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如何快速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一、如何快速测定麦种发芽率(论文文献综述)

闫慧芳,孙娟[1](2021)在《不同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及耐贮藏性评价》文中提出为探讨不同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的耐贮藏性,筛选出优异藜麦种质,本试验以4份藜麦为材料,采用45℃、75%RH老化法模拟种子贮藏,研究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老化指数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份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和耐贮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化处理后4份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和老化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对老化响应存在一定差异。老化3 d处理能够将4份藜麦种子区分开,可较好地评价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和耐贮藏性等级,为研究藜麦种子耐贮藏性的关键时间点。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陇藜1号耐贮藏性最强,陇藜4号耐贮藏性最弱,这将为藜麦耐贮藏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优异种质,也为藜麦耐贮藏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

赵相勇,周雪,马培杰,韩永芬,罗天琼,付薇,李亚娇[2](2021)在《贵州扁穗雀麦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鉴定与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不同种质资源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差异,为贵州扁穗雀麦抗旱种质的筛选和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EG-6000溶液不同浓度(0、5%、10%、20%)模拟干旱处理,研究41份扁穗雀麦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成活率、株高、水分率及干物质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不同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大部分材料幼苗的成活率均为100%,与蒸馏水(对照)处理没有变化,发芽率、株高和水分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中部分材料的株高和水分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呈增加趋势,处理13d时4个浓度的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的分别有36份、25份、17份和1份;No.10、No.12、No.16和No.23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13d时的发芽率达43.33%~81.67%;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有17份材料的株高呈下降趋势,23份材料株高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全部处理中No.39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株高最高,No.19在20%PEG-6000溶液胁迫下株高最矮;33份材料的水分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8份显着降低,8份材料的水分率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20%PEG-6000溶液处理后,13d发芽率、株高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越大材料抗旱性越强,而敏感指数则相反,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则趋势相同,扁穗雀麦的13d发芽率、株高、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变异较大;41份材料被聚类谱系图分成4个等级,其中,第Ⅰ类为高度抗旱型,共16份,占总数的39.02%,第Ⅱ类为抗旱型,共10份,占总数的24.39%,第Ⅲ类为敏感型,共6份,占总数的14.63%,第Ⅳ类为高度敏感型,共9份,占总数的21.95%。【结论】41份材料的隶属函数值排序1~6的是No.10、No.16、No.12、No.33、No.24和No.2,排序36~41的材料分别是No.22、No.38、No.27、No.36、No.7和No.37,No.10的萌发期、苗期综合抗旱性最强,No.37的最弱。

刘文昊[3](2021)在《天山北坡不同地区野生无芒雀麦种子功能性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德英[4](2021)在《老芒麦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EsABI5基因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是禾本科(Gramineae)中比较耐盐的优质牧草,不仅在盐碱地治理和改良中具有较大潜力,而且是小麦族(Triticeae)作物的重要抗逆基因源。ABA途径在植物响应盐胁迫重要信号转导途径,ABI5基因是ABA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外界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我国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并从耐盐性强的老芒麦种质(单位编号E02)中克隆ABI5基因(EsABI5);NaCl和ABA处理老芒麦幼苗,分析老芒麦叶片和根系EsABI5基因表达的差异;转入烟草中分析其功能。本文旨在筛选出强耐盐老芒麦种质并探讨EsABI5基因的作用机制,为老芒麦及其小麦族近缘植物的耐盐调控、耐盐分子机制、耐盐育种的研究提供种质材料和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的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E02、E41、E15、E45、E19、E23、E31、E38、E42、E26、E18、E36、E20、E43、E01、E40、E21、E33、E17、E14,得到1份耐盐性强的老芒麦种质。平方欧式距离=5时,可分为强、中、弱、极弱4类,其中,强耐盐种质占5%,中耐盐种质占35%,弱耐盐种质占55%,极弱耐盐种质占5%,老芒麦耐盐性强和极弱的种质占比少,中和弱耐盐种质较多,说明老芒麦较耐盐。2.首次克隆获得老芒麦ABI5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EsABI5,Gen Bank登录号为MN607227.1。EsABI5全长1563 bp,包括一个117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89个氨基酸,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位于细胞核,有显着卷曲区域。