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一、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雷浩[1](2021)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心脏基础病史、超声心动图表现、手术方式、术后ICU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将资料记录、整理,并比较分析。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及指南,以收治入院治疗开始至进行手术的治疗时间,根据是否完成正规药物抗感染治疗4-6周,分为A、B两组。A组23例:术前完成4-6周抗感染,并完成手术。B组20例:术前行2-3周抗感染并完成手术者。患者内科治疗原则一致,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均送往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情况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结果:全组43例患者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14例完成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修复,7例双瓣置换,8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修补,1例主动脉瓣置换。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4.9%,链球菌属为主。B组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A组,但总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颈椎周围感染,内科治疗未见改善,行心脏手术后进一步内科治疗完全恢复。结论:积极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IE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早期手术风险可控,安全性有保障,能够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栓塞风险,并且能为许多患者提供瓣膜手术修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二尖瓣修复活动期IE临床效果确切。心外感染除急、重并发症外,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不佳者先行心脏手术治疗。

史进[2](2021)在《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心房粘液瘤(Cardiac atrial myxoma,CAM)是最常见的原发于心脏的肿瘤,占所有原发及继发心脏肿瘤的50%-75%。大多数的心房粘液瘤都是良性的,90%为散发病例,且多起源于左心房的特定位置,以卵圆窝部位最为常见。目前多认为该疾病与卵圆窝位置存在潜在多向分化的心内膜下间充质干细胞有关。恶性的心房粘液瘤可具有多种起源,部分存在家族聚集的特点。心房粘液瘤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而缺少特异性,当瘤体较小、未阻塞心内通道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如瘤体较大或脱落填塞瓣口时可出现心慌、憋喘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猝死。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可能出现,比如低热、动脉栓塞(Carney complex心房粘液瘤多见)、乏力、晕厥、呕吐、心绞痛等。1954年Crafoord第一次成功地在人工心肺机支持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了心脏粘液瘤,自此手术成为治疗心房粘液瘤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而经正中切口切除粘液瘤的手术入路至今仍为大部分心脏外科医师所选用。传统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创伤主要来自于胸骨切开术和体外循环的应用,胸骨切开使胸廓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主动脉的阻断和心肌保护液的灌注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这两者是导致心脏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乃至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微创心脏外科也逐步发展,目前已有多种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临床治疗:经胸小切口的心房粘液瘤切除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机器人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全胸腔镜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等均有报道。这些微创手术利用新的技术和器械,通过重新设计的手术切口改变了手术入路,保持了部分或全部胸廓的完整性,使患者部分或者完全避免了正中开胸、纵劈胸骨的创伤。尽管各种微创手术方式大大减轻了手术入路的创伤,但粘液瘤切除手术需要体外循环辅助的问题却无法回避。我们以全胸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及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切除,这样不仅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同时也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升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和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以及外周体外循环技术相结合,以检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收集并对比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条件下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通过病案检索,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连续纳入研究(45例,失访3例);前瞻性队列: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述两所医院确诊并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连续纳入本研究(56例,失访1例)。在回顾性及前瞻性队列中,根据切除粘液瘤所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纳入不同组别:采用全胸腔镜不停跳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全腔镜不停跳组(TMB),施行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患者作为全胸腔镜停跳组(TMA),同期行正中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正中开胸组(MTM),同时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TMB组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体位取右侧垫高10-15°,右手外展位。首先在右侧腋前线与胸骨中线交点打孔作为镜孔;在第二或第三肋间与右锁骨中线处打孔作为左手操作孔;在第五肋间与右锁骨中线连线交点外侧打孔作为右手操作孔。腹股沟皮纹下方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切开暴露股动静脉并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手术均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不再进行升主动脉阻断和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根据瘤体附着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心脏入路:选择房间沟入路切除左房粘液瘤,经右房切开直接切除右房粘液瘤。TMA组较TMB组增加游离上下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升主动脉根部插灌注针及升主动脉阻断、心肌停跳保护液(HTK)灌注等过程,手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MTM组行单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正中纵锯胸骨,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自根部灌注HTK心肌停跳保护液,后切开右房及房间隔,直视情况下切除肿瘤。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或直接记录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随访资料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全组共97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7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5±14.0)岁;体重45-80Kg,平均(63.1±10.3)Kg。术前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46-70%,平均(59.3±4.8)%,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23-70mmHg,平均(43.8±12.8)mmHg。粘液瘤位于左心房者90例,位于右心房者6例,位于双房者1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无神经系统等重大并发症发生。TMB组体外循环时间50-168分钟,平均(91.2±24.4)分钟;无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长100-218分钟,平均(158.8±34.7)分钟。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2.9-16小时,平均(6.4±3.2)小时。监护室停留时间5-42小时,平均(17.2±8.8)小时。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10-500 ml,平均(76.0±92.0)ml。TMB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2例病人因引流较多分别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2u,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第一天及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无肿瘤残留,无相关瓣膜反流加重。