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水北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南水北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关几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朱一鸣[1](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全国瞩目的宏大工程,其中跨度最长、淹没土地面积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中线蓄水调水线路已使河南省、湖北省约46.9万居民迁离家乡,庞大的移民数量使得安置点建设成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问题。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来自政府的经济基础支持和高水平的科学指导,需要移民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移民安置点的人居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移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的民生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展开研究,通过构建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各类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当下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了解其发展状况,将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按照空间布局特征分为新建型移民安置点、后靠型移民安置点、社区型移民安置点三类,并基于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与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构建了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随后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三例典型移民安置点展开评价,探究研究区域各类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的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的各项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主要是:(1)通过对比基于空间布局合理性的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结果与从居民主观性角度展开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结果发现,两种评价方式在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除去道路系统得分)指标得分趋向一致,在居住质量和公共服务各指标得分中存在较大差异;(2)南水北调渠首水源地不同类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从空间布局合理性角度评价结果来看,新建型移民安置点>社区型移民安置点>后靠型移民安置点;从人均环境满意度评价结果来看,社区型移民安置点>新建型移民安置点>后靠型移民安置点。(3)从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与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具体指标得分结果来看,新建型移民安置点在居住质量、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方面得分较高,短板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后靠型移民安置点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得分较高,在居住质量、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得分差强人意;社区型移民安置点生态环境方面得分中规中矩,在经济发展、居住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评分上表现优异,但在文化传承上有较为明显的短板。(4)通过对比两种基于不同角度的评价结果,本文对各类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做了具体分析,建议针对不同类移民安置点“因地施策”,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移民安置点居民主体作用,定位人居环境建设薄弱项,实现均衡化的人居环境发展,消除发展矛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在移民安置地区的不断推进。

王长斌[2](2020)在《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梁运阁[3](2020)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中形塑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彰显,将其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例,系统阐发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基本依据,全面剖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实效策略,详细设计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案例,以促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迈上新的台阶。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内涵丰富,具体表现在: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课堂德育功能,遵循课程资源应用的思想性、目标性、典型性、适度性和实践性等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应用价值。从当前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对知识的获取目的性强;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利用不支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家长、教育部门几个层面探讨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对策,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应用保驾护航。为了增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笔者以高中文化生活《永恒的民族精神》为例,从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升华学生情感、展现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反思七个环节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案例,以期使本研究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

张颜[4](2020)在《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文中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其规模宏大,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中线工程一旦遭遇致功能丧失类重大风险,对整个华北平原居民的用水将造成巨大影响。中线工程各工程段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不同工程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相同。因此,在充分重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同时,对中线各工程段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更应该加强重视。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中线工程运行五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从风险事件的角度出发,使用因果分析方法,对每一个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子进行追溯,对梳理出的风险因子进行合并和分类,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客观权重进行确定,最后根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风险因子的主、客观权重进行集成,得到最接近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以此作为关键风险源诊断的重要依据。(3)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的缺陷,使用模糊证据推理理论、评价要素赋权法、TOPSIS分析法对传统FMEA方法进行改进,对风险因子进行相对贴近度的计算,并将贴近度计算结果与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进行集成,以此作为改进风险顺序数(IRPN)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重要度排序,识别关键风险源。以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段为计算实例,对该段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进行诊断,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证明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在风险预防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司鹏媛[5](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是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兴建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全长1432km,包括天津输水干线156km,南北横跨范围广,水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为保证华北地区饮用水安全,水质要求较高。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和变化特征,是中线工程在河北区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存在的藻类增殖风险,开展围绕水质评价和水质模拟的相关研究工作。针对干渠当前水质变化规律研究,实地监测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地理、自然、水文条件等基本情况。