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冷藏大麦筒仓贮藏试验探讨

机械冷藏大麦筒仓贮藏试验探讨

一、机械制冷对筒仓内大麦储藏的实验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军,张洪清[1](2020)在《浅圆仓和立筒仓粮堆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模拟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浅圆仓和立筒仓占我国现代化粮仓总量的12%,节约用地。从仓顶进粮时由于粮食静止角的作用总是仓中心富集杂质导致孔隙度低于仓壁附近,仓中心粮层阻力往往大于仓壁附近,国内对通风期间这两种仓型的粮堆气流分布和压强降缺乏数学模拟研究。高大的圆柱形粮堆上层粮食对底层粮食产生静态压强,可导致粮粒变形、破坏,破碎率和生化活性成分随着局部粮堆含水率和温度增加而显着变化。从发展角度看需要研究浅圆仓和立筒仓粮堆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数学模拟,减少机械通风期间风机噪音和粮食水分损失,保持粮食品质。

夏梦荻[2](2020)在《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功能对等的影响》文中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口译也是这样,每项口译任务都离不开译前准备。译前的长期和短期准备、语言和专题准备、生理和心理准备等都会对口译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作为翻译原则。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翻译质量的评判有着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希望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上分析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的影响。在担任2019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修班口译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口译的质量很大程度受到译前准备的影响。译前准备首先影响交替传译的过程,进而影响了产出的译文。通过分析实习中不同场景工作的十个示例,作者总结得出其译前准备工作对交替传译功能对等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她意识到了主题准备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出有利于译前准备的看法和建议,希望给可能在相同情况下工作的新译员一些启示。

张瑞元[3](2020)在《地下粮仓钢板与塑料内壁粮食结露实验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加大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粮食储备。我国现有粮食储备仓大都存在土地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等短板。采用地下仓储粮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多用,还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地温在低能耗甚至零能耗的基础上实现长期低温(≤15℃)或准低温储粮(≤20℃),减少药物熏蒸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储粮。地下粮仓长期置于地下,为排除地下水的影响,维持仓储环境干燥,一般采用结构防水和附加防水两大方法解决防水防潮问题。然而在两种新型附加防水法中,内衬钢板和内衬塑料板接触粮食处均有可能发生结露。由于地下仓储粮过程中,芯部粮食温度高,紧挨仓壁处的粮食温度低。热量自发地由粮堆中心高温处向低温壁面传递,伴随热量传递引起粮粒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紧挨仓壁处空气的含湿量增加,当仓壁处温度低于对应空气露点时在仓壁处就会发生结露。结露部分,导致粮粒呼吸作用增强、发热、发芽进而发生霉变,对储粮安全构成隐患。因此在地下仓储粮中解决壁面处的结露问题是保障地下仓储粮品质的关键。采用地上仓储粮时,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温度直接受到仓内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仓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密切相关,类似,地下仓储粮过程中仓内粮堆温度的变化最终也受外界土壤温度的影响。与空气相比,土壤的热物性虽然具有热容大、热惰性强的特点,但这种通过“环境温度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的传递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探究在地下仓系统中受土壤温度影响下经过仓壁和粮堆顶部空气传热之后仓内粮堆温度的变化规律。地下土壤的温度随深度而变化,分析其受影响的区域及范围为更好的利用地下土壤的热特性,确定最为有利的地层深度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地下粮仓储藏中非人工干预条件下仓壁处粮食结露问题,搭建地下仓模拟实验平台,在设置的对照实验仓中分别采用相同厚度的不同防水材料(内衬塑料板、内衬钢板),通过多通路数据记录仪记录实验仓内小麦粮堆温度场、湿度场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实验时间从2019年9月24日开始到2020年1月12日结束,包含秋季、秋冬过渡季、冬季三个连续变化的储粮外界环境;分析不同内衬防水材料对地下仓内壁处结露的影响,实验表明粮堆温度分布上层受气温影响,下部取决于恒温带温度水平,整体呈现出与地上储仓类似的“冷皮热芯”趋势。基于COMSOL模拟平台构建实验仓模型对实验仓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与实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9%;参照实际地下仓防结露的设计方案拓展研究,模拟表明在实际仓仓顶距地面0m-4m的范围内确定最适宜的建仓深度。埋深对粮堆芯部及接近仓底位置的粮温影响不大,气温对粮堆上层温度影响程度最大,埋深1m与4m时上层粮温相差约3℃,随深度的增加气温对上层的影响也逐渐减弱,从埋深为3.5m时趋于稳定,此为隔绝外气温影响的最浅埋深;在非人工干预条件下(例如机械通风),使粮食入仓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时来确定较好入仓时间。由于粮堆多孔介质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芯部温度下降缓慢,入仓时粮温越低越有利于粮食的保存,模拟结果表明在28℃入仓粮温条件下可减少后续人工制冷的使用,确定较好的入仓时间是秋季至春季期间。如高温、高水分粮入仓需要先进行通风降温,当粮温降低至28℃、空气湿度50%以下时,再利用地温储粮较为安全;在模拟中改变贴壁材料,分别选用钢板、塑料板、红砖。模拟结果表明导热性好的材料有利于仓内温度的降低,在经过30天储藏后内衬钢板处粮食温度低于内衬塑料板处粮食温度0.33℃,在不考虑结露问题时,建议使用钢板作为地下仓内衬防水材料。为实际地下仓内壁处防结露设计提供参考。

