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电厂三级站3号机组可靠性综合分析

伊犁河电厂三级站3号机组可靠性综合分析

一、以礼河发电厂三级站3号机可靠性综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堃[1](2020)在《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数值分析及流动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对于每个人、用电企业乃至国家来说都是其不可或缺并举足轻重的重要能源。近年来,国家对电能的生产开发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其中水力发电作为电能生产的一项重要来源,其发展势头及技术已逐步成熟。在我国,水力发电逐步从低水头到高水头发展,从低流量向高流量发展。其中水轮机承担了主要能量转化的作用,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在诸多不同条件的水力资源中,每种水轮机分别应对不同的水头、工况。而在各种不同的水轮机类型中,冲击式水轮机适宜在高水头的工况中运作,并且安装较为简单,维修价格低廉,在低、高流量中都能有很好的表现。我国对于冲击式水轮机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加之冲击式水轮机其内部流动属于非定常的三维两相流动,其复杂的流动特性也对研究造成了很多困难。冲击式水轮机的配水环管内有经典的圆管弯管流动,还有分叉管流动,两种流动所伴随的二次流现象存在于配水环管及喷嘴内部并持续干扰主流的前进,从而对下游自由射流的压力、速度造成各种影响,是冲击式水轮机给水机构部分的主要能量损失点。所以研究冲击式水轮机配水环管、喷嘴以及射流的流动特性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某一型号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内部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内部给水机构能量损失机理,寻找到造成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内部的损失情况及原因。2.通过对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给水机构在运行中产生的不良流动既二次流的流动特性的研究,探求二次流在给水机构中的发展特点。3.通过对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进行仿真数值模拟,结合气液两相流的特点,分析自由射流冲击转轮的整体做功工作过程,探究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射流与转轮在做功阶段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中给水机构的能量损失集中在配水环管以及喷嘴上,其中喷嘴的能量损失占主要部分。配水环管内的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各分叉管口尖角壁面以及弯管截所产生的二次流这两个方面。喷嘴主要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从配水环管进入喷嘴内部的不断发展的二次流中。在射流冲击转轮水斗做功的过程中,存在过量射流溢散流失现象,使得射流较多的水斗并未和射流完全进行能量的转化,是做功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损失点之一。

耿茜茜[2](2017)在《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火力发电厂进行集中监控,也为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主要以实际的某火力发电厂为主要研究对象,然后进行该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设计内容包括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组态的设计。整个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运行人员能够有效地控制机组和各设备的运行,以及有效的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论文首先学习了OC6000e DCS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在掌握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之后,开始进行其主要设计内容,首先对硬件系统进行设计,其中包括I/O点数量的统计、硬件配置的统计和设计、系统接地的设计、控制器分配的设计以及IP地址的设计;然后进行系统组态的总体设计,在总体设计过程中是将整个热工DCS系统按功能性分为了数据采集系统、模拟量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数字电液调节系统五个部分进行设计。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为现场数据采集信号的处理和上位机画面显示部分;模拟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为协调控制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等;顺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为锅炉顺序控制系统和汽机顺序控制系统;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为主燃料跳闸(MFT)、炉膛吹扫、点火系统角程控等;数字电液调节系统的总体设计内容为挂闸及打闸、运行方式的选择等。之后论文对其中典型子系统的软件组态进行了详细设计,并用OC6000e系统对以上硬件系统与软件组态进行实现,其实现内容主要包括协调控制系统、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凝结水系统、点火系统角程控以及炉膛吹扫系统。本次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保证该火力发电厂的生产需求,使该火力发电厂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升了该电厂的生产效率,也使该火电厂的所有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加稳定。

郑晓光[3](2017)在《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进行了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电事业,注重延揽、重用民国时期有留美背景的水电科技精英群体,派遣优秀青年赴苏联学习水电工程科技,同时注重自行培养人才,为水电科技精英从事水电开发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条件。从而激励起水电科技精英群体为国为民奉献、掀起水电建设新高潮的热情和干劲,新中国大中型水电站建设迅速迎来高潮,取得卓越的成就。本文着重探讨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科技实践分布、群体特征、科研创新活动及成果,评述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中的历史作用。力图以水电科技精英群体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一个新的视域展示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事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培养的水电人才为新中国水电开发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科技精英在水电开发体制的创立、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水电科技精英在河流泥沙、高速水流、高含沙水流等水电基础科研方面,成果卓越,部分科技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水电科技精英在岩溶等复杂地质环境下,主持建造多种坝型的高坝,使中国坝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水电科技精英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下,中国自行建造的大中型水电站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为改革开放后水电开发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天寿[4](2007)在《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电站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能源建设项目。