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一、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蒋啸宇[1](2021)在《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郑先常[2](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唐子贤[3](2021)在《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田径运动在体教融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受欢迎,但利用田径运动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在参与田径健身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认识不全面、田径健身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分析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低水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扬州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较全面地了解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的现状,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就如何促进大学生田径健身活动进一步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丰富高校田径健身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1、在学生田径健身的认识上,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田径健身,对田径健身喜爱程度不高,对田径健身价值上有一定认知但是不全面;学生田径健身在锻炼时长和强度上有待提高;学生选择田径健身的方法较为单一,学校是其进行健身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田径健身的锻炼效果上,会参加田径健身与普通组相比,男生在1000米(P=0.04)、50米(P=0.011)和引体向上(P<0.001)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在800米(P=0.01)、50米(P<0.001)、一分钟仰卧起坐上(P=0.0 1)有显着性差异,其他项目上无显着差异(P>0.05)。2、在学生期待情况上,学生对学校田径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田径健身时有专业指导的期待值都达到了 80%及以上。3、影响学生进行田径健身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是否在课上教授相关田径健身知识(P=0.002),其次分别是对田径健身的了解程度(P<0.001),受身边其他人影响(P<0.001),学校是否开展了田径健身课程(P=0.004),在田径健身时是否有专业指导(P=0.01)以及自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需求(P=0.017)。4、据此提出了思考:1)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2)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3)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4)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5)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校园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6)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张君[4](2021)在《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服务(APP)与应用的迅速发展。运动类APP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并以其便捷、直观、灵活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流手段。Keep APP作为运动类APP的一款,受到广大用户喜爱,成为运动类APP行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大学生使用Keep APP进行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学生使用Keep APP依然很盲目,如何科学使用Keep APP指导实践,依然值得深思,因此,以Keep APP进行个案分析,探究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牡丹江市7所普通高校的7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Keep APP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包括Keep APP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功能。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牡丹江市7所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Keep APP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大学生了解Keep APP的途径,使用Keep APP的比例、时长、目的及功能;同时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信息反馈进行了解,对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和分析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以及锻炼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在国内上千个运动类APP中,Keep APP用户数率先破亿,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Keep APP的特点是个性化、便捷化和大众化;现已成长为集体育锻炼教学视频、社交娱乐、跑步、骑行、健康饮食指导、运动装备购买为一体的运动服务软件。(2)牡丹江市7所高校中有67.6%的大学生都使用Keep APP,其中女生的使用人数略多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略多于其他两个年级,课余时间的多少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了解Keep APP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持续使用Keep APP的时长主要集中在半年至一年半之。使用Keep APP的主要目的有塑造身体形态、监测运动数据及学习体育运动技能。使用Keep APP的主要功能有视频教学、数据记录、定制训练计划及社交功能。(3)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主要有实用功能免费、动作指导科学、训练计划合理、内容丰富等;大学生反馈Keep APP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广告推送频繁、内容更新缓慢、GPS定位不准等。(4)通过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得知使用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没有呈现显着性差异,但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及场所呈现显着性差异。这体现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更长、体育锻炼频率更高、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局限性减弱,进而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表现的更加积极,因此,使用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通过使用Keep APP,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直观、互动、社交、指导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和科学健身的整体需求,也为大学生在个性化健身、技能形成、锻炼习惯培养等方面提供很好的帮助。

唐兰涛[5](2021)在《校园运动APP对高职院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四所高职院校为例》文中指出健康一直是人类高度重视的课题,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再次让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在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在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体育强国”建设,并将其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但在物质丰沛年代,我国大学生体质却持续下降,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质已成为高校体育管理者“老大难”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使用校园运动APP对高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实践论证其相关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贵州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393人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如下:1)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更牢固。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动机、运动项目、组织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段、受阻因素和受学校管理的意愿九个方面进行影响对比分析,发现使用校园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在行为养成上要比未使用学生更加稳固,锻炼目的更加明确。2)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生体育锻炼自我管理更自觉。通过校园运动APP监管,83.9%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89.2%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量,83.5%的学生认为能增加锻炼次数,能起到体育锻炼督促作用,增强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自我管理效果。3)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校体育锻炼管理效果更显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到来,学生对新科技电子产品追捧,传统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管理学生,校园运动APP横空出世解决了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难题,解决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过大问题,减轻了管理者管理压力,帮助学生提升体育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终身体育观。通过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使用校园运动APP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成功案例分析可知,该校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作为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手段来抓,主要围绕三个环节,即:核心是学生需求,重点是校园运动APP管理平台,关键是学校管理制度。其中,学校政策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管理指向标,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在各部门齐抓共管下破解了课外体育锻炼管理难题。

