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琦,刘玉玲,兰凤明,王志[1](2021)在《蜂王浆中药物残留及其检验方法》文中提出蜂王浆因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神奇功效被誉为"长寿因子",在市场上广受好评。但如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化学试剂的大规模使用,蜂王浆中的药物残留需得到重视。从有机磷农药、杀螨剂、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几方面对蜂王浆中的药物残留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王琦,陈东海,王进州,张发,王志[2](2021)在《浅谈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文中指出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蜂病治疗领域。抗生素由蜜蜂吸收至体内后残留在蜂产品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液相色谱、酶联免疫法、放射受体分析法三种不同方法对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

梁飞燕,曾坚,韦植元,玉凯[3](2021)在《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检测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氨基糖苷类药物为当前畜禽养殖业常用的药物,不规范使用会导致药物在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中的残留,是目前食品安全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监测食品中氨基糖苷类的残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检验检测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度。本文针对目前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检测的的技术难点和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在解决检测技术难点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检测方法的开发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王珂[4](2020)在《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兽药残留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我国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因此,探索快速、简单、方便灵敏的残留筛选检测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研究进行了微生物法中较为经典的两种方法——纸片法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抑制法的优化与改良,并应用于肝脏组织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评价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具有实用价值。1、微生物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为提高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限,试验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嗜热乳酸链球菌(S.T)、地衣芽孢杆菌(B.L)和蜡样芽孢杆菌(B.C)作为试验菌,选择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最适培养基、培养温度、细菌量、敏感菌种的筛选以及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并用优化的纸片法检测了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B.S、S.T、B.L和B.C的最适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58℃、49℃、49℃和37℃;涂布平板法最适细菌量为200μL 10μg/mL,用优化的检测条件得到:B.S对庆大霉素最敏感,庆大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25μg/mL;S.T对替米考星最敏感,替米考星的最低检出限为0.125μg/mL;B.L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多西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9μg/mL;B.S对土霉素最敏感,土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25μg/mL;B.S对四环素最敏感,四环素的最低检出限均0.1μg/mL,用优化后的纸片法检测5份羊肝、10份鸡肝、15份猪肝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分别为20%、40%、53.33%,检测鸡肝加标样品回收率均在80%以上。以上各种抗生素检出限与回收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限,试验以B.S、S.T、B.L和B.C作为试验菌,选择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最适检测培养基、检测菌量、培养温度、检测培养基中指示剂浓度的筛选以及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并用优化的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了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B.S、S.T、B.L和B.C的最适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检测菌量分别为2 mg/mL、3mg/mL、3 mg/mL、1 mg/mL;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58℃、49℃、49℃和37℃,检测培养基中最适指示剂浓度为12μg/mL,用优化的检测条件得到:庆大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5μg/mL;替米考星的最低检出限为0.1875μg/mL;多西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75μg/mL;土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15μg/mL;四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6μg/mL,用优化后的高通量法检测5份羊肝、10份鸡肝、15份猪肝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分别为20%、40%、60%,检出限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于开晟[5](2019)在《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研制》文中认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G。硫酸双氢链霉素,具有杀菌活性强、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本文进行了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工艺优化,稳定性实验以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分析等研究。1.