当前,水电站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即有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也有一批中型水电站和大量的农村小水电的兴旺,它们为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短缺状况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水电站,特别是中小型水电站的管理效率不高,安全可靠性差。随着水电站管理观念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组状态检修概念的提出并不断完善,机组负荷优化、经济性运行逐渐成为水电站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建立对水轮发电机组效率的实时监测并进一步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工作显得日益重要。针对以上的工程背景,本论文将利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结合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的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以下内容的研究并期望能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可行的技术及管理方案:第一章,对国内外在该行业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利用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根据桐梓县官塘水电站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对影响水电站生产效率的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建立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深入研究;第三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对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进行了框架设计,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模块(水电站优化调度系统、水电站机组检修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期望帮助工作人员在水电站的生产安排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机组组合方式、确定机组的定期检修计划、提高水电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问题。提出了以水定电的水电站优化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法,对官塘水电站调度系统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第四章,为提高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数字化,重点研究水电站的效率监测系统,通过公式推导了电气、水力参数量的测量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水电站的生产效率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实验室装置开发完成,实现了水力参数汇总、实时效率监测、历史数据查询、试验等功能,并简要介绍了一下效率监测软件的应用情况。

郭小保[5](2007)在《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及经济运行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曲靖城网改造的深入进行,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网络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为了全面提高配网运营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电力一次、二次设备及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了对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进行规划研究的。首先对曲靖城市及其电网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分析了电网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本次规划研究的曲靖城网范围进行了划分。其次,在介绍负荷预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后,采用了部门分析法、负荷密度法、人均电量法、弹性系数法、比例系数增长法对曲靖城网的负荷进行了预测。第三,在前面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曲靖城网进行了规划:着重介绍了规划与建设改造的技术原则、电源规划方案以及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案。第四,文中还仔细讨论了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对各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评述,最后推荐了曲靖城网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第五论述的是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本章对国内外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和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无通信信道的馈线自动化阶段,有通信信道的馈线自动化阶段以及综合智能化方案。然后推荐了曲靖城市配电网采用综合智能化方案,并对曲靖配电网自动化的总体结构、主站系统、子站系统、柱上FTU、配电室RTU、配电设备TTU、电能量集中抄表系统、通信系统的模式及构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划研究。最后,本着技术先进、投资节约的原则对十一五期间曲靖城网的建设改造进行了投资估算。本文紧密结合曲靖配电网的实际情况,给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后,必将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戴钧[6](2007)在《电力修造厂(公司)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成功,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战略管理。国有企业中配套的中小企业较多,是被改革的主要对象,由于历史上计划经济所形成,特别是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企业存在着许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改革国策下,中小企业开展战略管理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证研究的形式,选取较为特殊的,既具有中小企业一般特点又有其电力行业和企业特殊性的电力修造企业——云南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企业进行所处行业分析、企业外部、内部环境分析,论文研究采用的理论思维体系是战略管理中的内部—外部分析矩阵、SWOT分析与法等。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职能战略、战略实施及措施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对企业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并以此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对于同行业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本文可以“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不仅对该企业本身而且对广大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管理有所裨益。