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保存遗产就是保存生命线

武陵源:保存遗产就是保存生命线

一、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论文文献综述)

范铜钢[1](2013)在《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伴随着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武术项目已达29项,代表性传承人已有31名,各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代表性传统人中传统武术更是不计其数,而如此庞大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传承人中的传统武术项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工作进行了现状调查,对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对传统武术传承体系各指标权重及评估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建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从“保护-传承-传播”三个递进层次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结论:当前我国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所占遗产总体比例相对较小;相关主管部门部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对传承影响较大,技术传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遗”非常关注,高校具备传播传统武术的基本条件;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因素根据旋转后得出的七个公共因子可以命名为传承途径因子、传承主体因子、传承定位因子、传承方法因子、传承形式因子、传承内容因子和传承对策因子;通过对传统武术管理人员、专家、传承人三个领域的人员进行的两轮问卷调查结果,共得出传统武术传统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传承管理与传承效果一级评价指标5项,二级评价指标11项,三级评价指标45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之大势所趋,信息系统的设计应从服务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兼具申报、评审与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研究建议: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保护必须是对包括传承人、传承组织、传承学校与传承环境的“传统武术传承空间”的整体性保护。传统武术的传承应该实现武术主管部门与传承人的有效对接,建立起责任保护机制,形成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四级传统武术传承体系。传统武术的传播应该实现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主要传播基地,上线建立起与武术主管部门、传承人和传承组织的连接,下线建立起与武术馆校、业余体校、普通中小学的传播体系,以满足传统武术保护、传承与传播的需求。

李华明[2](2006)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自1985年11月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事业发展很快,现已有世界遗产31项,位居世界第三。但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只占全部世界遗产的四分之一,这与我国日益壮大的世界遗产事业很不相称,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自然遗产属性具有趋同性;从我国现有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及未来十年政府申报计划可看出,可申报自然遗产项目还在萎缩;《凯恩斯决议》、《苏州决定》在制度上提高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准入门槛;IUCN、ICOMOS等相关组织对世界自然遗产的评估和监测机制正在加强;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人为加剧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上述因素的存在是作者选题的主要目的和动机。通过研究,作者提出法律缺失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诸多矛盾交织的根源,因此完善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法律保护体系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是本文研究的基点和归宿,这对于提高我国现有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在博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从理论层面探讨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在精神的、中国式的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对策,重点研究了市场利益导向下的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和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体系的建设性思考,力图使中国政府能够在宏观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世界自然遗产制定一个规范统一、切实可行的行动

夏赞才[3](2004)在《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史研究在旅游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中尚没有深入展开,现代旅游史研究更少有人涉足。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既是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缩影,也是内陆偏远地区现代旅游发展的典型代表。对于21世纪初仍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和张家界自身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来说,客观反映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已经十分迫切。 本文深入分析了张家界现代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国际、国内和张家界的背景,将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1982—1991年为国内旅游地形成阶段,1992年以后为向国际旅游地发展阶段,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和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阶段划分的界标,从旅游地发展的角度,对两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进程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分析了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经济、环境影响。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研究结论如下: 张家界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我国现代旅游尚未全面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世界级旅游资源赋存与落后的区域经济基础、偏远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张家界现代旅游产生、发展进程和方向。以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代表的美学价值是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核心。现代旅游发展为张家界提供了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机会,但工业文明的缺失,始终是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制约。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张家界现代旅游的开端,现代旅游发展的内在需要推动张家界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更,催生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是张家界由国内旅游地向国际旅游地方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从此逐渐成为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发展旅游业是张家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旅游经济利益是驱动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20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获得了大量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和吸引了区域外资本,在张家界落后的区域经济基础上发展现代旅游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张家界经济增长,并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根本变化。但是,旅游业的“支柱”地位直到90年代末期才逐渐显现出来,“旅游带动战略”对工业和农业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显现。西方传统的旅游经济理论在评估张家界旅游经济影响时存在适应性问题,尤其在并没有进行“乘数效应”研究的前提下,简单地运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论对张家界的旅游经济贡献进行评估,并不可靠。 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对武陵源的环境产生了破坏,引人关注的破坏集中在水体和大气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及其程度并没有可信的研究结论可以证实,但是,最严重的破坏是对其美学价值的破坏。导致这些破坏的原因有规划的因素,也有政府管理的因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不可能避免的。如何评价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需要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程大力[4](2003)在《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指出

肖旻,王植松[5](2003)在《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文中研究表明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武陵源这片神奇山水被外人偶然发现以来,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地就以其世所罕见的风光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渴望发展经济,带领生活在湘西这块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的当地政府,立即注意到了这块宝贵的旅游资源的巨

