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下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妇科腹腔镜下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一、Venous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ower extremity dur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论文文献综述)

赵影[1](2021)在《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主要探讨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中,开腹手术(OH)与腹腔镜手术(MH)在下肢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形成上是否存在差异,剖析子宫内膜癌人群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血栓的高发时间,从而发现术后检查静脉血栓的最佳时机。次要目的:研究两类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排尿量、失血量、静脉输液量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病区行开腹或微创手术医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相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前及术后相关资料;包括收集两组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血液常规、凝血常规、术前术后抗凝药物应用情况、术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术后首次发现下肢静脉血栓时间;分析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和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时间分析,以及术中尿量、出血量、输液量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分析。结果:1)微创手术共166例,手术后发生VTE共17例,发病率为10.24%,这其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共0例;开腹手术共83例,手术后发生VTE共12例,发病率为14.46%,PTE共1例;MH手术组及OH手术组术后VTE的发病率分析对比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有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于手术后6小时内就通过床旁下肢静脉彩超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1例在术后2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1例术后3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术后6-24小时内经彩超诊断形成血栓13例;术后1-3天内发现血栓形成7例;术后3-7天内发现血栓形成1例。3)对比分析二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及CRP(C反应蛋白),在MH组里手术前手术后各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对比分析:D-D、FIB手术后对比手术前上升(P<0.05),血小板手术后对比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OH组里手术前手术后各凝血功能评价指标对比分析:D-D表现为手术后对比手术前上升(P<0.05),血小板表现为手术后对比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MH组和OH组里,手术前后的APTT、PT进行对比分析,差别并未存在明显意义(P>0.05);4)通过调整两组患者的年龄和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因患子宫内膜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在手术时长、术中排尿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进行输血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人群中,开腹手术(OH)与腹腔镜手术(MH)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上并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时间为术后6-24h。

钱晨[2](2020)在《腹腔镜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及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探讨》文中认为背景:在我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最有效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微创方面的优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胃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以往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5%。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术后致死性并发症,约8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胃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及原因,对正确选择合理的胃癌手术方式和减少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从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入手,进一步探索两种手术方式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关系、并评估在两种术式后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变及围手术期影响患者DVT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胃癌根治术的选择和如何更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资料完整且符合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134例胃癌患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72例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组(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62例。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v)、左下肢股静脉直径(r)和股静脉血流量(Q);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天、术后7天的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记录术后7天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例数及发生率;比较两组DVT发生的比率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7天的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L-6、CRP]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水平;进一步运用胃肠道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Life Index,GQLI)来评估两组胃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主观的症状、社会的活动功能、生理的功能状态、心理的情绪状态,并运用GQLI量表评分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综合评分。最后对影响术后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1、两组胃癌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结果显示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在术中记录资料方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手术所用的时间长于传统开腹根治组(P<0.05)。1.3、根据术中出血量记录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P<0.05)。1.4、在患者恢复方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缩短(P<0.05)。1.5、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与气腹建立前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气腹后平卧位的股静脉直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股静脉血流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后平卧位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排气后麻醉恢复前的股静脉直径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加快,股静脉血流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术后麻醉恢复前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排气后麻醉恢复前的股静脉直径更粗,平均血流速度更慢,股静脉血流量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术后3天,两组PT均有明显缩短,较术后即刻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APTT术后及手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的术后3天、7天均较前一时间点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手术结束时FIB升高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FIB均有升高且差异显着(P<0.05),术后3天两组FIB进一步升高。较手术结束时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FIB进一步升高,其中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较术后3天时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D-D在术后较术前均逐步升高,且两组在术后7天时较术后3天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天,术后7天时均较前一时间点有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1、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机体应激反应,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两组术后第1、7天的MDA、IL-6、CRP水平均显着高于同组术前(P<0.05),SOD水平均显着低于同组术前(P<0.05);术后第7天的MDA、IL-6、CRP水平均显着低于同组术后第1天(P<0.05),SOD水平显着高于同组术后第1天(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7天的MDA水平均显着高于开腹组同时间(P<0.05),SOD、IL-6和CRP水平均显着低于开腹组同时间(P<0.05)。两组术后第1、7天的CD4+、CD8+、CD4+/CD8+均显着低于同组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7天的CD4+、CD8+均显着高于同组术后第1天(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7天的CD4+、CD8+、CD4+/CD8+均显着高于开腹组同时间(P<0.05)。2.2、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量表中各区域:术前对患者主观的症状、社会活动的功能、生理的功能状态、心理的情绪状态和GQLI总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胃癌患者的手术后主观的症状、社会活动的功能、生理的功能状态、心理的情绪状态以及GQLI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术后较术前,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较腹腔镜术后降低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11.1%,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9.7%。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组相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围手术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不是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者高血糖及肥胖容易导致术后出现DVT、患者术后应该常规穿弹力袜可以有效的预防DVT、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应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年龄<60岁的肥胖患者要高度重视术后DVT发生的风险,及早进行干预。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引发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波动加大;两种手术操作均可以对胃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造成影响,但二者组间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表明,急慢性应激反应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均与DVT形成呈正相关。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机体应激反应,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DVT形成的风险;两种手术均会显着影响胃癌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与传统开腹胃癌手术相比,接受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情绪状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至接近手术前的水平(P<0.05),最终使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有显着的提升。综合以上因素,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明显,可增加DVT形成的风险。但其可有效减少机体应激反应,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减少DVT的形成。所以二者术后DVT形成差异并不显着(P>0.05)。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围手术期,术前患者高BMI,患有糖尿病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而术后穿弹力袜以及术后行抗凝治疗能够预防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

