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西资源保护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西资源保护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关于印发广西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姚婷[1](2021)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规制有效性及效率研究》文中认为

包杨[2](2021)在《基于政策量化的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演进分析》文中提出

宋婷[3](2021)在《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主要是加强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在公共机构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环保设备设施,加大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监察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加上我国拥有14亿人口,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非常大,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我国的能源生产量相对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来说很小,除采取进口措施外,还得采取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耗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新能源等措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在顶层设计方面对节能的管理,制定和完善了我国的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的法规政策,直接规范和指导各级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对引导全社会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属于能源消耗大省,省委省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制定了《云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云南省节能监察办法》和《云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并推出打造一流“三张牌”工作,着重打好“绿色能源牌”等措施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寻甸县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自治县。本文通过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着重分析寻甸县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了解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效并发现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根据寻甸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情况和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已经取得的成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政策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在知网和万方文献检索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节能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面期刊论文,通过在图书馆查阅关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面的着作,对这些研究理论成果进行学习分析。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对寻甸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对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政策实施情况、公共机构节能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公共机构节能监察情况等方面细化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并且广泛搜集我国和我省我市的关于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对这些政策法规的研读,并结合管理学中的公共服务管理理论、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节约理论等相关理论和知识,深入分析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剖析了解其原因,并结合实际状况提出促进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的可行性建议。本篇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关于节能管理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实施情况。第二部分是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包括了公共机构、能源、节能管理、节能监察的概念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绩效评估、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节约理论等理论。第三部分是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现状,主要包括了寻甸县能源利用现状,近三年(2018年—2020年)寻甸县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成效。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了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原因,包括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完善、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式单一、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投入不足、寻甸县对公共机构能源数据统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和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节能意识低、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缺乏重视和技术支撑、寻甸县政府财政紧张、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第五部分是国内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经验部分,深入分析国内外其他地方包括山东省、广东省、上海市、重庆市等地方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相关的经验启示,加以借鉴利用。第六部分,紧扣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节能管理、节能监察、投入、监管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来加强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朱慧林[4](2020)在《政策导向下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与建设研究(1995-2019)》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与国家的建设发展始终同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各方面成就都与时代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成就密切相关。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进程中我国自上而下的园林绿化政策引导是促成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保障与方向。从探索园林绿化政策导向的价值与意义目的出发,通过对不同时代国家城市与地方绿化政策文献、国家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各级政策与具体城市绿化建设之间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并以武汉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为列,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数据手段,在有效统计与分析国家与地方园林绿化政策制定、发布、执行和成效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国家与地方园林绿化政策的导向与建设关系。首先,从园林绿化政策文本政策内容计量研究方法入手,构建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政策工具的三个维度的量化框架,以此将我国绿化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回溯和梳理,并结合国家五年规划对发文数量进行阶段划分。其次,在此基础上,把武汉市对国家园林绿化政策的响应与三维度量化分析,梳理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的演进历程,确定了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导向的三个历史阶段,明确了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主导主体的转变、政策主题的建设转型、政策工具的类别变化等的建设发展导向特征。最后,通过对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导向与建设成果之间关系量化比较,总结了园林绿化政策和园林绿化建设之间存在动态化演进的时代特点;阐明了园林绿化政策具有恒持性、连续性、时效性与综合性等导向性功能。研究创新点在于构建了针对风景园林政策的三维度政策文本研究法与人工处理数据、大数据研究手段的研究手段;有效的探索了园林绿化政策导向的历史性功能与时代建设成果反馈机制。