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的测定: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紫外检测波长225nm,流动相为添加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氢氧化铵的磷酸盐缓冲液:乙腈:水=52:23:25,流速为1.0mL/min,检测结果为普鲁卡因青霉素中青霉素G在58μg/mL-10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对于硫酸双氢链霉素,流动相为添加辛烷磺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流速:1.4mL/min;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为205nm,结果显示其在5ug/mL-100u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两种检测方法都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含量及稳定性的综合评价。2.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制备: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初筛混悬液处方,正交分析最终确定了混悬液的助悬剂,pH,稳定剂,抗氧化剂,分散剂等几个主要辅料的用量;在处方筛选中的过程中改善了混悬液在高温条件下产气,药物发生溶解等一系列稳定性问题,最终确定了混悬液的最优制备工艺。3.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质量标准考察:混悬液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重分散性,沉降容积比,通针性,粒径大小检测等指标;结果表明,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上层为类白色液体,下层为药物颗粒,静置后最终沉降容积比为0.91,重分散性良好,混悬液可通过6号针头,粒径小于10μm的药物比例达72.65%;结果表明: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符合混悬液的质量标准要求。4.通过对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光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加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肌肉刺激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混悬液安全,稳定,生产运输过程中应在低温,避光处保存。5.通过对制备的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注射液在家兔体内进行药动学研究,对血清药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青霉素G在家兔体内达峰时间Tmax为1.75±0.463h,峰浓度Cmax为1.52±0.08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5.18±2.011mg/L.h;硫酸双氢链霉素在家兔体内峰浓度Cmax为38.83±4.03mg/L,其达峰时间Tmax为0.563±0.086h,分布半衰期为T1/2α为2.57±2.075h,消除半衰期为T1/2β为3.99±1.005L/h/kg,药时下曲线面积AUC(0-t)为222.68±70.452mg/L.h。通过药动学参数的分析表明该混悬液可以满足兽医临床的需求。

陈笑笑,赵芸,柳爱春,陈飞东,胡叶军,叶聪莹[6](2016)在《食品中链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因其抗菌效果好、价格低廉,常被作为饲料添加剂、治疗剂、果蔬病害防治剂等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养蜂业、水产业及农业上。随着链霉素在农业、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动植物体内的链霉素药物大量滞留和蓄积,并以食物链方式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对食品中链霉素残留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颁发了链霉素残留限量标准。鉴于链霉素残留引起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建立食品中链霉素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品中链霉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在链霉素检测中的应用,对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链霉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李钟卉[7](2016)在《多靶标药物筛选、药物及有害物残留微阵列芯片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微阵列生物芯片作为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以其特有的高通量、快速、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重复性好、并行分析等优点在近十几年的学术研究和应用中迅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微阵列生物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药物筛选、临床疾病诊断等领域。本论文研究并发展了基于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生物芯片技术,并建立了多项食品中多种有害物同时检测的方法。此外,还发展了基于荧光微阵列蛋白芯片的双重靶标药物筛选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并建立了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针对多种雌激素受体蛋白的药物同时筛选方法鉴于雌激素受体蛋白(Estrogen Receptor,ER)的重要生理及病理功能,它被视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药物靶标。我们提出一种新颖的同时筛选针对多种雌激素受体蛋白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方法。实验中以含有29种人工合成药物库和384种天然产物的药物库作为模型,筛选出雌激素受体蛋白新的配合物。采用微阵列芯片方法获得的它莫昔芬和雷洛昔芬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和其它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并从以上两个药物库中筛选鉴定出65个活性配体(5个人工合成药物和60个天然产物)。该方法的筛选结果与采用传统荧光偏振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同时筛选针对多种受体蛋白的药物,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高通量药物筛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前景。2.建立并发展了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蜂蜜中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同时测定蜂蜜中多种禁用药物残留的方法。使用该方法食品中的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等禁用药物可在单次实验中同时测出。该方法灵敏度高,四个检测项目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呋喃妥因代谢物AHD的检测限分别可达0.10,0.04,0.04和0.1Ong g-1。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8%-93%。此外,该方法易于操作,检测成本低,检测速度快。