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造淡季瓜果配送网络

海南打造淡季瓜果配送网络

一、海南构建反季节瓜果运销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周强[1](2019)在《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对于实现农产品价值、促进“三农”建设、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总量不足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流通效率始终没能得到明显提升,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持续存在,已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的核心问题。加强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改革经验和教训,借鉴国际经验,加深理论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效率提升路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迅速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对于深化改革、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流通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等,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历程、总体状况与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审视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的问题和原因。从实证研究的视角,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近年来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定量测算与分析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构建、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内部要素构成和外部政策保障两个视角,提出了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选择。本文共九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研究的现实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界定农产品流通相关概念,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梳理。第三章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主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视角,以历史的、系统的观点,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历程、现实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梳理,既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和前瞻性的宏观视野,又深入到农产品流通产业内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成就与特点,探讨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审视,全面审视了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偏低的外部表征和原因,分析了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细化和实证流通效率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五章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主要从实证研究的视角,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构建、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第六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经验及启示,从比较研究视角,探究了发达国家或地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了借鉴。第七章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路径研究,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特别针对实证分析的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主要因素,阐明了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农产品流通体系及其内部要素等多角度,系统性地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第八章政策建议,从外部政策保障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具体建议。第九章结论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有:一是观点创新。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内涵、外延、理论及外部表征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探讨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阐释了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基础性因素、关键性因素、先导性因素、保障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制度性因素,从研究领域和内容上解决了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系统性不足、理论支撑有限等问题。二是方法创新。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定量测算与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农产品流通量和流通效率的各类要素,在需求和供给因素的确定和选择上是本文对以往文献的突破。三是政策创新。在定量分析并构建模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径研究,既包括中观层面主体客体及子系统建设等具体内容,又有宏观层面的趋势展望和政策建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模式,其中部分路径和政策建议已经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高群[2](2016)在《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迅速发展的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根据国情对蔬菜产业实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调控或监管。面对国内外的现实压力与大众舆论,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蔬菜产业宏观调控政策。那么,针对蔬菜产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都有哪些?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真的对稳定菜价有影响吗?若存在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导向作用与持续时间又是怎么样的?未来,为确保蔬菜产业良性运营,政府调控是否有必要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新形势下,修缮国内蔬菜产业政策调控机制的相关建议有哪些?这些,均是现有的文献研究未能深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展开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及评价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梳理总结了国内外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发展概况(1)系统梳理与评价了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主要内容。按照产业调控政策执行主体—中央与地方政府、产业链所处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两个视角,从调控政策实施背景、演变历程、相关内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同时,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展开定性评价。(2)系统回顾与总结了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与影响因素。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将其总结为八大阶段,依次为:菜品自由购销阶段、国家统一制定菜品价格、调整不合理菜价体系、放开菜价管制权限、蔬菜类产品连续增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升蔬菜类产品质量新阶段及统筹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阶段。与此同时,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维度解析了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影响因素。(3)展开国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评述与借鉴。从蔬菜产业基本情况、调控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政策概览、效果评价四个维度对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国家蔬菜产业先进调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评价这些国家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并与中国进行对比,从而探寻、归纳出对国内蔬菜产业良性运营具有借鉴性意义的重要启示。二、基于事件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科学评估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效果(1)基于事件分析法展开国内月度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借鉴金融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经典的事件分析法,通过与目标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按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分门别类的展开产业历次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作用效果的评估,用并不直接受到蔬菜产业政策影响的肉类及其制品价格作对比研究,重点考察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价格影响机制的正负导向作用及持续时间,并按类别的不同对历次调控政策干预措施的外生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按照其针对产业链环节的不同,对蔬菜市场价格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与生产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对菜价具有四个月左右的正向提价作用;与流通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对菜价具有三个月左右较低程度的正向提价作用;与其他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作用程度太低尚不足以将菜价拉至正常水平。(2)基于差分模型展开年度产业调控政策对蔬菜市场价格影响的案例分析。利用差分模型,测算蔬菜市场价格真实走势与假设未启动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菜价模拟值之间的差额,将差额绝对值较大的年份纳入案例库。从政策背景、政策效果、政策解读等维度展开分析,综合评估蔬菜产业调控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区间内,国内蔬菜产业价格调控政策对菜价的正负导向不尽相同,且绝大多数年份的产业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稳定蔬菜类产品价格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与此同时,2000年以来国家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干预较之以往也明显增多,干扰了市场机制在蔬菜类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综合而言,无论是事件分析法的研究,还是基于差分模型的案例分析,均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21世纪以来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并未很好的实现政策初衷,虽然,政府在引导蔬菜市场改革、维护生产者福利及促进消费等方面的确承担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然而,直接的政策干预手段对蔬菜类产品价格的维稳能力有限。三、提出完善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建议(1)建议变革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蔬菜产业政策体系。贯彻“市场机制对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功效”、“政府宏观调控不能退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的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原则—稳定性和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立足国内和学习国外相结合,建议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强化政府在蔬菜产业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环节的功能;二是毫不放松国内蔬菜类产品生产,缓解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三是综合供需双重因素,科学构建蔬菜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预警体系;四是要增强居民蔬菜消费意识及维稳蔬菜类产品价格,加强政策创新。(2)建议进一步规范并完善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实现行政手段逐步向市场化手段转变,重点推行蔬菜市场化调控制度。并从内涵界定、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三个维度解读了当前主流的两大市场化调控举措一调控目录制度和蔬菜价格保险制度,以期为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机制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提供借鉴。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1)给出了一种新的评估鲜活农产品调控政策效果的方法与思路,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意。为科学解析21世纪以来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引入了金融学、社会学领域中运用较广的事件分析法和基于差分模型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期为未来蔬菜产业良性运营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2)构建了涵盖蔬菜全产业链的政策发展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视角较为新颖。本研究打破了以往学者侧重于对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品种进行效果评估的逻辑,试图构建涵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的全产业链的蔬菜产业调控发展过程与政策效果的完整逻辑体系。

