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波速度与地基抗剪强度关系的研究

剪切波速度与地基抗剪强度关系的研究

一、地基剪切波速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鑫,李青[1](2022)在《基于剪切波波速的土体抗剪强度测量装置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难以实现对于土体的抗剪强度的实时原位测量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切波波速的土体抗剪强度测量装置。该装置以剪切波波速测量电路为核心,通过测得剪切波信号在两片压电陶瓷之间传播的时间,经处理后发送至显示屏和STM32单片机进行数据显示和存储,实现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测量。取杭州下沙地区软黏土作为实验对象,将TKA-2U非饱和土直剪仪和本文的装置测得的土体抗剪强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的示值误差在工程实践允许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迟明杰,李小军,陈学良,马笙杰[2](2021)在《场地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方法面临的场地分类物理含义不明确,各类场地的界限容易引起设计地震动参数发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解决建议。针对场地分类物理含义不明确的问题,在现行场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对场地进行分层次分类:第一层次与现行的分类相一致,以场地基本周期为基础,根据覆盖层厚度进行分类;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分类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场地软硬程度,根据等效剪切波速进行亚分类。根据目前对厚软场地地震灾害及地震动特性的研究,并结合大量长周期建筑结构的经济建设发展现状,对场地分类进行了扩展,由原来的四大类扩展到五大类,同时明确各分类界限,尤其是Ⅱ,Ⅲ和Ⅳ类场地的界限由原来的开放式进行有限化,有效地避免了由场地分类导致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发散的问题。

李晓旺,王廷亮[3](2021)在《软土勘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及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对比》文中认为在某滨海项目的海域勘察工作中,采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手段获取了海域软土的部分参数,通过经验公式对测得的参数进行修正和转换,再与同一工程中通过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波速测试等其他测试手段获得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了不同手段所取得的数据的一致性、关联性与合理性,为选取适宜的设计输入参数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勘测资料的质量,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

薄景山,李琪,孙强强,彭达,李孝波[4](2021)在《场地分类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文中认为强震观测资料和震害资料表明,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工程抗震的角度出发,依据场地条件对场地进行分类并规定不同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目前各国抗震设计规范的通行做法,也是当前岩土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国内外抗震规范中场地分类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场地分类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对有代表性的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土耳其、智利、尼泊尔、伊朗、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场地分类方案开展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这一领域今后需要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本文的工作对从事场地分类研究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灿[5](2021)在《中美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和岸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文中指出高桩码头是重要的港口结构型式,易受地震灾害影响。我国的海港大部分处于非强烈地震区,设计不受地震控制,造成我国长期对港口码头抗震设计关注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港口码头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我国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水平,根据《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2012)修订的需要,本文对中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中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S 146-2012)和美国《突堤式和顺岸式高桩码头抗震设计》(ASCE/COPRI 61-14)中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条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水准和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场地分类方法、地震动参数、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截面承载力和位移验算、场地液化、岸坡变形和稳定性验算、抗震措施等方面。分析表明,中国规范采用单水准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没有关于变形和能力保护方面的规定,美国规范主要采用多水准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控制位移实现对不同地震水准下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在场地液化判别和岸坡稳定性验算方面,美国规范的规定相比我国规范更加笼统,只是提供一些设计建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美国规范的规定相比我国规范更加详细。(2)采用一个典型高桩码头案例详细对比分析了中美规范高桩码头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完整流程,研究了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异同和特点。研究表明:中国规范采用桩的计算长度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采用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惯性力并验算桩截面承载力;美国规范采用非线性土弹簧模拟桩土作用,通过推覆分析得到的荷载-变形曲线描述码头结构的延性特性,采用替代结构法计算三个地震水准下码头的位移,同时考虑码头的扭转效应,然后根据能力保护的要求验算桩的受剪承载力和码头上部结构的承载力。本算例表明,刚好满足中国规范抗震设计要求的码头,能够同时满足美国规范三个地震水准的抗震要求,而且富余较大,但桩的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3)以前面对结构进行抗震对比分析的码头的场地和地基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中美规范高桩码头场地液化判别、岸坡稳定性计算的流程,研究了美国规范中Newmark滑块法在岸坡侧向地基位移计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中国规范采用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经验公式对场地土体液化进行细判,美国规范采用基于Seed循环剪切应力的液化安全系数法进行场地土液化判别;中国规范只验算单一地震水准下的岸坡整体稳定性,美国规范要求验算岸坡长期静力稳定性、震后静力稳定性、三个地震动水准下的拟静力稳定性,如果拟静力稳定性不满足要求,还要进行岸坡地基侧向位移和运动作用分析。针对本文算例,按中国规范和美国有关标准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土均未液化,岸坡稳定性均满足要求;总体而言,在计算码头岸坡侧向地基变形时,采用简化位移方法得到的结果比直接采用Newmark滑块法得到的结果更为保守,但在实际中还需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郑博文[6](2021)在《含砾量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土体动力特性在建筑地基、土石坝、铁路路基等工程设计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代表土体动力特性的诸多参数中,最大剪切模量在预测土体变形、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学者对最大剪切模量的研究多关注于细粒土,对于粒径较大的粗粒土由于试验仪器限制等原因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023):筑坝堆石料应力历史的记忆强化和退化机理及对高面板坝抗震安全的影响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QNRC001)的支持下,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的三轴加载系统与波速测量系统,对取自两个不同土石坝工程现场的粗粒土材料进行了最大剪切模量的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中试验所用材料共有两种,分别为砂砾料KLBL与爆破料RM,两种材料分别取自不同地区的工程现场,比较具有代表性。首先对两种材料进行筛分,并对土料的比重、岩性、颗粒形状等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按照规范确定了粗、细粒部分分界粒径,确定了试验所用级配及工况,为后续试验做好准备。(2)在测定土体最大剪切模量过程中,剪切波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首先明确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剪切波传播时间判定方法(初达波法、峰值法与互相关法)的判定原理,随后运用三种方法得到了标准砂试验的波速,结果表明:峰值法在每级围压下波形清晰、测试结果稳定,相比于初达波法,峰值点容易识别,可减小主观识别带来的误差,并且通过与其他学者结果对比证明了峰值法的准确性。(3)对两种试验材料分别开展了8种不同含砾量、7级不同有效围压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含砾量阈值80%时,最大剪切模量变化很小,达到阈值后,剪切模量随含砾量增加而快速增加。对Hardin公式中的常量A与n研究分析发现,当含砾量大于阈值时,A与含砾量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n与含砾量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以对应的形式引入含砾量影响后,明显提升了最大剪切模量的预测精度。