陈雁,王子嘉,付常青,崔伟华[4](2019)在《浅圆仓环壁通风降温系统的性能试验与风道设置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通风降温是实现粮食保质储藏的重要措施。以大直径浅圆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环壁分层通风快速降温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的降温实验,研究在粮食初入仓阶段的降温过程中,影响粮堆内温度、水分均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外界热环境对降温速度有明显影响,过渡季高温期工况和夏季工况下,降温速度分别为0.43和0.16℃/h,纵向层间温差分别为0.5和1.6℃,降温后粮堆平均温度为17.24和22.76℃,分别达到准低温储粮(20℃)和常温储粮(25℃)的范围。采用露点以上温度进行送风,降温过程粮堆内空气相对湿度较为稳定,波动幅度在5%以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er fluent dynamic,CFD)方法对环壁风道的配置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43%,证实了模拟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环壁风道上移后,增强了上部粮堆的降温效果,提高了整体降温速度,改善了粮堆温度的均匀性。

王小萌[5](2019)在《粮堆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机制和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储粮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储藏过程中,粮食会受到储粮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其中,储粮微生物的生长会严重影响储粮品质,威胁储粮安全。本研究针对目前粮食储藏中存在的研究因素单一和生物因子研究缺乏场效应分析等问题,通过引入并定义粮堆微生物场概念,揭示微生物效应,建立微生物场模型,分析实仓粮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最终将粮堆微生物场理论应用于储粮安全管控。研究依托于2015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粮堆多场耦合模型调控与区域标准化应用研究”项目。主要内容如下:(1)定义了粮堆微生物场概念,归纳了粮堆微生物场的变化规律。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在粮堆生态系统中,储粮微生物不仅存在时空变化,还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产生影响,因此,定义粮堆微生物场为粮堆中微生物个体与群体的时空分布,以及其影响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的能力。粮堆微生物场与其他生物场和物理场相互依存、相互耦合,这种关系可分为“微耦合”、“强耦合”和“退耦合”。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根据场效应的强弱,粮堆微生物场的演替历程可分为蛰伏过程、潜伏过程、自激过程和衰退过程。(2)建立了粮堆微生物场场强的计算公式。在粮堆生态系统中,储粮微生物分解粮食内的有机物质用于生长繁殖和产生热能,考虑到粮堆微生物场的对外效应主要体现在产生的热能对周围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上,按照粮堆微生物场的能量等于储粮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计算,粮堆微生物场的场强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储粮微生物产生的热能。(3)试验验证了粮堆微生物场效应和计算公式。通过进行诱发、自发、梯度温度场和房式仓粮堆微生物场试验研究,计算了粮堆微生物场时空和场强变化,验证了粮堆微生物场效应和场强计算公式。诱发和自发条件下粮堆微生物场试验表明粮堆微生物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微生物场产生的热量和水分对周围粮堆尤其是上层粮堆产生强烈影响;以梯度温度场和房式仓粮堆微生物场试验为例,计算了微生物场场强,验证了微生物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其中粮堆微生物场与其他物理场、生物场强耦合过程中,温度场可以表现为温度差的三次多项式,以真菌孢子数量为量化指标,可以预测粮堆微生物场变化。(4)粮堆微生物场理论指导储粮安全管控。以我国南方某玉米浅圆仓为实仓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粮堆微生物场和多场耦合理论的耦合和退耦合储粮管控方法。根据粮堆微生物场场强公式计算出了浅圆仓玉米粮堆大、小两个发热点的粮堆吸收热量,将粮堆吸收热量与通风作业带出粮仓的热量比较发现,机械通风作业带走粮堆中的热量为2.87×105kJ,高于小发热点粮堆吸收热量的最大值1.98×105kJ,低于大发热点粮堆吸收热量的最大值1.00×107kJ,小发热点微生物场出现退耦合,但是大发热点微生物场仍然处于自激状态;谷冷通风作业带走粮堆中的热量为1.45×107kJ,大于大发热点粮堆吸收总热量1.00×107kJ,大发热点微生物场出现退耦合。实仓研究证明,对发热粮堆进行处理时,必须确一定时间内保退耦合能量大于粮堆微生物场的最大能量,才能达到退耦合效果。粮堆微生物场理论研究了粮堆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场和物理场的耦合效应,实现了储粮微生物的“面”和“体”研究,为储粮保管过程中消除霉变隐患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实现自动储粮安全管控具有重大意义。

