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水断层井下堵漏钻注浆技术

产水断层井下堵漏钻注浆技术

一、井下封堵出水断层打钻注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彭敬琛,苏雁军[1](2021)在《单家村煤矿八采区奥灰突水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单家村煤矿八采区奥灰滞后突水实例为主,分析了大小组合断层共同作用形成地垒、造成奥灰上抬出露于巷道,引发滞后出水的突水原因;结合奥灰水文观测孔长期、动态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了八采区奥灰含水层特征,最终研究得出地质资料不准确导致采掘活动直接揭露奥灰引发突水、断层抬升奥灰含水层,导致3煤层与下部含水层之间隔水层厚度不足引发奥灰突水、采掘活动引起断层活化,改变其导水性引发奥灰滞后突水三条奥灰突水机理。研究成果填补了兖州煤田区域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导致奥灰滞后突水方面的空白,为八采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同类受水害威胁的矿井提供了重要借鉴。

方刚,梁向阳,黄浩,夏玉成,靳德武,刘洋[2](2019)在《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区内大型矿井分布较多,煤层埋藏相对较深,在采掘过程中发现有富水煤层问题。为研究区内煤层富水机理及采掘过程中的水害问题,以巴拉素煤矿2号富水煤层注浆堵水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情况分析,查明了区内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类型,确定了2号煤层水为立井井筒过煤层段的主要充水水源,并提出了富水煤层注浆治理保障新技术。通过抽水试验、水化学测试,发现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含水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顶板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2号煤层含水层等。第四系松散潜水含水层和白垩系洛河组孔隙裂隙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含水层之间均未发现水力联系。根据现场实际及多次实践,确定以"引流注浆、帷幕封堵"为总体思路,运用"井下打钻,地面拌浆,管道输送,高压灌注"的方法,完成2号煤层富水区段的封堵。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材料结合、钻探注浆等组合工艺实施后,在副立井井筒马头门煤层揭露区段及待掘巷道周围形成了有效的止水帷幕,将掘进巷道与富水煤层隔开,最大程度地减小井筒涌水量,超出预期目标完成注浆堵水任务,副立井井筒总涌水量由最初的150 m3/h(最高200 m3/h)衰减至竣工时的11 m3/h,注浆堵水率约为93%,实现了对富水煤层大量出水有效封堵的目的。

史永理[3](2019)在《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井生产开始转向深部开采,深部煤层的开采将会面临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大型断层的存在,既给矿井高效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又增加了矿井突水的可能。因此,大型断层存在条件下深部区域煤层开采水害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山东济宁新河煤矿东部深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手段综合的方法,针对深部煤层开采时嘉祥支断层下盘高压奥灰含水层对上盘3煤开采产生的影响以及水害防治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首先,从产状及其控制、两盘岩性对接关系、发育特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断层的构造特征;其次,从奥灰侧向径流特征与侧向奥灰含水层径流量两方面对侧向含水层补径排条件进行了分析;在充分了解断层破碎带的岩性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相似材料模拟的原理,选择4种相似材料来模拟断层破碎带岩性,采用不同的配比做了 5组试样,在达西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渗透试验设备,对试样做了不同水压下的室内渗透试验,得出了不同配比不同水压下的试样的渗透系数,总结了断层带的阻水性能特征;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深部煤层开采时流-固耦合的研究,详细了解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孔隙水压、塑性区与渗流量等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水害防治技术,包括:断层煤柱留设、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完善排水系统、局部注浆加固封堵小型断层及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探查等。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华北型煤田大型断裂两侧煤层的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庞博[4](2019)在《大贾庄铁矿含水破碎带加固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贾庄铁矿位于滦河冲击扇及河漫滩上,地表覆盖120180m厚饱和第四系含水层,矿区基岩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破碎带多,形成了水力联系,补水通畅,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典型的大水金属矿山。矿山在竖井掘进和平巷掘进过程中多次出现破碎带塌方突水,对井下含水破碎带工程的治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针对大贾庄铁矿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勘查和现场探测等手段,探明了大贾庄铁矿主井和-475m运输大巷破碎带产状,针对主井破碎带提出了三种可行的竖井加固施工方案,并通过比选最终确定了“静水抛渣注浆封水、止浆垫、工作面长探注浆相结合技术方案”;针对-475水平运输大巷的含水断层破碎带,提出采用长、短管棚进行注浆加固技术来代替传统超前锚杆技术,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改善了围岩松散结构,有效提高了围岩整体强度,并对围岩裂隙进行了封闭、充填,消除突发涌水的隐患。通过现场应用表明,竖井抛渣注浆技术和长、短管棚进行注浆加固技术,对含水断层破碎带区域竖井施工及运输大巷施工效果显着、安全性好,目前已在全矿推广使用,形成了大水金属矿山建设配套关键技术中一部分,具有较强可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图28幅;表8个;参45篇。

