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苗木供应

药用苗木供应

一、供应药材苗木良种(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人民政府[1](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李冬云,张学信[2](2021)在《加快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的总体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北药产业是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实施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兰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而且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北药产业还存在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北药的科学发展,发展和壮大北药产业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对策,才能推动依兰县北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黄国伟,张亚东,樊孝萍,张新叶,邢建华[3](2021)在《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文中指出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模式,需采用良种良法并做到因地制宜,以南方型黑杨优良品种为主,配合多种技术措施,形成高效培育技术模式或体系。

麻云霞[4](2021)在《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药用植物、食用和蜜源树种,也是治理荒漠化、绿化荒山、美化城市的优良树种,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但目前文冠果多数仍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类型极其混杂,种子来源不清,生长慢,产量低,生态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本文以26个地理种源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种子的特性、多点苗期生长特征和作为砧木造林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文冠果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文冠果含油率变异较大,在56.54~76.27%之间,脂肪酸含量丰富,共有18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和油酸,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柴油特性指标均符合ASTM D6751-2010,EN 14214-2008和GB/T 20828-200等国际标准。种子内含有17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VB1、VB2和VE的平均含量值较高。26个种源中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最为优质的种源有内蒙古甘旗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奈曼、内蒙古库伦和山东东营,这些种源的种子是生产中食用油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俱佳的首选资源。(2)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指标最好的种源地为内蒙古图布信,种子的活力和含水率为93.29%和13.28%,吸水特性分为急速吸水时期、平缓吸水时期和生长吸水期三个时期。且形态和质量指标在组间和组内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重复力也较高。处理方式、种源地及其交互效应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为处理方式B—沙藏+5%PEG浸泡24小时,发芽性能最好的种源为内蒙古科尔沁。种子的形态质量和发芽指标整体呈现西—东梯度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与种子品质特性的变异模式类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图布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舍伯吐和黑龙江牡丹江为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性表现最好的种源。(3)辽宁彰武(东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文冠果优质种源有内蒙古奈曼、扎鲁特和辽宁海城,山东安丘(华东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山东东营、安丘和内蒙古库伦,陕西靖边(西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内蒙古科尔沁、奈曼和北京房山,这些种源可在辽宁、山东和陕西三省或与本文试验地类似的立地环境进行推广。不同试验点的优质种源并不完全相同,其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叶干质量和枝干质量均会随着试验地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时考虑平均株高与地径的情况下,内蒙古库伦、山东东营种源的平均育种值也为最高,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4)用26个种源二年生文冠果做砧木,嫁接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和‘中石9号‘,总体亲和性‘中石9号‘高于‘中石4号‘。内蒙古奈曼、山东东营、内蒙古库伦砧木种源嫁接成活率最高,河北张家口最低;内蒙古奈曼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4号‘后,果实产量最高,内蒙古科尔沁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9号‘后,果实产量最高。综合生长、生理特性和果实产量等多个指标得出:嫁接‘中石4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内蒙古奈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北京房山和山东临沂,嫁接‘中石9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陕西靖边、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内蒙古奈曼、北京房山和辽宁关山。

刘靖飞[5](2021)在《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农业园区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新事物。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且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民的增收。目前,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如何能突破技术限制、地域限制等各种瓶颈制约,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难题。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诸如科技利用率低、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的制约,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发展竞争激烈,农业从业人才资源匮乏,人才使用制度不健全等也都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据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文章以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法、文献综述法、SWOT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及相关案例经验的分析,并在实践考察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作出了研究,概括了现代农业园区的类型、功能和特点,总结了现代农业园区的优缺点,基于此,阐述了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借鉴了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从产业布局、功能特征和项目发展等方面,对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园区资金筹措,人才管理,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措施,试指出了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期对园区未来的发展有所启示。

