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雷尼镍氢解研究

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雷尼镍氢解研究

一、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Raney Ni氢解反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崇博[1](2020)在《供氢溶剂体系下木质素定向解聚的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质素被认为是地球上唯一的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的来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催化氢解是目前最高效也是最普遍的木质素转化为高价值的单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木质素催化氢解的过程存在较多问题,如木质素解聚不充分、单酚类化合物产率较低、催化断键机理不清晰、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低、解聚产物易缩聚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量子模型计算搜寻木质素深度解聚的催化反应体系并筛选了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供氢溶剂体系,建立了供氢溶剂体系下木质素定向解聚的理论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得到了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在金属表面的最佳吸附构型,考察了不同金属对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中连接键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β-1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氢预吸附后的Ni、Cu和Fe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可以促进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中的Cα-Cβ键的断裂;对于含β-O-4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氢预吸附后的Ni、Cu、W和Fe金属表面上的吸附都可以促进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中的Cβ-O键的断裂。研究了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木质素在供氢溶剂中的氢解,寻找到了最佳共混溶剂体系(乙醇/异丙醇),探究了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氢解。结果表明:木质素(OPL)在乙醇/异丙醇混合供氢溶剂下氢解产生的单体产物(4-丙烯基紫丁香酚和异丁香酚)产率可达33 wt%;解聚后的木质素(OPL)中每100个基本结构单元仅包含14个连接键,其中4个β-O-4、9个β-β和2个β-5连接键,木质素中大部分的β-O-4连接键被断裂;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供氢溶剂体系的氢解中,木质素提取过程而引入的酸或离子在解聚过程中充当了催化剂。针对含α-O-4连接键、β-O-4连接键和C-C连接键的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乙醇/异丙醇混合供氢溶剂体系中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断键性能,结果表明:Ni/C及Ni Cu/C催化剂对含α-O-4连接键的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断键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Ni/C、Ni Cu/C和Ni W/C催化剂对含β-O-4连接键的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断键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将乙醇/异丙醇混合供氢溶剂体系和上述催化剂体系,应用于真实木质素的氢解中,结果表明:Ni Cu/C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获得了最高单体产率(63.4 wt%);异丙醇脱氢转化为丙酮是反应中氢源(以氢自由基形式)的主要来源;Cu的引入促进了乙醇/异丙醇溶剂的供氢效率,减少了乙醇/异丙醇溶剂的消耗,并且Cu极大地促进了木质素中pinoresinol(β-β型)结构二聚体的解聚。本文通过对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供氢溶剂体系下定向解聚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较高产率的单酚类化合物,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及单酚类化学品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伟翔[2](2020)在《铌基固体酸负载贵金属催化芳醚脱氧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素是自然界中第二丰富的有机物,也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够提供芳烃结构的可再生资源,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环烷烃和芳烃液体燃料及精细化学品。然而,木质素中较高的氧含量和复杂的结构导致其存在热值低、不稳定等缺陷,因此很难被直接利用。对木质素进行催化脱氧处理可以显着降低氧含量并生产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铌酸(Nb2O5·nH2O)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点和优良的耐水性,是一种潜在的脱氧固体酸。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以铌酸为铌源制备出一系列铌基固体酸载体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木质素4-O-5、α-O-4、β-O-4及单体酚类芳醚脱氧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沉淀法制备了 Nb2O5/Al2O3负载Pt催化剂并研究其催化木质素4-O-5型芳醚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研究发现铌酸的引入丰富了载体酸性位点并形成Nb-OH-Al键,改善了二苯醚中C-O键的断裂能力,200℃,3.0 MPa氢气压力下,Pt/Nb2O5/Al2O3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反应中环己烷选择性是Pt/Al2O3催化剂的1.7倍。为进一步提高环己烷选择性,制备了一系列铌基固体酸纳米片与碳纳米管复合载体并负载Pt催化剂。200℃,3.0 MPa氢气压力下,Pt/HNbWO6/CNTs催化二苯醚转化率高达99.7%,环己烷选择性达到96.4%,这主要归因于金属与酸性载体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其中金属促进芳环加氢,而固体酸纳米片丰富的酸性位点和中强酸位点的存在显着促进了 C-O键的断裂。此外,在催化其它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加氢脱氧性能研究中发现,较高的C-O键解离能和含氧官能团空间位阻的存在不利于底物的转化。2)以醇类作为供氢溶剂,研究了 Pt/HNbWO6/CNTs催化木质素α-O-4型芳醚4-苄氧基苯酚氢解性能。在异丙醇溶剂中,4-苄氧基苯酚转化率最高,240℃时转化率高达98.1%。与其它醇溶剂相比,异丙醇和4-苄氧基苯酚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弱,底物溶剂化效应最小,因而底物可以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同时异丙醇可以释放更多的氢原子,从而有效促进催化转移氢解反应。在Pt/HNbWO6/CNTs催化转移氢解木质素反应中,反应后液体产物中相对氧含量从41.2%下降至24.6%,且产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尤其以单酚类为主。3)采用浸渍法制备了 Nb2O5负载贵金属(Pt、Pd、Rh和Ru)催化剂并研究其催化木质素β-O-4型芳醚2-苯乙基苯醚加氢脱氧性能。260℃,0.1 MPa氢气压力下,Rh/Nb2O5催化2-苯乙基苯醚转化率达到99.3%,芳烃产物选择性达到98.9%,这种优异的脱氧性能主要是由于金属Rh和NbOx物种之间存在协同催化作用,其中Rh负责解离氢气,而NbOx活化C-O键,降低了 C-O键能垒。在Rh/Nb2O5催化木质素降解反应中,研究发现0.1 MPa氢气压力下木质素降解液体产物总质量收率达到39.5 wt.%,芳烃选择性达到84.1%。4)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焙烧温度的Nb2O5负载Rh催化剂,并研究其催化木质素单酚类芳醚2-甲氧基-4-丙基苯酚加氢脱氧性能。研究发现400℃焙烧的Nb2O5负载Rh催化剂Rh/Nb2O5-400实现了 2-甲氧基-4-丙基苯酚的高效催化脱氧,260℃,0.5 MPa氢气压力下,丙苯收率高达98.0%。两步法催化降解松木木质纤维素过程中,首先在甲醇溶液中还原性降解木质纤维素并获得质量收率为9.1 wt.%的木质素油(基于松木质量);随后进一步在Rh/Nb2O5-400催化木质素油加氢脱氧研究中发现,木质素油完全脱氧并生成选择性为100%的C6-C10碳氢化合物,其中芳烃摩尔收率高达80.1 mol%。