于2018年按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所流经5个主要市区水厂进水进行采样检测,研究指标包括CODMn、CODcr、BOD5、NH3-N、TN和TP六项;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状况为Ⅲ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N。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更适用于水质现状评价。针对藻类增殖风险问题,基于对干渠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藻类孢子情况的实际检测数据,结合运用Monod模型对全线藻类增殖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的藻类增殖模型,后对实地检测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取得了相对中值误差为11%的估测结果。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增殖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2019年至2025年六年内的干渠输水水质变化情况、全线藻类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在当前大气氮磷沉降值和源头营养物质源头汇入量不变的前提下,至2025年中线干渠河北段多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保定部分干渠水体中藻类密度将达到3384万个/L,处于藻类暴发性繁殖的水质状态。在此预测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预警方案和风险管控策略,为中线干渠水质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支持。

张贤哲[6](2020)在《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南水北调东线枣庄徐州段作为两省连接处,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规划区的水质敏感区,其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东线供水工程水质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南水北调水污染鲁苏跨域区域协同治理是实现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协同治理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不仅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提高了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对协同治理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鲁苏区域水污染现状指出跨域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其次,利用调查的方式同两地涉及到南水北调治污相关单位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并基于访谈所得信息对该区域的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已构建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水污染防治法律初步成型,已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等。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治理主体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相关法律不健全、公众参与度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淡薄,法律支撑滞后,社会公众参与不受重视。最后,从国内外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统一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思想认知、完善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保障制度、构建跨流域政府间的协同治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水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

王心悦[7](2019)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文中提出南水北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是中国水利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解决了历史形成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安全的供水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中国成立后,南水北调又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2002年开工建设,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中国人民的调水之梦成真。伟大工程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工程,这种伟大精神就是南水北调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南水北调精神是在南水北调这项世界级超大型治水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过程中形成的当代中国精神,集中表现为: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创新求精、奉献担当。这种精神如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一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南水北调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精神的熔铸,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它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爱国奉献为核心,以协作共享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本文创新观点集中体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介绍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拓进取,依靠一系列创新举措;自力更生,依靠艰苦奋斗精神铸就工程。第四部分,论述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党的十九大最新精神独创性地提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积极践行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忠诚担当;顾全大局;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第二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修建的历史背景、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最后孕育出宝贵的南水北调精神。第三部分叙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及成因。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特别是从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对当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及行为的重大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具体践行南水北调精神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许小凡[8](2019)在《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关系着国家的兴旺衰败。南水北调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状况。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段的省份之一,如何利用好该工程分配的水资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有些地区,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大于资源的总量,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设水权交易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也为水权交易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法的秩序、平等与效率价值为建设水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法理依据;我国《宪法》、《水法》中的相关规定为建设水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法理依据与法律依据共同组成了我国水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基础。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分配的水指标进行确权后,河南省完成了三笔水权交易,分别是平顶山市与新密市、南阳市与登封市及南阳市与新郑市的水权交易。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建立了河南省水权收储转让中心。目前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河南省水权交易市场缺乏地方立法;省内水权交易平台规则不完备;省政府管控过于严格;水权交易市场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权交易市场规范不健全;水权交易平台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水资源供需市场未能发挥作用等。通过对东阳义乌、内蒙古、张掖市以及黑龙江省水权交易市场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四点对策建议为:完善水权交易市场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制度;弱化省政府严格管控;强化各地市用水市场在水权交易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定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等。

