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量调节初探

中药剂量调节初探

一、对中药剂量规定的浅探(论文文献综述)

席崇程[1](2021)在《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及其对《黄帝内经》继承发扬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的核心组成、基本框架和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探讨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对《黄帝内经》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其肾命学说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以知识图谱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古籍进行研究,望能为现代文献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将知识图谱与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于孙一奎、赵献可和张介宾三人的研究,构建其肾命学说知识图谱。对于知识图谱的分析,以节点度、BC度量和人工判定确定肾命学说核心组成,并在可视化展示的基础上,引入扎根理论和数据挖掘的方式。最后从哲学、医学两方面出发探讨三者肾命学说,以及其肾命学说对《黄帝内经》的继承与发扬。对名老中医治疗腰痛的医案以数据挖掘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腰痛的辨治特色,探讨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各个板块所涉及的主要数据挖掘算法详细如下。孙一奎:改进后关联规则、K-Means聚类、PCA降维赵献可:改进后关联规则、XGBoost张介宾:神经网络、贝叶斯信念网络名老中医:改进后关联规则结果1孙一奎肾命学说的核心组成包括元气、命门、原气、三焦、真气、动气、肾。原气与动气同类,是人体之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其气与肾相通;原气与谷气共同构成元气,并以三焦为通道,发挥对后天的管控。在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方面,孙一奎临床辨证多从元气入手,认为劳逸过度、疾病损耗、脾胃不足、人欲过度、滥用苦寒和邪气侵袭是导致元气不足的主要病因病机,从营卫不足、脏腑失养、经络异常、躯体异常、神志异常和三焦异常六方面论述元气不足导致的病症。治疗方面,除了戒除奢欲和日常调养保养元气,孙一奎还通过方药以复元气之不足。关于孙一奎的处方用药经验,本研究一共纳入孙一奎补元气方剂108个,最常用剂型为汤剂;孙一奎补元气常用药物19味,常用药对18个,以温热药物和甘味药物为主。药物剂量方面,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等核心药物用量之差较大,但是总体用量偏小。2赵献可肾命学说的核心组成包括命门、命门之水、命门之火、真阴、真水、元精、三焦、相火、真火、真阳、元气、肾阴、肾阳、肾。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其性属火,为真君太极。命门以三焦为通道,主宰后天脏腑。命门水火作为先天之水火,位于两肾之中,二者互根互用,互相制约。相火与真阴为命门水火下一级的先天水火,相火为命门之火寄运于三焦的产物,并由命门之火主管;真阴为命门之水所化生,并由命门之水主管。在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方面,赵献可认为导致命门水火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贪奢之欲望,分而论述命门水火不足的表现与治法。关于命门火衰的表现,赵献可从元气不足、命门之火不归元、水液不化、冲任异常、脾胃阳虚、神光化生不足和真水偏盛七方面进行论述,治之以八味丸进行加减;关于命门水亏的表现,赵献可从冲任异常、后天失养、肾阴不足和相火离位四方面进行论述,治之以六味丸进行加减。关于赵献可的处方用药经验,本研究一共纳入相关方剂77个,赵献可补命门的主要治法体现在对六味丸和八味丸的加减应用。附子、熟地、芍药、肉桂、陈皮、人参对于赵献可补命门水火方剂贡献较大。3张介宾肾命学说的核心组成包括命门、元气、元精、元阳、命门之水、真阴、真气、命门之火、元阴、肾、真水、真阳、真精。命门之水火蕴藏于命门之中,属于先天精气的范畴。命门在人体为子户,兼备水火二性,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向上抽象出形而上的真阴,向下形成命门水火。真阴藏于命门,决定命门功能的发挥,嗜欲过度、气血失调、邪气侵扰和不合理治法可以导致真阴异常;命门在两肾之间,其气与肾相通,因此既可通过调节命门水火调补肾阴肾阳,又可补益肾阴肾阳恢复命门水火。张介宾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以真阴与命门水火为中心,而真阴的相关内容可以归入命门水火。张介宾认为嗜欲过度、外邪侵袭、不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肾阴不足会影响命门之水,先天不足、外感邪气、命门水盛、后天失养可以影响命门之火。治之之法,张介宾不仅通过戒除奢欲、艾灸等治法恢复命门水火,还自创新方,培补真阴命门。关于张介宾的处方用药经验,本研究一共纳入补命门之水方剂95个,补命门之火方剂152个,补益真阴方剂29个;张介宾补命门常用药物24个,形成补命门之水马尔科夫毯21条,补命门之火马尔科夫毯22条。张介宾补命门之水以平性药和甘味药为主,补命门之火以温热药和辛温药为主。4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腰痛方剂一共纳入284份,涉及7位名老中医的腰痛诊治病例,治疗18个西医疾病,共涉及常用药物39味,以温性药和甘味药为主。常用药对49个,以扎根理论的方式进行编码形成亚类别5个,类别2个。结论1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相关内容进行结构化整理,并对知识图谱包含的专业知识进行推理,可以获取与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相似的结论。而在症状、方药节点的处理上,以数据挖掘和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节点进行分析,其信度和效度都十分可观。因此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中医古籍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切实可行。2孙一奎吸收“气一元论”的思想,借由《黄帝内经》藏象理论、道教和《易经》相关内容定义命门,并借“精气学说”将命门与肾相连;命门以三焦为通道,发挥对后天的管控,构建起命门-三焦主水道系统和命门-三焦气化系统。基于“气一元论”和“理一分殊”,孙一奎构建起元气-原气(动气)系统。在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方面,孙一奎以《黄帝内经》和理学相关理论构建病因病机,确定治法和指导养生,其处方思路大致可以分为温脾健运、补中兼温、补中兼升、脾肾双补和营卫同调五方面。3赵献可从《黄帝内经》、道家、《易经》等角度定义命门,并旁参阴阳学说为指导定义命门水火、真阴相火的相关内容。赵献可借三焦,构建命门-三焦津液代谢系统、命门之火-三焦阳气运行系统和命门之水-三焦神水运行系统。在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方面,对于命门火衰导致的病症,赵献可治之以八味丸进行加减,温补命门、补肾生脾、脾肾双补以益命门之火;对于命门水亏导致的病症,赵献可治之以六味丸进行加减,滋补命门、引火归原、滋阴降火、肝肾同调、脾肾同调以壮命门之水。4张介宾借无极定义真阴,以《黄帝内经》藏象理论和哲学的相关概念定义命门,并以太极为指导,构建命门-命门水火-阴阳系统。同时张介宾借藏象理论构建真阴-命门-肾先后天系统,并以太极、理气、精气和道器等相关概念定义命门与命门水火、真阴与命门之间的关系。在肾命学说的临床应用方面,张介宾以理学和《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指导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以此指导治则治法的确立。张介宾将“补法”作为其调理命门之核心,视真阴亏损之程度,而分别采用补益真阴和峻补真阴的治法;补命门水火处方以药物阴阳属性为依据,调节真阴之动静而达到化生命门水火的作用。同时张介宾以精气学说作为切入点,补精以复命门之水,佐以补气“阳中求阴”;补气以复命门之火,佐以补精“阴中求阳”。5明代温补学派继承《黄帝内经》精气阴阳学说,进而构建肾命学说的组成以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继承《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以命门与肾的关系突出命门之重要地位,以三焦和相火为媒介将命门与后天联系起来;继承《黄帝内经》的温补思想,使其与肾命学说相佐为用;继承《黄帝内经》的病因病机理论,指导辨证与处方。6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腰痛最常用的治法为补肾、补脾、清湿热、除寒湿和活血。明代温补学派的肾命学说中以六味八味作为补肾基础方,脾肾双补等思想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腰痛的治疗效果显着。

严忠婷[2](2021)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论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为基础,整理收集其中所记载的运用白芍的相关理论、方剂和病案,窥探张锡纯应用白芍的学术渊源,深入研究其对白芍功效的认识和配伍的应用。并辅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一步分析张锡纯应用白芍的配伍规律。方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张锡纯对白芍功效和配伍的认识,并整理收录书中论述含白芍的完整方剂,按照病名、病因病机、症状、脉象、用药、白芍剂量六项内容录入资料,全面进行归类,并建立数据库,再利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从统计及数理角度剖析张氏应用白芍之规律。结论:张锡纯对白芍的理解运用源于《神农本草经》,传承发扬于《伤寒杂病论》,但并不拘泥于两者,多以自己的亲身试验和临床经验扩宽了白芍的临床应用。张锡纯喜用生杭芍,认为白芍具有清泻肝胆火热、防热药上僭、凉润柔肝、滋阴补血、补气益肺、善利小便、收敛纳气、敛阴止汗、收敛止血、潜阳敛火等功。常用配伍有:白芍伍甘草,白芍伍附子,白芍伍阿胶,白芍伍熟地,白芍伍山药,白芍伍石膏,白芍伍干姜,白芍伍龙骨、牡蛎,白芍伍玄参,白芍伍代赭石等。《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白芍处方的病种共涉164个,其中温病的出现频次最高;共涉症状87个,其中以心中觉热,咳嗽有痰出现频次最高;共整理病因病机58个,肝胆之气火上冲和外感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出现频次最高;在配伍规律上白芍与山药、甘草、生地黄、玄参、代赭石配伍关系最为密切。