常慧[3](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于清醒状态下进行体位安置,实验组采取优化型头低臀高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臀高截石位。应用压陷式眼压计监测两组患者的眼压,借助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麻醉机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Paw)和呼末二氧化碳(PETCO2)。上述指标的监测时间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2)、气腹后体位改变5min(T3)、体位改变15min(T4)、体位改变30min(T5)、体位改变60min(T6)、体位改变90min(T7)、气腹结束恢复平卧位后5min(T8)、拔气管插管前(T9),其中呼吸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从T2开始。此外,利用手术体位舒适度表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和手术医师对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进行评估,于术后评估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身高、体重、手术类型、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眼压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眼压均有所下降,建立气腹后眼压开始上升,均在T6时眼压达到最高并持续到T7,气腹结束后,两组患者眼压也得到了较快恢复。但是两组患者眼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518,P<0.05)。从T4-T7,体位改变期间实验组患者眼压在各对应监测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3.气管插管后(T2)两组患者血压、HR、MAP均下降;T3-T7期间两组患者血压、HR、MAP无明显波动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T8-T9逐渐开始升高。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在两组内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w随着体位的调整和手术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T6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实验组的Paw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w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06,P<0.05)。4.在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方面,实验组患者体位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体位舒适度,表现为实验组有78.79%患者对安置的体位无不适感显着高于对照组(41.18%);而对照组患者对安置的体位感觉不适者占58.82%,高于实验组患者(21.2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4,P<0.05)。5.将两组患者手术医师对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下的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评价均较高。6.本研究分析了患者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纳入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只有肩部疼痛和眼结膜水肿的发生。虽然实验组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0,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相对于常规的头低臀高截石位,采取优化型头低臀高截石位可显着改善术中患者眼压进行性增高、降低术中气道压的升高并明显改善患者体位舒适度。

