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

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

一、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21)在《交流电源中铝电解电容性能退化评估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交流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各个领域,尤其大功率交流电源作为现代军事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可靠保障,交流电源的可靠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电力电子系统关键功率器件之一,铝电解电容在交流电源中起到滤波、储能,平衡多级变换器之间能量差的作用,是交流电源稳定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所有功率器件中铝电解电容失效率高达60%,铝电解电容的失效必定会使交流电源产生安全性问题,更甚者会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进行交流电源中的铝电解电容的可靠性问题研究,对提高交流电源的稳定性运行有着中重要意义。本文选择10KVA三相全桥逆变电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仿真模型观察直流母线铝电解电容波形信号,并对逆变器模块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铝电解电容物理结构和几种重要参数随工作频率和温度变化的运行特性,从电容内部出发研究了铝电解电容退化失效的模式和原因。并选择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和电容量(Capacitance,C)作为其退化失效的表征参数,然后继续分析研究常用的铝电解电容失效物理模型,为文章后续铝电解电容的性能退化评估提供理论基础。铝电解电容的性能退化将引起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其中直流母线电容波形信号的变化是最为明显且易得的表征。接着通过对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压电流的分析,当系统其他参数不变时,铝电解电容ESR和C的变化对纹波电压和电流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纹波电压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表示铝电解电容失效,并通过实验仿真得到验证。其次,通过铝电解电容的剩余寿命技术研究进行铝电解电容退化状态的定量化分析,然而传统基于理想退化模型的剩余寿命预测因为实际监测过程中的噪声干扰,预测结果有着较大的误差;通过使用NASA研究中心的电解电容C和ESR的退化实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电容量C的经验退化模型,并采用标准粒子滤波算法对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实验表明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且所得结果可以由概率密度分布(PDF)给出,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同样适用于ESR。最后研究了直流母线铝电解电容退化表征参数C和ESR的在线监测方法,通过对传统基于脉冲电流下ESR的离线监测方法的研究,改进了一种基于放电规律的铝电解电容参数监测方案,通过实验仿真验证该方法取得较好监测效果,C和ESR的监测相对误差在1%左右。但是该方法的使用限制在电源系统的停机阶段,且对于直流母线电容存在并联结构的情况下较难实现,不满足铝电解电容在线监测以及简单操作的要求;进而通过对铝电解电容的损耗功率的研究,设计出一种ESR的在线监测模型,并通过仿真以及在线监测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相对误差在1%以内,取得良好的监测效果。

王莉[2](2021)在《固态铝电容器阴极容量的高频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固态铝电容器以其较高的频率阻抗特性和良好的温度特性,广泛应用于5G通讯、多媒体设备、新型能源系统和变频设备等高频电子领域。电极箔和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构成固态铝电容器的关键性材料,尤其是阴极箔比容的频率特性决定着固态铝电容器的高频特性,即要求阴极箔比容量的频率特性好,以保证固态铝电容器的高频响应。近年来尽管开发了将碳粉附着于铝箔上以增大电极箔有效表面积的方法来制备高比容量阴极箔,但碳材料与铝箔的接触电阻大而且高频下容量衰减增大,严重制约固态铝电容器高频特性的发挥,因而需要深入研究阴极箔比容量的高频特性,突破制备高频高比容铝/碳阴极箔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实现固态铝电容器的高频大电容应用。本文采用浆料涂覆碳涂层工艺制备铝/碳阴极箔,利用碳浆料中添加复合导电剂石墨、压制成型、高温脱胶以及原位分解的方法,有效解决浆料涂覆法带来的表面电阻大、碳层附着度低且高频比容量衰减大等问题。使用复合碳材料(活性炭、乙炔黑、石墨粉)制备铝/碳阴极箔时,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复合箔比容和碳层附着度的影响规律,测量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比容量和碳层附着度并且运用SEM、XRD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箔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利用在碳浆料中添加锡粉或在铝箔表面镀氧化钌层,然后再涂覆碳层的方法制备了同时兼具高频特性和高比容的铝/碳复合阴极箔。得出如下结论:1.系统地研究了复合碳材料制备铝/碳阴极箔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压力机压轧、原位分解以及添加复合导电材料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浆料涂覆法制备的铝/碳复合箔碳层表面孔隙发达并且界面处有高结合强度的碳层结构Al4C3相生成;当复合碳浆料的质量配比在活性炭:乙炔黑:石墨粉:有机粘贴剂=15:2:1:2时,碳铝层的结合度良好且在1 kHz-0.3 V的条件下,其比容量达到2950μF/cm2。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粘接剂对阴极箔比容量和碳层附着力影响较大,通过研究不同粘结剂材料对铝/碳复合箔比容量及碳层附着度的影响,最终得到:在低中频时,使用PVDF粘结剂制得的复合阴极箔比容量较高;高频条件下,LA132和环氧树脂粘结剂阴极复合箔比容量衰减量较小且比较稳定;整个频率阶段,使用环氧树脂或LA132粘结剂制备的铝/碳阴极箔比容相对稳定,碳层的附着度最高可达到97.5%。3.分别使用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和在铝箔表面镀氧化钌层再进行预涂覆碳层两种方法制备了具有双高特性(高频、高比容量)且界面结合度优良的铝/碳复合阴极箔。在粘结剂为环氧树脂的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制备铝/碳复合箔,其制备的阴极箔在1 kHz-0.3 V时,比容高达3189.2μF/cm2左右,碳层附着度98.4%,高频下频率每增加1 kHz,其比容的衰减量小于650μF/cm2;镀氧化钌层制备LA132铝/碳复合箔,其制备的阴极箔在1 kHz-0.3 V时,比容高达3264.2μF/cm2左右,更接近日本的阴极箔比容值3400μF/cm2,其碳层附着度98.5%,高频下频率每增加1 kHz时,比容的衰减量小于760μF/cm2。

