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

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

一、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晨鹭[1](2021)在《基于信息融合的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缆馈线的应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越来越大,电弧不能自行熄灭,产生的过电压极高,容易引起设备的损坏,而小电阻接地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该系统被广泛使用。发生故障后,需准确定位小电阻接地配电网的故障点并解决故障恢复供电,由于基于单一故障信息的故障定位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故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气量和开关量融合的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针对基于电气量的故障定位采集装置成本高和数据冗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压缩感知处理电气量的方法。从有限个数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ower Management Unit,PMU)获取故障前后的电气量信息,计算得到正序电压暂降,结合节点阻抗矩阵构建欠定方程组,再利用压缩感知算法对其进行重构,划分故障区域。再求解相邻一阶母线正序电压暂降向量,更新欠定方程组,再次进行重构,得到故障电流,并将其转化得到电气量故障度。然后,由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采集到开关量,确定节点为元件、继电保护及断路器,根据继电保护动作原理,搭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大量的历史运行数据和设备数据对节点进行赋值,继而概率推理的得到各元件开关量故障概率,并将其转化为开关量故障度。最后,利用证据理论的组合规则将这两个故障度进行融合,将融合结果进行剖析判断后得到故障位置。本文在传统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的基础上改用了基于增强型信念散度测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信息融合,并在IEEE33节点系统分别设置了单相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两个算例验证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而且并将两个融合方法作比较分析,提高了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定位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随着小电阻接地配电网的结构和规模越来越复杂,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发生故障后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易江[2](2019)在《考虑多拓扑结构的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提高与微网(Microgrid)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网接入的配电网具有多电源、非单向潮流的特性,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微网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存在如下问题:(1)并网运行模式(Gridconnected Mode)与孤岛运行模式(Island Mode)下采用不同定值参数,频繁切换保护定值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广域通信设备的依赖,对继电保护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2)线路意外中断和电网检修等事件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改变,引起故障电流特性变化,原有继电保护整定方案有可能导致保护协调失配。介绍了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的生物学背景,并对其基本数学模型以及寻优机理进行了详细描述。GWO对于单峰、多峰测试函数的求解结果表明其在求解多约束高维度非线性非凸优化问题时,在最优解挖掘能力、全局探索能力和收敛性等方面有较好性能,为GWO算法在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将GWO算法应用于求解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参数,并以两种不同的优化方案进行算例仿真与分析。定义单套定值优化方案(Unique-setting Scheme,USS)与多套定值优化方案(Multi-setting Scheme,MSS);GWO算法可以在满足主/后备保护协调时间(Coordination Time Interval,CTI)约束下,为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求得高质量定值组;算例表明该算法有很好的求解性能和收敛速度。将电力系统N-1安全准则引入反时限过流保护整定方案。为解决拓扑结构变化产生的保护协调失配问题,将包括单条输电线路和单分布式电源的意外断开所产生的网络拓扑结构纳入保护整定方案中。算例结果表明,相较于仅考虑固定拓扑结构的整定方案,本文优化方案可在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的前提下,提升主/后备保护协调配合水平,有效地提升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性能。

闫人滏[3](2018)在《风电汇集系统站域保护原理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复杂的故障特性和风电汇集系统的特殊拓扑结构对传统保护技术提出了新挑战。受控制环节限幅器影响,风机的短路电流受限特性有可能影响传统风电场保护动作性能,同时基于本地信息量测的保护算法也难以满足风电场保护性能要求。针对以上问题,论文以吉林实际风电场为参考,搭建了风电汇集系统模型,进行风电场汇集系统站域保护新原理研究,进而研制样机与硬件调试平台,验证站域保护原理动作性能,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分析了汇集系统传统保护动作性能,给出了传统保护不正确动作边界。在RTDS仿真平台上搭建风电汇集系统模型,对风电场汇集母线与风电场汇集馈线上的保护配置情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汇集系统中不同故障位置和不同故障类型下的保护适应性情况,得到了风电场汇集母线保护在特定情况下存在拒动可能性和风电场汇集馈线保护在特定情况下存在误动可能性的结论,并利用RTDS仿真平台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提出了基于多间隔电气量信息的站域保护新原理。