EsABI5蛋白与大麦(Hordeum vulgare)Hv ABI5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含有与逆境表达紧密相关的b ZIP46、CBLZ和b ZIP1结构域。EsABI5蛋白有10个互作相关性0.7及以上的互作蛋白,包括CIPK22、CIPK29、SAPK3等。表明EsABI5属于b ZIP类转录因子,与ABA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在植物适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NaCl和ABA能够调控EsABI5基因的表达,它们调控EsABI5基因表达的机制是:NaCl上调叶片和根系EsABI5表达,叶片上调的幅度大于根系上调的幅度;ABA上调叶片EsABI5表达,下调根系EsABI5表达,当ABA浓度为50μmol/L时,叶片EsABI5上调表达的幅度是对照的7倍,根系EsABI5下调表达的幅度是对照的41倍。此时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和250 mmol/L的NaCl处理,根系活力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因此,根系EsABI5的下调表达可能是老芒麦ABA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步骤,该基因可能起负调控的作用。4.EsABI5基因转入烟草中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功能。将扩增EsABI5编码区成功构建到载体p ART-CAM中,使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侵染烟草叶盘,并诱导芽分化,获得了阳性幼芽。对转基因成功的烟草以及野生型烟草进行盐处理,转基因植株黄化萎蔫程度均较野生型植株严重,各项生理指标均表明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更加敏感。ABA和MAPK途径相关的15个基因在转基因烟草(OT)和野生型烟草(WT)中表达情况明显不同,基因相对表达量WT低于OT的有11个基因,分别为PYL4、PYL9、ABI1、MEK1、MKK3、MPK7、CPK17、ABI2、SAPK3、MPK4、MPK17;相对表达量WT高于OT的基因有:SAPK2、MAPKKK17、SAPK9、SAPK10。受到盐胁迫后,WT除MPK17上调外,其它14个基因均下调;OT除SAPK3、MKK3、MAPKKK17、MEK1、CPK17上调外,其它10个基因均下调。结果表明,EsABI5参与了ABA信号转导途径和MAPK级联反应途径抗盐反应的复杂调控网络,并且作为负调控因子发挥作用。

解颖[5](2021)在《老化处理对老芒麦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录组分析》文中提出老芒麦隶属禾本科披碱草属,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利用的多年生优良栽培牧草,种子具后熟,常因贮存条件不适而老化。本研究以“农牧”、“康巴”、“麦洼”、“同德”、“川草1号”、“阿坝”6个老芒麦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处理种子,通过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农牧老芒麦老化种子转录组分析,探讨种子响应老化的相关生理和分子机制,为老芒麦种子生产、贮藏以及新种质创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后的老芒麦种子,膜脂发生过氧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细胞膜空间结构受损,影响细胞功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农牧、康巴、麦洼、同德、川草1号和阿坝老芒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着降低(P<0.05)。发芽率降幅在59%-70.21%之间;发芽势在58.67%-70.21%之间;发芽指数在63.53%-75.42%之间;活力指数在73.32%-80.50%之间。(2)抗氧化酶SOD、POD活性,随老化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老化处理6d后,农牧老芒麦SOD活性最高,川草1号老芒麦最低,降幅在24.54%-52.38%之间;同德老芒麦POD活性最高,川草1号老芒麦最低,降幅在24.37%-40.58%之间。(3)代谢调节物质方面,随老化时间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呈升高趋势。老化处理6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30-7.04mg/g之间,降幅在20.45%-39.05%之间,其中麦洼老芒麦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同德老芒麦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在50.89-67.60ug/g之间,康巴老芒麦最高,阿坝老芒麦最低;增幅在132.09%-308.37%之间,农牧老芒麦最高,阿坝老芒麦最低。(4)代谢物质方面,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老化处理6d后,农牧、康巴、麦洼、同德、川草1号和阿坝老芒麦的电导率在78.80-93.34ug/cm·g之间,与对照组相比,川草1号老芒麦电导率增加了83.81%,农牧老芒麦的电导率低于其他5种老芒麦材料,增幅为67.60%。老化6d后,麦洼老芒麦丙二醛含量最高,为53.45nmol/g;农牧老芒麦最低,为36.11nmol/g。(5)在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的活力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电导率、脯氨酸可作为判断种子活力的理化指标。(6)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5个为上调基因,15个为下调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主要参与代谢过程、膜的构成、催化活性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31个通路中,主要涉及MAPK信号、氧化磷酸化通路等。

梁瑞芳[6](2021)在《沙鞭群体遗传结构及抗旱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沙鞭属(Psammochloa)的一种典型的根茎类沙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邻近沙区。沙鞭因草质柔软,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中西部沙漠地区的重要牧草。本研究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共同探讨沙鞭群体遗传结构及干旱适应性机制,为沙鞭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牧草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基于沙鞭转录组数据筛选出较高多态性引物13对,用于沙鞭群体遗传结构分析。SSR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为77.1%;等位基因数共104个,各个位点在3~14之间,平均为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362~2.546,均值为1.77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7,各位点在0.278~0.946范围内;PIC值在0.317~0.747之间,均值为0.511。