廖道龙,邓长智,伍壮生,肖日新[3](2014)在《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冬季瓜菜现已成为海南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发展中存在对气候的依赖程度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产品监测体系和运销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瓜菜加工产业薄弱等五大问题,提出了构建瓜菜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大力加强瓜菜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瓜菜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健全市场支撑体系等对策。

王志丹[4](2014)在《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瓜作为世界重要的瓜果之一,具有栽培周期较短、投入产出比较高、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着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瓜果作物,栽培甜瓜已经成为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民快速实现增收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从生产与供给、消费与需求、流通与贸易等方面对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当前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中国甜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中国的甜瓜生产总体上呈平稳发展的态势,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从中国甜瓜生产的省域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甜瓜产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区依次为:新疆、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其中,仅河南、山东、新疆三个省区的甜瓜产量就占到全国甜瓜总产量的45.48%;从中国甜瓜种植主产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华北栽培地区的规模优势正在逐步突显,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甜瓜主产区。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栽培地区的甜瓜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甜瓜主产区。通过对2010-2012年中国18个甜瓜生产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甜瓜总体生产效率较高,但生产投入上存在结构性、区域性投入过剩问题;通过对全国19个甜瓜生产省区市的瓜农生产行为分析结果显示,瓜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生产方式、务农人口数、家庭年收入以及所属的经济地区都会对不同类型的甜瓜栽培种植技术需求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的甜瓜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但地区间消费差异较大。通过对北京、辽宁、河南三个地区的城镇居民甜瓜消费行为的分析,在甜瓜的选购频率、选购渠道、消费量、消费偏好、消费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利用Logit模型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因素会对消费者选购甜瓜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中国的甜瓜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偏弱。目前中国的甜瓜市场流通现代化水平偏低、市场流通主体规模较小、市场流通环节过多等依然是制约中国甜瓜市场流通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近来年中国的甜瓜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是贸易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单向贸易特征明显,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产技术支撑不足、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竞争力较低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甜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以上研究,本论文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加快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强政府和市场引导,加快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瓜农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提升甜瓜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甜瓜品牌建设,积极开拓甜瓜销售流通的新模式,提高甜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国甜瓜的市场竞争力。

周忠丽[5](2014)在《中国西甜瓜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频频上演―过山车‖式行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鲜活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除粮食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格的大起大落会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制约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影响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者的生活,同时损害广大生产者的利益。由于鲜活农产品不易储存,容易腐烂变质,对运输环境和运输的及时性有较高要求。作为鲜活农产品的西甜瓜,在我国倍受消费者青睐。我国城乡居民对西甜瓜消费的习惯和偏好居世界之首。西甜瓜的流通效率对西甜瓜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的支持下,本文对西甜瓜的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以农产品流通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西甜瓜流通中的实际情况,以各流通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流通过程中各主体的成本收益、利益联结机制和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分析。本文共有七章:第一章,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予以阐述,对本文的框架和技术路线予以介绍,对与西甜瓜流通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评述,并将全文内容及结构较清晰的呈现出来;第二章,对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范围予以界定,并对本文研究中所根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述;第三章,对我国与西甜瓜流通相关的果品类流通体制的演变进行了描述,同时,还对现有的与西甜瓜等鲜活农产品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第四章从西甜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概况、流通各参与主体的经营状况、西甜瓜流通的四种主要模式以及西甜瓜流通体系的基本特征这四个方面对西甜瓜流通体系的发展和主体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五章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西甜瓜流通效率进行了研究;第六章,基于利益协调机制对西甜瓜流通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利润池方法、灰色关联度和市场整合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法对西甜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结论:第一个方面是政策层面,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偏弱;第二个方面是主体功能,表现为瓜农数量多,市场议价能力低;合作社的功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中央批发市场和骨干零售商发挥作用不足;第三个方面是利益协调,表现为西甜瓜各流通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差异较大;流通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程度不够紧密。第四个方面是产业特性,表现为西甜瓜价格虽然季节性波动很大,但历年来同比价格波动不大;产业链较短,附加值增殖空间小;市场上好瓜难卖与难买并存。第五个方面是影响因素,表现为西甜瓜流通环节多,合作程度低,流通成本高;信息的作用未能达到较好的发挥;物流方式单一。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加强对西甜瓜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2.加强以西甜瓜为代表的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3.提高西甜瓜各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市场化服务体系;4.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收入,优化利益分配格局;5.加强西甜瓜流通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6.发挥信息的枢纽作用;7.减少冗余重复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8.扩大西甜瓜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