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间除TMA组与MTM组在体重和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有显着差异外(P<0.05),余术前基线数据指标无显着差异(表1,图1)。TM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A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B组与TMA组仅在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三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表2)。结论1.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显示无明显瘤体残留及瓣膜反流加重等表现,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三组手术方式切除心房粘液瘤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TMB组无需胸骨切开、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在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下进行手术,较MTM组显着缩短了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该术式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和心肌的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3.TMB组在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3月心功能分级方面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全胸腔镜手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的不停跳手术心肌保护更好、心肌损伤更小;4.MTM组手术适应症更广泛,对于有胸腔粘连、股动静脉异常、体重过大或过小等不适宜行腔镜手术和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者,应用正中开胸手术更为合适。第二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研究背景心脏微创技术的出现使心脏手术的创伤减轻而手术效果不变,这也是微创技术的宗旨。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外科技术即是一种新颖的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心房粘液瘤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然而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只是恢复健康身心的开始。在手术完成以后,手术带来的变化仍会对人产生广泛而深在的影响。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受损、切口的创伤和瘢痕、疼痛、自尊心受损、抑郁的情绪等会导致其难以融入周围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结果。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医师和手术患者都更加关注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 Life,QoL)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及价值体系中,个体对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其满意程度的自我感受。在医学领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概念是个体对生活中受到健康影响的重要部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主要反映了受健康、疾病和治疗影响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健康所涉及的范围不再仅专指躯体无疾病的状态,而是包含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适应等诸多方面的一种综合状态。健康的定义被不断更新,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不仅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评估接受这种治疗后患者的健康水平,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粘液瘤切除术的病人能否较接受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正中开胸手术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情况及调查问卷结果,评价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尤其是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向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月前手术患者纳入回顾性队列,余纳入前瞻性队列。根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被其分为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B)组、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A)组和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MTM)组。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使用下列组合量表收集数据: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2,病人日常自理能力及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表);3,医学研究结局简短量表(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ry,SF-36);4,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自我接纳心理量表(Self Admission Questionnaire,SAQ)。量表填写时间距手术时间≥3个月。调查量表采用长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问卷星系统(网址:www.wjx.cn)进行编制,除上述标准量表外,还包括一般资料和部分手术资料的收集项目。量表实行微信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并通过设置必选提交项、控制填表时间下限等条件进行质量控制。量表结果经归纳后形成资料表格,按照赋分原则赋分并合计成表。数据收集后由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调查收回问卷共计97份。三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婚姻状况以及性格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仅在文化程度方面有显着差异。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心功能情况的统计,三组被调查者术前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无显着差异;三组被调查者术后3月的心功能分级的构成存在显着差异。TMB组术后心功能I级(85.2%);Ⅰ级和Ⅱ级(100%)占比均显着高于TMA和MTM组(P<0.05)。TMB和TMA组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PT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TM组(P<0.05):TMB组0级疼痛者占48.2%,TMA组占56.0%,而MTM组仅占8.9%;TMB、TMA组疼痛不影响睡眠者的比例和需使用止疼药患者的比例远低于MTM组,PTPS发生率在TMB、TMA组仅占22.2%和20.0%,而在MTM组占66.7%。对反映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量表赋分分析,TMB组术后1周时,自理能力达到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70.3%,TMA组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56.0%,而MTM组重度依赖者占71.1%,TMB和TMA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着优于MTM组(P<0.05)。根据SF-36量表赋分统计结果,三组被调查者在生理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及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两个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TMB、TMA两组在这两个维度较MTM组被调查者得分更高。术后三组被调查者在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和自我接纳感(Self Admission,SA)的得分也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TMB和TMA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结论1.TMB和TMA组较MTM组患者术后疼痛更加轻微,PTPS发生率更低。因此,全胸腔镜术式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2.TMB和TMA组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相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均明显优于MTM组,两组患者较MTM组术后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恢复更快、更好,采取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3.TMB组术后3月的心功能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同样采取全胸腔镜术式,采用心脏不停跳方式的患者心肌保护更好、心功能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佳;4.临床工作中,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心功能较差、采用正中开胸术式、疼痛剧烈的患者需要加强重视并及时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指导。