宋庆露[3](2020)在《Co/C@N催化淖毛湖煤热溶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转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ZIF-67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对煤模型化合物(MCs)及淖毛湖次烟煤(NMH)可溶有机质催化加氢转化具有优异活性的Co/C@N催化剂。利用物理吸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透射电镜-能量分散色谱(TEM-ED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对Co/C@N催化剂进行了系统地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o/C@N-T催化剂呈现为不规则的球形,Co含量在26.61-32.23 wt%之间。在ZIF-67热解过程中,N物种成功掺杂到Co/C@N-T催化剂中并均匀的分布在碳基表面,并且有机配体2-甲基咪唑的热解可以将氧化物Co部分还原。以苄基苯基醚(BPE)的催化加氢转化为探针反应,筛选出催化活性最高的催化剂,随后考察了活性最高的催化剂(Co/C@N-700)对苯乙基苯基醚(PPE)、二萘醚(DNE)等多种含有C-O醚键的MCs的催化加氢转化,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氢压以及时间对MCs催化加氢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提出了MCs的催化加氢转化反应路径。结果表明,在160 oC、2.0 MPa H2的条件下,BPE反应60 min能够完全转化为甲苯和环己醇,Co/C@N-700催化剂对多种含有C-O键的煤相关MCs加氢转化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二聚体MCs的催化加氢转化主要以C-O键的选择性氢解为主,而单体MCs的催化加氢转化主要以苯环氢化为主。NMH首先在甲醇/甲苯混合溶剂中进行热溶解聚得到热溶物和热溶残渣,再利用Co/C@N-70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20 oC热溶物(SP320)进行催化加氢得到热溶物催化加氢产物(CHCs)。结果表明,热溶物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20oC热溶物产率为36.46 wt%。热重、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与原煤相比,320 oC热溶残渣(RTD)芳香碳含量上升,羰基碳含量下降,热溶破坏了NMH中较弱的共价键、氢键、含羰基结构和脂肪C-O键,对缩合芳香结构破坏较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SP320中化合物主要以烷烃、酚类、芳烃、醚类以及酮类为主。SP320经Co/C@N-700催化加氢后烷烃和醇类含量明显增加,而酚类和芳烃含量下降,含氧类化合物(酚类、酯类、醚类、酮类和醇类)总含量下降,这表明Co/C@N-700催化剂有效地促进SP320中芳烃和酚类加氢转化为烷烃和醇类,提高了SP320的品质,有利于其后续利用。这些研究结果为新型催化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中低阶煤的温和转化和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该论文有图43幅,表26个,参考文献151篇。

郭良[4](2020)在《Zr改性Ni基催化剂用于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低温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杂原子氧,氧原子的存在降低了油品热值和稳定性,不利于油品的清洁高效利用。其中,氧原子主要以酚类及呋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传统的依据酚类及呋喃类化合物沸点的不同,通过蒸馏和组分分离的方式提取出其中的酚类化合物,之后再对脱酚后的油品进行加氢精制,以脱除油品中杂原子氧。脱酚后油品中氧原子主要以呋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二苯并呋喃具有含量高、反应活性低、分子量大的特点,因此选择二苯并呋喃为加氢脱氧的模型化合物,用于油品的加氢脱氧反应研究。加氢脱氧反应主要涉及两个过程,一是氢气的活化,二是C-O键的断裂,其中过渡金属Ni具有较强的吸附、解离氢的能力,但断裂C-O键的能力较弱。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可还原金属氧化物ZrO2可以在催化剂中引入氧空位,促进C-O键的活化、断裂,有利于加氢脱氧反应的进行。基于此,选用ZrO2对Ni基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Ni基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首先,选用有较大比表面积、孔径可调、应用广泛的有序介孔Ni/Al2O3进行Zr的改性,以提高Ni基催化剂性能。其次,选用有较大比表面积、不含酸性位点的有序介孔Ni/SBA-15进行Zr的改性,以排除载体酸性对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氧空位在加氢脱氧反应中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催化剂性能评价是在280℃、氢压6.5 MPa的高压反应釜中进行,通过反应评价,系统研究了氧空位在加氢脱氧反应中的具体作用。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280℃、氢压6.5 MPa下,二苯并呋喃只发生加氢脱氧路径,不发生直接脱氧路径,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是十二氢二苯并呋喃和环己基环己醇。(2)对于Zr改性的Ni/Al2O3和Ni/SBA-15催化剂,适量Zr的添加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过量Zr的添加反而会降低催化剂比表面积,不利于加氢脱氧反应的进行。(3)选用不含酸性位点的SBA-15为载体,排除了载体酸性对反应的影响,证实了在加氢脱氧反应中氧空位可以促进C-O键的活化、断裂,有利于加氢脱氧反应的进行。(4)Zr的添加明显提高了 Ni/SBA-15催化剂性能,使得5Ni/xZr-SBA-15催化剂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结束时反应物完全转化,目标产物收率在92%以上,完全脱氧产物收率在98%以上。

朱其彬[5](2020)在《活性二苯乙烯二聚体的全合成和PtCl2催化的新型转移氢化反应的发现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活性二苯乙烯低聚茋ε-Viniferin和Dehydro-δ-viniferin是白藜芦醇二聚体的代表性化合物,它们具有2,3-二芳基苯并二氢呋喃和2,3-二芳基苯并呋喃的特征性结构。ε-Viniferin及Dehydro-δ-viniferin的前体δ-Viniferin主要分布于葡萄科、买麻藤科、龙脑香科等科的多种植物中,具有显着的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由于结构复杂,全合成困难,目前对该类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报道不多。论文综述了金属参与的芳烃氢化研究进展,为芳香族化合物的氢化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以3,5-二羟基苯甲酸和3,5-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14步反应,以6.81%的总产率完成了活性天然产物ε-Viniferin的全合成研究,开发了一条实用的全合成路线。合成中,探索了 C-4位甲酯基取代的2,3-二芳基苯并呋喃中间体脱除甲基保护基的方法,实现了甲基保护基的完全脱除;首次实现了在不保护酚羟基的条件下,以TFA/TES为催化剂还原较难还原的2,3-二芳基苯并呋喃双键的反应;选择MOM保护ε-Viniferin结构中的多个酚羟基,首次实现了在不稳定的苯丙二氢呋喃环和苯乙烯双键存在的条件下,高效脱除ε-Viniferin保护基的反应。合成研究为较难还原的多酚类2,3-二芳基苯并呋喃双键的还原,以及还原反应中羟基保护基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活性ε-Viniferin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研究Amberlyst 15催化的Dehydro-δ-viniferin全合成的基础上,以金属-卤素交换反应为关键反应,研究发展了一条简便实用的Dehydro-δ-viniferin的全合成路线。以3,5-二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10步反应,以20.6%的产率完成了 Dehydro-δ-viniferin的全合成研究。以i-PrMgCl·LiCl为催化剂,首次通过金属-卤素交换实现了双碘代α-芳氧基酮合成3-芳基苯并二氢呋喃的反应。研究结果为Dehydro-δ-viniferin及其相关衍生物的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发现并发展了一个在PtCl2催化下的实用、高效、条件温和的新型芳香族和酚类化合物的转移氢化反应。机理研究认为,转移氢化是通过原位产生的过渡价态铂的连续单电子转移(SET)实现的,环己酮(Cy=O)是酚类化合物氢化脱氧(HDO)反应的关键中间体。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氢化可在20℃至30℃的温和条件下进行;伯醇、仲醇和叔醇均可作为氢供体和反应溶剂,酸和水对反应进程没有明显影响。反应中,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和稠环芳烃均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反应的发现和研究为芳香类和酚类化合物的氢化和氢化脱氧反应提供了新的选择。

宋武林[6](2020)在《铈基催化剂在木质素催化解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素作为一种富含芳香单元的天然资源,可以用来替代由不可再生石油生产的芳香烃。本文围绕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为芳香化合物展开研究,设计了催化氧化及催化氢解木质素模型分子(二聚体β-O-4型)生成芳香单体的反应路径;设计了温和条件下氧化和液相重整还原木质素的催化剂,以及两步法解聚木质素的策略。本论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温和条件下,木质素及其模型分子催化转化为芳香单体在第三章中,设计制备出负载有金纳米颗粒(平均颗粒大小约为5nm)的CeO2多相催化剂(Au/CeO2)。进一步的实验表明,Au/CeO2多相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便可以将木质素模型分子2-苯氧基-1-苯乙醇(简称PP-ol)解聚为苯酚、苯甲酸甲酯和一些缩醛类物质。使用TEM、SEM、XRD、BET和XPS等材料表征方法对Au/CeO2的形貌、结构与组成进行测试与分析。结合以上测试表征结果对催化剂进行构效分析,并进一步推测PP-ol催化解聚的反应机理。(1)首先对模型分子PP-ol的氧化解聚进行评价实验,筛选出CeO2作为最佳的催化剂载体,随后将这条反应路径应用到其他木质素模型分子。测试结果表明,含有甲氧基(CH3O-)基团的木质素模型分子具有更高的催化解聚转化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给电子基团(如CH3O-)的存在弱化了木质素有机结构中的β-O-4链接,促进了木质素的解聚,有利于芳族化合物的形成。。(2)此外,针对Au/CeO2催化剂中贵金属Au的最佳负载量,本文也进行了丰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u负载量为0.88 wt.%时催化效果达到最佳。(3)在Au/CeO2催化体系中,以甲醇作为溶剂在180℃下对木质素催化解聚4小时,最终得到香兰素、香草酸甲酯以及丁香酸甲酯并且其相应的单体收率分别为10.5 wt.%、6.8 wt.%和 3.4 wt.%。(4)对反应路径和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而且还对这个反应路径中关键反应步骤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子氧通过带负电的金纳米颗粒被活化而形成一种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进而活化C-H键。随后,氧化过程通过一系列去质子和消除步骤来完成,即被吸附的分子O2从Au/CeO2中获得电子,生成Au/CeO2-O2·-,然后与PP-ol反应形成2-苯氧基-1-苯乙酮(简称PP-one)。