高韬[5](2018)在《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堵源截流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禹一矿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历史上多次发生灰岩承压水突水淹井和淹采区事故,矿井主采二1煤层、二3煤层,当前矿井总涌水量为2 000 m3/h。中央泵房排水能力3 300 m3/h,五采区中央泵房排水能力3 200 m3/h,中央泵房及五采区中央泵房均采用独立系统,井下水可分别直排地面。平禹一矿岩溶水补给量较大,疏水降压存在着排水量大、降压目标难以实现的困难,经研究论证,通过采取地面注浆和井下注浆的堵源截流技术,切断岩溶水进入矿井导水通道,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除岩溶水对二1煤层开采的威胁。经过Ⅰ期(2009—2010年)和Ⅱ期(2013—2014年)2次堵源截流工程施工,矿井涌水量显着减少,特别是Ⅱ期工程实施后,堵水效果明显。通过堵源截流技术在平禹一矿的应用,封堵了充水通道,减少了矿井排水量,降低了矿井生产成本,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保证了矿井带压开采的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崔芳鹏,武强,林元惠,赵苏启,曾一凡[6](2018)在《中国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基于充水水源、煤层与含水层相对位置和导水通道等依据进行分类的诸多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阐述了基于充水水源进行分类的大气降水型、地表水源型、地下水源型、采空区水源型、袭夺水源型和离层水源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其次,分析阐述了基于煤层与充水含水层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顶板充水型、底板充水型和周边充水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最后,分析阐述了基于导水通道进行分类的陷落柱通道型、断裂裂隙通道型、窄条状隐伏露头通道型和其他导水通道型矿井水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不同类型煤矿水害的精细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袁正勇[7](2017)在《煤矿综放工作面地面注浆堵水工程实践》文中提出针对某煤矿综放工作面突水严重,采用地面注浆堵水法进行工作面突水治理,通过选择合理的注浆工艺和注浆材料实施注浆工程施工,然后观测注浆后井上、下水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注浆堵水法可成功实现井下综放工作面突水灾害的治理,为其他类似矿井的突水灾害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秦续峰[8](2015)在《下山巷道组过大断层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许多巷道工程经常会遇到落差比较大断层破碎带,依据工程总体设计布置,通常又无法躲避,在大落差断层破碎带中施工永久性巷道时,施工过程的水害防治、巷道顶板管理以及巷道的长期维护等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煤矿生产建设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论文以新河矿业公司因井田边界调整,矿井延深工程下山巷道组过落差300-600m的嘉祥之三断层工程背景,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断层含导水性探查等地质勘探方法研究嘉祥支三断层区域的工程地质,同时进行了煤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并对穿断层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分析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与破碎带岩体注浆堵水原理,并制定了围岩注浆加固方案:一是预注浆和后注浆相结合,二是长短注浆相结合,三是堵水与加固相结合,保障断层破碎带施工安全和巷道的围岩稳定,同时提高巷道支护速度,降低注浆成本。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确定了巷道组布置方式,针对新河矿巷道过断层带特殊情况,提出了综合分步实施的断层带施工技术与工艺,形成了高强度、全方位立体支护体系,围岩注浆与高强支护系统相结合,锚网喷主动支护与U钢棚被动支护相结合,保证大断面巷道过断层条件下支护体系的可靠性;采用U型棚+锁棚锚杆+喷注浆支护方式作为过断层巷道永久支护。确保了巷道组安全快速的通过该断层。在新河矿业公司-980m水平延深工程现场进行试验,在通过对已完工巷道围岩体的变形量观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确定深井复杂条件下下山巷道组通过了落差较大的嘉祥支三断层,满足今后矿井生产需要。