韦星[3](2019)在《新型中频恒流型静电除尘电源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有效治理煤炭、化工等行业的烟尘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静电除尘系统作为工业粉尘治理的重要设备,可较好地实现工业现场细微粉尘颗粒的过滤及控制,其内部静电除尘电源的调控方式、输出性能及损耗特性对系统除尘效率有着显着影响。传统静电除尘电源存在着电压脉动高、动态响应速度慢及谐振损耗大等缺陷,而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因其安全性高、功率密度大、电能损耗小及改造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各类静电除尘电源方案中的理想选择。本文以提高中频静电除尘系统除尘效率为目标,围绕新型中频恒流型静电除尘电源的静态特性、瞬态特性及损耗热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给出新型中频静电除尘电源主电路拓扑及除尘器本体等效负载经验参数。对新型电源中单相全桥逆变器的中频PWM调制策略进行研究分类,同时考虑不同调制策略对系统电流谐波畸变因数及中频高压整流变压器额外损耗的影响,引入SPWM自然采样调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新型除尘电源状态方程建立系统开环仿真模型,分析出不同调制策略下新型电源系统在输出特性、谐波特性及开关损耗特性上的静态特性指标差异,选用移相调制作为新型电源调制方式并引入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技术。2.根据移相调制下新型中频恒流型静电除尘电源的工作原理在复频域建立系统大信号模型。以系统最小动态响应误差平方积为目标引入全状态反馈控制,优先设计电流内环并等效为新功率级。根据控制对象及典型环节对系统瞬态特性的影响对系统调节补偿网络进行设计。建立系统闭环仿真模型,考虑电源起动过程、直流母线电压突升突降及等效负载突增突卸等工况,利用时域瞬态性能指标对系统瞬态特性进行分析,验证新型电源系统在大信号扰动下具有稳、准、快及抗干扰性强等瞬态性能。3.针对新型电源中母线电容器及中频整流变压器两类电阻性电能损耗进行分析,通过对母线电容器阻性纹波电压的解耦提出电容器ESR提取方法,并根据Dowell假设及空载试验对中频变压器绕组损耗及磁芯损耗进行解析。对逆变器开关管及高压整流管引起的半导体开关损耗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所选器件推得各类半导体开关总热损耗及总平均损耗功率表达式,并在Thermal Library中建立3D、2D损耗模型。实现了对新型电源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系统内部各模块电能损耗及热特性的仿真分析。4.在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的基础上,对新型电源系统硬件架构及软件程序进行设计并制作实验样机。编写DSP-CPLD主控程序及火花保护程序,实现新型电源实验样机的闭环控制及保护策略。根据实验样机正常运行实验数据及闪络实验数据,结合计算公式解析结果验证了课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王槟[4](2019)在《纯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监测研究》文中提出直流支撑(DC-link)电容器是逆变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它能平衡变流器中输入源和输出负载之间的瞬时功率差,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直流环节的电压变化、滤除纹波。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中的DC-link电容器承受着更为严峻的工况和更为复杂多变的应力,它的性能退化容易导致逆变器输入端承受的功率载荷增加,甚至破坏系统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其配套的电驱动系统及器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DC-link电容器的状态监测,有助于优化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降低功率器件和电驱动系统的电热应力,从而提高电控系统的稳定性乃至电动汽车运行可靠性。本文针对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双闭环电驱动系统,研究不同工况下DC-link电容器的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建立金属薄膜电容器简化等效电路,进行电容器参数的频率特性试验;分析薄膜电容器在工况下的失效模式,并确定电容器状态监测的参数对象和目标区域;基于金属薄膜电容器的物理结构进行热特性分析,研究热分布规律,进行热稳定性试验验证理论结果。其次,在MATLAB中搭建SVPWM控制的双闭环电驱动系统。基于该模型,设计电流重构法监测DC-link电容器,通过三相输出电流获取直流侧电流,并仿真验证理论结果;设计基于遗传因子最小二乘法的DC-link电容器状态监测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因子的最小二乘法监测结果优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再次,针对电容器的BP神经网络状态监测方法,本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和基于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仿真对比优化算法的效果;设计基于工况的DC-link电容器在线监测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能获得更精确的在线监测结果。最后,进行逆变器开路故障下DC-Link电容器的状态监测。分析逆变器常见开路故障类型及对应的三相电流特征;分析各种故障模式下DC-link电容器纹波电流在时域和频域上的变化特征;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同侧桥臂功率管同时开路对纹波电流的时域影响最大,同相上下桥臂的功率管同时开路对纹波电流的频域影响最为显着。电容器最大监测误差小于3%。

