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证应该做吗?

这个公证应该做吗?

一、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论文文献综述)

漆玲玲[1](2011)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要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对公立高等学校而言,这种评估的组织者具有“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评估的公正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附设的中介评估机构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行为上亟待鼓励和规范,在模式上亟待创新。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内涵、基本原则、功能、特点及高校治理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必须坚持客观性、可行性、实效性的原则,具有评估鉴定、咨询服务、科学研究及监督导向等功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是高校治理在评估领域的具体运用,而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实施又促进了高校治理的推进。通过这些相关理论的探讨,为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回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存在主体性缺失、权威性不高、竞争性薄弱等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如政府介入角色的越位、高等教育评估管理体制的束缚、法律角色的缺位、传统文化的排斥及元评估机制的失位等,并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和大学排名的评估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剖析了它们的基本情况、发展困境及原因。再次对法国、美国、英国等几个颇具代表性国家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模式的构成、运行进行了比较研究和评价。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成员由总统任命,其工作直接对总统负责,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按独立的法规和程序行使评估职责。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实行准入制,中介机构的准入条件、责任和义务等以法律形式出现,凡符合准入条件的社会单位都可申请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并依法履行评估职责。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成员通过推荐任命,实行董事会管理,依法履行评估职责。通过对以上三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到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有益启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不能简单移植国外现成模式,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要体现对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引导功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生存基础是立法与公正,要重视高等教育的元评估,理顺评估中介机构与政府、高校之间的权责。最后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组织构成方式、权利形成方式、行为方式、监督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在人员组成上应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参与,设置滚动式的专家库和稳定式的管理人员,成立全国性、地区性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并积极发展各种民间评估中介机构。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要与政府、社会、高佼发生关系,它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应该与所涉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相协调,在依法行使评估职责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身义务。另外,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必然要顺应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规律和现状,发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分类引导功能,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论文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不同的特点与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出发,根据分类评估条件下这些不同类型大学相异的评估侧重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其中,以研究型大学为例建构了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模糊数学模型,及以武汉市W大学为例对该评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方评估的操作步骤总体包括两个阶段:评估中介机构认证阶段及对高校实施具体评估阶段。最后,论文对前面的章节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出台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准入、激励、元评估制度,三是大力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

李彦历[2](2010)在《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正处于各种矛盾凸显时期,政府治理能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财政乃是庶政之母。古今中外公共管理的实践表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财政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全局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可以说,财政是政府工作的血脉,它关系到政府的施政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财政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财政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前我国财政领域存在的众多问题中,财政支出效益和效率不高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从根本上克服财政资金支出中的低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水平,为政府施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以投入为重点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以产出与结果为导向的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绩效预算改革的试点,绩效预算已经成为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文在借鉴OECD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广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我国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意义、改革的目标和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从引进绩效概念开始,从中外历史的角度对绩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究,分析了绩效的内涵和外延,并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绩效在经济上的涵义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重点介绍了财政资金绩效的概念。财政绩效作为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进的概念,是对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本论文研究的落脚点。文章介绍了财政绩效的涵义,比较了财政绩效与传统的行政效率的异同,以及评价财政绩效的标准。在介绍了绩效和财政资金绩效概念后,论文重点了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的原理机制。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原理机制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文章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原理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区别进行了比较。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具有管理活动的共同点,也有自身管理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预算理论三个视角。本文的主题是对我国财政资金进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的现状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财政资金的绩效普遍偏低,包括损失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不高、缺位和越位等。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预算模式内在的缺陷和模式的不完善。此外,文化的、传统的以及现行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我国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论文对我国现阶段围绕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的改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指出其意义和存在的不足。论文在进行理论铺陈和现状描述后,进而对国内外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改革情况进行了介绍。国外进行绩效预算改革的代表是OECD国家,文章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的三个国家的改革实践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框架进行了介绍,包括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而在国内,绩效预算改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成功的是广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改革实践。文章重点介绍南海区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做法、特征、取得的成效和意义,以及广东省一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改革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文章最后对如何推进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改革的目标、路径选择,以及构建我国绩效管理框架的几大主要内容。