(二)设计开发廉价、稳定和高效非贵金属的催化剂用于木质素选择性加氢在第四章中,对作为活性位点的不同稀土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循环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碳负载氧化铈是提高产物芳烃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最佳催化剂,同时CeO2/C表现出了最高的反应活性。一方面由于CeO2/C的高表面效应,提高了有效的传质过程。(1)在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转化中探索了两步策略,考虑到β-O-4酮比β-O-4醇的Cβ-O键能低约40-50kJ/mol,所以将β-O-4醇的Cα-OH预氧化为Cα=O可以更容易实现木质素解聚。通过随后的Cβ-O-ph醚键加氢过程,发现CeO2/C催化剂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可以实现Cβ-O-ph醚键的选择性还原裂解。并且适用于多种取代的Cβ-O-ph醚键化合物,同样表现出高活性与选择性。(2)同时对不同来源木质素(松木、棉杆、桦木和杨木)的温和酸解也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催化体系下碳平衡维持在95%左右,且表现出高的单体产率;不同来源的木质素表现出不同产率,总单体产率达到12.1-32.6wt.%。通过对反应温度、溶剂体系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分别作出讨论,发现在甲醇体系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单体产率都是先升高再下降。并且在反应时间达到6个小时后,不饱和芳香化合物表现出了最高的选择性。(3)针对复杂的木质素体系采用了 FT-IR、GPC和GC-MS对木质素的结构、分子量和产物定性做具体分析。通过对木质素及其模型的评价实验,分析出木质素的反应途径,为后续木质素产品的升级提供参考。

刘思洁[7](2019)在《过渡金属(Co, Ni, Mo)催化木质素解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自然界唯一含有苯环结构的可再生绿色资源木质素制备芳香族小分子化学品可降低现代工业对石油化工产品的依赖性,缓解因为石油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的资源短缺等困境。木质素分子内具有的大量β-O-4键使得近年来通过催化手段断裂β-O-4键来获取芳香族化合物或生物燃油成为木质素有效利用及生物质全组分高效利用的重点。本论文针对目前木质素解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采用新型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及乳液反应体系,考察了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氧化解聚和加氢解聚反应活性。此外,我们还对木质纤维素在复合离子液体对中的解聚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建模,以期依据模型及拟合数据对连续操作过程中各操作因素的影响进行预判。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选取单分散Co-N-C(金属钴原子单分散的氮掺杂碳负载型催化剂)为催化剂,考察了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在该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解聚性能,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首先,甲醇被认为是最佳的反应溶剂。这与底物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高,并能作为反应物与过程中生成的苯甲酸发生酯化反应,推动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相关。其次,我们比较了以类似方法合成的Ni-N-C、Mn-N-C、Cu-N-C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含Co元素的均相催化剂在该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Co-N-C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在以甲醇为溶剂且NaOH作为助剂存在的条件下,2-(2-甲氧基苯氧基)-1-苯基乙醇(MPP-ol)的转化率能达到95%。最后,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该催化体系下的解聚效果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解聚具有高选择性,且Co-N-C催化剂在重复使用8次后未见明显的活性降低。2合成及表征了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和硫源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MS/C,M=Co,Ni,Mo),并考察了该系列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氢解反应活性。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结构表明该系列MS/C催化剂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且表现出一定的弱酸性。除含有Ni元素的催化剂外,该系列催化剂均呈现高度分散的状态,XRD和TEM均未检测到催化剂中金属纳米颗粒的存在,金属硫化物高度分散,平均粒径在0.2nm左右。该MS/C催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氢解活性。在水相环境、180 oC、1 MPa H2的条件下反应5 h,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转化率能达到99%。此外,该金属硫化物催化剂还能应用于木质素磺酸钠的氢解,其中丙基愈创木酚的产量达到23.7mg/g木质素磺酸钠,选择性高达84%。并且该金属硫化物催化剂能在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底物的水相环境中循环使用7次后仍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氢解反应活性。3构建了以Raney Ni为催化剂,异丙醇为供氢试剂,正丁醇和水为油相和水相,基于木质素磺酸钠的自乳化效果的乳液反应体系来考察木质素磺酸钠的氢解。这部分工作首先研究了体系中各溶剂的配比(即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对木质素磺酸钠氢解过程的影响。其次,在最优溶剂配比的乳液反应体系中,考察了催化剂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供氢试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能得到116.1 mg/g木质素磺酸钠的挥发性产物,且4-乙基愈创木酚的选择性突出,其产率则达到39.3 mg/g。通过对不同来源木质素在该体系中的解聚活性及反应残渣的分析得出,该乳液体系最适用于具有两亲性的木质素磺酸钠,且氢解过程中主要是木质素分子内的G型结构单元受到了破坏。4选用纤维素在复合离子液体对中的溶解、解聚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现象及数据建立了合理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拟合出相应过程的速率常数等过程参数。设计了包含原料混合器、反应器以及产物分离器等操作单元在内的连续流操作过程模型。并利用间歇反应操作拟合得到的动力学数据,对连续流操作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与分析,预测了不同操作条件对产物流率的影响,对木质纤维素的高效转化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郭佳[8](2019)在《金属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转化木质素的研究》文中认为

遇治权[9](2019)在《Ni3P基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酚加氢脱氧性能》文中指出生物质油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以液体为载体的能源,可替代石油等化石燃料生产发动机燃料。但是,生物质油中氧含量很高,因而具有热值低、粘度大、热化学稳定性差和与石油馏分混溶性差等缺点,需要经脱氧提质才能用于发动机燃料。加氢脱氧(HDO)是实现生物质油中脱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类贵金属”的性质,在加氢精制过程(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HDO等)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其中磷化镍催化活性最高。本论文系统研究Ni3P在水相和油相中苯酚HDO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引入助剂和酸性载体构建加氢和脱水双功能催化活性中心,从而提升其HDO催化性能,采用化学镀新方法在多种载体上制备高分散Ni3P催化剂,研究苯酚HDO反应路径及其动力学,用XRD、N2物理吸附、XPS、TEM、NH3-TPD、Py-FTIR、CO化学吸附、H2-TPR、TG-DSC和ICP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构效关系。在研究体相Ni2P催化水相苯酚HDO时,发现Ni2P在水热条件下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Ni3P。所形成的Ni3P不仅稳定性好,而且具有优异的加氢活性,其低温活性(150~200℃)优于Pd/SiO2(1 wt%),远高于金属Ni。当以十氢萘作溶剂时,Ni3P在催化苯酚HDO反应时活性显着高于Ni2P和Ni12P5。XPS表征结果表明,Ni3P表面由Ni向P的电子转移较弱,其氢解离能力较强,从而表现出较高低温加氢活性。当磷化镍(Ni3P、Ni2P和Ni12P5)用作催化剂时,苯酚HDO反应产物中没有检测到苯,说明反应以预加氢(HYD)路径为主导,直接脱氧(DDO)路径的贡献可以忽略。在低温下(150-200 ℃),产物中环己醇的选择性大于80%,可知在苯酚HDO反应中环己醇的脱水反应是速率控制步骤。将苯酚HDO反应路径分成苯酚加氢和环己醇加氢转化两步,分别研究了磷化镍上苯酚加氢和环己醇加氢转化的反应动力学。“一锅法”制备Ni3P-CePO4催化剂,CePO4的引入提高了 Ni3P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其加氢活性。NH3-TPD和Py-FTIR表征结果表明,CePO4表面具有中等强度的L酸,为环己醇脱水反应提供所需的催化活性中心,因而显着提高催化剂的HDO活性。XRD表征结果显示,CePO4在共沉淀过程中形成,在后续高温焙烧和程序升温还原制备Ni3P过程中CePO4结构不变。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载体(SiO2、γ-Al2O3、Hβ和HZSM-5)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发现载体组成显着影响催化剂活性相的生成。当以SiO2作载体时,当前体中Ni/P摩尔比为3、2和1时,所制备的晶相分别为Ni3P、Ni12P5和Ni2P。当γ-Al2O3用作载体时,采用不同Ni/P摩尔比的前体经程序升温还原所得晶相均为Ni,这是因为高温焙烧条件下P物种与γ-Al2O3反应消耗大量P物种所致。当以Hβ作载体时,前体中Ni/P摩尔比为3、2和1时,所制备的晶相分别为Ni、Ni-Ni3P和Ni2P。当以HZSM-5作载体时,前体中Ni/P摩尔比为3、2和1时,所制备的晶相分别为Ni3P-Ni、Ni12P5和Ni2P;若在前体制备过程中省去烘干步骤,则采用Ni/P=3的前体可以制得不含杂质Ni的Ni3P/HZSM-5 催化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和化学镀法,在温和条件下在γ-Al2O3、SiO2、TiO2和HZSM-5上成功制备出高分散Ni3P催化剂。ICP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剂中Ni/P摩尔比约为3,且在HRTEM图像中观察到归属于Ni3P的晶格条纹,Ni3P晶粒尺寸为4.3~8.2 nm。研究发现,沉积沉淀时间对Ni3P的负载量和颗粒尺寸有显着影响,沉积沉淀16 h制备的Ni3P/HZSM-5催化剂负载量高,且颗粒尺寸最小(~4.3nm),其催化苯酚HDO时活性最高。

