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肾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AT-II水平

II型糖尿病肾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AT-II水平

一、II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内AT-II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1](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赵圣姬[2](2021)在《左卡尼汀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arnitine,LC)对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足细胞损伤的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系细胞株MPC-5。将冻存于-80℃的MPC-5细胞解冻,放置于培养液中(RPMI-1640+10%FBS+100U/ml penicillin和l00mg/ml streptomycin、+含有40U/ml IFN),在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增殖培养。后又移入培养液(RPMI-1640+10%FBS+100U/ml penicillin和l00mg/ml streptomycin),不含干扰素,在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分化、传代。细胞培养2周。每天对足细胞进行更换培养液。培养2周后,将已经分化好的MPC-5细胞株分为5组:(1)对照组(Control,CON);(2)高渗组(mannitol,MN)组:给予甘露醇30m M;(3)左卡尼汀组(LC)组:给予左卡尼汀200μM;(4)高糖组(high glucose,HG)组:给予葡萄糖60m M;(5)高糖(HG)+左卡尼汀(LC)组:给予葡萄糖60m M+左卡尼汀200μM。处理48小时之后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法(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1.与CON组相比,HG组的细胞活力降低,HG+LC组与HG组相比细胞活力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CON组相比,HG组的Bi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G+LC组与HG组相比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CON组相比,HG组的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G+LC组与HG组相比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CON组相比,HG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HG+LC组与HG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CON组相比,HG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HG+LC组与HG组相比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高糖高渗诱导的MPC-5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左卡尼汀对下调内质网应激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王婷婷[3](2021)在《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食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因其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易消化吸收以及活性多样等特点,逐渐成为健康功能因子开发的研究热点。糖尿病是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会导致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或酶解产物的相关研究较少,降血糖肽的体外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理仍不完善。本论文着重于从海洋资源海参中,定向制备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肽,用T2DM动物模型深入研究海参肽降血糖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而对活性肽进行鉴定和合成,并研究合成的活性肽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以及对MES13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所述:(1)探究了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这6种蛋白酶对海参酶解产物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抗氧化活性及Hep G2-IR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木瓜蛋白酶与其它五种蛋白酶进行1:1双酶复配后,木瓜与复合蛋白酶复配的酶解产物的Hep G2-IR细胞葡萄糖摄取量最高,具有最强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在上述加酶方式的基础上,对加酶量和酶解时间进行进一步探究,筛选得出海参的酶解制备工艺为:木瓜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1:1进行复配,总加酶量为1%,酶解时间为4h,酶解温度55°C,p H 7。(2)通过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研究了海参酶解物(Sea cucumber hydrolysates,SCH)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SCH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量、血脂代谢、肝功能和肾功能。而且,与模型组相比,SCH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了40.39%和33.96%。此外,采用UPLC-q TOF-MS/MS对SCH进行鉴定得到242条肽。SCH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可能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疏水氨基酸和脂肪族氨基酸肽。通过Peptideranker评分和峰强度筛选得到30条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肽。(3)为了探究SCH在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中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我们测定了大鼠体内血脂代谢、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依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CH能够改善T2DM大鼠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SCH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GLUTs和GSK-3β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对242个鉴定肽的进一步分析,认为SCH的抗糖尿病作用与低分子量的肽有关,这些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和一些具有潜在的胰岛素增敏作用的特异性氨基酸,例如Pro、Phe、Leu/Ile和Ala。(4)为了鉴定SCH中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活性肽,采用高糖和软脂酸(PA)联合诱导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R-Hep G2),评价海参肽对Hep G2细胞的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并阐明其保护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SPA能够促进IR-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分子机制表明SPA提高了IR-Hep G2细胞中GLUT2、p-GSK-3β、GS、IRS1、PI3K和p-Akt的表达,并且降低GSK-3β、p-GS和p-IRS1表达。综上所述,SPA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胰岛素依赖性通路,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转运及糖原合成,从而改善IR-Hep G2细胞的糖代谢。(5)为了评价SCH对糖尿病肾病并发症(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我们对T2DM大鼠肾脏组织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SCH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CH能显着减轻小鼠尿微量白蛋白,且SCH可通过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和降低MDA的累积来减轻氧化应激。此外,SCH可降低IL-1β、TGF-β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组织学观察还表明,SCH治疗可显着改善肾脏损伤,保护肾脏免受高血糖介导的氧化和炎症损伤。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SCH通过触发Akt/Nrf2信号通路和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肾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对糖尿病大鼠的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为了探究海参肽的肾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通路,采用高糖诱导的MES13细胞损伤模型评价海参肽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Nrf2和NF-κB通路下海参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WWGP和APGY的抗氧化作用与疏水性(Tyr、Pro和Ala)和芳香性氨基酸(Tyr、Trp和Phe)有关,潜在分子机制表明WWGP和APGY可能通过促进Nrf2的核转位减轻了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分子对接结果表明,WWGP和APGY可能直接与Keap1结合,干扰Keap1-Nrf2相互作用,从而调节Akt/Nrf2途径。另一方面,ALGP和WWGP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疏水性(Pro、Ala和Trp)、芳香性氨基酸(Tyr、Trp和Phe)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特异性氨基酸如甘氨酸(Gly)等有关。潜在分子机制表明ALGP和WWGP通过阻止NF-κB的核移位减轻了一系列炎症反应。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LGP和WWGP可能直接与TLR4结合,干扰IκBα-NF-κB的相互作用,抑制NF-κB的积累和核转位,从而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