沈俏微[4](2020)在《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的改进,观察改进后的手术体位摆放技术对患者术前手术体位舒适度、术中眼内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术后胸颈部的皮下气肿、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的影响,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价值,为今后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循证依据。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调研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臀高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头低足高截石位摆放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麻醉完成后平卧截石位(T2)、气腹并头低臀高后5min(T3)、气腹并头低臀高后30min(T4)及之后每30min(T5-T11)、气腹解除后恢复平卧位5min(T12)、麻醉结束恢复清醒前(T13)的眼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压值;比较两组术后胸颈部皮下气肿、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情况。上述每个时间节点的眼内压均利用手持式接触式眼内压计进行测量,再取平均值作为该时间点的眼内压值;平均动脉压与气道压直接在心电监护仪和麻醉机上直接读取记录;在手术全麻前摆好平卧截石体位后由患者填写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调查患者手术体位舒适度;手术结束恢复平卧位立即用听诊器按压胸颈部位,听到类似捻动头发的声音即为发生皮下气肿;待两组术后24h、48h、72h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两组下肢疼痛麻木、肩部疼痛情况。采用IBM SPSS 21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描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皮下气肿发生率、肩痛发生率、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采用χ2;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平均眼压值、气道压峰值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多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眼压值、气道压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下肢疼痛麻木、肩痛程度评分及手术体位舒适度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3至T13时间点的眼内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与T4这两个时间点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4至T11时间点观察组的气道压峰值低于对照组,且术中变化趋势较平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发生皮下气肿,其中对照组发生人数为35例,占所在组总人数的70%,观察组发生人数为16例,占所在组总人数的32%,两组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有显着差异(χ2=14.446,P<0.001);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72.42±3.33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54.58±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28,P<0.001);观察组在术后24h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χ2=10.176,P值=0.001<0.05),且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Z=-2.867,P值=0.04<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48h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也存在显着差异(χ2=4.640,P值=0.031<0.05),但疼痛VAS评分不存在显着差异(Z=-1.409,P值=0.159>0.05);观察组在术后24h、48h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8,P值<0.001;χ2=4.640,P值=0.031<0.05),且术后24h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Z=-3.378,P值=0.01<0.05),差异显着。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眼压值的变化随着头低臀高截石位以及CO2气腹的建立而发生变化,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使得患者眼压变化的趋势更加平稳,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中眼压值的升高,更有利于维护患者术中的眼压安全;改进的体位安置技术里使用了新型截石位腿架,减少了患者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手术患者疼痛的程度;减轻了术后皮下气肿、肩部疼痛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体位舒适度。

刘江东[5](2020)在《TAPP与TEP使用CO2对老年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分别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至不同操作空间的情况下,其可能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产生的影响。通过总结其内在的差异性,进一步判断选择其中对老年患者影响更小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以单盲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我科现有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TAPP组)的病例共33例,其中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TEP组)的病例共31例。比较两种术式术前、术中及术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气、肺不张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出一种对老龄患者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结果:1、TAPP组和TEP组患者在人口学基础指标(例如年龄、性别、BMI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TAPP组和TEP组患者也在疾病类型(腹股沟疝类型)与ASA麻醉风险评级等指标方面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TAPP组和TEP组患者同时也在手术基本指标(住院天数、手术总时长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电图异常和肺不张)等)均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3、比较TAPP组和TEP组患者在多个时间点(术前、充气开始、充气结束、术后6小时、术后1天)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变化,结果提示TAPP组和TEP组病人均在充气开始出现心率变缓、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的现象;随着充气过程的结束,患者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上升并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均完成组内比较,将充气开始和充气结束的指标与术前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6小时、术后1天的指标与术前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TAPP组和TEP组患者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提示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置于各个时间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比较TAPP组和TEP组患者在术前、充气开始、充气结束、术后6小时、术后1天的有关体液酸碱平衡指标(体液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碳酸氢根HCO3-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提示两组病人在二氧化碳充气后均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上升,体液的PH值下降,PaCO2和HCO3-值上升等现象。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充气开始的指标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充气结束与与术前的指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1天与术前的相应指标,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通过比较TAPP组和TEP组患者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提示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置于各个时间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和TEP两种不同操作空间的腹腔镜手术在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气腹对患者的影响不作为我们普外科医生在选择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方式时候的考虑因素。但是这两种手术均会因为术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而对老龄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指标产生一定影响,这需要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的共同关注,通过合理调节,可以将这些指标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冷雪艳[6](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合并气腹条件下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除了CO2气腹条件外,还需要头低脚高截石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特伦伯格体位)满足手术需要。长时间的气腹条件结合头低位会影响患者脑血流变化,脑氧代谢发生障碍。无创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 SO2)监测仪能够及时发现脑氧代谢紊乱,在监测过程中具有获取结果较直观、连续不间断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超声无创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通过视神经鞘直径增宽程度,能够间接反映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本课题拟通过脑组织氧代谢及颅内压的变化探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条件下合并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44~60岁,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肝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者。排除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异常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疾病史者。术中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进行监测患者平卧位麻醉诱导10min(T0)、头低位即刻(T1)、头低位30min(T2)、头低位60min(T3)、头低位90min(T4)及恢复平卧位10min(T5)等6个时间点的r SO2。其中以T0作为基础值,明确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情况;超声无创测量6个时间点的ONSD,通过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视神经鞘增宽程度,间接反映ICP变化。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 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endexpiratory gas,PETCO2)、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HR。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r SO2及ONSD的变化,以及r SO2与MAP、Pa CO2、PETCO2、HR间的关系。结果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随着头低位和气腹时间的延长,r SO2逐渐升高,由基础值(左67.5±5.2,右67.3±4.4)%逐渐增加到头低位30min的(左76.6±5.5,右76.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r SO2与右侧r SO2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条件后头低位即刻ONSD由基础值的(4.6±0.3)mm增加到(5.5±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低位30min MAP由基础值(83.5±7.0)mm Hg升高至(99.7±8.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低位90min Pa CO2由基础值(37.1±3.1)mm Hg增加到(46.8±3.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平卧位10min后r SO2、ONSD、和MAP三者均下降至接近基础值。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结合人工气腹导致患者大脑过度灌注,头低位即刻颅内压升高明显,但仍在脑自动调节范围内。患者脑血流的变化与MAP及Pa CO2有关,与HR、Sp O2的关系并不明显。

