其具有中高压特征,为MA系列的中高压型英云闪长岩。

罗秋良[9](2018)在《新疆且末卡特里西铜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指明卡特里西铜锌矿位于塔里木陆块南缘晚古生代喀拉米兰弧沟系中,成矿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基性凝灰岩层,矿体与基性凝灰岩层产出几乎一致,层控特征明显,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以寻找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为目标,在矿区共圈出5条工业矿体,并经深部钻探,结果显示含矿层延深稳定,矿区资源储量规模有望达到中大型,深部找矿潜力突显。通过深入总结卡特里西铜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及东昆仑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高明[10](2018)在《东昆仑西段岩碧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文中认为众所周知,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基本上都来源于上地幔,是研究地幔物质最直接的对象,研究发现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大多分布在板块构造边界,这对于探讨板块构造运动和板块俯冲消减演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岩碧山的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在岩石类型和岩石成因上具有很大的争议,因此,本文通过对岩碧山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矿物化学、年代学以及岩石化学的分析,确定其岩石类型,探讨岩碧山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的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经过详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岩碧山超镁铁岩主要为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镁铁质岩为角闪辉绿玢岩和辉石角闪辉长岩。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的橄榄石Fo值在87左右的为贵橄榄石、Fo值在90以上的为镁橄榄石;辉石橄榄岩中的斜方辉石的成分范围为Wo(0.125.67%)、En(85.3797.15%)、Fs(2.5010.35%),均为顽火辉石;辉石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Mg#值(9096)较高,均为透辉石。2、通过二辉石AIⅥ、Cr分配温度计计算出辉石的结晶温度在10901230°C之间,平均结晶温度为1165°C;利用角闪石Ca/(Ca+Na+K)数值计算出岩浆成因的角闪石形成温度在670800°C之间;交代成因的角闪石形成温度在535701°C之间。3、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石橄榄岩捕获的锆石年龄为208Ma,此年龄与青塔山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一致,约束了其形成的时代,即同时或晚于该年龄。根据Zr/Y-Ti/Y图解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判别显示本区的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蛇纹石片岩及角闪辉绿玢岩均投于板块边缘构造环境;根据判别图解TiO2/10-MnO-P2O5发现岩碧山镁铁质岩投入到岛弧拉斑玄武岩以及钙碱性玄武岩区域暗示超镁铁岩及镁铁质岩岩可能形成于弧环境。4、岩碧山超镁铁岩是由地幔熔融的高镁拉斑玄武岩浆经过了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及地壳混染作用形成的超镁铁质杂岩体。综合岩碧山地区出露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化学特征以及年代学研究等推测岩碧山出露的超镁铁岩是SSZ型蛇绿岩中的超镁铁岩。