分析了站域保护基本功能与结构特性,参考站域保护利用信息冗余度来提升保护性能的特性,提出了适用于风电场汇集系统的站域保护判据。构建了添加启动环节与延时环节的各判据协调配合体系,得到了一整套完整的风电场汇集系统站域保护原理,并利用RTDS仿真平台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搭建了站域保护样机测试平台并验证站域保护原理正确性。以理论研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保护样机的研制,在模块化保护样机中实现了数据采集,电气信息量处理与故障判别等功能。基于RTDS仿真平台的实时特性搭建了完整的硬件闭环测试平台,通过在线闭环测试验证站域保护算法的有效性,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沈绍斐[4](2018)在《基于就地和区域信息的自适应保护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和协调配合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阶段式保护是按最大、最小运行方式离线整定,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复杂后,不仅增加了最大、最小运行方式的选择难度,而且在更多常见运行方式下保护性能不佳,主要表现为速动段保护范围小、上下级保护配合困难等问题。此外,基于本地信息的保护通常无法准确判断本线路末端与相邻线路首端故障,只能通过阶段式的时间定值来保证选择性,保护的动作时间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高要求。为此,本文在自适应保护框架内,重点研究了基于就地信息的阶段式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以及基于区域信息的自适应保护原理,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基于就地信息的配电网运行方式动态感知方法。基于“源-荷波动不相关”原理,将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的辨识问题转化为优化去噪问题,并采用原-对偶混合梯度下降算法,以及基于多分辨率紧弦算法的非参数回归方法求解参数的优化估计值。该方法可以提高保护背侧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的准确度,实现系统运行方式的感知,为电流保护定值的动态整定创造关键条件。(2)提出了 一种基于故障前本地测量信息的配电网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计及逆变器型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等效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故障前量测信息的故障电流水平在线估算方法;然后,提出了阶段式电流保护的自适应整定原理,根据故障电流估计值,自适应地调整整定系数,实现了阶段式电流保护的自适应整定。该方法改善了传统阶段式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增强了上、下级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3)在逆变器型分布式电源高渗透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配电网区域保护方法。在故障情况下,基于区域范围内方向电流保护的启动信息,构建了区域保护逻辑判据,区域保护自适应地调节电流保护动作时间,加速故障切除的同时加强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区域范围内的冗余开关量信息,提高了保护系统的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同时增强了保护系统的容错能力。(4)提出了 一种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和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方法。针对传统变电站站内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困难、动作延迟长、灵敏性难以保证等难点,提出了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整定方法;然后综合利用站内多点冗余开关量信息,构建了一种站域后备保护方法。该方法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动作时序,优化故障元件判断及断路器跳闸决策,提升后备保护的性能。

张志鹏[5](2017)在《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物理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可为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和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作为智能配电网发展和建设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和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愈高,对配电网保护与控制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分布式电源大量并网使得配电网由传统的单端供电模式转变成多端供电模式,这使得配电网网络架构和潮流分布日趋复杂,尤其是配电网短路故障时分布式电源产生的汲流、助增和反向电流严重降低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虽然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带来诸多积极作用,但因信息系统异常造成的采样错误、信息传输错误和断路器不正常工作等情况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针对此类问题,本文研究了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和信息系统异常的配电网保护方法,具体工作开展如下:首先总结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的特点及缺陷,针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传统继电保护造成的影响进行数学分析。此外,对信息系统和电力系统异常情形下交互作用对彼此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相关仿真研究,为本文配电网保护方案和故障辨识算法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支撑。此后,提出广义节点的理念,将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进行扩展,形成基于广义节点的配电网保护方法。该方法考虑分布式电源、负荷和分布电容等因素,对动作电流作相应的改进,并制定故障识别机制、广义节点建立和动态扩展机制、跳闸确认机制和传感器采样错误检测机制,在实现基本的故障监测功能之外,可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断路器拒动、采样错误和信息传输故障对保护控制造成的干扰。此外,针对本保护方案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通信系统架构,并对广义节点建立和动态扩展机制建立矩阵运算模型。最后,在数据挖掘技术背景下,提出经κ均值聚类改进的配电网局部异常因子故障辨识算法,该算法根据故障区域内节点与正常区域节点之间的差异,利用κ均值聚类和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结果,以及最外层广义节点的异常程度值检测实现故障辨识。相较于传统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无需复杂的电气特征量整定值计算,能将冗杂的数据进行简化,增强数据价值,能有效辨识故障属于配电网物理系统故障抑或通信节点故障,以及完成对配电网故障区域和故障通信节点的定位,为智能配电网故障辨识提供有效手段。

