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晒烟外观成熟度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红晒烟外观成熟度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一、晒红烟外观成熟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迪,李东亮,黄洋,朱贝贝,麻栋策,蔡文,杨涓[1](2021)在《品种和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雪茄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雪茄烟叶是生产雪茄的基础,其质量对雪茄品质和口感起决定性作用。从品种、栽培措施两个方面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国产雪茄烟叶质量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式雪茄破题奠定优质的原料基础。

王艺焜[2](2020)在《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为寻求高成熟度烟叶的外观成熟特征及其定量标准,采用连续调查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了云烟87中部叶(第9、10叶位)、上部叶(第15、16叶位)成熟过程(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由10%逐渐变至100%,中部叶1d-15d,上部叶1d-20d)外观成熟特征、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不同成熟度烟叶采收与烤后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烟叶成熟过程外观成熟特征、主要生理生化变化中、上部叶成熟过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叶色均由黄绿-绿黄-黄-黄中透白;主、侧脉由绿-浅绿-白;叶尖由浅黄逐渐变黄并逐渐枯焦,近叶尖的叶缘逐渐内曲枯焦;叶耳由绿-浅绿-绿黄-全黄;中部叶在第5d时开始出现零星的成熟斑,随后逐渐增多,至第14、15d时伴随出现病斑和泡斑,上部叶在第8d时开始出现零星的成熟斑,随后逐渐增多,至第16d时,开始伴随出现病斑且逐渐增多。中、上部烟叶的SPAD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中部叶SPAD值由第1d的29.1逐渐下降至第15d的13.5;上部叶SPAD值由第1d的30.2,逐渐下降至第20d的13.5。中、上部叶含水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中、上部叶淀粉、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蛋白质、总氮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不同成熟度烟叶采收与烤后质量的关系(1)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中、上部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颜色逐渐加深,成熟度中部叶由尚熟逐渐变成熟,上部叶由尚熟逐渐变完熟,身份由稍厚逐渐变中等,油分逐渐变多再稍减少,中、上部叶色度逐渐增强再稍降低,结构由稍密逐渐变疏松。中部叶综合变黄程度70%、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90%满足高成熟度烟叶烘烤后的要求。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中、上部叶均价、上等烟率、桔黄烟率、高成熟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杂色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中部叶综合变黄程度60%的均价、上等烟率、桔黄烟率均最高,综合变黄程度70%的高成熟率最高为74.51%。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90%的均价、上等烟率、桔黄烟率、高成熟率均最高,其中高成熟率为70.81%。(2)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钾、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两糖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蛋白质、总氮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糖碱比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中部叶氮碱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上部叶氮碱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中部叶综合变黄程度70%、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90%最满足高成熟度烟叶烤后的化学成分要求。(3)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评吸质量质量的差异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烤后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劲头、评吸总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叶综合变黄70%、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90%表现较好。3、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烤后烟叶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是判断烟叶成熟度的关键,通过比较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之间的质量差异,对照湖南中烟对高成熟度烟叶烤后的质量要求,中部叶综合变黄程度70%、上部叶综合变黄程度90%最能满足,结合烟叶成熟过程中的外观成熟特征及生理生化变化,反推出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考虑到实际大田生产上的可操作性,去掉含水量、淀粉、总糖等参数,保留SPAD值,得出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为:云烟87中部叶外观成熟特征为落黄较多(黄多绿少),叶尖稍枯且下勾,叶缘稍枯且内曲明显,叶耳黄绿,有较多成熟斑;定量标准为叶片综合变黄程度约70%,主脉变白3/4,侧脉变白2/3,SPAD值17%左右。云烟87上部叶外观成熟特征为落黄较多仅余叶基部有少量绿色,叶尖稍枯且下勾,叶缘稍枯且内曲明显,叶耳全黄,有少量病斑和较多成熟斑;定量标准为叶片综合变黄程度约90%,主脉主脉变白4/5,侧脉变白3/4,SPAD值为14%左右。

饶超奇,符云鹏,侯振武,凡聪,陈成立,任庆东,王静[3](2019)在《成熟度对不同品种晒红烟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确定晒红烟适宜的采收成熟度,研究了漂河1号、漂河2号晒红烟不同成熟度烟叶晒制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采收时质体色素含量、淀粉酶活性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晒制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水分、色素、淀粉酶活性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有差异。随着成熟度提高,烟叶晒制过程中失水速率增大、叶绿素降解彻底、烟叶青色消退较快;适当提高成熟度,烟叶在晒制前期保持较高的淀粉酶活性,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和糖含量的提高,同时降低总氮含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漂河1号品种调制后烟叶感官质量以中成熟度(M2)和高成熟度(M3)较好,即叶面变黄60%~70%采收为宜;漂河2号品种调制后烟叶感官质量以中成熟度(M2)最好,即叶面变黄50%~60%采收为宜。