张鑫[4](2021)在《功能磁共振评价碘对比剂粘度致家兔肾损伤及水化、阿托伐他汀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碘对比剂在放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由碘对比剂引发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也日益增加,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对比剂粘度是对比剂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而以往关于对比剂粘度的研究中,对比剂的渗透压和剂型不一致,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本研究使用等渗的非离子型双聚体碘对比剂,克服渗透压对粘度影响分析的干扰,实现了不同粘度的独立对比分析。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也随之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对比剂的粘度对糖尿病肾脏结构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入明确碘对比剂对糖尿病肾脏损害与正常肾脏损害之间的差异,从而明确糖尿病肾病患者适合的碘对比剂剂型,来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对比剂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静脉水化是唯一得到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措施。然而水化并不适用于所用患者,如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同时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因此除水化以外,各种对比剂肾病的预防药物也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很多针对临床关于他汀类药物预防对比剂肾病的RCT的研究分析,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对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并认为短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最好。虽然对于水化及他汀类药物的研究繁多,但这些研究对于肾功能的评价大多基于临床化验指标,主要为肌酐水平的改变,较不稳定。同时,这些研究大多应用一种对比剂。对于肾脏微观改变,尤其是没有发生CIN的肾脏组织水平变化没有明确阐述。以往研究表明,功能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imaging,BOLD)、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无创性的检测肾脏微细结构的改变。本研究旨在利用BOLD、DWI、DTI成像观察对比剂粘度因素对正常及糖尿病肾病家兔肾组织氧合情况及分子扩散的影响,并通过HE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HIF1-a和AQP-1观察肾脏微观改变,验证BOLD、DWI、DTI的诊断价值,同时用功能磁共振评价水化及阿托法他汀对非离子型双聚体碘对比剂所致的糖尿病肾病家兔肾损伤的预防作用,从而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对比剂的粘度及预防措施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新西兰大白兔,雄性,2kg左右,所有的动物实验都在麻醉下进行。实验中,所有动物扫描前禁食水6小时。选择浓度分别为270(mg I/ml)、320(mg I/ml)、350(mg I/ml)的碘克沙醇对比剂,粘度分别为5.7 m Pa·s,11.1 m Pa·s,17.3 m Pa·s。2.对比剂粘度对正常家兔肾脏的影响:63只健康雄性家兔,在无任何干预措施下处死3只,获得正常右肾组织。其余6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低粘度组、中粘度组和高粘度组。注射对比剂前,对各组家兔进行BOLD、DWI、DTI-MRI基线扫描。实验组分别注射低粘度、中粘度和高粘度碘克沙醇,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或生理盐水后2小时(2h)、1天(1d)、2天(2d)、3天(3d)、7天(7d),分别进行BOLD、DWI、DTI-MRI扫描,主要观察肾脏皮质(OM)、外髓外带(OSOM)、外髓内带(ISOM)及内髓(IM)的功能磁共振参数R2*、ADC和FA值的变化。注射后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家兔,取出右肾行病理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3.对比剂粘度对糖尿病肾病家兔的肾脏的影响:63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建立II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先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在适应性喂养2周后,应用ALX(四氧嘧啶)破坏家兔胰岛细胞。12周后采家兔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当血糖≥16mmol/L,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8mmol/L,血肌酐>140μmol/L,尿素氮>7.2μmol/L,视为造模成功。诱导为II型糖尿病肾病的雄性家兔,在无任何干预措施下处死3只,获得右肾组织。其余6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低粘度组、中粘度组、高粘度组。余下步骤同1正常家兔组。4.水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糖尿病肾病家兔肾损伤的预防研究:81只诱导为II型糖尿病肾病的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水化组,阿托伐他汀组,水化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前给予水化、阿托伐他汀及联合处置。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即低粘度组,中粘度组及高粘度组。各亚组的对照组为第一部分肾病家兔中的各粘度组,磁共振扫描方案同2。5.磁共振扫描及后处理:GE-3.0临床磁共振扫描仪(Twin Speed scanner,General Electric Medical Systems,Milwaukee,WI,USA),心脏线圈。麻醉后家兔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右肾正中冠状位及其前后相邻的两层图像。GE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从右侧肾脏选择感兴趣区(ROI),包括肾皮质(OM),外髓外带(OSOM),外髓内带(ISOM)、内髓(IM),分别测量R2*值,ADC,FA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组织学分析: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苏木素染色,蒸馏水冲洗,1%盐酸酒精(分化),蒸馏水冲洗,伊红染色脱水,透明,封片。观察家兔对比剂注射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空泡形成、管腔内碎屑积聚和管腔扩张,并对每种病理表现进行半定量评分。7.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技术检测HIF-1α、AQP-1的表达水平。石蜡常规切片,水化后依次进行微波炉加热抗原修复,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正常山羊血清封闭、一抗孵育、二抗孵育、辣根过氧化物标记、二氨基联苯胺显色和苏木素复染。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中HIF-1α及细胞膜AQP-1的表达情况并评分。8.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工具使用SPSS20.0和Graph Pad prism 6.0。对于重复的R2*、ADC和FA功能磁共振参数,符合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Kruskal-Wallis test进行组间分析,采用Friedman test进行组内分析。采用Kruska l-Wallis test对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评分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肾组织损伤评分、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与fMRI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学差异指标设为P<0.05。结果:1.正常家兔对比剂注射后,肾脏的各解剖带的R2*值均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并于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而对照组盐水注射前后R2*值无明显变化。在2小时、第1天、第2天及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肾脏各解剖带,R2*值在各粘度组均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对比剂粘度越高,R2*值越大。2.对比剂注射后肾脏的各个解剖带的FA值均下降,在第1天达到最低值,之后逐渐上升并于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而对照组各个时间点FA值无明显变化。在2小时、第1天、第2天,各解剖带的FA值与盐水组对比皆有统计学差异。在第1天,对比剂粘度越高,四个解剖带内FA值越小。3.对比剂注射后肾脏的四个解剖带内的ADC值均迅速下降,在第1天达到最低值,之后上升并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而盐水注射前后ADC无明显变化。