同时也为其他矿井下山巷道过落差较大的断层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林玉祥[9](2015)在《复杂构造底板突水概率模型预测法》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之一,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华北煤田作为我国重要产煤地之一,以开采深度大、构造复杂为主要特点,煤矿水害问题普遍严重,特别是主采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多次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层底板突水的预测评价是矿井水害防治和实现安全开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研究,大多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观性。基于已有突水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建立突水概率模型,预测底板突水危险性,为煤矿底板突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以肥城新陶阳煤矿为例,基于矿井已有钻探、物探等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矿井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下组煤矿井地质构造为复杂型、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选择有效隔水层厚度、含水层水压、含水层富水性、断层分布、断层交点及端点5个因素作为底板突水影响因子。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法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底板突水概率模型,评价预测了底板突水危险性,并比较了两种预测模型的评价精度。利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危险性区、危险区、过渡区、相对安全区、安全区5个突水危险性等级。两种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确定性系数模型与逻辑回归概率模型中高危险区和危险区内的突水点分别占总突水点的81.58%和78.95%,基于AUC曲线定量检验方法确定CF模型预测成功率为77.52%,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成功率为75.48%,表明两种突水概率模型应用于该研究区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根据突水预测模型,进行了102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害防治措施。本文有图28幅,表15个,参考文献92篇

张凯[10](2015)在《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永城矿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目前已经建立了9对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2100万吨/年。矿井内二叠系山西组二2煤赋存稳定,是永城矿区的主采煤层,该层煤平均厚度2.7m,平均开采深度600m,最低开采深度为350m,最高开采深度到910m。钻孔资料和实际的开采资料表明,井下的主要突水水源为L8灰岩,L8灰岩平均厚度12m,距离主采煤层二2煤80m左右,沉积厚度稳定。该层灰岩岩溶较发育,富水性强,静水压力传递快。深部奥陶系灰岩水在特殊导水通道的情况下与L8灰岩联通,奥陶系含水层上距二2煤底板200m左右。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回采工作面的安全水压计算方法为:P?Ts?M,M为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m),P为安全水压(MPa),Ts为突水系数(MPa/m)。在煤层底板受到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作用区域,突水系数取0.06(MPa/m),隔水层完整未受到明显构造破坏的区域,突水系数取0.1(MPa/m)。永城矿区采用0.06(MPa/m)作为突水系数,隔水厚度取为80m,那么安全水压为4.8MPa。在永城地区,大部分矿井的承压水压力为1.6-3MPa。因此,根据突水系数方法,永城地区的突水危险性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永城矿区的隔水厚度足够、承压水压力较小的原因。然而,永城矿区多次发生突水事故,经过分析,初步认为这是一种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永城矿区突水案例,研究突水中的关键地质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底板灰岩裂隙型突水的机理、特征,研究煤层底板裂隙分布区的高分辨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建立适合本矿区的防治水工程技术体系,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稳定高产。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裂隙是永城矿区突水的主要通道和研究重点据永城矿区突水资料,自1985年以来至今,研究区内共发生淹井的灰岩突水17次,其中有11次发生在采煤工作面,6次在掘进巷道中。从突水通道上分析,断层为导水通道的灰岩突水2次,其余的15次突水通道均为二2煤层底板裂隙。统计资料表明,底板裂隙是矿井突水的主要通道。在突水水源上,太原组含灰岩11层,最上层的L11灰岩厚12m,上距二2煤层底板50m左右,含水很弱。L8灰岩厚度818m,平均厚度12m,上距二2煤层底板约80m,岩溶发育,富水性强,连通性好,水压大,且受奥灰水的间接补给,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水源。与焦作、肥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相比,焦作、肥城矿区的底板隔水层厚度不够,整个工作面底板必须全部改造,而永城矿区的隔水层厚度足够,裂隙是重要的导水通道,这是永城矿区防治水工作的明显特征之一。研究区内的灰岩水主要是通过煤层底板裂隙突出,当原生裂隙处于张开状态,裂隙本来已经形成导水通道,当掘进巷道或回采工作面揭露这些裂隙时,即发生突水;当原生裂隙闭合时,指底板原生裂隙未张开或者仅有细微的张开,同时该裂隙也发育到灰岩,在掘进空间下方的矿山压力和强大的灰岩水压力下,原生裂隙张开,导致灰岩突水。这种突水一般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后方,表现为先来压力,巷道可发生变形,原生裂隙逐渐张开而突水,其压力的增加和水量的增大呈现一个渐变过程。递进裂隙突水的前提为深部灰岩上部发育有原生裂隙,同时该原生裂隙未到达煤层底板,形成灰岩水原始导升带。