章佳威[10](2019)在《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催化技术在现代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90%以上的化工过程涉及催化剂的使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在催化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贵金属元素储量稀少,设计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以提升贵金属利用率成为当前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双金属纳米颗粒由于两种金属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较之单金属纳米颗粒显示出更为独特的催化特性,成为发展设计新型高效催化剂的重要平台。本论文设计制备了多种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生物质氢化脱氧以及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在木质素氢解反应中的应用。引入Ni与金属Pd形成双金属催化剂,温和条件下实现了β-O-4型C-O键高效高选择性氢解。氢解反应的氢源为常压氢气或NaBH4,以NaBH4为氢源时,β-O-4型模板化合物氢解产物中苯酚及环己醇的量可以通过控制NaBH4的量进行调节。在该催化体系中,溶剂型木质素可被选择性氢解生成三种小分子碎片,反应条件温和且产物选择性优越。木质素结构中含有大量CαH-OH结构,可以作为氢解反应的氢源,本论文将Pd-Ni双金属纳米颗粒与MIL-100(Fe)进行结合,利用分子内羟基为氢源,实现了分子内氢转移氢解β-O-4型C-O键。溶剂型木质素在该反应体系下产物为一系列小分子酚及酮类化合物。该催化体系无需额外添加氢源,提供了一种高原子经济性氢解木质素的方法。其次,研究了双金属纳米颗粒在香草醛选择性氢解反应中的应用。香草醛是热解木质素制备的生物油的主要成份,研究香草醛的氢化脱氧对于推进生物油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以活性炭负载的Pd1Ni4双金属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氢解香草醛生成2-甲氧基-4-甲基苯酚,对比单金属Pd催化剂,引入金属Ni形成合金提升了催化剂对于中间产物香草醇的氢解效率。随后,探索了双金属纳米颗粒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以SiO2负载的Pd1Cu2双金属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室温、无配体条件下实现了炔烃高选择性硅氢化反应。引入Cu与Pd形成双金属催化剂,显着地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金属Pd的利用率,同时,Pd与Cu之间的电子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硅氢化反应过程,提升了E构型产物的选择性。以Pd-Ni@UiO-66为催化剂实现了醚类化合物C-O键“活化”,温和条件下完成了醚类化合物甲基化及芳基化反应,体现了醚类化合物替代芳基卤化物作为亲电试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潜在利用价值。最后,以Pd-Ni@MIL-100(Fe)为催化剂实现了四氢喹啉及喹啉之间的可逆转化,脱氢及氢化过程使用同一催化剂及溶剂,130℃氩气保护条件下,四氢喹啉脱氢生成喹啉(“释放氢气”),60℃,0.4 MPa氢气条件下,喹啉氢化生成四氢喹啉(“储存氢气”)。反应以水作为绿色溶剂,脱氢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氢捕获剂,体现了该催化体系在有机合成反应及液体储氢材料中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本论文设计制备了六个双金属催化体系并应用于生物质氢化脱氧及有机合成反应。通过引入异种金属形成合金,提升了双金属催化剂在生物质氢解中的催化活性及产物的选择性,对于推进生物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由于两种金属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双金属纳米颗粒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也显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显示了双金属纳米颗粒在催化领域的潜在利用价值。

二、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Raney Ni氢解反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Raney Ni氢解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供氢溶剂体系下木质素定向解聚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素概述
        1.2.1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1.2.2 木质素的制备方法
    1.3 木质素催化氢解研究现状
        1.3.1 催化剂对木质素氢解的影响
        1.3.2 溶剂对木质素氢解的影响
        1.3.3 木质素氢解机理的研究
        1.3.4 木质素氢解的新策略
    1.4 木质素催化氢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催化剂金属表面上的吸附:DFT量子模拟计算
    2.1 引言
    2.2 基于Materials Studio的计算方案
    2.3 计算方法
        2.3.1 催化剂金属表面晶胞模型的建立
        2.3.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模型的建立
        2.3.3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吸附模型的建立
    2.4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及键能
        2.4.1 含β-1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
        2.4.2 含β-O-4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
    2.5 含β-1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催化剂金属表面上的吸附
        2.5.1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Ni、Cu、W、Fe表面上的吸附
        2.5.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H预吸附后Ni、Cu、W、Fe表面上的吸附
    2.6 含β-O-4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催化剂金属表面上的吸附
        2.6.1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Ni、Cu、W、Fe表面上的吸附
        2.6.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H预吸附后Ni、Cu、W、Fe表面上的吸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素在供氢溶剂中(无催化)氢解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步骤
        3.2.3 实验产物的表征与分析方法
    3.3 木质素在单一供氢溶剂中的氢解
        3.3.1 木质素化学结构解析
        3.3.2 液相产物产率
        3.3.3 单酚类产物分布情况
    3.4 木质素在混合供氢溶剂中的氢解
        3.4.1 不同混合供氢溶剂下液相产物产率
        3.4.2 不同混合供氢溶剂下单酚类产物分布情况
    3.5 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氢解
        3.5.1 乙醇/异丙醇混合比例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5.2 反应温度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5.3 反应时间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5.4 反应压力及气氛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5.5 氢解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3.6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氢解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催化氢解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4.2.3 实验仪器及步骤
        4.2.4 实验产物的表征与分析方法
    4.3 催化剂的表征
    4.4 含α-O-4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催化氢解
        4.4.1 催化剂的影响
        4.4.2 溶剂体系的影响
        4.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5 含β-O-4 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催化氢解