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⑵沙鞭平均观测等位基因为2.140,P31观测等位基因和特有等位基因最高,分别为3.462和0.462;基因流大小在0.097~1.956之间,平均值为0.675;遗传分化系数大小在0.113~0.721范围内,均值为0.356,说明沙鞭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少,并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r=0.291,P=0.010),从而进一步印证AMOVA分析结果。沙鞭群体水平上固定指数F均值为-0.360,表现为杂合子过剩的现象,由此表明沙鞭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⑶基于贝叶斯聚类分析,沙鞭分为Group1和Group2两个类群,分别位于阴山山脉的两侧。其中,Group2基因库占主导地位,包括了沙鞭的大部分居群,这与PCo A、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一致,认为对环境强的适应能力和地理隔离是现有遗传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PCo A、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距离较近的居群间亲缘关系不一定近。⑷在0%、10%和20%三种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胁迫下,沙鞭种子萌发期特征指标(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萌发抗旱指数、胚芽长)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除发芽指数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外,其它测定指标均随胁迫强度增加而下降。⑸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萌发抗旱指数、抗旱活力指数4个不同的萌发生理指标之间具有极显着相关性(P<0.01),因此可以作为沙鞭抗旱性评价的重要指标。综合萌发期耐旱隶属函数值评价结果和UPGMA聚类结果,本研究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沙鞭种质资源,来自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的P4居群(综合耐旱值0.748)和内蒙古苏尼特右旗P7居群(综合耐旱值0.953)。⑹不同PEG-6000浓度梯度下,幼苗期6个特征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着干旱胁迫增加,沙鞭幼苗P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合6个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P16居群(综合耐旱值0.630)抗旱性最强。⑺沙鞭天然居群22个地理气候因子与幼苗期6个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与海拔因子显着正相关,与年均温偏差(bio7)等气候因子显着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沙鞭居群海拔与最湿季平均温度(bio8)正相关,最干月降雨量(bio14)等气候因子对沙鞭地理分布贡献最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显示,海拔等9个地理气候因子显着影响沙鞭幼苗生理特征。且高温、高海拔和高纬度居群,幼苗POD、SOD活性、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较高。证明沙鞭野生种质地理分布差异,对其萌发幼苗SOD、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倾向性不同。

陈鑫[7](2021)在《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有机酸释放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两熟制稻区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后易引起水稻僵苗。有研究认为秸秆还田后释放的有机酸是引起僵苗的重要原因,但相关研究缺乏在大田条件下的验证。本研究通过盆钵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以秸秆不还田(CK1)和秸秆覆盖还田(CK2)为对照,解析油菜秸秆翻埋还田(RI)后有机酸释放及消长规律,明确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水稻前期农艺性状、生理酶活性及后期产量变化,并通过添加外源有机酸探究其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浓度。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秸秆还田后,土壤p H不断下降,总体表现为CK1>CK2>RI,且处理间差异显着;水稻移栽后7 d内,土壤溶氧量急剧下降,7 d后,土壤溶氧量升高,此后至开始晒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同处理间表现为CK1显着高于CK2,CK2高于RI。(2)甲酸在土壤中含量较低且稳定,2018年、2019年甲酸浓度范围分别为0.250~0.416、0.247~0.276 mg/L,各处理间差异较小;乙酸在土壤中含量最高,峰值出现在还田后3~5 d,大田和盆钵试验最高浓度分别为:18.052、49.955 mg/L,处理约10d后开始降低;丙酸、正丁酸和异戊酸仅存在于CK2与RI中,峰值出现在还田后5~7d,最高浓度分别为11.9、6.0、1.4 mg/L;各种单酸及有机酸总量均表现为RI>CK2>CK1。(3)有机酸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抑制水稻发芽的临界浓度: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分别为25~50、200~300、50~75、75~100、25 mg/L。抑制水稻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分别为25~50、50~100、50~75、50~75、50~75 mg/L。(4)油菜秸秆翻埋还田抑制水稻前期生长,移栽后至晒田前,RI处理的分蘖数、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系数量均显着低于CK1与CK2,CK2处理在水稻移栽28 d前,各农艺性状低于CK1,但差异不显着;水稻叶片SOD、POD、NR和GS酶活性在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受诱导升高,主要表现为RI>CK2>CK1;秸秆还田可一定程度提高水稻产量,2018年水稻产量表现为RI(8995.4 kg/hm2)>CK2(8885.4kg/hm2)>CK1(8475.3 kg/hm2),2019年水稻产量表现为CK2(8180.6 kg/hm2)>RI(7965.9 kg/hm2)>CK1(7612.7 kg/hm2)。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450 kg/667 m2)后产生的有机酸普遍达不到毒害水稻的浓度,水稻僵苗极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但生产上应尽量避免秸秆还田不均,否则会导致局部区域有机酸浓度过高,进而引起水稻生长不良。