胡萍[3](2020)在《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及临床病例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梳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的有效中药复方组成,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进行临床病例观察。方法:系统检索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 Med数据库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计算机检索的同时合并手工检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给予客观评价,并对纳入文献所用的中药复方组成作一大致归纳,总结用药规律,结合临床病例观察疗效。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20篇文献,发表年份2007-2019年。其中13篇为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包括1篇气阴两虚兼湿瘀证及12篇气阴两虚兼血瘀证;5篇为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包括3篇脾肾亏虚兼血瘀证、1篇脾肾气阴两虚证及1篇脾肾气阴两虚兼湿瘀证;1篇为肾阴阳两虚兼血瘀、阳虚证;1篇为肝肾亏虚兼血瘀证,共有1847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示中药复方治疗早期DN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显着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血肌酐、血糖、血脂水平,有效阻止早期DN的进展,且安全性较好。2.中药复方用药统计:经过对纳入文献的中药方剂进行统计归纳,在中药组成上,从单药来看,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以黄芪、丹参、茯苓、山药、生地黄、桃仁、太子参等频次较高;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以黄芪、山药、茯苓、丹参、枸杞子、生地黄等频次较高。从药物药性来看,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在药物应用上寒凉性药物多于温热性药;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应用温热性药物多于寒凉性药物;而平性药物药性相对平缓,药效平和,可随证配伍,应用比较广泛。从药物功效分类来看,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频次最高,其次为清热药;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的研究以补气药频次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药、益肾固精药;二者用药均以补气药及活血化瘀药选用次数居多。从文献所用药物分类来看,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13篇文献及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5篇文献均应用了补气药、活血化瘀药。从用药剂量方面来看,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研究中位居前六名的药物依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血药、补阴药及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的用量在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研究中最多,其次为清热药、益肾固精药,因统计的研究数量过少,需进一步研究。3.临床病例汇报:2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较前有所下降,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Meta分析:中药复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可作为诊疗方案。2.中药复方用药统计及临床病例汇报:在选药组方上,气阴两虚合并兼夹证者以补气药为主,配伍方面多选用活血化瘀药、补阴药、清热生津药及利水渗湿药;脾肾亏虚合并兼夹证者以补气药为主,配伍方面多选用活血化瘀药、温补药、清热养阴生津药及利水渗湿药;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用药经验,适当增减配伍药物及其用量,以达到最佳效果。诸药相合,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同时又注重血瘀、热毒等病理产物的清除,标本兼顾,符合临床用药原则,且经临床病例证实有效,为今后辨证治疗早期DN,在选方用药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烨[4](2020)在《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1.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现代医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及用药规律。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靶点。4.设计动物实验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机制。材料与方法:1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全面检索6个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对检索到的文献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分别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及评估偏倚风险,若有分歧则协商解决,否则由第三名研究者进行裁决。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02)、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COPD稳定期的基本治则、常用治法、药物选择与配伍规律。3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 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利用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及Genecrds数据库获取COPD的相关基因,筛选药物和疾病的关键交集基因,并根据交集基因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4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4.1分组与给药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12只,造模组48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氨茶碱组、中药组。对造模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联合持续熏烟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造模28天。造模结束次日开始进行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日二次以生理盐水灌胃;氨茶碱组和中药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中氨茶碱组日二次灌胃,早灌胃为0.3125mg/mL氨茶碱混悬液,晚为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中药组日二次采用0.452g/ml中药液灌胃。各组每次灌胃药液体积均为1mL/100g,每周称量一次大鼠体重,根据体重变化情况调整灌胃药量,灌胃共计28天。4.2取材所有大鼠取材前12h内禁食不禁水,造模后第57天进行取材,处死大鼠,采集样本。以10%水合氯醛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制备肺泡灌洗液。4.3研究内容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1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TNF-a、IEN-γ表达水平;Western-Blot 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 BaxB cl-2、Fas/FasL、MKK3/p-MKK3、MKK6/p-MKK6、p38 MAPK/p-p38 MAPK 表达水平;RT-PCR 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 Bax/B cl-2、Fas/FasL、MKK3、MKK6、p38 MAPKmRNA转录水平。4.4统计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被认为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意义结 果:1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COPD总有效率显着升高;能够更好的改善肺功能部分指标:提高FEV1%、FVC、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PaO2值、降低paCO2值;降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咳嗽评分、降低咳痰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6MWT值;减少CAT评分值;降低mMRC值;降低BODE指数值。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数据挖掘共收录方剂232首,涉及中药206味。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可知,单味药用药频率较高的是黄芪、甘草、茯苓等;药物种类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等居多;药性多为温性、平性、微温;五味中,以甘味、苦味和辛味较为常见;归经以归肺脾两经药物较常选用。因子分析共提取17个公因子,主要体现扶正祛邪的基本治则。扶正包含的治法主要有补益肺肾、益气滋阴、敛肺固表等;祛邪主要包括化痰、祛湿、通络、活血等。基于治则,反映出COPD稳定期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对于公因子的药物组合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六味地黄丸、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七味都气丸等经典方剂的药物核心组成。