李小风[5](2017)在《Buck变换器电容参数监测及寿命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电源因其具有损耗小,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交通、工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电解电容是开关电源的关键元件,但存在寿命短、易失效的缺点,制约了开关电源的使用。电解电容的失效会严重影响开关电源的安全工作,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因此实时监测电解电容的状态变化情况,预测其剩余寿命对于提高开关电源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Buck变换器输出端电解电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连续工作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断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下的参数监测方法,并进行了剩余寿命预测。首先,介绍了铝电解电容的结构、等效电路等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电解电容两个重要参数等效串联电阻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和电容容量C的温度及频率特性;研究了铝电解电容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并阐述了引起电解电容退化失效的主要原因;建立Buck电路连续工作模式的小信号模型,从传递函数的角度分析了铝电解电容参数退化对Buck变换器输出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Buck变换器工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工作特点,根据输出电容的纹波电压,结合电容电流的表达式分别推导了CCM和DCM Buck变换器输出电解电容ESR和C的在线计算模型。在仿真软件中搭建了Buck变换器闭环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误差较小,效果良好。以实际产品为例,较为准确的在线提取出电解电容参数,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根据ESR的变化趋势确定了电解电容的寿命预测模型,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预测方法对电解电容的剩余寿命进行短期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VM和LS-SVM的方法均可对电解电容的剩余寿命进行有效的预测,且基于LS-SVM的方法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昝亚辉[6](2016)在《Al/Al2O3‖AC/Al、Ti/BaTiO3‖AC/Al和Al/BaTiO3‖AC/Al电介质-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电化学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并兼顾传统电容器和电池的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的电化学电容器在能量密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制约了电化学电容器在储能和动力领域的应用,严重阻碍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应用与发展。传统的电介质电容器具有电压较高的优点,仅因其比容量过小,也使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开发一种高电压、大容量、便携性的电容器势在必行。本文将传统电介质电容器与电化学电容器两种不同类型电容器组合,设计了一种兼顾这两类电容器优点的“混合电容器”。这种电介质-电化学混合电容器将既具有传统电介质电容器高电压的特点,又能保持电化学电容器高容量的优点。本文分别以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Al/Al2O3)、钛基钛酸钡(Ti/BaTiO3)薄膜、铝基钛酸钡薄膜(Al/BaTiO3)为阳极材料,以铝基活性炭涂层(Al/AC)作为阴极,以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解液S330作为电解液,以卷绕式或片式进行组装,并以铝塑膜作为外包装,分别制备了 Al/Al2O3‖AC/Al型、Ti/BaTiO3‖AC/Al型、Al/BaTiO3‖AC/Al型电介质-电化学混合电容器。对不同类型混合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形貌、物相进行了表征,对不同类型混合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对混合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商品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箔(Al/Al2O3)做为阳极材料,以铝基活性炭涂层(Al/AC)作为阴极,以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解液S330作为电解液,以卷绕的形式组装成卷绕式软包装Al/Al2O3‖AC/Al型铝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该混合电容器的电压为105V,容量为580μF,漏电流为21μA,损耗tanδ为0.2。与常规电化学电容器相比,所制备的混合电容器工作电压得到提高;与普通铝电解电容器相比,电压与其相近,容量成倍增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电容器的储能密度。通过计算,混合电容器的质量能量密度为0.49 Wh/kg,是同规格铝电解电容器(0.23Wh/kg)的两倍多。(2)以商品钛箔为基体,采用化学氧化和阳极氧化两种方法制备钛基TiO2氧化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制备钛基BaTiO3介质层,得到阳极Ti/BaTiO3;以铝基活性炭涂层(Al/AC)作为阴极,以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解液S330作为电解液,以片式组装成片式Ti/BaTiO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实验表明:在制备的Ti/BaTiO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中,经阳极氧化-水热得到的BaTiO3介质层比经化学氧化-水热得到的BaTiO3介质层其混合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要好,且最佳阳极氧化时间为75min,实验表明,阳极氧化75min的混合电容器样品可耐压200V,在120Hz下,容量可达126.6μF,损耗tanδ为0.45,均高于化学氧化体系的性能参数;其质量能量密度为0.25 Wh/kg,是化学氧化体系(0.12Wh/kg)的2倍,是商品贴片陶瓷电容器的十倍。(3)以具有优良的介电和压电性能的高聚物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结剂,将商品纳米级BaTiO3采用球磨混合和流延涂覆制得钛酸钡薄膜,粘附于基体铝箔之上,作为阳极,与铝基活性炭阴极组装成片式Al/BaTiO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实验表明:BaTiO3与PVDF以7:1的质量比制备的钛酸钡薄膜,BaTiO3纳米颗粒分散性最好,薄膜表面较其他样品更为光滑平整;以此配比制备的Al/BaTiO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耐压值为180V,容量为16.2μF,损耗tanδ为1.03,ESR为2.3Ω,漏电流为36μA,能量密度为0.04Wh/kg。同时研究了极片面积变化对混合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极片面积越大,混合电容器的耐压和漏电流越趋于稳定,并且容量和损耗随极片面积近乎线性变化。