吕俊超[7](2021)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液化判别与侧移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破坏性地震,地震过程中造成的大面积砂土液化以及液化后产生的侧向位移,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目前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与侧移预测主要依靠SPT和CPT两种现场勘测试验,但得出的液化判别法和侧移预移经验模型相对简单,需提供更精确的预测模型。剪切波速法具有无破损、测试速度快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同样可用于砂土液化判别。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是一种处理和预测序列数据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其优势在于解决识别分类和拟合预测问题,因此将其用于地震液化的判别以及液化后的侧移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四种工程中常用的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公式,根据我国巴楚、台湾、唐山大地震的相关数据,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液化判别。结果表明:Andrus法在巴楚、台湾、唐山地区的总体判别率稳定;岩规法与双曲线法在唐山地区判别率较高,区域适用性显着;水利地质勘查法在三个地区的液化场地判别率均超过90%。2、选取8个参数作为液化判别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算法(Rectified Adam)和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的地震液化预测模型(RA-RNN模型)。采用4项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并与Adam-RNN和SVM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RA-RNN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为20、学习率为0.01时预测效果最好,且预测效果优于Adam-RNN和SVM模型。在判别过程中,RA-RNN模型对标贯击数和细粒含量最为敏感。3、根据Youd提出的侧移影响因素,采用改进自适应算法优化循环神经网络(RARNN)对缓坡液化场地侧移量进行评估。通过预测土耳其科喀艾里和台湾集集地震缓坡侧移验证RA-RNN模型性能,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ARNN模型预测侧向位移量大多位于0.7~1.3倍实测值之间,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比传统模型,RA-RNN模型在较小或为零的液化侧向位移预测方面有较大改进,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4、搜集新西兰Darfield地区地震液化数据,选取6个代表性钻孔作为所提方法的验证数据。结果表明:Andrus法在该地区的总体判别率稳定,RA-RNN模型的判别率高于剪切波速法,其侧移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接近,相较于传统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张辰良[8](2021)在《红石岩堰塞堆积体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对基础工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岩土工程中对目标土体的力学特性研究分析日益重要,而土体本身的形成就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其受沉积历史,复杂应力变化等的影响。从以往的大量工程经验和岩土工程实际来看,土体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就有不确定性,工程土体参数大多具有空间变异性,也就是土性指标随空间变化具有随机性。而土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将直接影响工程运行状况与工程安全。因此在大型岩土工程开展之前,对其土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鲁甸县红石岩堰塞堆积体整治工程为例,将随机场理论应用于红石岩堆积体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合有限的勘察数据资料,对红石岩堰塞体的工程性质做了基础分析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崩塌滑坡形成的堰塞堆积体密实度及含水率有沿深度增加的趋势。随后以剪切波速、表面波速及电阻率数据构建竖向和水平向红石岩土性参数随机场模型,并验证其土性剖面满足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完成实际勘测数据的采取和数据标准化,分析并给出了实际工程中取样间距、趋势函数和计算土层厚度h的确定原则。讨论了相关距离和波动范围的关系,对波动范围的计算方法优劣作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递推空间法改进。进一步对五种相关函数型式拟合对比分析,确定了红石岩堰塞堆积体的相关函数型式为高斯型。以改进的递推空间法、相关函数法和拟合方差折减法计算红石岩竖向和水平波动范围值,并给出可靠的红石岩堆积体的竖向和水平波动范围工程参考值分别为3.28±0.55m与34.25±5m。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和不同计算指标对所得波动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所得的波动范围值结果相近,相关函数法计算结果大于递推空间法和拟合方差折减法。不同指标计算所得波动范围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电阻率计算结果大于表面波速和剪切波速。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给出了不同地区的波动范围值作为工程参考。最后介绍了不同的随机场离散方法和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局部平均法、KarhunenLoeve展开法和协方差分解法为基础的随机场离散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不同方法实现了红石岩堰塞堆积体杨氏模量二维随机场,并分析了波动范围的变化对于参数随机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局部平均法和K-L展开法对随机场模拟效果较好,堆积体土性参数随机场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沿深度方向变化,参数随机场的空间变异性与波动范围一般呈负相关关系。

