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统计地面观测数据

计算机统计地面观测数据

一、应用微机统计地面测报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范伟[1](2015)在《浅谈报文调整后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文中提出本文简要论述了新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主要功能,优点和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业务管理部门进行软件的完善和规章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使地面测报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霍清芳[2](2014)在《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在地面测报业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地面测报业务未引入计算机之前所有测报工作均是人工观测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读取的数据存在人为的误差。计算机作为人类20世纪的伟大发明,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渐成为人类竞争与生存的必备技能,特别是气象部门更需要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服务。目前,地面测报业务中各要素的观测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数据的采集,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时间密度,又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强度。计算机在地面测报业务中的应用可谓一次地面测报业务的革命。

崔伟[3](2014)在《浅谈如何适应新型地面观测业务改革》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地面观测业务自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结合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内容,从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动站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自动站仪器的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和认真研究业务调整后的变化4个方面浅谈如何快速、准确、高效适应地面测报业务改革。

吴世明,仲维建,侯宜广,段培法,张玉芹,杨莹[4](2013)在《基于QFD的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文中研究说明将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引入到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研究中,建立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满意度测评质量功能展开模型,通过两个阶段的质量屋结构将观测员对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逐步展开为观测员所关注的具体细节,该模型不但可以帮助自动站设计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及测报员直观了解自动气象站运行现状,而且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指明了需要改进的技术和方法。

吴志岐,李剑萍[5](2013)在《固原市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查询与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利用Visual C++6.0作为开发工具,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市级的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查询与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在远端(各自动站)控制台运行的资料提取程序,将各种原始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数据识别、资料提取、组合编码等处理后,使用控制台FTP方式,定时地将数据发送到市局的文件服务器中保存.在市局各个用户终端,通过终端显示软件,分类统计、检索、查询、监视、输出各种气象资料信息,为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及业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肖路[6](2013)在《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控及警报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气象部门也在加快自动化建设的步伐。自动化观测能力不断增强,观测项目不断增加,观测设备类型越来越丰富。由于观测数据量的不断加大,传输网络堵塞的情况就会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台站数据传输的及时率和台站的业务考核。针对这个问题,在结合了台站业务值班人员实际工作需要,并依据台站地面观测业务规范要求,设计了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控及警报平台。本文中,讲述了自动气象站的发展现状,自动站的工作原理和该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设计自动站监控及警报平台的基本依据和对软件设计进行了需求分析。在这些理论依据和需求分析的指导下,设计出了平台的系统结构图和系统运行原理图。按照系统结构设计,自动气象站网络及警报平台在软件部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开发,这三个模块分别是网络链路监控模块,发往路由监控模块和短信自动发送模块,并利用VB的可视化编程的特点,将这三个模块集成到统一的监控平台下。文中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设计这几个模块,如何设计模块和模块的工作原理,还有就是平台中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如何将三个模块集成到统一平台,文中还给出了平台完成后各个模块的工作图。最后,对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控及警报平台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平台设计中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在台站的测试得出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毛佩柱,范海青,李卫敏,张天云[7](2011)在《秦皇岛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从秦皇岛自动气象站投入气象探测业务运行以来的运行情况,说明了自动气象站运行稳定可靠,使气象探测的效率大为提高,各气象要素探测精度高,采集时间短,采集时间一致性强,获取资料连续,数据采集量大,与人工观测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仪器的原理、观测时间和安置环境的差异,分析了自动仪器和人工仪器的对比观测数据的误差成因,通过长期的自动与人工数据对比,统计了秦皇岛气象站自动和人工观测的具体差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自动仪器和人工仪器的温度误差值在0.1℃左右,气压误差0.2hpa,精确程度非常高。而地面最高的误差最大,误差达到了1.1℃,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动仪器的灵敏度高和地面温度表安置环境的复杂性引起。通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自动站故障,总结了自动站容易出现故障的环节和修复的实例,并从实际工作角度,对自动站的安装维护提出建议,提出了在自动站主控计算机加装多串口、严寒地区浅层地温感应器部连接导线加套管安装建议,对测报软件提出了实用性的工作建议。

李亚军,宋喜柱,张忠效[8](2010)在《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是地面测报各类业务文件中的一个重要备份文件,在自动站月报表A,J数据文件的记录出现缺测时,AWS*.RTD文件可比较全面地补救各类要素,但台站测报人员对该备份文件格式、内容不太了解,对其应用生疏。为此,总结分析了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在基层台站的应用方法,能够为全面做好台站级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和手段。

宋仁锋,李震[9](2008)在《市级区域气象观测站信息中心应用系统》文中认为概述了市级区域气象观测站的组网方案和中心站建设方案。介绍了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厂家提供的软件及第3方软件,解决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接收、运行监控、资料上传、质量分析、报表打印等方面的业务问题。同时,根据应用服务需要,开发了实时资料显示查询子系统和雨量自动报警子系统,从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市级区域气象观测站信息中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王有毅,岳淑兰[10](2008)在《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及功能。该系统为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业务技术规定快速查询平台。

二、应用微机统计地面测报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微机统计地面测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报文调整后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版地面测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优点
    1.1 增加了显示分钟数据及图像变化的功能
    1.2 人工干预更加方便快捷
    1.3 监控日志功能更加强大
    1.4 数据文件格式更加清晰
2 新版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存在的问题
    2.1 地面观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降水量及加密降水观测方面
        2.1.2 极大风时间缺测问题
        2.1.3 积雪雪深输入及加密观测
    2.2 报表审核存在的问题
3 地面测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质控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3.2 业务管理部门应统一制定不正常记录的操作流程
    3.3 规章制度丞待完善
    3.4 加强培训, 提高观测员的综合素质
4 结束语