刘超赛[6](2019)在《散装小麦粮堆热-湿-力多场耦合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储粮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安全储粮的重要因素,粮堆孔隙率是影响粮堆内温度和水分传递的关键参数。粮仓结构内因装粮高度的不同使粮堆处于复杂的空间应力状态,不同空间位置孔隙率不同,从而直接影响粮堆内温度和水分的分布,影响储粮安全。现阶段对散装粮堆热-湿-力耦合研究成果较少,多场耦合理论尚不完善。因此,本文取散装小麦粮堆单元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小麦粮堆热-湿-力多场耦合规律、温湿度参数变化对热湿迁移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视散装小麦粮堆为非饱和多孔介质,对小麦粮堆中热-湿-力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仓壁摩擦力影响粮堆孔隙分布,进而影响粮堆温湿度传递,假定小麦储藏过程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为孔隙间微气流的对流传热、微气流与粮食籽粒之间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粮堆内温度梯度的存在会引发粮堆水分湿热扩散,粮堆内热空气对流会引起粮堆内水分分层,忽略粮堆中水分通过粮食籽粒的湿热扩散作用。(2)基于多场耦合理论及小麦粮堆热湿迁移规律,设计并搭建完成散装粮堆多场耦合实验平台,并通过试验对平台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了稳定性测试,该平台能有效模拟实际储粮环境中的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并能对压力、温度和湿度准确检测。(3)基于散装粮堆多场耦合实验平台,开展小麦粮堆热-湿-力耦合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粮堆压力与孔隙率、不同测点温湿度与距高温壁面距离均满足函数关系;储粮压力越大,粮堆内孔隙率越小,粮堆温度前沿越慢;近低温壁面水分聚集到一定程度时水分会向粮堆内迁移;受仓壁摩擦力影响,近壁面粮堆孔隙率与粮堆内部存在差异,中垂面粮堆与近壁面粮堆温湿度传递不同。(4)开展温湿度参数变化对小麦粮堆热湿迁移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入仓粮温高于控温壁面温度,在温差作用下,粮堆内部高温区域呈环状不断缩小。因粮堆与控温壁面温差不同,水分由粮堆内部向控温壁面迁移速率存在差异,粮堆中部形成低湿区,高湿粮堆中存在少量水分向高温壁面迁移。

朱鸿雁[7](2017)在《模拟太阳辐射对钢板仓中稻谷温度和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板仓作为一种建造快、自重轻、成本低的粮仓,随着储粮任务的不断加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钢板仓的高传热效率成为影响其应用和发展的致命缺点,而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江苏、山东、湖南等地,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日总量高达4900 W/m2,这对于钢板仓的安全储粮是个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钢板仓中稻谷温度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反辐射涂层钢板仓和双层钢板仓的隔热效果,本文进行了恒定辐射试验、CFD模拟试验和梯度辐射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5 cm和15 cm粮层粮温变化趋势主要与粮层和钢板的温度差有关,温差越大,升温趋势越快,呈现为对数变化趋势;温差越小,升温趋势越缓慢,呈现为斜率较小的线性上升趋势。在停止辐射阶段,如果外界气温较低还可能出现粮温下降的现象,降温速率与外界气温呈现负相关,外温越低,降温速率越大。2、25 cm、、35 cm和55 cm粮层在恒定辐射试验和梯度辐射试验中粮温都呈现缓慢的持续上升趋势,而75 cm粮层的粮温升高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CFD模拟试验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无显着性差异,证实了 CFD模拟可用于太阳辐射试验中预测粮温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经过72 h辐射试验,三个辐射条件下的YZ切片图在Y为8~44 cm,Z为1~33 cm的区域内出现了面积不等的局部高温区。经过132h试验结束后,靠近试验钢板面粮层的温度最高,粮堆中正对试验面的仓壁附近出现冷芯区域,冷芯区域大小与辐射量呈现负相关。4、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发芽势、发芽率、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在恒定辐射试验中试验前后基本不发生变化;在梯度辐射试验中,隔热效果越差的钢板仓中稻谷水分下降越明显、脂肪酸值升高越明显。5、双层钢板仓和涂层钢板仓粮温增幅低于单层钢板仓,平均粮温增长速率小于单层钢板仓,说明双层钢板仓和涂层钢板仓隔热效果优于单层钢板仓,证明了钢板仓采取隔热措施的必要性。对于双层钢板仓,板间距离越大,隔热效果越好。从稻谷、涂料、钢板的成本考虑,对钢板仓采取隔热措施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减少储粮损失。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钢板仓的具体情况采取经济效益最高的隔热措施。6、恒定辐射试验和梯度辐射试验下,以24 h为一个时间节点求取单位时间内粮温平均增长速率,发现粮温平均增长速率满足关于粮层厚度和时间的二元二次方程:V=a-bT-cS+dT2+cST-dST2,其中 a、b、c、d 为常数,V:升温速率/(℃/h);T:试验时间/h,S:粮层厚度/m。综上所述,钢板仓储粮受太阳辐射影响粮温变化较大,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可以减少辐射热效应所造成的的储粮损失,带来经济效应。