顾德平[6](2020)在《运动APP在上海财经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APP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高校大学生也是其主要用户群体之一,运动APP正在逐步改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强调,用创新科技强化全民健身。努力促进科技参与到体育事业中,推广“运动防病”等理念,提高科技含量,创新健身方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运动APP和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迫切需要研究运动APP如何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产生影响,高校对于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又该如何去管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观测对比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主要方法,以上海财经大学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了解大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基础上,从使用运动APP的运动动机、运动行为和运动效果三个维度来探讨运动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从而为大学生科学使用运动APP提供建议,为高校管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的意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上海财经大学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80%,男女生使用比例差异不大。使用运动APP大多数为运动纪录类和综合类的,其中使用keep、悦跑圈等APP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2)大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动机主要是乐趣动机、健康动机和外貌动机。使用运动APP较于未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大学生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外貌动机和乐趣动机更弱。(3)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对运动行为有更加积极的作用。使用运动APP后,每次运动时间更长,强度更高。每周锻炼的频率更高。(4)运动APP对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用运动APP的大学生BMI指数更趋向于健康范围,而且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高校应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1)拓宽运动APP校园宣传渠道,激发课外体育活动热情。2)鼓励开发适合校园使用的专属运动APP,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3)完善运动APP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4)强化运动APP的监督作用,实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数字化管理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侯城林[8](2020)在《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对河南省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调查中,河南省大学生整体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各高校多次提出通过实施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手指手机客户端的普及,运动类APP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了推广,手机运动APP的大量普及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高效的课外体育运动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文献将焦点转向大学生手机运动APP在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研究。那么目前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章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对五所学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除了5份无效问卷之外,其中有265名调查对象选择正在使用运动APP,有130名调查样本表示没有使用过运动APP。在此基础上文章数据使用SPSS20.0对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应用的基本情况、应用特征、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一、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调查样本中有超过60%的大学生正在使用运动APP,其中应用最多的运动APP是keep、悦跑圈以及咕咚,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锻炼身体,同时在运动APP的应用功能方面,大学生最看重的是运动APP的数据记录功能。二、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使用运动APP,大学生转变了其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包括使用运动APP的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运动APP的使用大学生的锻炼的频率、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当前处于新冠肺炎时期,大部分大学生受到疫情限制无法开学,运动APP突破了地点和时间限制,能够更好辅助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三、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能够完成学校通过运动APP设置的课外体育任务,并且通过使用运动APP,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此外教师也比较支持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用运动APP,这些因素都使运动APP在课外的体育管理中具有了可行性。四、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有待完善通过调查访谈可知目前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手机运动APP的商业化比较严重、部分运动APP技术存在漏洞体验感比较差以及部分运动APP监管存在问题等。

伍娅琪[9](2020)在《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体育课的延伸、延续和补充,而且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分别从师资、场地器材和体育社团的建设与组织等各方面支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除了高质量落实各级部门的相关要求之外,也能够积极稳固地推进,并初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通过对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继而总结出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特色,最终推动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5.1广东白云学院对课外体育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场地器材的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还积极吸纳社会上的优秀资源,大力组建体育骨干队伍。5.2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锻炼的特色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角度、多元化的发展学校体育社团。保证校内传统社团顺利发展的前提下,提倡鼓励新型社团的加入。5.3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训练的特点是两头抓的模式。一方面不断创新研究专业训练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双管齐下保证了学生良好的发展。学校建立的良好训练机制,使之形成一轮良好的循环。5.4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竞赛特点是:从项目设置、参赛方式上有别于传统运动会,积极抓住新的体育形式,给学生提供平台。5.5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组织特点是: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组织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以及负责任的组织管理人员。高质量的体育骨干队伍确保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5.6广东白云学院以其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吸引着校内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社团与体育方面给了学生高度的选择自由。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满意度较高。