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了泽泻-丹皮、白芍-桂枝、柴胡-川芎、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山茱萸-山药等药对/药组,可为今后临证处方提供参考。3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筛选七味都气丸化裁方中99个活性成分,352个靶点,C OPD疾病相关的基因5762个,筛选交集基因发现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 D疾病的可能靶点共有253个,位于蛋白互作网络中心的靶点有MAPK1、MAPK3、T NF、IL6、FOS、JUN等。GO功能分析结果提示:相关的靶基因涉及的功能途径主要有脂多糖反应、活性氧反应、核受体活性、辅因子结合、膜筏、受体复合体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提示: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可能作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作用于COPD的靶点。4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4.1大鼠一般状态和肺组织病理结果:氨茶碱组和中药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的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且中药组效果优于氨茶碱组。肺组织病理结果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肺泡壁薄厚适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肺泡壁增厚,肺泡不均匀,肺泡壁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氨茶碱组、中药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2炎症因子IL-1β、TNF-α、IFN-γ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TNF-α、IFN-γ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IL-1β、TNF-α、IFN-γ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程度更明显。4.3凋亡分子及通路关键节点蛋白表达水平4.3.1 Bax/Bcl-2: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B 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2 Fas、FasL: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3 MKK3/p-MKK3: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4 MKK6/p-MKK6: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5 p38 MAPK/p-p38 MAPK: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 mRNA 表达4.4.1 Bax/Bcl-2: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Bax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Bcl-2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Bcl-2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2 Fas/FasL: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Fas、FasL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3 MKK3、MKK6、p38 MAPK:造模各组大鼠肺组织中 MKK3、MKK6、p38 MAPK mRNA转录水平与空白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缓解更显着,可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本病病位在肺,继而累及脾、肾,久则伤及心、肝,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扶正祛邪为COPD稳定期治则,扶正包含的治法主要有补益肺肾、益气滋阴、敛肺固表等;祛邪主要包括化痰、祛湿、通络、活血等。临证处方多以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二陈汤等为基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治疗。药物选择多选用补气药、化痰药、祛湿药等,以温性、平性,归肺经、脾经等及甘、苦、辛味药物较常选用。聚类分析与关联分析得出了部分纳入方剂的常用配伍,可为今后临证处方提供参考。3.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补益肺肾,化痰通络之功效的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COPD。本方涉及药物活性成分99个,潜在靶点352个,疾病涉及基因5762个。结果筛选共获得交集基因253个;交集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调控的基因主要涉及脂多糖反应、活性氧反应、核受体活性、辅因子结合、膜筏、受体复合体等功能途径;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可能作为潜在靶点在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APK信号通路与COP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调控MAPK信号通路可能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的潜在切入点。以此为基础在下一研究中,通过实验验证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与MAPK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4.动物实验证实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可通过下调IL-1β、TNF-α、IFN-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凋MKK3、MKK6、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内源性、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治疗C OPD稳定期的作用。

李俊珂[5](2020)在《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对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延年类医方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方义进行阐释并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其方药配伍规律,从方药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延年养生理念,以期能释译医家的延年思想和益寿方法,从导师李应存教授的应用中汲取医方的智慧,体现古为今用,为后人延年益寿有所助益。方法:以敦煌古医书原卷子图片(从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下载)为研究资料。并参考:《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古医方研究》、《敦煌医药文献真迹释录》、《实用敦煌医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等敦煌古医籍现代研究书籍。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挖掘、归纳、整理上述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具有延缓衰老,增加寿命功效的医方,阐释其方义,分析其用药特色。结果:1.敦煌延年类医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其旨在于调气以养神、固精以壮形、食药以延年。本文从气血并调,五脏调补,润形养神,固本葆贞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对48首敦煌延年方的配伍分析可知,敦煌延年类医方根据人之体质以虚为本,湿痰瘀为标。其药味配伍当以补益之法为主,同时遵循动静结合、补中有泻、平调寒温、主次相辅的配伍法度,利用药物的之间的有机配合,协调应用,以补脏腑之虚损,调阴阳之失衡,促气血之条畅,最终达到平衡阴阳、调补五脏、预防在先、辨证施补、用药缓图之作用。2.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方药归经首冠肾经(136味),其余脏腑次之(肺93味、心91味、脾89味、肝87味)无大差异;敦煌延年类医方之药性以温性(98频次)为主,平性(67频次)次之,寒性(60频次)再次之,热性凉性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5和2;药物多以甘味(159频次)为主,苦味(88频次)次之,辛味(73频次)再次之,咸味、酸味、涩味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23、19和7;敦煌延年类医方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次使用药物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等补益之品。结论:敦煌延年类医方以补虚为主,首重于肾,兼及他脏,促五脏坚固,筑长寿之基,从方药角度验证“五脏虚损致衰”理论。以补益之品疗虚损之本的同时,兼用利湿泄浊、涤痰开窍、活血祛瘀、理气行滞之属,祛除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导致的气涩血阻、痰浊内生、水湿泛溢等邪实之标,以恢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达阴阳和合之目的,亦体现敦煌延年类医方审证求因,重视整体,辨证论治的延年养生特色;敦煌延年类医方集众家(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之所长,对延年遐龄有超前的主观意识,丰富了治未病和延年益寿的内容。可将其应用于临床,发挥其药效和缓、适应性广、低毒副性等优势,以防治老年疾病,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状态,达“健康老龄化”之目标。导师李应存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敦煌医学临床与应用研究,善于化裁敦煌延年类医方治疗各种虚损、早衰类疾病,有丰富的治疗验案,为敦煌延年类医方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思路,为本论文的研究丰富了临床应用的内容。