张慧英[3](2008)在《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指出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五大特征,其中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税收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繁荣进步最有效的杠杆之一,而和谐社会构建必然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关系,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则能实现了诚信与和谐税收关系的有机结合。然而,当前我国税收诚信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和谐税收的构建,进而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表现为:税收诚信仅局限在纳税诚信领域,将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税收诚信运行状况堪忧,尚缺乏一个规范系统的税收诚信机制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论文在现有研究税收诚信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的,规范界定了税收诚信范畴,科学地定位了税收诚信机制的概念及功能,深度探析了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在结合国际税收诚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和实践措施。本文以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七部分,由导论一章和正文六章组成。具体逻辑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包括:阐述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综述税收诚信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列举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税收诚信机制概述。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明确了税收诚信的内涵,进而引入机制范畴,界定了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其次,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最后,探讨了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以及各主体间相互的制约关系。第三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现状及缺失原因的再审视。主要内容包括:深入剖析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结合导论中有关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笔者认为,各主体间权、责、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供给的失当;历史传统与制度的转型的影响等是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从税收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拓展的外在要求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纳税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税收计划性的强弱程度、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程度、产权制度规范与否等几个因素。第五章,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分别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管理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企业为主导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可供构建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借鉴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科学的税收中介机构管理机制、税收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第六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主要内容包括:重新构建税收诚信各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明确政府在诚信机制构建中的职能定位;调整优化财税政策、制度。从上述三方面探讨了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第七章,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下)。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在实现路径中,通过激励、威慑理论以及正式、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提出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完整的框架,包括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税收诚信的实现机制、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以及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论文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点一: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了税收诚信的内涵。目前,有人认为税收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将税收信用与财政信用、银行信用等信用形式相并列、相对应、相混同;有人认为纳税信用等同于税收诚信,缩小了税收诚信的范畴;还有人界定了税收诚信的内涵,但失之偏颇地认为税收诚信主体是由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三部分构成。针对上述三种观点,论文提出税收诚信是国家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基于内心的自我约束而作出的符合社会规范,并以实现各主体间责权利平衡为最终目标的税收实践活动。税收诚信包括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税收诚信的主体由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四部分构成。观点二: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分析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时,基本上是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自身找原因,难免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制度根源等方面寻找原因,因而,论文从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涉税制度的供给失当、体制的转型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从制度供给角度,指出当前涉税相关制度的供给不足、相关制度供给过剩、制度安排显失公正以及内外制度失衡是税收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观点三:从管理学和法学的角度研究税收诚信机制,视角新颖。论文以管理领域的激励理论与法学领域的威慑理论作为理论依托,以正式、非正式制度作为税收诚信机制存在形式,建设性地构建了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税收诚信宣传机制、税收诚信实现机制、税收诚信评价机制、税收诚信保障机制、税收诚信循环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观点四:重新构建了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前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通过重新构建税收诚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调整“诚信监督权”的流向,实现纳税主体及关联人、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税收中介及关联人之间制约关系的均衡。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证的广度、深度不足。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内容广袤庞杂,加之本人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实践经验、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的局限,论文内容有待拓展,论证的广度、深度有进一步加强。2.实证分析的不足。目前中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正处于摸索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推行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本人时间、精力、信息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一一调研,提出的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对策,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难免有所影响。3.个别数据不尽相符。这是因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及结果有异,而本人暂时没有条件考证。鉴于此,论文存在诸多的缺陷,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也为笔者指明未来需要改进和研究的方向。

康全礼[4](2005)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与骨干,是国际与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形势剧烈变化、全球化浪潮影响日甚、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本科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大学正在积极进行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但对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对本科教育任务与功能认识模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严重趋同,阻碍了本科教育改革。本研究将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放到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背景下,系统梳理与总结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本科教学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期本科教育的成因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本研究从高等教育内部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及内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重点是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转变; 外部从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规律出发,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深刻变革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而明确大学本科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与使命。最后提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探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研究从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了本科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清末大学“造就通才”的理念,其实是一种以大学预科为基础的高级专门教育理念; 大学本科教育要培养的是“明体达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多为高级精深的专门课程; 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的课程以普通基础课程为主。“硕学闳才”是对高级专门教育理念的继承,但这种理念下的本科教育一方面注意培养学术专才,另一方面也强调培养民主政治需要的通才; 大学本科的课程分通科与专科,通科部分有基础课、概论课等; 预科年限与课程缩减,分属各科; 呈现出教育理念转变的趋势,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通才教育理念自192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逐渐兴起,通才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培养,注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平衡,强调培养眼光远大的社会人才; 课程体系上由博返约,由通入专,大学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不仅为高深专门学术奠定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具有文化陶冶与人格培养的价值。专业教育理念适应了建国以后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国家建设需要,专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是按专业招生、培养、分配,以专业为教学的中心,围绕专业构造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模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后来却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桎梏。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后针对传统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端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种理念的特点是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增强适应性,强调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应的,在教学改革方