刘缙,张娜娜,陈良坦[7](2014)在《聚苯胺合成的热动力学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用热动力学方法测量聚苯胺(PANI)合成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证明其反应第二阶段为一级反应.在20.0℃,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和乳化剂,反应速率常数为1.18×10-3 s-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56.52kJ/mol.以四探针仪测得PANI粉末的电导率为6.51×10-5 S/cm,经二次掺杂后测得其薄膜电导率为2.26S/cm.以PANI制成的固体铝电解电容器其电容量可达到3.243 1μF,最高使用温度可达到10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频率性能.

肖雪梅[8](2008)在《导电聚苯胺溶液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反相乳液法和正相微乳液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溶液,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表观产率和电导率都较高的产物。使用XRD、TG、UV-Vis、FT-IR、TEM、粒径测试等手段对两种乳液法合成的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综合性能较优者用于浸渍电容器芯包,研制出混合型导电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在考虑其制作工艺的同时,对其各项特性进行测试和更加深入地研究。此外,研究Al/Al2O3/PAn体系和Al/Al2O3/电解液体系的伏安特性,具有实用价值。研究发现:反相乳液法制备的DBSA掺杂聚苯胺具有较高的表观产率和电导率,从透射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出其粒径比正相微乳液法合成的掺杂聚苯胺小,但其耐温性能差,而且其产物以聚苯胺/甲苯溶液体系存在,不容易浸入到电容器芯包内;采用问甲酚二次掺杂能够显着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碳化工艺能够很大程度改善电容器的电性能。使用氯仿萃取的聚苯胺溶液来浸渍电容器芯包,成功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混合型电解电容器。与传统液体电解电容器相比较,混合型电解电容器具有高频-低阻抗的特性和更加稳定的温度、频率特性,同时,其漏电流很小,可以和液体铝电解电容器相媲美。研究发现,固体导电聚苯胺作阴极时,体系没有明显的单向导电性,这一特点将会大大改善其耐反向电压性能;而电解液作阴极的Al/Al2O3/电解液体系的单向导电性非常明显。

马兴峰[9](2008)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Boost变换器电容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容器是开关变换器的主要组成元件之一,对开关变换器的电气性能指标──输出纹波电压有着决定性影响。但在工程应用中,电容器的实际有效容量往往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而减小。因此,电容器的频率特性就成为正确设计开关变换器的关键。本文以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和钽电解电容器的实际有效容量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及其电容参数的设计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以及目前开关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总结比较了常用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和应用范围;分析了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其输出纹波电压;验证了Matlab软件生成的伪随机数的随机性;给出了电容器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及其流程图。然后,对于给定的电容器,利用Matlab软件生成实验所需的随机数组,记录下每一组实验的输出纹波电压,依据对应的纹波电压公式计算出电容器的实际有效容量及其与标称容量的比值;再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频率测试点的均值,进一步绘出了各种电容器的容量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并给出了其数学模型;此外,详细地分析了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和重要的寄生参数,如等效串联电阻、等效串联电感、谐振频率、损耗因数等,从原理上解释了电容器的频率特性。最后,本文给出了Boost变换器的设计实例。在给定开关频率和输出纹波电压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电容器频率关系曲线和数学模型来计算滤波电容值。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正确性和可行性。

陈亚爱,张卫平[10](2007)在《用安捷伦4395A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频率特性是电容器重要的电气特性,它是设计电路的基础,可通过阻抗分析仪获得。研究采用Agilent4395A阻抗分析仪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及其电气参数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实测证明,用Agilent4395A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是有条件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二、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交流电源中铝电解电容性能退化评估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电解电容参数监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框架
第二章 电源电路结构分析及铝电解电容特性研究
    2.1 大功率交流电源基本概述
        2.1.1 逆变电路原理及分类
        2.1.2 逆变器失效分析
    2.2 铝电解电容物理结构及失效机理
        2.2.1 基本结构和等效电路
        2.2.2 铝电解电容运行特性
        2.2.3 电解电容失效机理研究
    2.3 电解电容寿命模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电解电容性能退化对逆变电路的影响
    3.1 电解电容退化对逆变电路输出的影响
    3.2 母线电容纹波电流电压分析
    3.3 铝电解电容的退化对纹波电压的影响
        3.3.1 电容量C退化对纹波电压的影响
        3.3.2 等效串联电阻ESR退化对纹波电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电解电容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4.1 剩余寿命方法分类研究
    4.2 理想退化模型剩余寿命预测
    4.3 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铝电解电容剩余寿命估计
        4.3.1 确定经验退化模型