李伟[8](2016)在《地下储粮建筑的热湿环境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倡绿色储粮,希望推广绿色、环保、低能耗的仓储模式。2015年更是被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定为粮食仓储应急建设期,着力于仓容建设与旧仓改造两方面,以求重点解决我国仓储设施不足等紧迫问题。本文重点针对地下储粮建筑的储粮环境进行优化,将地下仓自身的低温储粮优势与绿色储粮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确保更佳的储粮环境,希望可以对新仓储的建设或旧仓改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从对我国储粮生态环境的认识整理、到粮粒基本性质的探索,再到结合地下粮仓自身特征的储粮环境分析,思考了地下粮仓低温储藏效应的应用以及结合现阶段相关低温储粮的技术方法,选择对地下粮仓机械通风进行研究,给出了地下储粮建筑的热湿环境优化方法。在学习并熟悉操作了CFD数值模拟软件后,利用FLUENT软件对在地下仓利用环形通风槽进行机械通风降温进行模拟分析,再对提出的改良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了优化地下粮仓储粮热湿环境的方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整理了我国储粮生态区域的划分及其分布的研究,得到了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存及储粮情况的差异,掌握了粮食在生产区域储藏所需要的基本储藏环境,同时对跨区域的粮食储藏的知识也有了相应了解。(2)了解粮食的多项物理及生理特性以及粮堆多孔介质特征,确定以小麦为储藏粮种,整理了小麦的等级划分,确定储藏小麦的基本热力参数以及小麦粮堆作为多孔介质区域的孔隙率、比面、迂曲度、渗透率等相关参数,为模拟奠定了基础。(3)研究发现地区所处纬度愈高,地下恒温值越低的地下恒温值的规律,加之地下粮仓的主要围护结构均埋建于地下,不受外界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而是受所建地的地下恒温值影响有关,属于地温影响仓温,所以地下仓自身有着相对稳定的低温优势。通过对地下仓的热湿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地下仓在满足合理的风道布置、适宜的送风温度、以及合理的入仓粮食水分等条件下,可简化考虑机械通风时仓内湿环境的变化,可专注于仓内机械通风的降温分析,为简化地下仓储粮热湿环境的模拟提供思路。(4)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地下仓利用环形通风槽机械通风的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进行计算模拟,分析所得结果并针对部分降温薄弱地带的分布情况,结合地下仓特殊的圆形仓底形状,对环形风道的布置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再次模拟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优化后的模拟结果显示降温薄弱地带得到消除,进一步提高了粮堆的降温均匀性和降温速率。总结出将环形通风槽用于地下粮仓并优化布置后,进行机械通风可以更快更均匀的降至低温储粮环境,优化地下粮仓储粮环境的同时缩短了风机工作时间达到了节能的目的。综上所述,将地下仓自身具有的低温优势与绿色储粮技术相结合,以机械通风低温储粮技术为优化切入点,通过对地下仓使用新型通风槽及其优化布置的研究,结合CF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证明给出的优化方案可更快达到低温储粮环境并且节能,同时对改善地下储粮建筑储粮热湿环境是有效的。

王善辉[9](2014)在《声学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温度场重建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声学层析成像(Acoustic computer tomography)温度场检测技术根据多路径声波传播时间数据,推算被测区域的温度分布,属于“由效果反求原因”的逆问题研究,具有非接触不干扰被测温场、测温范围广(0℃~2000℃)、测量对象空间范围大(数十米)、可在线测量等优点。声学高温计是该技术在工业炉温度场监测中的典型应用。而应用该技术监测大气温度分布、深海热液温度分布、仓储粮食温度分布,则是探索中的新的应用领域。本文对声学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温度场重建算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分析了影响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针对现有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算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被测区域网格划分数须小于系统可获得的有效声波路径数,原始像素数量有限,重建温度场空间分辨率低。提出一种基于Markov径向基函数与Tikhonov正则化的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3DMTR(Markov radial basic function andTikhonov Regularization)算法。该算法被测区域划分的网格数可远多于声波路径数,更适合复杂温度场重建。声波收发器阵列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实验系统的测量实时性及温度场重建精度。为实现储粮温度分布声学层析成像法监测,对围绕圆筒形仓布置的声波收发器的数量、布局和有效声波路径选择等参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设计。三种典型的三维模型温度场重建结果表明:剔除仓壁上同一母线上的声波路径,可降低温度场重建误差。增加同一层面上收发器的数目或收发器布置的层数,都能减小重建误差。但若设置过多的声波收发器,会增大系数矩阵的条件数,加大重建误差。通过对声波收发器阵列的仿真设计,可优化收发器阵列各参数,提高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实验系统的性能和温度场重建精度。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是不适定的逆问题。正则化参数的选取对重建精度有重要影响。提出被测区域划分的像素数可远多于声波路径数、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2DMTR-A(MTR withAdaptiv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和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3DMTR-A。它们采用一种新的、称为最小变化法的正则化参数选取法,自适应地选取正则化参数,兼顾温度场细节重建和噪声抑制。仿真与实验重建结果表明,与常用的L曲线法相比,最小变化法确定的正则化参数对应着更小的温度场重建误差,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因此2DMTR-A和3DMTR-A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声波在非均匀温度场中传播时其路径会因折射而弯曲。尤其对于温度梯度较大的复杂温度场,将声波路径近似为直线会给重建带来较大的误差。为提高非均匀温度场声学层析成像重建精度,提出考虑声波弯曲的二维/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首先用二维/三维重建算法获得一个不考虑声线弯曲的二维/三维重建温度场,然后用打靶--插值法确定本征声线出射角,以三角形/正四面体前向展开法追踪声线,并建立本征声线上声波传播时间与温度分布间的关系,进而实现考虑声线弯曲的二维/三维温度场重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声线弯曲效应后,能明显提高非均匀温度场重建精度。温度场的温度梯度越大,改善的效果越明显。采用以虚拟仪器LABVIEW为软件平台的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实验系统,以本文所提出的温度场重建算法,对空气中的二维温度场、三维温度场和仓储大豆中的二维温度场进行重建,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温度场重建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安超楠[10](2013)在《新收获小麦储藏通风中粮情(参数)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在河南储粮生态区的高温高湿季节对新收获小麦进行同温通风降水试验,研究了不同通风风速对新收获小麦的水分、微生物活性、储粮害虫分布情况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初始水分为16%的小麦在0.06m/s、0.04m/s、0.02m/s的通风条件下,经过机械通风,平均水分由16.04%、16.00%、16.06%下降到13.05%、13.04%、13.17%;初始水分为15%的小麦在0.06m/s、0.04m/s、0.02m/s的通风条件下,经过机械通风,平均水分由15.02%、15.05%、15.06%下降到12.89%、13.00%、13.11%;初始水分为14%的小麦在0.06m/s、0.04m/s、0.02m/s的通风条件下,经过机械通风,平均水分由14.01%、14.05%、14.06%下降到12.61%、12.70%、12.90%;这些主要结果说明对于机械通风对于高水分小麦的降水较无风条件下作用明显,且同等条件下,不同通风风速的降水速率顺序为:0.06m/s>0.04m/s>0.02m/s。粮层上中下三层的降水速率顺序为:下层>中层>上层。不同初始水分的小麦的降水速率顺序为:16%>15%>14%。初始水分为15.5%的小麦在通风风速为0m/s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活性呈上升趋势,储藏28天之后,微生物活性突破安全限值500u,应立即处理。而其余14.5%和14%水分的小麦储藏30天后,微生物活性均在安全限值之内。进行机械通风时,粮堆上层和下层的微生物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可知机械通风对微生物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上层的微生物活性略高于下层,0.08m/s、0.06m/s、0.04m/s、0.02m/s的通风条件下微生物活性均呈相同的趋势,不同通风风速条件下微生物活性的差别不明显。在通风条件下,最上端的粮层的玉米象检出比例比无风条件下大。风速增高,玉米象在最上端粮层的检出比例增大,当风速继续增大时,玉米象的最上端粮层的检出比例反而有轻微的减小。在通风条件下,在最下端的粮层的谷蠹检出比例比无风条件下大。风速适宜时,谷蠹在最下端的检出比例达到最大,而风速继续变大时,谷蠹向粮面最下端粮层迁移的趋势减弱,在最下端粮层的检出比例下降。在通风条件下,放虫点上方的锯谷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下方,通风条件下在最上端的粮层检测出的锯谷盗比例比无风条件下大。风速越高,锯谷盗向粮面最上端粮层迁移的趋势越明显,在最上端粮层的检出比例越大。在通风条件下,放虫点下方的扁谷盗的检出数量明显多于上方,通风条件下在最下端的粮层检测出的扁谷盗比例比无风条件下大,扁谷盗主要集中在粮柱最下端的粮层。风速适宜时,扁谷盗在最下端的检出比例达到最大,而风速继续变大时,扁谷盗向粮面最下端粮层迁移的趋势减弱,在最下端粮层的检出比例下降。在通风条件下,放虫点上方的赤拟谷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下方,且最上端的粮层检测出的赤拟谷盗的检出比例较无风条件下显着增大。风速越高,赤拟谷盗向粮面最上端粮层迁移的趋势越明显,在最上端粮层的检出比例越大。