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方法具有巨大潜力。3.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多种水溶性抗生素的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蜂产品中四类水溶性抗生素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在单次样本处理的情况下同时检测出蜂蜜中的四环素族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和链霉素。本方法的灵敏度高,对于四环素族、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的检测限分别可达0.98ng g1(四环素)、1.24ng g-1(诺氟沙星)、0.65 ng g-1、1.76 ngg-1。该方法对四环素、喹诺酮、林可霉素和链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86%-114%、93%-117%、99%-115%和 95%-112%。通过对 214 个实际样本的检测并与LC-MS/MS方法进行的比较可看出微阵列芯片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样本较好的普适性。相比于LC-MS/MS,微阵列芯片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通量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企业单位和检测机构进行大量样本快速筛查。4.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牛奶中多种有害物质同时检测技术三聚氰胺、头孢氨苄和黄曲霉毒素M1是三种典型的乳品中的有害物,非常代表非法添加物、抗生素和生物毒素。为确保乳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一种可快速筛选乳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乳品中三聚氰胺、头孢氨苄和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使用96孔板的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技术。通过点样固定由小分子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制成的半抗原制备小分子微阵列芯片。多种靶标物质同时通过竞争免疫法测定。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法或者化学发光法相比,显色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结果,并且可以使用商用扫描仪进行扫描检测。该方法对于三聚氰胺、头孢氨苄和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线分别是16.31 ng mL-1,8.21 ng mL-1和0.21 ng mL-1,全部符合国家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高,实际样本中三聚氰胺、头孢氨苄和黄曲霉毒素M1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103.1%~106.2%、96.6%~98.3%和105.4%~109.3%。该技术可以实现牛奶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同时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文文,周金慧,郭伟华,李熠,吴黎明,赵静[8](2015)在《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总结了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今年所有文献的数据库分布和研究领域分布情况。以实例的形式阐述了蜂产品溯源分析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包括利用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法分析了酚酸类化合物和手性挥发性化合物等活性组分。这些研究对于蜂产品尤其是蜂蜜、蜂花粉和蜂胶的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对今年出版的有关农、兽药残留检测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分析速度和灵敏度,实现高通量。这些研究对以后蜂产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占宝,赵亚周,武玉香,柳家鹏,彭文君[9](2013)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蜂王浆中链霉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定量检测蜂王浆中链霉素的残留量,建立快速检测蜂王浆中链霉素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采用制备链霉素人工抗原、筛选杂交瘤细胞、利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抗链霉素单克隆抗体。结果:Logit/Log拟合标准曲线为y=-2.1x+0.8,相关系数r=0.9943,线性检测范围为4~324μg/kg,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μg/kg,检测限为4μg/kg,灵敏度为0.1μg/kg,蜂王浆样品的检测值符合率大于90%;采用方法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链霉素阴性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67.7%~86.7%,样品重复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4.3%~5.6%。结论: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符合率、回收率和重复稳定性,可用于蜂王浆中链霉素残留的检测。

冯强[10](2013)在《浙江省蜂蜜中主要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的风险评估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蜜是蜜蜂从植物花蜜中采集而制成的天然粘稠性物质。它是一种食疗佳品和天然药品,蜂蜜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性、提高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不仅能够调节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抗衰老等功效,而且还可以辅助治疗和抵抗多种疾病,使人们健康长寿。因此蜂蜜的消费越来越广泛,其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与受到各国重视。由于工业排放、人为施药和不规范的生产加工流程等因素导致蜂蜜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问题严重。随着蜂蜜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食用蜂蜜途径有害残留因子的暴露风险也明显凸显出来。本论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对蜂蜜中重金属及主要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残留因子进行定量检测、暴露因子的风险评估。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采用石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FAA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不同种类的蜂蜜进行重金属元素Cu、Zn、Cd、Pb、As、Hg分析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蜂蜜中的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磺胺类。