王虹[5](2004)在《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办学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此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也得以恢复和发展。但由于民办高等教育兴起的时间较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对民办高等教育做了简单的概括,阐述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有关资料,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国外民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提出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对策。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特点,建立并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做了重点研究,对规范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守谋,苏伟[6](2002)在《再次关注山东创业环境》文中指出 5月14日,一个越洋电话打进了本刊编辑部。一位祖籍山东、旅居海外多年的科技专家,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他来家乡投资的经历和烦恼:这位科技专家计划在某市一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但手下的工作人员跑了3个多月,入园手续还都没有跑齐全,一件小事跑一个星期却还办不完,入驻不知要等到那一天!他不解地说,山东省的领导和有关部门不是一再表态,欢迎海外的华侨、归国留学人员前来创业吗?为什么华侨真正想归国创业了,一些地方的条条款款

相辉,朱兆银[7](2000)在《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文中指出

杜一,金新仁[8](1994)在《市场经济与中介机构──首都经济学家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与中介机构──首都经济学家研讨会综述杜一,金新仁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14次研讨会,于1994年3月在京召开。会议围绕市场经济与中介机构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关于什么是中介机构的问题。与会...

周国朝[9](1991)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搞好廉政法律制度建设》文中研究说明 行业不正之风是指把个人或者局部利益建筑在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基础之上,以行业特有的职权谋取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的行为。它是当前人民群众意见最大、议论最多的一种消极腐败现象。为了消除这种腐败现象,国务院最近号召在全国范围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廉政法律制度建设提出了

刘桂欣[10](1988)在《协作出版利弊谈》文中提出 协作出版,是伴随着出版改革的大潮出现的一种经营方式。自它出现以后,几起几落,有褒有贬,社会议论不一。前一段时间,图书市场上出现很多不良读物,或凶杀,或色情,或恐布,或淫秽,影响极坏,激起各界义愤,于是乎,有的人就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出版社搞协作(委托)出版的结果。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协作出版是解决资金、印刷、编辑各方面力量不足的有效办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术专着出版难。他们认为,协作出版是适应出版改革新形势需要的新事物,应