        4.3.2 粒子滤波算法
        4.3.3 铝电解电容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解电容关键参数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5.1 基于放电规律的电解电容参数监测
        5.1.1 放电网络监测电路设计
        5.1.2 实验仿真
    5.2 基于损耗功率的铝电解电容在线监测设计
    5.3 三相直流母线电容在线监测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固态铝电容器阴极容量的高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容器概述
    1.3 铝电解电容器
        1.3.1 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性
        1.3.2 铝电解电容器的电容量
    1.4 固态铝电解电容器
    1.5 铝电解电容器的电极箔
    1.6 铝/碳复合电极箔的研究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合阴极箔材料的制备实验和测试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复合碳浆料各成分的性能指标
        2.2.1 活性炭(YP-50F)
        2.2.2 石墨(SFG-6)
        2.2.3 乙炔黑
        2.2.4 粘结剂
        2.2.5 金属锡粉
    2.3 铝/碳复合阴极箔制备工艺
        2.3.1 复合碳浆料的制备
        2.3.2 碳层预涂覆
        2.3.3 热处理
    2.4 铝/碳复合阴极箔比容量的测定
        2.4.1 实验片的规格
        2.4.2 测定液
        2.4.3 比容量的计算
    2.5 铝/碳复合阴极箔碳层附着度的测定
    2.6 铝/碳复合阴极箔碳层厚度的测定
    2.7 铝/碳复合阴极箔比容量的频率特性测试
    2.8 铝/碳复合阴极箔表面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
第三章 铝/碳复合阴极箔容量的频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阴极箔性能的影响
        3.2.1 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阴极箔比容量的影响
        3.2.2 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阴极箔碳层附着度的影响
        3.2.3 活化处理工艺条件对复合阴极箔性能的影响
    3.3 碳浆料配比对复合阴极箔性能的影响
        3.3.1 碳浆料配比对复合阴极箔比容量影响的实验设计
        3.3.2 碳浆料配比对复合阴极箔比容量的影响
        3.3.3 不同碳浆料配比的复合阴极箔比容随频率变化的影响
    3.4 复合阴极箔的表面形貌对比容量的影响
    3.5 复合阴极箔的物相分析
    3.6 不同材料的粘结剂对复合阴极箔性能的影响
        3.6.1 不同的粘结剂对复合阴极箔比容量的影响
        3.6.2 不同的粘结剂对复合阴极箔碳层附着度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频高比容铝/碳复合阴极箔的制备
    4.1 引言
    4.2 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2.1 粘结剂PVDF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2.2 粘结剂环氧树脂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2.3 粘结剂LA132 碳浆料中添加锡粉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2.4 金属锡粉对铝/碳复合箔碳层附着度的影响
    4.3 碳材料复合氧化钌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3.1 循环伏安法锻基氧化钌层
        4.3.2 氧化钌复合PVDF碳浆料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3.3 氧化钌复合环氧树脂碳浆料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3.4 氧化钌复合LA132 碳浆料制备铝/碳复合阴极箔
        4.3.5 氧化钌层对铝/碳复合箔碳层附着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新型中频恒流型静电除尘电源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静电除尘工作原理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静电除尘电源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静态特性分析
    2.1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主电路拓扑
    2.2 单相全桥逆变器调制策略
    2.3 主电路工作原理
    2.4 系统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2.4.1 输出特性
        2.4.2 谐波特性
        2.4.3 软开关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中频除尘电源瞬态特性分析
    3.1 主电路瞬态大信号建模
    3.2 调节系统频域设计
        3.2.1 谐振恒流内环调节系统设计
        3.2.2 输出电压外环调节系统设计
    3.3 系统瞬态特性仿真分析
        3.3.1 系统静态性能指标分析
        3.3.2 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中频除尘电源损耗及热特性分析
    4.1 直流母线滤波电容器电能损耗分析
        4.1.1 直流母线滤波电容器损耗模型
        4.1.2 直流母线滤波电容器ESR提取策略
    4.2 中频静电除尘变压器电能损耗分析
        4.2.1 中频变压器导线交流效应
        4.2.2 中频变压器磁芯损耗
    4.3 高压整流电路损耗分析
        4.3.1 高压硅整流二极管损耗模型
        4.3.2 高压硅整流二极管选型
    4.4 逆变开关管电能损耗分析
        4.4.1 逆变开关管损耗模型
        4.4.2 逆变开关管选型
    4.5 系统损耗及热特性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样机设计及实验分析
    5.1 系统硬件设计
        5.1.1 DSP-CPLD主控构架设计
        5.1.2 过流检测电路设计
        5.1.3 保护电路设计
    5.2 系统软件设计
    5.3 实验分析
        5.3.1 实验平台
        5.3.2 运行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4)纯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DC-link电容器的研究现状
        1.2.1 DC-link电容器产品现状