李林林,胡希,刘利平,伍发明,时向东[4](2019)在《栽培与调制措施对晾晒烟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烟叶中的重要作用,并从矿质营养及施肥方法、种植密度、留叶数、采收方式和成熟度等栽培措施以及调制温湿度和方法等方面对影响晾晒烟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因子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做了展望。

郎彬[5](2019)在《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在同一环境中,运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和调制方法,来对比延边晒红烟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光合特性、叶片组织结构以及生长与调制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筛选出适应当前种植要求以及卷烟工业需求的优质品种。同时得出各品种各部位烟叶调制阶段主要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各品种针对性调整晒制条件,优化烟叶的内部成分,达到高品质晒烟奠定基础。1.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延晒二号长势最快,以至于株高最高,延晒六号与延晒七号在生长后期生长较快,自来红株高最低,其他品种相对较高·;延晒三号、延晒六号茎较粗;延晒三号、延晒六号、自来红叶片宽大。以移栽后70 d的农艺性状各项指标综合看,田间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延晒六号(S6)、延晒三号(S3)、延晒二号(S2)、延晒五号(S5)、自来红(S1)、延晒七号(S7)、延晒四号(S4)。2.移栽后45 d,光合特性各项指标表现最好为S3与S5,其次为S1、S2、S6,最后为S7;移栽后60 d,光合特性各项指标表现最好为S2、S6、S7,其次为S3、S4、S5,最后为S1。叶绿素含量生长前期各品种相差不大,后期S4、S5、S7降解较快。烟叶结构中,品种S3各项数据均最好,其次是品种S6,最差为品种S5;品种S1、S2仅烟叶组织比例较好。3.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品种淀粉酶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成熟期(移栽后70 d)达到最高。其中总体看淀粉酶活性品种S2最高,S1、S6次之,S7最低。各品种烟叶转化酶(INV)活性均在现蕾至成熟阶段出现下降,之后变化不大,且较平稳;其中S6最高。硝酸还原酶(NR)从旺长期(移栽后40 d)开始,NR活性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品种S2、S6、S7NR活性相对较高。4.各品种各部位烟叶淀粉酶活性在整个调制过程中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S1、S2、S4、S5酶活性较高;蛋白酶活性部分烟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一部分呈降低的趋势,上部叶S1、S2、S5、S6酶活性较高,中部叶S1、S5、S6、S7较高;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上部叶酶活性S1、S3较低,中部叶S2、S3、S4较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对总体而言,不同品种同一部位叶片在同一时间酶活性变化有略微差异;各品种中,上、中部叶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5.各品种各部位烟叶淀粉含量整个调制前期呈快速下降,后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总氮与蛋白质含量变化总体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调制过程出现小范围波动;多酚与烟碱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6.各品种化学成分均在合理范围内,S6蛋白质含量最低,但上部叶烟碱含量较高;S2淀粉含量最低,但蛋白质含量最高。经济性状中,S6产量最高,S5次之,S2最低;S6产值最高,S1次之,第三为S5,S2最低。7.综合以上结果,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中,以延晒六号表现最佳,其次为自来红、延晒三号、延晒五号。

