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平衡引领未来

燃气热水器:平衡引领未来

一、燃气热水器:平衡式主导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洪振国[1](2020)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期,农村能源同样受到国家层面更多关注,农业农村节能已被列入“十三五”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农村能源消费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国家能源转型和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然而宏观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农村能源消费,扩充能源消费列表,有助于深入分析农村能源消费演进特征。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背景下,从技术可行性和资源禀赋方面考虑清洁再生能源节能潜力,模拟未来能源消费量和结构特征,进而选取实例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可行性和相关效益,可以为制定农村能源发展战略和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和清洁可再生能源为研究对象,以能源可持续发展理论、能源阶梯理论和能源堆集理论、可耗竭资源理论和替代能源为基础理论。宏观上,总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全面掌握农村能源种类、数量和设备保有量数据,阐明当前统计数据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太阳能、畜粪和微小型发电三类能源消费数据,从消费量、结构、属性和模式四个方面对农村能源演化特征进行系统性解读,阐明农村能源消费的突出问题和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意义,进而展开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的研究。以节能潜力和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农村能源消费和模拟两种情景下的能源结构变动。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直接体现用能技术是否具备推广潜力的指标,论文选取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实例,通过结构式访谈和实地观测,获取大量一手数据,从农户生活角度出发,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实际利用效率,分析其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以期为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评价提供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农村能源从低效、以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导、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极低的消费模式转向相对高效、非固体能源比例较高、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基本平行、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较低的消费模式。农村能源系统朝高效、清洁、可再生、便捷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农村能源消费依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助力农村能源转型的重要途经。(1)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89年的20.78%增长至2016年的31.64%。与此同时,LPG、电力、太阳能等高品质能源消费量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种类多元化趋势增强。(2)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有效能消费中低效、高污染的生物质能不再是主要贡献者。19892016年清洁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实物量消费的比重从0.33%上升到10.04%。实物量消费中,直接利用的生物质能虽占48%以上,但在2014年以后化石能源有效能消费超过了直接利用的生物质能,清洁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生物质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能源属性变化显示,农村能源清洁性、便捷性和能源用途多样性不断提升。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清洁、便捷和多用途的能源,相比之下这类能源价格也更高。19892016年,农村能源经济性(单位用能支出)提高了4.86倍,清洁性和便捷性分别提升了5.97和3.34倍,用途多样性提高了1.85倍。(4)能源消费模式从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导的模式转向非固体能源比例较高、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基本平行的消费模式。1989年农村能源消费以固体能源和非商品能源为主,分别占实物量消费的98.82%和75.4%。19892016年,非固体能源消费从1.18%增加到34.15%,商品能源消费从24%上升到45%,能源消费模式发生了明显地转变。(5)农村主导能源品味差、能源结构不合理、生物质能浪费严重、能源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村能源的良性发展。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能助力农村能源走出当前困境,促进农村能源系统转型和生态新农村建设。2.相比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太阳能、沼气和微小型发电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更强,节能潜力巨大。但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和未来消费量预测值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仍然需要加强清洁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优化升级。(1)不考虑联网的清洁可再生电力时,到2020年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总节能潜力为32.31 Mtce,约为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量的10.61%。其中太阳能、沼气和微小型发电的节能潜力分别为9.113 Mtce、23.11Mtce和0.088 Mtce。太阳能利用中,当前研究未充分考虑到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寒冷冬季不适用”特殊性,对其节能效果有一定的高估。沼气利用方面,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单位有效池容节能潜力相当,但受劳动力外流、原料难以保障等因素影响,户用沼气发展状况不佳,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未来沼气发展重点领域。微小型发电仅有小型光伏发电获得了发展良好,微型水电和小型风电缺乏顶层设计,短期内发展前景不佳。(2)农村能源消费量持续降低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GM(1,1)模型预测显示到2030年,农村能源实物量消费将降至272.6818 Mtce。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幅增加,马尔可夫预测指出,到2030年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将占实物量消费的20.65%,约合56.07 Mtce。但对比2030年清洁可再生能源预测量和2020年节能潜力,还有23.76 Mtce的差额。能源设备设施无法满足未来能源发展需求,未来十年内仍需加强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强化农村居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意识,促进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优化升级。3.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效率仅为理论转换效率的1/3左右,扩大热水用量的提升空间巨大。以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替代其它燃料提供热水时,结果显示热水器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显着。(1)研究区内太阳能热水器,可利用期为263天,期间太阳能热水器理论可转换热量为3661.7 MJ。但现实生活中,居民仅利用了1168.6 MJ的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热效率仅为12.77%,为太阳能热水器理论热效率(40%)的1/3左右,仍有2/3的未用热量可用,同时区域内热水器应用普及率仅为123.86 m2/千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7m2/千人,热水器推广扩散也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力。(2)以实际利用热量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经济收益不高,但环境效益明显,社会影响显着。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在其生命周期内,可减少碳排放1.837.89 t,其每年减少的碳排放与乘用车行驶10684550 km所产生的碳排放水平相当。太阳能热水器大面积安装使用时,能极大的减轻环境污染压力。热水器的使用改变了居民个人卫生习惯和室内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3)基于实际利用的热水器推广建议:农民自身要改善使用习惯,提高热水器利用效率。在热水器选购时,根据家庭规模选择适当水箱容量的热水器。同时政府也应该为热水器的购买者提供相应补贴,作为对热水器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的补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的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成本较低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和推广,引导农村能源向着低碳高效、清洁、可持续方向发展。