        1.2.2 DC-link电容器状态监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属薄膜电容器失效模式与热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金属薄膜电容器等效电路与电容特性研究
        2.2.1 电容器简化等效电路
        2.2.2 电容器阻抗特性研究
        2.2.3 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
        2.2.4 电容器寿命模型研究
    2.3 金属薄膜电容器失效模式研究
        2.3.1 金属薄膜电容器的自愈特性
        2.3.2 金属薄膜电容器失效模式研究
    2.4 金属薄膜电容器热特性研究
        2.4.1 电容器热特性模型研究
        2.4.2 电容器温升试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EV逆变器DC-link电容器在线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BEV电驱动系统的搭建
        3.2.1 SVPWM控制模块的搭建
        3.2.2 双闭环控制电机系统的搭建
        3.2.3 电驱动系统模型仿真验证
    3.3 基于电流重构法的DC-link电容器在线监测
        3.3.1 电容电流重构法监测方案
        3.3.2 电容电流重构法参数辨识
        3.3.3 电容电流重构法仿真验证
    3.4 基于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的DC-link电容器在线监测
        3.4.1 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算法研究
        3.4.2 基于FFRLS的电容器监测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BEV逆变器DC-link电容器智能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逆变器DC-link电容器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4.2.1 BP神经网络算法参数基本原理
        4.2.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4.2.3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4.3 逆变器DC-link电容器智能在线监测研究
        4.3.1 BP神经网络算法的电容器在线监测研究
        4.3.2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电容器在线监测研究
        4.3.3 基于粒子群的BP神经网络电容器在线监测研究
    4.4 逆变器DC-link电容器在线智能监测试验验证
        4.4.1 BP神经网络在线监测试验方案设计
        4.4.2 状态监测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障模式下BEV逆变器DC-link电容器状态监测研究
    5.1 引言
    5.2 逆变器常见开路故障研究
    5.3 故障模式下电容电流分析
        5.3.1 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容电流分析
        5.3.2 故障工作状态下电容电流分析
    5.4 故障模式下电容器状态监测仿真及结果分析
        5.4.1 电容电流时域仿真分析
        5.4.2 电容电流频域仿真分析
        5.4.3 故障模式下电容器状态监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Buck变换器电容参数监测及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解电容参数监测的研究现状
        1.2.2 电容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铝电解电容基本特性及失效机理研究
    2.1 铝电解电容的基本原理
        2.1.1 电解电容的等效电路及阻抗特性
        2.1.2 电容容量的温度及频率特性
        2.1.3 等效串联电阻的温度及频率特性
    2.2 铝电解电容的失效机理研究
        2.2.1 铝电解电容的退化机理
        2.2.2 铝电解电容的失效模式
    2.3 铝电解电容退化对Buck变换器输出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参数监测
    3.1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
        3.1.1 连续导通模式
        3.1.2 临界导通模式
        3.1.3 断续导通模式
    3.2 电解电容参数监测
        3.2.1 CCM Buck变换器ESR和 C的计算
        3.2.2 DCM Buck变换器ESR和 C的计算
    3.3 仿真结果分析
        3.3.1 CCM仿真结果
        3.3.2 DCM仿真结果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解电容剩余寿命预测及分析
    4.1 电容器寿命预测模型
    4.2 基于SVM及 LS-SVM的预测方法
        4.2.1 SVM基本原理
        4.2.2 LS-SVM基本原理及特点
        4.2.3 电解电容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CCM预测结果
        4.3.2 DCM预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Al/Al2O3‖AC/Al、Ti/BaTiO3‖AC/Al和Al/BaTiO3‖AC/Al电介质-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容器概述
        1.2.1 电容器分类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应用及发展趋势
    1.3 电介质电容器
        1.3.1 储能原理
        1.3.2 电解电容器特点及应用
        1.3.2.1 电解电容器的特点
        1.3.2.2 电解电容器的用途
        1.3.3 陶瓷电容器特点及应用
    1.4 介电材料
        1.4.1 分类及研究现状
        1.4.2 BaTiO_3陶瓷电介质及其特性
    1.5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1.5.1 储能原理及分类
        1.5.2 特点及应用
        1.5.3 电极材料
        1.5.4 炭电极材料特性
    1.6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7 本文研究内容
        1.7.1 混合电容器设计思想及理论依据
        1.7.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方法
    2.1 主要实验原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2.1.1 主要实验原材料
        2.1.2 主要材料性能指标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3 混合电容器组装工艺流程