吴瑞[8](2021)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老芒麦低落粒种质筛选及落粒主控因素确定》文中研究指明老芒麦作为披碱草属多年生植物,因良好的适口性、高营养价值等特点,为家畜所喜食。加之其抗逆性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长环境,已成为青藏高原主要优良牧草之一。青藏高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老芒麦种质资源,这为老芒麦低落粒种质筛选和评价提供一定物质基础。但目前选育的优良老芒麦品种较少,且缺少适合于青藏高原的抗落粒材料。因此,本研究以15份不同生态区老芒麦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落粒性评价,筛选出抗落粒材料;并基于其综合表型性状和生长、生理特性分析,确定落粒主控因素和老芒麦适宜收获期,为青藏高原老芒麦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老芒麦种质落粒率从乳熟后第1天开始不断升高,于乳熟后第15天达到最高,平均为49.45%;小穗数是影响落粒率的最关键表型因素,与落粒率呈正相关关系。芒长和花序宽也是影响老芒麦落粒率的因素,与落粒率呈负相关关系;高落粒种质的落粒率始终高于低落粒种质,高落粒种质离区发育较低落粒种质的早,种柄离区发育较小穗柄离区早。(2)水解酶活性、脱落酸含量和含水量是影响老芒麦落粒的关键生理因素。其中酶活性与落粒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种子成熟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含量最高约22.17mg/h/g,纤维素酶最高约974.56μg/min/g。高落粒种质酶活性较低落粒种质高,种柄处酶活性较小穗柄高;脱落酸含量与落粒率呈正相关关系,脱落酸含量从乳熟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到乳熟后第19天达到最高为132.58μg/L,种柄处脱落酸含量高于小穗柄处;含水量与落粒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种子含水量和穗含水量分别从乳熟后第1天的56.37%和58.60%下降到乳熟后第22天的23.67%和35.23%。(3)随老芒麦种子成熟,发芽率和淀粉含量逐渐增高,与落粒率呈正相关关系。花序长、小穗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均与落粒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低落粒种质的发芽率和电导率较高落粒种质好,乳熟后第16天时发芽率高达95.67%,电导率为40.55μs/cm;根据落粒率和各生长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乳熟后第16天为老芒麦最佳收获期,该时期种子活力高,落粒率较低。

朱慧超[9](2021)在《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技术研究与关键部件设计》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小麦种植规模较大,但配套播种机械智能化率与作业精细程度不足,实用化智控精量播种机械较少。针对传统小麦播种机械断垄、疙瘩苗现象众多的问题,本研究以前期经验与数据为参考,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针对小麦种子粒径小而不规则的特点,以液压控制的气吸式精量播种器为研究核心,深入探讨了当前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的播种器设计问题、传动动力来源和精量控制问题,并以稳定性、合理性为配置基础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经样机试验验证,该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在以淄麦28为播种对象的条件下,选用-2.5k Pa风机负压,70 rev/min马达转速为最优参数,播种效果符合小麦播种国家标准,且播种性能较好。本研究具体工作有:(1)采用多种工具对小麦麦种进行了物理特性测量,并基于此对气吸式播种器的相关机构进行了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有限元和离散元仿真,得到了播种器最优结构与最佳负压值。测得试验用小麦麦种千粒重44.68g,麦粒密度1.25g/cm3,粒宽为3.47mm,含水率为3.78%,据此对播种器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改进风道、增加吸孔、改良孔型的方式,运用EDEM和FLUENT软件结合流体力学、机械动力学、理论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分别对播种器的落种以及吸种进行了离散元仿真和有限元仿真,对播种器的三种吸孔孔型、两种风管器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选优,最终设计了一款采用-2.5k Pa负压值、直筒式风机气压管、直筒型吸孔的气吸精量播种器。(2)设计了一套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阀设计,依托于拖拉机本身液压系统,可以为风机马达和播种盘马达提供动力,解决了播种器的吸力来源和吸种盘转动动力来源问题。(3)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建立了一套BP-PID控制模型,该模型结合速度反馈传感器,可实现实时的电-液-速度控制。对该模型结合液压传动、微电子技术知识,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仿真验证了电液比例控制模型的控制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控制模型,可实现对播种器吸盘转速跟随牵引器速度进行自我调节的电液比例控制,进而实现播种精量化、实时化、智能化。(4)为整机系统设计了反馈系统并配备了人机交互系统,可实时反馈、显示精量播种的速度、故障等重要参数。通过样机对该系统进行了试制,在该系统以及控制模型的共同作用下,整体样机播种试验结果符合小麦精量播种的农艺要求,播种变异性较好,整体稳定性高、控制性好、智能化高。

高贤良[10](2020)在《菜用藜麦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现有的藜麦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藜麦幼苗时期株高、产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食用口感综合评价分析并筛选适合菜用的优良藜麦品种,进而探究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Nsl-106398、Ames-13742、HZLM-1、HZLM-2、GT272、QA55、MYSQ-1、GT349、HT1、GT230-5这10个参试藜麦品种进行株高、真叶数、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和食用后评价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sl-106398品种各项指标均较高,是适合菜用的优良品种。Nsl-106398品种的株高、真叶数及产量都高于其他9个参试品种,其株高、真叶数和产量分别达到38.5 cm、10片和12500.41 kg/hm2。营养物质含量方面,Nsl-106398品种的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355.00 mg/kg,其中HZLM-1、HZLM-2、MYSQ-1和GT349这4个品种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可以直接排除菜用。Nsl-106398品种的总糖和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2.46 g/kg和1.61g/kg。