汤成杰[2](2019)在《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具有的精准直供热水的舒适特性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高效率、低排放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普及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更加节能和减少污染。目前冷凝换热技术和全预混燃烧技术在燃气快速热水器上的应用相对广泛,但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上因内胆制作工艺、燃烧室形状等原因,限制了换热结构改进和燃烧系统优化。本课题创新性的利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结合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搭建一个具有高效换热、低污染烟气排放、不需要防爆风机的新型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系统,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型系统的燃烧、换热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性能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可,性能可靠。其主要内容为:首先,对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燃烧火焰稳定性,烟气中CO和NOx产生机理和相互关系,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介绍,螺纹烟管与烟气扰流板强化传热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燃烧系统、一二次换热、水路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新型外表面换热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模型。其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新型系统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出燃烧和换热过程具体情况。依据燃烧火焰不均匀性提出了燃烧器双文丘里结构,并确定初步过量空气系数为1.5较为合适,及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设计范围。通过换热过程分析发现螺纹烟管配合烟气扰流板后换热强化明显,换热量占整体换热量的50%,新型设计的外表面换热方式也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起到至关作用,外表面夹层换热量占比近30%。此外,利用CFD和FEA耦合分析方法对一级换热系统高温区域进行应力分布和安全系数模拟计算,给出翻边焊接的改进方案。最后,搭建新型外表面换热式燃气热水器实验模型,对该模型的烟气排放,热效率、热水产率、维持热负荷、内胆底部搪瓷表面温度等进行实验验证,从实验数据进一步得出针对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的过量空气系数合理范围为1.3到2.0及此范围内CO和NOx的排放均可满足低排放要求。螺纹烟管结合烟气扰流板,以及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的有效性也通过实际模型热效率测试验证,该优化方案具有90%的热效率和约85%热水产出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结合CFD和FEA耦合分析的风险点,设计了可行的可靠性测试方案并实施,从测试方面证实焊接改进方案的可靠性。通过本课题研究证明,采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和负压式全预混式燃烧系统的新型热水器,通过对燃烧器进口结构改进和外表面夹层肋板结构优化,达到良好的燃烧性能和换热效果性能,此项创新系统是值得推广的。

曹晟[3](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预测控制》文中指出生活热水占建筑总能耗的比重较高,是建筑节能的重点。太阳能+辅助热源的热水系统在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太阳能热水供应不稳定、不及时的问题,具有更好的需求响应,同时对控制策略的要求也更高。预测控制能通过供需匹配进行优化,具有更优的性能表现,但由于需求侧与用户行为密切相关,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预测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用户的实际热水用量数据,对影响用户洗浴习惯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用户习惯的机器学习方法,并探究有关评价标准、不平衡类、机器学习算法、训练集大小等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别计算每位用户热水需求、再进行叠加的热水需求预测算法,该算法相比传统的预测算法在热水保证率上提高至98.64%,更适合在预测控制中应用。在供给侧通过机器学习与二次曲线拟合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太阳辐照强度,计算简单、结果良好。基于供需预测对热水供应进行优化,提出针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并建立太阳能+燃气热水器的热水系统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到不同运行策略下热水系统在热水保证率、系统能耗和经济性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预测控制方法下系统的24小时热水保证率达到98.64%,同时相比传统策略总能耗降低46.45%、太阳能供热占比达到44.75%、散热损失降低22.04%、综合热水供应成本降低38.26%。本文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在无较大硬件改动的基础上,实现了热水系统在多个方面的性能提升。

王波[4](2018)在《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太阳能光热产业是提供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的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既属于新能源产业,又属于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总结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影响和贡献,揭示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探索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将为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示范。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理论和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构建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为文章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系统总结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创新要素对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贡献,为文章的后续研究奠定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路径,揭示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探索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多维创新系统运行机制,评估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表明:(1)太阳能光热产业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中为数不多的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典型产业。太阳能光热产业从兴起到快速成长,再到转型升级,主要归因于创新驱动的结果,创新成为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内驱力,对该产业发展的贡献远大于劳动、资本等要素。创新不仅驱动了新兴产业在其早期发展阶段的快速成长,而且驱动新兴产业在其技术成熟和产能过剩时的转型升级。(2)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走了一条立足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路径:即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基础创新与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协同驱动产业发展。首先是打破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平板集热技术轨道,自主研发出玻璃真空管集热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基础创新,并运用这一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广大农村低层建筑市场需求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实现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随着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迅速实现太阳能集热技术产业化,这一技术创新引发市场创新,协同驱动了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形成和高速发展。然后是在单台热水器技术成熟、产能过剩时,又开发出适合城市高层建筑的太阳能光热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市场创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这条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既不同于Kim(1997)在研究韩国汽车产业时所提出的“模仿--创新”路径,也不同于Lee(2011,2017)在研究日韩钢铁产业时所提出的“技术跨越--产业追赶”路径,更不同于Hobday(1997)在研究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电子产业时所提出的“OEM-OBM-ODM”路径。(3)中国特色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实践,蕴藏着内在的规律性,其机理在于:技术创新通过变革产业组织、创新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品线和产业链等实现产品结构升级;通过节约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升级、满足个性化需求等获得高额利润。(4)实现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即以富有企业家精神、敢于创新创业的民营企业为核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金融组织等多元创新主体联动机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中国强力政府推动下的制度创新,叠加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等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等多层次创新系统融合机制。(5)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多维创新系统,必将进一步驱动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绩效的提升。