第1天时,在肾脏各解剖带,与盐水组相比,ADC在各粘度组均明显降低,且对比剂粘度越高,ADC值越小。4.不同粘度对肾病家兔肾脏的功能磁共振参数影响变化规律同正常家兔趋势,但高粘度组第7天肾脏损伤没有恢复。5.与无干预低粘度组相比,在24h,水化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各解剖带R2*值均有所下降,ADC值及FA值升高,且在IS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阿托伐他汀组各解剖带R2*值较水化组低,FA值及ADC值较水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水化+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各解剖带R2*较水化及阿托伐他汀组低,FA值及ADC值较另两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各解剖带参数值于第3天恢复。6.与无干预中粘度组相比,在第1天,水化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各解剖带R2*值均有所下降,ADC值及FA值升高,且在IS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阿托伐他汀组各解剖带R2*值较水化组低,FA值及ADC值较水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水化+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各解剖带R2*较水化及阿托伐他汀组低,FA值及ADC值较另两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化组及联合组各解剖带参数值于第3天恢复。阿托伐他汀组各解剖带参数值第7天恢复。7.与无干预高粘度组相比,第1天,水化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各解剖带R2*值均有所下降,ADC值及FA值升高,且在IS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阿托伐他汀组各解剖带R2*值较水化组低,FA值及ADC值较水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1天,水化+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各解剖带R2*值较水化及阿托伐他汀组低,FA值及ADC值较另两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化组及联合组各解剖带参数值于第7天恢复。阿托伐他汀组各解剖带参数值第7天未恢复。8.组织学分析仅在CO、OSOM和ISOM进行。在正常及糖尿病肾病家兔,与盐水组肾组织相比三种对比剂注射后,肾脏三个解剖带内的管状结构均显着扩张,肾脏皮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空泡,肾脏皮质和外髓外带肾小管管腔内可见大量碎屑堆积,对比剂粘度越高,病理损伤越重。第1天,病理评分最重,正常家兔各组及肾病家兔低粘度组、中粘度组第7天恢复,高粘度组第7天仍未恢复。9.注射对比剂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核HIF-1a表达上升,第1天表达最明显,后逐渐恢复,肾病家兔高粘度组第7天没有恢复。10.注射对比剂后,肾小管包膜AQP-1表达下降,第1天降至最低,后逐渐恢复,肾病家兔高粘度组第7天没有恢复。11.外髓内带的R2*值与HIF-1a评分显着相关,P=0.000,r=0.78。外髓内带的ADC值与AQP-1显着相关,P=0.000,r=0.91。结论:1.对于正常及糖尿病肾病的家兔,对比剂碘克沙醇粘度越高,对肾组织造成的损伤及缺氧越重。2.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后,第1天肾脏损伤最重。3.对于糖尿病肾病家兔,注射高粘度对比剂后,对肾脏损伤时间明显延长。4.功能磁共振参数R2*、FA和ADC对于判断肾组织氧含量和反应肾脏病理学变化有重要价值。5.水化和阿托伐他汀对低粘度及中粘度比剂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程度均有减低作用,且他汀作用明显;水化可缩短肾脏损伤恢复时间;二者联合预防效果提高。6.水化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高粘度对比剂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肾脏的损伤有减轻作用,但不会明显缩短恢复时间。

王建昆[5](2021)在《基于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第一部分为张大宁教授“糖肾方”以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Ⅲ~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第二部分基于GEO差异基因分析联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药理机制。通过对药物活性成分的靶点与疾病差异基因构建网络药理关联,探讨药物针对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病例来源于丁字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天津市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者68例,治疗中脱落5例,最终有效病例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糖肾方”加减汤药口服治疗,对照组西医对症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等以判定疗效,最后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数据分析。2.在TCMSP、TCMID等药物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补充“糖肾方”药物成分,根据ADME(药代动力学)性质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分子靶点。在GEO数据库中检索有关DKD疾病的基因芯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将二者取交集绘制venn图,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交集基因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得到PPI核心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Cytoscape3.7.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R软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等。结果:第一部分:1.西医疗效评定: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45.16%,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1.88%。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治疗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尿素氮明显上升(P<0.05),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明显改善(P<0.05)。4.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第二部分:1.通过数据库及文献补充筛选出139种药物有效成分,药物靶点343个。GEO差异基因通过校正P value得出差异基因1046个,取交集后关联基因32个。经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出关联基因的生物功能及作用通路,如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殖的积极调节等生物过程;含胶原的胞外基质、囊泡腔、细胞质小泡腔等细胞组分;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视黄醇脱氢酶活性等分子功能,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传导途径、HIF-1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结论:1.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显着,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延缓DKD进展。2.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主要有:抗炎、降糖、抑制氧化应激、抑制肾脏纤维化等,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子宜[6](2021)在《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应用自拟合剂(宝肾方,BSF)治疗自发性DN小鼠,观察其治疗DN小鼠的疗效并探讨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125只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db/db-m(DN模型组);db/db-hd(BSF高剂量治疗组);db/db-md(BSF中剂量治疗组);db/db-ld(BSF低剂量治疗组),db/db-me(阳性对照组);构建DN模型,以野生小鼠db/m为对照(空白对照组);db/db-me给与厄贝沙坦为阳性对照;自8周龄末,分别给与高、中、低剂量BSF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与厄贝沙坦治疗,连续26周,期间每4周记录体质量,检测随机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在给药18周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进行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另一只肾脏制备肾组织匀浆,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肾脏IL-6、TNF α和TNF-1R和TNF-2R水平。同时,在治疗早、中、晚期(给药1、8、18周)取粪便样品,应用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变化。结果 ①db/db小鼠饲养8周时,小鼠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DN模型构建成功。②db/db-m组在给药1、4、8、12和18周,与同周龄组db/m小鼠相比,小鼠体质量水平、血糖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给药4周后,与db/db-m组相比,db/db-hd组和db/db-md组体质量水平、血糖排泄率均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在20周龄时db/db-m组较其它组出现了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BSF剂量组及db/db-me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降低(P<0.01),且BSF高、中剂量BSF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db/db-me组(P<0.01)。