此外,Nsl-106398的粗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在10个品种中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04.33 mg/kg和378 mg/kg。食用评价得分Nsl-106398品种是最高,达到9.56。其中将藜麦新品种“Nsl-106398”命名为“冀藜麦1号”,其生长期为35天,株型直立,平均株高38.3 cm,密度16571株/667 m2,叶色深绿,叶片鸭掌型,叶绿波状据齿。2.通过不同播种量、采摘高度对冀藜麦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藜麦幼苗的采摘高度为35 cm时且最佳播种量为35 kg/hm2,产量达到最高为11110kg/hm2。3.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冀藜麦1号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的总施肥量控制在施肥25 kg/667 m2且基追比为1:2时,冀藜麦1号的株高和产量最高,分别是45.8 cm和11437 kg/hm2。而且在生产中追肥比基肥更容易增加产量。4.通过不同稀释倍数沼液对冀藜麦1号幼苗灰霉病、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3倍稀释沼液处理下,冀藜麦1号幼苗感染灰霉病、霜霉病病菌发病率最低,分别是2.5%和5%。5.不同种类及浓度藜麦种子包衣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包衣剂为3号,且最佳浓度为1:30时,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以及藜麦幼苗生长发育效果最好,发芽率为94.3%、发芽势是53.4%、株高可达16.7 cm、根长达到6.21 cm,整株鲜重为2.12 g。综上,藜麦新品种“Nsl-106398”即“冀藜麦1号”为适合菜用的优良藜麦品种,且当播种量为35 kg/hm2,氮肥施肥量为25 kg/667 m2,基追比为1:2,种子包衣剂3号且浓度为1:30处理,采摘高度为35 cm时产量最高。此外,3倍稀释沼液处理对灰霉病、霜霉病抗病效果最好。

二、如何快速测定麦种发芽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快速测定麦种发芽率(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及耐贮藏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2.1 含水量测定与调整
        1.2.2 老化处理
    1.3 发芽试验
    1.4 种子活力及耐贮藏性综合评价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2.2 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2.3 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老化指数的影响
    2.4 藜麦种子活力及耐贮藏性综合评价
3 讨 论
4 结 论

(4)老芒麦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EsABI5基因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老芒麦概述
        1.1.1 老芒麦种质资源概况
        1.1.2 老芒麦耐盐性研究进展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1.2.1 渗透胁迫与离子毒害效应
        1.2.2 其他次生胁迫效应
    1.3 植物响应盐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1.3.1 生长发育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3.2 植物激素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3.3 代谢途径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3.4 渗透调节物质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3.5 膜保护物质及活性氧对植物响应盐胁迫的响应
        1.3.6 盐胁迫蛋白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3.7 植物体内的盐胁迫信息传递机制对植物盐胁迫的响应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老芒麦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盐胁迫对老芒麦种质相对发芽势的影响
        2.2.2 盐胁迫对老芒麦种质相对发芽率的影响
        2.2.3 盐胁迫对老芒麦种质相对苗高的影响
        2.2.4 盐胁迫对老芒麦种质相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2.2.5 盐胁迫对老芒麦种质相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2.2.6 盐胁迫对老芒麦萌发期各指标综合耐盐系数的影响
        2.2.7 盐胁迫对老芒麦苗期脯氨酸含量耐盐系数的影响
        2.2.8 盐胁迫对老芒麦苗期相对电导率耐盐系数的影响
        2.2.9 盐胁迫对老芒麦苗期根系活力耐盐系数的影响
        2.2.10 盐胁迫对老芒麦苗期丙二醛含量耐盐系数的影响
        2.2.11 盐胁迫对老芒麦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耐盐系数的影响
        2.2.12 盐胁迫下老芒麦萌发期和苗期各指标相关分析
        2.2.13 盐胁迫下老芒麦萌发期和苗期各指标主成分分析
        2.2.14 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老芒麦耐盐性综合评价
        2.2.15 老芒麦耐盐性聚类分析
    2.3 讨论
3 老芒麦ABI5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RNA提取结果检测
        3.2.2 同源基因扩增结果检测
        3.2.3 克隆测序结果
        3.2.4 老芒麦ABI5基因RACE克隆
        3.2.5 亲缘关系分析
        3.2.6 理化性质分析
        3.2.7 亲/疏水性分析
        3.2.8 信号肽预测
        3.2.9 亚细胞定位预测
        3.2.10 二级结构预测
        3.2.11 Coil卷区分析
        3.2.12 跨膜区分析
        3.2.13 结构域预测
        3.2.14 三级结构预测
        3.2.15 蛋白互作分析
    3.3 讨论
4 EsABI5基因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筛选内参基因
        4.2.2 EsABI5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4.2.3 生理指标分析
    4.3 讨论
5 EsABI5基因功能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EsABI5基因编码区克隆
        5.2.2 过表达载体pART-CAM/EsABI5的PCR检测
        5.2.3 组培烟草的过程
        5.2.4 转基因株系PCR检测
        5.2.5 转基因株系RT-qPCR检测
        5.2.6 盐胁迫对转基因与野生型烟草表型的影响
        5.2.7 盐胁迫对转基因与野生型烟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5.2.8 盐胁迫对ABA和MAPK途径相关基因的影响