        4.5.1 催化剂的影响
        4.5.2 溶剂体系的影响
        4.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6 含C-C键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催化氢解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催化氢解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5.2.3 实验仪器及步骤
        5.2.4 实验产物的表征与分析方法
    5.3 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催化氢解
        5.3.1 催化剂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5.3.2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5.3.3 氢解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5.3.4 反应温度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5.3.5 反应时间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5.3.6 混合溶剂对木质素氢解的“供氢”机制
    5.4 不同Ni Cu/C催化剂对木质素在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体系下氢解的影响规律
        5.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5.4.2 不同Cu负载量对氢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5.4.3 氢解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5.4.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及使用后催化剂的表征
    5.5 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体系下木质素的(催化)氢解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2)铌基固体酸负载贵金属催化芳醚脱氧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简介
        1.1.1 木质素简介
        1.1.2 木质素的来源
        1.1.3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简介
    1.2 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转化利用
        1.2.1 木质素的转化利用
        1.2.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转化利用
    1.3 铌基固体酸的催化应用
        1.3.1 氧化铌
        1.3.2 含铌复合氧化物
        1.3.3 二维铌基固体酸
        1.3.4 其它铌基固体酸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实验总述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催化剂表征
    2.3 木质素表征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3 Pt/Nb_2O_5/Al_2O_3及Pt/HNbWO_6/CNTs的制备及其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3.1 引言
    3.2 Pt/Nb_2O_5/Al_2O_3的制备及其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3.2.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3.2.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3.2.3 Pt/Nb_2O_5/Al_2O_3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3.3 Pt/HNbWO_6/CNTs的制备及其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3.3.1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3.3.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3.3.3 Pt/HNbWO_6/CNTs催化二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Pt/HNbWO_6/CNTs催化转移氢解4-苄氧基苯酚及木质素性能
    4.1 引言
    4.2 木质素的提取及其催化性能评价
    4.3 Pt/HNbWO_6/CNTs催化转移氢解4-苄氧基苯酚性能
    4.4 Pt/HNbWO_6/CNTs催化转移氢解木质素性能
    4.5 本章小结
5 Rh/Nb_2O_5催化2-苯乙基苯醚及木质素加氢脱氧性能
    5.1 引言
    5.2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特性
        5.2.1 催化剂制备及性能评价
        5.2.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5.3 Rh/Nb_2O_5催化2-苯乙基苯醚加氢脱氧性能
    5.4 Rh/Nb_2O_5催化木质素加氢脱氧性能
    5.5 本章小结
6 Rh/Nb_2O_5催化2-甲氧基-4-丙基苯酚及木质纤维素加氢脱氧性能
    6.1 引言
    6.2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特性
        6.2.1 催化剂制备及性能评价
        6.2.2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6.3 Rh/Nb_2O_5催化2-甲氧基-4-丙基苯酚加氢脱氧性能
    6.4 Rh/Nb_2O_5催化木质纤维素加氢脱氧性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Co/C@N催化淖毛湖煤热溶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煤结构研究进展
    1.3 煤热溶研究现状
    1.4 煤及其模型化合物催化加氢转化催化剂
    1.5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煤样
    2.2 试剂与设备
    2.3 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表征
    2.5 实验方法
    2.6 产物分析方法
    2.7 理论计算
3 催化剂的表征
    3.1 热重分析
    3.2 氮气吸附脱附表征
    3.3 XRD表征
    3.4 TEM-EDS表征
    3.5 SEM-EDX表征
    3.6 XPS表征
    3.7 CO2-TPD表征
    3.8 小结
4 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转化及其反应路径
    4.1 苄基苯基醚的催化加氢转化
    4.2 苯乙基苯基醚的催化加氢转化
    4.3 二萘醚的催化加氢转化
    4.4 其他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转化
    4.5 小结
5 淖毛湖煤的热溶解聚及其热溶物的催化加氢转化
    5.1 可溶物收率
    5.2 淖毛湖煤及其热溶残渣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5.3 热溶物的催化加氢转化
    5.4 小结
6 结论和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术论文数据集

(4)Zr改性Ni基催化剂用于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中低温煤焦油
    1.3 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研究现状
    1.4 加氢脱氧活性组分
        1.4.1 过渡金属硫化物
        1.4.2 过渡金属磷化物
        1.4.3 贵金属
        1.4.4 非贵金属
        1.4.5 双金属
    1.5 加氢脱氧载体
        1.5.1 氧化铝载体
        1.5.2 二氧化硅载体
        1.5.3 碳载体
        1.5.4 碱性载体
        1.5.5 可还原金属氧化物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催化剂XRD分析
        2.3.2 催化剂BET分析
        2.3.3 催化剂H_2-TPR分析
        2.3.4 催化剂H_2-TPD分析
        2.3.5 催化剂O_2-Pulse分析
        2.3.6 催化剂NH_3-TPD分析
        2.3.7 催化剂Py-IR红外分析
        2.3.8 催化剂XPS分析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1 催化剂评价流程
        2.4.2 产物分析
        2.4.3 数据处理
第3章 5Ni/xZr-Al_2O_3催化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剂的制备
        3.2.1 载体的制备
        3.2.2 活性金属的负载
    3.3 催化剂的表征
        3.3.1 有序结构分析
        3.3.2 晶相结构分析
        3.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3.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3.3.5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
    3.4 催化剂活性评价
        3.4.1 5Ni/OMA催化剂活性评价
        3.4.2 5Ni/10Zr-Al_2O_3催化剂活性评价
        3.4.3 5Ni/20Zr-Al2O_3催化剂活性评价
        3.4.4 5Ni/30Zr-Al_2O_3催化剂活性评价
        3.4.5 5Ni/ZrO_2催化剂活性评价
        3.4.6 5Ni/xZr-Al_2O_3催化剂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5Ni/xZr-SBA-15催化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2.1 载体制备
        4.2.2 活性金属的负载
    4.3 催化剂的表征
        4.3.1 有序结构分析
        4.3.2 晶相结构分析