③药物处理18周后肾脏病理显示,d b/db-m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颗粒及空泡变性,散在炎症细胞浸润,BSF高、中剂量能够减低系膜基质扩张评分(P<0.05),减低程度大于db/db-me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药物处理4周后,与db/db-m组相比,BSF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IL-6、TNF α、T NF-1R 和 TNF-2R水平均下降(P<0.05),以 db/db-hd 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⑤对物种类别数量进行组间分析后,db/db-m组小鼠与db/m组小鼠比较,物种数量在饲养16周后出现了出现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处理8周后,db/db-hd组及db/db-me组小鼠菌群多样性及丰度较db/db-m组显着减低(P<0.05),尤其是高剂量BSF可以使DN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接近正常对照小鼠。药物处理16周后,db/db-m组与其它组别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均无差异(P>0.05),与db/m组小鼠对比,高剂量的BSF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无差异(P>0.05),其它组均出现了肠道菌群增高(P<0.05)。⑥对具体差异菌群进行组间分析,药物早期治疗1周后,db/db-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疣微生物门、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属明显增高(P<0.05),不同剂量BSF组与db/db-m组比较,上述菌群均减低(P<0.05),而瘤胃球菌科UCG014属的丰度增加(P<0.05)。药物处理8周治疗中期,db/db-hd组与db/db-m组比较,另枝菌属、毛螺菌科N K4A136属的丰度减低(P<0.05)。药物处理18周治疗后期,另枝菌属、螺杆菌属在db/m组较其它各组均增多(P<0.05),未鉴定的肠杆菌科属在db/db-me组较其它组均增多(P<0.05)。结论 中药方剂BSF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有效降低DN模型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病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系列炎症因子有关,本研究为BSF方剂临床转化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妮尕热·阿布都外力[7](2021)在《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早期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和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低剂量复合益生菌组和高剂量复合益生菌组(mg/kg·d),以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组,每组8只大鼠。1.观察复合益生菌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用血糖仪测量不同时期的血糖,ELISA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含量,生化仪检测BUN,Scr和24h Up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2.Q-PCR法检测TNF-α、IL-6、Bax、Bcl-2和Caspase-3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TNF-α、NF-κB、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中的TNF-α和IL-6的表达。3.Q-PCR法检测肾组织TLR2、TLR4的m RNA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1.乳源性复合益生菌治疗可显着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体重,Hb A1c,BUN,Scr以及24h Up的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肾脏组织形态。2.复合益生菌能够显着降低TLR2、TLR4的m RNA的表达和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3.复合益生菌显着降低TNF-α、IL-6、Bax/Bcl-2和Caspase-3m RNA的表达(P<0.05;P<0.01),复合益生菌明显增加p-Akt的蛋白表达以及显着降低TNF-α,NF-κB-p-p65,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P<0.01),TNF-α和IL-6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可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与TLR2、TLR4/NF-κB与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蒋丽萍[8](2020)在《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搜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近3年来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初诊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规律,深入了解糖尿病肾脏病变(DKD)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发病的预防、诊断及其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病例查阅的方式,通过筛选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患者,共纳入病例60例。根据初诊糖尿病有无DKD,分为初诊糖尿病合并DKD组(DKD组)和初诊糖尿病不合并DKD组(NDKD组),每组3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及中医证型。汇总临床观察的数据,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DKD组平均年龄为60.50岁,NDKD组为55.77岁,DKD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NDK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年龄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2.DKD组的SBP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63>142.20,P=0.045),DKD组的DBP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47>86.10,P=0.014)。考虑高血压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3.DKD组的BMI水平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8>24.28,P<0.001),DKD组的腰围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2>85.58,P=0.003)。考虑BMI、腰围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4.DKD组的TC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4.62,P=0.014),DKD组的TG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41,P=0.022)。DKD组的HDL-C低于非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1.21,P=0.009)。考虑TC、TG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5.DKD组的FPG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8>9.46,P=0.049),DKD组的2hPBG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86>12.60,P<0.001),DKD组的HbA1c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8.04,P=0.00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FPG、2hPBG、HbA1c也与DKD的发生有关。考虑血糖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6.DKD组的BUN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1>5.84,P=0.013),DKD组的Cysc高于NDK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1.58,P<0.001)。考虑BUN、Cysc与初诊糖尿病合并DKD发病呈正相关。7.初诊糖尿病合并DKD患者中医辨证分析,气阴两虚证患者人数最多,占50%,其次是肝肾阴虚证患者占26.67%,气血两虚证患者占13.3%,脾肾阳虚证患者人数最少,占10%。结论: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胱抑素C。2、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者最多见。气阴两虚证患者人数最多,占50%,其次是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表明DKD的主要病机以本虚为主。

