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的朋友和敌人(续)

聊斋的朋友和敌人(续)

一、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论文文献综述)

雷丽斯[1](2021)在《《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译介》文中研究指明《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俄罗斯的译介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高潮与低谷,诸多汉学家,尤其是苏联汉学的奠基人阿列克谢耶夫,对其进行了翻译和深入研究,为其在俄罗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叙述了《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译介历程,从阿列克谢耶夫的译文出发,总结其翻译特点和翻译思想,以期为中国典籍翻译方法和理论建构提供参考。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聊斋志异》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介绍了俄罗斯文学中借鉴《聊斋志异》写作手法、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的作品。

郭晓玉[2](2021)在《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古典散文》俄译研究》文中指出

王晔[3](2019)在《《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中的形象建构》文中研究说明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考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和阿理克(Вас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Алексеев,1881—1951)两位汉学家建构的中国文化形象之异同,揭示形象塑造背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

李逸津[4](2018)在《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自然物崇拜与禁忌的阐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译《聊斋志异》及"聊斋学"研究是现代俄罗斯汉学泰斗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①近半个世纪学术生涯中的一个亮点,而他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兴趣则始於中国民间绘画研究。1906年至1909年,阿列克谢耶夫被派往中国学习,期间他随法国汉学家沙畹在中国华北进行了4个月的旅行。这次中国之行使阿列克谢耶夫搜集到大量的民

王晔,阎国栋[5](2017)在《《聊斋自志》俄英译本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异域学者解读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阿理克和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是俄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中两个最经典的译本,两位译者都意识到蒲松龄所作序言《聊斋自志》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皆不惧艰难,将全文译出,并辅以详尽的注释。通过对两篇译文的细致比读分析,以及宏观视角的译者动机、时代背景、读者定位等因素的考察,不仅可以管窥阿、翟二人对《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不同解读,而且可见微知着,探究两位汉学家如何接受和阐释中国文化,比较他们"中国观"的异同。

王晔[6](2017)在《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苏联着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着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思路和批评模式。当代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并非纯语言环境下的文字转换活动,超语言层面的各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翻译行为。译本研究不仅要关注"怎么译",更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译"的问题。按照此思路对《聊斋志异》俄译本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系统地梳理阿理克的翻译思想及其成因,并且对我们透过"他者"反观"自我"、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文化建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高玉海[7](2017)在《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版本百年流变》文中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俄苏的传播历史上,阿列克谢耶夫的翻译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阿氏从1910年开始翻译介绍《聊斋志异》,至今已有百余年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但多因没有亲眼目见文本或辗转引用的资料文献有误,多有疏漏。本文据文本原件和征引文献,详细梳理了阿氏《聊斋志异》在俄苏百年传播过程中的版本流变。

向阳[8](2016)在《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汉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一生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他是第一位大量翻译《聊斋志异》故事的俄罗斯汉学家。他的译本以其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准确理解与高超的翻译技巧,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兼具文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其译文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翻译手法灵活多样,对内容把握准确,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卓越的翻译水平。同时,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有深入的研究,对《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狐文化、佛道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予以解读。国外对阿列克谢耶夫《聊斋》译文的研究论文很少,多以评论性文章为主。国内研究论文就内容而言,以综述介绍、译者研究、翻译策略研究、文化研究等几大方向为主,论文数目不多,尚有许多空白之处。本文尝试立足具体文本,从作品和译文文本出发,运用阐释学、翻译学方面的理论,对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研究,同时辅以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论文,探讨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的文化解读,力求从整体上把握译文的特色,深入阐发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的特点。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研究做综述和总结。第一章主要结合阿列克谢耶夫翻译《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介绍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历程以及他的研究成果,以此探讨他和《聊斋志异》之间的共鸣及对俄罗斯汉学做出的突出贡献。除此之外,本章还梳理了他所采用的《聊斋志异》底本和译文出版的版本情况。第二章分析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译文在翻译策略方面的特点,包括阿列克谢耶夫为“汉语披上一层薄薄的俄语外衣”的翻译理念,以异化为主,并结合归化进行说明的翻译方式以及译文中的一些不足与错译误译之处。第三章通过梳理阿列克谢耶夫在《聊斋志异》的翻译中对一些中国文化现象的翻译解释,探究他本人以及其他俄罗斯学者对中俄不同的狐文化的看法,对佛、道文化以及对儒家文化的翻译与阐释。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阿列克谢耶夫的翻译特色和翻译技巧,总结他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为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外译和传播提供参考。