二、机械制冷对筒仓内大麦储藏的实验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制冷对筒仓内大麦储藏的实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浅圆仓和立筒仓粮堆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模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现代化粮仓建设历程及粮堆气流分布研究的目的
二、我国现有粮食行业标准分析
三、粮堆内压强分布研究进展
    (一)粮堆气流与压强降之间的关系
    (二)简化假说和边界条件
    (三)影响粮堆气流分布的因素
        1. 粮堆孔隙度和曲折度
        2. 籽粒形状
        3. 粮堆高度
四、展望
    (一)研究浅圆仓和立筒仓内粮堆气流分布影响因素
    (二)机械通风期间实时显示粮堆各点的压强和气流速率

(2)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功能对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REMERCIEMENTS
RéSUMé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ITRE Ⅰ REFERENCES THEORIQUES
    1.1 études réalisées sur l' impact de la préparation sur la qualité de l' interprétation
        1.1.1 La préparation
        1.1.2 L' importance de la préparation
    1.2 évaluation de la qualité de l' interprétation
    1.3 équivalence fonctionnelle dans les études sur l' interprétation
    1.4 La valeur cognitive de la préparation
        1.4.1 Théorie du schéma
        1.4.2 Modèle d' efforts
CHAPITRE Ⅱ DONNéES COLLECTéES PENDAN T LA MISSION
    2.1 Description de la mission
    2.2 Collecte des données
    2.3 Dix exemples sélectionnés
CHAPITRE Ⅲ ANALYSE DE L' IMPACT DE LA PRéPARATION
    3.1 Sur l' équivalence lexicale
    3.2 Sur l' équivalence syntaxique
    3.3 Sur l' équivalence du discours
    3.4 Sur l' équivalence stylistique
CHAPITRE Ⅳ RéFLEXIONS ET PROPOSITIONS SUR LA PRéPARATION
    4.1 Réflexions sur la préparation
        4.1.1 Préparation insuffisante
        4.1.2 Progrès sur la préparation
    4.2 Propositions pour l' amélioration de la préparation d' interprétation consécutive
        4.2.1 Préparation à court terme
        4.2.2 Préparation à long terme
CONCLUSION
BIBLIOGRAPHIE CITéE ET CONSULTéE
ANNEXE 1
ANNEXE 2
ANNEXE 3