姜雪[9](2020)在《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日益威胁人类健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与肾小球、血管和肾小管损伤相关。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加速衰老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肾间质损伤的重要细胞事件。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衍生物,是II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具有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等多种降糖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部分逆转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损害。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是一类能直接与RNA结合的蛋白,通过与RNA结合形成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调控RNA的生物学功能。MBNL1(muscleblind like splicing regulator 1,盲肌样蛋白1)是一个由343个氨基酸构成的RBP,定位于3号染色体q25.1-q25.2,在细胞中的定位失调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重要发病原因。MBNL1可与多种RNA结合,调控其选择性剪接、选择性聚腺苷酸化、稳定性和亚细胞定位。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二甲双胍或MBNL1对糖尿病肾病衰老的作用与机制。MiRNAs是一种由21到25个核苷酸组成具有保守序列的小功能非编码RNA,通过与相应mRNA的3’UTR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迁移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miRNAs在调控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相关并发症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130a-3p定位于11号染色体q12.a,研究表明miR-130a-3p在老年小鼠的血液与肝脏中表达降低。本研究通过RBPDB软件分析预测,发现MBNL1与miR-130a-3p存在潜在结合位点。STAT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是一种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定位于17号染色体q21.2,与细胞表面的多肽受体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STAT3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STAT3的活性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研究通过targetScan、RNA22、miRanda软件预测mi R-130a-3p与STAT3存在潜在的结合位点,但miR-130a-3p与STAT3的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探讨MBNL1、miR-130a-3p、STAT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内源性表达,以及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关系,明确MBNL1、miR-130a-3p、STAT3分子间的调节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是否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发挥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应用正常糖(D-葡萄糖浓度为5.56mmol/L)、高糖(D-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高渗(D-葡萄糖浓度为5.56mmol/L,甘露醇浓度为24.44mmol/L)培养基进行培养。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观察比较各组细胞衰老水平,建立并验证人肾小管上皮衰老模型。应用慢病毒及嘌呤霉素构建敲降MBNL1、过表达MBNL1、敲降STAT3和过表达STAT3稳转细胞系,并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130a-3p mimics和miR-130a-3p inhibitor。应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探讨MBNL1、miR-130a、STAT3及其相互作用对细胞衰老的影响。应用RIP、新生RNA检测等实验验证MBNL1与miR-130a-3p的相互结合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30a-3p对STAT3的调控。第二部分:应用1mmol/L二甲双胍刺激细胞2小时,建立二甲双胍组,并检测细胞衰老水平。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第一部分中构建的转染细胞系,验证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STAT3对细胞衰老的延缓作用。第三部分:应用雄性db/m小鼠和db/db小鼠结合二甲双胍给药在体内进行验证。分别于周龄8周、16周、24周时,处死小鼠并取出肾脏标本,包埋并制作石蜡切片。经HE、PAS、Masson染色等常规病理手段检测病变程度,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BNL1与STAT3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30a-3p的表达。实验结果:第一部分:在作用24h和48h时,高糖组与高渗组、正常糖组的细胞衰老程度无显着差异。72h时,高糖组细胞衰老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糖组及高渗组。因此选择72h为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最佳时间点。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HK-2细胞中MBNL1及mi R-130a-3p的表达显着降低,STAT3表达显着升高。在高糖状态下,MBNL1、miR-130a-3p及沉默STAT3均能够延缓细胞衰老。RIP、新生RNA等实验证实了MBNL1可以特异性结合miR-130a-3p并增加其稳定性。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下调miR-130a-3p能够逆转MBNL1对细胞衰老的延缓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实验证实了miR-130a-3p可以与STAT3的3’UTR区靶向结合并负性调控其表达。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实验证实STAT3能够逆转miR-130a-3p对肾脏衰老的延缓作用。第二部分:高糖+二甲双胍组P21蛋白的表达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均显着低于高糖组。二甲双胍能够上调高糖状态下细胞中MBNL1、miR-130a-3p的表达并降低STAT3的表达。而且沉默MBNL1、下调miR-130a-3p及上调STAT3的表达均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可以上调MBNL1的表达增强其与miR-130a-3p的结合作用延缓细胞衰老。二甲双胍可以上调miR-130a-3p的表达增强其对STAT3的负性调控作用延缓细胞衰老。第三部分:在体内实验中,随着周龄的增加,db/db糖尿病小鼠组空腹血糖和血清肌酐显着升高,肾脏HE染色显示肾小球肥大,PAS染色显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Masson染色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BNL1和mi R-130a-3p表达显着降低,STAT3表达显着增加。而二甲双胍治疗能够下调小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肌酐水平,减轻HE、PAS、Masson染色所示的病变,并上调MBNL1和miR-130a-3p的表达,下调STAT3的表达。结论:1.高糖可以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2.MBNL1和miR-130a-3p在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低表达;STAT3在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3.MBNL1和miR-130a-3p及下调STAT3,可以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4.MBNL1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mi R-130a-3p,增加mi R-130a-3p的稳定性。STAT3是miR-130a-3p的靶基因。5.高糖可以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6.二甲双胍可以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7.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BNL1的表达增强其与miR-130a-3p的结合作用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8.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i R-130a-3p的表达增强其对STAT3的负性调控作用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9.二甲双胍可以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10.MBNL1、miR-130a-3p在db/db小鼠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低表达;STAT3在db/db小鼠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11.二甲双胍可以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唐小玲[10](2020)在《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研究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JAK/STAT/SOC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石肾舒胶囊低剂量组(肾低组)及芪石肾舒胶囊高剂量组(肾高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予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予以芪石肾舒胶囊低剂量(1.2g/kg.d)、芪石肾舒胶囊高剂量(2.4g/kg.d)、缬沙坦胶囊(0.034g/kg.d)每日1次灌胃治疗,共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2周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称重并测空腹血糖,并用代谢笼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每4周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液标本检测肾功,留取肾脏在光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JAK2、P-STAT3、SOCS1及SOCS3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JAK2、STAT3、SOCS-1、SOCS-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JAK2、P-STAT3、SOCS-1、SOCS-3的蛋白含量。