        2.3.1 卷绕式Al/Al_2O_3‖AC/Al型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
        2.3.1.1 工艺流程图
        2.3.1.2 组装过程及工艺参数
        2.3.2 片式Al/BaTiO_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
        2.3.2.1 工艺流程图
        2.3.2.2 组装过程及工艺参数
        2.3.3 片式Ti/BaTiO_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
        2.3.3.1 工艺流程图
        2.3.3.2 组装过程及工艺参数
    2.4 电极材料分析表征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5 混合电容器性能测试
        2.5.1 耐压测试
        2.5.2 频率特性测试
        2.5.3 交流阻抗测试
        2.5.4 漏电流测试
第三章 卷绕式Al/Al_2O_3‖AC/Al型电解-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试制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极片的制备
        3.2.2 混合电容器的组装
        3.2.3 混合电容器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材料形貌分析
        3.3.1.1 商品阳极铝箔样品SEM形貌分析
        3.3.1.2 商品活性炭与活性炭电极样品SEM形貌分析
        3.3.2 器件耐压漏电流性能
        3.3.3 恒流充放电特性
        3.3.4 频率特性
        3.3.5 交流阻抗特性
        3.3.6 循环性能
        3.3.7 电容性能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片式Ti/BaTiO_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极片的制备
        4.2.2 混合电容器的组装
        4.2.3 混合电容器的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材料的表征
        4.3.1.1 材料SEM形貌分析
        4.3.1.2 材料XRD物相分析
        4.3.2 器件耐压及漏电流性能
        4.3.3 频率特性
        4.3.3.1 化学氧化体系的频率特性
        4.3.3.2 阳极氧化体系的频率特性
        4.3.4 交流阻抗特性
        4.3.4.1 化学氧化体系的交流阻抗特性
        4.3.4.2 阳极氧化体系的交流阻抗特性
        4.3.5 不同体系混合电容器性能参数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片式Al/BaTiO_3‖AC/Al型瓷介-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极片的制备
        5.2.2 混合电容器的组装
        5.2.3 混合电容器的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电极材料的表征
        5.3.1.1 材料的SEM形貌分析
        5.3.1.2 材料的XRD物相分析
        5.3.2 器件耐压值及漏电流特性
        5.3.3 频率特性
        5.3.4 交流阻抗特性
        5.3.5 不同混合电容器性能参数对比
        5.3.6 极片面积的变化对混合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3.6.1 耐压值及漏电流特性
        5.3.6.2 频率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聚苯胺合成的热动力学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1.2方法
        1.2.1苯胺聚合反应热谱曲线的测量
        1.2.2导电PANI的制备
        1.2.3粉末和薄膜电导率的测定
        1.2.4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苯胺聚合过程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1.1反应级数的测定
        2.1.2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2.2反应温度对PANI电导率的影响
    2.3二次掺杂对电导率的影响
    2.4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4.1频率特性的测量
        2.4.2温度特性的测量
3结论

(8)导电聚苯胺溶液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导电聚合物的发展
    1.2 聚苯胺(PAn)的研究概况
        1.2.1 聚苯胺的发展
        1.2.2 聚苯胺的结构
        1.2.3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1.2.4 可溶聚苯胺及其合成方法
        1.2.5 聚苯胺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1.3 电解电容器简介
        1.3.1 电解电容器的发展状况
        1.3.2 电解电容器的特点
        1.3.3 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
    1.4 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
        1.4.1 导电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研究现状
        1.4.2 聚苯胺在铝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任务
2 乳液法制备导电聚苯胺溶液
    2.1 反相乳液聚合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测试方法和仪器
        2.1.4 结果与讨论
    2.2 正相微乳液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和仪器
        2.2.4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3 乳液法制备导电聚苯胺的性能研究
    3.1 测试方法和仪器
        3.1.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3.1.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3.1.3 X-衍射(XRD)
        3.1.4 粒径测试
        3.1.5 透射电镜分析(TEM)
        3.1.6 热性能分析
        3.1.7 电导率耐温性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红外光谱分析