郑昕[6](2018)在《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不同栽培因素、不同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红烟产量、产值以及品质的影响,探明晒红烟适宜栽培措施及调制方式,以万源主栽晒红烟品种万毛3号、万毛9号为材料,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施氮量、单株留叶数和种植密度3个因素为变量,进行关键栽培措施优化研究;以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和安全性为指标,设计不同施氮量与单株留叶数栽培试验;以烟叶品质与安全性为指标,设计不同调制方式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万毛9号最优施氮量为14kg/667m2、留叶数为16片/株、种植密度为1100株/667m2;此栽培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综合模糊评价得分为9.07;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为1581.70μg·g-1,高出其余处理中的最高值17.87%。该条件下,烟叶TSNAs含量为233.53 ng·g-1,高于最低值85.64 ng·g-1,低于最高值157.67 ng·g-1,烟叶安全性相对较高。单因子效应表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随着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先升高降低,感官质量逐渐上升。双因素互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较大,在本试验设置范围内有最优值。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质量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在施氮量分别为为13.2326 kg/667m2、13.9226 kg/667m2,种植密度分别为1092株/667m2、1096株/667m2,留叶数分别为18片/株、20片/株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感官质量分别能获得最高值。2、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单株留叶数的增加,万毛3号产量、产值呈上升趋势,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呈先上升高后下降趋势。施氮量的增大,烟叶烟碱、总氮、钾以及硝酸盐含量显着上升,糖含量显着下降;中、高施氮处理下烟叶,较低施氮处理,烟叶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1%、15.6%,烟碱含量提高13.3%、39.0%,氮碱比呈下降趋势;钾含量提高6.2%、12.9%,硝酸盐含量提高9.3%、19.7%;总糖含量分别降低16.1%、29.9%;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显着上升,不同类别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部分质体色素降解物、苯丙氨酸转化物以及茄酮含量上升。单株留叶数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显着升高,烟碱、总氮以及硝酸盐含量下降,氮碱比上升;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呈下降趋势,但其中棕色化产物和茄酮含量显着上升。施氮量的增大与单株留叶数的减少,均使TSNAs含量显着上升,降低烟叶安全性;合理增氮增叶,有利于烟叶香气量、香气质的提升,在改善烟叶感官质量的同时,保证烟叶的安全性。3、研究表明,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品种万毛9号烟叶的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和安全性均有显着影响。晾制处理下,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低,烟碱转化率、降烟碱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质量分数)较高,烟叶杂气较轻。折晒处理下,烟叶TSNAs含量显着降低,烟叶安全性较高,余味较好。索晒处理下,烟叶TSNAs含量显着低于晾制,但高于折晒处理,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重要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烟叶香气质较好,感官质量较优。

石贤吉[7](2018)在《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以及采收时期对晒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为协调烟株的营养平衡,优化延边地区晒烟栽培技术,本试验以延晒六号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了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以及采收时期对晒烟产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延晒六号生长过程中农艺性状、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生长前期,施钾量对烟株的植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到了后期,随着钾肥含量的增加,烟株的农艺性状均有显着的增加,并且在相同施纯钾量水平条件下,打顶对烟株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叶龄的增加,烟叶的成熟度不断增强,鲜叶外观质量呈现不断完善的趋势,但各部位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烟株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进入成熟期后,越晚打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低于先打顶的烟株,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气孔导度值则与之相反;在相同打顶措施条件下,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厚/栅厚的比值与施钾量呈负相关,而栅栏组织厚度、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钾量水平下,现蕾打顶时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组织比明显高于初花打顶及盛花打顶。(2)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延晒六号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正交分析结果显示,施钾量为经济性状各指标的主导因素,即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和产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施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就不再上升,即施纯钾量为150kg/hm2为宜,与施纯钾量120kg/hm2,180kg/hm2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 35.97%和8.9%。初花打顶后的第47d或54d采收,可提高其晒后的经济性状指标;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从含氮化合物指标考虑(总氮、烟碱、蛋白质),适合延边地区的最优栽培组合为施纯钾量150kg/hm2,现蕾打顶,初花打顶后54d采收(A2B1C3);从碳水化合物指标考虑(总糖、还原糖、淀粉),延边地区最优栽培组合为施纯钾量150kg/hm2,盛花打顶,初花打顶后54天采收(A2B3C3)。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适合延边地区的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施纯钾量为150kg/hm2,初花打顶,且在初花打顶后54d进行采收(A2B2C3),此栽培措施组合还需进一步的大面积栽培试验验证。