原子荧光法检出限分别为0.15μg/kg~1.8gμg,回收率可以达到97.42%~98.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4%。原子吸收法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为98.63%~104.54%,相对标准偏差为0.752%-1.974%,检测限为0.8~41μg/kg。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四环素分析中,回收率为74.0%~96.1%,相对标准偏差为2.02%-6.36%,检出限为2μg/kg;磺胺类回收率为76.0%~94.4%,相对标准偏差为2.73%-5.62%,检出限为2μg/kg;氯霉素回收为74.0%-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64%-5.22%,检出限为10μg/kg。利用HPLC检测蜂蜜中的氯霉素的检测限只有10μg/kg,而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限为0.1μg/kg,故不能达到检测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出限为0.08μg/kg,回收率为96.9%~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3%-5.1%。通过对蜂蜜中六种重金属Cu、Pb、Cd、Zn、Hg、As和七种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磺胺、磺胺氯哒嗪、磺胺甲基嘧啶的分析可知,八种蜂蜜中黄盒子蜜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在重金属的分析中有害金属元素Cu、Pb含量相对偏高,Cu的平均含量达50.38μg/kg,Pb为29.81μg/kg。在抗生素的检测中发现氯霉素的平均含量在0.0065μg/kg-0.2106μg之间,分析的216个样品中,有6%的样品含量超出限量标准,分析得出,氯霉素的残留危害依然存在值得关注。与美国环保署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添加剂委员会建议的食品中每日允许摄入量的有害因子对比发现,蜂蜜中的有害残留因子的风险商均小于1,蜂蜜中有害残留因子的日均暴露量也远低于其规定的值。通过对蜂蜜中有害残留因子重金属和抗生素风险商进行计算,可以得出通过食用蜂蜜途径摄入氯霉素的风险性最高。说明仅通过食用蜂蜜途径摄入抗生素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且可能造成的急性毒性概率很小。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论文提纲范文)

(1)蜂王浆中药物残留及其检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磷农药
    1.1 简介
    1.2 检测方法
2 杀螨剂
    2.1 简介
    2.2 检测方法
3 抗生素类
    3.1 简介
    3.2 检测方法
4 其他药物
5 展望

(2)浅谈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蜂王浆中的抗生素残留
2 检测方法
    2.1 液相色谱法
    3.2酶联免疫法
    2.3 放射受体分析法
3 展望

(3)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检测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标准现状
    1.1 残留限量标准
    1.2 检验标准
2 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
    2.1 易吸附于组织,导致组分难提取完全
    2.2 缺乏生色基团,色谱法检测灵敏度低
    2.3 极性大,反相色谱分离柱中保留弱
    2.4 使用离子对试剂,对质谱系统造成损害
    2.5 基质成分复杂,样品难净化,基质干扰大
3 总结与展望

(4)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概述
        1.1 动物常用抗生素种类
        1.1.2 大环内酯类
        1.1.3 四环素类
        1.1.4 氨基糖苷类
        1.1.5 磺胺类
        1.1.6 喹诺酮类
        1.2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
        1.2.1 对人体产生毒性
        1.2.2 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1.2.3 污染环境
        1.3.4 导致菌群紊乱
    2 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2.1 仪器分析法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1.2 气相色谱法
        2.1.3 联用技术
        2.2 免疫学分析方法
        2.2.1 酶联免疫吸附法
        2.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2.3 微生物抑制法
        2.3.1 平板法
        2.3.2 嗜热链球菌抑制法
        2.3.3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抑制法
        2.4 微生物抑制法常用检测菌培养特性
        2.4.1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4.2 嗜热乳酸链球菌的培养特性
        2.4.3 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4.4 蜡样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5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内容
    试验一 微生物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菌种来源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1.2.2 细菌使用液的制备
        1.2.3 抗生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1.2.4 最适培养基筛选
        1.2.5 最适培养温度筛选
        1.2.6 最适细菌量筛选
        1.2.7 敏感菌株的筛选
        1.2.8 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
        1.2.9 优化的纸片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
        2 结果
        2.1 最适培养基筛选结果
        2.2 最适培养温度筛选结果
        2.3 检测平板最适菌量筛选结果
        2.4 敏感菌株筛选结果
        2.5 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结果
        2.6 抗生素的标准曲线
        2.7 优化的纸片法检测动物肝脏抗生素残留结果
        3 讨论
    试验二 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菌种来源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1.2.2 抗生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1.2.3 细菌使用液的制备
        1.2.4 培养基筛选
        1.2.5 最适检测菌量的筛选
        1.2.6 培养温度筛选
        1.2.7 检测培养基最适指示剂浓度筛选
        1.2.8 检测5 种常用抗生素最低检出限
        1.2.9 优化的高通量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
        2 结果