结果:1.血糖、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血糖均明显升高(p<0.01),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体重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及肾高组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低组体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高组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高组相比,肾低组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明显降低(p<0.05)。2.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治疗前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高组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与肾高组相比,肾低组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EA)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低组及肾高组BUN及CRE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低组BUN升高(p<0.01),而CREA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高组及缬沙坦组BUN及CREA均明显降低,但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BUN及CREA均明显升高(p<0.01),肾高组BUN及CREA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高组相比,肾低组BUN及CREA均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脏病理改变:HE及Masson染色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球未见明显的萎缩或肿大,无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炎性渗出。模型组肾间质内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肾间质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聚集。肾低组肾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偏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并可见较多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肿胀变形呈气球样变;肾高组肾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气球样变较肾低组病变轻微,缬沙坦组病变与肾高组相当。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间质区细胞p-JAK2、p-STAT3及SOCS1、SOCS3均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治疗组P-JAK2、P-STAT3表达相对增多,而SOCS1及SOCS3表达相对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低组P-JAK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P-JAK2、P-STAT3的表达相对减少,而SOCS1表达相对增加,SOCS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P-JAK2、P-STAT3及SOCS1、SOCS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高组P-JAK2及P-STAT3的表达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OCS1及SOCS3表达相对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高组相比,肾低组P-JAK2、P-STAT3表达相对增加,而SOCS1、SOCS3的表达相对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JAK2、STAT3及SOCS-1、SOCS-3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JAK2、STAT3的mRNA表达量均增加,SOCS1及SOCS3的mRNA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JAK2及STAT3的mRNA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1及SOCS3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相比,肾低组JAK2、STAT3的mRNA表达最多,而SOCS1、SOCS3的mRNA表达最少,肾高组JAK2、STAT3的mRNA表达相对最少,SOCS1、SOCS3的mRNA表达相对最多,缬沙坦组相关蛋白的表达居于二者之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P-JAK2及P-STAT3及SOCS-1、SOCS-3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P-JAK2及P-STAT3表达明显增加,而SOCS1及SOCS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P-JAK2及P-STAT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SOCS1及SOCS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缬沙坦组相比,肾低组P-JAK2、P-STAT3表达增加,SOCS1、SOCS3表达量降低(p<0.05),肾高组P-JAK2、P-STAT3的表达降低,而SOCS1及SOCS3的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高组相比,肾低组P-JAK2、P-STAT3的表达增加,而SOCS1、SOCS3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芪石肾舒胶囊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JAK/STAT/SOCS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损害发生发展过程。3.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JAK/STAT/SOCS信号通路中P-JAK2、P-STAT3表达及上调SOCS-1、SOCS-3的表达有关。

二、II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内AT-II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I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内AT-II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辨治
        1.4 常用治则治法
        1.5 其他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2.3 发病机制研究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终止试验标准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3 试验设计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药品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观察指标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标准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病例收集情况
        7.2 基线比较
        7.3 疗效比较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8 讨论
        8.1 立论依据
        8.2 组方分析
        8.3 疗效分析
        8.4 机理探讨
        8.5 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左卡尼汀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1.4 工作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细胞分组
        2.2.2 肾小球足细胞复苏
        2.2.3 肾小球足细胞传代
        2.2.4 肾小球足细胞分化
        2.2.5 肾小球足细胞冻存
        2.2.6 细胞计数
        2.2.7 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CK-8)
        2.2.8 流式细胞法
        2.2.9 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MPC-5细胞活力测定
    3.2 LC对HG诱导足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3.2.1 观察各组MPC-5细胞Bip蛋白
        3.2.2 观察各组MPC-5细胞中CHOP蛋白
    3.3 观察LC对HG诱导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3.3.1 各组MPC-5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3.3.2 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MPC-5细胞中Bcl-2、Bax的测定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3)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重要名词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1.2.1 糖尿病的分类