与此同时,通过此次研究提出以下一些有关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点来共同探讨:1、“大行业中的小企业”的发展之道2、国营中小企业、附属型中小企业如何积极寻求自我的发展之道3、云南电力行业的中小企业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和克服劣势所带来的发展障碍。最后,由于企业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云南省(云南省为电力大省),因此该选题不但有行业代表性,同时也对云南本土企业如何利用诸如比邻东南亚的地理优势、进行“走出去”战略的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杨静[7](2006)在《水电站厂房机组支承结构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其优越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但抽水蓄能电站由于水泵水轮机组转速高、双向运转、启动运行频繁等特点,因机组摆动或水力脉动而导致的厂房支承结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首先结合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实际工程,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研究厂房机组支承结构的自振特性,对由水力、机械和电气等原因引起的振源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共振校核,同时对典型动荷载作用下厂房机组支承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欲探求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机组支承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其次以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为基础,结合国内已建的广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支承结构形式,对比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对各种结构方案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提出有效的隔振、防振措施;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加以总结。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结论为: (1)《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将机墩组合结构简化成单自由度振动体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幅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板、柱、风罩、机墩、蜗壳外围混凝土等不同构件之间刚度的差异性,对于大容量的水电站厂房复杂结构其误差明显。而对于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若以拟静力法计算水电站地下厂房动力响应和动力刚度,则结果偏大,而谐响应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2)根据机组振源频率和厂房结构自振频率的共振复核,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的结构设计总体上是合理的,不存在发生共振的可能;同时地下厂房动力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机墩处的最大振幅没有超过规范规定值;从抗振的角度判断,上机架和下机架处的设计刚度满足厂家提出的要求。 (3)由于机组的转频(大多属于低频)在振源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基频避开机组转频这一传统观点,水电站地下厂房约束作用越强,结构自振频率越高,对组合结构避频越有利;机组段之间不分缝对楼板的刚度影响较小,但有助于提高机墩的整体刚度,对抗振有利;在静力刚度相同的前提下,采用厚板结构对提高厂房整体结构的刚度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4)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中,边界的约束条件影响较大,在抗振设计中可充分加以利用,以实现地下厂房结构抗振的合理优化。机组段的分缝与否及楼板采用型式,不同工程均有成功的实例,究竟采用何种形式或何种形式更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比较确定。

郑伟[8](2006)在《水电站机组及厂房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电站机组的运行特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量特性,即效率问题,二是空化和空蚀特性,三是机组的稳定性。其中,效率特性关系到水能的利用程度,空蚀和空化特性关系到机组的使用寿命,而稳定性则不仅关系到机组的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机组乃至整个电站能否正常运行。同时,由机组振动诱发的水电站厂房结构的振动也已经成为水电站运行和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实测信号处理方面,小波、分形等现代处理手段也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主要以螺丝湾水电站为例,通过对实测信号的处理分析,分别研究了水力机组的运行特性及水电站厂房结构的振动特性。具体思路和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水电站机组振动及厂房结构振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对本课题所要用到的小波、分形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及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说明。第二章则主要根据实测数据得出水电站原型机组的相对效率,并给出了相应的效率特性曲线。第三章主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机组的振动测试结果分析、轴摆度测试结果分析、水压脉动测试结果分析以及频谱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指出了机组所存在的各种不平衡因素,给出了可能影响机组运行的各种振源,强调了水力振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改善机组振动状态的措施并划分出机组的稳定运行区间。第四章旨在运用小波、分形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对实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对于实测水压脉动信号首先进行小波分解以确定各频带的能量及其对机组振动贡献的大小;随后又研究了水压脉动的分形特性,指出其在紊流研究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在小波消噪的基础上将分形几何应用到水轮发电机组的轴心轨迹识别中去,为计算机图形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水力机组振动故障判别的一种方法加以应用。第五章初步讨论了由机组振动诱发的厂房结构振动的特性,从实测的角度揭示了厂房振源,并且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出主厂房的固有振动特性并进行共振复核;采取不同的荷载施加方式研究了厂房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各种施加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在今后的水电站现场测试中引入对厂房结构振动测试的重要意义。