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有别于现有的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理论,本研究识别了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创新与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协同驱动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揭示了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设计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系统高效运行的多元创新主体联动机制、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多层创新系统融合机制,构建了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是在全球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捕捉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这表明,后发国家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机会窗口”的开启,针对本国国情,实现特色化的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研究发现,是对后发国家产业追赶理论和低碳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研究对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机制的揭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苏均松[5](2018)在《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消费者对燃气具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发展越来越来重视。燃气具产品企业生产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推动燃气具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质量管理是燃气具产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对燃气具生产销售企业的在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而且对关键环节进行专题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A燃气具公司的发展和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PEST分析法,为A燃气具公司所处宏观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分析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重点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设计,确定,实施和改进。本文研究分为七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章介绍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概念,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第二章运用PEST分析法,对A燃气具公司宏观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公司面临宏观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重视带来行业新变化;燃气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煤改气工程带来燃气具行业新的发展良机;燃气具行业研发加速,生产、销售和服务发生新变化。第三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分析。第四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第五章对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研究,从关键环节的识别、确定、设计、实施和改进等方面进行开展研究,主要从研发、采购、生产过程、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设备、信息等关键环节具体分析。最后形成主要结论:一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发现对标强大的竞争对手,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质量需求,还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研发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人力资源环节、财务环节、设备环节和信息环节等八大环节作为关键环节进行识别,设计,确定,实施和改进。三是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对燃气具生产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从八个环节来实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有启示参考作用。

佘丽丽[6](2018)在《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燃气热水器造成使用人员CO中毒的案例屡见报端,虽然强排式热水器使用风机可将烟气直接排出室外,减少CO中毒风险,但所取空气来自室内,对室内空气品质有一定影响。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由于给排气管的设置,使得热水器运行与室内空气完全隔绝,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新鲜清洁,并且从功能上完全解决了CO中毒的问题,是更为安全的一款热水器。因此对强制平衡式热水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针对市售JSG20-10JP1型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内部燃烧结构、给排气管结构、传热过程及烟气、空气流动形态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实验平台对样机进行热工性能测试,重点分析了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温度、空气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CFD对给排气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不同伸出长度、不同外界风速、不同风向下的扩散情况,并验证其模拟可靠性。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差异性及给排气管烟气卷吸情况,对热水器提出优化意见,为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的生产及安装提供相关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如下:(1)强制平衡式热水器内部燃烧结构与强排式基本相同,但供风方式有差异。内部燃烧结构及给排气管传热以对流传热为主,烟气排出形态为有中心轴线弯曲的射流形态,空气吸入则很快发展成湍流。(2)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整体热效率较高,已达到二级能效标准,但风机调节范围小,控制系统反应不够迅速。综合热工性能测试得出样机热效率较优工况点为:水流量为10kg/min,热负荷为15kW,排烟温度为95℃。(3)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效率不完全随烟气温度升高而降低,部分点出现反升,且整机排烟温度较低,给排气管中空气温度随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烟气对空气的传热效果不佳。(4)模拟结果显示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给排气管伸出长度值增加而先降低再升高,在伸出墙壁30cm时浓度最低,墙壁处CO浓度随伸出长度值增加而降低;无风速影响下,空气吸入口处也存在少量CO分布,该处CO浓度随正面风速增大而增大,5m/s10m/s时增速最快,空气吸入口上侧较下侧先出现CO分布;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非正面风速增大而减小,且风速较低时墙壁处会分布大范围CO;空气吸入口处CO浓度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增大而减小,外界风向与烟管夹角在30°时,墙壁和空气吸入口处均有较高浓度CO分布。综合以上可得出给排烟管的最佳安装位置为伸出墙壁30cm,且给排气管在排烟过程中易受外界风干扰造成空气吸入口处卷吸CO影响燃烧。

彭超[7](2017)在《燃气热水器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大多采用的是低压引射式部分预混燃烧器,主要依靠引射器结构利用燃气自身的压力,引射喷嘴周围的空气来获得一次空气。引射器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燃烧负荷变化时,被引射的空气量也随之变化,从而保证一次空气系数的相对稳定。但因其引射能力受到火孔面积、火孔深度、喷嘴形状、喷嘴位置、燃气性质、大气环境、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引射的一次空气时刻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从而难以保证最佳的燃烧状态,导致污染物浓度排放较高。鉴于此,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自行设计加工的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进行热工特性实验,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系统空气管路上的阀门调节鼓入燃烧器的一、二次风量来控制一、二次空气系数及过剩空气系数,研究热负荷、一、二次空气系数及过剩空气系数对该燃烧器的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发现在额定燃气压力2000pa下,燃烧器的热负荷在设计热负荷的92%-104%范围内,空气系数合理时均能够达到良好的燃烧效果,并未出现黄焰、脱火、回火等不良燃烧现象。实验表明:(1)一次空气系数对火焰高度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当一次空气系数较低时,燃烧器内火焰较为浑浊,淡蓝色较浅,火焰较长;随着一次空气系数的增大,火焰内焰缩短,外焰更加明晰,且火焰淡蓝色加深;当一次空气系数增加到一定值后,火焰内焰开始波动,甚至缩到与火孔口平齐,燃烧变得不稳定。一次空气系数一定时,二次空气系数对火焰内焰高度及形态的影响不大,随着二次空气系数的增大,过剩空气系数增加,外焰的淡蓝色加深。(2)燃烧器输入热负荷﹑一次空气系数﹑二次空气系数及过剩空气系数变化时均对燃烧产物及燃烧室温度产生影响。在稳定燃烧的条件下,空气系数一定时,热负荷越大,烟气中CO﹑NOx浓度越高,燃烧室内温度越高;热负荷和一次空气系数一定时,随着二次空气系数的增大,过剩空气系数增加,CO﹑NOx浓度随之降低,燃烧室内温度降低;热负荷和过剩空气系数一定时,一次空气系数越高,烟气中CO﹑NOx浓度越低,燃烧室温度变化不大。在各种工况下,当过剩空气系数达到1.86时,CO排放浓度满足当过剩空气系数为1时烟气中CO浓度不得超过1000ppm的规定。当输入热负荷为设计热负荷的98%,一次空气系数为0.44,二次空气系数为1.48,过剩空气系数为1.92时,燃烧器燃烧产物中的CO﹑NO﹑NO2﹑NOx的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工况。