吴浩[6](2016)在《基于广域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愈加重要,基于本地量的传统后备保护越来越不适应广域大电网的运行要求。广域后备保护主要利用电网多点测量信息进行故障诊断,提高后备保护可靠性,是对传统就地主保护的有益补充。目前快速发展的广域测量技术、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和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为实现广域继电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大力推动了基于广域信息的继电保护研究。在分析既有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结构与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广域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算法,主要从利用广域工频电气量、广域行波信息和广域状态量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同时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广域状态量实现故障诊断,分别对有监督和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主要的工作如下:(1)根据电网不同故障类型,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广域工频电气量的故障诊断方案。其一是基于广域故障电荷量比较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定义了电网节点保护关联域,寻找关联域边界的正序故障电荷量关系,给出节点关联域计算电荷量和参考电荷量概念。电网节点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将获得的电荷量上传到广域决策中心站,并比较其相对大小关系,建立节点-关联支路状态矩阵,对矩阵元素进行搜索实现电网故障诊断。其二是基于电流极性和能量相对熵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划分了线路IED保护关联域,提取关联域正序工频故障分量电流,给出了关联域边界电流、综合计算电流和综合虚拟电流概念。定义综合电流采样值能量相对熵,用其来量化综合电流的差异程度,同时求取关联域边界电流之间的夹角大小以表征边界电流的极性关系。利用关联域区内外故障时二者的明显差异实现故障诊断。(2)在研究电网广域行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广域行波信息的故障诊断方法。方法一利用小波变换计算电网各节点初始电压行波能量,判断能量最大的节点为故障节点。计算该节点各关联支路初始电压、电流行波小波系数序列夹角,由夹角大小来判断是否为故障线路。方法二提出基于广域初始行波无功功率分布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定义初始行波无功功率,对电网各子站关联支路进行功率大小比较,将功率幅值最大的线路选为准故障疑似线路,并将其功率幅值上传至广域决策中心站,建立子站-关联支路功率矩阵。以该矩阵为对象进一步搜索故障疑似线路,并结合线路双端功率比幅判据对故障疑似线路进行最终判别以诊断实际故障线路。(3)论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电网广域状态信息的分布特点,研究了三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在电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一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的良好分类和容错能力,研究基于PNN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线路距离Ⅱ段测量元件、方向元件和主保护动作信息构成样本集,对PNN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方法二研究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电网故障诊断算法,该算法利用电网节点IED采集相关关联域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实现信息融合。融合后的信息形成样本集输入到LS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以识别电网故障关联域节点IED,进而诊断故障元件。方法三分别构造基于PSO-LIBSVM的线路和母线故障诊断网络,利用线路JED和母线IED采集相关状态信息,计算不同关联域的动作系数实现信息融合并建立样本矩阵。通过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寻找最优LIBSVM运行参数并训练故障诊断网络,利用随机故障下的测试样本矩阵对线路和母线诊断网络进行测试,以识别电网故障元件IED,进而诊断故障元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模拟了多种信息不准确情况下的故障诊断结果,实验证明论文给出的三种方法均能快速、正确地诊断出电网故障元件,适应性较强,容错性能好。(4)论文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理论(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的基础上,结合电网广域状态信息,研究一种基于FCM的电网故障诊断算法。该算法属于无监督模式识别技术,利用线路IED采集相应保护的动作信息、方向元件状态信息、断路器状态信息等,并以电网各线路IED状态信息作为FCM的聚类对象。给出了电网关联IED的定义,利用故障诊断算法把故障元件关联IED归为一类,同方向区外故障IED归为一类。在故障区域最小原则下,选择聚类结果中IED个数最少的类别作为故障元件关联IED类,在该类中,判定相互关联的IED所关联的元件为电网故障元件。大量仿真表明,相对于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该算法容错性能好,运行速度快,判别准确率高,在较多状态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均能正确诊断故障元件。论文最后对基于广域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后续工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邹俊雄[7](2016)在《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特性优化与保护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分布式电源加速接入配网运行,以及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期望,使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面临着重大挑战。