肖益民[9](2005)在《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网络模拟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际上大力推广自然通风的同时,国内因为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禁止地下矿井采用自然通风。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水电站,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能否采用自然通风,是个急待回答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基于网络模型的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方法,揭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形成的机理和特性,论证了国家重点工程小湾水电站地下水电站自然通风的可行性,提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的新观点。本文首先提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空间网络图化的概念和方法。界定了网络图要素的属性;建立了网络图的级次概念;提出了网络的级次组合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空间网络图化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边缘节点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大气虚拟分支的数目与连接方法。提出了网络分支阻抗U值的概念及其模型实验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相似模型实验,获得了小湾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关键位置的压力分布状态及关键分支的阻抗U值。然后用网络图化的方法建立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的网络模型,包括网络流动模型、网络温度模型和网络热压模型。提出了分支热压的概念、分支温度分布模型及分支热压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网络温度模型的概念,建立了通用的网络温度方程组,导出了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表达式,并证明了方程式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使网络流动和网络温度状况在拓扑属性层次上联系起来,成为建立通用的网络模型和开发通用模拟程序的数学基础。进行了洞室内部温度扰量分解,首次提出了年温度波动作用热力系统和日温度波动作用热力系统的概念;建立了确定各热力系统远边界的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并将Z传递函数方法引入深埋地下洞室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计算。提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模拟的时间层次分解方法,构建了模拟程序的框架,用Matlab语言开发了数值模拟计算程序。从热压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揭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形成的机理。揭示了热压自然通风网络中存在的热压分布多态性现象及其原因,给出了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两种基本网络结构形式中,各种自然通风流向成立的条件式;揭示了热压分布多态性与流向成立条件式之间的联系,给出了并列母线洞或主变室之间出现局部环流的条件式及降低局部环流可能性的途径。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小湾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自然通风一级网络结构及主排风洞的断面积,研究结果被实际工程采用,节约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费用。揭示

袁宝招[10](2003)在《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研究 ——以礼河梯级电站日优化调度》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中长期水库调度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的情况,各电厂迫切要求理论界能深入研究能够指导其实际操作的短期调度理论,笔者就梯级水库短期优化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紧密结合云南省境内的以礼河梯级水库的工程实际,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实际问题特点的梯级电站短期调度模型和厂内经济运行模型,动态规划方法以其擅长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而被本文选为优化工具,由于DDDP的降维效果显着,从而使动态规划在本研究模型中得以运用。通过研究影响梯级水库短期优化调度的水量联系、水头联系、水流滞时和坦化现象、下游不稳定流的影响以及厂内经济运行的机组台数、机组组合、机组间的负荷优化分配等,以及对模拟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梯级电站短期调度运行规律及厂内经济运行规律,用于指导水库实时运行。实现了在电厂经济运行的基础上来实现整个梯级电站的优化运行,达到增加发电效益的目的。 本文在建立优化模型过程中不仅考虑了机组最大、最小出力约束,而且考虑了机组“出力禁区”的限制。由于梯级水流滞时的存在,日发电效益既受前日影响,也影响次日,为考虑水流滞后带来的影响,将日发电效益视为两部分组成:“计划日”部分和“影响日”部分。 在上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Windows98系统下,将具有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Visual Basic 6.0开发环境引入到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模型的编程求解中,设计开发出反映本研究对象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系统,改变了几十年来采用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开发调度系统的局面,使本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图形生成能力,使得人机交互得到了很大改善,通过封装它所操作的数据,使数据更加安全,同时也便于程序的日后维护和扩展。 本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水库起始水位、日天然入库流量、日计划负荷、梯级间的水流滞时进行优化计算,同时考虑厂内经济运行,通过仿真优化计算证明,该模型和算法是适用,能够用来指导实际运行。

二、以礼河发电厂三级站3号机可靠性综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礼河发电厂三级站3号机可靠性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数值分析及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给水机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1.3.2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多相流及数值模拟理论
    2.1 多相流的基本理论
        2.1.1 多相流的概念
        2.1.2 两相流的定义与分类
        2.1.3 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性及参数
    2.2 两相流的连续介质模型
        2.2.1 VOF模型
        2.2.2 Mixture模型
        2.2.3 Eulerian模型
    2.3 二次流的基本理论
    2.4 CFD技术简介
        2.4.1 Reynolds时均法
        2.4.2 RNG k-ε模型
    2.5 控制方程的数值解法
        2.5.1 控制方程
        2.5.2 控制方程的离散
    2.6 近壁面区域流动处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给水机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3.1 给水机构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1.1 系列模型参数的选取
        3.1.2 模型网格的划分
        3.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2 给水机构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3.2.1 配水环管内部流动特性及能量分析
        3.2.2 喷嘴能量损失及喷针表面压力分布分析
    3.3 二次流对给水机构内部流动的影响
        3.3.1 二次流对配水环管内部流动的影响
        3.3.2 二次流对喷嘴内部流动的影响
        3.3.3 二次流对喷嘴自由射流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数值分析