刘明天[8](2015)在《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整体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天然气事业正处在辉煌发展期,每年的表观消费量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居民用气量的比例也随之在逐年攀升。燃气热水器凭借其安全、快捷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热水的特点,已进入千万家庭,成为一种日常家用电器。伴随着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热水器行业的新贵,冷凝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以其节能、高效、环保的优势被认为是热水器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对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的整体性能研究是建立在热水器冬、夏季工况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主要围绕热水器的供水系统、燃烧换热系统、排烟系统的关键指标与关键因素做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特别是针对热水器的主换热器与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分析总结了一些热水器的关键性能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意见,可为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生产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有:①对冬、夏季工况整体热效率的研究,得出冬夏季热水器热效率的整体表现,分析热负荷、过剩空气系数与水流量对热效率的影响,发现在进水流量为7.93L/min、中低负荷时热效率最优,风机对风量的调节范围较窄,若拓宽风量调节范围,热水器整体性能表现将得到提升。②研究供水系统的流体力学特性,得出水流量随压力变化的特征曲线。③对主换热器进行传热计算,得出冬、夏季工况下的综合传热系数、烟气侧对流换热系数、主换热器效率。综合传热系数与烟气侧对流换热系数随各因素的变化相似,都是随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流量达到8L/min后保持平稳。综合传热系数随热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冬季工况时的综合传热系数能达到0.12k W/(m2·℃),夏季工况最高约为0.1k W/(m2·℃),但在相同负荷相同流量下的主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较为接近。④热水器总效率随主换热器效率的增大基本呈增大趋势。所有试验工况点的主换热器效率值都在83.9%以上,在大水流量下主换热器效率相对较低。相同水流量下,夏季工况时的平均主换热器效率值要高于冬季工况。⑤冬季工况时的冷凝换热器性能表现要优于夏季,在相同水流量下,冬季工况的冷凝换热器效率平均值最高比夏季多了34%。冷凝换热器效率随水流速的增大呈波动状态,在较低水流速时,效率较低。冬季工况下冷凝换热器内水流速在0.15m/s,效率值较高;夏季工况时,冷凝换热器效率随水流速的增大,性能逐渐提升。要保持冷凝换热器效率值在30%以上,供水压必须大于0.1MPa。⑥总效率随冷凝换热器效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冬季工况时冷凝换热器效率值在65%75%内,总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夏季工况则是在32%45%,总效率较优。⑦减少主换热器水侧1/5的换热面积后,主换热器效率平均降低3.1%,冷凝换热器换热比例升高1%,冷凝换热器效率平均提高了8.2%,所有试验点工况的热水器总效率保持在88%以上。

顾洁[9](2015)在《NR(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热水器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厨电市场迅速发展,其中热水器作为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产品,需求及普及率不断提升。在热水器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各大品牌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在外资品牌云集,民营品牌市场份额巨大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热水器市场的现状,以NR(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热水器市场的经营为例,为了达到3-5年内成为中国燃气热水器行业中高端品牌领军人物的目标,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通过对公司的现状、内部优势及外部机遇进行分析,找到与目标间的差距,使用五力竞争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通过市场细分、4P分析法、营销决策的关键要素定量分析确定了企业最终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与此同时,针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热水器行业的特点,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及推广,网络销售的新模式开展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案。

蓝少健[10](2011)在《燃气热水器板翅式换热系统传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约能源一直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燃气是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能源,近年来燃气开发利用成果丰硕,城市气化率不断提高,而燃气热水器作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其需求量在迅速增长,所消耗的一次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也逐步增大。因此,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燃气热水器的能源利用效率将是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燃气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换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有铜管翅式换热器存在烟气脱体、流动阻力大及材料热稳定性等影响传热效率的问题,在不增大热水器设备体积基础上,通过采用紧凑高效的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对热水器换热系统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期进一步提高设备热效率,降低设备制造成本,提高燃气热水器的综合性能。为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热水器传热过程和整机热效率的分析。热水器传热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室内的传热过程以对流传热为主,辐射传热为辅,换热量分别为106.76kJ/min和55.18kJ/min;换热器内的传热过程以烟气侧的热阻为换热器的控制热阻,而水侧与不锈钢隔板热阻相对很小。整机热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热水器的平均热效率与理想计算值差距很大,提升空间大,并得出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过剩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2)换热器翅片及芯体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板翅式燃气热水器传热过程以及流体流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烟气侧单个翅片通道和换热器芯体整体的三维计算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并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烟气侧翅片通道模拟结果表明,平直翅片通道内流体流场与长的圆管内流体流场分布相似,流体流动方向始终与通道平行,不存在烟气脱体现象,并且通道压降损失较小;换热器入口处的流体温差大,传热推动力大,传热效果好,而在出口处传热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优选了翅片参数为高6.0mm、间距4.0mm、厚0.2mm的翅片。换热器芯体模型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实现热水器换热器内两流体操作参数变化的影响,以便于与实验作对比。3)热水器板翅式换热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完成实验样机制作的基础上,搭建了热水器传热性能测试平台,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随着燃气压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额定燃气压力附近,而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冷热水温差为25℃时,热水器的热效率接近最高值,此时额定燃气压力下的产水量为9.4L/min,达到国标GB6932-2001中规定的额定产水量的90%以上。本课题在不增大热水器设备体积基础上,采用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对铜管翅式燃气热水器的换热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实际运行测试,在额定燃气压力下,热水器热效率为86.6%,达到国标GB20665-2006中规定的三级能效标准,并比铜管翅式燃气热水器有所提高,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和设备压降等因素,采用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的热水器在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

二、燃气热水器:平衡式主导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气热水器:平衡式主导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
        1.1.2 能源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1.3 家庭部门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之一
        1.1.4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问题突出
    1.2 基本概念
        1.2.1 能源相关概念
        1.2.2 能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1.3.2 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
        1.3.3 家庭能源转型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模式变动
    2.1 家庭能源消费和属性得分计算
        2.1.1 能源消费量的计算
        2.1.2 能源属性赋值与计算
    2.2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量变化
        2.2.1 能源实物量消费
        2.2.2 有效能消费
