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调研报告

上海外滩建筑调研报告

问:上海外滩建筑的特点
  1. 答:时代的变迁 中外文化的结合 有历史也有创新 有空去看看
  2. 答:典型的殖民建筑类型
    乱七八糟
  3. 答:这座城市的精华,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不要总讲屈辱什么的好不好,文化的冲击就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样,人有强势弱势,但影响是互相的。能保留这些建筑完好到现在,才是这所城市的魅力所在。只是千万别节假日去,人挤人有木有。现在要说上海有什么有特色的东西,我看只剩下了那些建筑物了,尤以外滩的建筑群最集中,最具特色,最有名了.这其实要感谢伟大领袖***,正是由于他的英明强硬的决定,才为我们后人保留下了上海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这也是上海人值得骄傲的地方.可怜上海的老建筑因为城市的改造已被拆掉不少,其中不乏优秀的历史建筑.石库门就被拆掉许多.要开发,更要保护啊.
  4. 答:上海外滩建筑的特点:它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
    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扩展资料
    上海外滩建筑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它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汇丰银行大楼(1923年)、怡和洋行大楼(1920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
    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古典主义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1911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装饰艺术派风格的沙逊大厦(1928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参考资料来源:
问:上海外滩建筑的特点
  1. 答:上海外滩的建筑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以下不同:
    1、1840年到1850年代是南亚殖民地外廊式,房屋结构,图样都极为单纯,使早期的外滩建筑显得单调朴素,流露着一丝乡村气息;
    2、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新古典主义式,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
    3、20世纪初至30年代,有装饰艺术风格的加入,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的影响,进一步向高空发展。随着装拍橘饰艺术风格在欧美的流行并向世界范围传隐差播,上海也紧随其后,给灶贺皮老旧的街景平添了全新的气象。
问:介绍“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建筑风格,历史
  1. 答:“万国建筑博览会”是于19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一次世界性建筑展览会,参展国家达13个,展出建筑物共136座。其中外滩一带的建筑是本次博览会的重头戏,展现了各种国际风格的建筑艺术。外滩建筑风格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外国工程师、设计师和建筑师纷纷涌入上海,带来了来自欧美的先进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大量建筑搭建于黄浦江畔的外滩上。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主要包括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等。在“万国建筑博览会”举办期间,上海的外滩建筑更加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欧洲和美洲建筑艺术的最新潮流。博览会上,人们可见到包括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英国海军协会、法国驻沪领事馆等在内的不同建筑,这些建筑凸显了各国建筑的风格、技术和历史背景,成为上海外滩的新名片。外滩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还在于建筑的高度、构造和装饰等都显得十分精细。如外滩大楼采用柱头和角柱来装饰,其设计反映了欧洲的巴洛克风格。此外,建筑物的外形、门窗、栏杆、雨水管和排水系统也呈现了不同的特色和美感,丰富了外滩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总之,“万国建筑博览会”为外滩的建筑风格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影响,它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和现代建筑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今天,走在外滩,人们仍然可以欣赏到那些广受赞誉的建筑作品,感受历史的厚度与建筑的艺术之美。
上海外滩建筑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