潘科[5](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王娉婷[6](2019)在《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当推进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兼顾,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就必须在绿色农业转型视角下加强和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2017年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进行研究,在指导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现状—问题—对策这一逻辑框架为思路,将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阐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与框架、方法。第二部分阐明了公共政策、生态循环农业等概念,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说明。第三部分简述了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和主要模式。第四部分对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执行措施进行说明。第五部分对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六部分通过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论述了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况、主要政策、政策分类、主要措施及成效,并对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从优化政策体系和政策结构、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机制、制定生态循环农业配套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主要以概念、技术路径、意义为主对生态循环农业进行研究,本论文从公共政策视角着手,拓宽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维度。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国内外缺乏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进行理论建构的文献基础,对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的具体经验较少。论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分析基础。

叶婷[7](2019)在《“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为发展绿色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因此,为达成“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两型社会”建设政策的相关扶持,来推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以共同发展绿色经济。论文为探讨“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对“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构建概念模型,并以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运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论文主要探讨:(1)“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及绩效的影响,并将“两型社会”建设分为资源节约型政策与环境友好型政策;(2)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分为绿色产品创新行为和绿色工艺创新行为,研究其在“两型社会”建设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3)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分为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进一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内部影响机制。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讨,得出相关结果:(1)“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2)“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资源节约型政策和环境友好型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有直接影响,对企业经济绩效不具有直接影响;(3)“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资源节约型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而环境友好型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4)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间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其中,“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只通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结合得到的结论,为“两型社会”建设政策更好地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贺勇[8](2018)在《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公共决策的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并实现最大多数人最根本的利益。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首先触及到的是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问题,由体制机制变革引发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与重构,从而激发社会矛盾冲突,导致社会动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在利益不断出现分化、多元利益结构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决策面临有限理性与公共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整合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避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严格控制此消彼涨的零和博弈,寻求实现公共决策价值理性的正和博弈成为公共决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探索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机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民主制度,通过有序政治参与的方式;探索科学的资源分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就成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对落后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红利,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1)只有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但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德昂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作为“直过民族”地区深得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其扶贫的力度比其它地区相对更大,投入也更多,三台山乡贫困面貌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但传统扶贫工作存在的没有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导致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确,扶贫对象选取不合理,扶贫工作针对性不强,扶贫措施不够有力,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将扶贫工程简单理解为生活救济,使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扶持,或者无法满足贫困对象多样化的需要,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由于三台山乡德昂族、景颇族等“直过民族”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中央、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企业、群众、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各个利益群体,如何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价值取向,根据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创新工作方法,落实主体责任;围绕贫困标准的制定、贫困人口的确定与统计,脱贫标准的评定,各个主体的责任及彼此之间工作的协调;以及脱贫工作成效的评定等各个方面,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各个主体之间,扶贫各方面与贫困地区、贫困户贫困人口,在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方法和内容、规则与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和价值追求理解上的冲突,存在事实上的利益博弈。选择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程作为研究案例,认真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运用博弈理论的基本方法,从信息、策略(行动)、规则、结果等方面,探索研究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权力与义务,目标与方法,行动与成效,从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变化,促进各个主体行动中的功能性变化,尽可能避免纳什均衡,避免彼此之间负和博弈,追求帕累托改善,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价值目标。运用博弈理论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纳什均衡,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迈入小康的宏伟目标,并以此推动解决我们在制定和实施各项公共政策中应该注意,并应该努力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最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是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理论界在运用博弈理论对基层协商民主,选择典型调查研究政府公共决策,尤其是涉及边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决策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得不够,缺乏对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特别对协商民主的本质和博弈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到位,尚存较大的研究和拓展空间,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上述领域的研究。