二、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1.3.1 申遗:传统武术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3.2 濒危性:构建传统武术传承体系的直接因素
        1.3.3 民族性:构建传统武术传承体系的必备条件
        1.3.4 时代性:构建传统武术传承体系的价值体现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德尔菲法
        2.2.5 内容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思路
3 结果与分析
    3.1 传统武术传承现状分析
        3.1.1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
        3.1.2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析
        3.1.3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分析
    3.2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构建
        3.2.1 传统武术传承认知分析
        3.2.2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3.2.3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的因子分析
        3.2.4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3.2.5 传统武术发展路径探析
    3.3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3.1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3.3.3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建立
        3.3.4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权重
        3.3.5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
    3.4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
        3.4.1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系统
        3.4.2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系统
        3.4.3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查询系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附件 2 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信息
    附件 3 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信息
    附件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附件 5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原始问卷)
    附件 6 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原始问卷)

(2)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困难和挑战
    五、世界自然遗产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章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概述
    第一节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基本概况
        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要义
        二、中国世界遗产类型及其分布
    第二节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表征
        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法则
        二、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特征
    第三节 世界自然遗产的功能
        一、自然生态价值功能
        二、经济价值功能
        三、社会价值功能
    第四节 从凯恩斯决议到苏州会议: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新动向
        一、《凯恩斯决议》的规定
        二、苏州会议的发展
        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新动向
第二章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价值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一、价值评价目的
        二、价值评价方法
    第二节 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分析
        一、从《公约》定义看自然遗产价值
        二、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类型
        三、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第三章 透视世界自然遗产的非理性开发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本义
        一、资源与旅游资源
        二、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属性
    第二节 景区经营权转让
        一、我国景区经营模式
        二、蜂起的景区经营权转让潮
        三、经营权转让争执的焦点
        四、陈经营权转让需要逾越的“鸿沟”
    第三节 中国被监测、评估的几处世界遗产地
        一、监测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接受监测和评估
    第四节 碧峰峡模式三问
        一、碧峰峡模式生命力质疑
        二、政府在经营权转让后的监管职能如何发挥
        三、如何应对受让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四章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开发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杜绝任何短视做法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确保世界自然遗产永续利用
    第二节 世界自然遗产景观资源开发三原则
        一、适度开发原则
        二、柔性开发原则
        三、梯次开发原则
第五章 代际公平: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根基
    第一节 世界自然遗产代际公平的法律思考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解读
        二、制约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代际传承的因素
    第二节 代际衡平原则:《公约》的法伦理基础
        一、“人与自然的异化”对法伦理的影响
        二、文化景观遗址圆明园:防渗工程影响的不仅仅只有环境
        三、坚持生态伦理是实现代际公平法伦理要求的基石
第六章 西部地区遗产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双重保护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与世界遗产资源的挖掘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二、开展世界遗产生态旅游是提升西部地区资源品位的法宝
        三、西部地区可拓展世界遗产空间巨大
    第二节 中国岩画与世界遗产法律保护
        一、岩画是历史记忆
        二、中国岩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三、岩画景观的遗产保护
    第三节 红河哈尼梯田:准世界遗产的水权保护
        一、水权与梯田“四素同构”
        二、哈尼梯田:符合《公约》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
        三、哈尼梯田的准世界遗产水权保护
    第四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法律对策
        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独特优势
        二、制约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法律对策
    第五节 消除“记忆丧失”的首要条件
        一、文化空间和文化表现形式是非物质遗产的主要内容
        二、原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的温床
        三、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第六节 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法则
        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缘起
        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及国外保护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三、非物质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模态
第七章 探索开发与保护双赢之路
    第一节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一、美国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二、加拿大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三、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制度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新思维
        一、制度创新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与世界自然遗产管理
    第三节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立法构建
        一、法律是规范自然遗产开发和制止经营权转让行为的最高准则
        二、对外来资本进入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实行准入制
        三、勇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经营模式
        四、积极探讨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对策
        五、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3)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缘起
    二、 研究背景及价值预期
    三、 研究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域设定
    五、 论文框架及内容
    六、 地名与名称说明
第一章 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 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二、 中国现代旅游的复兴与发展
    三、 张家界世界级旅游资源赋存与落后的区域经济水平
第二章 国内旅游地形成阶段(1982-1991)
    一、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
    二、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形成
    三、 从“三分”到“一统”:现代旅游发展催生大庸市
    四、 国内旅游地的形成
第三章 向国际旅游地发展阶段(1992-)
    一、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二、 国内旅游地成熟和向国际旅游地发展
    三、 张家界旅游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四、 小结:张家界旅游地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第四章 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
    一、 旅游经济:张家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 张家界区域经济基础与现代旅游发展
    三、 张家界旅游经济影响
    四、 主流旅游经济影响理论、方法及张家界应用
第五章 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一、 张家界旅游环境影响研究
    二、 张家界旅游环境影响
    三、 张家界旅游环境影响的深层原因
    四、 张家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略)
表目录(略)

四、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D]. 范铜钢. 上海体育学院, 2013(04)
  • [2]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 李华明.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 [3]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 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 2004(04)
  • [4]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 程大力.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4)
  • [5]武陵源:保遗产就是保命脉[J]. 肖旻,王植松. 人与自然, 2003(01)

标签:;  ;  ;  ;  ;  

武陵源:保存遗产就是保存生命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