        4.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4.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4.3.5 氢气程序升温脱附
        4.3.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
        4.3.7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
        4.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
    4.4 催化剂活性评价
        4.4.1 5Ni/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2 5Ni/2.5Zr-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3 5Ni/5Zr-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4 5Ni/10Zr-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5 5Ni/20Zr-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6 5Ni/30Zr-SBA-15催化剂活性评价
        4.4.7 5Ni/xZr-SBA-15催化剂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活性二苯乙烯二聚体的全合成和PtCl2催化的新型转移氢化反应的发现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化合物结构一览表(一)
化合物结构一览表(二)
前言
第一章 金属参与的芳烃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1.1 金属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1.1 钴(Co)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1.2 镍(Ni)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1.3 铌和钽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1.4 铑(Rh)络合物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1.5 钌(Ru)络合物参与的芳烃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 金属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1 钴(Co)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2 钼(Mo)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3 锆(Zr)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4 铂(Pt)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5 钯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1.2.6 铑(Rh)和钌(R)参与的芳烃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活性天然二苯乙烯二聚体e-Viniferin的全合成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ε-Viniferin合成方法
    2.3 ε-Viniferin的前期研究基础
    2.4 ε-Viniferin的全合成设计
        2.4.1 苯并呋喃羟基保护基甲基的脱除策略
        2.4.2 2,3-二芳基苯并呋喃双键的还原策略
        2.4.3 Wittig-Homer反应的保护基选择策略
    2.5 e-Vin iferin的全合成研究
        2.5.1 芳基苯并呋喃中间体的合成
        2.5.2 3-芳基苯并呋喃中间体甲基保护基的脱除
        2.5.3 2,3-二芳基苯并呋喃中间体甲基保护基的脱除
        2.5.4 2,3-二芳基苯并呋喃双键的还原及苯并二氢呋喃中间体的合成
        2.5.5 MOM保护基的脱除和ε-Viniferin的全合成
    2.6 小结
    2.7 实验部分
        2.7.1 仪器与试剂
        2.7.2 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活性Dehydro-δ-Viniferin的全合成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Dehydro-δ-viniferin的合成方法总结
    3.3 Amberlyst 15催化的Dehydro-δ-viniferin的全合成
    3.4 金属-卤素交换为关键反应的Dehydro-δ-viniferin的全合成
        3.4.1 金属-卤素交换为关键反应的Dehydro-δ-viniferin全合成策略
        3.4.2 金属-卤素交换为关键反应的Dehydro-δ-viniferin全合成过程
    3.5 实验部分
        3.5.1 仪器和试剂
        3.5.2 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tCl_2催化的新型转移氢化反应的发现及其在芳香族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反应的发现和反应条件优化
    4.3 反应机理
    4.4 还原氢的来源
    4.5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4.5.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5.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5.3 酸对反应的影响
    4.6 催化剂的回收实验
    4.7 苯酚和愈创木酚的产物分布和氢化脱氧机理
    4.8 底物适用性研究
    4.9 结论
    4.10 实验部分
        4.10.1 仪器与试剂
        4.10.2 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四章化合物图谱
    第二章 化合物图谱
    第三章 化合物图谱
    第四章 化合物图谱
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6)铈基催化剂在木质素催化解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木质素的结构
    1.3 木质素化学品:生物精炼和产品价值
    1.4 国内外木质素解聚研究进展
        1.4.1 后期还原性解聚木质素
        1.4.2 氧化木质素解聚
    1.5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设备
        2.1.1 评价实验仪器装置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合成β-O-4模型分子
    2.2 木质素提取
        2.2.1 桦木木质素的含量的测定
        2.2.2 乙醇提取木质素
        2.2.3 温和酸解预处理提取木质素
    2.3 催化剂表征仪器
        2.3.1 X射线衍射表征
        2.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2.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2.3.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2.3.7 氮气物理吸附表征
    2.4 木质素的定性及定量
        2.4.1 凝胶色谱分析(GPC)
        2.4.2 傅里叶红外变换分析(FT-IR)
        2.4.3 气相色谱分析(GC-FID)
        2.4.4 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
        2.4.5 芳香单体总产率计算
        2.4.6 木质素催化反应的质量平衡计算
        2.4.7 模型分子的转化率、产率和选择性
        2.4.8 木质素解聚单体产率计算
第三章 Au/CeO_2催化氧化木质素及其模型
    3.1 引言
    3.2 催化剂制备
    3.3 催化剂表征
    3.4 催化剂性能评价
    3.5 催化机理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eO_2/C催化氢解木质素及模型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制备
    4.3 催化剂的表征
    4.4 预氧化木质素
    4.5 氢解木质素的一般步骤
    4.6 催化解聚木质素模型分子
    4.7 催化解聚真实木质素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三章支撑数据
附录B 第四章支撑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及实践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过渡金属(Co, Ni, Mo)催化木质素解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素概述
        1.2.1 木质素的分类
        1.2.2 木质素的结构
        1.2.3 木质素的应用现状
    1.3 木质素的氧化解聚
        1.3.1 木质素氧化催化剂
        1.3.2 木质素氧化氧化剂
    1.4 木质素的氢解
        1.4.1 木质素氢解催化剂
        1.4.2 木质素氢解反应氢源
    1.5 木质素催化解聚的其它途径
        1.5.1 木质素的热解
        1.5.2 电化学催化解聚木质素
        1.5.3 光催化解聚木质素
        1.5.4 木质素的酶解
    1.6 动力学及过程拟合在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1.7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o-N-C催化氧化木质素模型化合物中β-O-4 键的断裂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合成
        2.2.3 催化剂的制备
        2.2.4 催化剂的表征
        2.2.5 氧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NMR表征
        2.3.2 催化剂表征分析
        2.3.3 反应条件筛选
        2.3.4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2.3.5 底物扩展
        2.3.6 反应路径及机理探究