    4.1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模型设计与网格划分
        4.1.1 全流域模型的建立
        4.1.2 全流域网格的划分
        4.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2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数值分析参数设置及计算
    4.3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射流与转轮整体运动分析
    4.4 四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单个水斗运动过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
    学术论文
    参与和完成的课题

(2)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DCS系统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CS系统的发展历程
        1.2.2 火力发电厂DCS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2.OC6000e控制系统
    2.1 DCS系统的比较
    2.2 DCS系统结构框架
    2.3 OC6000e DCS系统
        2.3.1 系统概述
        2.3.2 OC6000e的DCS系统架构
    2.4 OC6000e DCS系统网络
    2.5 OC6000e DCS系统硬件
        2.5.1 OC6000e DCS系统的硬件
        2.5.2 OC6000e DCS系统的通讯接口
    2.6 OC6000e DCS系统软件
    2.7 本章小结
3.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
    3.1 火力发电厂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参数
    3.2 DCS硬件系统的设计
        3.2.1 I/O点数量的统计
        3.2.2 DCS系统控制器分配的统计
        3.2.3 DCS系统硬件配置的统计
        3.2.4 DCS系统硬件配置的设计
        3.2.5 DCS系统接地的设计
        3.2.6 DCS系统网络结构的设计
        3.2.7 DCS系统IP地址的设计
    3.3 DCS软件组态的总体设计
        3.3.1 数据采集系统(DAS)
        3.3.2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3.3.3 顺序控制系统(SCS)
        3.3.4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3.3.5 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DEH)
    3.4 本章小结
4.火力发电厂典型子系统DCS软件组态的设计
    4.1 协调控制系统
        4.1.1 机组运行方式
        4.1.2 机组负荷指令的形成
        4.1.3 机组负荷指令的处理
        4.1.4 锅炉主控
        4.1.5 汽机主控
    4.2 汽包水位调节系统
    4.3 凝结水系统
    4.4 点火系统角程控
    4.5 炉膛吹扫
    4.6 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运行效果
    4.7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3)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三、本论题研究方法和主要依据的资料
    四、本论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新中国水电开发事业肇始的人才基础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工程实践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培养水电人才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培养水电人才的发端
第二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起步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始创
    第二节 培养新中国的水电人才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探索
    第四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建国初期水电科技创新
第三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水主火辅”政策的出台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水电科技创新
第四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的余波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水电科技精英群像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三线建设中的水电开发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水电建设中的成就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官塘水电站介绍
    2.2 官塘水电站生产管理现状
        2.2.1 官塘水电站机构及岗位介绍
        2.2.2 官塘水电站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
    2.4 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实现途径
    2.5 小结
3 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设计
    3.1 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框架
    3.2 官塘水电站机组的优化调度运行系统
        3.2.1 径流量预测系统
        3.2.2 水轮发电机组效率监测系统
        3.2.3 水电站机组优化调度的实现算法
        3.2.4 官塘水电站优化调度运行实例
    3.3 官塘水电站的机组检修安排
        3.3.1 定期检修概念
        3.3.2 制定定期检修计划的常用方法
        3.3.3 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机组的最优检修策略初探
        3.3.4 官塘水电站机组定期检修安排实例
        3.3.5 状态检修概念
        3.3.6 水电站机组状态检修的问题
        3.3.7 水电站机组状态检修的制定
    3.4 官塘水电站的人事管理系统
        3.4.1 规章制度的合理制定
        3.4.2 员工技术教育培训
    3.5 小结
4 生产效率管理系统中水轮发电机组效率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4.1 水轮发电机组效率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1 参数测定原理
        4.1.2 硬件设计指标
        4.1.3 硬件系统框架
    4.2 水轮发电机组效率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2.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4.2.2 软件系统结构
        4.2.3 应用软件的设计结构图
        4.2.4 应用软件的功能
    4.3 实际运行情况
    4.4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配网自动化概述
    1.2 我国目前的配电网水平
    1.3 国外配电自动化的情况
    1.4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1.5 曲靖城市概况
        1.5.1 城市概况
        1.5.2 城市规划范围
    1.6 曲靖城市电网概况
        1.6.1 曲靖超高压电网
        1.6.2 曲靖城市配电网
    1.7 曲靖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
        1.7.1 城网布局不合理
        1.7.2 中压配电网损耗偏高
        1.7.3 自动化水平低、管理不适应现代化要求