        1.2.2 糖尿病的并发症
        1.2.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2.4 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1.3.1 发病机理
        1.3.2 糖尿病肾病治疗进展
    1.4 海参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4.1 海参概述
        1.4.2 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参酶解产物抗氧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功效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海参氨基酸组成
        2.3.2 海参酶解蛋白酶筛选及酶解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参酶解物调节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研究及活性肽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海参酶解物的组成分析
        3.3.2 海参酶解物的鉴定和表征
        3.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3.3.4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3.3.5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3.3.6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脏器指数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参酶解物调节Ⅱ糖尿病大鼠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4.3.2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4.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组织病理的影响
        4.3.4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含量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参酶解物中胰岛素增敏肽对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海参酶解物的潜在活性肽对软脂酸诱导HepG2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5.3.2 不同浓度的AAE、SPA和ALGP对软脂酸诱导HepG2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5.3.3 SPA对GLUTs和GSK-3的影响
        5.3.4 SPA对PI3K/Akt通路调控的影响
        5.3.5 SPA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中的稳定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参酶解物改善Ⅱ糖尿病大鼠肾病并发症作用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2.3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6.3.2 海参酶解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6.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因子的影响
        6.3.4 组织病理学分析
        6.3.5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Akt/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
        6.3.6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TLR4/NF-кB信号通路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参酶解物中抗炎肽及抗氧化肽对高糖诱导的MES13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法
        7.2.3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WWGP和APGY对高糖诱导MES13 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7.3.2 WWGP和APGY对Akt/Nrf2通路调控的影响
        7.3.3 Keap1与抗氧化肽的分子对接
        7.3.4 ALGP和WWGP对MES13 细胞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7.3.5 ALGP和WWGP对TLR4/NF-κB通路调控的影响
        7.3.6 TLR4 与抗炎肽的分子对接
        7.3.7 ALGP、WWGP和APGY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中的稳定性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功能磁共振评价碘对比剂粘度致家兔肾损伤及水化、阿托伐他汀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功能磁共振评价碘对比剂粘度诱导家兔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2 对比剂计量的选择
        2.3 实验方案
        2.3.1 正常家兔组
        2.3.2 糖尿病肾病家兔组
        2.3.3 实验流程图
        2.4 BOLD、DWI和 DTI扫描和图像后处理
        2.4.1 磁共振检查仪
        2.4.2 家兔准备及体位
        2.4.3 检查序列如表 2.2 所示
        2.4.4 图像后处理
        2.5 组织学分析
        2.6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6.1 免疫组化SP法染色
        2.6.2 观察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正常家兔对比剂注射后肾脏fMRI测量值及免疫组化
        3.1.1 对比剂注射后肾脏R2*值的变化
        3.1.2 对比剂注射后肾脏FA值变化
        3.1.3 对比剂注射后肾脏ADC值变化
        3.1.4 HE染色
        3.1.5 免疫组化
        3.2 糖尿病肾病家兔对比剂注射后肾脏fMRI测量值及免疫组化
        3.2.1 对比剂注射后,糖尿病肾病家兔肾脏fMRI参数值变化
        3.2.2 组织学分析
        3.2.3 免疫组化分析
        3.2.4 fMRI参数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水化及阿托伐他汀对碘对比剂诱导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预防作用的观察及功能磁共振评价的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2 对比剂计量的选择
        2.3 实验方案
        2.3.1 108 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建立II型糖尿病肾病模型
        2.3.2 分组
        2.3.3 实验过程
        2.3.4 实验的流程图
        2.4 BOLD、DWI和 DTI扫描和图像后处理
        2.4.1 磁共振检查仪
        2.4.2 家兔准备及体位
        2.4.3 检查序列:同论文一
        2.4.4 图像后处理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低粘度组的比较
        3.2 中粘度组的比较
        3.3 高粘度组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碘对比剂肾损伤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案
    3 资料与分析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历史沿革
        3 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
        4 张大宁学术特色及组方思想
        5 单味中药药理分析
        6 临床疗效评定
        7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 GEO 差异基因分析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1 生物信息平台及软件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中医药领域前景
        2 “糖肾方”治疗DKD网络药理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动物模型及分组
        1.4 药品制备
    2.实验方法
        2.1 小鼠体重测定
        2.2 血糖、尿素氮、肌酐检测检测
        2.3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
        2.4 肾脏组织病理及细胞因子表达差异
        2.5 肠道菌群检测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BSF对各组小鼠体质量、生化、病理、细胞因子等生物学指标影响
        1.1 db/db小鼠体重变化
        1.2 db/db小鼠血糖变化
        1.3 db/db小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
        1.4 db/db小鼠血尿素氮水平的变化
        1.5 db/db小鼠血肌酐水平的变化
        1.6 BSF对 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病理的影响
        1.7 BSF对 db/db小鼠肾组织裂解液TNFα、IL-6、TNF-1R和 TNF-2R的影响
    2.肠道菌群16s测序实验结果
        2.1 序列聚类分析(OTU分析)测序数据的整体情况
        2.2 粪便菌群多样性分析
        2.3 物种注释探究各组样本中微生物结构的特点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工作业绩

(7)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菌株的来源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乳源性复合益生菌的制备