传统10kV配电网开环运行模式由于可靠性低、供电容量小、分布式电源接入不友好等弊端,遭遇发展的瓶颈,采用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模式将成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但国内配电网长期采用10kV开环运行模式,传统的分析评价体系和控制手段不能够适应20kV配网闭环运行的要求,与实现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优化目标相适应的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20kV配电网运行模式的推广应用。本文密切结合20kV配电网建设运行的应用需要,以实现20kV配电网运行优化和提升供电可靠性为根本目标,围绕20kV配网闭环运行的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进行研究。建立和提出了配网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的模型、方法,提出了20kV配电网无功配置率优化方法、适用配网闭环运行的保护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配网通信组网方案。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了配网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的模型、方法。针对馈线带分支结构情况,改进闭环运行潮流计算模型,通过极端运行条件和典型运行条件的配网潮流计算,对闭环运行方式进行安全性评价;建立覆盖系统网络、馈线主干线和馈线分支的可靠性模型,描述各模型元件对配网闭环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关系,为电网可靠性量化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某地区配网方式的计算,推荐出优选的配网闭环运行方式。(2)提出了20kV配电网无功配置率优化方法。采用由点及面的建模思路,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20kV配电网进行无功配置率的优化研究,给出全网下具不同特性的配变台区无功配置率参考范围,以解决目前对20kV配电网无功配置率研究不足、指导原则中配置区间过于笼统、缺乏差异性的问题,同时避免针对各线路逐一进行无功优化规划的通用性不足的问题。并通过算例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适用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的保护控制方案。从兼顾保护配合原则、通信效率和功能扩展的需求出发,搭建由广域保护和就地保护配合的配网保护控制系统框架。研究适用广域控制的差动保护算法和具有自适应功能的就地保护算法,提高配网保护对闭环运行方式的适应性。针对馈线闭环回路过载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负荷联切策略及其算法。(4)研究了基于配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通信组网方案。构建配电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通信网络框架,研究通信网的组网方式、调度策略,以及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通信网络构建方法,利用OPNET仿真平台搭建广域保护控制系统通信网络仿真模型,并构建系统化的仿真场景,为评价网络性能提供定量化分析手段,借助案例仿真分析提出适用配电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通信组网技术方案。(5)以某地区20kV闭环运行配电网为对象进行了广域保护控制方案的设计,并与常规配网保护方案进行比较,从投资规模和性能两方面评价广域保护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江雪晨[8](2017)在《电网短路故障的诊断及行波定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的电网互联提高了供电质量和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但会使局部电网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在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后及时准确地诊断故障元件,定位故障位置,对加快供电恢复,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已有电网短路故障诊断及定位方法在诊断准确度、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均受到严峻的挑战。对此,本文重点对基于模型的诊断方法在电网故障诊断的应用、电网故障诊断的解析建模与求解、基于暂态行波的电力线路故障定位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归纳如下:(1)针对传统专家系统在电网故障诊断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模型诊断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根据测点分布将电网分解成若干独立子系统,通过搜索子系统中解析冗余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然后按照基于因果关系的诊断思想,得到预设故障输出对应的预备候选诊断,进一步根据故障后的电气信息从匹配的预设故障输出中确定候选诊断,最后将实际告警信息引入到模型诊断逻辑框架中,给出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最优诊断识别方案。(2)针对现有电网故障诊断完全解析模型存在多解和误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完全解析模型。通过解析保护和断路器动作及告警信息的不确定性,构建了事件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赋予各类保护和断路器不同权值,使解析模型更加合理。同时,为了提高模型求解方法的通用性,通过分析保护和断路器的动作状态与告警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推导基础规则,并将基础规则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关联起来,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模型求解方法。(3)为了克服当前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定位存在的主要技术局限,提出基于初始透射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四种类型的行波传播路径,得出透射线模行波与非透射线模行波到达测量端的时间顺序,依此识别初始透射线模行波,然后利用第2个线模反向行波与初始透射线模行波之间的极性关系构造了识别第2个反向行波性质的判据,从而实现输电线的单端行波故障定位。所提定位方法基本不受母线结构、模量衰减和透射模量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扩大了单端行波故障定位的应用范围。(4)针对现有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结构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新方法。将不同结构线路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将全网线路进行等分,根据划分节点至各线路末端的距离建立行波路径矩阵,进而建立各节点对应的行波传播时差矩阵,故障发生后,采用基于派克变换(Park’s Transformation,TDQ)的行波检测方法获得行波到达时刻,建立各分支线路间的行波到达时差矩阵,分别将各节点传播时差矩阵与行波到达时差矩阵进行比较,通过矩阵差异值找出故障位置。所提定位方法不受线路结构、分支数量和分支层的影响,允许测量时间存在较大误差。