董柱[3](2020)在《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收集本院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0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及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CTA的源数据,将患者CTA影像数据用Mimics19.0建模后输入至3D打印机中,制作用于指导个性化、精准化手术的3D打印心脏实体模型。2、将3D打印模型指导手术的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0例DORV纳入3D打印模型组,而同期非3D打印指导手术的2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5例DORV纳入非3D打印模型组。3、对比3D打印模型和CT测量数值的一致性以及比较3D打印组与非3D打印组两组术中、术后数据。结果: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CT诊断室间隔缺损大小为(3.50±1.41)mm,3D打印模型经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为(3.25±1.28)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370,P=0.717),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6;CT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为(1.91±0.59)mm,3D打印模型中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为(1.81±0.65)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322,P=0.752),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6;术前模拟选用封堵器大小为(4.50±1.41)mm,实际术中选用封堵器大小为(4.25 ± 1.28)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357,P=0.727);术前软件模拟鞘管进入肋间及术中实际导管进入肋间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386,P=0.705),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8。3D打印模型组手术时间少于非3D打印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t=-2.227,P=0.035);两组住院时间和封堵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模型组所有患者术中行心脏超声示封堵器固定在位,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开合未受影响,非3D打印模型组有3例封堵失败,改为在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修补缺损。2、10例DORV患者McGoon指数为(1.91±0.70),CT诊断室间隔缺损大小为(13.20±4.57)mm,3D打印模型经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为(13.4±5.04)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093,P=0.927),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2;CT测量升主动脉直径为(17.1±2.92)mm,3D打印模型测量升主动脉直径为(16.9± 3.51)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138,P=0.891),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3;CT测量肺动脉干直径为(12.5±5.23)mm,3D打印模型测量肺动脉干直径为(12.9±4.63)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181,P=0.858>0.05),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5。所有经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行手术治疗的10位患者中,其中6例行根治手术,4例行姑息手术,术后安全出院。3D打印模型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非3D打印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未见残余漏,右室流出道通畅。3、3例先天性冠脉异常患者3D心血管实体模型可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主动脉间的空间关系,冠状动脉瘘的大小、位置,且实体模型与数据模型吻合,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2例)也成功打印用于个性化诊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1、3D打印干下型VSD模型能够很好的显示VSD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空间关系、VSD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VSD大小等,可在模型上评估是否可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预测合适的封堵器大小及鞘管进入肋间位置,降低封堵的失败率及风险。2、3D打印DORV实体模型可在3D的视角观察VSD与主动脉、肺动脉的关系,通过精准的解剖关系制定手术方案,辅助医师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减少手术探查时间、明确手术操作细节,降低手术时间及风险。3、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可获得精确心脏模型及解剖结构,有助于患者明确诊断和术者制定个性化最佳手术方案,指导各项治疗顺利、安全进行。