二、东昆仑西段托库孜达坂群中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昆仑西段托库孜达坂群中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东昆仑造山带西缘刀锋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主要岩浆事件岩石学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创新点
第2章 东昆仑造山带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1.1 东昆北构造带
        2.1.2 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
        2.1.3 东昆南构造带
        2.1.4 布青山-阿尼玛卿构造混杂岩带
        2.1.5 巴颜喀拉构造带
    2.2 区域地层
        2.2.1 元古代—早古生代
        2.2.2 晚古生代
        2.2.3 中生代
        2.2.4 新生代
    2.3 区域侵入岩
        2.3.1 前寒武纪
        2.3.2 早古生代
        2.3.3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2.3.4 晚中生代-新生代
第3章 刀锋山地区地质特征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地层
        3.2.1 东昆南构造分区
        3.2.2 布青山-阿尼玛卿构造分区
        3.2.3 巴颜喀拉构造分区
    3.3 岩浆岩
        3.3.1 火山岩
        3.3.2 侵入岩
    3.4 构造
        3.4.1 构造单元特征
        3.4.2 主断裂特征
第4章 岩石学特征
    4.1 沉积岩
    4.2 火山岩
    4.3 侵入岩
第5章 刀锋山地区岩石年代学特征
    5.1 采样位置和分析方法
    5.2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5.3 岩浆活动时限和期次划分
第6章 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6.1 采样位置和分析方法
    6.2 全岩元素地球化学
    6.3 锆石LU-HF同位素
第7章 岩石成因
    7.1 岩浆期后蚀变、地壳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影响
        7.1.1 早二叠世基性火山岩
        7.1.2 中-晚二叠世中酸性火山岩
        7.1.3 晚三叠世侵入岩
        7.1.4 早侏罗世花岗岩
    7.2 碎屑岩沉积物再循环及沉积后蚀变影响
    7.3 二叠纪镁铁质-长英质岩石成因
        7.3.1 早二叠世玄武岩-安山岩
        7.3.2 中-晚二叠世流纹岩-英安岩
        7.3.3 晚二叠世高镁闪长玢岩
    7.4 晚三叠世镁铁质-长英质岩石成因
        7.4.1 辉绿岩
        7.4.2 二长花岗岩
    7.5 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成因
    7.6 沉积岩物源及其构造背景
        7.6.1 沉积岩成分分析
        7.6.2 晚石炭世-早三叠世碎屑岩碎屑锆石年龄分析
第8章 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过程探讨
    8.1 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
        8.1.1 蛇绿岩对洋盆存在和演化时限的约束
        8.1.2 俯冲阶段岛弧岩浆记录对俯冲时限的约束
        8.1.3 俯冲相关沉积记录对俯冲时限的约束
    8.2 早中生代碰撞过程
    8.3 俯冲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时限约束
    8.4 大地构造演化过程简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3)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意义及依托项目
    1.2 研究区位置及概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青海东昆仑西段研究现状
        1.3.2 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研究现状
        1.3.3 主要成矿类型研究现状
        1.3.4 存在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分析测试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6 取得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2.2 区域地层
        2.2.1 古-中元古界
        2.2.2 新元古界
        2.2.3 下古生界
        2.2.4 上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昆南断裂
        2.3.2 昆中断裂
        2.3.3 昆北断裂
        2.3.4 柴达木南缘断裂
        2.3.5 阿尔金断裂
        2.3.6 哇洪山-温泉断裂
        2.3.7 黑山-那陵格勒河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前晋宁期
        2.4.2 晋宁期
        2.4.3 加里东期
        2.4.4 海西-印支早期
        2.4.5 印支期晚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
    3.1 始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核的证据
    3.2 中-新元古代岩浆-构造事件
        3.2.1 柴达木南缘岩浆-构造事件——“金水口岩群”时代与构造属性
        3.2.2 昆南岩浆-构造事件——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形成
    3.3 加里东早期构造体系的形成
        3.3.1 柴达木南缘沟-弧-盆体系(西太平洋型活动陆缘)
        3.3.2 万宝沟玄武岩高原沟-弧体系
    3.4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万宝沟玄武岩拼贴-洋壳板片断离
        3.4.1 洋壳深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作用
        3.4.2 万宝沟玄武岩的拼贴
    3.5 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安第斯型造山活动
    3.6 印支晚期-燕山期岩石圈拆沉和底侵作用
    3.7 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期区域隆升作用
第4章 典型矿床研究
    4.1 阿克楚克赛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床地质特征
        4.1.3 成岩成矿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
        4.1.4 同位素特征
        4.1.5 岩浆源区与演化
        4.1.6 成矿作用研究
    4.2 阿克楚克赛斑岩型矿化(点)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岩石年代学及与地球化学特征
        4.2.3 成矿作用研究
    4.3 卡尔却卡A区中高温热液脉-隐爆角砾岩壳型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3.3 岩石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4.3.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5 成矿年代学研究
        4.3.6 成矿作用研究
    4.4 卡尔却卡B区矽卡岩型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床地质特征
        4.4.3 侵入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4.4.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4.5 成矿年代学研究
        4.4.6 成矿作用研究
第5章 区域成矿规律
    5.1 成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条件
        5.1.2 构造条件
        5.1.3 岩浆岩条件
    5.2 矿床类型与空间分布
        5.2.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5.2.2 斑岩型矿床
        5.2.3 矽卡岩型-中高温热液脉型矿床
    5.3 成矿时代、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
        5.3.1 成矿时代划分
        5.3.2 构造背景与动力学模型
    5.4 矿床区域保存条件及矿床空间分布
        5.4.1 昆中南带保存条件
        5.4.2 昆中北带保存条件
    5.5 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5.5.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5.5.2 岩浆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结论
参考文献
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新疆且末县米特河一带1∶5万区调主要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1.1 地层
    1.2 构造
    1.3 蛇绿混杂岩
    1.4 侵入岩
    1.5 火山岩
        1)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上段(C1t2)第一旋回
        2)早石炭世托库孜达坂组上段(C1t2)第二旋回
    1.6 矿产地质
2 下一步工作
3 结语