    5.3 讨论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老化处理对老芒麦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
        1.1.1 老芒麦种质资源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1.1.2 老芒麦种质资源在生态建设和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1.2 种子老化研究进展
        1.2.1 种子老化及研究意义
        1.2.2 种子老化机理及相关研究
    1.3 转录组测序及其应用
        1.3.1 转录组测序技术
        1.3.2 转录组测序在植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种质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种子老化处理
        2.2.2 老化材料活力指标测定
        2.2.3 老化材料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2.4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3.2 老化处理对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1 老化处理对种子SOD和 POD活性的影响
        3.2.2 老化处理对种子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3 老化处理对种子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
    3.3 理化指标与活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老化老芒麦种子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4.1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3.4.2 转录组测序结果与序列组装
        3.4.3 Unigene功能注释
        3.4.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3.4.5 差异基因KEGG代谢通路分析
        3.4.6 差异基因RT-PCR验证
4 讨论
    4.1 老化处理对种子理化特性的影响
        4.1.1 种子活力
        4.1.2 抗氧化酶活性
        4.1.3 膜完整性
        4.1.4 贮藏物质
    4.2 转录组测序分析
        4.2.1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2.2 差异基因KEGG代谢通路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沙鞭群体遗传结构及抗旱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群体遗传学
        1.1.1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1.1.2 群体遗传结构概念及意义
        1.1.3 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方法
        1.1.3.1 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方法概述
        1.1.3.2 分子标记研究方法
        1.1.4 群体遗传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抗旱生理研究
        1.2.1 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1.2.2.2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2.3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2.4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变化的影响
    1.3 沙鞭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沙鞭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材料
        2.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研究方法
        2.1.4.1 基因组总DNA提取
        2.1.4.2 RCR扩增与电泳
        2.1.4.3 微卫星多态性位点检测
        2.1.4.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2.2.2 引物的筛选
        2.2.3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
        2.2.4 基因流与遗传分化
        2.2.5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2.5.1 遗传多样性分析
        2.2.5.2 遗传结构分析
        2.2.5.3 距离隔离效应
    2.3 讨论
        2.3.1 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2.3.1.1 DNA质量与浓度
        2.3.1.2 引物设计与筛选
        2.3.2 微卫星多态性
        2.3.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4 群体遗传结构
第三章 沙鞭抗旱生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材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3.1.3 研究方法
        3.1.3.1 萌发期实验设计
        3.1.3.2 幼苗期实验设计
        3.1.4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干旱胁迫对沙鞭种子萌发期影响
        3.2.1.1 干旱胁迫对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3.2.1.2 干旱胁迫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3.2.1.3 干旱胁迫对相对胚芽长的影响
        3.2.1.4 干旱胁迫对萌发抗旱指数的影响
        3.2.1.5 干旱胁迫对抗旱活力指数的影响
        3.2.1.6 萌发期抗旱指标相关性分析
        3.2.1.7 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3.2.2 干旱胁迫对沙鞭幼苗期的影响
        3.2.2.1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2.2 干旱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2.3 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2.2.4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5 幼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3.2.2.6 地理气候因子与抗旱性关系
    3.3 讨论
        3.3.1 干旱胁迫对萌发期的影响