随着井下巷道掘进或者煤层回采,掘进空间中的岩体应力释放,围岩原始地应力场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矿山压力。此时底板上部岩石发生破坏形成破坏裂隙带。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和灰岩水压的共同作用,深部灰岩水原始导升裂隙带周围岩石发生破坏变形,原始导升裂隙不断向上发展,并最终与底板破坏裂隙带沟通,发生矿井突水事故,形成递进裂隙突水。(2)数值模拟分析两种突水裂隙的突水机理为研究底板裂隙在灰岩突水中的作用,以永夏矿区开采二2煤层为背景,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原生裂隙发育到灰岩,可能是打开或者闭合状态,本文称为联通裂隙突水;原始导升裂隙未与采动空间联通,本文称为递进裂隙。联通裂隙突水数值分析表明,裂隙发育区域位移较大,在裂隙两侧位移方向不同,其中裂隙左侧位移方向向左,裂隙右侧位移方向向右。对于裂隙同一侧,位移从上到下也依次增大。由于垂直应力和太灰孔隙压力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采动影响,致使裂隙发生扩张,并且距工作面越近扩张量越大。在裂隙发育的地方,剪应变的增量最大。剪应力的增大有利于裂隙张裂,从而使原来不涌水的裂隙出水,使原来涌水的裂隙联通性更强。递进裂隙突水数值分析表明,随着煤层开采的推进,以及煤层底板裂隙的影响,使得煤层底板应力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在底板上由于裂隙的存在,受矿山压力和灰岩水的共同作用下,裂隙周围应力产生了四个集中带,从而造成裂隙带两侧的岩石破坏较严重,破坏区域和裂隙连通,从而为太灰水进入采空区提供通道。(3)提出永城矿区底板富水裂隙带的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永城矿区煤层底板灰岩富水性强,裂隙带一般含水性强,由于底板裂隙本身发育,再加上采动影响,往往能形成导水通道,从而引发底板裂隙突水。裂隙带的低阻特征明显,裂隙带的存在打破了电阻率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为岩石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解释。针对瞬变电磁探测中的偶极装置设置、井下金属物体干扰、噪声干扰等三个问题,分析开展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在井下开展瞬变电磁的工作,分析了金属物体在瞬变电磁探测结果上的响应及避免假低阻异常的方法,通过构建小波变换方法,实现瞬变电磁信号的去噪处理。对于偶极装置,极距的选择对探测效果影响较大,一定条件下小极距装置的分辨率更高,一般极距选择1.25倍的线框边长,最大极距不宜超过1.5倍线框边长。实验采用的缩比系数为10,换算成实际井巷施工边长2m×2m的线圈时,偶极装置采用2.5m左右的极距探测目标体时比较合适。偶极装置记录点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点位置,能反映异常的真实位置。井下金属体,比如综掘机、工字钢等,在正后方且距离探测线框较近时,往往能能降低整个探测剖面的视电阻率值;金属体距离探测位置越远时,对视电阻率值的影响逐渐减弱;井下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可以通过试验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得对探测结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从而避免金属体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当井下施工空间小,无法避免大型金属性物体的干扰时,需要注意探测结果的多解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一组实测的瞬变电磁数据分别用db6小波和bior2.4小波进行分解与重构。首先利用wmaxlev函数计算出瞬变电磁数据在db6和bior2.4小波函数下的最大分解尺度为5,为了节省计算量和计算时间,选择的分解尺度为3,然后用wavedec函数对瞬变电磁信号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对分解之后的信号,用detoef和appcoef提取小波的高、低频系数。最后利用waverec函数重构瞬变电磁信号。对井下实测瞬变电磁数据,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去噪处理,剔除电磁干扰和畸变数据,以保证数据的规律性。从处理结果和应用效果来看,小波变换基本可以去除井下瞬变电磁数据产生的干扰信号。(4)构建底板灰岩裂隙型突水防治技术——局部底板改造技术对于永城矿区的地质情况,联通裂隙,无论其张开或者闭合,在地应力、采动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灰岩水导水通道。开张裂隙时,直接突水;闭合裂隙时,由于打开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采煤或掘进工作面后方,由于裂隙逐渐张开,其矿压和突水量的增加呈现一个渐变过程。递进裂隙,由于裂隙未能导通到灰岩水时,随着采动的影响,导水高度带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逐步发育成导水通道。结合上述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可知,底板的导水带高度是一种动态的演变过程,其中裂隙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没有构造、裂隙不发育的底板部位,可以不用采取底板改造措施,而在裂隙的发育部位,必须及时采取注浆手段进行改造。针对永城矿区地质情况,分别选择四个代表性的煤矿进行了基于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底板局部注浆改造实践。其中,四个代表性煤矿的特征如下:陈四楼煤矿2505工作面相邻工作面均发生突水,在切眼向外发育一导水裂隙带,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防治水难度大;车集煤矿2709工作面内发育有宽10m的岩浆岩,贯穿整个工作面,通过瞬变电磁探测与钻探验证,说明裂隙带发育;城郊煤矿2703工作面为宽300m的对拉工作面,且埋藏较深,水压较高;新桥煤矿2102工作面在掘进至皮带顺槽365m处发现有一个宽2m的裂隙带,该裂隙带被松散岩石充填,注浆时从该处跑浆,说明联通性好,裂隙发育。以上四个工作面按照瞬变电磁探测、局部底板注浆改造、瞬变电磁复探、打钻验证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防治水工程,均已安全回采,没有发生突水事故。