5.7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多优异的成绩,近三年,有32名学生跨专业考取体育硕士研究生;在竞赛方面,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共30余项;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批准新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张雯静[10](2020)在《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进行人才的培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探究,通过因子分析归纳得出影响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实施的6大因素,根据实地调研走访情况总结出安徽省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实施、发展及改革路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为拟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通过阐述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所设立的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站在全方位的体育教育角度思考的,符合表演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其专业的设定、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与《国标》标准趋于一致,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体育舞蹈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根据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标准,结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自身特点,同时要针对人才的兴趣与就业用人单位的需要来确立。2、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基本上能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的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核心,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和阜阳师范大学开设的核心科目和选修科目数量最多,种类较全,阜阳师范大学的实践教育环节开展的最好,值得借鉴。3、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分科课程教学形态合理,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开展最好的是安徽工程大学,其开设的“运动竞赛”项目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要加强体育舞蹈社团及俱乐部等课堂延伸课程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及规章制度,推动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实施,使显、隐性课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教师存在着职称结构不理想,科研能力偏弱,职后教育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不合理现象。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需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建设。5、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招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毕业生就业相关度高,但也存在着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男女比例失衡,艺考制度的缺失等不合理现象;“专业技能的欠缺”是目前毕业生面临就业时最大的困难,人才职业化素养有待提高。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保障学生“进口”与“出口”,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质量体育舞蹈人才,是安徽省八所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培养实施的重要目标。6、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是多因素的,归纳为:环境因子、认知因子、动机因子、教师因子、保障因子以及学生因子。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对表演专业体育舞蹈培养人才起到制约作用。

二、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4.3 本章小结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7 本章小结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6.1 量表的研制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
    8.3 展望
9 致谢
10 主要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个人简历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田径健身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1.1.2 田径健身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
        1.1.3 田径健身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培养
        1.1.4 期待视野对田径健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1.5 扬州大学学生进行田径健身锻炼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期待视野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研究
        2.1.1 期待视野的概念
        2.1.2 期待视野与田径健身融合机制
        2.1.3 期待视野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2 田径健身理论研究
        2.2.1 田径运动的属性
        2.2.2 田径健身的概念
        2.2.3 田径健身的特点
        2.2.4 田径健身的分类
        2.2.5 田径健身的价值
        2.2.6 田径健身锻炼的方法
    2.3 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对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健身的相关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美国田径健身状况
        2.5.2 日本田径健身情况
        2.5.3 英国田径健身状况
        2.5.4 其他国家田径健身状况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对比分析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现状调查分析
        4.1.1 对田径健身价值认知情况
        4.1.2 学生参与田径健身的情况
        4.1.3 田径健身的效果现状
    4.2 扬州大学学生田径健身期待情况调查分析
    4.3 扬州大学学生参与田径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方法的选择
        4.3.2 变量的选取
        4.3.3 实证分析
第5章 讨论
    5.0 期待视野下对大学生开展田径健身活动的思考
    5.1 逐步推进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获取正确锻炼方法的期待
    5.2 提升田径健身有助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关注学生自主锻炼的需求
    5.3 加强课外田径健身指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符合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待
    5.4 重视普通学生田径健身,寻找与高校田径竞赛的契合点,实现学生对田径健身活动的期待
    5.5 创建田径健身社团、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学生对田径健身氛围的期待
    5.6 正确认识大学生田径健身与全民健身的关系,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紧迫性
        1.1.2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性
        1.1.3 Keep APP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契合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2.1.2 关于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2.1.3 关于Keep APP的相关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2.2.2 关于互联网干预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Keep APP的发展现状
        4.1.1 Keep APP的发展历程
        4.1.2 Keep APP的特点
        4.1.3 Keep APP的功能
    4.2 牡丹江市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现状
        4.2.1 大学生中使用Keep APP的比例
        4.2.2 大学生了解Keep APP的途径
        4.2.3 大学生持续使用Keep APP的时长
        4.2.4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目的
        4.2.5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功能
    4.3 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信息反馈
        4.3.1 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优点
        4.3.2 大学生反馈Keep APP的缺点
    4.4 Keep APP对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4.4.1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影响
        4.4.2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4.4.3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
        4.4.4 Keep 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场所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使用Keep APP的现状调查》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三 问卷效度专家评定表
个人简介

(5)校园运动APP对高职院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四所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1.1.2 终身体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
        1.1.3 体育锻炼是防御疾病最好的“良药”
        1.1.4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令人堪忧