    1.8 曲靖城市发展目标及城网规划年限
        1.8.1 曲靖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1.8.2 曲靖城市配电网规划范围及年限
    1.9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曲靖城市配电网负荷预测
    2.1 引言
    2.2 负荷预测的作用和原理
        2.2.1 电力负荷概念、负荷预测的作用和现状
        2.2.2 影响负荷预测作用大小的因素
        2.2.3 负荷预测的特点
        2.2.4 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
    2.3 负荷预测经验技术与经典技术
        2.3.1 负荷密度法
        2.3.2 比例系数增长法
        2.3.3 弹性系数法
    2.4 曲靖城市负荷预测基础资料
        2.4.1 麒麟区城市人口
        2.4.2 麒麟区主要国民经济指数
        2.4.3 麒麟区分产业用电量
        2.4.4 曲靖城市负荷特性
        2.4.5 目前城市供电变电站的负载情况
    2.5 曲靖城市负荷预测
        2.5.1 部门分析法
        2.5.2 负荷密度法
        2.5.3 人均电量法
        2.5.4 弹性系数法
        2.5.5 预测结果分析
    2.6 曲靖城市分区负荷预测
        2.6.1 负荷密度预测法
        2.6.2 比例系数预测法
        2.6.3 分区负荷预测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靖城市电网规划
    3.1 引言
    3.2 曲靖城网规划与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3.2.1 简化电压等级
        3.2.2 高压配网网络结构的改进
        3.2.3 中、低压配网的基本结构
        3.2.4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3.2.5 节能降耗
        3.2.6 合理投运无功补偿装置
        3.2.7 控制短路容量
    3.3 曲靖城网规划目标
        3.3.1 改善电网供电格局
        3.3.2 提高容载比
        3.3.3 “十一五”城网负荷目标
        3.3.4 提高供电质量
        3.3.5 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3.3.6 建设适应城市负荷发展的配电主干网
        3.3.7 市中心繁华区逐步电缆化
    3.4 曲靖城网供电电源规划方案
        3.4.1 主城区的供电电源规划
        3.4.2 两片区的供电电源规划
        3.4.3 三个组团的供电电源规划
    3.5 曲靖城网规划方案
        3.5.1 110kV电网
        3.5.2 35kv电网
        3.5.3 10kV配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靖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4.1 引言
    4.2 中性点接地方式
    4.3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4.3.1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优缺点
        4.3.2 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优缺点
        4.3.3 配电网中性点谐振(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缺点
        4.3.4 配电网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的优缺点
    4.4 曲靖城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4.5 曲靖10kV配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曲靖城网配电自动化规划
    5.1 引言
    5.2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5.3 馈线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
        5.3.1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5.3.2 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方式
    5.4 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状及构成
    5.5 曲靖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将达到的功能
        5.5.1 总体结构
        5.5.2 曲靖城区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5.5.3 曲靖城区配电网自动化子站系统
        5.5.4 曲靖城区配电网柱上FTU
        5.5.5 开闭所配电室自动化设备(RTU)
        5.5.6 配变自动化设备(TTU)和配变无功补偿
        5.5.7 电能量集中抄表系统功能
    5.6 曲靖城市配电网自动化通信(城域网)
        5.6.1 当前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5.6.2 城域网建设中的新兴技术
        5.6.3 曲靖城域网的建设思路
    5.7 曲靖城市电网自动化的实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曲靖城网投资估算实例
    6.1 引言
    6.2 220kV建设项目
    6.3 110kV变电站新建、增容
    6.4 110kV线路新建及改造
    6.5 35kV建设项目
    6.6 西片区建设项目
    6.7 南片区建设项目
    6.8 城区10kV线路新建及改造
    6.9 其它项目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电力修造厂(公司)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需要解决问题
        1.2.4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的定义
    2.2 中小企业的战略
        2.2.1 “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2.2.2 市场空隙战略
        2.2.3 特色经营战略
        2.2.4 联合战略
        2.2.5 特许权战略
        2.2.6 声誉战略
        2.2.7 生产制造与经营战略
第三章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3.1 中小电力修造企业的一般特点
    3.2 企业所属的电力行业的特点、发展状况和前景
    3.3 电力修造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分折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结构分析
        4.2.1 买方(火力、水力电厂、地方小水电)迅速增长、星布棋罗
        4.2.2 供方(修造企业材料供应商)价格决定能力强
        4.2.3 替代品威胁大
        4.2.4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4.2.5 潜在竞争者
    4.3 行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
        4.3.1 主要竞争对手生产经营范围和能力
        4.3.2 主要竞争对手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
    4.4 外部因素分析评价矩阵EFE
第五章 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5.1 企业概况
    5.2 组织结构分析
    5.3 人力资源分析
        5.3.1 人员自然状况
        5.3.2 薪酬制度
    5.4 财务状况分析
        5.4.1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5.4.2 利润表主要项目
        5.4.3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
        5.4.4 财务比率
    5.5 市场营销分析
