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在自动封堵机中的应用

PLC在自动封堵机中的应用

一、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禄[1](2016)在《发动机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机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要求制造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敏性和适应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装配作业是制造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后置工序,装配质量对产品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汽车发动机气门弹簧的装配大多仍然依靠人工安装。手工装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公司购买设备的成本,但是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手工装配不但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不能适应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其次是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来讲,若要使产品的质量优势在当今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自动化装配必定会全部取代人工装配。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内外在相关领域上的优秀设计经验,研制出发动机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设备,以降低装配误差和人工成本,提高装配效率。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结合国内外对汽车自动化装配线的研究现状及一些相关类似专机的优秀设计经验,制定了可行的装配工艺方案,并初步对整个机构进行了方案设计。(2)设计了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机柔性输送、顶升摇摆、自动上料、自动抓取等四个功能部分的机械结构,详细介绍了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原理,并提出了各个部件在设计、生产或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柔性输送机构中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校核,并对横移机构主要部件的关键零件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及选型。(4)对该机控制面板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结合动作时序原理图对本机的气动控制部分及电气程序控制(PLC)进行了设计。

李源[2](2016)在《柴油机气门座圈压装试验研究及CAE分析》文中提出气门座圈作为发动机缸盖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它与气门头部配合对气缸起密封作用,用于控制新鲜空气的吸入与废气的排除,其性能影响发动机的油耗、功率、效率乃至寿命。气门座圈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除了承受高温燃气的腐蚀外,还要承受气缸内爆发压力及气门的高速冲击。因此,气门座圈压装工艺作为缸盖装配中重要的工艺过程,其压装质量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输出功率及使用寿命。本文首先介绍了气门座圈压装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柴油机气门座圈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压装工艺。然后针对实际生产中某特定型号的柴油机气门座圈凡尔线跳动和真空试漏超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了根本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改进及解决措施,成功解决了工厂实际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座圈压装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出了可以用常温压装工艺代替冷冻压装工艺的改进方法,通过与冷冻压装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常温压装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用座圈周向应变及力-位移曲线作为判断常温压装可靠性的标准。阐述了过盈配合理论及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依据厚壁圆筒理论推导出的组合厚壁圆筒公式对气门座圈过盈配合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气门座圈过盈配合时的弹性力学解,并对其过盈配合强度进行了校核。最后,介绍了过盈装配非线性接触问题的求解方法及过盈量在ANSYS接触中的正确设置方法,根据理论分析对气门座圈压装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压装过程中零件的应力、应变等情况,并通过ANSYS参数化编程得到了压装过程中的力-位移(F-S)曲线。本文针对柴油机气门座圈的压装这一课题,通过试验研究成功解决了工厂实际问题,并对压装工艺提出了改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过盈配合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充分说明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以为气门座圈设计、压装工艺优化、压装设备选择及过盈量的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

潘玉兰[3](2014)在《基于PLC自动压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介绍了基于三菱PLC自动压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是PLC,主要内容是有关PLC的软件和硬件。阐述了PLC自动控制方面的各种应用情况。