才淦[9](2018)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文中指出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构想,历经60多年的规划、设计、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伟大的实践往往孕育着崇高的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南水北调精神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南水北调精神形成的四个条件,其中包括它的实践基础和三个主要文化渊源,并按照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发展历程把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其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把南水北调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南水北调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三个主要特征;再次,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最后,本文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弘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弘扬的基本路径。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精神既具有实践基础,也具有思想渊源,它是南水北调工程各方参与者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其内含丰富,特征鲜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在当前,面对南水北调精神在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南水北调精神发扬光大。

郭明[10](2018)在《变化环境下汉江径流演变及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水循环的降雨、径流等关键要素发生了突变,致使传统水文分析计算中水文序列一致性条件不再成立,使基于水文一致性假设构建的水利工程调度规则与需进一步修正。本研究以汉江丹江口以上流域为典型研究区,结合大气环流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径流非一致性变异对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过程的影响及其对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可调水量及下游生态水量的影响,为下游未来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及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意见。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汉江安康以上及丹江口以上流域近45年气温、降水及蒸发能力均呈增加趋势;两个流域径流变异时间均为1990年,与气温、降水及蒸发能力发生变异的年份相近,说明气候因子变化是造成径流变异的影响因素;由基于流域水热耦合模型的归因分析可知,相较于下垫面情况,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但由于流域内下垫面情况改变剧烈,因此导致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土地利用改变成为流域内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2)安康以上及丹江口以上流域未来RCP4.5情景下气温呈升高趋势,不同气候模式预测升温幅度在1.2-3.6℃之间;蒸发能力的变化受气温变化控制,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基于相同下垫面条件,仅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未来期径流折合径流深度将减少25.7mm,其中降水的影响为为-16.0mm,蒸发能力的影响为-9.7mm,说明影响径流演变的气候因子中降水为主要因素,其对径流演变的贡献较大。(3)基于已有1967-1997水文年调度规则及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获得2020-2030水平年丹江口水库调水情况。结果表明与基准方案相比,方案一(叠加未来气候变化)中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径流呈衰减趋势;方案三及方案四在未来气候变化基础上叠加引汉济渭近期10亿m3及远期15亿m3调水规模,此两种方案下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均不能满足规划的调水需求,其中方案四未能达到95%的下游供水保障率要求,是最不推荐方案;方案五及方案六在上述两方案基础上叠加引嘉入汉4.8亿m3的调水,多年平均调水量有所增加,说明引嘉入汉调水对引汉济渭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仍不能满足调水规划需求。

二、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关几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关几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实施移民搬迁
        1.1.2 移民安置点民生问题凸显
        1.1.3 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2 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2.3 移民安置研究
        2.3.1 移民安置模式
        2.3.2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
        2.3.3 安置点建设研究
        2.3.4 移民社会融入
        2.3.5 移民安置实践
    2.4 相关研究总结
第三章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3.1 总体发展情况
    3.2 发展建设中的冲突
        3.2.1 安置点产业布局单一,难以提供一定规模的就业岗位
        3.2.2 安置点空间无序扩张,生态破坏严重
        3.2.3 安置点空间布局形态“模板化”,失去地域特色
        3.2.4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长效体制不健全
    3.3 社会性问题的初步显现
        3.3.1 快速收缩的常住人口与“空心化”带来的弊端
        3.3.2 原地域、宗族文化的消失
        3.3.3 聚居空间撕裂带来的社会交往问题
第四章 构建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4.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4.1.1 构建思路
        4.1.2 构建原则
    4.2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指标权重的计算
        4.2.3 安置点空间句法分析
        4.2.4 评价指标测算
    4.3 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满意度评价结果
    4.4 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对比
        4.4.1 物质性要素评价结果分析
        4.4.2 非物质性要素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5.1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势
        5.1.1 安置点建设资金保障
        5.1.2 安置点产业转型契机
        5.1.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再构
    5.2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5.2.1 新建型移民安置点
        5.2.2 后靠型移民安置点
        5.2.3 社区型移民安置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现状梳理
        6.1.2 各类移民安置点现状人居环境评价
        6.1.3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6.2 研究创新点
        6.2.1 从空间特征层面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分类
        6.2.2 构建了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6.2.3 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优化提出相应策略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6.3.2 对于移民安置点建设研究的不够全面
        6.3.3 人居环境优化策略在具体实施层面需待深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调查表
    附录 B 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满意度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
        (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前提条件
        (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吻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
        (三)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三、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二)目标性原则
        (三)典型性原则
        (四)适度性原则
        (五)实践性原则
第二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应用意识淡薄,缺乏深入研究
        (二)学生:认知程度较低,学习偏向趣味
        (三)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认识不到位,未发挥好主导作用
        (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未彰显主体地位
        (三)外部缺少支持力,未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对策
    一、以师促教,发挥教师主导性
        (一)课前准备阶段
        (二)课堂实施阶段
        (三)课后延展阶段
    二、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二)对学生多元化评价
    三、以校为点,优化外部支持度
        (一)学校:积极倡导利用
        (二)教育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第四章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分析教材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选择教学情境
    四、突破重难点
    五、升华学生情感
    六、具体教学过程