封国莉[6](2021)在《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林芝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农户”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全参与到大市场竞争中并占有一席之地,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服务主体逐渐发展起来,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中介组织,在政府的规范引导与大力支持下,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底,我国依法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20.1万家,但是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运行机制不规范、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西藏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全国其他各地发展更落后、问题更严重。因此,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西藏更好地发展,非常有必要开展深入调查,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当前合作社的绩效水平,并探究绩效的影响因素,最终有针对性地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牧民脱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以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计量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绩效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了解了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主要特点有:发展速度较快,合作社种类明显增多;组建方式多元化,业务领域越来越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拓展市场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区域布局不合理、同质化现象突出;农户缺乏基本的思想认知;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运行机制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合理等。为了精准评估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绩效,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建立了包括3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普遍偏低,组织内部机构不完善,农户参与积极性较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数据分析结果与宏观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为了深入研究影响合作社发展绩效的因素,文章基于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绩效方面,合作社负责人年龄、学习能力、管理水平、定期进行交易返利、农户参与态度以及村干部态度都有显着影响;在经济贡献方面,负责人学习能力、管理水平、农户态度、政府支持、村干部态度均有显着影响;在组织发展方面,负责人身份和管理水平有显着影响;在社会贡献方面,文化程度存在显着影响。即合作社负责人的个体特征、管理水平以及获取支持程度对绩效有影响,负责人对相关程序的认知对合作社绩效没有影响。基于以上结论,结合林芝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合作社规范发展,防止出现钻空子行为,从源头阻止“空壳社”的产生。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合作社在规范运营的前提下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同时与各个金融部门沟通交流,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为其长期发展提供充足资金。负责人应该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其中。合作社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整体成员素质。村干部发挥其带头领导作用,积极宣传并传达合作社相关政策,强化农户思想认知。

赵鑫,葛慧,王盼,贾袭伟,陈红刚,杜弢[7](2021)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基础,种子种苗的繁育是保障中药材生产质量、稳定中药材市场供应的源头支撑。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发展的建议。

王继永,王浩,曾燕,史玉宝,尚兴朴,郑司浩[8](2021)在《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文中提出目前,我国中药材基原物种较多,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制种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主体小、散、弱,缺少品牌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尽管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及配套政策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材新品种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业将逐渐向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中药材种子企业必将在我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结合我国种业发展及政策法规现状,提出中药材种子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支撑品牌的产品、标准、技术、模式、团队、体系等核心要素实现企业品牌化战略的发展路径,以期对中药材种子企业的品牌创新经营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王姣莹[9](2021)在《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业依然事关国计民生,成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和压舱石,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问题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探索基于三农发展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科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继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基于脱贫攻坚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步伐,乡村振兴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完成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乡村风貌,增强乡村魅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因此,进行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合阳县王村镇为研究对象,在对王村镇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王村镇的生产条件、优势资源进行了现代农业规划和农旅融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了王村镇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的具体实践,研究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表明,王村镇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的52.8%,农业吸引力不足,以土地流转或集中为核心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将成为必然;(2)粮食作物生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2%,果树、蔬菜、中草药等种植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及产业升级空间巨大;(3)畜牧业生产主要以猪和鸡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个别村,从种养殖互补均衡的角度来看,未来规模化的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也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4)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优势支柱产业;(5)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干旱、缺乏生产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在农旅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农旅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不力,以及农旅开发尚未真正起步。2、案例研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有:(1)现代农业发展有赖于规模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及合理的产业布局,并建立三产联动的产业链体系;(2)科技引领与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农业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4)乡村村落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盘活宅基地等乡村资产;(5)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开发农旅项目不失为低投入、低影响开发农业旅游的最佳途径。3、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其的科学认知基础上,除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特点外,还应该是顺应现代化建设变革生产关系的农业;具有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的农业;具有现代科技引领的技术体系的农业;复合的农业模式与格局的农业。4、现代农业规划路径主要包括:确立“三农”目标定位,明晰现代农业基本构架,革新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应对5G时代的农业格局。在规划策略上应注重:立足城乡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协同决策,三产联动的多元化产业布局,致力促进乡村繁荣的长远事业等。5、农旅融合应因地制宜,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农旅项目,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村落游憩拉动模式,旅游景点拉动模式,特色产业农旅模式,观光农园农旅模式,科技示范农旅模式,趣味农业农旅模式,康养康体农旅模式。6、围绕王村镇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现状、技术力量和转型的容易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其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布局。王村镇农旅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科技示范农旅项目开发、农业观光园项目开发、花木主题园项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7、在王村镇进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一心、一廊、两轴、两带、一样板、八园、九基地”的规划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改造提升民居建筑和村落环境,构建特色旅游主题村的规划建议。最后针对王村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沟壑生态治理、防护林体系构建、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对王村镇进行生态景观提升。