刘兵[6](2013)在《基于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中国生鲜蔬菜水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下,供应链构建与整合在农业领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方面。小农户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分配到平均利润,且承担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农产品安全问题严重导致消费者信任缺失,最终影响生产者的利益。近些年,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食品不安全的呼声不断加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整合,保障广大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成为难题。本文以典型区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实践为案例,以生鲜蔬果类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不完全契约理论、营销渠道理论、顾客价值理论、博弈论等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保障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目标,探究在现实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的历程,以及改进与创新的方向。首先,借鉴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国际经验。通过荷兰、日本两国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国家应注重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扶持农业合作组织网络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二,分析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基础条件及发展历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生产条件、流通条件和需求条件等基础条件。随着这些基础条件的逐步变化,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相继形成了专业运销户连接型、批发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农超对接”等供应链整合形式。第三,基于农户利益视角探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广大小农户能否分享到价值链分工应得的合理利益,是检验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逐渐深入,农户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小农利益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安定地区为案例进一步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通过“生产条件改造——优势产品选择——市场渠道开拓——产业链延伸——集群式发展”的基本路径逐步构建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并根据当地实际条件选择供应链整合模式,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优势农产品供应链中。通过构建Probit计量模型,验证了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整合能够产生明显的减贫效应。第四,基于消费者利益视角探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能否有助于降低农产品消费价格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障食品安全性,是检验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成功与否的又一基本标准。以这些目标为导向,中国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逐步整合。以“南菜北运”基地海南为案例,进一步探讨以消费者利益目标为导向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与优化模式,得出“农超对接”形式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将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主要模式。第五,对“农超对接”产品消费意愿及购买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农超对接”供应链整合模式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要求。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农超对接”模式在中国全面推进。然而“农超对接”能否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还要取决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消费意愿和购买行为。这部分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数据,通过构建Probit和Tobit模型对“农超对接”产品消费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超对接”产品消费意愿的形成受到产品的价格、新鲜度和口感,媒体宣传,超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购物环境的舒适与便利性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实际的购买行为受到产品的新鲜度和可追溯性、超市广告和媒体宣传、购物环境的舒适与便利性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当前,“农超对接”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价格优势还不明显,消费者尚未感知到超市让渡的价值,不利于消费者对此类农产品消费意愿的形成;大部分消费者对“农超对接”产品的新鲜度比较满意,使其更倾向于购买此类农产品,但是“农超对接”产品在质量信息可溯性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不利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实施购买行动;超市和媒体宣传“农超对接”的力度还不够,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印象,消费者对这方面的信息关注程度很低,不利于他们对“农超对接”产品消费意愿的形成和购买行为的实施;大部分消费者对超市购物环境比较满意,使其更愿意来超市购买农产品,有利于其购买“农超对接”产品。第六,兼顾农户与消费者利益对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进行探讨。根据前几部分的研究结果,结合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综合分析主要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中国基础条件(生产条件、流通条件和需求条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整合的改进方向,并提出“农社对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型供应链整合模式。最后,总结全文主要结论,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基本措施,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途径与措施,基于需求条件全面推进“农超对接”等对策建议。

赵姜[7](2013)在《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西瓜是我国重要的高效园艺作物,在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瓜在种植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将继续为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论文对中国西瓜产业的战略地位、生产、消费、流通、贸易及比较优势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借助产业经济学和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经济学角度探寻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为中国西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西瓜生产在我国瓜果类生产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华东和中南地区是西瓜主产区,其生产规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运用DEA对20102012年我国18个西瓜主产省(市、市)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西瓜生产综合效率达到85.2%,但总体上存在生产投入过剩的问题,其中农药和农膜投入冗余状况最为严重;对浙江省和河南省西瓜生产的入户调查显示,近九成瓜农没有参加过任何西瓜生产相关的技术培训,在技术需求方面,52.71%的被调查户认为良种技术是目前最急需的农业技术。从消费趋势来看,我国西瓜消费总量大幅上涨,19962011年西瓜消费年均增长率为6.21%。对我国西瓜消费现状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构建了西瓜消费模型,结论表明我国居民长期的消费习惯并未产生棘轮效应,价格仍是影响西瓜购买的重要因素;此外,本研究对北京市和郑州市居民的西瓜消费状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两地的西瓜消费者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消费者个人基本特征对西瓜购买决策的影响。流通和市场价格是影响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论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西瓜流通体制及价格政策的演变、流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我国西瓜产量与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价格是产量的格兰杰原因,西瓜生产周期与滞后一期、二期的价格周期呈正向变动,而西瓜价格则更多的受当期产量影响。我国西瓜的对外贸易发展与生产相比极不相称,进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通过比较优势方法得出我国西瓜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并进一步对西瓜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西瓜国际竞争力较低,在外贸出口方面尚存在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对中国西瓜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生产方面要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西瓜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西瓜内涵式增长,保障西瓜生产良性循环;消费方面优化品种结构,实现西瓜优质优价,同时辅以各种西瓜制品;流通方面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提升西瓜流通效率,健全西瓜市场体系建设,降低西瓜的生产与市场风险;外贸方面要提高西瓜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逐步提高我国西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王贵凯[8](2013)在《完善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关系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从前的供不应求到现在供给相对过剩,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问题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开始重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把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开始放缓,如何改善和解决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问题成了紧迫的任务。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农业的发展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切实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提高渠道流通的效率,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扩大内需,还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法,对山东省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和主要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和监督管理不力;渠道流通客体的同质性强,标准化水平低;渠道主体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渠道环节问题严重;物流技术落后,配送能力不足;交易方式落后且单一,并同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对以上问题进入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品质,重视品牌建设;培育和创新渠道上游主体,大力发展行业组织协会;整合渠道,改变销售终端模式;提升物流技术水平,解决运输“瓶颈”;改变传统交易方式,采用现代交易方式的建议。