盛鑫军[4](2014)在《玻璃覆晶的封装互连性能检测方法及倒装设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CD)行业发展迅速,制造更大尺寸、轻薄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的的LCD成为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LCD模组普遍采用各向异性胶互连(ACF)的玻璃覆晶(COG)封装方式,其芯片凸点间距已达25μm,封装密度高,工艺参数复杂。在ACF-COG互连工艺设计与优化过程中,互连电阻因其不稳定性和易于退化的特点已成为评估产品互连性能的关键指标,容易引发严重的可靠性问题。互连电阻的数值与产品邦定工艺、设备特性、封装材料特性、COG产品设计等诸多参数相关,影响因素众多。如何确保在相邻凸点不短路的情况下,互连电阻小、均匀并且可控是COG封装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评估互连电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制造测试芯片,采用电阻监测及人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费时费力,且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因此,对于后续更高密度的玻璃覆晶模组互连性能评估而言,亟需一种互连电阻的自动估计及定量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COG封装工艺及互连电阻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ACF-COG互连电阻自动估计方法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基于颗粒导电面积的ACF互连电阻模型、以及凸点导电面积的自动获取方法,为更高密度的LCD模组封装自动化电阻监测及工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考虑到国内高密度COG倒装设备研发的迫切性,本文结合COG封装工艺特点,开展倒装设备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并在该设备上进行了互连电阻自动估计方法的测试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一、提出了基于导电面积的互连电阻估计思路,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导电面积的ACF-COG封装导电颗粒电阻模型,该模型中包括颗粒与电极/凸点接触电阻、颗粒薄壁体电阻以及接触面上的隧道电阻。通过模型测试与数据比对发现,与其他已发表的电阻模型相比,该导电颗粒互连电阻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试据吻合度更高。基于该导电颗粒的电阻模型,提出了多导电颗粒情况下凸点与电极的互连电阻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因颗粒间的电场交互及边界电势效应引入的附加电阻,为后续获得导电颗粒的接触面积和位置后求解凸点互连电阻提供了途径。二、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COG凸点互连电阻估计方法,解决了凸点导电面积自动获取的难题。根据凸点边界直线概率较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边界特征提取、能量梯度、凸点几何特征信息融合的凸点边界提取及区域截取方法,可以自动实现凸点角度纠偏及凸点区域提取,该方法对于图像中颗粒团聚或气泡等噪声的干扰具有强鲁棒性。通过图像形态学操作,可实现凸点导电颗粒的识别与导电面积的计算,并利用电阻模型,准确估计凸点互连电阻。经凸点图片测试分析发现,利用本文提出的凸点边界提取及区域截取方法,凸点检出率超过95%。在凸点导电颗粒计数方面,通过人工比对,准确率达到94%,特别在因压力过大或者颗粒识别噪声较大的颗粒难识别的情况下,本方法有明显优势。在互连电阻估计方面,该方法可以通过精确的导电面积及颗粒位置计算获得较准确的凸点互连电阻。三、根据ACF-COG封装封装密度高、工艺流程复杂、对位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密度高精度倒装机新结构形式。该倒装机由IC上料转台、玻璃上料机械手、精密对位预压台以及双头本压台等关键部分组成。设计并优化了邦定压头结构,以控制压头的平面温差及平面度,通过结构热传递与热应变仿真分析并调整结构参数,实现了热压面温差与平面度分别为3.39C、2μm,达到设备热压要求。根据高密度高精度COG倒装机的方案设计,对预压对位、芯片拾取的视觉系统进行了设计与选型,设计了IC芯片上料机构、邦定压头、运动平台,并最终完成了设备机械结构设计。四、结合高密度高精度COG倒装设备的功能与结构设计,设计了设备的控制系统方案,分析并优化了系统控制时序,实现了双片生产时间<12s(11.75s)生产工序规划与控制。针对设备的移动定位精度、视觉对位精度、邦定压头热压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设备的定位和热压精度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采用LCD玻璃基板和芯片进行邦定,采集测试模组的228个凸点图片进行了互连电阻估计及统计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方法估计的凸点互连电阻及邦定压力与实测值吻合,在准确性和凸点性能分析方面有优势。该方法可获取凸点导电面积、凸点下导电颗粒数目、颗粒导电面积等信息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可快速定位缺陷凸点,为COG封装工艺分析与优化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杨书仪,周吉彬[5](2002)在《MF-600WX试验机液压系统的PLC控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MF - 60 0WX试验机的液压系统自动循环工作过程 ,并着重描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要点。

杨书仪[6](2001)在《PLC在MF-600WX试验机控制系统中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一种应用于 MF 6 0 0 WX试验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着重阐述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软件设计要点 .

卢炜[7](2000)在《PLC控制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一种用于发动机缸体的全自动堵片压装机 ,阐明了该全自动堵片压装机的结构特点 ,叙述了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并着重介绍了软件设计思想和程序结构 ,以及由软件实行的对功能的修补和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卢炜[8](2000)在《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一种用于发动机缸体的全自动堵片压装机。阐明该全自动堵片压装机的结构特点和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着重叙述了软件设计思想和程序结构,以及由软件实行对功能的修补和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卢炜,李惕新[9](2000)在《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发动机缸体的全自动堵片压装机PLC控制系统,首先阐明该全自动堵片压装机的结构特点,然后叙述了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着重阐述软件设计思想和程序结构,以及由软件实现的对功能的修补。