苏比努尔·巴克[6](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桑椹防治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中压纯化系统技术、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研究桑椹防治DM的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对糖、脂代谢重要信号通路PI3K-Akt-mTor中关键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1.检索数据库获得桑椹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进行疾病映射,利用Cystoscope3.2.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行Metascape通路富集分析。2.利用中压制备及配套纯化系统对桑椹醇提物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合HPLC、LC-MS对分离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及结构鉴定。3.建立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测定给药后各组葡萄糖消耗量、HK、PK、TC、TG综合评价各给药组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状态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Akt、P-Akt、PI3K、P-PI3K、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1.本次对桑椹的网络建模共筛选出与糖尿病相关的22个活性成分、16个高频作用靶点和40条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桑椹防治糖尿病可能是其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所致,作用靶点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氮代谢、半乳糖代谢等密切相关。2.利用中压纯化系统技术建立了快速分离纯化方法。本次试验共获得桑椹萃取部位中的3种化合物,经过HPLC的标准品对照检测及质谱的分子量验证,证明分别为新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3.250μmol/L棕榈酸诱发HepG2细胞24 h为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最佳方案。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新绿原酸、异槲皮苷、桑色素、杨梅素具有较好活性(P<0.05),说明它们为桑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桑椹萃取部位可以提高胰岛素抵抗细胞的HK、PK活性(P<0.05);显着降低细胞内TG累积(P<0.05),能够进行TC的清除(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乙酸乙酯中剂量组和正丁醇中剂量组Akt、P-Akt、PI3K、P-PI3K、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和分析活性组分、糖尿病靶点有助于探析桑椹活性成分协同抗糖尿病的多作用靶点。2.桑椹不同萃取部位及多种小分子物质均有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细胞脂质代谢的增强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I3K、Akt、mTor)的表达有关。

李世媛[7](2019)在《基于《金匮》方药自注的仲景用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金匮要略》方药自注相关文献整理与分析,探寻《金匮》中方药用法的丰富内涵,明确其所展现的仲景用药思想,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技巧提供经典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本论文以《金匮要略》方药自注用法为研究对象。《金匮要略》“方药自注”是仲景对方药用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注释性说明文字,述明药物加工、药后反应、药物加减、药后护理等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医方相关信息。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整理和分析等方法,结合古今医论、医案、期刊等资料,对《金匮要略》所记载条文的方药自注部分,进行全面、细致地挖掘、整理、归纳、分析,以体现出仲景方药用法特色的相关内容。全文分两部分来探讨《金匮要略》展现的仲景用药思想。第一部分对“方药自注”的定义以及其包含着的诸多方药用法特色做以阐述说明,包括药物分类炮制、剂型应用、服法相关事宜、药后调摄禁忌、加减用药规律五个方面;第二部分对《金匮要略》方药用法所体现的具体学术思想,如注重养正气、护脾胃、方随证转、随证治之、药后护理等加以分析总结和阐述。结果:仲景用药灵活,化裁巧妙,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病症的治疗需要。其方药用法都充分体现着仲景法度严明,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是巩固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宝贵经验财富。结论:《金匮要略》中的各方药用法均围绕着仲景“辨证施治,法度严明,用药灵活”的学术法则,具有极大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正确领会原文经旨,全面分析病因病机,临证制定最佳方案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茜[8](2018)在《乳消平丸的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乳消平丸为解放军第一医院的自制制剂,在临床使用已二十多年。根据中医理论,乳腺增生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内伤七情所致,多由肝气郁结引起。乳消平丸中主要以昆布、蒲公英、当归、甘草、瓜蒌等中药材组成,具有软坚散结、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肿疗痈的作用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品临床药效肯定,为了更好地确保药品的质量,本研究以处方中药物的主要成分,对乳消平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同时也对其药效进行初步评价,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奠定一个基础。方法:通过对乳消平丸中主要药材当归、蒲公英、甘草、瓜蒌、浙贝母、元胡进行薄层鉴别,同时利用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当归中阿魏酸、蒲公英中咖啡酸、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并测定了3个批次乳消平丸中的这4种主要成分;药效学研究主要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造模组、阳性对照组、乳消平丸低中高剂量组,用苯甲酸雌二醇对除空白组外SD大鼠腹腔注射进行造模,25天后换用黄体酮腹腔注射,连续5天,期间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分组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分别灌入相当量的蒸馏水,乳消平丸低中高剂量组灌入乳消平丸的水溶液,阳性对照组灌入乳癖消片的水溶液,考察了乳消平丸对大鼠乳头直径、乳腺组织、子宫系数、血清中的雌二醇(E2)、催乳素(PRL)和孕酮(PROG)的含量变化。结果:质量标准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归、蒲公英、甘草、浙贝母、瓜蒌、元胡的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其出峰时间分别为咖啡酸10.95min,阿魏酸19.37min,甘草苷22.46min,甘草酸24.55min。分别在3.0561.00,4.7595.00,9.2046.00,17.6088.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RSD=1.34%、1.52%、1.22%和0.92%。药效学实验表明,在造模期间其他5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来说乳头红肿且乳头直径增大;其乳腺组织导管扩增、分泌增多、乳腺小叶数和腺泡数明显增多;子宫系数明显增大;血清中的E2、PRL含量明显增多,PROG含量明显减少。给药后乳消平丸高剂量组与造模组相比乳头直径明显减小;乳腺组织中的导管数、腺泡数、小叶数明显减少;子宫系数明显下降;血清中E2、PRL含量明显减少、PROG含量明显增多;各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将当归、蒲公英、甘草、浙贝母、瓜蒌、元胡的薄层色谱鉴别纳入质量标准草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同一流动相下梯度洗脱对咖啡酸、阿魏酸、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控制,同时对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水分、溶解时限和微生物进行检查并列入质量标准草案。本质量标准草案可作为乳消平丸的质量控制标准,符合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相关规定。且对乳消平丸进行了药效学研究,表明乳消平丸对于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段永红[9](2017)在《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与中医药界同仁探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查阅我院中药处方及文献报道。结果:临床中药处方普遍存在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问题。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中国药典》提出建议。结论: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问题应该引起中医药界同仁的关注和重视,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希望《中国药典》对这一问题做出更完善、更科学、更规范化的规定。