    2.3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2.4 农村能源属性变化
    2.5 农村能源消费模式变动
    2.6 影响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2.7 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2.7.1 农村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2.7.2 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
    3.1 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及分布
        3.1.1 太阳能
        3.1.2 生物质能
        3.1.3 风能
        3.1.4 水能
    3.2 农村太阳能节能潜力
        3.2.1 太阳能利用发展
        3.2.2 太阳能热水器节能潜力
        3.2.3 太阳灶节能潜力
        3.2.4 太阳能暖房节能潜力
        3.2.5 小型光伏节能潜力
    3.3 农村生物质沼气节能潜力
        3.3.1 沼气利用发展
        3.3.2 户用沼气池节能潜力
        3.3.3 大中型沼气工程节能潜力
        3.3.4 其他生物质能清洁化利用方式
    3.4 农村小型风电节能潜力
        3.4.1 小型风电利用发展
        3.4.2 小型风电节能潜力
    3.5 农村微型水电节能潜力
        3.5.1 微型水电利用发展
        3.5.2 微型水电节能潜力
    3.6 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综合节能潜力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节能潜力的农村能源消费预测
    4.1 农村能源消费量预测
        4.1.1 灰色GM(1,1)预测模型
        4.1.2 能源消费量预测
    4.2 农村家庭能源结构预测
        4.2.1 马尔可夫链预测
        4.2.2 农村家庭能源结构概率转移矩阵
        4.2.3 无规划约束的能源结构预测
        4.2.4 有规划约束的能源结构预测
        4.2.5 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效益评估—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
    5.1 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5.1.1 热水器分类
        5.1.2 工作原理
    5.2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概况
        5.2.1 数据来源
        5.2.2 研究区概况
    5.3 调研数据
        5.3.1 问卷分布及家庭基本情况
        5.3.2 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参数
        5.3.3 热水器实际使用情况
    5.4 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评价思路与效益计算
        5.4.1 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评价思路
        5.4.2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辐射量计算方法
        5.4.3 太阳能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计算方法
        5.4.4 太阳能热水器经济、环境效益评价方法
    5.5 太阳能热水器效益评价
        5.5.1 太阳能热水器理论转换热量和有效利用热量
        5.5.2 太阳能热水器的经济效益
        5.5.3 太阳能热水器的环境效益
        5.5.4 太阳能热水器的社会影响
        5.5.5 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前景
        5.5.6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发展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2)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燃气热水器发展及技术综述
        1.2.1 国外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1.2.2 国内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1.3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发展过程中问题及未来趋势
    1.4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学术研究概况
        1.4.1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热交换器研究
        1.4.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方式研究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理论分析
    2.1 前言
    2.2 燃烧过程机理分析
        2.2.1 燃烧过程理论分析[52]
        2.2.2 烟气中CO和 NOx生成机理
        2.2.3 烟气中CO和 NOx相互关系
        2.2.4 热水器燃烧过程火焰传播和稳定性
        2.2.5 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分析
    2.3 换热系统
        2.3.1 换热理论分析
        2.3.2 螺纹烟管及烟气扰流板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设计
    3.1 前言
    3.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整体构思
    3.3 燃烧系统设计
        3.3.1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
        3.3.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性能衡量主要参数
        3.3.3 燃烧器主要参数选择
    3.4 水路与换热系统
        3.4.1 水箱容积
        3.4.2一级换热器设计
        3.4.3 二级换热器设计
        3.4.4 进出水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拟分析
    4.1 前言
    4.2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4.3 主要模型介绍
        4.3.1 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
        4.3.2 燃烧过程模型
        4.3.3 湍流模型
        4.3.4 换热模型
    4.4 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4.4.1 燃烧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4.4.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4.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5 换热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4.5.1 换热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4.5.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4.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5.4 FEA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实验验证
    5.1 前言
    5.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实验设计
        5.2.1 燃烧系统试验设计
        5.2.2 水系统试验设计
        5.2.3 实验设备介绍
    5.3 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5.3.1 热水器热负荷
        5.3.2 烟气排放
        5.3.3 热水器热效率
        5.3.4 热水产率
        5.3.5 热水器维持热负荷
        5.3.6 内胆搪瓷表面温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机器学习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预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1.2.2 预测控制的研究
        1.2.3 预测算法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用户习惯的机器学习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采集方法
        2.1.3 数据预处理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时间因素
        2.2.2 季节因素
        2.2.3 其他因素
        2.2.4 影响因素总结
    2.3 用户习惯的机器学习方法
        2.3.1 数学表述
        2.3.2 评价标准
        2.3.3 不平衡类的处理方法
        2.3.4 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
    2.4 机器学习结果及分析
        2.4.1 机器学习结果
        2.4.2 训练集大小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热水系统预测控制方法设计
    3.1 热水需求的预测算法
        3.1.1 整体预测
        3.1.2 分别预测
        3.1.3 对比分析
    3.2 太阳能辐照强度预测算法
    3.3 预测控制设计
    3.5 优化热水供应策略
        3.5.1 减少散热损失
        3.5.2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3.5.3 负荷平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模
    4.1 系统分析
    4.2 太阳能-燃气热水系统
        4.2.1 太阳能集热器
        4.2.2 燃气热水器
        4.2.3 联合运行模式
    4.3 储热水箱
        4.3.1 储热水箱设计
        4.3.2 散热模型建立
        4.3.3 实验验证
    4.4 系统仿真计算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运行策略下的性能对比分析
    5.1 不同运行策略介绍
    5.2 热水保证率
    5.3 系统能耗
    5.4 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及结论
    6.2 今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2.2 关于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与路径研究