(2)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在地面测报业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观测时期
2 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并行时期
    2.1 自动气象站的概述
    2.2 使用自动气象站的目的
    2.3 自动气象站的主要功能要求和技术性能指标
    2.4 自动气象站的分类
3 双套自动站并行观测时期

(3)浅谈如何适应新型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业务学习, 深入探索研究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和保障制度
3 加强对自动站仪器的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
4 认真研究业务调整后的变化

(4)基于QFD的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测评工具QFD
2 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调查
    2.1 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确定
    2.2 测评指标的关系度及关系矩阵
3 客户满意度调查
4 观测员对于自动站的满意度评价
    4.1 满意度指标计算
    4.2 计算观测员满意度指数
    4.3 实际测评指标计算
    4.4 观测员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固原市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查询与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概述
    1.1 主要功能和特点
    1.2 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3 系统分析
        1.3.1 业务现状与需求我市有国家基准气候站、
        1.3.2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和设计思想
        1.3.3 结构功能流程简图
2 开发环境
    2.1 软件环境
    2.2 硬件环境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数据结构描述
        (1) BDSIIiii MM.YYY:
        (2) DAYIIiii MM.YYY:
        (3) ZIIIiii MM.YYY:
        ⑷ZZIIiii.txt:
    3.2 数据库设计
    3.3 主要功能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远端资料的提取和控制台自动发送
    4.2 系统设置
    4.3 系统日志
    4.4 服务器端配置
    4.5 数据库管理和资料的自动入库
    4.6 本地终端的资料查询与监控
        4.6.1 实时气象要素资料查询
        4.6.2 正点气象要素资料查询
        4.6.3 定时观测资料查询
        4.6.4 逐日日统计资料查询
        4.6.5 系统参数设置
5 应用及效果检验
6 结语

(6)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控及警报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气象站介绍
        1.1.1 概述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1.3 国内研究现状
        1.1.4 自动气象站组网系统结构
        1.1.5 自动气象站主要功能
        1.1.6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概述
    2.2 网络监控中的气象资料的数据传输时限问题
    2.3 有关气象资料传输质量的监控解决方案
    2.4 系统集成需求
    2.5 系统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需求
        2.5.1 系统开发工具
        2.5.2 系统使用数据库
        2.5.3 系统运行环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详细设计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
        3.1.2 操作可行性
    3.2 系统概要设计
    3.3 系统详细设计
        3.3.1 网络链路监控设计
        3.3.2 发往路由监控设计
        3.3.3 自动短信发送设计
        3.3.4 硬件系统设计
        3.3.5 系统集成及预警状态设计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表设计
        3.4.2 存储过程设计
        3.4.3 数据流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网络链路监控模块
        4.1.1 模块软件功能
        4.1.2 模块核心代码及运行界面
    4.2 发往路由监控模块
        4.2.1 模块软件功能
        4.2.2 模块核心代码及运行界面
    4.3 自动短信发送模块
        4.3.1 模块软件功能
        4.3.2 模块核心代码及运行界面
    4.4 平台集成
        4.4.1 模块软件功能
        4.4.2 模块核心代码及运行界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评价
    5.1 系统测试
        5.1.1 系统测试设计
        5.1.2 系统测试用例
    5.2 系统评价
        5.2.1 系统主要特色/优点介绍
        5.2.2 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的形成
2 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存储路径和安全性设置
3 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的应用
    3.1 AWS*.RTD文件的打开和备份
    3.2 补救分钟数据文件和Z文件
    3.3 利用AWS*.RTD文件查询大风现象
    3.4 雨量数据异常的补救
4 小结

(9)市级区域气象观测站信息中心应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简介
    2.1 组网及中心站建设方案
    2.2 应用系统结构
3 功能介绍
    3.1 监控子系统
        3.1.1 监控功能
        3.1.2 数据显示查询功能
    3.2 报文上传子系统
    3.3 远程管理子系统
        3.3.1 一般远程管理
        3.3.2 高级远程管理
    3.4 报表处理子系统
    3.5 质量统计子系统
    3.6 资料管理
    3.7 应用服务子系统
        3.7.1 自动站资料显示查询系统
        3.7.2 雨量自动报警系统
4 结语

(10)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系统运行环境与安装使用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
    2.2 系统特点
    2.3 系统功能
        2.3.1 气象要素的观测
        2.3.2 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2.3.2.1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2.3.2.2 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
        2.3.2.3 缺测记录的处理与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2.3.3 辐射
        2.3.4 业务质量
        2.3.5 地面气象电码
        2.3.6 原文查阅
3 结 语

四、应用微机统计地面测报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报文调整后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J]. 范伟. 科技视界, 2015(18)
  • [2]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在地面测报业务中的应用[J]. 霍清芳. 北京农业, 2014(21)
  • [3]浅谈如何适应新型地面观测业务改革[J]. 崔伟. 农业与技术, 2014(04)
  • [4]基于QFD的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测评[J]. 吴世明,仲维建,侯宜广,段培法,张玉芹,杨莹. 气象科技, 2013(04)
  • [5]固原市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查询与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 吴志岐,李剑萍. 宁夏工程技术, 2013(02)
  • [6]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控及警报平台设计与实现[D]. 肖路.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7]秦皇岛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A]. 毛佩柱,范海青,李卫敏,张天云.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 2011
  • [8]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的应用[J]. 李亚军,宋喜柱,张忠效. 山东气象, 2010(02)
  • [9]市级区域气象观测站信息中心应用系统[J]. 宋仁锋,李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5)
  • [10]甘肃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查询与演示系统[J]. 王有毅,岳淑兰. 干旱气象, 2008(03)

标签:;  ;  ;  

计算机统计地面观测数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