张俞[10](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乔灌草修复机制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植被退化严重、次生林分结构缺失、物种多样性低、稳定性差、生态经济功能低效等问题。乔灌草植被修复与林产业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遏制石漠化发生、控制水土流失、维护脆弱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提升经济水平等服务功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生态重建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结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物种多样性、因地制宜、乔灌草对位配置可持续发展、多角度多领域养分平衡、植物群落演替、功能性状的权衡及对位配置等理论,2016-2020年,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通过60个试验样地连续定位观测、71个优势种环境要素与植物性状数据进行采集与测试,围绕石漠化治理中乔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研究工作。重点从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功能性状、高效特色林适应策略与生态服务功能、林产业模式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和验证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提供科技参考。(1)探讨了物种和群落两个级别植物生理结构随石漠化等级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植物多样性与功能性状特征,阐明了不同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对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的养分的运移分配的影响。随着石漠化等级的降低物种多样性越高,群落立体性结构越明显。功能性状中乔木、灌木干物质含量高,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草本植物更适合作为群落结构配置过程中的林下物种,其比叶面积277.18 cm2·g-1要高于乔木153.78cm2·g-1、灌木108.85 cm2·g-1两个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光补偿能力和生长速率,较低的强光耐受能力。与全球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相比较,石漠化地区植物叶片有较强的C储存能力(482.31 mg·g-1),表现为N缺乏而P充足。石漠化土壤变异性较高,中度以上石漠化环境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较高,其养分含量低于植物叶片和凋落物。对比分析发现,无-潜在石漠化环境植物表观量子效率0.17 mol·mol-1要高于其他两个示范(0.054 mol·mol-1),这是植物生长的优势,林下植物在弱光环境中光合潜能高,光利用能力和制造有机能力强。潜在-轻度石漠环境乔木林植物生长优势是对光的利用范围广,具有高光饱和点和低光补偿点,对强弱光的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揭示石漠化环境植物群落生态过程及养分循环修复机理。(2)探讨了物种和群落变化规律的驱动因素,揭示基于物种多样性的高效特色林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出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植物功能性状、养分运移的驱动机制,利用结构功能性状提出权衡策略和服务功能调控策略。土壤酶对石漠化程度响应方式不同,无-潜在石漠化环境影响酶活性的主导环境因子为SOC、TN、C:P、N:P;潜在-轻度石漠化主导环境因子为pH、TP;中度-强度石漠化主导环境因子为C:N、N:P、TN,各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功能冗余,部分酶活性因素受多个环境因子叠加影响。土壤环境因子影响植物功能性状驱动机制不同,无-潜在石漠化环境主控环境因子是SWC和TN;潜在-轻度石漠化主控环境因子为SWC、TN、N:P;中度-强度石漠化主控环境因子为SWC和SOC。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养分的吸收驱动机制不同,无-潜在石漠化环境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的主要驱动因子是C:P、N:P、TP;潜在-轻度石漠化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的主要驱动因子为pH、TP、C:P、SOC;中度-强度石漠化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的主要驱动因子是C:P、TP、C:N、SWC。因此,在石漠化治理中需要对主控因子进行施肥管理和养分运移保护。结构性状与生理性状间存在相关性,验证了叶经济谱的存在。71种不同功能型物种通过叶片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乔木树种多为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灌木多为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一般快速投资开拓性策略主要用于投资生长速率和获取能力快的物种;缓慢投资保守性策略主要用于投资养分储存效率的植物。将71个物种水源涵养和土壤保育性能进行排序发现乔木功能性状较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最后根据服务功能性状建造了12个功能群及调控策略。这对揭示生态过程及运作机制、预测群落演替趋势、提高整体服务性能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高效特色林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了不同石漠化环境乔灌草植被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研发了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无-潜在、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生态修复与林产业技术体系。根据权衡策略和服务功能调控策略,在毕节撒拉溪构建了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生态修复保护与高效特色林产业复合经营模式,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循环经营模式,施秉喀斯特研究区喀斯特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生态保护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持续经营模式,分别简称为“毕节模式”、“关岭-贞丰模式”和“施秉模式”。在模式中对现有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了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种子贮存及处理、施肥管理、修枝整形、果实加工贮存、林间套种、衍生产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乔灌草物种多样性维持、植物功能性状监测、植物功能群建造技术和功能性状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针对无-潜在、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提出了乔灌草立体配置、群落功能组合、规划诱导自然修复、特色经济林产业开发、林下养殖、权衡策略建造等技术集成。(4)构建的植被修复与林产业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应用示范效果良好,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毕节模式、关岭-贞丰模式和施秉模式最适宜推广面积主要分布在南方石漠化地区,分别占南方8省区总面积的9.89%、5.26%和8.95%。2016年以来,在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三个研究区实施乔灌草植被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应用示范,共计20个示范点,面积达到223 hm2,树立了治理典范,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2016-2020年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77%,保土5 913.00 t/y,保水46 644 m3/y,经济林收入达到1 990.5万元/y,有效促进了石漠化植被修复及林产业化发展。通过GIS指标分级与权重计算、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建立了海拔、降水、平均气温、坡度、人均GDP、人口密度、石漠化等级、土地覆盖、土壤类型、岩性等评价指标,对模式进行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喀斯特8省区195.37×104 km2的面积上,毕节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19.12×104 km2、36.17×104 km2、41.28×104 km2、51.72×104 km2、47.08×104 km2;关岭-贞丰模式分别为10.17×104 km2、31.14×104km2、46.13×104 km2、59.65×104 km2、48.28×104 km2;施秉模式分别为17.30×104km2、36.47×104 km2、48.27×104 km2、56.45×104 km2、36.88×104 km2。