通过对田野点三台山德昂族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过程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分析,一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过程都是不同群体博弈的过程,都会产生利益冲突和博弈,而解决的办法就是承认各种利益群体的真实存在,针对他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在坚持公共决策中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基层协商民主的形式来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公共政策高效、有序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二是在认真总结分析公共决策中的纳什均衡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决策是治国理政中一个重大严峻的课题,利益博弈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方法手段,制度性变迁是破解纳什均衡的根本选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变计划体制下资源约束和GDP为唯一政绩标准的激励机制,引入新的约束激励机制,才能避免纳什均衡现象,建构更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利益博弈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真正体现公共决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三是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过程中,如何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张倩[9](2017)在《基于城市视角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建筑是当前世界各国建筑领域应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耗业已成为我国三大“能耗大户”之一,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高消耗、高速度、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呈现出地理分布差异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因此探究我国绿色建筑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是绿色建筑发展领域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当前全国4071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分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在不同空间层面上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次基于城市视角,根据国内外绿色建筑关于其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系统分析理论讨论了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了经济、房地产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变量指标,进行了截面水平下全国217个发展绿色建筑的城市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及9个重点城市时间序列下的多元岭回归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且在不同区域、省份、城市之间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差异性。2)全国217个城市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中,所研究的4个解释变量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显着影响程度为城市GDP>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数量,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影响不显着。4)9个重点城市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岭回归分析,所研究的三个解释变量城市GDP、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变量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对三个变量影响程度的分组聚类将9个城市可分为五组,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对策建议。本论文将着眼点落在城市宏观环境因素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对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有益补充和相关研究模型理论探索的有效试验,不仅可以丰富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领域的研究内容,也能够较好把握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为开发商进入绿色建筑市场提供科学有效的战略信息,也为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深化相关绿色建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海芹,高世楫[10](2017)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文中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和发展环境监测市场面临"两难困境":既要依靠社会监测力量又困于社会监测力量薄弱,既要稳定政府监测队伍又困于激励机制不足,政府数据的公信力仍不足。下一步要在制定环境监测条例、为部门生态环境监测协作提供机构和机制保障、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和监管、重塑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二、关于印发广西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印发广西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3)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公共机构
        二、节能管理
        三、节能监察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三、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四、节约理论
第二章 寻甸县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节能管理成效
    第一节 寻甸县能源利用情况
        一、寻甸县公共机构情况
        二、寻甸县公共机构建筑面积
        三、寻甸县公共机构用能人数
        四、寻甸县公务用车情况
    第二节 寻甸县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一、寻甸县公共机构主要类型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二、寻甸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费具体情况
        三、寻甸县公共机构能耗主要指标情况
        四、近三年寻甸县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第三节 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成效
        一、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二、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示范引领作用显现
        三、寻甸县不断加强新能源利用
        四、寻甸县不断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五、公共机构人员节能意识不断在增强
第三章 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完善
        二、节能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四、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五、公共机构能源数据统计质量不高
    第二节 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
        二、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人员节能意识不强
        三、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缺乏重视和技术支撑
        四、寻甸县政府财政紧张
        五、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国内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经验
    第一节 国内节能管理经验
        一、山东省:加大节能监察专项工作
        二、广东省深圳市市民中心:加强政府机关示范带动作用
        三、上海市:加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
        四、重庆市;加强公共机构能源利用监测
    第二节 经验启示
        一、重视节能监察长效作用
        二、重视绩效考核的带动作用
        三、以合同能源管理推动技术节能
        四、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公共机构节能
第五章 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改进措施
    第一节 完善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
        一、完善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机构设置
        二、完善寻甸县节能管理机构协调机制
        三、制定能耗标准制度
        四、完善科学的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考评体系
    第二节 增强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意识