        2.2 DN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3 指标的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机制研究中靶点药物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8)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技术路线图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2.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
    3. 两组血压分布情况
    4. 两组体重指数和腰围分布情况
    5. 两组血脂分布情况
    6. 两组血糖分布情况
    7. 两组Scr、BUN、Cysc分布情况
    8. 与DKD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9. 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DKD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DKD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DKD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
    3. 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3.1 年龄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3.2 血压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3.3 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3.4 血脂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3.5 血糖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3.6 肾脏功能与初诊糖尿病即并发DKD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本文发表于《当代医药论丛》)
    参考文献
附录2 量表
致谢
论着

(9)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高糖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 通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分组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引物序列
        2.5 shRNA及 inhibitor序列
        2.6 主要相关溶液的配置方法
    3 实验方法
        3.1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3.2 细胞转染
        3.3 稳转细胞系构建
        3.4 RNA提取
        3.5 反转录反应
        3.6 实时定量PCR
        3.7 细胞蛋白提取
        3.8 Western Blot
        3.9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
        3.10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
        3.11 RNA新生实验
        3.12 半衰期实验
        3.1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3.14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2 高糖通过下调MBNL1的表达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3 高糖通过下调miR-130a-3p的表达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4 MBNL1 通过特异性结合miR-130a-3p,增加其稳定性
        4.5 高糖通过上调STAT3的表达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6 STAT3是miR-130a-3p的靶基因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部分 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 途径延缓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分组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器材
        2.4 引物序列
        2.5 sh RNA及 inhibitor序列
        2.6 主要相关溶液的配置方法
    3 实验方法
        3.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3.2 稳转细胞系构建
        3.3 细胞双转染
        3.4 RNA提取
        3.5 反转录反应
        3.6 实时定量PCR
        3.7 细胞蛋白提取
        3.8 Western Blot
        3.9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二甲双胍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2 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BNL1的表达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3 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iR-130a-3p的表达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4 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BNL1 的表达,增加miR-130a-3p的稳定性,进而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5 二甲双胍通过下调STAT3的表达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4.6 二甲双胍通过上调miR-130a-3p增加对STAT3 负性调控,进而延缓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部分 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 途径延缓db/d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分组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器材(所用器材与第一部分相同则省略)
        2.4 探针信息
    3 实验方法
        3.1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
        3.2 石蜡切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
        3.3 石蜡切片PAS染色
        3.4 石蜡切片masson染色
        3.5 免疫组化检测MBNL1和STAT3 水平
        3.6 石蜡切片DAB显色原位杂交染色
        3.7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 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5 讨论
    6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研究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办法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2 主要实验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实验动物分组及用药
        4.2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
        4.3 收集动物标本
        4.4 检测指标
        4.5 HE 染色
        4.6 Masson 染色
        4.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8 荧光定量 PCR
        4.9 Western blot 检测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II型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内AT-II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左卡尼汀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 赵圣姬. 延边大学, 2021(02)
  • [3]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婷婷. 广西大学, 2021(01)
  • [4]功能磁共振评价碘对比剂粘度致家兔肾损伤及水化、阿托伐他汀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 张鑫.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D]. 王建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D]. 王子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D]. 妮尕热·阿布都外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8]初诊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 蒋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二甲双胍通过MBNL1/miR-130a-3p/STAT3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D]. 姜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研究芪石肾舒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机制[D]. 唐小玲.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标签:;  ;  ;  ;  

II型糖尿病肾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AT-II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