二、供应药材苗木良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应药材苗木良种(论文提纲范文)

(2)加快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道地化和多样化
    (二)北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三)完成主要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
    (四)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保障机制
二、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不够
    (二)道地药材种苗不优
    (三)投入建设市场服务体系力度不够
    (四)缺乏药材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新产品研发不够
    (五)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到位,补贴少,融资难
三、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特色开发,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二)抓好“源头工程”,培育道地药材种苗
    (三)加快药材市场建设,构建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

(3)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林地选择
2 深翻整地
3 良种壮苗选择
4 造林方法
5 栽植密度
6 农林复合经营
    6.1 林粮油模式
    6.2 林药模式
    6.3 林菌模式
    6.4 林菜模式
    6.5 林畜草模式
    6.6 林禽模式
7 平衡施肥
8 中耕除草
9 整形修枝
10 病虫害防治
11 采伐

(4)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冠果研究概述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
        1.2.2 文冠果地理分布
        1.2.3 文冠果综合价值
        1.2.4 文冠果繁殖技术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1.3.2 种质收集状况及意义
        1.3.3 种质资源评定与利用
    1.4 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研究进展
        1.4.1 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
        1.4.2 种源试验研究
    1.5 早期选择的相关研究
        1.5.1 苗木早期选择的意义
        1.5.2 苗木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1.5.3 苗木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1.5.4 苗木早期选择的方法
        1.5.5 苗木生长与环境因子
    1.6 ASReml和 GGE双标图应用研究
        1.6.1 ASReml的应用研究
        1.6.2 GGE双标图的应用研究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环境数据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种源文冠果油脂特性研究
        2.2.2 不同种源文冠果营养特性研究
        2.2.3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熵值法评价
    2.3 小结
3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形态和质量指标分析
        3.2.2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分析
        3.2.3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3.2.4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地理变异规律
        3.2.5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熵值法分析
    3.3 小结
4 文冠果苗期评价及早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苗期生长状况观测
        4.2.2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BLUP-GGE分析
        4.2.3 文冠果苗期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4.2.5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育种值分析
    4.3 小结
5 文冠果砧木造林表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亲和性的表现
        5.2.2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长表现
        5.2.3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理指标测定
        5.2.4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果实表型和产量测定
        5.2.5 不同种源砧木综合评价
    5.3 小结
6 讨论
    6.1 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
    6.2 文冠果种源×试验地互作效应研究
    6.3 文冠果砧木嫁接新品种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归纳分析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SWOT分析法
        1.3.4 实地考察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产业园区
        2.1.3 现代农业园区
    2.2 理论基础
        2.2.1 区位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章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
    3.1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体情况
        3.1.1 农业发展层面
        3.1.2 产业配套层面
    3.2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定位与理念
        3.2.1 构建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3.2.2 强化打造以生态为主的循环型现代农业
        3.2.3 强化突出以本土文化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3.2.4 构建“农”“兴”“景”“和”的发展理念
    3.3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空间与布局
        3.3.1 园区总体布局
        3.3.2 产业基地功能划分
第四章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农业规模效益突出
        4.1.2 粮食产业优势突出
        4.1.3 园区位置优越
        4.1.4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4.2 发展劣势