        2.3.7 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木质素磺酸钠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氢解反应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合成
        3.2.3 催化剂的制备
        3.2.4 催化剂的表征
        3.2.5 氢解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表征分析
        3.3.2 模型化合物的氢解
        3.3.3 催化剂煅烧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影响
        3.3.4 木质素磺酸钠的氢解及催化剂循环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液反应器中氢转移反应对木质素磺酸钠选择性解聚的强化过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乳液反应器的构建
        4.2.3 木质素磺酸钠的解聚
        4.2.4 产物的分离与检测
        4.2.5 木质素磺酸钠及反应残渣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质素磺酸钠在乳液体系中的解聚
        4.3.2 氢解反应的条件优化
        4.3.3 反应前后木质素磺酸钠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转化动力学及过程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本章中所用的符号及简称
        5.2.3 纤维素在酸性复合离子液体对中的解聚
        5.2.4 产物的分离与检测
    5.3 模型的建立
        5.3.1 间歇反应釜中的动力学模型
        5.3.2 连续反应模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间歇反应器中的动力学研究
        5.4.2 间歇反应器中催化剂的影响
        5.4.3 连续流反应器(CSTR)中的研究
        5.4.4 CSTR中反应温度的影响
        5.4.5 CSTR中反应时间的影响
        5.4.6 CSTR中萃取速率的影响
        5.4.7 CSTR中分布系数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金属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转化木质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木质素
        1.2.1 木质素的结构
        1.2.2 木质素资源的利用方法
    1.3 木质素降解的方法概述
        1.3.1 非催化水解法
        1.3.2 催化热裂解法
        1.3.3 催化氧化法
        1.3.4 酸催化法
        1.3.5 碱催化法
        1.3.6 催化加氢法
    1.4 固体碱催化剂
        1.4.1 有机固体碱
        1.4.2 无机固体碱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不同载体的固体碱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制备
        2.3.2 催化剂的制备
        2.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
        2.4.2 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测试
        2.4.3 氢气程序还原测试
        2.4.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5 产品的测定
        2.5.1 定性分析
        2.5.2 定量分析
    2.6 产品表征分析
        2.6.1 催化剂H_2-TPR分析
        2.6.2 催化剂TEM分析
        2.6.3 催化剂BET分析
        2.6.4 催化剂ICP-AES分析
        2.6.5 催化剂XPS分析
        2.6.6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H~1NMR分析
    2.7 Ni/CaO-HZSM-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2.7.1 Si/Al_2比对Ni/HZSM-5和Ni/CaO-HZSM-5催化活性的影响
        2.7.2 钙含量对Ni/CaO-HZSM-5催化活性的影响
        2.7.3 Ni/CaO-HZSM-5催化剂循环利用
    2.8 Ni/CaO-Si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2.8.1 镍含量对Ni/CaO-SiO_2催化活性的影响
        2.8.2 钙含量对Ni/CaO-SiO_2催化活性的影响
        2.8.3 β-O-4在Ni/CaO-SiO_2和Ni/SiO_2上的反应路径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HZSM-5催化剂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及反应机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催化剂的制备
        3.3.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3.4.1 X射线粉末衍射法
        3.4.2 透射电子显微镜
        3.4.3 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测试
        3.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3.5 产品的测定
    3.6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3.6.1 XRD分析
        3.6.2 TEM分析
        3.6.3 FT-IR分析
        3.6.4 BET分析
    3.7 改性HZSM-5催化剂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影响
        3.7.1 温度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影响
        3.7.2 H_2压力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影响
    3.8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的反应机制
        3.8.1 β-O-4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转化反应路径
        3.8.2 α-O-4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转化反应路径
        3.8.3 4-O-5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转化反应路径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步法催化转化碱木质素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催化剂的制备
        4.3.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4 产品的测定方法
        4.4.1 元素分析法
        4.4.2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4.4.3 凝胶渗透色谱法
    4.5 Ni/CaO-HZSM-5与Ni/HZSM-5混合—步法对β-O-4催化转化的影响
    4.6 两步法催化转化碱木质素
        4.6.1 Ni/CaO-HZSM-5对碱木质素的液化转化效果及产物分布分析
        4.6.2 Ni/HZSM-5对液体产物的催化转化效果及产物分布分析
        4.6.3 两步法转化产物表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Ni3P基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酚加氢脱氧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生物质油
        1.1.1 生物质油的研究现状
        1.1.2 生物质油的特点
    1.2 生物质油中典型的含氧化合物及其HDO反应机理
        1.2.1 苯酚
        1.2.2 甲酚
        1.2.3 苯甲醚
        1.2.4 愈创木酚
    1.3 加氢脱氧反应条件的影响
        1.3.1 溶剂的影响
        1.3.2 温度、压力的影响
    1.4 加氢脱氧催化剂
        1.4.1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1.4.2 过渡金属催化剂
        1.4.3 贵金属催化剂
        1.4.4 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催化剂
        1.4.5 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
    1.5 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
        1.5.1 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
        1.5.2 磷化镍催化剂的改性
    1.6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实验部分
    2.1 化学试剂及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N_2物理吸附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4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
        2.3.5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3.6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
        2.3.7 CO化学吸附
        2.3.8 H_2化学吸附
        2.3.9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3.10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2.3.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
    2.4 催化反应性能评价
        2.4.1 反应装置
        2.4.2 产物分析