石琳[10](2017)在《《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中药药物警戒理论是指导中药安全用药的原则和规范。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药物警戒的内涵和理论体系被逐渐梳理凝练。与西方药物警戒思想相比中药药物警戒具有鲜明的特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源于历代中医药学家临床实践和用药经验的总结,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安全用药思想一脉相传,具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底蕴,承袭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中药临床使用的全过程。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广泛存在于大量中医古代文献之中,因此中药药物警戒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二、研究目的《本草纲目》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着作。它全面总结了 16世纪以前我国中药学成就,对中药理论以及药物的来源鉴别、采集炮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和禁忌等内容进行了完备、详尽而准确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保存了大量明代以前的中医药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外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包罗万象,十分丰富,但从中药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因而研究《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具有创新性并必将对中药药物警戒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本草纲目>(金陵本)新校注》作为研究版本。从识毒、防毒、用毒、解毒的角度研究了《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整理获得了大量关于中药药物警戒的文献资料,并构建形成了《本草纲目》完整的药物警戒思想体系。本研究用到了 4种研究方法。第一个是文献综述法,从“本草纲目”、“数据挖掘”和“中药药物警戒”3个角度进行研究现状分析,查阅文献资料万余篇,进一步明确了立项依据,选定了研究方法。第二个是传统文献法,历时8个多月,对《本草纲目》190余万字文献内容进分类整理,按照识毒-防毒-用毒-解毒四个方面归纳出其药物警戒思想体系。第三个是数据挖掘法,选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法对药物的性、味、毒性、禁忌反恶关系等进行分析,找寻内在联系和规律。第四个是内容分析法,将原本用于情报分析的方法用于中医药古代文献研究,对5000余条李时珍评述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定量分析李时珍对《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贡献,探索《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源流。四、研究结果1、全面展现了《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内涵。在识毒方面,重视药物的毒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防毒警戒方面,《本草纲目》极其重视药物的种源和真伪鉴别,全书所载药物的84%均详细记录了药物出产、形状和采收;丰富了药物炮制的方法和理论,强调通过炮制加工实现药物的减毒增效;注重不良反应记录,《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其中很多还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救方法。《本草纲目》用毒警戒思想内容丰富,蕴含在大量方药使用记录之中,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配伍和饮食禁忌,提倡理性用毒中病即止,重视煎煮法和剂型的选择,强调因人制宜和遵循四时用药法则。《本草纲目》记载的大量中毒解救的方法是解毒警戒思想的直接体现,《本草纲目》中首次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概念,并从振奋脾胃之气的角度阐释药物解毒作用。2、从防毒、用毒角度阐释药物警戒内涵,提出对临床安全用药的指导。本研究重点对有关药物防毒警戒和用毒警戒的内容进行阐释,全面梳理了《本草纲目》中药物的来源与辨伪、产地与采收、加工与炮制、妊娠禁忌及解毒等内容,并按照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的定义筛选分析书中所载不良反应记录。总结形成了《本草纲目》集解信息统计分析表、修治统计分析表、修治信息内容表、不良反应记录统计分析表、妊娠禁忌药物一览表、解毒药物一览表,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发现《本草纲目》对药性认识的特点:认为药性的核心要素是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归经和升降浮沉不属于药物本身的属性,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发生改变。因此,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了药物性味与药物毒性,以及性味与药物之间产生禁、忌、反、恶等负向性作用的关联性,并得出:辛味与毒性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苦寒的药物容易与其它药物产生配伍禁忌等负向性作用;有毒无毒与是否容易和其它药物发生配伍禁忌等负向性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的三条规律。这一结果在临床药物配伍使用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3、探讨了《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的源流。《本草纲目》是一部集明代之前本草成就之大成的着作。收录了自陶弘景以下至李时珍时期一千多种文献资料,与李时珍一生医学实践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升华相结合,共同成就了这部蜚声海内外几百年而依旧熠熠生辉的恢弘巨着。由此可知,《本草纲目》的药物警戒思想不仅源于一世、一家,这里既有对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继承,又有李时珍的发挥。本研从药物种类、药学理论和炮制方法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李时珍对历代医家思想的继承,并运用现代文献学内容分析法的方法对《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评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他对药物警戒思想的发挥。五、研究结论《本草纲目》是我国中医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集大成的本草着作,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中药学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十六世纪的“百科全书”。自其诞生的420多年以来,为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并加以研究,但是关于它的研究更多是集中在对其所载药物功效主治等本身的认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本草纲目》之中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中药药物警戒的思想并对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了传统文献学方法、内容分析法和现代统计学数据挖掘技术,按照识毒、防毒、用毒、解毒四个维度建立药物警戒相关信息数据库,从中药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出《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体系,归纳具体警戒内容,探讨其思想源流,为中药药物警戒研究开辟新的思路,为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对中药剂量规定的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药剂量规定的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及其对《黄帝内经》继承发扬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明代温补学派概述
        2 肾命学说的基本内容
        3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4 小结
    综述二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2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3 小结
    综述三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
        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应用问题及解决建议
        4 小结
    综述四 扎根理论在中医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扎根理论在中医应用现状
        2 扎根理论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存在问题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第一节 知识图谱构建
        1 数据来源
        2 抽样方法
        3 本体构建
        4 知识抽取
        5 消歧技术
        6 知识补充
        7 剂量换算
        8 核心组成确定
        9 图数据库构建
        10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图
    第二节 知识图谱分析
        1 可视化展示
        2 扎根理论编码
        3 数据挖掘
    第三节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孙一奎肾命学说研究
    第一节 孙一奎肾命学说研究结果
        1 知识图谱结果概述