二、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研究现状
        1.3.2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理论
    2.1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内涵
        2.1.1 高等教育
        2.1.2 高等教育质量
        2.1.3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2.1.4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
        2.1.5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
    2.2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基本原则
        2.2.1 客观性原则
        2.2.2 可行性原则
        2.2.3 实效性原则
    2.3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功能
        2.3.1 评估鉴定功能
        2.3.2 咨询服务功能
        2.3.3 科学研究功能
        2.3.4 监督导向功能
    2.4 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特点
        2.4.1 专业性
        2.4.2 独立性
        2.4.3 公正性
        2.4.4 协调性
    2.5 高校治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
        2.5.1 高校治理
        2.5.2 高校治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关系
3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现状研究
    3.1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实践考察
        3.1.1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问题的成因
    3.2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模式
        3.2.1 基本情况
        3.2.2 发展困境
        3.2.3 原因分析
    3.3 大学排名的民间评估模式
        3.3.1 基本情况
        3.3.2 现状分析
        3.3.3 原因分析
4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比较研究
    4.1 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
        4.1.1 模式的构成
        4.1.2 模式的运行
        4.1.3 模式的评价
    4.2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
        4.2.1 模式的构成
        4.2.2 模式的运行
        4.2.3 模式的评价
    4.3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
        4.3.1 模式的构成
        4.3.2 模式的运行
        4.3.3 模式的评价
    4.4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4.4.1 影响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发展的因素分析
        4.4.2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发展的共同趋势
        4.4.3 从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5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的构建思路与政策建议
    5.1 模式的构成
        5.1.1 组织的构成方式
        5.1.2 组织的权利形成方式
        5.1.3 组织的行为方式
        5.1.4 组织行为的监督方式
    5.2 政策建议
        5.2.1 出台第三方评估相关法律法规
        5.2.2 建立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准入、激励、元评估制度
        5.2.3 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创新点
        6.2.2 研究不足
        6.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2)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来自现实的挑战
        1.1.2 新绩效预算与中国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改革方向
    1.2 相关文献综述和概念界定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主要概念界定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章节结构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章节结构
    1.4 主要创新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1 主要创新
        1.4.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财政资金绩效概论
    2.1 绩效概述
        2.1.1 绩效概念
        2.1.2 绩效的特征
    2.2 财政资金绩效概述
        2.2.1 财政资金绩效概念
        2.2.2 财政资金绩效的衡量标准
    2.3 本章小结
3、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原理、内容和理论基础
    3.1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原理
        3.1.1 绩效管理的内涵
        3.1.2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内涵
        3.1.3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原理
    3.2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3.2.1 绩效目标的设定
        3.2.2 绩效预算
        3.2.3 绩效评价
    3.3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3.3.1 委托-代理理论
        3.3.2 结果导向管理论
        3.3.3 "花钱买服务、效果"的预算观
    3.4 本章小结
4、我国现行预算模式下财政资金绩效分析
    4.1 现行预算模式下财政资金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严重
        4.1.2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4.1.3 财政供给"越位"与"缺位"并存
    4.2 现行预算模式下财政资金绩效低下的原因
        4.2.1 现行预算支出管理与控制机制的缺陷
        4.2.2 预算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
        4.2.3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
        4.2.4 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
    4.3 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相关的改革与评价
        4.3.1 财政支出制度方面的改革
        4.3.2 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改革
        4.3.3 我国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革评价
    4.4 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4.4.1 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的要求
        4.4.2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4.4.3 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关键
    4.5 本章小结
5、OECD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
    5.1 美国的预算绩效管理
        5.1.1 美国现代预算的改革历程
        5.1.2 美国的"新绩效预算"改革
        5.1.3 项目资金绩效管理—PART分析
    5.2 澳大利亚的预算绩效管理
        5.2.1 澳大利亚的绩效预算改革
        5.2.2 澳大利亚预算绩效管理框架
    5.3 新西兰的预算绩效管理
        5.3.1 新西兰的绩效预算改革
        5.3.2 新西兰预算绩效管理框架
    5.4 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评价
        5.4.1 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
        5.4.2 OECD国家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5.4.3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5.5 本章小结
6、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广东案例
    6.1 南海区绩效预算实践
        6.1.1 南海绩效预算的发展历程
        6.1.2 南海绩效预算的具体做法
        6.1.3 南海绩效预算的特征
        6.1.4 南海绩效预算的成效
    6.2 广东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实践
        6.2.1 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改革背景
        6.2.2 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主要做法
        6.2.3 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成效
    6.3 广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意义
        6.3.1 改革的中国特色
        6.3.2 改革的实践意义
    6.4 本章小结
7、推进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目标
        7.1.1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7.1.2 增加预算公开性、透明度
    7.2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7.2.1 以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改革为突破口
        7.2.2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奠定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7.3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7.3.1 资金分配的绩效导向
        7.3.2 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7.3.3 实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7.3.4 建立财政资金绩效问责制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活动
致谢