王家辉,饶锡保,江洎洧,姚劲松,熊诗湖,卢一为,李浩民[9](2021)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剪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某工程振冲碎石桩砂质粉土复合地基剪切变形机制和强度特性,采用大型叠环剪切仪开展了两组不同桩体置换率下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剪应力与剪应变、不同应力状态下复合地基变形及开挖断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质粉土复合地基呈弹塑性体的特征,应力水平线S=0.5可大致作为弹塑性体的分界线;在复合地基大变形剪切过程中,桩土具有很好的变形协调性,且随着桩体置换率的提升复合地基剪切变形是被抑制的;目前少数明确提出复合地基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的国家规范都建议桩土应力比n取1,即仅考虑面积置换率因素,这导致不同置换率下复合地基的抗剪强度计算结果相差较小,按规范22.7%置换率相较40.3%置换率φ值仅小1.32°,而试验结果22.7%置换率相较40.3%置换率φ值小3.65°,这表明碎石桩对复合地基抗剪能力的加固机制不仅限于置换率因素,也应考虑其对复合地基整体排水效果的改变等因素。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10](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地基剪切波速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基剪切波速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剪切波波速的土体抗剪强度测量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测量原理
2 实验装置设计
    2.1 剪切波波速测量装置整体结构
    2.2 硬件电路设计
        2.2.1 信号发生电路
        2.2.2 信号放大电路
        2.2.3 鉴相电路
        2.2.4 信号采集电路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正应力变化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3.2 含水率变化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4 结论

(3)软土勘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及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1.1 孔压静力触探
    1.2 十字板剪切试验
    1.3 标准贯入试验
    1.4 波速测试
    1.5 室内试验
2 研究思路
    2.1 估算黏性土的压缩模量
    2.2 估算黏性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
    2.3 估算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
    2.4 估算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3 对比结果及分析
    3.1 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室内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3.2 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十字板剪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3.3 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等效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对比分析
    3.4 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3.5 十字板剪切试验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4 结论

(4)场地分类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场地分类研究
2 中国场地分类研究
3 场地分类指标
4 场地分类方案对比
5 问题与讨论
    (1)建立场地条件试验场。
    (2)开展土层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3)探索新的分类指标和分类方法。
    (4)建立全国分区域的场地分类方案。
    (5)对现行分类方法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6)开展场地分类的基础研究。
6 结语