    七、课后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B 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4)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大型调水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研究现状
        1.3.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研究现状
        1.3.3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
    2.1 风险辨识
        2.1.1 风险辨识的基本程序
        2.1.2 风险辨识的方法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 南水北调中线建筑物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1 代表性渠系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2 代表性左岸排水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3 典型跨渠桥梁风险因子识别
    2.4 南水北调中线渠(管)道风险因子识别
        2.4.1 不良地质及深挖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2 高填方和重点填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3 PCCP管道与压力箱涵风险因子识别
    2.5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风险因子识别
    2.6 防洪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6.1 总干渠及穿跨河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6.2 穿跨渠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7 调度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1 调度运行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2 水质风险因子识别
    2.8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因子识别
    2.9 本章小结
3 风险因子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研究基础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主观权重
    3.3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客观权重
    3.4 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确定风险因子组合权重
    3.5 本章小结
4 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
    4.1 传统FMEA方法的缺陷
    4.2 模糊证据推理理论
        4.2.1 模糊置信结构
        4.2.2 明确置信矩阵
    4.3 评价要素权重
        4.3.1 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价要素主观权重
        4.3.2 熵权法确定评价要素客观权重
        4.3.3 乘法合成法确定评价要素综合权重
    4.4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的关键风险源诊断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构建明确置信矩阵
    5.2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因子主观权重计算
        5.2.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风险因子客观权重计算
        5.2.3 基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计算
    5.3 评价要素综合权重的计算
    5.4 TOPSIS风险因子排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体水质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1.3.2 水体藻类变化模型研究现状
        1.3.3 水体水质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3.4 藻类增殖成因分析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数据研究方法
    2.1 水质数据分析标准
    2.2 水质评价方法分析
        2.2.1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2.3 藻类增殖研究方法
        2.3.1 Monod模型
        2.3.2 藻类增殖模型分析
    2.4 WASP7.3水质模型程序开发说明
        2.4.1 WASP7.3模型介绍
        2.4.2 模型原理研究
        2.4.3 模型参数分析
        2.4.4 模型执行及可视化操作
3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预测
    3.1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实测数据
    3.2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
        3.2.1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3.2.3 模糊综合评价
    3.3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3.3.1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3.4 基于WASP水质模型适用性分析
        3.4.1 分段
        3.4.2 模型参数输入
        3.4.3 模型验证
    3.5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变化预测
    3.6 本章小结
4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增殖及管控策略研究
    4.1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实测数据
    4.2 藻类增殖计算
        4.2.1 藻类增长速率的计算
        4.2.2 沿线藻类数量估算
    4.3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变化预测
    4.4 藻类增殖因素分析
    4.5 藻类风险因素分析
        4.5.1 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4.5.2 水质风险因素分析
    4.6 藻类增殖管控策略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6)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基础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现状及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3 理论基础
3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现状
    3.1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调查
    3.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成效
4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的问题及原因
    4.1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4.2 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5 国内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5.2 国内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5.3 国内外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启示
6 完善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
    6.1 统一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思想认知
    6.2 完善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法律保障制度
    6.3 构建跨流域政府间的协同治理体制
    6.4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水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6.5 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理论分析法
        (三)调查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
        (二)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中国北方水资源恶性循环的状况
    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及解决办法
        (一)南水北调工程修建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二)多措并举,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南水北调精神的诞生
第二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及成因
    一、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一)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
        (二)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
        (三)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
        (四)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移民工作精神
    二、南水北调精神的成因
        (一)南水北调精神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南水北调精神之质:红色基因的历史血脉
        (三)南水北调精神之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南水北调精神为“四个自信”提供强力支撑
    二、南水北调精神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
    三、南水北调精神赋予中国力量新的时代动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南水北调水权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与法律依据