        4.2.1 融资渠道匮乏
        4.2.2 科技转化率低
        4.2.3 营销手段落后
    4.3 发展机遇
        4.3.1 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4.3.2 农业规模化经营逐年扩大
        4.3.3 农业产业与观光、休闲融合发展是大趋势
        4.3.4 区域协同,河北向京津供给的农产品逐年提高
    4.4 面临挑战
        4.4.1 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
        4.4.2 农业从业人才资源匮乏
        4.4.3 自然资源条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第五章 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案例和启示
    5.1 黑龙江省五常市现代农业园
        5.1.1 园区发展的模式
        5.1.2 园区发展的启示
    5.2 北京通州现代农业科技园
        5.2.1 园区发展的模式
        5.2.2 园区发展的启示
    5.3 美国约翰斯顿现代农业园
        5.3.1 园区发展的模式
        5.3.2 园区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6.1 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和政策保障
        6.1.1 加强基础设施和经营性项目建设
        6.1.2 加大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支持
        6.1.3 着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6.2 构建立体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6.2.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2.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6.2.3 拓宽渠道,激发市场活力
    6.3 文化引领品牌
        6.3.1 做响特色文化引领
        6.3.2 品牌推介和管理
        6.3.3 多种营销策略结合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林芝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2 合作社理论
        2.1.3 绩效评价理论
        2.1.4 现代组织理论
        2.1.5 交易费用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合作社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
        2.2.3 绩效
第三章 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域总体概况
    3.2 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3.2.1 创办数量快速增加
        3.2.2 出资规模平稳增长
        3.2.3 经营范围不断扩展
        3.2.4 组建方式呈多元化
        3.2.5 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3.2.6 拓展市场能力增强
    3.3 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
        3.3.1 区域布局不合理
        3.3.2 思想认知不充分
        3.3.3 管理能力不到位
        3.3.4 运行机制不规范
        3.3.5 利益分配不合理
        3.3.6 资金筹措不容易
第四章 林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
    4.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1 经济贡献指标
        4.2.2 组织贡献指标
        4.2.3 社会贡献指标
    4.3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4.5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5.1 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分析
        4.5.2 绩效对比分析
第五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选取
        5.1.1 个体特征
        5.1.2 管理水平
        5.1.3 认知水平
        5.1.4 获取支持
    5.2 模型建立
        5.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2.2 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绩效评价分析结论
        6.1.2 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各项技能
        6.2.2 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农户参与
        6.2.3 完善分配制度,确保分配公平
        6.2.4 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培训指导
        6.2.5 政府加强引导,鼓励规范发展
        6.2.6 落实各项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种苗繁育技术
2 种子种苗繁育现状
    2.1 种子种苗繁育依然沿用传统的繁殖方式
    2.2 药材生产与种子种苗繁育同步进行
    2.3 部分种苗繁育较为规范
    2.4 新技术蓬勃发展
3 种子种苗繁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良种繁育机构匮乏
    3.2 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尚未建立
    3.3 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
    3.4 良种繁育技术未能充分普及
        3.4.1 忽视去杂去劣工作
        3.4.2 不重视田间选择工作
        3.4.3 制种专业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3.4.4 种子精选加工技术落后
4 种子种苗繁育发展建议
    4.1 政府介入管理,倒逼企业发展
    4.2 出台法规及标准
    4.3 建立繁育体系,研究推广繁育技术
    4.4 支持有理想、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基地,引领产业发展

(8)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种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和法规
    1.1 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
    1.2 中药材种业发展政策和法规
2 中药材种业的发展趋势
    2.1 标准化趋势
    2.2 商品化趋势
    2.3 品牌化趋势
3 中药材种业品牌化战略路径
    3.1 建立现代种子企业制度,确定品牌符号
    3.2 找准目标市场,打造品牌核心产品
    3.3 研发核心技术,建立标准体系
    3.4 构建核心模式,支撑核心体系
    3.5 创新营销模式,拓宽推广渠道
    3.6 优化核心团队,确保持续发展