针对永夏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灰岩水突出特征,确立了以下的防治水技术:回采工作面均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首先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查煤层底板富水性异常区,根据物探和钻探情况圈定突水危险区,作为底板注浆改造范围进行局部底板注浆改造,注浆结束后用瞬变电磁再次探测注浆效果,监测富水裂隙带变化,辅之以少量井下钻孔验证。在突水危险区的工作面上下顺槽开设钻窝。钻孔方向主要围绕裂隙带富集区,钻孔主要尽可能地多穿裂隙,根据井下钻孔水压大小确定终孔层位。该方法称为基于瞬变电磁的局部底板改造技术,在永城矿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论文创新点主要如下:(1)通过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实例分析,表明裂隙是永城矿区底板灰岩突水中的重要通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证实了裂隙部位可形成永城矿区二1煤层底板的突水通道。(2)针对永城矿区的矿井地质条件下,通过相似模拟研究了永城矿区的富水裂隙带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方法,表明一定条件下小极距装置的分辨率更高,一般极距选择1.25倍的线框边长,最大极距不宜超过1.5倍线框边长。(3)针对永城矿区地质情况,构建了以瞬变电磁探测为基础的底板局部注浆改造的防治水方法。首先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查煤层底板富水性异常区,辅之以少量井下钻孔验证。根据物探和钻探情况圈定突水危险区,作为底板注浆改造范围。通过井下钻孔往裂隙带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再次采用瞬变电磁方法对注浆效果、是否存在新的富水区进行判断分析。

二、井下封堵出水断层打钻注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井下封堵出水断层打钻注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单家村煤矿八采区奥灰突水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八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2 八采区奥灰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2.1 八采区奥灰滞后突水及封堵情况说明
        2.1.1 突水经过
        2.1.2 封堵工程总结及效果
    2.2 奥灰滞后突水原因分析
    2.3 八采区奥灰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2.3.1 采区周边断层赋存情况及富、导水性
        2.3.2 采区内部断层赋存情况及富、导水性
        2.3.3 区内奥灰含水层特征表现
        2.3.4 八采区与矿井其他区域奥灰含水层特征对比
3 奥灰突水机理
    3.1 机理一
    3.2 机理二
    3.3 机理三
4 结语

(2)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研究背景
    1.1 井田概况
    1.2 地质概况
    1.3 井筒煤层水害问题
2 井田2号煤富水机理
    2.1 富水煤层特征
        2.1.1 2号煤与顶板含水层关系
        2.1.2 2号煤富水特征
        2.1.3 水化学特征
    2.2 各层之间水力联系
        2.2.1 第四系与洛河组
        2.2.2 洛河组与直罗组
        2.2.3 直罗组与2号煤层
    2.3 煤层富水机理分析
3 富水煤层注浆治理关键技术
    3.1 施工条件分析
    3.2 施工设计方案
        3.2.1 马头门上部井壁注浆设计
        3.2.2 泄水孔设计
        3.2.3 注浆堵水设计
        (1)注浆钻孔设计
        (2)注浆设计
        3.2.4 检查方案
        (1)检查孔标准
        (2)注浆圈内外水压差
    3.3 工程施工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3)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井田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2.2 深部区域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
3 嘉祥支断层构造特征及侧向高压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
    3.1 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构造特征
    3.2 嘉祥支断层及其伴生构造含、导水性
    3.3 侧向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
    3.4 小结
4 断层带阻水性能室内渗透试验研究
    4.1 试样的制作
    4.2 室内渗透试验
    4.3 断层带阻水性能
    4.4 小结
5 深部煤层开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5.1 流-固耦合理论基础
    5.2 裂隙岩体渗流特征
    5.3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5.4 数值模拟过程
    5.5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6 小结
6 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水害防治技术
    6.1 断层煤柱留设
    6.2 其他防治技术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大贾庄铁矿含水破碎带加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破碎带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1.1.2 破碎带加固方法