        2.1 检测培养基筛选结果
        2.2 最适检测菌量的筛选结果
        2.3 培养温度的筛选结果
        2.4 检测培养基最适指示剂浓度筛选结果
        2.5 检测5种常用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结果
        2.6 优化高通量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5)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青霉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1 青霉素类药物的简介
        1.2 青霉素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1.3 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4 青霉素类药物的检测
    2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研究进展
        2.1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理化性质
        2.2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机理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2.3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检测
        2.4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药动学研究
    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3.1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简介
        3.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3.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4 硫酸双氢链霉素的研究进展
        4.1 硫酸双氢链霉素的理化性质
        4.2 硫酸双氢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4.3 硫酸双氢链霉素的检测方法
        4.4 硫酸双氢链霉素的药动学研究
        4.5 青霉素G与链霉素联合用药的研究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注射液的研制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药品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含量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1.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1.2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2 处方工艺研究
        2.2.1 辅料的单因素考察
        2.2.2 正交试验设计
        2.2.3 混悬液的制备
        2.3 混悬剂质量评价
        2.3.1 性状
        2.3.2 沉降容积比
        2.3.3 重分散性
        2.3.4 粒径分析与形态观察
        2.3.5 通针性
        2.3.6 样品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含量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3.1.2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处方工艺研究
        3.2.1 辅料的单因素考察
        3.2.2 正交分析结果
        3.2.3 混悬液的制备
        3.3 混悬液质量评价
        3.3.1 性状检测
        3.3.2 沉降容积比
        3.3.3 重分散性试验
        3.3.4 通针性试验
        3.3.5 粒径分布和形态观察
        3.3.6 样品含量检测
    4 讨论与结论
        4.1 混悬液中青霉素G和硫酸双氢链霉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2 关于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剂的制备
第三章 混悬液肌肉刺激性和稳定性实验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3 主要溶液及配制
        1.3.1 多聚甲醛溶液的配制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 方法
        2.1 肌肉刺激性实验
        2.1.1 样品分组及采集
        2.1.2 样品处理
        2.1.3 病理学变化观察
        2.2 稳定性研究
        2.2.1 高温稳定性试验
        2.2.2 光照稳定性试验
        2.2.3 加速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肌肉刺激性实验
        3.2 稳定性实验结果
        3.2.1 高温稳定性实验
        3.2.2 光照稳定性实验
        3.2.3 加速实验
    4 讨论与结论
        4.1 肌肉刺激性实验
        4.2 稳定性实验
第四章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1.2 培养基
        1.3 菌株
        1.4 实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的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1.2 样品采集
        2.1.3 柱前衍生化试剂的配制
        2.1.4 样品处理
        2.1.5 标准贮备液和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2.1.6 标准曲线的建立
        2.1.7 精密度实验
        2.1.8 提取回收率
        2.2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3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2.3.1 菌悬液的制备
        2.3.2 双碟制备
        2.3.3 菌种混悬液用量的确定
        2.3.4 样品处理
        2.3.5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6 提取回收率
        2.3.7 精密度实验
        2.4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的药动学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的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3.1.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1.3 精密度实验
        3.1.4 提取回收率
        3.2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青霉素G的药动学数据分析
        3.3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3.3.1 菌种混悬液用量的确定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 提取回收率
        3.3.4 精密度实验