        2.4.3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2.4.4 动力学分析
3 体相Ni_3P催化苯酚HDO性能
    3.1 体相磷化物催化苯酚HDO性能
        3.1.1 催化剂制备及结构表征
        3.1.2 体相磷化物催化苯酚HDO性能
    3.2 体相Ni_2P、Ni_(12)P_5和Ni_3P催化剂的性能对比
        3.2.1 催化剂表征
        3.2.2 体相Ni_2P、Ni_(12)P_5和Ni_3P催化苯酚水相HDO性能对比
        3.2.3 体相Ni_2P、Ni_(12)P_5和Ni_3P催化苯酚油相HDO性能对比
        3.2.4 体相Ni_2P、Ni_(12)P_5和Ni_3P催化苯酚油相HDO动力学考察
    3.3 体相Ni_3P和Ni催化苯酚HDO性能对比
    3.4 体相Ni_3P催化苯酚及其衍生物HDO性能考察
        3.4.1 体相Ni_3P催化苯酚及其衍生物水相HDO性能
        3.4.2 体相Ni_3P催化苯酚油相HDO性能
    3.5 本章小结
4 Ni_3P-CePO_4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HDO性能
    4.1 REPO_4对Ni_3P催化苯酚水相HDO的助催化作用
        4.1.1 催化剂制备及XRD表征
        4.1.2 Ni_3P-REPO_4(0.3)催化苯酚水相HDO性能考察
    4.2 Ni_3P-CePO_4(x)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4.2.1 催化剂制备
        4.2.2 催化剂表征
    4.3 Ni_3P-CePO_4(x)催化苯酚及其衍生物水相HDO
        4.3.1 Ni_3P和Ni_3P-CePO_4(x)催化苯酚水相HDO性能
        4.3.2 Ni_3P和Ni_3P-CePO_4(0.3)催化苯酚水相HDO动力学
        4.3.3 Ni_3P和Ni_3P-CePO_4(0.3)催化苯酚衍生物水相HDO性能
    4.4 Ni3_P-CePO_4(0.3)催化苯酚及其衍生物油相HDO
    4.5 本章小结
5 浸渍法制备负载型Ni_3P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5.1 SiO_2负载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HDO性能
        5.1.1 催化剂制备
        5.1.2 SiO_2负载的Ni_3P催化苯酚水相HDO性能
    5.2 HZSM-5负载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HDO性能
        5.2.1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5.2.2 HZSM-5负载的Ni_3P催化苯酚水相HDO性能
    5.3 Hβ负载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HDO性能
        5.3.1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5.3.2 Hβ负载的磷化镍催化苯酚HDO性能
    5.4 γ-Al_2O_3负载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HDO性能
        5.4.1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5.4.2 γ-Al_2O_3负载的磷化镍催化苯酚HDO性能
    5.5 本章小结
6 化学镀法制备负载型Ni_3P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6.1 “一锅法”制备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6.1.1 催化剂制备
        6.1.2 化学镀法制备EP-Ni-P/SiO_2催化剂的条件探究
        6.1.3 化学镀法合成EP-Ni-P/support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6.1.4 酸刻蚀溶除金属Ni
    6.2 “浸渍-化学镀法”制备HZSM-5负载磷化镍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6.2.1 催化剂制备
        6.2.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6.2.3 EP-Ni-P/HZSM-5(Ⅰ)催化苯酚水相HDO
    6.3 “沉积沉淀-化学镀法”制备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及其HDO性能
        6.3.1 催化剂制备
        6.3.2 催化剂表征
        6.3.3 EP-Ni-P/HZSM-5(DP)催化苯酚HDO性能
        6.3.4 EP-Ni-P/support(DP)的合成及HDO性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英文缩写
附录B 固定床高压反应过程中H_2O分压的计算
附录C 高压釜式反应器示意图及操作条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概述
        1.2.1 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分类
        1.2.2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2.3 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1.3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1.3.1 氢化反应
        1.3.2 氧化反应
        1.3.3 偶联反应
        1.3.4 其它反应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生物质氢化脱氧
    2.1 引言
    2.2 Pd-Ni/ZrO_2催化木质素C-O键氢解反应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Pd-Ni/ZrO_2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2.2.3 β-O-4模型化合物的制备及溶剂型木质素的提取
        2.2.4 氢解反应操作步骤
        2.2.5 Pd_1Ni_8/ZrO_2催化剂结构表征
        2.2.6 结果与讨论
    2.3 Pd-Ni@MIL-100(Fe)催化分子内氢转移断裂木质素β-O-4键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3.2 催化剂的制备
        2.3.3 氢解反应操作步骤
        2.3.4 Pd_1Ni_4@MIL-100(Fe)催化剂表征
        2.3.5 结果与讨论
    2.4 Pd-Ni/AC催化香草醛氢化脱氧
        2.4.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4.2.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反应操作步骤
        2.4.3 香草醛氢化脱氧操作步骤
        2.4.4 Pd_1Ni_4/AC催化剂表征
        2.4.5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3.1 引言
    3.2 Pd-Cu/SiO_2催化炔烃硅氢化反应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2.2 Pd-Cu/SiO_2催化剂的制备
        3.2.3 炔烃硅氢化反应操作步骤
        3.2.4 Pd_1Cu_2/SiO_2催化剂的表征
        3.2.5 结果与讨论
    3.3 Pd-Ni@UiO-66催化C-O活化反应
        3.3.1 实验试剂及设备
        3.3.2 Pd_(0.25)Ni_4@UiO-66催化剂的制备
        3.3.3 C-O活化反应操作步骤
        3.3.4 Pd_(0.25)Ni_4@UiO-66催化剂的表征
        3.3.5 结果与讨论
    3.4 Pd-Ni@MIL-100(Fe)催化喹啉脱氢及氢化反应
        3.4.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4.2 Pd_1Ni_4@MIL-100(Fe)催化剂的制备
        3.4.3 反应操作步骤
        3.4.4 Pd_1Ni_4@MIL-100(Fe)催化剂的表征
        3.4.5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总结与展望
    4.1 本论文的结论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4.3 本课题的发展方向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产物及原料的结构表征

四、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Raney Ni氢解反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供氢溶剂体系下木质素定向解聚的机理研究[D]. 程崇博. 东南大学, 2020
  • [2]铌基固体酸负载贵金属催化芳醚脱氧性能[D]. 关伟翔.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3]Co/C@N催化淖毛湖煤热溶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转化[D]. 宋庆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Zr改性Ni基催化剂用于二苯并呋喃加氢脱氧反应研究[D]. 郭良.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5]活性二苯乙烯二聚体的全合成和PtCl2催化的新型转移氢化反应的发现及应用研究[D]. 朱其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铈基催化剂在木质素催化解聚中的应用[D]. 宋武林. 昌吉学院, 2020(02)
  • [7]过渡金属(Co, Ni, Mo)催化木质素解聚研究[D]. 刘思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8]金属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转化木质素的研究[D]. 郭佳. 宁夏大学, 2019(02)
  • [9]Ni3P基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酚加氢脱氧性能[D]. 遇治权.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10]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D]. 章佳威.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4-乙基-1-苯基环己醇的雷尼镍氢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