(6)新疆东昆仑三岔顶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3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1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下限
    3.2 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3.2.1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
        3.2.2 元素在不同地层单元中的特征值
    3.3 元素地球化学富集特征
    3.4 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
        3.4.1 聚类分析
        3.4.2 因子分析
    3.5 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1)W,Sn元素分布特征。
        (2)Cr,Co,Ni元素分布特征。
        (3)Au,As,Sb,Hg元素分布特征。
        (4)Zn,Pb,Cd,Bi,Cu,Mo,Ag元素分布特征。
4 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区划分
    4.1 寒凝泉铬钴镍铜找矿远景区
    4.2 黄沙河东铜银钼铅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4.3 月牙湾铜银铅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5 结论

(7)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特征及含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东昆仑造山带研究现状
        1.2.1.1 构造单元划分
        1.2.1.2 蛇绿岩
        1.2.1.3 岩浆岩
        1.2.1.4 基底情况
        1.2.1.5 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构造域转换时间
        1.2.2 阿克苏河地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构造单元划分
        2.1.2 昆北—柴达木地体
        2.1.3 昆中断裂带
        2.1.4 昆南地体
        2.1.5 昆仑断裂带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1.1 古元古界苦海岩群(Pt_1K)
        2.2.1.2 中元古界阿尔金岩群(Pt_1K)
        2.2.1.3 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组(Chx)
        2.2.1.4 古生界石炭系托库孜达坂群(C_1TK)
        2.2.1.5 中生界侏罗系大煤沟组(J_(1-2)d)
        2.2.1.6 中生界白垩系犬牙沟组(k_1q)
        2.2.2 岩浆岩
        2.2.3 断裂与褶皱
        2.2.3.1 断裂构造
        2.2.3.2 双重逆冲推覆构造
        2.2.3.3 褶皱
第3章 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地质与矿化特征
    3.1 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概况
    3.2 剖面特征
    3.3 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组岩石学特征
    3.4 含矿性研究
        3.4.1 研究区矿化特征
第4章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4.1 锆石U-Pb样品制备及测试方法
    4.2 锆石特征及U-Pb定年结果
第5章 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准备与分析测试方法
    5.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6章 岩石成因与成矿指示意义
    6.1 形成时代
    6.2 岩石成因
    6.3 构造背景
    6.4 构造意义与成矿
    6.5 构造演化史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东昆仑西段青塔山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依托
        1.1.2 研究意义
        1.1.3 工作区域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工作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古元古界
        2.2.2 上古生界
        2.2.3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4 岩浆岩
        2.4.1 早石炭世侵入岩
        2.4.2 晚三叠世侵入岩
        2.4.3 不同时期岩脉
        2.4.4 火山岩
    2.5 变质岩
        2.5.1 苦海岩群
        2.5.2 二叠纪极浅变质岩
        2.5.3 热接触变质岩
        2.5.4 动力变质岩
第三章 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测试方法
    3.1 青塔山岩体地质特征
    3.2 分析测试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分析测试方法
    3.3 样品岩相学特征
        3.3.1 细粒英云闪长岩
        3.3.2 含石榴子石英云闪长斑岩
    3.4 矿物学特征
        3.4.1 斜长石
        3.4.2 黑云母
        3.4.3 角闪石
        3.4.4 石榴子石
        3.4.5 钛铁矿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特征
    4.1 岩石化学特征
        4.1.1 岩石化学分类
        4.1.2 岩石化学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稀土元素特征
        4.2.2 微量元素特征
    4.3 年代学特征
        4.3.1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4.3.2 Sr-Nd-Hf同位素特征
第五章 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
    5.1 英云闪长岩与含石榴子石英云斑岩的关系探讨
    5.2 石榴子石成因及物质来源探讨
    5.3 青塔山岩体成因探讨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新疆且末卡特里西铜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特征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
        2.4.1 区域变质作用
        2.4.2 动力变质作用
    2.5 地球化学特征
    2.6 地球物理特征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1.1 Ⅵ号铜锌矿体
        3.1.3 Ⅴ号铜锌矿体
        3.1.4 Ⅳ铜锌矿体
        3.1.5 Ⅰ号铜锌矿体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物成分
        3.2.2 矿石结构构造
        3.2.3 矿石类型
        3.2.4 矿体围岩和夹石
        3.2.5 围岩蚀变
4 矿床成因
5 矿体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
    5.1 矿体富集规律
    5.2 找矿标志
        5.2.1 地层标志
        5.2.2 岩性标志
        5.2.3 地球物理标志
        5.2.4 地球化学标志
        5.2.5 地表氧化标志
6 结论