        3.4 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中硫酸双氢链霉素的药动学数据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混悬液中青霉素G和双氢链霉素在家兔体内检测方法的建立
        4.2 混悬液中青霉素G和双氢链霉素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分析
第五章 总结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食品中链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微生物法
3 免疫分析法
    3.1 酶联免疫分析法
    3.2 放射免疫测定法
    3.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4 色谱分析法
    4.1 液相色谱法
    4.2 色谱-质谱联用法
5 化学发光法
6 分光光度法
7 共振瑞利散射法
8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7)多靶标药物筛选、药物及有害物残留微阵列芯片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1.1.1 生物芯片概述
        1.1.2 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
        1.1.2.1 生物芯片基底材料
        1.1.2.2 原位合成法
        1.1.2.3 点样法
        1.1.3 生物芯片图像获取及数据分析
        1.1.4 生物芯片检测进展
        1.1.4.1 有标记检测
        1.1.4.2 无标记检测
    1.2 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2.1 药物筛选的研究现状
        1.2.1.1 高通量筛选技术
        1.2.1.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1.2.1.3 微流控芯片技术
        1.2.2 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1.2.3 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现状
        1.2.3.1 食品中污染物残留
        1.2.3.2 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3.3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2.1 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针对多种雌激素受体蛋白的药物同时筛选方法
        1.3.2.2 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蜂蜜中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技术
        1.3.2.3 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及链霉素同时检测方法
        1.3.2.4 基于可视化微阵列芯片的牛奶中多种有害物质同时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种雌激素受体蛋白药物同时筛选微阵列芯片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雌激素受体蛋白芯片的制备
        2.2.3 雌激素受体蛋白对ES-Cy3的亲和力测定
        2.2.4 它莫昔芬和雷洛昔芬的竞争结合分析
        2.2.5 芯片可靠性分析
        2.2.6 方法应用及验证
        2.2.7 基于荧光偏振的筛选
        2.2.8 IC_(50)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蛋白芯片测定亲和常数的方法
        2.3.2 雷洛昔芬和它莫昔芬与ES-Cy3竞争能力的测定
        2.3.3 方法可靠性评估
        2.3.4 方法验证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种禁用药物残留检测的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方法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
        3.2.3 蜂蜜样本
        3.2.4 半抗原合成
        3.2.5 纳米银颗粒标记的羊抗小鼠IgG(Silver-nanoparticle labelled goat-anti-mouseIgG,AgNP-GaMIgG)合成
        3.2.6 微阵列芯片免疫分析
        3.2.6.1 微阵列芯片制备
        3.2.6.2 样本前处理步骤
        3.2.6.3 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法步骤
        3.2.6.4 微阵列芯片成像与数据分析
        3.2.6.5 交叉反应
        3.2.6.6 微阵列芯片方法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比较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阵列芯片设计原则
        3.3.2 微阵列芯片分析条件优化
        3.3.3 交叉反应率
        3.3.4 校正曲线
        3.3.5 方法验证
        3.3.6 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比较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种水溶性抗生素的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
        4.2.3 蜂蜜样本
        4.2.4 半抗原的制备
        4.2.4.1 四环素包被抗原(TC-OVA)的制备
        4.2.4.2 氟喹诺酮包被抗原(QN-BSA)制备
        4.2.4.3 林可霉素包被抗原(LCM-BSA)的制备
        4.2.4.4 链霉素包被抗原(STM-OVA)的制备
        4.2.5 纳米银颗粒标记的羊抗小鼠IgG(Silver-nanoparticle labelled goat-anti-mouseIgG,AgNP-GaMIgG)合成
        4.2.6 微阵列芯片免疫分析
        4.2.6.1 微阵列芯片制备
        4.2.6.2 样本前处理步骤
        4.2.6.3 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法步骤
        4.2.6.4 微阵列芯片成像与数据分析
        4.2.6.5 交叉反应
        4.2.6.6 微阵列芯片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比较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阵列芯片分析条件优化
        4.3.1.1 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4.3.1.2 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
        4.3.2 交叉反应率
        4.3.2.1 单个项目所含多种抗生素的交叉反应率
        4.3.2.2 各检测项目之间的交叉反应率
        4.3.3 校正曲线
        4.3.4 方法验证
        4.3.5 与标准方法的比较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牛奶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微阵列芯片检测方法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
        5.2.2 银纳米颗粒标记的二抗制备
        5.2.3 微阵列芯片的制备
        5.2.4 样本前处理
        5.2.5 竞争免疫反应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微阵列芯片反应条件优化