        3.3.2 干旱胁迫对沙鞭幼苗期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有机酸释放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秸秆还田影响后茬作物前期生长
        1.2.2 秸秆还田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的因素
        1.2.3 有机酸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油菜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酸释放规律
        1.4.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及后期产量的影响
        1.4.3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简介及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油菜秸秆腐解盆钵模拟试验
        2.2.2 油菜秸秆腐解大田试验
        2.2.3 外源有机酸添加试验
    2.3 主要测试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及水溶液性状测定
        2.3.2 油菜秸秆腐解有机酸测定
        2.3.3 水稻秧苗农艺性状、酶活性及产量测定
        2.3.4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
        2.3.5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3章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有机酸消长规律
    3.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p H及溶氧量消长变化
        3.1.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p H变化情况
        3.1.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溶氧量变化情况
    3.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有机酸消长变化
        3.2.1 2018 年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有机酸消长变化
        3.2.2 2019 年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水溶液有机酸消长变化
    3.3 小结
第4章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前期分蘖数和株高的影响
        4.1.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
        4.1.3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前期根系数量的影响
    4.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前期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4.3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后期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5.2 外源有机酸添加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2.1 不同浓度甲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不同浓度乙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不同浓度丙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2.4 不同浓度丁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2.5 不同浓度异戊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土壤有机酸的影响
        6.1.1 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6.1.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土壤有机酸含量影响
    6.2 有机酸对水稻秧苗的毒害浓度
    6.3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土壤p H和溶氧量的影响
    6.4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4.1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6.4.2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老芒麦低落粒种质筛选及落粒主控因素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老芒麦落粒性及表型性状特征研究
    3.1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老芒麦资源的落粒率
        3.1.2 老芒麦资源农艺性状
        3.1.3 老芒麦落粒率与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 老芒麦农艺性状主因子分析及回归方程建立
        3.1.5 老芒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3.1.6 老芒麦农艺性状隶属函数分析
        3.1.7 低落粒与高落粒种质落粒率动态变化
        3.1.8 低落粒与高落粒种质离区形态特征
    3.2 讨论
        3.2.1 老芒麦落粒特性
        3.2.2 老芒麦落粒性相关因素分析
        3.2.3 老芒麦落粒与离区的关系
    3.3 小结
第四章 老芒麦落粒相关生理特性研究
    4.1 结果与分析
        4.1.1 老芒麦离区水解酶活性
        4.1.2 老芒麦离区植物激素含量
        4.1.3 老芒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
        4.1.4 落粒率与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
        4.2.1 水解酶活性对老芒麦落粒性的影响
        4.2.2 植物激素调控老芒麦的落粒性
        4.2.3 含水量对种子脱落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老芒麦成熟过程中落粒对种子形成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种质形态特征发育
        5.1.2 种子标准发芽率
        5.1.3 种子电导率
        5.1.4 种子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
        5.1.5 老芒麦落粒率与种子形成关系
    5.2 讨论
        5.2.1 老芒麦落粒率与种子形成的关系
        5.2.2 老芒麦适宜收获期