        一、加大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三、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第三节 转变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式
        一、加大节水节电管理力度
        二、加大公车节能管理力度
        三、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
        四、继续加大节能监察的工作力度
    第四节 加大对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的投入
        一、加大对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资金保障
        二、加大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技术投入
        三、加大对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的人才投入
    第五节 提高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统计数据质量
        一、加强统计人员培训
        二、构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平台
        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节能意识调查问卷
致谢

(4)政策导向下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与建设研究(1995-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内容分析法
        1.4.3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理论
    2.2 理论框架的构建
    2.3 数据来源和筛选
    2.4 政策类目分析与编码
    2.5 信度与效度检验
3 我国园林绿化政策演进
    3.1 我国园林绿化政策演进阶段划分
    3.2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政策发文主体分析
        3.2.1 单独发文主体构成与分析
        3.2.2 联合发文主体构成与分析
    3.3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政策发文主题分析
        3.3.1 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主题词分析及矩阵转化
        3.3.2 第二阶段(1986—1995年)主题词分析及矩阵转化
        3.3.3 第三阶段(2000—2010年)主题词分析及矩阵转化
        3.3.4 第四阶段(2011—2019年)主题词分析及矩阵转化
    3.4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政策工具变迁分析
        3.4.1 城市园林绿化政策中供给类工具应用
        3.4.2 演进四阶段供给类工具分析
        3.4.3 城市园林绿化政策中环境工具应用
        3.4.4 演进四阶段环境类工具分析
        3.4.5 城市园林绿化政策中需求工具应用
        3.4.6 演进四阶段需求类工具分析
    3.5 研究小结
4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演进
    4.1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演进阶段划分
    4.2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发文主体分析
        4.2.1 单独发文主体构成与分析
        4.2.2 政策发文主题词分析及矩阵转化
    4.3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工具变迁分析
        4.3.1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中供给类工具应用
        4.3.2 武汉演进三阶段供给类工具分析
        4.3.3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中环境工具应用
        4.3.4 演进四阶段环境类工具分析
        4.3.5 城市园林绿化政策中需求工具应用
        4.3.6 演进四阶段需求类工具分析
    4.4 研究小结
5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与建设的关系
    5.1 武汉市园林绿化建设阶段成果
        5.1.1 第一阶段(1995—1999年)
        5.1.2 第二阶段(2000—2009年)
        5.1.3 第三阶段(2010—2019年)
    5.2 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与建设之间的关系
        5.2.1 第一阶段(1995—1999年)
        5.2.2 第二阶段(2000—2009年)
        5.2.3 第三阶段(2010—2019年)
    5.3 政策导向与建设反馈分析
        5.3.1 建设对政策导向的反馈机制形成
        5.3.2 政策导向机制的特征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与不足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砂石及采砂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3 非法采砂
    (二) 理论基础
        1 治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1 漳河概况
        2 采砂情况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1 采砂危害
        2 治理情况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二) 原因分析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六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1.2 国内研究现状与综述
        1.1.3 文献述评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4.4 问卷调查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政策
        2.1.2 生态循环农业
    2.2 理论依据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新制度主义理论
3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和主要模式
    3.1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
    3.2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4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执行措施
    4.1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概况
    4.2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梳理
        4.2.1 主要政策
        4.2.2 政策分类
    4.3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执行措施
        4.3.1 畜禽废弃物综合整治与资源化利用
        4.3.2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4.3.3 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
        4.3.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4.3.5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
        4.3.6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
5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评价
    5.1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存在问题
        5.1.1 无疫区建设管理政策比较单一
        5.1.2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宣传不到位
        5.1.3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合理性不够
        5.1.4 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缺乏规划性
        5.1.5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系统性不足
    5.2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
        5.2.1 政府主导作用因素
        5.2.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5.2.3 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因素
        5.2.4 生态环境保护因素
6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实证分析
    6.1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与分类
        6.1.1 基本概况
        6.1.2 主要政策
        6.1.3 政策分类
    6.2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执行措施
        6.2.1 主要措施及成效
        6.2.2 以猪哈哈的农场为例
    6.3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6.3.1 研究设计和调查说明
        6.3.2 结果分析
        6.3.3 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
7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优化对策
    7.1 优化政策体系和政策结构
        7.1.1 丰富无疫区建设管理政策
        7.1.2 加大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治理政策宣传力度
        7.1.3 提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合理性
        7.1.4 注重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延续性
        7.1.5 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系统性
    7.2 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机制
        7.2.1 改善政策管理机制环境
        7.2.2 消除政策宣传制度障碍
        7.2.3 强化资金监管制度支持