赵庆周[9](2016)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新型保护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电网经济性与安全性的考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通常直接接入中、低压配网。当前,我国传统的配电网多为单电源辐射型结构,系统中的电流单向分布,保护无需考虑方向性。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变成了多电源系统,加之新能源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使得配电网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可能出现双向不定潮流问题,传统的保护方法难以满足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需求。因此,本文以高比例DG接入的配电网为应用背景,开展配电网保护新方案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传统配电网阶段式电流保护以及自动重合闸的基本原理,并针对DG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接入容量对故障电流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为后续新型保护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后,借鉴输电网广域保护的思想,并针对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保护控制的实际困难与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分布式保护方法,该方法依托智能配电网终端的相互协作完成故障的精确定位与快速隔离,很好地解决了含DG配电网的保护问题。紧接着,以智能配电网大数据为技术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分析的集中式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保护方法,该方法将多源故障特征量融合成一个综合特征量,从源头上提高了状态辨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此外,所提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辨识,避免了复杂的整定计算。最后,考虑到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以及保护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分层复合式保护方法,该方法将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分布式保护方法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中式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集中了分布式保护故障处理速度快以及集中式保护全局性好、容错性高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性能。本文围绕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的保护控制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分布式保护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中式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方法以及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分层复合式保护方法三种不同类型的保护方法,并分别搭建了对应的静态模拟实验平台进行了模拟测试与功能验证。所做工作可为DG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的保护控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婧[10](2013)在《采用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负荷持续增长,且随着网间关联越来越紧密,系统故障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发、输电系统与用户连接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保证用户稳定供电的关键,一旦发生故障或遭遇威胁,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发展成为连锁性故障,影响用户日常生活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配电网大多依靠开关与保护动作信息进行故障诊断,这种方式已无法为电网调度人员提供充分的事故分析依据,而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旨在全面监视电网动态信息并能够快速提取故障数据。因此,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多源信息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配电网的故障信息来源,以及各信息源提供的故障数据间的耦合关系,并针对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本文通过分析配电网的故障信息来源,提出了一种采用来自配电自动化系统、广域量测系统和故障信息系统的多源信息的动态层次化故障诊断方法。方法包括开关层、馈线层及变电站层,且各层之间可依据故障信息特点动态调整诊断策略。开关层利用开关信息,采用基于网络关联矩阵的深度优先搜索方法快速确定故障区域;馈线层利用开关与保护信息,采用Petri网推理确定故障元件;变电站层利用开关、保护与电气量信息,采用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的故障模式匹配方法进行故障诊断。