        5.2.3 降低种子脱落的田间管理措施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9)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技术研究与关键部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小麦精量播种器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液压气吸式小麦精量播种器研究的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课题研究基础及整体设计方案
    2.1 课题研究基础
        2.1.1 初代小麦精量播种机
        2.1.2 次代小麦精量播种机
    2.2 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整体设计方案
        2.2.1 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整体结构设计
        2.2.2 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播种器部分设计
    2.3 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控制结构框图
    2.4 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主要技术参数
    2.5 章节小结
3 播种器部件设计及仿真
    3.1 麦种物理特性测定
        3.1.1 试验材料与研究目的
        3.1.2 麦种千粒重
        3.1.3 麦种含水率
        3.1.4 麦种粒径宽度
        3.1.5 麦种密度
        3.1.6 参数总结
    3.2 播种器吸种盘及储种腔设计
    3.3 播种器型孔设计与仿真模拟
        3.3.1 播种器有限元气吸仿真软件概述
        3.3.2 播种器有限元气吸仿真原理
        3.3.3 播种器有限元气吸仿真步骤
        3.3.4 播种器有限元气吸仿真分析
    3.4 播种器麦种落种离散元仿真
        3.4.1 播种器麦种落种离散元仿真软件概述
        3.4.2 播种器麦种落种离散元仿真步骤
        3.4.3 播种器麦种落种离散元仿真分析
    3.5 章节小结
4 播种器动力设计及仿真
    4.1 风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4.1.1 风机的选型
        4.1.2 风机液压系统设计
    4.2 播种器转动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设计
        4.2.1 电液比例换向阀控制原理及选型
        4.2.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4.2.3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其他硬件选型与设计
    4.3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BP神经网络算法概述
        4.3.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概述
        4.3.3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元件模型
        4.3.4 BP-PID电液控制系统算法模型
        4.3.5 BP-PID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4 播种器报警系统
    4.5 章节小结
5 样机试制与试验
    5.1 样机试制
    5.2 样机试验
    5.3 试验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10)菜用藜麦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藜麦的生物学性状
        1.2.2 藜麦引种和育种
        1.2.3 藜麦的营养品质
        1.2.4 藜麦的病虫害防治
        1.2.5 藜麦的栽培技术
        1.2.6 藜麦的应用类型
    1.3 研究内容
        1.3.1 试验地概况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菜用藜麦品种筛选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藜麦幼苗的株高、真叶数和产量
        2.2.2 藜麦幼苗的营养物质含量水平
        2.2.3 藜麦幼苗的外观和食用评价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菜用藜麦栽培技术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播种量、采摘高度对冀藜麦1号产量的影响
        3.2.2 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冀藜麦1号产量的影响
        3.2.3 沼液对冀藜麦1号灰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2.4 藜麦种子包衣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如何快速测定麦种发芽率(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及耐贮藏性评价[J]. 闫慧芳,孙娟. 种子, 2021
  • [2]贵州扁穗雀麦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 赵相勇,周雪,马培杰,韩永芬,罗天琼,付薇,李亚娇.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8)
  • [3]天山北坡不同地区野生无芒雀麦种子功能性状研究[D]. 刘文昊.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老芒麦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及EsABI5基因作用机制研究[D]. 德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5]老化处理对老芒麦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转录组分析[D]. 解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6]沙鞭群体遗传结构及抗旱生理研究[D]. 梁瑞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12)
  • [7]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后有机酸释放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D]. 陈鑫.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8]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老芒麦低落粒种质筛选及落粒主控因素确定[D]. 吴瑞. 青海大学, 2021
  • [9]液压双吸盘小麦智控精量播种机技术研究与关键部件设计[D]. 朱慧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10]菜用藜麦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D]. 高贤良.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如何快速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