        2 肾命学说内容展示
        3 肾命学说核心内容展示
        4 元气不足内容展示
        5 补元气用药特点
    第二节 以藏象和儒道相关概念定义命门
        1 借太极阐释命门特征
        2 以气一元论定义命门所指
        3 以藏象理论、道教和《易经》确定命门位置
    第三节 基于精气学说构建命门-肾主后天系统
        1 以精气学说将命门与肾相连
        2 命门-肾主呼吸系统
        3 命门-肾主后天系统
    第四节 基于三焦的命门-三焦先后天系统
        1 命门-三焦-膀胱主水道系统
        2 命门-三焦气化系统
    第五节 基于“气一元论”和“理一分殊”的元气-原气思想
        1 元气真气所指为一
        2 元气原气所指不同
        3 原气动气所指相同
    第六节 以《黄帝内经》与哲学相关理论指导肾命学说临床应用
        1 以《黄帝内经》“劳伤”与理学“人欲”构建病因病机
        2 以《黄帝内经》治则和理学“革尽人欲”构建治法
        3 以《黄帝内经》与哲学、道教“真气”指导养生
    第七节 基于元气理论的辨治思路
        1 温脾健运
        2 补中兼温
        3 补中兼升
        4 脾肾双补
        5 重营卫气血
    第八节 孙一奎肾命学说总结
        1 孙一奎肾命学说框架
        2 孙一奎以元气为纲的辨治特色
第三章 赵献可肾命学说研究
    第一节 赵献可肾命学说研究结果
        1 知识图谱结果概述
        2 肾命学说内容展示
        3 肾命学说核心内容展示
        4 命门水火异常内容展示
        5 补命门水火用药经验
    第二节 以精气、藏象和哲学定义命门
        1 以精气学说将命门与肾相连
        2 以真君真主、太极定义命门人身之主
        3 以“中道”“坎卦”和“小心”确定命门位置
        4 以命门指导养生
    第三节 以阴阳为指导阐释先天水火
        1 医哲范畴下的阴阳
        2 以阴阳理论构建先天水火
        3 以阴阳理论阐述先天水火关系
        4 以阴阳理论指导先天水火的临床应用
        5 以阴阳理论形成“重阳”特色
    第四节 基于“理气”与藏象阐释命门-命门水火-肾系统
        1 基于理气关系构建命门与命门水火的关系
        2 从藏象理论阐释先天水火-肾内容
    第五节 借三焦构建命门-三焦先后天系统
        1 三焦概念
        2 命门-三焦-膀胱的津液代谢系统
        3 命门之火-三焦-相火的阳气运行系统
        4 命门之火-相火-君火的阳气运行系统
        5 命门之水-三焦-神水的神水运行途径
    第六节 肾命学说下的命门水火应用
        1 八味丸处方思路
        2 六味丸处方思路
    第七节 赵献可肾命学说研究总结
        1 赵献可肾命学说框架
        2 赵献可肾命学说临床应用
第四章 张介宾肾命学说研究
    第一节 张介宾肾命学说研究结果
        1 知识图谱结果概述
        2 肾命学说内容展示
        3 肾命学说核心内容展示
        4 命门水火异常内容展示
        5 补命门水火用药特点
    第二节 借无极定义真阴
        1 真阴类似无极
        2 真阴之象在形体
    第三节 以藏象和太极定义命门
        1 以藏象定义命门形而下内容
        2 以哲学构建命门形而上的内容
    第四节 以太极定义命门-命门水火-阴阳系统
        1 以太极定义命门主宰后天
        2 以太极定义命门水火为阴阳之根
    第五节 以藏象理论构建真阴-命门-肾先后天系统
        1 真阴藏于肾与命门
        2 命门主肾
    第六节 借“道器”、太极动静定义先天关系
        1 命门与命门水火关系
        2 真阴与命门关系
    第七节 以理气阴阳阐释命门水火之关系
        1 以理气为框架阐释命门与命门水火
        2 以阴阳精气阐释命门水火之联系
        3 以重阳思想定义命门之火的重要性
    第八节 以理学和《内经》指导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1 以“过用”指导认识病因病机
        2 将“灭人欲”作为真阴命门异常基本治则
    第九节 肾命学说下的真阴、命门应用
        1 真阴之治分缓急
        2 命门水火重精气动静
    第十节 张介宾肾命学说研究总结
        1 张介宾肾命学说框架
        2 张介宾肾命学说临床应用
第五章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研究内容讨论
    第一节 医哲互参构建基本框架
        1 哲学思想为划分先后天之依据
        2 医学思想是肾命学说成形之保证
        3 医哲相合服务肾命学说临床应用
    第二节 以阴阳学说作为基础,辅以精气
        1 以阴阳学说决定肾命学说的组成
        2 以精气学说对肾命学说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重阳思想与肾命学说互补互用
        1 重阳思想贯穿于肾命学说
        2 肾命学说为重阳思想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节 重视命门与脏腑的相关性
        1 肾与命门理论相关
        2 补肾以复命门之不足
        3 温脾以助补肾
    第五节 三者肾命学说特色
        1 三者肾命学说框架比较
        2 孙一奎肾命学说重元气
        3 赵献可肾命学说重水火
        4 张介宾肾命学说重水火精气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发扬
    第一节 对《黄帝内经》中精气阴阳学说的继承发扬
        1 天人相应理论
        2 精气学说
        3 阴阳学说
    第二节 对《黄帝内经》藏象理论的继承发扬
        1 命门与肾
        2 脾与肾
        3 三焦与相火
    第三节 对《黄帝内经》温补思想的继承发扬
        1 温补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
        2 处方思路来源于《黄帝内经》
    第四节 对《黄帝内经》病机治法的继承发扬
        1 命门之不足源于“过用”
        2 保命门之关键在于防止过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在现代中医临床应用举隅
    第一节 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研究流程
        1 数据来源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研究结果
        1 数据基本情况
        2 jaccard相关系数结果
        3 定量研究结果
        4 扎根理论研究结果
    第三节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腰痛辨治思路
        1 扶正以治本
        2 驱邪以治标
        3 现代名老中医与明代温补学派诊治相似之处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2)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及白芍的文献研究
    1 《医学衷中参西录》简介
    2 白芍的文献研究
        2.1 白芍的古代文献研究
        2.1.1 白、赤相分和白芍功用的进展
        2.1.2 芍药在经方中的应用
        2.2 白芍的现代研究
        2.2.1 白芍中药及其相关方剂的药理研究
        2.2.2 白芍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白芍处方分布情况
    1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中含白芍效方
    2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中含白芍的处方的分布情况
    3 《医学衷中参西录》含白芍方创方思路
三、张锡纯应用白芍精要
    1 对于性味、炮制、剂量的认识
    2 张锡纯对白芍功效的认识
        2.1 清泻肝胆火热
        2.2 防热药上僭
        2.3 凉润柔肝
        2.4 滋阴补血
        2.5 补气益肺
        2.6 善利小便
        2.7 收敛潜摄
        2.7.1 收敛纳气
        2.7.2 收敛止血
        2.7.3 敛阴止汗
        2.7.4 潜阳敛火
    3 张锡纯对白芍配伍的应用
        3.1 白芍配甘草,补气益阴,缓急止痛
        3.1.1 甘苦化合,功近人参
        3.1.2 益脾胃,滋气阴
        3.1.3 清肝热,理胁、腹之痛
        3.1.4 利小便,疗热淋
        3.1.5 滋阴利水,止滑泻
        3.2 白芍配附子,“翕收元阳下归宅窟”
        3.3 白芍配阿胶,分利二便
        3.4 白芍配熟地,滋阴利水行滞
        3.5 白芍配山药,滋阴退热通淋浊
        3.6 白芍配石膏,清阳明之热
        3.7 白芍配干姜,温阳袪痰饮
        3.8 白芍配龙骨、牡蛎,镇逆熄风
        3.9 白芍配玄参,滋阴退热
        3.10 白芍配代赭石,镇冲降胃
四、《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有含白芍处方的整理与分析
    1 资料收集
        1.1 资料来源
        1.2 选择标准
    2 数据处理
    3 统计方法
    4 频数统计的基本分析
        4.1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病种分布
        4.2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症状分布
        4.3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病因病机分布
        4.4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的脉象分布
    5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
        5.1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方剂的药物频次
        5.2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方剂的白芍用量
        5.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的配伍
        5.4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归经
        5.5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四气分析