        5.5.1 修造厂(公司)营销现状
        5.5.2 存在问题
    5.6 资源分析
        5.6.1 地理位置
        5.6.2 生产能力
        5.6.3 品牌资源
        5.6.4 良好的信誉
        5.6.5 客户资源
        5.6.6 技术资源
        5.6.7 财金资源
        5.6.8 管理方式和经营能力
    5.7 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现有的问题
    5.8 内部因素分析评价矩阵
        5.8.1 建立IFE矩阵的方法和步骤
        5.8.2 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内部因素分析评价矩阵
第六章 开远电力修造厂(公司)的发展战略
    6.1 内部—外部分析矩阵
    6.2 SWOT分析
    6.3 修造厂(公司)的发展战略
        6.3.1 企业愿景、使命
        6.3.2 企业定位
        6.3.3 战略目标
        6.3.4 产品目标
        6.3.5 市场目标
        6.3.6 企业联盟目标
    6.4 企业发展战略重点
        6.4.1 集中化战略
        6.4.2 产业导向型战略
        6.4.3 战略联盟战略
    6.5 核心竞争力与各职能战略分析
        6.5.1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6.5.2 战略联盟战略
        6.5.3 产品战略
        6.5.4 市场营销战略
第七章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对策
    7.1 组织结构方面
        7.1.1 组织结构选择
        7.1.2 建立分析型组织
    7.2 人力资源管理
        7.2.1 企业管理者理性思维观的培育
        7.2.2 建立完善而有效的激励机制
        7.2.3 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
    7.3 企业文化建设
        7.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
        7.3.2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哲学
        7.3.3 加强企业家自身素质锤炼
        7.3.4 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
        7.3.5 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7.4 集中化战略实施
        7.4.1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7.4.2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7.5 战略联盟实施
        7.5.1 实现联盟的途径及手段
        7.5.2 实现联盟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7.6 产品战略实施
        7.6.1 实施产品战略的途径
        7.6.2 实施产品战略对策
    7.7 营销战略的实施
        7.7.1 推行顾客价值工程管理,增强顾客忠诚
        7.7.2 建立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7.7.3 制定经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
        7.7.4 优质服务抢占市场
        7.7.5 开发越南市场策略
    7.8 企业融资
        7.8.1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7.8.2 企业具体融资方式
    7.9 建立企业合作机制
        7.9.1 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7.9.2 建立合作机制的措施
    7.10 体制创新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水电站厂房机组支承结构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
    1.2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结构动力分析基本方法及理论
    2.1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方法
    2.2 模态分析
    2.3 谐响应分析
    2.4 机墩结构刚度评定
    2.5 本章小节
3 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分析
    3.1 工程实例基本情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厂房结构
        3.1.3 计算基本参数
    3.2 有限元计算模型
        3.2.1 计算范围和边界条件
        3.2.2 计算模型
    3.3 厂房机墩组合结构自振特性计算
        3.3.1 结构固有振动特性计算
        3.3.2 水电站厂房振源
        3.3.3 共振校核
        3.3.4 动力系数复核
    3.4 厂房机墩组合结构动力响应计算
        3.4.1 机墩组合结构的荷载及荷载组合
        3.4.2 机墩组合结构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3.4.3 机墩振幅控制标准及计算结果比较
    3.5 机墩组合结构刚度的计算
        3.5.1 机组制造厂家要求
        3.5.2 机墩刚度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工程实例基本情况
        4.1.1 工程概况
        4.1.2 厂房结构
        4.1.3 计算基本参数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边界条件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4.4 机组段的分缝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4.5 楼板结构形式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设计优化及抗振措施探讨
    5.1 充分利用围岩的刚度加强边界约束
    5.2 机组段的分缝问题
    5.3 楼板结构形式的选择
    5.4 切断振动传递的路径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8)水电站机组及厂房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机组效率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混流式机组原型效率试验
    2.3 机组效率测试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组稳定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机组振源探究
    3.3 机组稳定性试验
    3.4 机组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在实测信号研究中的应用
    4.1 小波分析概述
    4.2 小波分析原理
    4.3 分形几何概述
    4.4 分形维数
    4.5 实测信号的小波分析及分形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规律探讨
    5.1 螺丝湾厂房自振特性研究
    5.2 实测厂房振动分析
    5.3 厂房结构动力响应计算及加载方式初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网络模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热环境控制及其自然通风之谜
    1.2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的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2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空间的网络图化与分支阻抗U 值
    2.1 网络图化的概念及网络图要素的属性界定
    2.2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空间的网络图化
    2.3 大气环境空间的网络图化
    2.4 网络分支阻抗U 值研究