(3)地下粮仓钢板与塑料内壁粮食结露实验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地下储粮的研究背景
        1.1.2 地下仓粮食结露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课题创新点
2 地下仓模拟实验系统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系统组成
        2.2.1 实验台主体
        2.2.2 测量系统
    2.3 实验步骤
        2.3.1 闭仓前的准备阶段
        2.3.2 闭仓储藏阶段
    2.4 实验误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季节变化对粮温的影响
        3.1.1 横向变化分析
        3.1.2 纵向变化分析
    3.2 贴壁材料不同对粮温的影响
        3.2.1 横向对比分析
        3.2.2 纵向对比分析
        3.2.3 温度场云图分析
    3.3 季节变化对湿度的影响
        3.3.1 横向变化分析
        3.3.2 纵向变化分析
    3.4 贴壁材料不同对湿度的影响
        3.4.1 横向对比分析
        3.4.2 纵向对比分析
        3.4.3 湿度场云图分析
        3.4.4 结露的研究
    3.5 仓内平均温度近似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1 几何、物理模型
    4.2 数学模型
    4.3 模型中采用的合理简化及影响
    4.4 模型求解
        4.4.1 网格划分
        4.4.2 计算过程
    4.5 模拟与实验的误差分析
        4.5.1 空气层、仓壁外侧温度对比
        4.5.2 粮堆内温度对比
    4.6 模拟对实验的拓展研究
        4.6.1 选择适宜的埋深深度
        4.6.2 较好的入仓时间
        4.6.3 内衬材料的选择
5 结论与展望
    5.1 深度的作用
    5.2 入仓时间的选择
    5.3 内衬材料的影响
    5.4 对未研究内容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粮堆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机制和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粮安全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储粮霉变发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生物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粮堆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的理论研究
    2.1 粮堆微生物场定义
    2.2 粮堆微生物场场强定义及计算公式
    2.3 粮堆微生物场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诱发和自发条件下的粮堆微生物场试验研究
    3.1 诱发条件下的粮堆微生物场试验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量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自发条件下的粮堆微生物场试验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量指标及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梯度温度场下的粮堆微生物场试验研究
    4.1 试验系统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样品
        4.2.2 玉米样品各种指标检测方法
        4.2.3 试验过程
    4.3 试验数据处理
        4.3.1 温湿度场重现
        4.3.2 数据分析与图形绘制
        4.3.3 微生物场能量和场强的计算方法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温度场变化分析
        4.4.2 湿度场变化分析
        4.4.3 粮堆内的湿度迁移分析
        4.4.4 微生物场预测模型
        4.4.5 粮堆微生物场场强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房式仓粮堆微生物场验证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样品
        5.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5.1.3 试验仓
    5.2 试验原理及方法
    5.3 测量指标及方法
        5.3.1 储粮危害真菌孢子
        5.3.2 水分含量
        5.3.3 玉米粮堆温度和相对湿度
    5.4 数据处理
        5.4.1 玉米粮堆温湿度场的建立
        5.4.2 玉米粮堆东西向中垂面水汽分压场的建立
        5.4.3 曲线图
        5.4.4 当量半径的计算
        5.4.5 高温区体积的计算
    5.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1 温度场、湿度场和水汽分压场变化
        5.5.2 高温区和高湿区面积变化
        5.5.3 高温区体积变化
        5.5.4 微生物场能量和场强计算
        5.5.5 储粮微生物空间分布规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浅圆仓粮堆微生物场能量分析及调控
    6.1 浅圆仓
    6.2 玉米粮堆微生物场调控结果
    6.3 玉米粮堆发热点调控分析
        6.3.1 温度场云图变化
        6.3.2 大发热点面积变化
        6.3.3 大、小发热点体积变化
        6.3.4 微生物场能量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散装小麦粮堆热-湿-力多场耦合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粮堆压力场研究进展
        1.2.2 粮堆热湿耦合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主要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散装粮堆热-湿-力理论基础分析
    2.1 粮堆多孔介质
    2.2 散装粮堆压力理论
        2.2.1 筒仓结构储粮压力
        2.2.2 平房仓结构储粮压力
    2.3 粮堆的质量传递机理
        2.3.1 粮食中的水分
        2.3.2 粮堆中水分的传递
    2.4 粮堆的热量传递机理
        2.4.1 热传导
        2.4.2 对流传热
        2.4.3 热辐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散装粮堆多场耦合实验平台
    3.1 散装粮堆多场耦合实验平台设计
        3.1.1 粮食储藏仓
        3.1.2 控温系统
        3.1.3 伺服柔性加载控制系统
        3.1.4 温湿度粮情检测系统
        3.1.5 恒温恒湿室
    3.2 散装粮堆多场耦合实验平台测试
        3.2.1 控温系统稳定性测试
        3.2.2 实验平台均匀性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麦粮堆热湿力耦合规律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案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条件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粮堆压力与孔隙率关系
        4.2.2 中垂面粮堆温度测定结果
        4.2.3 近壁面粮堆温度测定结果
        4.2.4 中垂面粮堆湿度测定结果
        4.2.5 近壁面粮堆湿度测定结果
    4.3 小麦粮堆热湿迁移规律
        4.3.1 粮堆压力与温度传递关系
        4.3.2 粮堆压力与湿度迁移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湿度参数变化对小麦粮堆热湿迁移的影响
    5.1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低温环境小麦粮堆温度测定结果
        5.2.2 低温环境小麦粮堆湿度测定结果
        5.2.3 不同温度场环境小麦粮堆湿度迁移差异
        5.2.4 高湿粮堆湿度场测定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目录