万德建[8](2018)在《海南雪茄烟杈烟、二茬烟和带茎调制烟叶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于2017-2018年研究了雪茄烟杈烟、二茬烟和带茎调制烟叶的品质。共三个试验,分别为: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品质对比,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品质对比,不同留叶数二茬烟品质对比。通过对比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灰分含量、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和物理特性,找出了烟叶差异,分析了差异原因,给出了生产意见。1、杈烟烟叶品质特征(1)杈烟烟叶中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均显着低于普通茄芯烟叶。(2)杈烟烟叶中矿质元素K和Mg含量均显着高于普通茄芯烟叶。(3)杈烟烟叶和普通茄芯烟叶灰分含量接近,灰分含量差异不显着。(4)杈烟烟叶中四大类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均高于普通茄芯烟叶。2、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品质对比(1)带茎调制茄衣烟叶中总氮含量显着低于采叶调制茄衣烟叶,烟碱含量差异不显着;带茎调制茄芯烟叶中总氮和烟碱含量均显着低于采叶调制茄芯烟叶。(2)带茎调制茄衣烟叶中矿质元素Ca和K含量均显着低于采叶调制茄衣烟叶;带茎调制茄芯烟叶中矿质元素Ca含量显着高于采叶调制茄芯烟叶。(3)带茎调制茄衣烟叶和采叶调制茄衣灰分含量接近,灰分含量差异不显着;带茎调制茄芯烟叶灰分含量和采叶调制茄芯烟叶灰分含量接近,灰分含量差异不显着。(4)带茎调制茄衣烟叶中四大类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均低于采叶调制茄衣烟叶;带茎调制茄芯烟叶四大类香气物质总量低于采叶调制茄芯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高于采叶调制茄芯烟叶。(5)带茎调制茄衣烟叶的物理特性较采叶调制茄衣差。3、不同留叶数二茬烟品质对比(1)留10片叶二茬烟茄衣中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均显着高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衣;留10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中烟碱含量显着高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2)留10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中矿质元素Ca和Mg含量均显着低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留10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中矿质元素Ca含量显着低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3)留10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和留15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灰分含量接近,灰分含量差异不显着;留10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和留15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灰分含量接近,灰分含量差异不显着。(4)留10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中四大类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均低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留10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中四大类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含量均高于留15片叶二茬烟茄芯烟叶。(5)留10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的物理特性较留15片叶二茬烟茄衣烟叶差。

李晶晶[9](2018)在《采收时期、调制方式及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万源地区晒烟生产中存在的烟叶采收成熟度不足,调制方式单一、烟叶失水过快,裹烟发酵过程中烟梗易霉变等问题,于2016~2017年在四川万源设置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采收时期、调制方式和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采收时期推迟,烟叶的填充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叶质重和单叶重逐渐增加,含梗率先上升后下降。叶片总氮和烟碱含量随采收期推迟逐渐上升,叶片还原糖、总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和钾氯比持续下降。中性致香成分总量随采收时期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新植二烯的差异极显着,在打顶后25d采收达到峰值,除新植二烯外其他香气成分总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彼此间差异显着。烟叶氨基酸总量随成熟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含量差异极显着。烟叶中TSNAs含量随采收期推迟先降低后升高,叶片成熟度过低或过高时TSNAs含量均显着增加;生物碱和硝酸盐含量随采收期推迟持续上升。打顶后30d采收晒制烟叶评吸总分最高,香气质和香气量充足,余味较好。2、调制方式对烟叶物理特性影响不大。同一采收期烟叶晒制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显着高于晾制,分别是晾制的1.37和1.33倍;总氮和烟碱含量虽高于晾制,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叶片的糖碱比和钾氯比的变化趋势相反,晒制的糖碱比较高,而晾制的钾氯比较高。晾制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普遍高于晒制烟叶,且在打顶后25d采收时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叶片氨基酸总量受调制方式影响不大,但晒制烟叶的天冬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晾制水平。受采收期影响,叶片成熟度过低或过高时,晾制烟叶TSNAs、生物碱和硝酸盐含量均显着高于晒制。调制方式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不大,未达到显着水平。3、烟叶发酵后各项指标明显得到提升,还原糖、总糖和烟碱含量显着降低,烟叶香气成分含量增加,硝酸盐类和生物碱含量大量减少,转化成TSNAs,导致其含量显着增加,发酵后烟叶评吸质量普遍提升,香气浓郁,劲头适中,刺激性小,余味舒适。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随发酵温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湿度增加持续上升;TSNAs含量受温湿度变化影响很大,随温度升高,烟叶中TSNAs含量显着上升,而湿度的增加则对其起抑制作用。感官质量受发酵湿度的影响很大,高湿发酵时烟叶的香气、浓度、杂气、刺激性和余味均较好。4、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万源晒烟在打顶后35 d采收上部叶、打顶后39 d采收中部叶并采用晒制的调制方法,在45℃-RH 90%条件下发酵,烟叶品质最好,化学成分最为协调,香气成分较好,安全性高,抽吸品质最佳,符合优质晒烟生产要求。