陶婷婷[4](2020)在《关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修补创新技术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发生瓣周漏时,除了常规拆除并重新缝合人工瓣膜的方式,研发其他可选择的外科手术方法,并探索其最优方案。方法利用离体猪心设计有关对照试验,模拟临床中换瓣术后发生的瓣周漏现象(PVL)。在一定压力下,分别测量封堵前后及心包条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不同折叠层数封堵后的漏水量。观察瓣周漏修补的手术效果、对冠脉开口及瓣叶正常开合的影响。结果对离体猪心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同时令主动脉根部压力保持在正常人体舒张压水平,测量此时自左室面的漏水量V0平均值为197ml。后于主动脉瓣无冠窦处拆除一针缝线,直角钳(分离结扎钳24CM)顶部恰可通过,由于漏口直径无法直接测量,通过直角钳顶部直径估测漏口直径约为4mm,测量此时的漏水量V0’平均值为474ml。取宽度一致(4mm)的心包片单纯折页方式折叠,当折叠层数为5层时,1分钟内自左室腔漏出的液体量最少;同样宽度的心包条折叠5层,继续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分别用单纯折页(积木式)、正金字塔式折页、倒金字塔式折页、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型”折页以及梭形折页的折叠方式封堵,观察到单纯折页时,1分钟内自左室腔漏出的液体量最少,即瓣周漏修补手术效果最佳。结论折叠心包条封堵的方法(折页式封堵法)可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心脏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时,一种可选择的外科方法。另外,根据术中观察到的不同瓣周漏口的直径大小,本研究整理了一系列的外科技术操作,包括环上封堵法、折页式封堵法、环上&下复合封堵法、心包活瓣法,可供术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最适合的替代拆除原有瓣膜的瓣周漏修补方法。

吴胜军[5](2019)在《利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行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与常规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心脏手术目前已作为常规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且微创心脏外科发展迅速,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已在各大心血管中心逐步推广。部分此类手术包含右心房径路的操作,其手术操作及难度与单纯左心房径路心脏手术存在明显区别。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此类手术一直是心外科医生的关注点之一。本研究总结了本中心利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优化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的经验,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其和常规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进行对比。方法:本项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病例为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中心使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行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的患者,其中二尖瓣置换/成形+三尖瓣成形术26例、不停跳三尖瓣手术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1选出同期行常规右胸小切口含右心房径路操作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二尖瓣成形/置换+三尖瓣成形术: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中特制分流管组有4例(15%)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小切口组4例(15%)无明显差异。特制分流管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166±22min VS.224±58min,P<0.001),手术时间>200min的比例也显着低于对照组(2(8%)VS.16(62%),P<0.001)。且在体外循环时间、>100min体外循环时间比例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特制分流管组都低于对照组(84±13min VS.101±22min,P=0.002;1(4%)VS.11(42%),P=0.001;53±10min VS.62±8min,P=0.001)。在 ICU 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间无显着差异。住院费用特制分流管组显着低于对照组。2、不停跳三尖瓣手术:两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其中特制分流管组有6例(35%)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小切口组5例(29%)无显着差异。特制分流管组平均手术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99±29min VS.148±34min,P<0.001),其中手术时间>150min的比例也显着低于对照组(1(6%)VS.8(47%),P=0.007)。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特制分流管组也低于对照组(49±22min VS.68±21 min,P=0.014)。在ICU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两组间无显着差异。3、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两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其中特制分流管组有3例(11%)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常规小切口组4例(14%)无显着差异。。特制分流管组平均手术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128±20min VS.184±31min,P<0.001),其中手术时间>180min的比例也显着低于对照组(0(0%)VS.14(50%),P<0.001)。体外循环时间特制分流管组也显着低于对照组(71±12min VS.83 ± 1Omin,P<0.001),其中体外循环时间>80min的患者比例特制分流管组也少于对照组(6(23%)VS.14(50%),P=0.026)。在ICU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两组间无显着差异。4、疼痛评估:对所有患者出院前进行疼痛等级评分发现,特制分流管组与常规小切口组患者手术伤口无痛、轻度疼痛及中度疼痛的比例无显着差异(1(1%)VS.0(0%),P=0.316;66(93%)VS.66(93%),P=1.000;4(6%)VS.5(7%),P=0.731)。结论:利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行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其和常规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进行对比可见,使用特制管可明显降低平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且不会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风险,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着影响。证实利用特制管进行右胸小切口右房径路手术同样是安全可靠的,且能优化现有手术,在不增加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杭永斌,李刚,王树伟,曹军营,杨巧玲,徐彦斌,梁强[6](2016)在《新鲜自体心包片移植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鲜自体心包片移植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新鲜自体心包片作为修复材料,用于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瓣膜及血管成形等患者共2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109例,年龄0.2569.00(0.40±13.80)岁,其中婴幼儿180例。结果术后重症监护室(ICU)留置时间315 d,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100 h。术后肺不张合并胸腔积液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及抗感染等治疗痊愈。术后30 d内死亡9例,其中3例术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溶血,无血管狭窄,无心包补片钙化等并发症。死亡原因与原发病变有关,而与移植的心包片无关。随访198例,随访时间364个月。随访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查均未见移植心包补片有赘生物、血栓、穿孔及钙化等现象。结论新鲜自体心包是心脏手术的优良修复材料。