        1.1.5 “互联网+”推动体育锻炼的融合
    1.2 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园运动APP
        2.1.2 体育锻炼行为
        2.1.3 课外体育锻炼
        2.1.4 体育锻炼管理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2.2.2 国外运动健身类APP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2.3.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
        2.3.3 贵州高校课外大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2.3.4 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研究现状
        2.3.5 运动健身类APP与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
    2.4 相关研究
        2.4.1 运动健身类APP发展概况
        2.4.2 运动健身类APP主要分类及功能
        2.4.3 运动健身类APP使用状况
        2.4.4 运动健身类APP运营模式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2 调查问卷的效度
        3.2.2.3 调查问卷的信度
        3.2.2.4 问卷的推送与回收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比较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职生使用和未使用校园运动APP对学生体育行为养成影响的分析
        4.1.1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4.1.2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方式
        4.1.3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
        4.1.4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练习时间
        4.1.5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
        4.1.6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频率
        4.1.7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时间段
        4.1.8 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受阻因素
        4.1.9 高职生接受校园运动APP监督管理的意愿
    4.2 高职院校使用校园运动APP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自我管理影响的分析
        4.2.1 使用校园运动APP后对高职生的感受认识
        4.2.2 使用校园运动APP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
        4.2.3 使用校园运动APP确保高职生锻炼任务目标完成
        4.2.4 使用校园运动APP激发高职生持续锻炼动力
        4.2.5 校园运动APP促进高职生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4.2.5.1 校园运动APP带给学生满满收获
        4.2.5.2 校园运动APP带给学生锻炼的实效
        4.2.5.3 校园运动APP能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4.2.6 校园运动APP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3 校园运动APP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难题
        4.3.1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现状
        4.3.2 校园运动APP应用高职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取得的实效
        4.3.2.1 学校体育管理有序,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4.3.2.2 智能管理提质增效,为管理者减压减负
        4.3.2.3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4.3.3 典型案例:校园运动APP破解贵州经贸职院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困惑
        4.3.3.1 案列背景
        4.3.3.2 方案设计和制度制定
        4.3.3.3 指导思想和目标
        4.3.3.4 领导机构
        4.3.3.5 组织方式
        4.3.3.6 具体实施
        4.3.3.7 激励机制
        4.3.3.8 信息获取及反馈机制
        4.3.3.9 工作收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更牢固
        5.1.2 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生体育锻炼自我管理更自觉
        5.1.3 使用比未使用校园运动APP的学校体育锻炼管理效果更显着
    5.2 建议
        5.2.1 全面推广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
        5.2.2 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学科体系中
        5.2.3 研发多项目课外体育锻炼评价产品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6)运动APP在上海财经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APP
        2.1.2 课外体育活动
    2.2 国内关于运动APP的研究
        2.2.1 运动APP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
        2.2.2 运动APP对大学生运动产生影响的研究
        2.2.3 运动APP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2.3 国外关于运动APP的研究
        2.3.1 国外关于运动APP现状和应用
        2.3.2 国外关于运动APP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2.3.3 国外关于运动APP对健康生活的影响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内容
        3.1.3 研究框架结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调查的对象
        3.2.2.2 问卷的信度
        3.2.2.3 问卷的效度
        3.2.3 观测对比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使用运动APP的现状调查
        4.1.1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课外使用运动APP的基本情况调查
        4.1.2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4.1.3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获取运动APP的渠道
        4.1.4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的类型
    4.2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动机的调查研究
        4.2.1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锻炼的目的
        4.2.2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的动机
        4.2.3 不同性别的学生使用运动APP动机的比较
        4.2.4 使用运动 APP和未使用运动 APP动机的差异性分析
    4.3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4.3.1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的功能模块
        4.3.2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每周使用运动APP运动的频率
        4.3.3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每次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长
        4.3.4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强度
    4.4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使用运动APP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效果的差异化分析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拓宽运动APP校园宣传渠道,激发课外体育活动热情
        5.2.2 鼓励开发适合校园使用的专属运动APP,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5.2.3 完善运动APP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5.2.4 强化运动APP的监督作用,实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1 运动APP在上海财经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运动APP在上海财经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专家效度检验表
致谢

(8)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
        1.1.2 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少身体素质堪忧
        1.1.3 体育运动与手机APP结合进入智能时代
        1.1.4 大学生是运功类APP的最主要使用者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APP
        2.1.2 课外体育
        2.1.3 应用研究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国内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前期调查过程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及分析
    3.3 前期调查结论
        3.3.1 将课外体育活动计入体育成绩成为趋势
        3.3.2 教师对运动APP逐渐认可
        3.3.3 教师及锻炼习惯成为影响学生锻炼的因素
    3.4 主体研究思路
        3.4.1 研究对象
        3.4.2 研究内容
        3.4.3 研究过程
    3.5 研究的方法
        3.5.1 文献法
        3.5.2 问卷调查法
        3.5.3 访谈法
        3.5.4 数理统计法