马波波[10](2017)在《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针对吉林晒红烟产区存在的种植密度较大,忽视烟叶产质量协调,导致烟叶产量高,但是烟株个体生长发育较差、烟叶工业可用性差、晒红烟风格弱化等问题,于2014~2015年分别在吉林省农安县和吉林省蛟河市研究了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烟田小气候、晒红烟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产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两地寻求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降低种植密度,大叶黄和漂河1号的叶长、叶宽及单株叶面积均有显着增加,其中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烟株各器官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整体也随降低种植密度而增加,在成熟期大叶黄以T3处理最优,烟叶干物质重较对照处理增加了28.8%,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70cm和90cm处理最优,较对照处理增加高达64.03%。降低种植密度的各处理根体积较对照处理均有增加,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2种植密度对烟田小气候的形成有显着影响。大叶黄各部位的光照强度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漂河1号降低种植密度的各处理,田间风速及光照强度较对照均有显着增加,处理间整体表现为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3晒红烟烟株养分积累量整体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降低种植密度有效促进了晒红烟烟株对钾素的吸收积累,整体上促进了对养分含量的积累,处理间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下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4适宜的种植密度能有效解决烟株群个体矛盾,促进产质量的协调。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大叶黄产量先增高后降低,个体生产力、均价、上等及中上等烟比例提高,产值却表现为对照处理最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晒红烟产质量的协调。5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漂河1号晒红烟中部叶生育前期的氮代谢,对整个生育期的碳代谢也有促进作用。对照处理中部叶在成熟期时氮代谢较高,碳代谢与其他处理接近,说明其进入成熟期晚,不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充分转化积累。对照处理质体色素含量在烟叶生育前期整体较低,在叶龄50d时却较高;在烟叶成熟期时,降低种植密度的处理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与峰值相比的降解程度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110.88%和48.00%以上。说明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利于烟叶质体色素在生育前期的积累及生育后期的降解。6种植密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晒红烟的叶长、叶宽及单叶重。大叶黄含梗率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最低,叶质重则表现为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高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种植密度最小的株行距50cm、120cm处理物理特性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70cm和90cm处理表现较好。7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大叶黄的糖含量及中部叶的氯含量明显降低,总氮、烟碱、钾含量以及钾氯比值显着提高。漂河1号糖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与大叶黄相反,但是钾、氯含量整体与大叶黄表现一致,钾氯比值也以对照处理较低。种植密度的降低整体促进了晒红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8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利于晒红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积累。大叶黄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整体以对照处理较低,致香物质总量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漂河1号中部叶致香物质总量以株行距50cm、110cm处理最高,对照处理最低,新植二烯的含量表现为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上部叶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除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外其他大部分致香物质的含量,对致香物质总量的提高整体上也有促进作用。9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助于提高大叶黄晒红烟的感官质量,两个部位均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得分最高。对漂河1号的影响表现为中部叶以株行距60cm、110cm处理得分最高,上部叶以株行距70cm、90cm处理得分最高。通过研究认为,长春地区大叶黄的种植密度在株行距50cm、120cm,蛟河地区漂河1号的种植密度在株行距60cm、110cm条件下有利于晒红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协调。

二、晒红烟外观成熟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晒红烟外观成熟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和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1.1 主要雪茄品种的分布
    1.2 雪茄品种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2 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2.1 不同移栽期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2.2 不同打顶期、留叶数和成熟度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2.3 不同产地和等级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2.4 土壤肥力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
3 小结与展望