周月光[9](2013)在《热带农业:建设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文中提出每年隆冬季节,一辆辆满载海南新鲜辣椒、茄子、豆角、哈密瓜、香蕉的大货车,源源不断跨过琼州海峡,驶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千万家庭因此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菜。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海南冬季瓜果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年出岛瓜果菜600余万吨,全国人均?

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曹建华,宋启道[10](2012)在《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分析了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继续完善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旨在降低海南热带果蔬流通损耗、物流成本和促进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建设。

二、海南构建反季节瓜果运销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南构建反季节瓜果运销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效率偏低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问题
        1.1.2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系统分析法
        1.4.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流通
        2.1.2 农产品流通
        2.1.3 农产品流通效率
        2.1.4 农产品流通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流通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及影响研究
        2.3.2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2.3.3 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2.3.4 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研究
        2.3.5 农产品供应链研究
        2.3.6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历程
        3.1.1 改革开放前
        3.1.2 改革开放后
    3.2 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与特点
        3.2.1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规模情况
        3.2.2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布局情况
        3.2.3 农产品流通主体情况
        3.2.4 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情况及特点
        3.2.5 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情况和特点
        3.2.6 农产品流通支撑体系发展状况及特点
    3.3 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新趋势
        3.3.1 数字流通
        3.3.2 绿色流通
        3.3.3 集约流通
        3.3.4 开放流通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审视
    4.1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的外部表征
        4.1.1 结构性“卖难”频繁发生
        4.1.2 零售终端性“买难”“买贵”
        4.1.3 市场价格周期性和异常性波动
        4.1.4 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
    4.2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分析
        4.2.1 流通主体方面
        4.2.2 基础设施方面
        4.2.3 渠道体系方面
        4.2.4 技术水平方面
        4.2.5 流通环境方面
    4.3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4.3.1 流通市场网络的影响
        4.3.2 企业组织化水平的影响
        4.3.3 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影响
        4.3.4 设施技术水平的影响
        4.3.5 电子信息化水平的影响
        4.3.6 流通政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评价方法
    5.2 模型设定
    5.3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4 测算结果分析
    5.5 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5.1 面板数据相关理论
        5.5.2 模型构建
        5.5.3 模型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发达国家或地区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经验及启示
    6.1 日本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与经验
        6.1.1 发展现状概述
        6.1.2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做法
    6.2 台湾地区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与经验
        6.2.1 发展现状概述
        6.2.2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做法
    6.3 美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与经验
        6.3.1 发展现状概述
        6.3.2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做法
    6.4 德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与经验
        6.4.1 发展现状概述
        6.4.2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做法
    6.5 发达国家或地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启示
        6.5.1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6.5.2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6.5.3 与现代物流业结合实现批发市场的升级转型
        6.5.4 推广公开拍卖的现代销售方式
        6.5.5 重视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
        6.5.6 政府对农产品流通支持力度大
    6.6 本章小结
7 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路径研究
    7.1 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基本原则
        7.1.1 服务生产,满足生活,注重流通引领性
        7.1.2 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强化系统协调性
        7.1.3 完善功能,健全机制,保障社会公益性
        7.1.4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两手”协同性
    7.2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路径
        7.2.1 强化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支撑作用
        7.2.2 提升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
        7.2.3 建立健全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7.2.4 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
    7.3 本章小结
8 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政策建议
    8.1 提升对农产品流通的观念认识
    8.2 完善农产品流通效率管理体制
    8.3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8.4 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B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对象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框架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主要的不足与展望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价格理论
    2.1.2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理论
    2.1.3 准公共物品与福利经济学理论
    2.1.4 农业的弱质性与城乡反差协调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有关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研究进展
    2.2.2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相关研究
    2.2.3 文献简评
2.3 理论分析框架 3 中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概况
3.1 国内蔬菜产业运行基本概况
3.2 中央财政支持蔬菜产业良性运营的主要措施
    3.2.1 与蔬菜产业生产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2.2 与蔬菜产业流通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2.3 与蔬菜产业其他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3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蔬菜产销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
    3.3.1 对菜品生产环节的扶持政策
    3.3.2 对菜品流通环节的支持政策
3.4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成效与不足
    3.4.1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成效
    3.4.2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不足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演变历程
4.2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4.2.1 影响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制定的因素
    4.2.2 影响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执行的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国内蔬菜价格调控政策效应分析
5.1 实证模型介绍
    5.1.1 事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1.2 Hodrick-Prescott Filter分析的基本原理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5.3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相关价格影响的模型估计
    5.3.1 2000年以后蔬菜生产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3.2 2000年以后蔬菜流通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3.3 2000年以后其他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4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外生性检验——“目标定位分析法”
5.5 研究小结 6 基于差分模型的案例分析—产业调控政策对蔬菜价格走势影响
6.1 理论框架与模型介绍
6.2 基于差分模型的典型案例选取
    6.2.1 实施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蔬菜市场价格真实走势
    6.2.2 假设未实施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蔬菜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6.2.3 典型调控政策的选取
6.3 政策发生对菜价影响的政策案例分析
    6.3.1 2006年调控政策缺位、助推菜价上昂
    6.3.2 2008年为确保蔬菜消费、政府平抑菜价
    6.3.3 2010年为促进蔬菜生产、政策助推菜价
6.4 本章小结 7 国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评述与借鉴
7.1 美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1.1 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7.1.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
    7.1.3 政策概览
    7.1.4 政策效果及评价
7.2 欧盟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2.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7.2.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与发展历程
    7.2.3 具体的调控政策
    7.2.4 政策效果
7.3 日本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3.1 蔬菜产业基本现状
    7.3.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7.3.3 具体的调控政策
    7.3.4 政策效果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转变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蔬菜产业政策体系
    8.2.2 革新调控手段:重点推行蔬菜市场化调控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蔬菜产业相关的调控政策概览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与研究成果 致谢