侯迈,王立清,张红超,徐金星,李令珂,陈元恒,李一粟[7](2013)在《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在心脏手术中选择性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不同心脏手术中选择性应用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的经验。方法 159例心脏手术中,对于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的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黏液瘤切除术后房间隔缺失部位,用自体心包片进行修补。自体心包外衬涤纶片作为复合补片主要用于法洛三联症、法洛四联症的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的狭窄、主动脉瓣上狭窄和主动脉瓣环细小等需要加宽成形的手术。结果术后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心房间隔缺损术后无残余漏、也无补片钙化和瘤样改变。术后中远期随访,直接应用自体心包片加宽主动脉瓣环2例,超声心动图和CT显示心包补片部位呈主动脉瘤样扩张,而自体心包外衬涤纶片者主动脉均无瘤样扩张。结论自体心包片可直接用于心房间隔部位缺损的心脏修补手术,对于主动脉、肺动脉、右室流出道狭窄部位的心脏手术,因承受压力较大,建议使用自体心包时外衬涤纶片,以防瘤样变形。

邓福英[8](2013)在《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自体心包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2年6月4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代替人工合成材料作为修补材料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无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心包是目前我院行心脏手术中优良的修补材料而被广泛应用。

李波,王辉山,方敏华,韩宏光,王镇龙,李晓密[9](2013)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补片修补152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78例,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8例。术后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观察其术后早期病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术后无早期死亡,患者随访2-6个月,牛心包补片在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第1天出现高血压危象,经过抢救后好转。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可见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活瓣已关闭无分流;心脏功能正常。证实牛心包补片可以有效修复心脏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材料。

李波,王辉山,汪曾炜,方敏华,韩宏光,王镇龙[10](2013)在《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时,对右室流出道狭窄较严重的病例,常需要行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成形,目前采用的加宽材料有生物补片及人造织物补片等。目的:比较涤纶人造血管片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5例已行一期分流手术后再行二期心内矫治的法洛四联症患者,按照不同的二期手术时间分为两组: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4例患者以涤纶人造血管片加宽右室流出道;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接受二期手术的11例患者,采用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中,仅涤纶人造血管片组术后死亡1例,术后开胸止血1例,所有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和毒性反应。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稳定后测量的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压比值、右心室流出道压差、心包腔引流量、术后ICU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涤纶人造血管片组(P<0.05)。说明采用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患者术后恢复较采用涤纶人造血管片的患者快,右室流出道疏通效果好,提示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是法洛四联症患者分期矫治手术中加宽右室流出道的一种较理想材料。