    7.3 制定生态循环农业配套政策
        7.3.1 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7.3.2 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7.3.3 积极的优势项目与成熟模式示范推广政策取向
        7.3.4 优化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体系
        7.3.5 加快农业品牌化基础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1: 海南省屯昌县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致谢

(7)“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两型社会”建设及其政策的研究
        1.2.2 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
        1.2.3 关于“两型社会”建设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结合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2.1 “两型社会”建设及其系统
        2.1.1 “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2 “两型社会”建设系统
    2.2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构成
        2.2.1 资源节约型政策
        2.2.2 环境友好型政策
    2.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行为、驱动因素及绩效评价
        2.3.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
        2.3.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
        2.3.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2.4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研究的基本框架
        2.4.1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2.4.2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框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构建
        3.1.1 研究假设
        3.1.2 概念模型构建
    3.2 变量测量
        3.2.1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的测量
        3.2.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测量
        3.2.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收集
    3.4 模型验证方法设计
第4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数据分析方法及步骤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样本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样本信度分析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3 建构信度分析
        4.3.4 相关分析
    4.4 假设检验
        4.4.1 整合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4.4.2 多假设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4.4.3 中介作用检验
第5章 检验结果、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检验结果及分析
        5.1.1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5.1.2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
        5.1.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5.1.4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5.2 研究结论
        5.2.1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5.2.2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不同
        5.2.3 “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
        5.2.4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
    5.3 政策建议
        5.3.1 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5.3.2 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5.3.3 强化对绿色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激励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8)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其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对博弈及博弈论的研究
        (二)对贫困定义及划分标准的研究
        (三)对德昂族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的研究
        (四)对基层协商民主及基层协商民主中的利益博弈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公共决策中的纳什均衡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利益博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一、公共决策:治国理政中一个重大严峻的课题
        二、利益博弈:公共政策研究的客观基础
        三、公共决策中的博弈理论与纳什均衡
        四、制度体系:公共决策中利益博弈的规则
    第二节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关系
        二、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三、村委会与驻村工作组之间的博弈
        四、贫困人口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博弈
        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第三节 制度性变迁:破解纳什均衡的根本选择
        一、公共政策是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协调、平衡
        二、约束激励机制的创建是破解纳什均衡的关键
        三、坚持博弈的动态时空概念,推进演化博弈
        四、坚持科学系统发展的序贯博弈思路
        五、加强监管,维护博弈规则
第二章 三台山德昂族乡扶贫工作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田野调查点三台山德昂族乡概况
        一、三台山德昂族乡情概况
        二、三台山乡的经济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三台山德昂族乡“直过民族区”的脱贫攻坚
        一、开发式扶贫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十二五”以来扶贫政策的叠加期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
        四、开发式扶贫的绩效
        五、协商民主是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
    第三节 三台山德昂族乡的跨境婚姻与深度贫困
        一、三台山德昂族乡跨境婚姻现状及特点
        二、三台山德昂族乡跨境婚姻的促成因素
        三、三台山乡跨境婚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
    第一节 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一、中央政府
        二、地方政府
    第二节 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一、地方政府部门之间
        二、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之间
        三、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之间
    第三节 政府与贫困人口、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一、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
    第四节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一、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二、中国扶贫基金会
第四章 精准识别:各级组织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第一节 扶贫标准的确定
        一、贫困的概念及内涵
        二、贫困的类型
        三、我国的贫困标准
    第二节 精准识别的方法和程序
        一、建档立卡阶段
        二、“回头看”阶段
        三、动态管理阶段
    第三节 精准识别的博弈
        一、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二、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三、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
第五章 权利与责任:各级组织之间的博弈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一、关于政策方面的博弈
        二、关于脱贫时间的博弈
        三、关于统计报表的博弈
        四、关于产业扶贫方面的博弈
        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的博弈
    第二节 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
        一、参与三台山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织
        二、各参与市直单位的职责
        三、各参与市直单位之间的博弈
    第三节 基层组织之间的博弈
        一、乡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博弈
        二、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之间的博弈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一、参与企业的责任