(5)中美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和岸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港口及其他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和现状
        1.2.1 国内港口及其他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1.2.2 国外港口工程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中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条文对比
    2.1 概述
    2.2 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水准和设防目标
        2.2.1 中国规范
        2.2.2 美国规范
        2.2.3 对比分析
    2.3 抗震设计方法
        2.3.1 中国规范
        2.3.2 美国规范
        2.3.3 对比分析
    2.4 场地分类方法
        2.4.1 中国规范
        2.4.2 美国规范
        2.4.3 对比分析
    2.5 地震动参数
        2.5.1 中国规范
        2.5.2 美国规范
        2.5.3 对比分析
    2.6 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2.6.1 中国规范
        2.6.2 美国规范
        2.6.3 对比分析
    2.7 截面承载力和位移验算
        2.7.1 中国规范
        2.7.2 美国规范
        2.7.3 对比分析
    2.8 场地液化判别
        2.8.1 中国规范
        2.8.2 美国规范
        2.8.3 对比分析
    2.9 岸坡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2.9.1 中国规范
        2.9.2 美国规范
        2.9.3 对比分析
    2.10 抗震构造的措施
        2.10.1 中国规范
        2.10.2 美国规范
        2.10.3 对比分析
    2.11 本章小结
3 中美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实例
    3.1 概述
    3.2 工程概况
    3.3 按照中国规范设计
        3.3.1 桩的计算长度
        3.3.2 水平地震惯性力
        3.3.3 结构内力
        3.3.4 截面承载力验算
    3.4 按照美国规范验算
        3.4.1 设计地震动
        3.4.2 材料性能
        3.4.3 结构模型
        3.4.4 码头荷载-变形曲线
        3.4.5 桩的变形能力
        3.4.6 桩的位移计算
        3.4.7 桩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3.5 本章小结
4 中美高桩码头场地液化判别和岸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4.1 概述
    4.2 按照中国规范设计
        4.2.1 液化判别
        4.2.2 岸坡稳定性
    4.3 按照美国规范验算
        4.3.1 液化判别
        4.3.2 地震引起的地基沉降
        4.3.3 岸坡稳定性
        4.3.4 岸坡地基侧向变形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含砾量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最大剪切模量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2.2 颗粒形状量化方法研究现状
        1.2.3 粗-细粒混合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三轴试验波速测量设备及试验流程
    2.1 引言
    2.2 三轴试验波速测量设备
        2.2.1 三轴加载系统
        2.2.2 剪切波速测量系统
    2.3 试验流程
        2.3.1 试样制备
        2.3.2 波速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剪切波传播时间判定方法
    3.1 引言
    3.2 判定方法介绍
    3.3 判定方法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含砾量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用料
        4.2.1 土料筛分
        4.2.2 试验材料物理特性
        4.2.3 试验级配及工况
    4.3 含砾量与最大剪切模量的关系
        4.3.1 与围压的关系
        4.3.2 与含砾量的关系
    4.4 最大剪切模量预测模型
        4.4.1 Hardin预测模型
        4.4.2 预测模型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7)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液化判别与侧移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液化与侧移的机理
    1.3 液化与侧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液化及侧移影响因素
        1.3.2 液化判别方法
        1.3.3 侧移预测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工作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种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法的区域适用性研究
    2.1 概述
    2.2 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法
        2.2.1 岩规法
        2.2.2 Andrus法
        2.2.3 双曲线法
        2.2.4 水利勘察法
    2.3 液化判别法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2.3.1 巴楚判别成功率分析
        2.3.2 台湾判别成功率分析
        2.3.3 唐山判别成功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自适应算法优化循环神经网络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
    3.1 概述
    3.2 自适应算法
        3.2.1 Adam算法
        3.2.2 Rectified Adam算法
    3.3 地震液化循环神经网络的建立
        3.3.1 研究数据
        3.3.2 RA-RNN预测模型
        3.3.3 精度评价
        3.3.4 算法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RA-RNN模型参数选择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4.3 典型勘测点验证