        1.1.3 注浆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1.4 超前管棚注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1.3.1 关键问题
        1.3.2 创新之处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贾庄铁矿破碎带地质条件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地质条件
        2.2.1 矿区地形地貌
        2.2.2 影响施工的主要构造
        2.2.3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2.2.4 工程勘探及施工揭露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比选
    3.1 主井含水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的比选
        3.1.1 主井破碎带工程概况
        3.1.2 主井破碎带加固方案
        3.1.3 第一次破碎带加固工程的实施效果
        3.1.4 主井含水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3.2 平巷含水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的比选
        3.2.1 工程概况
        3.2.3 -475m中段破碎带加固方案
        3.2.4 -475m中段破碎带加固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4.1 主井抛渣注浆技术
        4.1.1 抛渣层厚度计算
        4.1.2 抛渣注浆
        4.1.3 工作面注浆治水
    4.2 长、短管棚结合注浆加固方案设计
        4.2.1 止浆墙破除方案
        4.2.2 破碎带管棚及探水注浆施工方案
    4.3 降低井下巷道喷浆回弹率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湿喷技术方案
        4.3.3 现场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施效果评价
    5.1 注浆抛渣注浆技术实施效果
    5.2 -475m水平长、短管棚结合注浆加固技术实施效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堵源截流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井概况
2 堵源截流基础研究性工作
3 帷幕注浆截流技术
    3.1 实施帷幕注浆截流的必要性
    3.2 帷幕注浆截流方案设计
4 Ⅰ期帷幕注浆截流工程实施
5 Ⅱ期堵源截流工程设计与实施
    5.1 实施Ⅱ期堵源截流工程的必要性
    5.2 Ⅱ期堵源截流工程的实施原则
    5.3 Ⅱ期堵源截流工程的设计方案
    5.4 Ⅱ期堵源截流工程的实施
    5.5 Ⅱ期堵源截流工程实施效果
6 结论

(6)中国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技术分类依据
2 充水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方法
    2.1 大气降水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2 地表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2.1 地表大型水体触发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2.2 地表塌陷漏洞触发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3 地下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3.1 孔隙型矿井水害防治
        2.3.2 裂隙型矿井水害防治
        2.3.3 岩溶型矿井水害防治
    2.4 采空区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5 袭夺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2.6 离层水源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3“煤”-“水”相对位置型水害防治技术方法
    3.1 顶板充水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3.2 底板充水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3.3 周边充水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4 导水通道型水害的防治技术方法
    4.1 陷落柱通道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4.2 断裂裂隙通道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4.3 其他通道型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5 其他类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方法
6 结论

(7)煤矿综放工作面地面注浆堵水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作面概况
2 地面打钻注浆施工
    2.1 注1孔施工
    2.2 注1孔注浆
    2.3 注1孔封孔
3 井上下水文观测情况
    3.1 井下出水量观测情况
    3.2 地面奥灰长观孔水位观测情况
4 注1孔施工与注浆效果评价

(8)下山巷道组过大断层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断层破碎带的研究现状
        1.2.2 断层破碎带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断层破碎带巷道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嘉祥支三断层区域地质评价
    2.1 嘉祥支三断层地质概况
        2.1.1 嘉祥支三断层三维地震勘探
        2.1.2 断层位置及含导水性探查
    2.2 煤岩力学性质测试