        二、三台山乡企业帮扶工作情况
        三、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贫困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第一节 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权利和政府的义务
        二、政府的权利与贫困人口的义务
    第二节 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博弈
        一、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二、产业发展方面
        三、成效评估方面
第七章 破解纳什均衡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
    第一节 健全政府决策协商机制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一、健全决策前的调研、咨询、协商制度
        二、决策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节 完善执行协商制度推进政策高效落实
        一、执行协商的主体
        二、执行协商的范围
        三、执行协商的方式
    第三节 推进政策评估协商强化结果运用
        一、公共政策评估与政策评估协商
        二、政策评估协商的主体、内容及方式
        三、评估的价值追求是正和博弈,实现帕累托改善的制度规范
    第四节 健全决策、执行、评估协商的保障机制确保协商目的有效实现
        一、改善党的基层领导方式
        二、构建公民协商意见整合机制
        三、健全群众协商意识培育机制
        四、加强协商民主文化建设
        五、积极构建利益捆绑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第八章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实现
    第一节 强化对协商民主的监督问责
        一、加强对协商过程的监督
        二、加强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的监督
        三、健全责任追究制
    第二节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一、突出监督重点
        二、强化执纪审查
        三、加大问责力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城市视角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2.1.2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2.1.3 绿色建筑与其他新型建筑的区别
    2.1.4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的关系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市场供求理论
    2.2.3 经济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
    2.2.4 系统工程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绿色建筑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3.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特征
    3.1.1 时间维度特征
    3.1.2 标识等级分布特征
    3.1.3 标识类型分布特征
3.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3.2.1 区域层面
    3.2.2 省级层面
    3.2.3 城市层面
3.3 本章小结 4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识别
4.1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框架构建
    4.1.1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识别方法选择
    4.1.2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框架构建
4.2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经济环境因素
    4.2.2 房地产市场环境因素
    4.2.3 政策环境因素
    4.2.4 技术环境因素
    4.2.5 其他环境因素
4.3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数据
    4.3.1 数据来源
    4.3.2 数据处理
4.4 本章小结 5 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
5.1 分析路线
5.2 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2.1 回归分析模型构建
    5.2.2 回归分析模型计算
5.3 基于重点城市时序数据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3.1 样本选择
    5.3.2 多重变量共线性诊断
    5.3.3 共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果讨论
    6.1.1 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特点分析
    6.1.2 基于重点城市时间序列下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6.2 对策建议
    6.2.1 对策建议框架
    6.2.2 绿色建筑宏观发展的对策建议
    6.2.3 绿色建筑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录C 附表

(10)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
     (一) 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体系和职责配置
     (二) 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责配置
     (三) 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已成体系
     (四)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立
     (五)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运行机制已建立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部署
     (一) 补齐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短板
     (二) 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
     (三) 加强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协作
     (四) 调整政府和市场的生态环境监测职责分工
     (五) 调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设置
     (六) 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进展和难点
     (一)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加速, 监测网络范围扩大
        2. 国家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有序推进
        3. 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职责调整出现积极迹象
        4. 环境监测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加快推进
        5.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
        6.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新机制开始实行
     (二)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1. 数据质量提高, 政府信息的权威性有所增强
        2. 公众知情状况得到改善, 公众防护污染的能力增强
        3. 数据应用加强, 生态环境监管的有效性提高
     (三)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难点
        1. 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进展较为缓慢
        2. 协调发展政府和社会监测力量面临两难困境
        3. 提高排污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的难度较大
        4. 短期内提高政府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仍有难度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启示与取向
     (一)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启示
     (二) 继续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若干建议

四、关于印发广西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规制有效性及效率研究[D]. 姚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
  • [2]基于政策量化的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演进分析[D]. 包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3]寻甸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研究[D]. 宋婷.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政策导向下武汉市园林绿化政策与建设研究(1995-2019)[D]. 朱慧林.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5]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政策研究[D]. 王娉婷. 海南大学, 2019(05)
  • [7]“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叶婷.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三台山德昂族乡脱贫攻坚中的博弈问题研究[D]. 贺勇. 云南大学, 2018(01)
  • [9]基于城市视角的绿色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张倩. 重庆大学, 2017(12)
  • [10]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J]. 王海芹,高世楫. 改革, 2017(05)

标签:;  ;  ;  ;  ;  

关于印发广西资源保护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