(3)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1 海南冬季瓜菜生产还完全处于“气候农业生产”阶段, 仍靠天吃饭
    1.2 瓜菜生产技术水平低, 产品品质差、产量低
    1.3 农产品监测体系不健全, 瓜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1.4 运销信息网络不健全, 严重制约瓜菜产业的发展
    1.5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瓜菜加工产业薄弱,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产品附加值不高
2 提升海南省瓜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2.1 构建瓜菜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 增强瓜菜竞争力
    2.2 大力加强瓜菜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不断提升海南瓜菜产品质量
    2.3 进一步完善瓜菜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
    2.4 构建市场平台, 改善农产品物流加工功能
    2.5 加强瓜菜产销信息对接, 拓宽销售渠道

(4)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溥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关于甜瓜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甜瓜消费与需求方面的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甜瓜流通与贸易方面的相关研究
        1.2.4 对甜瓜产业研究现状的评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世界及中国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1 世界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1.1 世界甜瓜的生产情况
        2.1.2 世界甜瓜的产值情况
        2.1.3 世界甜瓜的消费情况
        2.1.4 世界甜瓜的国际贸易情况
    2.2 中国甜瓜产业发展概述
        2.2.1 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2.2.2 中国甜瓜产业的发展现状
        2.2.3 中国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中国甜瓜的生产与供给
    3.1 中国甜瓜生产的基本情况
        3.1.1 总产量
        3.1.2 种植面积
        3.1.3 单位面积产量
    3.2 中国甜瓜生产波动规律研究
        3.2.1 研究方法
        3.2.2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3.2.3 甜瓜生产长期趋势分析
        3.2.4 甜瓜生产周期成分分析
    3.3 中国甜瓜生产区域空间布局
        3.3.1 中国甜瓜生产的区域布局
        3.3.2 中国甜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第四章 中国甜瓜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甜瓜生产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4.1.1 自然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技术因素
        4.1.4 政策因素
    4.2 中国甜瓜生产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4.2.1 甜瓜生产效率分析
        4.2.2 中国甜瓜生产的技术需求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甜瓜的消费与需求
    5.1 中国的甜瓜消费现状与主要特征
        5.1.1 消费总量稳步增加,但增速逐步趋于放缓
        5.1.2 周年均有消费,但季度性特征依然明显
        5.1.3 人均占有量不断上升,但区域性特征较为显着
    5.2 中国甜瓜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2.1 城市化发展水平
        5.2.2 甜瓜生产发展水平
        5.2.3 收入与价格水平
        5.2.4 家庭人口构成
        5.2.5 受教育程度
        5.2.6 其他影响因素
    5.3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实证分析-以北京、河南、辽宁为例
        5.3.1 地区间城市化发展水平比较
        5.3.2 地区间甜瓜栽培种植水平比较
        5.3.3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5.3.4 城镇居民甜瓜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5.3.5 未来中国甜瓜消费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中国甜瓜的流通与贸易
    6.1 中国甜瓜的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6.1.1 中国甜瓜市场流通体制的历史发展演变
        6.1.2 中国甜瓜的市场流通现状分析
        6.1.3 中国甜瓜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6.2 中国甜瓜的国际贸易及产业竞争力分析
        6.2.1 中国甜瓜国际贸易发展情况
        6.2.2 中国甜瓜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3 中国甜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促进中国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5)中国西甜瓜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和目的
        1.2.1 选题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西甜瓜产业的研究
        1.3.2 关于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
        1.3.3 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 鲜活农产品概念及特性
        2.1.2 西甜瓜的范畴及特性
        2.1.3 农产品流通
        2.1.4 流通效率
        2.1.5 研究范围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产品流通理论
        2.2.2 供应链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流通效率理论
        2.2.5 博弈论
第三章 中国果品类流通体制的演变和政策现状
    3.1 中国果品类流通体制的演变
        3.1.1 自由经营阶段(1949-1959)
        3.1.2 以供销社为主的计划管理阶段(1956-1984)
        3.1.3 新型果品流通体制阶段(1984-1992)
        3.1.4 果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阶段(1993 年至今)
    3.2 支持果品类农产品流通的政策现状
        3.2.1 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
        3.2.2 社会性基础设施方面
        3.2.3 制度性基础设施方面
    3.3 小结
第四章 西甜瓜流通体系发展和主体行为研究
    4.1 西甜瓜生产、流通和消费概述
        4.1.1 西甜瓜生产情况概述
        4.1.2 西甜瓜流通情况概述
        4.1.3 西甜瓜消费情况概述
    4.2 西甜瓜流通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4.2.1 农户
        4.2.2 合作社
        4.2.3 批发商
        4.2.4 零售商
    4.3 我国西甜瓜流通的主要模式
    4.4 西甜瓜流通体系的基本特征
        4.4.1 市场结构
        4.4.2 产销对接
        4.4.3 收入分配
        4.4.4 物流水平
        4.4.5 组织化程度
        4.4.6 合作关系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成本收益的西甜瓜流通效率研究
    5.1 西甜瓜流通中不同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5.1.1 农户
        5.1.2 合作社
        5.1.3 批发商
        5.1.4 零售商
    5.2 不同流通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分析
        5.2.1 以农户为起点的流通模式
        5.2.2 以合作社为起点的流通模式
        5.2.3 流通模式对西甜瓜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5.3 案例分析——以新疆哈蜜瓜为例
        5.3.1 流通体系中运行主体与流通模式
        5.3.2 合作社在甜瓜流通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5.3.3 中间商和零售商在甜瓜流通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5.4 流通成本与种植成本的比较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利益协调机制的西甜瓜流通效率研究
    6.1 西甜瓜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6.1.1 利益分配概述
        6.1.2 公平协调度方法说明
        6.1.3 实证计算与统计性描述
        6.1.4 结果分析
    6.2 西甜瓜流通各主体间利益联结程度
        6.2.1 灰色关联度方法说明
        6.2.2 模型结果
        6.2.3 结论与分析
    6.3 我国西瓜市场整合程度研究
        6.3.1 方法说明和数据来源