        3.2.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2.3 X射线分析
        3.2.4 粒径分析
        3.2.5 透射电镜分析
        3.2.6 热性能分析
        3.2.7 聚苯胺电导率的耐温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混合型导电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混合型导电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
        4.3.2 Al/Al_2O_3/PAn体系和Al/Al_2O_3/电解液体系的制备
    4.4 测试方法
        4.4.1 混合型导电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的性能测试
        4.4.2 Al/Al_2O_3/PAn体系和Al/Al_2O_3/电解液体系伏安特性的测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混合型导电聚苯胺铝电解电容器的制备工艺
        4.5.2 主要电气参数分析
        4.5.3 Al/Al_2O_3/PAn体系和Al/Al_2O_3/电解液体系的伏安特性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Boost变换器电容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蒙特卡罗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1.3 开关变换器输出滤波电容的设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2 Boost 变换器的静态特性及其电容器的选择
    2.1 Boost 变换器的静态特性分析
        2.1.1 Boost 变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2 Boost 变换器的临界电感
        2.1.3 Boost 变换器的三种工作模式
    2.2 Boost 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
    2.3 Boost 变换器电容器的选择
        2.3.1 常用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及应用场合
        2.3.2 电容器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oost 变换器的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
    3.1 电容器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3.1.1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
        3.1.2 随机实验数据的生成及其验证
        3.1.3 电容器频率特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3.2 电容器的频率关系曲线及其分析
        3.2.1 铝电解电容器的频率关系曲线
        3.2.2 三种电容器的频率关系曲线及其比较
        3.2.3 频率f=300kHz 时电容器的频率特性分析
    3.3 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数学模型
        3.3.1 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数学模型
        3.3.2 钽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数学模型
        3.3.3 独石电容器频率特性的数学模型
    3.4 寄生参数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3.4.1 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和等效电路
        3.4.2 等效串联电阻、谐振频率与阻抗频率特性
        3.4.3 损耗因数与寄生参数对电容器频率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Boost 变换器电容的设计
    4.1 Boost 变换器电容的设计方法
    4.2 Boost 变换器电容的设计实例
        4.2.1 开关频率f=20kHz 时的设计实例
        4.2.2 开关频率f=200kHz 时的设计实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用安捷伦4395A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用Agilent4395A Impedance Analyzer扩频测量的方法
    2.1 设备的校准和补偿
    2.2 扫描参数的设置
    2.3 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及其电气参数
3 实测结果分析
4 结论

四、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流电源中铝电解电容性能退化评估与在线监测技术研究[D]. 王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固态铝电容器阴极容量的高频特性研究[D]. 王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新型中频恒流型静电除尘电源的设计与研究[D]. 韦星. 东南大学, 2019(06)
  • [4]纯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支撑电容器状态监测研究[D]. 王槟.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5]Buck变换器电容参数监测及寿命预测研究[D]. 李小风.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6]Al/Al2O3‖AC/Al、Ti/BaTiO3‖AC/Al和Al/BaTiO3‖AC/Al电介质-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昝亚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 [7]聚苯胺合成的热动力学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J]. 刘缙,张娜娜,陈良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8]导电聚苯胺溶液及其在电解电容器中的应用[D]. 肖雪梅.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9]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Boost变换器电容的设计[D]. 马兴峰. 西安科技大学, 2008(12)
  • [10]用安捷伦4395A扩频测量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J]. 陈亚爱,张卫平. 中国测试技术, 2007(05)

标签:;  ;  ;  ;  ;  

铝电解电容器频率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