        1.2.3 关于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研究
        1.2.5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技术创新理论
        2.1.1 技术创新理论概念形成
        2.1.2 技术创新的类别及特征
        2.1.3 技术创新的动因
    2.2 创新驱动相关理论
        2.2.1 创新驱动的相关概念界定
        2.2.2 创新驱动的内涵
        2.2.3 创新驱动机制
        2.2.4 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贡献
        2.2.5 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轨道理论
    2.3 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3.1 新兴产业产生及成长特征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及特征
    2.4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2.4.1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2.4.2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历程
        3.1.1 以清华大学太阳能光热技术发端的产业启动期
        3.1.2 以单体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扩散为主导的产业快速发展期
        3.1.3 以太阳能热水系统集成技术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期
    3.2 基于新钻石模型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2.1 技术创新
        3.2.2 要素条件
        3.2.3 需求条件
        3.2.4 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
        3.2.5 相关支持企业
        3.2.6 机遇
        3.2.7 制度
    3.3 创新要素对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驱动作用实证分析
        3.3.1 模型构建
        3.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4.1 自主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基础创新
        4.1.1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真空管集热主导技术自主研发
        4.1.2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4.1.3 自主化关键技术突破的经济优势
    4.2 面向本土化市场的产品创新
        4.2.1 “面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创新
        4.2.2 农村市场饱和状况下“农村包围城市”的集成创新
        4.2.3 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互动
    4.3 太阳能光热产业与光伏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比较
        4.3.1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锁定”与外向型发展
        4.3.2 太阳能光热产业的“自主创新”与内生发展
        4.3.3 路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的机理
    5.1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生产效率提升
        5.1.1 技术创新引发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
        5.1.2 技术创新促使产业工艺装备条件的改善
        5.1.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5.2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5.2.1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
        5.2.2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产品线和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5.3 技术创新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利润率上升
        5.3.1 技术创新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
        5.3.2 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5.3.3 技术创新形成了产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5.3.4 技术创新拓展了海外盈利渠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6.1 多元主体联动机制
        6.1.1 创新创业型民营企业是光热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主体
        6.1.2 政府公共研发创新与企业研发创新的联动
        6.1.3 多元创新主体联动驱动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创新
    6.2 多类创新对象协同机制
        6.2.1 技术创新是太阳能光热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6.2.2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3 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4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2.5 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
    6.3 多层次创新系统融合机制
    6.4 创新系统多维协同驱动产业持续发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
    7.1 创新驱动与发展绩效的关系
    7.2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2.1 基础绩效指标的选取
        7.2.2 综合绩效指标的计算
    7.3 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经济绩效提升的实证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7.3.1 研究假设、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7.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
    8.4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5)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PEST分析法
    (三)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一、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管理的概念
        3.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4.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
        1.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八大原则
        3.戴明环(PDCA)
二、A燃气具公司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府部门对燃气具行业重视带来行业新变化
    (二)燃气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三)煤改气工程带来燃气具行业新的发展良机
    (四)燃气具行业研发加速,生产、销售和服务发生新变化
三、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A燃气具公司概况
        1.主要产品
        2.组织文化
        3.员工概况
    (二)研发质量管理分析
        1.技术评估
        2.技术研发
        3.技术专利成果转化
    (三)采购质量管理分析
    (四)生产质量管理分析
    (五)营销质量管理分析
        1.关键的顾客群及营销相关方群体
        2.和主要顾客的沟通机制
        3.经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分析
        1.工作系统
        2.员工绩效管理
        3.员工的学习
        4.员工的权益
    (七)财务质量管理分析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定合理的资金需求量
        2.积极加大融资力度,保证资金供给
        3.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务监管,提高控制财务风险
    (八)设备质量管理分析
        1.基础设施质量管理
        2.基础设施预防性和故障性维护保养
        3.重视环境、健康安全以及以人为本的设施保证
    (九)信息质量管理分析
        1.信息系统
        2.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安全易用
四、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剖析
    (一)研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研发过程未能实现多维度综合评价
        2.研发项目综合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二)采购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零部件分类管理不清晰
        2.供应商分级管理不清晰
    (三)生产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技术开发改造项目统筹效率有待提高
        2.OEM产品质量管理系统性有待提高
    (四)营销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对顾客消费需求变化信息收集管理有待提高
        2.满足年轻顾客对高科技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分析开发不足
        3.营销体系快速响应客户反应不够
        4.多产品综合营销体系动态管理不强
        5.经销商二代接班人培养关注不够
        6.经销商收集顾客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五)人力资源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未能分类细化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道路