李逸津[9](2015)在《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服饰的阐释》文中研究表明俄罗斯现代汉学泰斗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俄译《聊斋志异》,对书中所涉及的中国民间生活习俗、服饰礼仪等作了细致的注释和解说。这就使得他的《聊斋志异》译本不只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具有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性质。其注释中对中国古人鞋帽、头巾、袍带、袜子、腰包、足缠等服饰的介绍和阐释,不仅有助于中国服饰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对中国本国的民俗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李逸津[10](2012)在《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B·M·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学”成功奥秘探论》文中研究表明俄罗斯汉学大师B·M·阿列克谢耶夫在苏维埃时代出于新的"艺术需要"来翻译和研究《聊斋志异》,即:(1)向俄罗斯和苏联人民介绍他心目中真正的中国语言艺术精品并展示自己翻译才华的需要;(2)适应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审美心理、满足俄罗斯民众文化需求的需要;(3)顺应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人文知识分子中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引进东方智慧的需要;(4)与在人生遭际、社会理想方面有共通之处的中国古代作家蒲松龄作心灵沟通、抒发内心感悟与共鸣的需要。阿列克谢耶夫与蒲松龄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他倾毕生精力研究《聊斋志异》的动力,也是他的"聊斋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二、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论文提纲范文)

(1)《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译介过程
二、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译文的特点
    (一)语言准确,注释详尽
    (二)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三)灵活意译,创新表达
    (四)注重节律,兼顾忠实性与文学性
三、《聊斋志异》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3)《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中的形象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英俄译注“中国形象”建构方式之异同
二、形象建构中的“自我”与“他者”
结语

(4)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自然物崇拜与禁忌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人的方位意识
二、中国人的交际礼节
三、中国人的名字
四、中国的计数体系
五、中国的民俗器物
六、中国的饮宴娱乐活动
七、中国的自然物崇拜
八、中国民间禁忌

(6)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理克俄译《聊斋志异》概述
二、阿理克的“中国观”:《聊斋志异》翻译原则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聊斋先生的心灵“知音”:阿氏《聊斋》译本诞生的内在动因
四、相似的政治环境:阿氏翻译策略选择的外在制约因素
五、翻译与研究并辔齐驱:阿氏《聊斋》译本的汉学特色
结语

(7)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版本百年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散见于期刊杂志的阿列克谢耶夫《聊斋》译文
二、阿列克谢耶夫生前出版的四本《聊斋》译文集
三、20世纪50年代阿列克谢耶夫《聊斋》译文集的再版
四、20世纪70-80年代阿列克谢耶夫《聊斋》译文的再版
五、苏联解体之后阿列克谢耶夫《聊斋》译文的再版

(8)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0.2 已有研究综述
        0.2.1 外国学者研究
        0.2.2 中国学者研究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与《聊斋志异》俄译
    1.1 阿列克谢耶夫的生平与汉学研究
    1.2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的底本与版本
第二章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译本的语言翻译策略
    2.1 阿列克谢耶夫的翻译理念
    2.2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2.3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翻译存在的问题
        2.3.1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不足
        2.3.2 误译与错译
第三章 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集中的文化诠释
    3.1 狐文化的诠释
    3.2 佛、道文化的诠释
    3.3 儒家文化的诠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论文参考文献)

  • [1]《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译介[J]. 雷丽斯. 华中学术, 2021(02)
  • [2]阿列克谢耶夫《中国古典散文》俄译研究[D]. 郭晓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中的形象建构[J]. 王晔. 国际汉学, 2019(01)
  • [4]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自然物崇拜与禁忌的阐释[J]. 李逸津.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8(00)
  • [5]《聊斋自志》俄英译本对比研究[J]. 王晔,阎国栋. 俄罗斯文艺, 2017(03)
  • [6]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J]. 王晔. 国际汉学, 2017(02)
  • [7]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版本百年流变[J]. 高玉海.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2)
  • [8]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研究[D]. 向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3)
  • [9]阿列克谢耶夫俄译《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服饰的阐释[J]. 李逸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0]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B·M·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学”成功奥秘探论[J]. 李逸津.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4)

标签:;  ;  ;  ;  ;  

聊斋的朋友和敌人(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