卢炜[10](1999)在《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发动机缸体的全自动堵片压装机及该机的结构特点,然后叙述了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着重叙述了软件设计思想和程序结构,以及由软件实行的对功能的修补和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二、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发动机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机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意义
    1.4 发动机自动化装配线及其相关专机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机的方案设计
    2.1 技术要求和设计需求
        2.1.1 技术要求
        2.1.2 设计需求
    2.2 装配机的装配工艺设计
        2.2.1 概述
        2.2.2 装配机的装配工序分析
    2.3 装配机的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自动装配机的结构设计
    3.1 全自动装配机的整体结构设计
    3.2 全自动装配机主要机构的结构设计
        3.2.1 柔性输送机构设计
        3.2.2 顶升摇摆机构设计
        3.2.3 自动上料机构设计
        3.2.4 自动抓取机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对关键件的设计、有限元分析或选型
    4.1 柔性输送机构中积放辊道的有关设计
        4.1.1 新技术、新材料在积放辊道中的应用
        4.1.2 摩擦套的摩擦系数的选用条件分析
        4.1.3 辊轮轴的有限元分析
    4.2 滚珠丝杠机构的设计与选型
        4.2.1 滚珠丝杠机构
        4.2.2 滚珠丝杠的端部支承方式
    4.3 滚珠丝杠机构的计算与选型
        4.3.1 丝杠精度的选择
        4.3.2 支撑方式的选择
        4.3.3 丝杠最小外径的选择
        4.3.4 疲劳强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全自动装配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面板的设计
    5.2 控制程序的设计
        5.2.1 PLC的特点
        5.2.2 动作时序原理图的设计
        5.2.3 电路图及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5.3 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5.3.1 气动系统概述
        5.3.2 气动原理图的设计
    5.4 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柴油机气门座圈压装试验研究及CAE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概述
        1.3.1 有限单元法概念及发展
        1.3.2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柴油机气门座圈压装工艺及压装问题试验研究
    2.1 柴油机气门座圈简介
        2.1.1 缸盖气门座圈结构特点
        2.1.2 气门座圈工作原理
    2.2 气门座圈压装工艺
        2.2.1 气门座圈常用压装方式及设备
        2.2.2 康明斯K缸盖气门座圈装配工艺
    2.3 K缸盖座圈凡尔线跳动超差问题研究
        2.3.1 发现问题及原因初探
        2.3.2 凡尔线跳动超差原因试验研究
        2.3.3 确定原因及改进方法
    2.4 K缸盖气门真空试漏超差问题分析研究
        2.4.1 真空试漏检测原理
        2.4.2 K缸盖泄漏问题试验分析
        2.4.3 确定原因及改进措施
    2.5 本章小结
3 座圈常温压装可行性试验研究
    3.1 座圈常温压装概述
    3.2 座圈常温与冷冻压装工艺试验
        3.2.1 座圈冷冻后直径变化及有效时间试验
        3.2.2 常温与冷冻压装试验对比分析
    3.3 常温压装可靠性标准
        3.3.1 周向应变与压装的理论关系
        3.3.2 座圈周向应变检测与可靠性评估
    3.4 座圈压装力-位移检测
        3.4.1 压装过程测力系统概述
        3.4.2 ATP压装和冷冻压装的力-位移检测
        3.4.3 力-位移曲线作为常温压装判定标准的依据
    3.5 本章小结
4 气门座圈过盈配合理论分析计算
    4.1 过盈配合理论基础
        4.1.1 过盈配合概念及特点
        4.1.2 过盈配合的计算
    4.2 厚壁圆筒理论
        4.2.1 均压厚壁圆筒的弹性分析
        4.2.2 组合厚壁圆筒的弹性分析
    4.3 气门座圈过盈配合的分析
        4.3.1 气门座圈模型简化
        4.3.2 气门座圈过盈配合的弹性力学解
        4.3.3 气门座圈过盈联接强度校核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气门座圈过盈压装有限元分析
    5.1 ANSYS接触问题
        5.1.1 有限元接触问题介绍
        5.1.2 接触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5.1.3 ANSYS过盈装配接触问题分析
        5.1.4 气门座圈过盈量在ANSYS接触中的设置
    5.2 座圈过盈配合平面应变模型有限元分析
        5.2.1 创建座圈有限元模型
        5.2.2 理论最大套装压力下座圈的平面应力、应变分析
        5.2.3 座圈平面应力沿半径分布情况
    5.3 座圈压装过程有限元分析
        5.3.1 座圈过盈配合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
        5.3.2 座圈过盈配合瞬态动力学仿真结果
        5.3.3 座圈过盈配合实体模型有限元分析
        5.3.4 座圈过盈量为 0.075~0.12 mm的仿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PLC自动压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目的
2 控制流程
3 电气原理图
4 PLC选型
5 PLCI/O口分配
6 梯形图设计
7 结束语