(7)模拟太阳辐射对钢板仓中稻谷温度和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钢板仓储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3 太阳辐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3.1 太阳辐射数据的获取方法
        1.3.2 太阳辐射热效应试验
    1.4 反辐射涂料研究以及应用现状
    1.5 CFD在粮食行业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5.1 国外关于CFD在粮食行业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5.2 中国关于CFD在粮食行业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6 稻谷储藏品质及影响因素
        1.6.1 脂肪酸值
        1.6.2 发芽势和发芽率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稻谷
        2.1.2 仪器
    2.2 辐射试验装置
        2.2.1 钢板仓
        2.2.2 短波远红外辐射板
        2.2.3 辐射接收器
        2.2.4 测温系统
    2.3 试验设计与操作
        2.3.1 空仓试验
        2.3.2 辐射试验
        2.3.3 取样
        2.3.4 水分测定
        2.3.5 脂肪酸值测定
        2.3.6 发芽势和发芽率测定
        2.3.7 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恒定辐射实验粮温和储藏指标变化
    3.1 粮温变化规律
        3.1.1 粮堆传热机理
        3.1.2 距试验钢板面5 cm粮层温度传播规律
        3.1.3 距试验钢板面15 cm粮层粮温变化规律
        3.1.4 25cm、35 cm和55 cm粮层温度变化规律
        3.1.5 75cm粮层粮温变化规律
        3.1.6 升温速率拟合
    3.2 水分变化趋势
    3.3 脂肪酸值变化
    3.4 发芽势和发芽率
    3.5 出糙率和整精米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luent模拟不同恒定辐射下钢板仓中粮温变化规律
    4.1 粮仓CFD模拟理论基础
    4.2 粮堆模型
        4.2.1 粮堆传热模型
        4.2.2 实仓物理模型
    4.3 粮食特性
        4.3.1 热特性参数
        4.3.2 初始条件
    4.4 模拟步骤
    4.5 数据分析
    4.6 模拟结果分析
        4.6.1 CFD模拟粮堆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4.6.2 CFD模拟72 h温度场分析
        4.6.3 CFD模拟132h温度场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梯度辐射试验粮温及品质变化
    5.1 钢板仓辐射传热机理
    5.2 粮温变化规律
        5.2.1 双层钢板仓粮温变化规律
        5.2.2 单层钢板仓与涂层钢板粮温变化规律
        5.2.3 不同钢板仓粮温增幅比较
        5.2.4 单层钢板仓恒定辐射试验与梯度辐射试验比较
        5.2.5 粮温变化趋势线方程
        5.2.6 不同辐射段粮温增率比较
        5.2.7 升温速率拟合
    5.3 稻谷品质变化规律
        5.3.1 稻谷水分变化规律
        5.3.2 脂肪酸值变化规律
    5.4 单层钢板仓、双层钢板仓和涂层钢板仓经济效益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地下储粮建筑的热湿环境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绿色储粮技术
        1.2.2 国内外地下粮仓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储粮生态体系
    2.1 概述
    2.2 我国储粮生态区域的划分方法
        2.2.1 气候因素划分
        2.2.2 耕作制度因素的划分
        2.2.3 仓储害虫、微生物因素的划分
    2.3 储粮生态区域的划分形式
        2.3.1 七大储粮生态区域划分
        2.3.2 温度储粮生态区域划分
    2.4 储粮建筑内环境
    2.5 本章小结
3 粮食性质与粮堆多孔介质特征
    3.1 概述
    3.2 粮食物理性质
        3.2.1 粮食热特性
        3.2.2 粮食的吸附特性
    3.3 粮食生理性质
        3.3.1 粮食的呼吸作用
        3.3.2 粮食的休眠与后熟
        3.3.3 粮食的寿命与陈化
    3.4 粮堆的多孔介质特性
        3.4.1 多孔介质简介
        3.4.2 粮堆多孔介质的基本参数
    3.5 仓储粮种参数确定
    3.6 本章小结
4 地下储粮建筑简介及其热湿环境分析
    4.1 概述
    4.2 常用地上储粮建筑
        4.2.1 房式仓简介及特征
        4.2.2 筒仓简介及特征
    4.3 地下储粮建筑简介
    4.4 地下储粮建筑储粮环境
        4.4.1 地下储粮建筑热环境
        4.4.2 地下储粮建筑湿环境
    4.5 本章小结
5 地下仓机械通风的优化研究
    5.1 概述
    5.2 储粮机械通风简介
    5.3 粮堆机械通风温度场模拟
        5.3.1 CFD模拟简介
        5.3.2 湍流模型
        5.3.3 控制方程简介
        5.3.4 控制方程组的求解
    5.4 地下仓建筑参数
    5.5 环形通风槽的应用
    5.6 模拟区域
    5.7 模拟参数确定
        5.7.1 通风空气参数
        5.7.2 进出口参数
        5.7.3 参数汇总
    5.8 模拟结果
    5.9 环形通风槽的布置优化
    5.10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11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对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9)声学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温度场重建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温度场测量方法简介
        1.2.1 接触式测温法
        1.2.2 非接触式测温法
    1.3 仓储粮食温度监测技术
        1.3.1 仓储粮食温度监测的必要性
        1.3.2 接触式储粮测温技术
        1.3.3 非接触式储粮测温技术
    1.4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仓储粮食中的声学法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技术
    2.1 声学法测温基本原理
    2.2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原理及系统构成
    2.3 储粮温度监测对温度场重建算法的要求
    2.4 典型的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算法
        2.4.1 最小二乘算法
        2.4.2 滤波反投影算法
        2.4.3 高斯函数与正则化重建算法
        2.4.4 代数重建算法
        2.4.5 同步迭代算法
        2.4.6 基于 Markov 径向基函数与正则化的二维重建算法(2DMTR)
        2.4.7 用费马原理追踪声线的最小二乘算法
    2.5 影响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精度的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算法研究
    3.1 正问题与反问题