二、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IE的诊断
    3.2 IE手术时机选择
    3.3 IE手术方式
    3.4 IE 心外感染治疗
    3.5 典型病例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粘液瘤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治疗现状及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3)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3D打印技术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精准个性化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3D打印技术在指导右心室双出口个性化手术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和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3D打印技术在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的应用
    4.1 引言
    4.2 资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关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修补创新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实验设计与结果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步骤
        2.2.1 为离体猪心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2.2.2 模拟瓣周漏模型
        2.2.3 基础实验一:研究不同折叠层数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2.2.4 基础实验二:研究不同折叠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2.3 实验结果
3 讨论部分
    3.1 瓣周漏概论
    3.2 瓣周漏的处理
    3.3 瓣周漏修补的难点及创新
    3.4 关于实验部分反思及总结
    3.5 本文不足之处
4 手术技术介绍
    4.1 心包条修补主动脉瓣瓣周漏的技术小结
    4.2 不同大小瓣周漏的外科分层创新修补技术小结
    4.3 补充介绍
    4.4 适应症及禁忌症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瓣周漏国内外治疗的现况及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利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行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与常规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部分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围术期事件相关定义
    1.3 资料采集
    1.4 手术技术
    1.5 统计方法
二、结果
    2.1 二尖瓣手术+三尖瓣成形术
    2.2 不停跳三尖瓣手术
    2.3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三、讨论
四、局限性
五、结论及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新鲜自体心包片移植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新鲜自体心包的采集
        1.2.2 使用新鲜自体心包片修补心内缺损
        1.2.3 右心室流出道新鲜自体心包片加宽成形术
        1.2.4 新鲜自体心包片应用于血管成形修补
        1.2.5 瓣膜成形
2 结果
    2.1 临床早期结果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7)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在心脏手术中选择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自体心包的制备
    2.2 修补缝合时的注意要点
3 结果
4 讨论
    4.1 自体心包的优点
    4.2 在手术配合中要严格按要求配制戊二醛浸泡液及掌握浸泡时间

(9)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间隔缺损修复的结果
    2.3 材料宿主反应
    2.4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的治疗
    3.2 关于牛心包补片
    3.3 本文结果分析

(10)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涤纶人造血管片组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3 涤纶人造血管片组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4 综合评估
    2.5 涤纶人造血管片组和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组并发症及死亡率
    2.6 材料宿主反应
3 讨论
    3.1 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治疗
    3.2 流出道加宽的材料介绍
        3.2.1 自体心包片
        3.2.2 牛心包补片
        3.2.3 涤纶材料
    3.3 本文结果分析

四、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D]. 雷浩.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D]. 史进. 山东大学, 2021(11)
  • [3]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董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关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修补创新技术探究[D]. 陶婷婷. 浙江大学, 2020(02)
  • [5]利用特制上下腔分流管行右胸小切口右心房径路心脏手术与常规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对比研究[D]. 吴胜军. 浙江大学, 2019(03)
  • [6]新鲜自体心包片移植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J]. 杭永斌,李刚,王树伟,曹军营,杨巧玲,徐彦斌,梁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09)
  • [7]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在心脏手术中选择性的应用[J]. 侯迈,王立清,张红超,徐金星,李令珂,陈元恒,李一粟. 空军医学杂志, 2013(04)
  • [8]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作修补材料的应用护理[J]. 邓福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22)
  • [9]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应用[J]. 李波,王辉山,方敏华,韩宏光,王镇龙,李晓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8)
  • [10]组织工程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分期矫治中的应用[J]. 李波,王辉山,汪曾炜,方敏华,韩宏光,王镇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2)

标签:;  ;  ;  ;  ;  

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