这一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故障信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采用动态模式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考虑故障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等问题,本文将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应用到变电站层诊断中,通过分析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诊断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以直觉模糊化代替连续属性的离散化过程,有效提高了不确定性处理能力和诊断精度。本文最后依据故障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诊断算法的层次化结构,提出构建一个基于多智能体框架的配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系统采用由全局到区域的分布式结构,并利用优化协调Agent进行综合控制以实现统一的目标。文中分别定义了各智能体的功能要求和结构模型,并详细描述了智能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过程,多智能体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二、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息融合的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电气量的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2.2 基于开关量的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2.3 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气量定位原理及其处理方法
    2.1 故障信息电气量的数据来源
    2.2 基于电气量定位的基本原理
    2.3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气量处理方法
        2.3.1 压缩感知理论
        2.3.2 基于压缩感知电气量处理方法
    2.4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气量故障定位仿真算例
        2.4.1 基于电气量定位单相接地故障
        2.4.2 基于电气量定位相间短路故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开关量定位原理及其处理方法
    3.1 故障信息开关量的数据来源
    3.2 小电阻接地配电网各元件保护动作原理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开关量处理方法
        3.3.1 贝叶斯定理及概率推理
        3.3.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
        3.3.3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开关量处理方法
    3.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开关量故障定位仿真算例
        3.4.1 基于开关量定位单相接地故障
        3.4.2 基于开关量定位相间短路故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开关量和电气量融合的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4.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4.2 基于传统DS证据理论的电网故障定位
        4.2.1 传统DS证据理论的原理
        4.2.2 基于传统DS证据理论的故障定位方法
        4.2.3 基于传统DS证据理论定位单相接地故障仿真算例
        4.2.4 基于传统DS证据理论定位相间短路故障仿真算例
    4.3 基于增强型信念散度测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电网故障定位
        4.3.1 基于增强型信念散度测度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4.3.2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
        4.3.3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定位单相接地故障仿真算例
        4.3.4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定位相间短路故障仿真算例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考虑多拓扑结构的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灰狼优化算法
    2.1 引言
    2.2 灰狼优化算法的寻优机理
    2.3 算例
    2.4 本章小结
3 灰狼算法在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问题描述
    3.3 算例描述和参数设置
    3.4 求解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多拓扑结构的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
    4.1 引言
    4.2 考虑多拓扑结构的继电保护定值优化问题数学描述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风电汇集系统站域保护原理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汇集系统传统保护适应性分析
        1.2.2 站域保护原理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风电汇集系统保护配置与适应性分析
    2.1 风电场汇集系统拓扑结构
        2.1.1 风电汇集系统接线形式
        2.1.2 风电汇集系统仿真模型
    2.2 汇集母线保护配置与适应性分析
        2.2.1 风电汇集母线保护配置
        2.2.2 风电场汇集系统接地方式分析
        2.2.3 汇集母线保护适应性分析
        2.2.4 仿真验证
    2.3 汇集馈线保护配置与适应性分析
        2.3.1 风电汇集馈线保护配置
        2.3.2 汇集馈线保护适应性分析
        2.3.3 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间隔信息量的风电站域保护新原理
    3.1 风电汇集系统站域保护
        3.1.1 站域保护基本功能与结构
        3.1.2 汇集母线站域保护判据
        3.1.3 汇集馈线站域保护判据
    3.2 风电场站域保护整体流程
        3.2.1 站域保护启动环节
        3.2.2 站域保护区域故障识别环节