        5.6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芍组方药物的五味分析
    6 《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白芍最高的5 个病种药物配伍分析
        6.1 《医学衷中参西录》温病处方中白芍的配伍
        6.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虚劳喘嗽方中白芍的配伍
        6.3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吐衄方中白芍的配伍
        6.4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淋证方中白芍的配伍
        6.5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痢方中白芍的配伍
五、讨论
    1 对白芍利小便的作用的思考
    2 对张氏应用白芍治疗痰饮咳喘病的思考
        2.1 利小便以开邪之出路
        2.2 平肝之横逆,滋肝之不足
        2.3 甘苦化合,补肺之佳品
    3.对白芍滋阴、益气功效的思考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张锡纯应用白芍的特色探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及临床病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检索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 Meta分析结果
        3.1 总有效率
        3.2 血肌酐(Scr)
        3.3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3.4 空腹血糖(FBG)
        3.5 餐后 2h 血糖(2hPBG)
        3.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3.7 中医症候积分
        3.8 甘油三酯(TG)
        3.9 总胆固醇(TC)
        3.10 安全性分析
        3.11 发表偏倚检测
第二部分 各组中药复方用药统计
    1 药物频次统计
    2 药物药性分类
    3 药物功效分类
    4 文献所用药物分类
    5 药物用量
    6 用药分析
第三部分 临床病例汇报
    1 病例一
    2 病例二
第四部分 讨论
    1 Meta分析结果及意义
    2 中药复方组成分析
    3 临床病例分析
    4 局限性
    5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大鼠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药干预COPD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系统评价在中医药临床研宄中的应用现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前言
第一部分 延年类医方的研究进展
    1.1 相关概念
        1.1.1 衰老的定义
        1.1.2 延年类医方
        1.1.3 延年类医方分类
    1.2 衰老的机制
    1.3 衰老的现代认识
    1.4 衰老的表现
第二部分 延年类医方发展简史
    2.1 延年类的医方的起源(先秦至魏晋)
    2.2 延年类医方的初始发展时期(唐)
    2.3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成熟时期(宋金元)
    2.4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鼎盛时期(明)
    2.5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缓慢时期(清)
    2.6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复兴时期(现代)
第三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释义
    3.1 五脏调补
        3.1.1 绝谷仙方
        3.1.2 养生方(服楮实法)
        3.1.3 车前方
        3.1.4 毗沙门天王神妙补心丸
        3.1.5 服黄莲法
        3.1.6 四时常服方
        3.1.7 地黄丸
        3.1.8 肾虚滑精方
        3.1.9 残辟谷方
        3.1.10 养生方
        3.1.11 不饥方
        3.1.12 养生方
        3.1.13 石龙芮丸
        3.1.14 定志丸
        3.1.15 五芝方
        3.1.16 绝谷仙方(茯苓饼法)
        3.1.17 绝谷仙方(服胡麻法)
        3.1.18 绝谷仙方(服章陆法)
        3.1.19 妙香丸子方
        3.1.20 长生涌泉汞方
        3.1.21 吃草方
        3.1.22 休粮方
        3.1.23 八公神散
        3.1.24 道家合和金丹
        3.1.25 内药方
        3.1.26 服食养生方
        3.1.27 三等丸
        3.1.28 风劳冷病方
        3.1.29 绝谷仙方(服麻子法)
        3.1.30 绝谷仙方(采黄精方)
        3.1.31 涌泉方
        3.1.32 绝谷仙方(大豆饼)
        3.1.33 绝谷不饥方
        3.1.34 常服补益方
    3.2 气血并调
        3.2.1 临川何诠二十四处传得方
        3.2.2 羌活补髓丸
        3.2.3 又吃草方
    3.3 润形养神(阴)
        3.3.1 松笋变白方
        3.3.2 养生方(服槐子法)
        3.3.3 绝谷仙方(去三尸方)
        3.3.4 养生方
        3.3.5 服天冬法
        3.3.6 神仙定年方
        3.3.7 韦侍郎变白方
    3.4 固本葆贞(阳)
        3.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3.4.2 钟乳丸
        3.4.3 秘泄精液方
        3.4.4 苁蓉黄芪羊肾汤
    3.5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敦煌延年类医方用药规律研究
    4.1 资料搜集
        4.1.1 中医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4.1.2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4.1.3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来源
        4.1.4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选取
    4.2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4.2.1 资料整理
        4.2.2 数据准备
        4.2.3 数据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药物频次
        4.3.2 药物的归经及性味
        4.3.3 组方规律分析
        4.3.4 熵层次聚类潜在组方分析
    4.4 讨论
        4.4.1 敦煌延年类医方药物归经
        4.4.2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性
        4.4.3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味
        4.4.4 敦煌延年类医方高频药物
        4.4.5 敦煌延年医方常用药对
第五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临床应用
    5.1 五脏调补
        5.1.1 三等丸方
    5.2 气血并调
        5.2.1 羌活补髓丸
    5.3 润形养神(阴)
        5.3.1 韦侍郎变白方
    5.4 固本葆贞(阳)
        5.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桑椹防治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桑椹多组分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的预测
        1.1 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中压纯化系统快速分离桑椹化学成分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3.基于细胞模型的桑椹多成分生物效应与机制探讨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基于《金匮》方药自注的仲景用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金匮要略》方药自注记载内容整理研究
    1 “方药自注”概念范畴
    2 《金匮要略》方药自注药物用法的研究
        2.1 分药炮制,精细加工
        2.1.1 毒性药
        2.1.2 峻烈药
        2.1.3 虫类药
        2.1.4 豆类药
        2.1.5 特殊气味药
        2.1.6 矿物贝壳类药
        2.2 表里缓急,剂型有别
        2.2.1 急病、新病、重病用汤剂
        2.2.2 缓病、宿疾、调养用丸剂
        2.2.3 疮疡、水饮、寒郁用散剂
        2.2.4 局部病变用栓剂
        2.2.5 体表病症多用洗剂与熏剂
        2.2.6 其他药剂
        2.3 次数时间,服法需宜
        2.3.1 明确服药次数
        2.3.2 煎煮时间精准
        2.3.3 巧妙运用佐剂
        2.3.4 服药剂量,规定详尽
        2.3.5 寒热温凉,服法有别
        2.4 反应有别,禁宜有据
        2.4.1 取效标准的反应
        2.4.2 药后配合,以助药力
        2.4.3 药后无汗需再服
        2.4.4 药后禁忌事项
        2.5 方后加减,随证治之
        2.5.1 呕者用半夏
        2.5.2 寒者用生姜
        2.5.3 痛者用芍药
        2.5.4 恶风、先寒用附子
        2.5.5 渴因津伤用栝楼根、饮结不散用芒硝
第二部分 方药自注蕴含的仲景用药思想研究
    1 重调护,养正气,避邪气
    2 整体出发,因时因人,各定其法
    3 调和阴阳,重视脾胃,仔细辨治
    4 顺应病情,方随证转,随证治之