    3.2 基于 Markov 径向基函数与正则化的三维重建算法(3DMTR)
        3.2.1 3DMTR 算法正问题模型的建立
        3.2.2 3DMTR 算法的反问题的求解
    3.3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系统收发器阵列布局对温度场重建的影响
        3.3.1 声波收发器阵列评价方法
        3.3.2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实验系统收发器阵列参数设置
    3.4 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重建算法
        3.4.1 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
        3.4.2 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2DMTR-A)
        3.4.3 正则化参数自适应选取的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3DMTR-A)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声线弯曲的二维温度场重建
    4.1 三角形前向展开法及追踪步长对追踪精度的影响
        4.1.1 算法追踪原理
        4.1.2 追踪步长对追踪精度的影响
    4.2 考虑声线弯曲的二维温度场重建算法的研究
        4.2.1 考虑声线弯曲的最小二乘法温度场重建步骤
        4.2.2 声线出射角的确定
        4.2.3 追踪声线时前向伸展的三角形顶点声速的确定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声线路径弯曲的三维温度场重建
    5.1 正四面体前向展开法及追踪步长对追踪精度的影响
        5.1.1 算法追踪原理
        5.1.2 追踪步长对追踪精度的影响
    5.2 考虑声线弯曲的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的研究
        5.2.1 考虑声线弯曲的 3DMTR 法重建步骤
        5.2.2 声线出射角的确定
        5.2.3 追踪声线时前向展开的正四面体顶点声速的确定
        5.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声学层析成像温度场检测实验系统及温度场重建实验
    6.1 系统组成
    6.2 空气中二维温度场重建
    6.3 仓储大豆中二维温度场重建
    6.4 空气中三维温度场重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收获小麦储藏通风中粮情(参数)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新收获小麦储存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1.3 机械通风技术在储粮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1.4 储粮中对粮堆微生物控制的研究
    1.5 机械通风对储粮害虫分布的研究
    1.6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不同通风风速对高水分小麦水分变化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通风风速对 16%小麦的水分变化影响
        2.3.2 不同通风风速对 15%的小麦水分变化影响
        2.3.3 不同通风风速对 14%小麦的水分变化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通风风速对相同取样点的小麦降水的影响
        2.4.2 同一风速对小麦中不同取样点小麦降水的影响
        2.4.3 不同初始水分对小麦的降水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风速对模拟实仓的新收获小麦水分变化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风速对 15.5%的高水分小麦降水的影响
        3.3.2 不同风速对 14.5%的高水分小麦降水的影响
        3.3.3 不同风速对 14%的高水分小麦降水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同一风速对小麦中不同取样点小麦降水的影响
        3.4.2 不同通风风速对相同取样点的小麦降水的影响
        3.4.3 不同初始水分对小麦的降水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通风风速对储粮害虫分布影响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通风风速对玉米象分布的影响
        4.3.2 不同通风风速对谷蠹分布的影响
        4.3.3 不同通风风速对锯谷盗分布的影响
        4.3.4 不同通风风速对绣赤扁谷盗分布的影响
        4.3.5 不同通风风速对赤拟谷盗分布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不同风速对玉米象垂直分布的影响
        4.4.2 不同风速对谷蠹垂直分布的影响
        4.4.3 不同风速对锯谷盗垂直分布的影响
        4.4.4 不同风速对绣赤绣赤扁谷盗垂直分布的影响
        4.4.5 不同风速对赤拟谷盗垂直分布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风速对小麦微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初始水分为 14%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5.3.2 初始水分为 14.5%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5.3.3 初始水分为 15.5%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机械制冷对筒仓内大麦储藏的实验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圆仓和立筒仓粮堆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模拟研究进展[J]. 李兴军,张洪清. 粮食问题研究, 2020(05)
  • [2]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功能对等的影响[D]. 夏梦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3]地下粮仓钢板与塑料内壁粮食结露实验与数值模拟[D]. 张瑞元.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4]浅圆仓环壁通风降温系统的性能试验与风道设置优化[J]. 陈雁,王子嘉,付常青,崔伟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7)
  • [5]粮堆微生物场及多场耦合机制和模型的研究[D]. 王小萌. 吉林大学, 2019(10)
  • [6]散装小麦粮堆热-湿-力多场耦合规律研究[D]. 刘超赛.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7]模拟太阳辐射对钢板仓中稻谷温度和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朱鸿雁. 南京财经大学, 2017(03)
  • [8]地下储粮建筑的热湿环境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D]. 李伟.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9]声学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温度场重建算法研究[D]. 王善辉. 沈阳工业大学, 2014(12)
  • [10]新收获小麦储藏通风中粮情(参数)变化研究[D]. 安超楠. 河南工业大学, 2013(04)

标签:;  ;  

机械冷藏大麦筒仓贮藏试验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