(4)玻璃覆晶的封装互连性能检测方法及倒装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液晶组装流程与COG封装工艺
        1.2.1 液晶组装流程
        1.2.2 玻璃覆晶封装工艺及其特点
        1.2.3 COG互连电阻与可靠性因素分析
    1.3 COG封装互连检测与建模
        1.3.1 COG封装互连检测现状
        1.3.2 互连电阻建模
    1.4 COG倒装设备
        1.4.1 倒装设备国内外现状
        1.4.2 高精度运动定位平台结构
        1.4.3 高精度视觉对位系统
    1.5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导电面积的COG凸点互连电阻建模
    2.1 引言
    2.2 COG凸点互连电阻模型
    2.3 基于导电面积的单导电颗粒互连电阻模型
        2.3.1 单导电颗粒互连电阻建模
        2.3.2 单颗粒模型验证
    2.4 多导电颗粒的凸点互连电阻建模
        2.4.1 邦定压力在不同导电颗粒上的分配
        2.4.2 导电颗粒间的电场畸变效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COG凸点互连电阻的估计方法
    3.1 引言
    3.2 凸点检测的视觉系统设计
    3.3 凸点边缘检测及区域提取
        3.3.1 图像预处理
        3.3.2 凸点检测和区域提取
    3.4 凸点边缘检测与区域提取实验评估
    3.5 导电颗粒接触面积获取及互连电阻估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密度玻璃覆晶倒装设备结构设计与优化
    4.1 引言
    4.2 设备功能需求分析
    4.3 设备布局方案与部件功能设计
        4.3.1 设备布局方案设计
        4.3.2 部件功能设计
    4.4 关键部件选型与设计优化
        4.4.1 高精度视觉系统硬件设计
        4.4.2 邦定压头结构设计与仿真优化
    4.5 倒装设备机构设计
        4.5.1 芯片上料机构设计
        4.5.2 预压与本压工位设计
        4.5.3 定位运动平台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密度COG倒装设备控制实现与实验测试
    5.1 言
    5.2 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5.2.1 控制系统设计
        5.2.2 控制时序分析
    5.3 COG倒装设备测试
        5.3.1 视觉系统畸变校正及测试
        5.3.2 预压台定位精度测试
        5.3.3 热压模块实现及测试
    5.4 互连性能评估测试
    5.5 倒装设备软件开发与整机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的科研成果

(5)MF-600WX试验机液压系统的PLC控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试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1) 工作循环过程
    (2) 液压系统设计要求
    (3)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 (见图1)
2 试验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 设计思路
    (2) 系统软件设计
        ①夹紧系统。程序的梯形图见图3。
        ②报警系统。程序的梯形图见图4。
        ③往返摆动系统。程序的梯形图见图5。
    (3) 故障的跟踪与检测
3 结束语

(9)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控制系统的设计
    1. 硬件构成
    2. 软件设计
三、结束语

四、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动机气门弹簧全自动装配机的研究与开发[D]. 王德禄.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2]柴油机气门座圈压装试验研究及CAE分析[D]. 李源. 重庆大学, 2016(03)
  • [3]基于PLC自动压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 潘玉兰. 装备制造技术, 2014(09)
  • [4]玻璃覆晶的封装互连性能检测方法及倒装设备研究[D]. 盛鑫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4(12)
  • [5]MF-600WX试验机液压系统的PLC控制设计[J]. 杨书仪,周吉彬. 机床与液压, 2002(03)
  • [6]PLC在MF-600WX试验机控制系统中应用[J]. 杨书仪. 机械与电子, 2001(06)
  • [7]PLC控制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J]. 卢炜. 机械, 2000(02)
  • [8]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J]. 卢炜. 机械开发, 2000(01)
  • [9]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J]. 卢炜,李惕新. 电气自动化, 2000(01)
  • [10]PLC在全自动堵片压装机中的应用[J]. 卢炜. 机床电器, 1999(06)

标签:;  ;  ;  ;  ;  

PLC在自动封堵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