        6.3.2 市场整合度的实证分析
        6.3.3 结论和建议
    6.4 小结
第七章 西甜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基于不同主体的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1.1 结构方程模型
        7.1.2 数据收集和模型设定
        7.1.3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1.4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评价
        7.1.5 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及结论
    7.2 基于不同环节的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2.1 AHP 层次分析方法说明
        7.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7.2.3 构造判别矩阵
        7.2.4 一致性检验
        7.2.5 结果分析
        7.2.6 结论与建议
    7.3 基于合作意愿的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3.1 合作意愿的相关研究
        7.3.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7.3.3 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
        7.3.4 结论与建议
    7.4 基于博弈均衡的西甜瓜流通主体合作关系分析
        7.4.1 西甜瓜流通主体之间合作关系
        7.4.2 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的较量
        7.4.3 结果分析
    7.5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政策层面
        8.1.2 主体功能
        8.1.3 利益协调
        8.1.4 产业发展特点
        8.1.5 影响因素
    8.2 政策建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中国生鲜蔬菜水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供应链管理
        1.1.2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3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历史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特色、可能创新点及不足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1.6.2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不完全契约理论
        2.1.2 营销渠道理论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4 顾客价值理论
        2.1.5 博弈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
        2.2.2 供应链管理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2.2.3 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热点问题
        2.2.4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2.2.5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供应链研究
        2.2.6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农产品供应链研究
        2.2.7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国际经验
    3.1 荷兰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经验
        3.1.1 荷兰农业的奇迹
        3.1.2 荷兰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
    3.2 日本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经验
        3.2.1 日本的小农经济
        3.2.2 日本农协的作用
        3.2.3 日本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
    3.3 日荷两国经验借鉴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基础条件与发展历程
    4.1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农业生产条件
        4.1.1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4.1.2 农产品专业化产区形成
        4.1.3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4.1.4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4.2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流通条件
        4.2.1 中国农产品流通主体状况
        4.2.2 中国生鲜蔬果类农产品流通格局
        4.2.3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4.2.4 中国农产品零售终端发展现状
    4.3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需求条件
        4.3.1 农产品需求总量巨大且刚性增长
        4.3.2 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化
    4.4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发展历程
        4.4.1 第一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4.4.2 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4.4.3 第三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分析
    5.1 供应链整合过程中成员之间关系调整
        5.1.1 紧缺时代的供应链关系调整
        5.1.2 批发市场兴盛时代的关系调整
        5.1.3 大资本进入农业时代的关系调整
        5.1.4 零售业变革时代的关系调整
    5.2 基于农户视角的供应链利益博弈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农户减贫效应案例与实证分析
    6.1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探讨
        6.1.1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路径
        6.1.2 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构建与整合的意义
        6.1.3 农户参与优势农产品供应链脱贫的影响因素
    6.2 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构建与整合的案例分析
        6.2.1 安定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6.2.2 安定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具体路径
        6.2.3 安定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作用
    6.3 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农户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6.3.1 提出理论假设
        6.3.2 来自定西地区的数据
        6.3.3 计量模型构建
        6.3.4 结果与讨论
    6.4 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消费者利益视角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7.1 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分析
        7.1.1 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
        7.1.2 降低农产品消费价格水平的目标
        7.1.3 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标
        7.1.4 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目标
    7.2 “南菜北运”基地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案例分析
        7.2.1 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发展现状
        7.2.2 基于需求导向的海南瓜菜供应链整合
        7.2.3 海南瓜菜供应链整合效果分析
        7.2.4 海南瓜菜供应链整合的政策因素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超对接”产品消费意愿及购买行为实证分析
    8.1 研究假设
    8.2 数据来源及说明
    8.3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8.3.1 计量模型设定
        8.3.2 结果与讨论
    8.4 实证结论
第九章 兼顾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供应链整合模式探讨
    9.1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9.2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的改进