        5.3.2 银纳米颗粒上的抗体固定
        5.3.3 标准曲线与灵敏度
        5.3.4 交叉反应
        5.3.5 微阵列芯片精密度
        5.3.6 稳定性测试
        5.3.7 实际样本验证
    5.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分布情况
2 研究进展
    2.1 兽药抗生素残留分析
    2.2 农药残留分析
    2.3 真实性鉴别
    2.4 麦卢卡蜂蜜研究
3 总结

(9)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蜂王浆中链霉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链霉素抗原合成
        1.2.2 链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6]
        1.2.3 链霉素特异性抗体亲和力的测定
        1.2.4 标准曲线的确定
        1.2.5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1.2.6 回收率测定
        1.2.7 符合性实验
        1.2.8 特异性实验
        1.2.9 重复稳定性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链霉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力的测定
    2.2 标准曲线的确定
    2.3 回收率的确定
    2.4 符合性实验
    2.5 特异性实验
    2.6 重复稳定性实验
3 结论与讨论

(10)浙江省蜂蜜中主要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的风险评估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重要名词缩写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概述
    1.1.1 抗生素残留的概述
    1.1.2 重金属残留的概述
1.2 蜂蜜中主要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1 蜂蜜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1.2.2 蜂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1.3 蜂蜜中抗生素及重金属风险评估
    1.3.1 蜂蜜中抗生素及重金属限量标准
    1.3.2 蜂蜜中重金属及主要抗生素的定量分析
    1.3.3 Momte Carlo法在食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蜂蜜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石墨/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2.1 原理
    2.2.2 试剂
    2.2.3 仪器和设备
    2.2.4 实验方法
    2.2.5 结果与讨论
2.3 原子荧光光谱法
    2.3.1 原理
    2.3.2 试剂
    2.3.3 仪器和设备
    2.3.4 实验方法
    2.3.5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蜂蜜中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1.1 原理
    3.1.2 试剂
    3.1.3 仪器和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1.5 实验结果和讨论
3.2 液相色谱-谱法(LC-MS)
    3.2.1 原理
    3.2.2 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2.5 结果和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蜂蜜中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含量研究
4.1 引言
4.2 蜂蜜中重金属残留检测
    4.2.1 检测方法
    4.2.2 样品采集
    4.2.3 检测结果
    4.2.4 结果分析
4.3 蜂蜜中氯霉素残留检测
    4.3.1 检测方法
    4.3.2 样品采集
    4.3.3 检测结果
    4.3.4 结果分析
4.4 蜂蜜中四环素类残留检测
    4.4.1 检测方法
    4.4.2 样品采集
    4.4.3 检测结果
    4.4.4 结果分析
4.5 蜂蜜中磺胺类残留检测
    4.5.1 检测方法
    4.5.2 样品采集
    4.5.3 检测结果
    4.5.4 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蜂蜜中抗生素及重金属有害残留因子风险评估
5.1 暴露评估方法研究
    5.1.1 数据和资料来源
    5.1.2 暴露评估模型参数的确定
    5.1.3 蜂蜜中暴露评估模型建立
5.2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蜂蜜中重金属日均暴露评估
    5.2.1 蜂蜜中重金属确定性暴露评估
    5.2.2 蜂蜜中重金属不确定性暴露评估
    5.2.3 蜂蜜中重金属敏感度分析
    5.2.4 蜂蜜中重金属的风险描述
    5.2.5 小结
5.3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蜂蜜中抗生素日均暴露评估
    5.3.1 蜂蜜中抗生素确定性暴露评估
    5.3.2 蜂蜜中抗生素不确定性暴露评估
    5.3.3 蜂蜜中抗生素敏感度分析
    5.3.4 蜂蜜中抗生素的风险描述
    5.3.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课题的创新点
6.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蜂王浆中药物残留及其检验方法[J]. 王琦,刘玉玲,兰凤明,王志. 蜜蜂杂志, 2021(10)
  • [2]浅谈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J]. 王琦,陈东海,王进州,张发,王志. 蜜蜂杂志, 2021(07)
  • [3]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检测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研究进展[J]. 梁飞燕,曾坚,韦植元,玉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8)
  • [4]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D]. 王珂.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混悬液的研制[D]. 于开晟.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食品中链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陈笑笑,赵芸,柳爱春,陈飞东,胡叶军,叶聪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12)
  • [7]多靶标药物筛选、药物及有害物残留微阵列芯片方法的研究[D]. 李钟卉. 南京大学, 2016(05)
  • [8]2014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J]. 张文文,周金慧,郭伟华,李熠,吴黎明,赵静. 中国蜂业, 2015(06)
  • [9]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蜂王浆中链霉素[J]. 国占宝,赵亚周,武玉香,柳家鹏,彭文君. 食品科学, 2013(16)
  • [10]浙江省蜂蜜中主要抗生素及重金属残留的风险评估及检测方法的研究[D]. 冯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产品中链霉素残留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