王冰洁[7](2020)在《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位患者肺通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应用于腹腔镜Trendelenburg位患者对术中肺通气及术中氧合指数的影响,并评价PCV-VG模式用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肺保护性通气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I或Ⅱ级。术前未见肺部感染,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史,无长期吸烟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VCV组(V组)和PCV-VG组(P组)。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BP、ECG、Sp O2和BIS,并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沿着胸部第六肋间予佩戴合适型号的EIT电极带,连接EIT设备(瑞士;Swisstom公司)。麻醉诱导:静脉依次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4~0.6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8~1.0 mg/kg,插入ID 7.0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接Avance麻醉机(Datex-Ohmeda公司,美国)进行控制通气。2组术中通气参数设置:VT 8 ml/kg,RR 12~16次/min,I:E 1:2,压力限制设定为35 cm H2O,Fi O260%,流量2 L/min。维持PETCO2:35-45mm Hg。麻醉维持: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4~8 mg·kg-1·h-1、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1·h-1,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维持BIS值40~60。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手术结束前30 min时停用泵入顺阿曲库铵,术毕停止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以新斯的明及阿托品拮抗肌松。记录患者入室后(T0)、插管后5min(T1)、更改体位后即刻(T2)、更改体位后30min(T3)、更改体位后60min(T4)、更改体位后120min(T5)、改平卧位(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通气中心(Co V)、依赖静止区(DSS)、非依赖静止区(NSS)的面积百分比。记录T1-T5时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并于T1、T3、T4、T5抽取桡动脉血2ml行血气分析,记录p H、PO2、PCO2,计算氧合指数(OI=Pa O2/Fi O2)。记录患者术后3天(T3d)、7天(T7d)FEV1、FVC、MVV。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T3-T6时P组DSS明显降低、Co V明显升高(P<0.05),T4、T5时P组OI、Pa O2明显升高(P<0.05),T3-T5时P组Ppeak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T3d、T7d时FEV1、FVC、MVV明显升高(P<0.05)。结论PCV-VG通气模式可明显改善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位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

印李雅,李和,陈少红,潘琴,余佳佳,陈晓洁,李晓琼[8](2020)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 体位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体位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各30例;A组气腹压力为11 mmHg,B组气腹压力为13 mmHg,C组气腹压力为15 mmHg,观察在3组平卧麻醉前后、气腹建立0min、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后各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3组患者气腹建立前,下肢股静脉直径及血流速度未受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气腹后,取头低足高位进行手术治疗,随气腹维持时间延长,患者股静脉直径逐渐增大,深静脉血流速逐渐减小;T3、T4时C组患者股静脉增至最大,深静脉学流速最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略高于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过高,气腹维持时间延长都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提升术后DVT风险,而头低足高位更加有助下肢深静脉血回流,预防DVT发生。