    9.3 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新模式构建
第十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7)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2.1 国内外有关农业产业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西瓜产业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主要创新点、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1.5.3 未来展望
第二章 西瓜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1 西瓜起源与传播
    2.2 全球分布与产业布局
        2.2.1 西瓜在水果中的地位
        2.2.2 世界西瓜的分布
        2.2.3 世界西瓜生产、消费与贸易的演变
    2.3 中国西瓜产业发展概况
        2.3.1 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2.3.2 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现状
        2.3.3 中国西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4 中国西瓜产业发展趋势
        2.4.1 强化科研创新,重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2.4.2 消费季节性减弱,并呈现优质化、中小型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
        2.4.3 设施栽培面积将继续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2.4.4 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章 中国西瓜的生产与供给
    3.1 中国西瓜生产的区域布局及演变
        3.1.1 生产基本情况
        3.1.2 生产波动周期
        3.1.3 生产布局
    3.2 中国西瓜生产效率分析
        3.2.1 理论方法与数据说明
        3.2.2 2010~2012 年西瓜生产效率总体分析
        3.2.3 西瓜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分析
        3.2.4 2012 年各省(市、区)西瓜生产效率现状分析
    3.3 西瓜生产者行为分析基于技术需求角度
        3.3.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3.3.2 瓜农技术需求总体情况
        3.3.3 瓜农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3.4 技术供给分析
第四章 中国西瓜的消费与需求
    4.1 历史趋势
        4.1.1 消费量及其发展变化
        4.1.2 城乡差异
        4.1.3 区域差异
    4.2 我国西瓜消费现状及特征分析
        4.2.1 人均消费量增速放缓,总产值稳定增加
        4.2.2 消费仍以夏季为主,季节性特征有减弱趋势
        4.2.3 城乡西瓜消费量相对差距逐渐缩小
        4.2.4 城乡不同收入阶层西瓜消费差异明显
    4.3 影响我国西瓜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西瓜消费影响因素
        4.3.2 模型设定与估计
        4.3.3 提升我国西瓜消费水平对策
    4.4 西瓜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北京和郑州为例
        4.4.1 调查方法与样本特征
        4.4.2 西瓜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
        4.4.3 西瓜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五章 中国西瓜的流通与市场价格
    5.1 西瓜流通体制和价格政策演变
        5.1.1 西瓜流通体制改革
        5.1.2 西瓜价格政策调整
    5.2 中国西瓜流通现状
        5.2.1 西瓜市场体系分析
        5.2.2 西瓜市场营销主体分析
        5.2.3 西瓜流通方式分析
        5.2.4 西瓜市场流通特征
    5.3 中国西瓜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5.3.1 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效率不高
        5.3.2 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5.3.3 商品化处理落后,第三方服务缺失
        5.3.4 流通渠道单一,瓜农正当利益受损
    5.4 中国西瓜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5.4.1 西瓜批发市场价格趋势
        5.4.2 西瓜价格波动
        5.4.3 我国西瓜价格波动与生产波动的相关性分析
    5.5 国内西瓜价格主要影响因素
        5.5.1 市场供需
        5.5.2 生产成本
        5.5.3 宏观经济因素
        5.5.4 其他因素的影响
    5.6 西瓜市场未来发展展望
        5.6.1 促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强化产销对接
        5.6.2 健全物流服务的支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5.6.3 做好技术服务,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5.6.4 加强宣传引导,保护瓜农利益
第六章 中国西瓜的对外贸易
    6.1 西瓜贸易在我国水果贸易中的地位
    6.2 中国西瓜对外贸易发展
        6.2.1 西瓜进口总量与金额变化
        6.2.2 西瓜出口总量与金额变化
        6.2.3 中国西瓜净贸易情况
    6.3 中国西瓜贸易的市场结构
        6.3.1 西瓜进口的来源地
        6.3.2 进口省区分析
        6.3.3 西瓜进口价格趋势
        6.3.4 西瓜出口流向
        6.3.5 出口省区分析
        6.3.6 西瓜出口价格趋势
    6.4 我国西瓜产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6.4.1 贸易份额与产量大国的地位不对称
        6.4.2 进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销售组织不力
        6.4.3 西瓜品质不高,产业比较优势下降
第七章 中国西瓜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7.1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基础
        7.1.1 比较优势理论
        7.1.2 竞争优势理论
    7.2 比较优势测度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7.2.1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方法
        7.2.2 国际竞争力分析方法
    7.3 中国西瓜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7.3.1 西瓜区域化布局现状
        7.3.2 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
        7.3.3 提升区域比较优势建议
    7.4 中国西瓜国际竞争力分析
        7.4.1 国际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
        7.4.2 影响中国西瓜国际竞争力因素分析
        7.4.3 提升中国西瓜国际竞争力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完善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农产品渠道营销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关于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路线与主要内容
        1.4.1 主要路线
        1.4.2 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
        1.5.1 研究方法
        1.5.2 独创及新颖之处
2 农产品营销渠道及基本理论介绍
    2.1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1 营销渠道的概念
        2.1.2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
    2.2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演变过程
        2.2.1 运销阶段
        2.2.2 以中间商销售为主的阶段
        2.2.3 垂直一体化的渠道阶段
        2.2.4 以顾客为中心的渠道阶段
        2.2.5 以渠道整合的阶段
    2.3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模式
        2.3.1 生产者--消费者
        2.3.2 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2.3.3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3.4 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3.5 生产者—加上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3.6 生产者—收购商—加上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3.7 生产者-代理商—收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3 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现状
    3.1 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格局