(9)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机遇
        1.1.2 客观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3.2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3.3 关于农旅融合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4.5 实践验证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王村镇概况及农业现状分析
    2.1 王村镇概况
        2.1.1 区位交通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自然资源
        2.1.5 文化资源
    2.2 王村镇农业现状调查分析
        2.2.1 劳动力人口现状调查
        2.2.2 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2.3 制约农业生产因素调查
    2.3 王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3.2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日本“六次产业”战略——三产联动的农业
    3.2 杨陵五泉镇农业特色小镇——科技引领+农旅发展思路
    3.3 杨陵马家底乡村旅游民宿村——盘活乡村资产的农旅
    3.4 无锡田园东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
    3.5 愉快的新西兰牧场之旅——日常生产过程旅游化的农旅
第四章 相关理论及策略研究
    4.1 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
        4.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4.1.2 现代农业的再解读
    4.2 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及策略研究
        4.2.1 现代农业规划的内涵
        4.2.2 现代农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探析
        4.2.3 现代农业规划的路径及策略
    4.3 农旅融合的理论研究
        4.3.1 农旅融合的内涵
        4.3.2 农旅融合的模式探析
第五章 王村镇农业资源与产业开发思路
    5.1 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1.3 机遇(T)
        5.1.4 挑战(O)
    5.2 基于王村镇资源的产业开发
        5.2.1 农业用地资源
        5.2.2 基于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六章 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6.1 规划总纲
        6.1.1 规划的指导思想
        6.1.2 规划依据
        6.1.3 规划原则
        6.1.4 发展目标定位
        6.1.5 阶段性发展目标
    6.2 规划方案及重点项目
        6.2.1 基本格局
        6.2.2 规划内容简介
        6.2.3 重点项目介绍
    6.3 乡村旅游规划
        6.3.1 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
        6.3.2 农业延伸旅游项目开发
    6.4 生态景观规划
        6.4.1 沟壑生态治理
        6.4.2 防护林体系构建
        6.4.3 道路绿化规划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喀斯特石漠化乔灌草修复机制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一节 植被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植被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
    第三节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第四节 实验方案与数据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功能性状
    第一节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一 植物物种及生活型组成
        二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
        三 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分析
        四 研究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乔灌草植物功能性状
        一 植物结构功能性状
        二 植物生理功能性状
        三 研究区乔灌草植物功能性状对比分析
    第三节 生态系统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一 毕节撒拉溪研究区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二 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三 施秉喀斯特研究区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四 研究区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对比分析
第四章 高效特色林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一节 基于环境异质性物种共存
        一 土壤酶对环境耦合适应策略
        二 植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三 环境对养分循环的驱动机制
        四 研究区基于环境异质性物种共存对比分析
    第二节 乔灌草结构-功能关系协同
        一 植物结构性状间的权衡
        二 植物生理性状与结构性状间的权衡
        三 植物功能性状权衡策略
        四 研究区结构-功能关系协同对比分析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机制
        一 服务功能特性
        二 物种功能群的建立及调控策略
        三 研究区的服务功能对比分析
第五章 乔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与技术集成
    第一节 模式构建
        一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三 模式构建的技术体系
        四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五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模式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
    第二节 技术研发与集成
        一 现有成熟技术应用
        二 共性关键技术及技术体系研发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技术优化与集成
第六章 乔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推广
    第一节 模式应用示范与验证
        一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二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三 林产业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四 林产业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五 林产业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第二节 模式优化调整与推广
        一 模式问题与优化调整
        二 模式推广适宜性分析
        三 模式可推广应用范围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供应药材苗木良种(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2]加快依兰县北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李冬云,张学信. 北方经贸, 2021(07)
  • [3]江汉平原黑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J]. 黄国伟,张亚东,樊孝萍,张新叶,邢建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21(03)
  • [4]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D]. 麻云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研究[D]. 刘靖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林芝的调查[D]. 封国莉.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9)
  • [7]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J]. 赵鑫,葛慧,王盼,贾袭伟,陈红刚,杜弢. 中国种业, 2021(05)
  • [8]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化战略路径[J]. 王继永,王浩,曾燕,史玉宝,尚兴朴,郑司浩.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6)
  • [9]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 王姣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10]喀斯特石漠化乔灌草修复机制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研究[D]. 张俞.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标签:;  ;  ;  ;  ;  

药用苗木供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