(2)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概述
    1.2 烟叶成熟度研究进展
        1.2.1 烟叶成熟与成熟度的含义
        1.2.2 烟叶成熟度采收指标
        1.2.3 烟叶成熟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
    1.3 不同成熟度烟叶烤后综合质量研究进展
        1.3.1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变化
        1.3.2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变化
        1.3.3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变化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2.2 主要栽培措施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要求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烟叶成熟过程中外观成熟特征变化
    3.2 烟叶成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3.2.1 烟叶成熟过程中SPAD值变化
        3.2.2 烟叶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变化
        3.2.3 烟叶成熟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3.3 不同成熟度烟叶采收与烤后质量的关系
        3.3.1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
        3.3.2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
        3.3.3 不同成熟度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差异
        3.3.4 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的回判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烟叶成熟与高成熟
        4.1.2 关于高成熟度烟叶质量
        4.1.3 关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
        4.1.4 关高成熟度烟叶采收的判断方法
    4.2 结论
        4.2.1 烟叶成熟过程中的外观成熟特征、主要生理生化变化
        4.2.2 不同成熟度烟叶采收与烤后质量的关系
        4.2.3 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3)成熟度对不同品种晒红烟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
        1.3.2 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1.3.3 烟叶感官质量
        1.3.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成熟度对不同品种晒红烟调制期间水分含量的影响
    2.2 成熟度对不同品种烟叶调制期间质体色素含量与外观颜色的影响
    2.3 成熟度对烟叶调制期间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4 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2.4.1 淀粉含量
        2.4.2 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2.4.3 总氮和烟碱含量
    2.5 不同成熟度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4)栽培与调制措施对晾晒烟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措施
    1.1 矿质营养及施肥方法
        1.1.1 氮肥。
        1.1.2 钾肥。
        1.1.3 钼肥。
    1.2 种植密度
    1.3 留叶数
    1.4 采收成熟度
    1.5 采收方式
2 调制措施
    2.1 调制温湿度
    2.2 调制方法与堆捂时间
3 展望

(5)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晒烟
        1.1.1 延边晒烟概况
        1.1.2 各地晒烟种质资源鉴定研究进展
    1.2 光和特性与叶片组织结构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3 烟叶发育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 烟叶调制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1 烟叶淀粉酶、蛋白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2 烟叶淀粉、蛋白质、多酚、总氮及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农艺性状的调查
        2.3.2 光合性状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3 叶片组织观察
        2.3.4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5 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2.3.6 经济性状计算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表现
    3.2 不同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2.1 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3.2.2 不同品种蒸腾速率的比较
        3.2.3 不同品种气孔导度的比较
        3.2.4 不同品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比较
        3.2.5 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3 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3.4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生理指标的变化
        3.4.1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3.4.2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3.4.3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3.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3.5.1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烟叶含水量的变化
        3.5.2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淀粉酶活性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3.5.3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5.4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含量的变化
        3.5.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总氮含量的变化
        3.5.6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烟碱含量的变化
    3.6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及比例的比较
        3.6.1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6.2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比例的比较
    3.7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比较
    4.2 不同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4.3 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4.4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生理指标的变化
    4.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4.5.1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变化
        4.5.2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蛋白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5.3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多酚含量的变化
        4.5.4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总氮含量与烟碱含量的变化
    4.6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及比例的比较
    4.7 各品种各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不同品种叶片横切图

(6)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晒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万源生态条件及晒烟发展现状
    1.3 施氮量对晒烟的影响
    1.4 单株留叶数对晒烟的影响
    1.5 种植密度对晒烟的影响
    1.6 调制方式对晒烟的影响
    1.7 其它因素对晒烟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1 晒烟品种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试验
        3.1.2 晒烟品种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试验
        3.1.3 晒烟品种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试验
    3.2 指标测定和分析方法
        3.2.1 农艺性状测定
        3.2.2 经济性状测定
        3.2.3 化学成分测定
        3.2.4 香气成分测定
        3.2.5 生物碱成分测定
        3.2.6 TSNAs成分测定
        3.2.7 感官质量评价
        3.2.8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晒烟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
        4.1.1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农艺性状的变化
        4.1.2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经济性状的变化
        4.1.3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化学成分的变化
        4.1.4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香气成分的变化
        4.1.5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TSNAs含量的变化
        4.1.6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感官质量的变化
        4.1.7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化学成分模糊评价
        4.1.8 不同处理下万毛9号香气成分、感官质量评分及其数学模型
        4.1.8.1 基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数学模型
        4.1.8.2 基于感官质量评分的数学模型
        4.1.9 单因素各水平效应分析
        4.1.9.1 单因素各水平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效应分析
        4.1.9.2 单因素各水平对感官质量评分的效应分析
        4.1.10 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分析
        4.1.10.1 双因素对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互作的效应分析
        4.1.10.2 双因素对感官质量互作的效应分析
        4.1.11 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最高值寻优
        4.1.11.1 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值寻优
        4.1.11.2 感官质量最高值寻优
    4.2 晒烟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
        4.2.1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经济性状的影响
        4.2.3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化学成分的影响
        4.2.4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香气成分的影响
        4.2.5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TSNAs含量的影响
        4.2.6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生物碱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4.2.7 万毛3号烟叶各处理TSNAs含量与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8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毛3号各处理感官质量的影响
    4.3 晒烟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
        4.3.1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3.2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4.3.3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TSNAs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生物碱含量及烟碱转化率的影响
        4.3.5 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晒烟万毛9号栽培措施优化研究
    5.2 晒烟万毛3号双因素互作研究
    5.3 晒烟万毛9号适宜调制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7)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以及采收时期对晒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晒烟
        1.1.1 晒烟的类型及特点
        1.1.2 延边晒红烟
    1.2 栽培技术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1.2.1 移栽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1.2.2 施肥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1.2.3 打顶抹杈及成熟期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外观性状的调查
        2.3.2 光合特性测定
        2.3.3 叶片组织观察
        2.3.4 经济性状计算
        2.3.5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鲜烟叶的外观成熟特征的影响
    3.3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3.3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气孔导度的影响
        3.3.4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蒸腾速率的影响
        3.3.5 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3.4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3.5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晒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6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3.6.1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3.6.2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6.3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化学成分及比例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4.2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鲜烟叶外观成熟特征的影响
    4.3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施钾量及打顶时期对晒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4.5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6 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及采收时期对晒制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烟草叶片横切图