    5 药后调适,医护一体,医德高尚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金匮要略》方药用法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乳消平丸的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1.1.1 乳腺增生的患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
        1.1.5 乳腺增生的检查方法
    1.2 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概述
        1.2.1 现行中药材质量标准常见的问题
        1.2.2 中药质量标准中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3 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概况
        1.3.1 医院生产自制中药制剂的必需性
        1.3.2 医院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1.3.3 解决方法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处方及制备工艺
    2.1 处方及其药材理化性质
        2.1.1 处方
        2.1.2 方中各药材理化性质
    2.2 仪器及与材料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材料与试药
    2.3 制备工艺
    2.4 讨论
第三章 乳消平丸中主要成分的鉴别研究
    3.1 仪器、材料与试药
    3.2 当归的鉴别
        3.2.1 溶液的制备
        3.2.2 试验方法及结果
    3.3 蒲公英的鉴别
        3.3.1 溶液的制备
        3.3.2 试验方法及结果
    3.4 浙贝母的鉴别
        3.4.1 溶液的制备
        3.4.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5 元胡的鉴别
        3.5.1 溶液的制备
        3.5.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6 甘草的鉴别
        3.6.1 溶液的制备
        3.6.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7 瓜蒌的鉴别
        3.7.1 溶液的制备
        3.7.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8 讨论
        3.8.1 瓜蒌的鉴别
        3.8.2 甘草的鉴别
        3.8.3 鉴别药味的选取
第四章 乳消平丸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试剂与药品
    4.2 方法与结果
        4.2.1 色谱条件
        4.2.2 溶液的制备
        4.2.3 系统适应性试验
        4.2.4 方法考察
    4.3 讨论
        4.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4.3.2 流动相的选择
        4.3.3 选取含量测定的依据
        4.3.4 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质量检查
    5.1 重量差异
    5.2 装量差异
    5.3 水分测定
    5.4 溶解时限
    5.5 微生物限度检查
第六章 乳消平丸质量标准草案
第七章 乳消平丸的药效学研究
    7.1 实验材料
        7.1.1 仪器
        7.1.2 实验动物
        7.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7.2 方法
        7.2.1 动物分组方法
        7.2.2 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方法
        7.2.3 药液浓度的设定
        7.2.4 药液的配制
        7.2.5 给药方法
        7.2.6 取材及指标检测
        7.2.7 统计学方法
        7.2.8 造模对动物状态的影响
        7.2.9 对乳头直径的影响
        7.2.10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7.2.11 对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7.2.12 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7.2.13 对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
    7.3 讨论
论文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与结果
2 原因分析
    2.1 历代经典古方中的用药剂量情况
    2.2 现代中医界对重剂与轻剂的争论
    2.3 饮片质量下降, 临床疗效不明显
    2.4 中药材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质量不稳定
    2.5 中医医师没有树立严格规范的剂量观念
3 讨论与建议
    3.1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管理,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3.2 加强中药学的基础研究
    3.3 强化中医师规范化用药观念
    3.4 对《中国药典》的几点建议
        3.4.1 对《中国药典》剂量问题的建议
        3.4.2 促进中药系统的规范化基础研究

(10)《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本草纲目》研究情况综述
        (一) 关于《本草纲目》文献的研究
        (二) 关于《本草纲目》所反映的李时珍哲学思想的研究
        (三) 关于《本草纲目》中医药理论的研究
        (四) 关于《本草纲目》药物的研究
        (五) 关于《本草纲目》治疗方法的研究
        (六) 关于《本草纲目》中病证的研究
        (七) 关于《本草纲目》各部分内容的研究
        (八) 其它研究
    二、中药药物警戒研究综述
        (一) 中药药物警戒理论内涵研究
        (二) 基于中药饮片的药物警戒研究
        (三) 基于现代中药制剂的药物警戒研究
        (四) 基于文献的中药药物警戒研究
        (五) 基于方法学的中药药物警戒研究
        (六) 其它研究
    三、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综述
        (一) 中医药数据的特点
        (二) 数据挖掘
        (三)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热点
文献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 版本的选择
        (二) 识毒、防毒、用毒、解毒研究内容的定义
        (三) 文献整理和数据库的建立
        二、药物识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药物药性的认识特点
        (二) 药物药性信息的数据挖掘
        三、药物防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重视防毒的缘由
        (二) 重视药物的种属及鉴别
        (三) 重视药物的炮制
        (四) 重视不良反应的记录分析
        四、药物用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与药物使用安全的相关因素
        (二) 注重配伍饮食禁忌,提倡理性用毒
        (三) 重视煎煮法和剂型的选择
        (四) 因人制宜思想体现
        (五) 重视四时用药理论
        五、药物解毒警戒思想研究
        (一) 中毒解救相关内容
        (二) 中毒解救机理分析
        (三) 中毒解救思想的应用
    第二章 《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源流浅析
        一、李时珍对历代医家思想的继承
        (一) 对药物的继承
        (二) 对医药理论的继承
        (三) 对药物警戒相关方法的继承
        二、李时珍对药物警戒思想的发挥
        (一) 内容分析法简介
        (二) 李时珍评述内容研究过程
        (三) 李时珍的药物警戒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集解信息统计分析表
    二、修治统计分析表
    三、修治信息内容表
    四、不良反应记录统计分析表
    五、妊娠禁忌药物一览表
    六、解毒药物一览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对中药剂量规定的浅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温补学派肾命学说及其对《黄帝内经》继承发扬的研究[D]. 席崇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白芍的研究[D]. 严忠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及临床病例观察[D]. 胡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刘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D]. 李俊珂.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6]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桑椹防治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D]. 苏比努尔·巴克.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基于《金匮》方药自注的仲景用药思想研究[D]. 李世媛.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8]乳消平丸的质量标准及其药效学的研究[D]. 李茜. 兰州大学, 2018(10)
  • [9]中药处方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问题探讨[J]. 段永红. 中国药事, 2017(05)
  • [10]《本草纲目》药物警戒思想研究[D]. 石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中药剂量调节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