        2.2.1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概述
        2.2.2 煤岩力学性质试验结果
        2.2.3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小结
    2.3 断层区域围岩稳定性分析
        2.3.1 断层区域围岩结构特点
        2.3.2 断层区域围岩应力特点
        2.3.3 断层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3 断层破碎带岩体注浆加固机理与技术研究
    3.1 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机理
        3.1.1 提高围岩裂隙面的变形刚度和抗剪强度
        3.1.2 浆液固结体的网络骨架作用
        3.1.3 充填压密及转变围岩破坏机制的作用
        3.1.4 与支护结构形成共同承载作用
        3.1.5 注浆改善锚杆受力状态
    3.2 破碎带岩体注浆堵水原理
        3.2.1 岩体中裂隙的特点
        3.2.2 化学注浆堵水原理
        3.2.3 含水断层围岩注浆增效机理
    3.3 注浆材料选择
        3.3.1 水泥注浆材料
        3.3.2 化学注浆材料
        3.3.3 绿色注浆材料
    3.4 注浆工艺与参数设计
        3.4.1 总体设计方案
        3.4.2 注浆工艺与施工设备
        3.4.3 注浆量与注浆参数
        3.4.4 注浆施工管理
    3.5 本章小结
4 过断层巷道组支护参数设计与施工工艺
    4.1 过断层巷道组支护方案设计指导思想
    4.2 巷道组布置方式与支护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4.2.1 计算模型与模拟方案
        4.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巷道组过断层支护关键技术机理分析
        4.3.2 锚网索组合支护作用机理
        4.3.3 U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机理
    4.4 巷道组支护参数确定与施工工艺
        4.4.1 嘉祥支三断层概况及已有巷道揭露情况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及效果分析
    5.1 下山巷道组过嘉祥支三断层设计方案
        5.1.1 -980一节行人、胶带两条暗斜井设计方案
        5.1.2 -980一节行人、胶带两条暗斜井巷道支护设计
        5.1.3 过断层现场施工组织
        5.1.4 过断层施工管理
    5.2 观测方法
    5.3 测点布置
    5.4 数据处理及效果分析
        5.4.1 轨道暗斜井支护效果分析
        5.4.2 胶带暗斜井支护效果分析
        5.4.3 行人暗斜井支护效果分析
    5.5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复杂构造底板突水概率模型预测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xD;$#xA;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3 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突水概况
    3.1 地质条件
    3.2 水文地质条件
    3.3 研究区突水概况
4 研究区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突水影响因子分析
    4.3 基于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底板突水危险性评
    4.4 基于逻辑回归概率模型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4.5 CF法与逻辑回归模型评价结果对比及分析
5 研究区下组煤开采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5.1 下组煤开采存在的问题
    5.2 研究区中三井田下组煤开采防治水措施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底板灰岩突水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矿井瞬变电磁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底板灰岩水防治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永城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区地质条件
        2.1.1 构造
        2.1.2 岩浆活动
    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表水系及补给
        2.2.2 含水层
        2.2.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4 太灰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2.2.5 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2.2.6 永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与相邻矿区的异同点
    2.3 永城矿区水害特征及裂隙分类
        2.3.1 联通裂隙突水
        2.3.2 递进裂隙突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城矿区煤底板岩层裂隙突水数值模拟研究
    3.1 底板裂隙突水机理数值模拟方法
        3.1.1 永城矿区地质概况
        3.1.2 有限差分模型网格设置
        3.1.3 有限差分模型力学参数及模型计算
    3.2 模拟结果及底板裂隙突水分析
        3.2.1 联通裂隙突水数值分析
        3.2.3 递进裂隙突水数值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城矿区底板富水裂隙带瞬变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4.1 矿井瞬变探测基本原理