(3)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税收诚信内涵的研究动态
        1.2.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研究动态
        1.2.3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实践动态
    1.3 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结构
        1.3.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概述
    2.1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
        2.1.1 税收诚信的内涵
        2.1.2 税收诚信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2.2 税收诚信机制的功能
        2.2.1 对税收法律解释和补充的功能
        2.2.2 加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功能
        2.2.3 引导、评价、调节主体行为的功能
        2.2.4 促成正义的税收秩序,平衡主体间利益的功能
    2.3 税收诚信主体及其诚信规范
        2.3.1 税收诚信纳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2 税收诚信征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3 税收诚信用税主体及关联人的界定及其诚信规范
        2.3.4 税收诚信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界定及诚信规范
3.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现状及缺失原因再审视
    3.1 税收诚信的现状令人堪忧
        3.1.1 诚信纳税意识尚未建立
        3.1.2 诚信征税理念缺乏和制度建设滞后
        3.1.3 诚信用税理念的根本缺失与制度的不规范
        3.1.4 中介诚信职能的缺位及自身诚信状况的滑坡
        3.1.5 税收诚信机制的运行实践亟需创新
    3.2 税收诚信机制缺失原因的再审视
        3.2.1 各税收诚信主体之间“责、权、利”分配失衡
        3.2.2 制度供给的失当
        3.2.3 体制转型的影响
4.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
    4.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4.1.1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要求
        4.1.2 以德治税和依法治税相契合的必然要求
        4.1.3 社会资本理论在税收领域实现拓展的外在要求
    4.2 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制约因素
        4.2.1 税收环境的公平程度
        4.2.2 税务评估制度的建设进度
        4.2.3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程度
        4.2.4 产权制度的规范程度
        4.2.5 制约构建纳税诚信机制的其他因素
5.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经验及借鉴
    5.1 企业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5.1.1 模式简介
        5.1.2 美国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2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5.2.1 模式简介
        5.2.2 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3 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
        5.3.1 模式简介
        5.3.2 日本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特点
    5.4 国外税收诚信机制借鉴
        5.4.1 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
        5.4.2 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
        5.4.3 科学的税收诚信中介机构管理机制
        5.4.4 税收宣传、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6. 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上)
    6.1 重构税收诚信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
        6.1.1 纳税主体及关联人权利归位
        6.1.2 税收中介及关联人的职能归位
        6.1.3 新关系下税收诚信状况的优化分析
    6.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6.2.1 政府介入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必然性
        6.2.2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中的政府职能
    6.3 财税政策制度的优化与税收诚信
        6.3.1 税收制度优化与税收诚信
        6.3.2 财政体制改革与税收诚信
        6.3.3 财政支出政策优化与税收诚信
        6.3.4 税费改革与税收诚信
7. 税收诚信机制的框架构建(下)
    7.1 构建税收诚信机制的理论依托:激励与威慑理论
        7.1.1 激励理论概述
        7.1.2 威慑理论概述
    7.2 税收诚信机制的作用形式:正式、非正式制度
        7.2.1 非正式制度概述
        7.2.2 正式制度概述
        7.2.3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7.3 税收诚信机制的实现路径
        7.3.1 税收诚信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及遵循的原则
        7.3.2 税收诚信的宣传、教育机制
        7.3.3 税收诚信的组织实现机制
        7.3.4 税收诚信的保障机制
        7.3.5 税收诚信的循环运行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 研究方法
2 明体达用:高级专门教育理念
    2.1 分科大学:高级专门教育理念的形成
    2.2 专门、精深: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与教学活动分析
    2.3 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结构:高级专门教育理念评价
3 专通兼顾:硕学闳才教育理念
    3.1 硕学与闳才: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转变
    3.2 过渡与转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分析
    3.3 国家需要与教育、学术建设:硕学闳才教育理念评价
4 通重于专:通才教育理念
    4.1 政策分析与思想论争:在冲突中形成的通才教育理念
    4.2 共同必修科目:通才教育理念的体现
    4.3 社会选择与结构适应:通才教育理念评价
5 专门化:专业教育理念
    5.1 通才教育思想的批判与专业教育理念的形成
    5.2 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
    5.3 合理性:历史性与有限性——专业教育理念的评价
6 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批判与通才教育的回归
    6.1 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的形成:培养目标与教育思想
    6.2 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分析
    6.3 不断增强的适应性:厚基础宽口径教育理念评价
7 多元化:本科教育理念的更新
    7.1 本科教育:历史反思与国际比较
    7.2 多元共生:本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未来态势
    7.3 教学改革:观念、制度与策略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民办高等教育概述
    1.2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
第二章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原理
    2.2 终身教育理论
    2.3 人力资本理论
    2.4 教育的大众化理论
第三章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3.2 民办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
    3.3 典型省市民办高等教育分析
    3.4 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3.5 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外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借鉴
    4.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状况
    4.2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现状
    4.3 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4.4 国外民办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
第五章 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对策研究
    5.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5.2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模式
    5.3 认真抓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升民办高校竞争能力
    5.4 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 谢

四、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D]. 漆玲玲. 武汉大学, 2011(05)
  • [2]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研究[D]. 李彦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12)
  • [3]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 张慧英.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4]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 康全礼.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5]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虹. 天津大学, 2004(04)
  • [6]再次关注山东创业环境[J]. 张守谋,苏伟. 科技信息, 2002(06)
  • [7]这样的公证该不该办[J]. 相辉,朱兆银. 乡镇论坛, 2000(01)
  • [8]市场经济与中介机构──首都经济学家研讨会综述[J]. 杜一,金新仁. 管理现代化, 1994(03)
  • [9]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搞好廉政法律制度建设[J]. 周国朝. 学海, 1991(01)
  • [10]协作出版利弊谈[J]. 刘桂欣. 出版工作, 1988(12)

标签:;  ;  ;  ;  ;  

这个公证应该做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