(10)东昆仑西段岩碧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区研究概况
        1.2.1 研究区前人的地质调查成果
        1.2.2 研究区超镁铁岩的发现
    1.3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与工作进展
        1.4.1 完成工作量
        1.4.2 工作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
        2.2.1 东昆仑西段地层特征
        2.2.2 昆南地层特征
    2.3 区域岩浆岩
        2.3.1 研究区侵入岩
        2.3.2 研究区火山岩
        2.3.3 研究区超镁铁侵入体
第3章 岩相学、矿物学特征
    3.1 岩碧山地区超镁铁岩地质特征
        3.1.1 超镁铁岩实测剖面
        3.1.2 围岩及其地层
    3.2 构造变形特征
    3.3 岩相学特征
        3.3.1 超镁铁岩
        3.3.2 镁铁质岩
        3.3.3 围岩
    3.4 矿物学特征
        3.4.1 橄榄石
        3.4.2 斜方辉石
        3.4.3 单斜辉石
        3.4.4 角闪石
第4章 岩石化学特征
    4.1 主量元素特征
    4.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4.3 锆石U-Pb定年
第5章 辉石和角闪石形成的温压条件
    5.1 二辉石AI~(Ⅵ)、Cr分配温度计
    5.2 角闪石结晶温度与压力估算
第6章 讨论
    6.1 岩石成因
        6.1.1 蚀变和变质作用
        6.1.2 结晶分异作用
        6.1.3 地壳混染作用
    6.2 构造环境
    6.3 岩浆来源及性质
第7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物缩写
附录2 个人简历

四、东昆仑西段托库孜达坂群中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高宏昶. 吉林大学, 2021
  • [2]东昆仑造山带西缘刀锋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主要岩浆事件岩石学依据[D]. 秦松.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3]青海东昆仑西段卡尔却卡-阿克楚克赛地区镍、铜成矿作用研究[D]. 赵拓飞.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区划与地层格架[J]. 张雄华,黄兴,张孟,高璐,张克信. 地学前缘, 2021(05)
  • [5]新疆且末县米特河一带1∶5万区调主要成果[J]. 张中欣. 矿业工程, 2020(05)
  • [6]新疆东昆仑三岔顶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J]. 岳跃破. 山东国土资源, 2020(06)
  • [7]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托库孜达坂群火山岩特征及含矿性研究[D]. 许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8]东昆仑西段青塔山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 亓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新疆且末卡特里西铜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罗秋良. 地质学刊, 2018(02)
  • [10]东昆仑西段岩碧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成因[D]. 高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标签:;  ;  ;  ;  ;  

东昆仑西段德子达坂群中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