3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网络模型
    3.1 网络流动模型
    3.2 网络温度模型
    3.3 网络热压模型
4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方法
    4.1 传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4.2 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传递矩阵
    4.3 围护结构传热热力系统划分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4.4 基于边界扰量分解和热力系统划分的传热计算方法
    4.5 Z 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
    4.6 计算方法的检验
5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网络模拟的数值方法与程序
    5.1 网络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5.2 网络模型与传热模型的耦合
    5.3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模拟方法
    5.4 数值模拟程序
6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形成机理与流向稳定性分析
    6.1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形成机理分析
    6.2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流向特性及判定条件关系式
    6.3 小结
7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设计理论与模拟分析方法
    7.1 设计与模拟分析的条件
    7.2 自然通风网络结构设计与主排风洞断面积确定
    7.3 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热环境状况分析
    7.4 气象条件突变对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的影响
    7.5 发电机组运行台数变化对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的影响
    7.6 相似模型实验验证
    7.7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设计理论与基本方法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
    8.2 结论
    8.3 本文的主要成果
    8.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术着作与教材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研究 ——以礼河梯级电站日优化调度(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水库日调度的意义
    1.2 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动态和现状
        1.2.1 线性规划模型
        1.2.2 非线性规划模型及网络模型
        1.2.3 动态规划模型
        1.2.4 模拟模型
        1.2.5 多目标规划模型
        1.2.6 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1.2.7 遗传算法规划模型
        1.2.8 神经网络模型
        1.2.9 其他模型
    1.3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调度
    2.1 以国民经济效益最大或国民经济费用最小为最优准则
    2.2 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最大为最优准则
    2.3 在满足网调负荷要求下,以梯级水电站总耗水量最小为最优准则
    2.4 以梯级水电站总蓄能量最大为最优准则
    2.5 梯级电站日优化调度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 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
    3.1 资料搜集情况
        3.1.1 以礼河梯级电厂概况
        3.1.2 调度基本资料
        3.1.3 机组的特性曲线
        3.1.4 实际调度情况
        3.1.5 其他
    3.2 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3.2.1 水库特性曲线
        3.2.2 水电站下游流量~水位关系
        3.2.3 水轮发电机组的特性曲线
        3.2.4 水轮机工作水头计算
        3.2.5 水力联系
        3.2.5.1 梯级流量关系
        3.2.5.2 梯级水头关系
        3.2.6 水流滞时和坦化现象
        3.2.7 水量优化方案
        3.2.8 关于“出力禁区”的设置
        3.2.9 日负荷图分析
第四章 数学模型的结构
    4.1 动态规划的原理
    4.2 动态规划在本研究对象中的具体应用
        4.2.1 最优准则
        4.2.2 最优准则的简化
        4.2.3 目标函数
        4.2.4 约束条件:
第五章 模型的求解
    5.1 模型求解的程序流程图
    5.2 递推模型
    5.3 求解步骤
        5.3.1 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DDDP)
        5.3.2 求解步骤
第六章 厂内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6.1 厂内经济运行的原理
        6.1.1 厂内经济运行的优化准则
        6.1.2 厂内机组间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
    6.2 厂内机组间的最优负荷分配
第七章 成果及其分析
第八章 梯级水库短期优化调度软件开发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四、以礼河发电厂三级站3号机可靠性综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击式水轮机全流域数值分析及流动特性研究[D]. 王堃.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2]火力发电厂热工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耿茜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3]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D]. 郑晓光.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4]官塘水电站生产效率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 刘天寿. 重庆大学, 2007(06)
  • [5]曲靖城市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规划研究[D]. 郭小保.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6]电力修造厂(公司)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D]. 戴钧.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2)
  • [7]水电站厂房机组支承结构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D]. 杨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8)
  • [8]水电站机组及厂房振动特性研究[D]. 郑伟. 天津大学, 2006(01)
  • [9]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自然通风网络模拟及应用研究[D]. 肖益民. 重庆大学, 2005(02)
  • [10]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研究 ——以礼河梯级电站日优化调度[D]. 袁宝招. 昆明理工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伊犁河电厂三级站3号机组可靠性综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