        2.对内部培训讲师综合素质提升不足
    (六)财务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工作不够精细化
        2.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七)设备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设备使用预防性维护不足
        2.设备采购系统性有待提高
    (八)信息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应用网络系统标准化有待提高
        2.内部应用系统和外部顾客交流未能实现
五、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一)关键环节的识别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识别
    (二)关键环节的确定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确定
    (三)关键环节的设计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设计
    (四)各关键环节的实施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施
    (五)关键环节的改进
        1.研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2.采购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3.生产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4.营销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5.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6.财务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7.设备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8.信息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发展
        1.1.2 热水器的分类及原理
        1.1.3 给排气管基本原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烟气扩散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及排烟工况理论分析
    2.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理论分析
        2.1.1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器燃烧理论分析
        2.1.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燃烧室燃烧换热理论分析
    2.2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烟气排放理论分析
        2.2.1 烟气成分生成机理
        2.2.2 烟气和空气换热理论分析
        2.2.3 烟气和空气流动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性能及排烟工况测试
    3.1 试验系统及仪器
        3.1.1 供燃气系统
        3.1.2 供水系统
        3.1.3 烟气分析系统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准备
        3.2.2 试验方案设计
        3.2.3 试验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
        3.3.1 热水器热效率与水流量
        3.3.2 热水器热效率与热负荷
        3.3.3 热水器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
        3.3.4 过剩空气系数与热负荷
        3.3.5 热效率与烟气温度
        3.3.6 空气进气温度与烟气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强制平衡式热水器排烟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4.1 给排气管物理模型
    4.2 给排气管数学模型建立
        4.2.1 控制方程
        4.2.2 Fluent中数学模型的选取
        4.2.3 网格划分
        4.2.4 物理模型假设及边界条件设定
    4.3 数值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模拟结果与分析
    5.1 数值模拟可靠性分析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给排气管伸出墙壁长度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2 外界风速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2.3 外界风向改变对排烟扩散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实验数据记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7)燃气热水器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热水器燃烧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2.1 燃烧的基本原理
    2.2 部分预混燃烧的基本原理
    2.3 燃烧产物生成机理
        2.3.1 CO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2.3.2 NO_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全鼓风式燃烧器的设计
    3.1 燃烧器的燃烧方式
    3.2 部分预混燃烧器设计的基本原理
        3.2.1 燃烧器设计分析
        3.2.2 确定燃烧器的热负荷
        3.2.3 确定燃烧方法
        3.2.4 常用部分预混燃烧器的构造及原理
    3.3 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设计
        3.3.1 全鼓风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组成
        3.3.2 全鼓风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结构设计
4 燃烧器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内容
    4.3 实验方案的设计
        4.3.1 燃气流量及压力的测定
        4.3.2 空气流量及压力的测定
        4.3.3 火焰高度的测定
        4.3.4 燃烧室温度的测定
        4.3.5 烟气成分的测定
    4.4 实验平台的设计
    4.5 实验测试的设备
    4.6 实验步骤
        4.6.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6.2 实验过程
        4.6.3 实验后的工作
    4.7 本章小结
5 燃烧器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流量法和烟气分析法测定过剩空气系数的比较
    5.2 空气系数对火焰的影响
    5.3 空气系数对燃烧器燃烧产物的影响
        5.3.1 空气系数对燃烧器CO排放的影响
        5.3.2 空气系数对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5.4 空气系数对燃烧室温度的影响
    5.5 燃烧室温度燃烧器燃烧产物的影响
        5.5.1 燃烧室温度对燃烧器CO生成的影响
        5.5.2 燃烧室温度对燃烧器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5.6 O_2浓度对燃烧器燃烧产物的影响
        5.6.1 O_2对燃烧器CO生成的影响
        5.6.2 O_2对燃烧器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5.7 空气系数对实验系统各处压力的影响
    5.8 全鼓风式与传统引射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对比分析
        5.8.1 烟气中CO浓度的对比分析
        5.8.2 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对比分析
        5.8.3 燃烧室温度的对比分析
        5.8.4 综合对比分析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本实验的不足
        6.2.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实验数据记录

(8)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整体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燃气事业的发展
        1.1.2 我国燃气热水器发展概述
        1.1.3 我国国情与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研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水系统研究
        1.3.2 燃烧及换热系统研究
        1.3.3 烟气系统研究
2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理论节能分析
    2.1 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2.2 理论热效率的计算
        2.2.1 烟气量计算
        2.2.2 热损失计算
        2.2.3 热效率计算
    2.3 理论节气率
    2.4 提高燃气热水器效率的途径
        2.4.1 燃气的放热
        2.4.2 换热器的吸热
        2.4.3 热水器的热损失
    2.5 本章小结
3 测试实验
    3.1 试验平台的设计
    3.2 测试内容
        3.2.1 温度信息的采集
        3.2.2 流量、压力信息的采集
        3.2.3 烟气信息的采集
    3.3 测试方案
    3.4 测试过程
    3.5 整机热效率分析
        3.5.1 整机热效率与水流量
        3.5.2 整机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
        3.5.3 整机热效率与热负荷
        3.5.4 整机热效率与水流速
    3.6 水系统流量压力特性分析
        3.6.1 水系统的结构参数
        3.6.2 水系统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燃烧换热系统分析
    4.1 主换热器换热性能分析
        4.1.1 主换热器结构参数
        4.1.2 换热原理分析
        4.1.3 主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4.1.4 主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4.1.5 主换热器换热效率分析
    4.2 冷凝换热器换热性能分析
        4.2.1 冷凝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计算