(8)海南雪茄烟杈烟、二茬烟和带茎调制烟叶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雪茄烟发展状况
        1.1.1 雪茄简介
        1.1.2 国外雪茄烟产区
        1.1.3 国内雪茄烟产区
    1.2 带茎调制研究进展
        1.2.1 带茎调制的定义
        1.2.2 调制的意义和实质
        1.2.3 影响烟叶调制的因素
        1.2.4 带茎调制的优点
    1.3 杈烟研究进展
        1.3.1 杈烟的定义
        1.3.2 留杈烟的意义
        1.3.3 杈烟的应用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1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2.2 矿质元素测定方法
        3.2.3 灰分含量测定方法
        3.2.4 中性香气物质提取及定性定量测定
        3.2.5 茄衣物理性状测定方法
        3.2.6 感官质量评价
    3.3 种植方法
        3.3.1 带茎调制烟叶砍秆方法
        3.3.2 留杈烟方式
        3.3.3 二茬烟技术规程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品质对比
        4.1.1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4.1.2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
        4.1.3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灰分含量对比
        4.1.4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
        4.1.5 杈烟烟叶与普通茄芯烟叶评吸结果对比
    4.2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品质对比
        4.2.1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4.2.2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
        4.2.3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灰分含量对比
        4.2.4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
        4.2.5 带茎调制茄衣烟叶与采叶调制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对比
        4.2.6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评吸结果对比
    4.3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品质对比
        4.3.1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
        4.3.2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
        4.3.3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灰分含量对比
        4.3.4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
        4.3.5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对比
        4.3.6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评吸结果对比
5 结论与讨论
    5.1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品质对比
        5.1.1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1.2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1.3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灰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1.4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1.5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5.2 杈烟与普通茄芯烟叶品质对比
        5.2.1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2.2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2.3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灰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2.4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2.5 带茎调制茄衣烟叶与采叶调制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2.6 带茎调制烟叶与采叶调制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5.3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品质对比
        5.3.1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3.2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矿质元素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3.3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灰分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3.4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3.5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对比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5.3.6 不同留叶数二茬烟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abstract