        3.1.1 城市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格局
        3.1.2 农村农产品营销渠道格局
    3.2 山东现阶段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
        3.2.1 以运销为主的营销渠道
        3.2.2 以中间商(多层)为主的营销渠道
        3.2.3 以渠道内部关系(交易型)为主的营销渠道
    3.3 山东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的主要措施
        3.3.1 改造和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3.3.2 培育大型农产品营销一体化企业
        3.3.3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营销网点的建设
    3.4 山东省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成功模式
        3.4.1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模式(以寿光为典型代表)
        3.4.2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模式(以诸城为典型代表)
        3.4.3 以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的模式(以莱阳为典型代表)
        3.4.4 以运销组织为中心的模式(以苍山县为典型代表)
        3.4.5 以专业协会为中心的模式(以宁津为典型代表)
        3.4.6 以基层连锁超市为中心的模式(以莒南为典型代表)
4 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监督管理不力
        4.1.1 政府服务功能不完善
        4.1.2 监督管理不力
    4.2 渠道流通客体同质性强,缺乏品牌意识
        4.2.1 农产品伺质性强,差别化小
        4.2.2 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
        4.2.3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建设
    4.3 渠道主体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
        4.3.1 渠道上游的营销主体缺乏竞争力
        4.3.2 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4.4 农产品渠道环节存在的问题
        4.4.1 渠道环节多而杂,成本较高
        4.4.2 渠道技术含量和效率相对较低
        4.4.3 渠道比较单一,信息不畅通
        4.4.4 销售终端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和连锁店份额偏低
    4.5 物流技术落后,配送能力不足
        4.5.1 保鲜设备不足,技术落后
        4.5.2 物流配送能力存在“瓶颈”
    4.6 交易方式单一,以传统交易方式为主
5 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
    5.1 美日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特点
        5.1.1 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特点
        5.1.2 日本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特点
    5.2 美日两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先进经验
        5.2.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服务和监管功能完善
        5.2.2 培育和创新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相关主体
        5.2.3 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
        5.2.4 加大农产品营销渠道基础设施的建设
6 完善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对策
    6.1 转变服务理念,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
        6.1.1 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
        6.1.2 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6.2 提升农产品品质,重视品牌建设
        6.2.1 对农产品进行优化,形成差别化
        6.2.2 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升标准化水平
        6.2.3 依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
        6.2.4 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
    6.3 培育和创新渠道上游主体,大力发展行业组织和协会
        6.3.1 培育和创新渠道上游主体的模式
        6.3.2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
    6.4 整合渠道,改变销售终端模式
        6.4.1 减少渠道环节,缩短渠道的长度
        6.4.2 提升渠道技术水平和效率,加大对渠道基础建设
        6.4.3 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和改造
        6.4.4 推进销售终端超市化经营和连锁店经营的建设
    6.5 提升物流技术水平,解决运输“瓶颈”
        6.5.1 提升物流保鲜的技术水平
        6.5.2 提升物流包装水平,进行特色包装
        6.5.3 完善和升级农产品物的流配套系统
    6.6 改变传统交易方式,采用现代交易方式
        6.6.1 推行拍卖交易
        6.6.2 推行仓单交易
        6.6.3 推行网上交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1.1 自然条件优越, 具有生产和反季节优势
    1.2 政策支持, 大力推进果蔬生产
    1.3 热带果蔬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1.4 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提高果蔬附加值
2 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现状
    2.1 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
    2.2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2.3 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
    2.4 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2.5 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少
3 存在问题
    3.1 冷链意识不足, 冷链物流比例低
    3.2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3.3 市场化程度低, 物流外包发展滞后
    3.4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4 发展对策
    4.1 继续完善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4.2 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
    4.3 加强软、硬件建设
    4.4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4.5 加快人才培养

四、海南构建反季节瓜果运销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 周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0)
  • [2]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D]. 高群.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4)
  • [3]海南冬季瓜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廖道龙,邓长智,伍壮生,肖日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7)
  • [4]中国甜瓜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 王志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5]中国西甜瓜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忠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6]基于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中国生鲜蔬菜水果为例[D]. 刘兵. 沈阳农业大学, 2013(11)
  • [7]中国西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赵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8]完善山东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D]. 王贵凯. 海南大学, 2013(02)
  • [9]热带农业:建设全国人民冬季菜篮子[N]. 周月光. 海南日报, 2013
  • [10]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曹建华,宋启道.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2)

标签:;  ;  ;  ;  ;  

海南打造淡季瓜果配送网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