朴丽,张赫,李婷婷,于秀丽,丛云凤[9](2019)在《Step-ball运动对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Step-ball运动对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Step-ball运动预防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50例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常规预防措施基础上,给予Step-ball运动每次8~10 min,每日6~8次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经不同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实验组Step-ball运动前、运动后及两组患者双下肢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进行Step-ball运动后下肢静脉血流锋速和平均速度较静息状态下显着升高(P<0.05),然而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动力指标逐渐减慢,在60 min时已恢复接近至静息状态水平。实验组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股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Step-ball运动可促进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血液回流,改善患者术后下肢血液瘀滞的情况,进而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汪潜云[10](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二、Venous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ower extremity dur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enous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ower extremity dur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妇科手术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腹腔镜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及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治疗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观察指标
    五、实验标本的采集检测及质量控制原则
    六、统计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引起的术中不良影响
        2.1.1 体位对眼压的影响
        2.1.2 体位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2 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2.2.1 颈肩部疼痛
        2.2.2 下肢神经及血管损伤
        2.2.3 臂丛神经损伤
    2.3 体位安置对手术野的影响
    2.4 体位安置的时机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2.5 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2.6 其他影响因素
    2.7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抽样方法
        3.1.2 纳入、排除、退出标准
        3.1.3 样本量估计及分组原则
        3.1.4 观察时间点和指标
    3.2 试验材料
        3.2.1 主要仪器设备
        3.2.2 所需药品诺氟沙星滴眼液
        3.2.3 新型体位垫的制作
    3.3 资料收集工具
        3.3.1 手术体位舒适度调查表
        3.3.2 手术医师术野暴露满意度调查表
        3.3.3 一般资料问卷
    3.4 研究步骤及实施措施
        3.4.1 预试验
        3.4.2 成立专业护理小组
        3.4.3 实施措施
    3.5 资料收集与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不同时间点患者眼压变化
    4.3 不同监测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参数变化
    4.4 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评估
    4.5 医生对患者手术野暴露满意度评估
    4.6 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体位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眼压的影响
    5.2 体位对患者血流及呼吸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5.3 患者麻醉前体位舒适度评估
    5.4 体位对手术野的影响
    5.5 体位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本研究的不足
        6.2.2 本研究的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4)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1. 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导致的并发症
        2. 国内外对头低臀高截石位改进的研究
        3. 国内外对手术体位舒适度的研究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对象
        1. 对象的选择
        2. 样本量的计算
    (三) 研究方法
        1. 实验分组
        2. 改进体位方案的设计构建(小样本预实验)
        3. 试验步骤
        4. 干预方式
        5. 观察指标
        6. 数据收集和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8. 伦理原则
        9. 质量控制
二、结果
0.05)'>(一) 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0.05)'>(二) 观察组术中T3~T12的眼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0.05)'>(三)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在T3和T4较对照组低(P>0.05)
0.05)'>(四) 观察组从T4~T11的气道压峰值较对照组低(P>0.05)
0.05)'>(五) 观察组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P>0.05)
0.05)'>(六) 观察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P>0.05)
0.05)'>(七) 观察组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较低,体位舒适度较高(P>0.05)
    (八)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的访谈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在维持术中正常眼压值有显着效果
    (二)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能有效缓解术中因体位变化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三)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在维持术中气道压平稳有显着效果
    (四)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明显降低了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五)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明显降低了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六)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有效降低了皮下气肿的发生率
    (七) 改进的体位摆放技术有效提高了体位舒适度评分
    (八)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对改进体位技术的评价
    (九) 不足与展望
        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头低臀高截石位合并腹腔镜CO_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的进展
    参考文献

(5)TAPP与TEP使用CO2对老年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伦理学要求及知情同意
    2.方法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手术方法
        2.3 统计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3.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合并气腹条件下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超声无创监测视神经鞘直径在临床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7)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位患者肺通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 体位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各阶段股静脉直径对比:
    2.2 3组各阶段深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2.3 DVT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9)Step-ball运动对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1.3.2 术后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实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2.2 两组术后发生下肢肿胀及DVT情况比较
    2.3 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比较
3 讨 论

(10)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四、Venous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ower extremity dur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手术(MH)与开腹手术(OH)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及血栓形成时间分析[D]. 赵影.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2]腹腔镜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及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探讨[D]. 钱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化型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评价[D]. 常慧. 延安大学, 2020(12)
  • [4]改进妇科恶性肿瘤腔镜手术体位摆放技术与效果观察[D]. 沈俏微.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TAPP与TEP使用CO2对老年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的对比研究[D]. 刘江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Trendelenburg体位合并气腹条件下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影响[D]. 冷雪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位患者肺通气的影响[D]. 王冰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 体位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 印李雅,李和,陈少红,潘琴,余佳佳,陈晓洁,李晓琼.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4)
  • [9]Step-ball运动对妇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朴丽,张赫,李婷婷,于秀丽,丛云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21)
  • [10]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妇科腹腔镜下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