    (一) 南水北调水权交易市场相关概念界定
    (二) 南水北调水权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
    (三) 南水北调水权交易市场的法律依据
二、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 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现状
    (二) 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 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的特点及省外经验借鉴
    (一) 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的特点
    (二) 省外水权交易实践
    (三) 省外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
四、完善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的决策建议
    (一) 完善水权交易市场相关法律规定
    (二) 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水权交易平台管理制度
    (三) 弱化省政府严格管控,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四)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研究
        1.2.2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文化渊源的研究
        1.2.3 关于南水北调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1.5 南水北调精神的概念界定
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
    2.1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条件
        2.1.1 南水北调工程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实践基础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
        2.1.3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1.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沃土壤
    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历程
        2.2.1 南水北调精神的萌芽期(1952-1977)
        2.2.2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期(1978-2001)
        2.2.3 南水北调精神的成熟期(2002-2014)
        2.2.4 南水北调精神的深化期(2015 至今)
3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3.1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3.1.1 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3.1.2 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人本精神
        3.1.3 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3.1.4 科学筹划、严谨务实的求实精神
        3.1.5 敢作敢为、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1.6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3.2 南水北调精神的特征
        3.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3.2.2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2.3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4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4.1 有利于南水北调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4.1.1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实践
        4.1.2 促进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
    4.2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4.2.1 它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弘扬
        4.2.2 它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展现
        4.2.3 它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4.3 有利于“四个自信”的增强
        4.3.1 坚定道路自信
        4.3.2 强化理论自信
        4.3.3 筑牢制度自信
        4.3.4 增强文化自信
    4.4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4.1 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4.4.2 有利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5 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
    5.1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1.1 弘扬方法应用不到位影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效果
        5.1.2 传播载体运用不灵活限制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范围
        5.1.3 学术界研究不够深入不利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精神的影响力
    5.2 南水北调精神弘扬的基本路径
        5.2.1 科学应用南水北调精神的弘扬方法以改善其宣传效果
        5.2.2 灵活运用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载体以扩大其传播范围
        5.2.3 加强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变化环境下汉江径流演变及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气候水文概况
        2.2.1 气候概况
        2.2.2 水文概况
    2.3 社会经济及工程概况
        2.3.1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2.3.2 流域工程概况
3 变化环境下汉江径流非一致性演变特征分析
    3.1 汉江流域近50年主要气候要素及径流演变分析
        3.1.1 基础数据
        3.1.2 气温演变分析
        3.1.3 降水演变分析
        3.1.4 蒸发能力演变分析
        3.1.5 径流演变分析
    3.2 流域水文要素非一致性诊断方法
        3.2.1 Mann-Kendall检验法
        3.2.2 Hurst系数法
        3.2.3 Lee-Heghinian检验法
        3.2.4 有序聚类法
        3.2.5 滑动T检验
    3.3 流域水文要素非一致性特征识别
        3.3.1 气候因子非一致性特征识别
        3.3.2 径流非一致性特征识别
    3.4 基于流域水热耦合的径流演变归因分析
        3.4.1 基于水热耦合的水资源演变归因识别技术框架
        3.4.2 流域尺度水热耦合模型
        3.4.3 驱动因子对径流演变贡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预估分析
    4.1 气候模式及情景
    4.2 气候模式数据降尺度
    4.3 气候模式预估结果
    4.4 基于GCMs的未来径流演变预估
    4.5 本章小结
5 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及下游生态水量影响评估
    5.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调水规模评估
        5.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调水需求
        5.1.2 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分析
        5.1.3 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需求
        5.1.4 考虑引汉济渭近期调水规模的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分析
    5.2 考虑气候影响的上游调水工程对丹江口入库径流的影响评估
    5.3 径流演变对中线可调水及下游可调水量的作用
        5.3.1 基于径流演变对中线可调水量的作用
        5.3.2 基于径流演变对中线可调水量过程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关几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朱一鸣. 西北大学, 2021(12)
  • [2]张基尧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王长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运阁. 河南大学, 2020(02)
  • [4]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D]. 张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D]. 司鹏媛.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6]南水北调鲁苏跨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D]. 张贤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 王心悦. 河南大学, 2019(01)
  • [8]南水北调河南水权交易市场法律规制研究[D]. 许小凡.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9]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 才淦.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10]变化环境下汉江径流演变及其对南水北调中线可调水量影响研究[D]. 郭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关于南水北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