        3.4.4 输入参数影响程度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自适应算法优化循环神经网络的缓坡场地液化侧移预测
    4.1 概述
    4.2 RNN及Rectified Adam算法
        4.2.1 RNN
    4.3 基于改进自适应算法的液化侧移预测模型
        4.3.1 采用的数据库
        4.3.2 数据预处理
        4.3.3 RA-RNN预测模型
        4.3.4 评价指标
        4.3.5 算法流程
    4.4 算例分析
        4.4.1 RA-RNN模型的训练与预测结果分析
        4.4.2 不同侧移的模型对比
        4.4.3 RA-RNN模型的泛化能力分析
        4.4.4 与其他模型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概述
    5.2 场地描述
    5.3 剪切波速液化判别
    5.4 神经网络液化判别
    5.5 神经网络地震液化侧移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红石岩堰塞堆积体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随机场论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红石岩堰塞体土体工程性质及数据基本处理
    2.1 红石岩堰塞体工程地质、密实度分析
        2.1.1 红石岩堰塞体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2.1.2 红石岩堰塞体物探参数分布统计
        2.1.3 红石岩堰塞体含水率分析
    2.2 红石岩堆积体勘测数据及基本处理
        2.2.1 堰塞体综合评价中物探方法权重K_i的确定
        2.2.2 钻孔—剪切波速数据解释
        2.2.3 被动源面波法—表面波速数据解释
        2.2.4 瞬变电磁法—电阻率数据解释
    2.3 本章小结
3 土性剖面随机场模型基本理论
    3.1 随机场的基本理论
        3.1.1 随机场理论发展背景
        3.1.2 随机场的基本定义与概念
    3.2 随机场数字特征介绍
        3.2.1 均值函数
        3.2.2 方差函数
        3.2.3 自相关函数
        3.2.4 协方差函数
        3.2.5 各数字特征之间的关系
    3.3 土性剖面随机场的平稳性
        3.3.1 随机场平稳性基本介绍
        3.3.2 随机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
    3.4 土性剖面随机场的各态历经性
        3.4.1 随机场各态历经性基本介绍
        3.4.2 随机场各态历经性检验方法
    3.5 方差折减函数
        3.5.1 方差折减函数的定义
        3.5.2 方差折减函数的性质
    3.6 波动范围的引入
        3.6.1 波动范围与相关距离的概念区分
        3.6.2 计算波动范围的方法及改进
        3.6.3 递推空间法一种新的改进
    3.7 本章小结
4 红石岩堆积体随机场模型及空间变异性分析
    4.1 试验数据及标准化处理
        4.1.1 试验数据的采取及取样间距的确定
        4.1.2 试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1.3 关于如何选用合适的趋势项函数的讨论
    4.2 土性剖面随机场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4.3 土性剖面随机场的各态历经性检验结果
    4.4 关于红石岩相关函数和计算厚度h的讨论
        4.4.1 红石岩相关函数型式的拟合及改进
        4.4.2 波动范围与计算土层厚度h的讨论
    4.5 红石岩堆积体波动范围统计分析
        4.5.1 红石岩堰塞体竖向波动范围统计分析
        4.5.2 红石岩堰塞体水平波动范围统计分析
        4.5.3 国内外土体参数波动范围统计资料
    4.6 本章小结
5 红石岩堆积体土性参数随机场的离散与模拟
    5.1 随机场离散及离散方法基本介绍
        5.1.1 局部平均法
        5.1.2 协方差分解法
    5.2 Karhunen-Loeve级数展开理论介绍
        5.2.1 Fredholm二类积分方程的求解
        5.2.2 关于截断项数的讨论与确定
    5.3 红石岩堰塞堆积体杨氏模量随机场实现
        5.3.1 局部平均法堆积体随机场实现
        5.3.2 协方差分解法堆积体随机场实现
        5.3.3 K-L展开法堆积体随机场实现
        5.3.4 不同波动范围对参数随机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四、地基剪切波速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剪切波波速的土体抗剪强度测量装置研制[J]. 吴鑫,李青. 科技通报, 2022
  • [2]场地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迟明杰,李小军,陈学良,马笙杰. 地震学报, 2021
  • [3]软土勘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及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对比[J]. 李晓旺,王廷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20)
  • [4]场地分类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的讨论[J]. 薄景山,李琪,孙强强,彭达,李孝波. 自然灾害学报, 2021(03)
  • [5]中美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和岸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D]. 刘灿.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含砾量对粗粒土最大剪切模量影响研究[D]. 郑博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7]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液化判别与侧移预测研究[D]. 吕俊超.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8]红石岩堰塞堆积体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D]. 张辰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剪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J]. 王家辉,饶锡保,江洎洧,姚劲松,熊诗湖,卢一为,李浩民. 岩土力学, 2021(04)
  • [10]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标签:;  ;  ;  ;  ;  

剪切波速度与地基抗剪强度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