        3.5.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应用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人数、年级分布
        4.1.2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专业分布
        4.1.3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名称分布
        4.1.4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动机分布
        4.1.5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功能分布
        4.1.6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场所分布
    4.2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应用的特征分析
        4.2.1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态度对比
        4.2.2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频次对比
        4.2.3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时长对比
        4.2.4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强度对比
    4.3 影响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因素分析
        4.3.1 研究指标选取及假设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4 影响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4.4.1 大学生完成学校设定体育任务的情况
        4.4.2 大学生使用运动APP对课外体育运动的认知影响
        4.4.3 教师对手机APP的态度分析
    4.5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应用存在的问题
        4.5.1 部分运动APP商业化较严重
        4.5.2 部分运动APP存在技术漏洞
        4.5.3 部分运动APP体验感比较差
        4.5.4 部分运动APP监管存在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5.1.2 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5.1.3 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5.1.4 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5.2 建议
        5.2.1 管理者结合实际将运动APP引入课外体育运动
        5.2.2 限制校园运动APP的商业性
        5.2.3 加强运动APP的技术支撑力
        5.2.4 提高大学生软件体验感
        5.2.5 强化APP监督测评功能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前期调查问卷
    附录B 前提结构访谈问卷
    附录C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运用调查表
    附录D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运用的访谈问卷
致谢

(9)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2.2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2.3 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相关的研究
    2.4 国外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2.5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管理研究
3 研究方法与对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情况简介
    4.2 广东白云学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情况分析
        4.2.1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背景
        4.2.2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师资状况
        4.2.3 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
        4.2.4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4.2.5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4.2.6 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设置
    4.3 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概况分析
        4.3.1 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者态度分析
        4.3.2 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训练开展情况分析
        4.3.3 广东白云学院校园体育竞赛开展情况分析
    4.4 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设计
        4.4.1 多层次的组织机构设置
        4.4.2 优秀的体育骨干队伍
        4.4.3 多渠道的体育文化知识宣传
    4.5 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效果分析
        4.5.1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满意度
        4.5.2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4.5.3 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取得的成就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问卷调查专家效度检验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D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E 获奖竞赛成绩单(获奖成绩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理论依据
        1.1.2 现实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高等学校
        2.1.2 体育舞蹈
        2.1.3 人才培养
        2.1.4 课程
    2.2 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2.2.1 国外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2.2.2 国内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人才培养概况
        4.1.1 体育舞蹈专项开设的专业名称及开设时间
        4.1.2 人才培养目标
        4.1.3 人才培养规格
    4.2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分析
        4.2.1 课程结构
        4.2.2 体育舞蹈分科课程的课程内容设置
        4.2.3 体育舞蹈教学形态分析
    4.3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现状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4.3.1 体育舞蹈本科生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4.3.2 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4.3.3 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4.3.4 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毕业生能力的满意度调查及相关课程涉及
    4.4 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专项教师基本情况
        4.4.1 教师年龄与教龄
        4.4.2 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
        4.4.3 教师专业素质
        4.4.4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4.5 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实施的因子分析
        4.5.1 环境因子
        4.5.2 认知因子
        4.5.3 动机因子
        4.5.4 教师因子
        4.5.5 保障因子
        4.5.6 学生因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设立科学、明确的符合学生及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
        5.2.2 保障高校招生质量,招生结构合理化,完善艺考统考制度
        5.2.3 加强体育舞蹈专项师资队伍建设
        5.2.4 优化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5.2.5 加强学校支持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及硬件设施的保障机制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蒋啸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期待视野下大学生田径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唐子贤. 扬州大学, 2021(09)
  • [4]Keep APP对牡丹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君.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校园运动APP对高职院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以贵州四所高职院校为例[D]. 唐兰涛.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运动APP在上海财经大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 顾德平.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0)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侯城林. 河南大学, 2020(02)
  • [9]广东白云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特色研究[D]. 伍娅琪.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10]安徽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D]. 张雯静.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