        4.1.1 矿井瞬变电磁法特征
        4.1.2 矿井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
        4.1.3 矿井瞬变电磁法时深换算方法
    4.2 瞬变电磁多匝小回线装置实验研究
        4.2.1 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
        4.2.2 物理模拟实验及分析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永城矿区矿井瞬变电磁处理方法
        4.3.1 小波变换相关定义
        4.3.2 数据的小波分解及重构
        4.3.3 小波去噪实例
    4.4 新桥矿2604面底板富水性探测试验
        4.4.1 2604工作面概况
        4.4.2 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探测
        4.4.3 永城矿区瞬变电磁井下干扰对策
        4.4.4 探测结果及井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
    5.1 裂隙型突水机理对防治水工作的指导作用
    5.2 底板局部改造方法
        5.2.1 底板裂隙富水区确定
        5.2.2 防治水工程设计流程
        5.2.3 底板改造设计要点
    5.3 陈四楼煤矿2505工作面防治水实例
        5.3.1 陈四楼煤矿2505工作面概况
        5.3.2 2505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5.3.3 2505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工程设计
        5.3.4 2505工作面瞬变电磁初探情况
        5.3.5 2505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情况
        5.3.6 2505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及瞬变电磁复探结果分析
    5.4 车集煤矿2709工作面防治水实例
        5.4.1 车集煤矿2709工作面概况
        5.4.2 2709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5.4.3 2709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工程设计
        5.4.4 2709工作面瞬变电磁初探情况
        5.4.5 2709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情况
        5.4.6 2709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及瞬变电磁复探结果分析
    5.5 城郊煤矿2703工作面防治水实例
        5.5.1 城郊煤矿2703工作面概况
        5.5.2 2703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5.5.3 2703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工程设计
        5.5.4 2703工作面瞬变电磁初探情况
        5.5.5 2703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情况
        5.5.6 2703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及瞬变电磁复探结果分析
    5.6 新桥煤矿2102工作面防治水实例
        5.6.1 新桥煤矿2102工作面概况
        5.6.2 2102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5.6.3 2102工作面底板注浆工程设计
        5.6.4 2102工作面瞬变电磁法初探情况
        5.6.5 2102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情况
        5.6.6 2102工作面局部底板注浆改造及瞬变电磁复探结果分析
    5.7 经济效益分析
    5.8 社会效益评价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四、井下封堵出水断层打钻注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家村煤矿八采区奥灰突水机理研究[J]. 彭敬琛,苏雁军. 煤矿现代化, 2021(01)
  • [2]巴拉素井田煤层富水机理与注浆堵水技术[J]. 方刚,梁向阳,黄浩,夏玉成,靳德武,刘洋. 煤炭学报, 2019(08)
  • [3]深埋煤层开采侧向高压奥灰含水层影响特征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D]. 史永理.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4]大贾庄铁矿含水破碎带加固方案研究[D]. 庞博.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极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堵源截流技术应用研究[J]. 高韬. 能源与环保, 2018(06)
  • [6]中国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方法研究[J]. 崔芳鹏,武强,林元惠,赵苏启,曾一凡. 矿业科学学报, 2018(03)
  • [7]煤矿综放工作面地面注浆堵水工程实践[J]. 袁正勇. 煤矿机械, 2017(09)
  • [8]下山巷道组过大断层应用技术研究[D]. 秦续峰.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7)
  • [9]复杂构造底板突水概率模型预测法[D]. 林玉祥.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1)
  • [10]永城矿区裂隙型底板灰岩突水防治技术研究[D]. 张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标签:;  ;  

产水断层井下堵漏钻注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