(9)采收时期、调制方式及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采收时期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1.1 采收时期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1.2 采收时期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1.3 采收时期对烟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1.4 采收时期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1.5 采收时期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1.2 调制方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2.1 调制方式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2.2 调制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2.3 调制方式对烟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2.4 调制方式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2.5 调制方式对烟叶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1.2.6 调制方式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1.3 发酵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3.1 发酵条件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3.2 发酵条件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3.3 发酵条件对烟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3.4 发酵条件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1.3.5 发酵条件对烟叶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1.3.6 发酵条件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1.4 万源晒烟发展现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设计
        3.1.1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3.1.1.1 试验设计
        3.1.1.2 取样和测定项目
        3.1.2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3.1.2.1 试验设计
        3.1.2.2 取样和测定项目
    3.2 测定方法
        3.2.1 物理性状测定方法
        3.2.2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2.3 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3.2.4 中性香气成分测定方法
        3.2.5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及其前体物测定方法
        3.2.6 感官质量评价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4.1.1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物理性状的影响
        4.1.2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1.3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4.1.4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4.1.5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4.1.6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4.2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4.2.1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后万源晒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2.1.1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2.1.2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烟叶烟碱含量变化的影响
        4.2.1.3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烟叶钾含量和氯含量变化的影响
        4.2.1.4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4.2.1.5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4.2.2 不同温湿度条件发酵对万源晒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4.2.3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后万源晒烟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4.2.4 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发酵后万源晒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5.1.1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物理性状的影响
        5.1.2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5.1.3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5.1.4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5.1.5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5.1.6 采收时期及调制方式对万源晒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5.2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
        5.2.1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5.2.2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5.2.3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TSNAs及其前体物的影响
        5.2.4 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植密度对烟草的影响
        1.1.1 种植密度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小气候的影响
        1.1.3 种植密度对烟草生理代谢的影响
        1.1.3.1 对烟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1.3.2 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
        1.1.3.3 对烟叶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影响
        1.1.4 种植密度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1.1.4.1 对烟草产量产值的影响
        1.1.4.2 对烟草物理特性的影响
        1.1.4.3 对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
        1.1.4.4 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3.1.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3.2 试验设计
        3.2.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3.2.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农艺性状
        3.3.2 干物质积累
        3.3.3 根系指标的测定
        3.3.4 叶面积系数
        3.3.5 光照强度
        3.3.6 晒红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漂河1 号)
        3.3.7 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
        3.3.7.1 含梗率的测定
        3.3.7.2 叶质重的测定
        3.3.8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3.3.9 中性香味物质
        3.3.10 感官质量评价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4.1.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生长发育的影响
        4.1.1.1 农艺性状
        4.1.1.2 干物质积累
        4.1.1.3 根体积及根鲜重
        4.1.2 对大叶黄品种田间光照强度的影响
        4.1.3 对大叶黄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4.1.3.1 根系养分积累量
        4.1.3.2 茎养分积累量
        4.1.3.3 叶养分积累量
        4.1.4 对大叶黄叶面积系数及产量产值的影响
        4.1.5 对大叶黄烟叶品质的影响
        4.1.5.1 物理特性
        4.1.5.2 化学成分
        4.1.5.3 香气物质
        4.1.5.4 感官质量
    4.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4.2.1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1 农艺性状
        4.2.1.2 干物质积累
        4.2.1.3 根体积
        4.2.2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4.2.2.1 风速
        4.2.2.2 光照强度
        4.2.2.3 CO_2 浓度
        4.2.3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4.2.3.1 根养分积累量
        4.2.3.2 茎养分积累量
        4.2.3.3 叶养分积累量
        4.2.4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中部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1 硝酸还原酶活性
        4.2.4.2 蔗糖转化酶活性
        4.2.4.3 淀粉酶活性
        4.2.4.4 质体色素含量
        4.2.5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群个体产量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晒红烟产值的影响
        4.2.7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烟叶品质的影响
        4.2.7.1 物理特性
        4.2.7.2 化学成分
        4.2.7.3 香味物质
        4.2.7.4 感官质量
5 结论与讨论
    5.1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群体小气候及产量产值的影响
        5.1.1 对晒红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5.1.2 对晒红烟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5.1.3 对晒红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5.2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生理代谢的影响
        5.2.1 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5.2.2 对质体色素的影响
    5.3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品质的影响
        5.3.1 对晒红烟物理特性的影响
        5.3.2 对晒红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5.3.3 对晒红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5.3.4 对晒红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晒红烟外观成熟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种和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迪,李东亮,黄洋,朱贝贝,麻栋策,蔡文,杨涓.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6)
  • [2]高成熟度烟叶外观成熟特征及定量标准研究[D]. 王艺焜. 贵州大学, 2020(01)
  • [3]成熟度对不同品种晒红烟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的影响[J]. 饶超奇,符云鹏,侯振武,凡聪,陈成立,任庆东,王静. 中国烟草科学, 2019(06)
  • [4]栽培与调制措施对晾晒烟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李林林,胡希,刘利平,伍发明,时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4)
  • [5]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D]. 郎彬. 延边大学, 2019(01)
  • [6]万源优质晒烟关键栽培措施与调制技术研究[D]. 郑昕.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不同施钾量、打顶时期以及采收时期对晒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D]. 石贤吉. 延边大学, 2018(12)
  • [8]海南雪茄烟杈烟、二茬烟和带茎调制烟叶品质研究[D]. 万德建.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9]采收时期、调制方式及发酵条件对万源晒烟品质的影响[D]. 李晶晶.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10]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D]. 马波波.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标签:;  

红晒烟外观成熟度特征及不同成熟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