        4.2.2 冷凝换热器换热效率分析
        4.2.3 冷凝换热器烟气侧换热性能对比分析
        4.2.4 凝结相变对冷凝换热器性能提升的意义
    4.3 变负荷状态下的过剩空气系数分析
    4.4 热水器噪声测定及分析
        4.4.1 热水器噪声来源
        4.4.2 试验仪器选型
        4.4.3 试验过程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热水器降噪的几点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两级换热试验与分析
    5.1 冬、夏季工况两级换热分析
        5.1.1 两级换热比例的确定
        5.1.2 冷凝换热器换热比例对总效率影响分析
    5.2 冷凝换热器换热能力探究试验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新工况下的热水器总效率
        5.3.2 两种工况下的总效率与主换热器效率
        5.3.3 两种工况下的冷凝换热器效率差异
        5.3.4 额定热负荷下的热效率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冬季工况试验数据
    C. 夏季工况试验数据
    D. 冬季工况数据计算
    E. 夏季工况数据计算

(9)NR(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热水器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经济的快速发展
        1.1.2 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1.1.3 行业竞争激烈
        1.1.4 能源格局变化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战略概念
        2.1.1 企业战略
        2.1.2 竞争战略
        2.1.3 营销战略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营销战略及其方法的研究
        2.2.2 国内热水器行业营销战略的研究
第3章 研究框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的收集方法及过程
        3.3.1 查阅相关资料
        3.3.2 信息搜集方法与过程
第4章 热水器行业及企业的现状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经济分析
        4.1.2 厨电市场概况
    4.2 热水器行业现状分析
        4.2.1 热水器产品简介
        4.2.2 热水器行业数据分析
        4.2.3 燃气热水器数据分析
    4.3 NR公司现状介绍
        4.3.1 公司简介
        4.3.2 组织结构
        4.3.3 营销部门划分
第5章 NR公司企业战略研究
    5.1 五力竞争分析法
        5.1.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5.1.2 潜在竞争者分析
        5.1.3 替代品分析
        5.1.4 购买者分析
        5.1.5 供应商分析
    5.2 SWOT分析法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会分析
        5.2.4 威胁分析
第6章 NR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6.1 营销战略制定的基础
        6.1.1 营销战略应基于企业战略
        6.1.2 营销战略应是成长性战略
    6.2 营销战略研究方法
    6.3 市场细分
        6.3.1 销售区域细分
        6.3.2 顾客需求细分
        6.3.3 产品细分
    6.4 4P营销组合
        6.4.1 营销组合的具体分析
        6.4.2 营销组合的制定
    6.5 各区域营销战略决策中的定量分析
        6.5.1 建立数学模型
        6.5.2 结果输出
        6.5.3 建立各区域市场回归模型
        6.5.4 回归模型在决策中的应用
第7章 营销战略的支持系统
    7.1 品牌建设
        7.1.1 明确品牌建设目标
        7.1.2 制定品牌宣传策略
        7.1.3 加强门店建设
    7.2 人力资源管理
        7.2.1 加强团队建设、强化考核激励
        7.2.2 组织结构改善,做到全员营销
    7.3 外部营销关系维系与建设
        7.3.1 与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关系
        7.3.2 与大型渠道的关系
        7.3.3 与代理商的关系
        7.3.4 与消费者的关系
    7.4 电商渠道开发
        7.4.1 电商渠道开发价值
        7.4.2 电商渠道发展要点
    7.5 节能环保产品开发及推广
        7.5.1 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发展
        7.5.2 冷凝式热水器的开发推广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应用价值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10)燃气热水器板翅式换热系统传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燃气热水器发展及节能技术综述
        1.2.1 燃气热水器的定义及分类
        1.2.2 国外燃气热水器发展及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1.2.3 国内燃气热水器发展及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1.2.4 燃气热水器遇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燃气热水器紧凑式高效换热器的开发
        1.3.1 板翅式换热器实验研究进展
        1.3.2 板翅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3.3 新型板翅式换热器的开发
    1.4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板翅式燃气热水器传热过程及整机热效率分析
    前言
    2.1 板翅式燃气热水器结构特点
        2.1.1 机型
        2.1.2 换热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1.3 燃烧器
        2.1.4 风机
        2.1.5 水流量恒定装置
    2.2 板翅式换热器简介
    2.3 板翅式换热系统传热过程分析
        2.3.1 燃烧室内的换热过程分析
        2.3.2 换热器内的换热过程分析
    2.4 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分析
        2.4.1 燃气热水器实际热效率的计算
        2.4.2 影响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2.4.3 提高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板翅式换热器翅片传热与阻力性能模拟
    前言
    3.1 FLUENT简介
    3.2 物理和数学模型
        3.2.1 物理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2.3 相关参数的定义
    3.3 边界条件处理
    3.4 数值求解方法
    3.5 计算结果及讨论
        3.5.1 模拟结果图形分析
        3.5.2 模拟结果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翅式换热器芯体整体传热性能模拟
    前言
    4.1 多孔介质模型简介
        4.1.1 多孔介质的定义
        4.1.2 多孔介质模型的输入
        4.1.3 多孔介质模型的限制
    4.2 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4.2.1 物理模型
        4.2.2 数学模型
    4.3 边界条件处理
    4.4 数值求解方法
    4.5 计算结果及讨论
        4.5.1 模拟结果图形分析
        4.5.2 模拟结果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翅式燃气热水器换热系统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前言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装置简介
    5.3 实验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供水压力与热水器水流量的关系
        5.4.2 燃气压力与热效率的关系
        5.4.3 水流量与热效率的关系
        5.4.4 热水器热负荷与热效率的关系
        5.4.5 冷热水温差与热效率的关系
        5.4.6 排烟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4.7 热水器产热水能力测试
    5.5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5.5.1 排烟温度
        5.5.2 出水温度
        5.5.3 出水压降
        5.5.4 换热室内温度分布情况
    5.6 板翅式燃气热水器与铜管翅式热水器热效率比较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燃气热水器:平衡式主导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潜力评估[D]. 洪振国. 兰州大学, 2020(01)
  • [2]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D]. 汤成杰. 东南大学, 2019(06)
  • [3]基于机器学习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预测控制[D]. 曹晟.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究[D]. 王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5]A燃气具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研究[D]. 苏均松.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6]强制平衡式热水器热工性能测试及排烟扩散数值模拟[D]. 佘丽丽. 重庆大学, 2018(04)
  • [7]燃气热水器全鼓风式部分预混燃烧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彭超. 重庆大学, 2017(06)
  • [8]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整体性能的研究[D]. 刘明天. 重庆大学, 2015(06)
  • [9]NR(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热水器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D]. 顾洁.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10]燃气热水器板翅式换热系统传热性能研究[D]. 蓝少健.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燃气热水器:平衡引领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