    3.3 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站域保护新原理实用化研究
    4.1 基于RTDS的实时仿真控制平台搭建
    4.2 站域保护模块化样机研制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电气量处理模块
        4.2.3 故障处理模块
    4.3 站域保护新原理的硬件闭环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结论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基于就地和区域信息的自适应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自适应保护内涵及实现基础
        1.2.1 故障分析理论
        1.2.2 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
    1.3 自适应电流保护研究现状
        1.3.1 电流保护动作特性的适应性调整策略
        1.3.2 基于就地信息的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
    1.4 通信协作下的自适应保护研究现状
        1.4.1 应用于配电网的自适应保护
        1.4.2 应用于输电网的自适应保护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配电网运行方式动态感知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方法与误差分析
        2.2.1 基于协方差概念的参数估计方法
        2.2.2 估计结果的误差特征分析
    2.3 改进的戴维南等值参数在线估计方法
        2.3.1 优化去噪模型的建立
        2.3.2 原-对偶混合梯度下降算法
        2.3.3 非参数统计回归算法
    2.4 算例验证
        2.4.1 仿真系统
        2.4.2 原-对偶混合梯度下降方法估计效果
        2.4.3 非参数统计回归方法估计效果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就地信息的配电网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研究
    3.1 引言
    3.2 考虑逆变器型DG接入的系统运行方式估计
        3.2.1 保护所在母线接入逆变器型DG
        3.2.2 保护上级母线接入逆变器型DG
    3.3 故障电流水平估计方法
        3.3.1 逆变器型DG的故障等效模型
        3.3.2 两相相间金属性故障
        3.3.3 三相金属性故障
    3.4 配电网阶段式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
        3.4.1 电流Ⅰ段保护整定方法
        3.4.2 电流Ⅱ段保护整定方法
        3.4.3 整定参数的动态调整
    3.5 算例验证
        3.5.1 保护背侧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结果
        3.5.2 故障电流水平估计结果验证
        3.5.3 阶段式电流保护动作性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通信协作下的配电网区域保护研究
    4.1 引言
    4.2 逆变器型DG高渗透下配电网的故障特征
    4.3 配电网区域保护架构
    4.4 就地保护配置方法
        4.4.1 就地保护元件
        4.4.2 就地保护定值计算原则
        4.4.3 自适应定值的更新流程
    4.5 配电网区域保护的实现方法
        4.5.1 区域保护的范围
        4.5.2 信息源的选择
        4.5.3 区域保护判据
        4.5.4 就地保护与区域保护的关系
    4.6 算例验证
        4.6.1 故障新特征及区域保护的必要性
        4.6.2 就地保护的定值计算
        4.6.3 就地保护和通信链路无故障时的区域保护性能
        4.6.4 区域保护的容错性能验证
        4.6.5 高阻故障检测能力
        4.6.6 区域保护适用性及经济性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研究
    5.1 引言
    5.2 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配置及整定方法
        5.2.1 基于距离保护的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配置
        5.2.2 正方向距离保护的自适应整定原则
        5.2.3 反方向距离保护的整定原则
        5.2.4 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时间定值与跳闸方式
        5.2.5 存在的问题及站域后备保护的提出
    5.3 站域后备保护系统
        5.3.1 信息域与作用域
        5.3.2 站域后备保护主要功能及逻辑流程图
    5.4 站域后备保护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5.4.1 变压器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5.4.2 母线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5.5 算例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信息物理配电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信息物理配电网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信息物理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
    2.1 传统配电网保护配置介绍
        2.1.1 三段式电流保护
        2.1.2 自动重合闸
    2.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特性
        2.2.1 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过电流保护的影响
        2.2.2 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2.2.3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重合闸的影响
    2.3 信息系统异常对故障监测的影响
        2.3.1 信息物理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
        2.3.2 信息系统异常对CPDN故障监测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广义节点的配电网保护方案研究
    3.1 保护方案理论基础
        3.1.1 电流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3.1.2 电容电流等因素对动作电流整定的影响
        3.1.3 智能配电网广义节点模型
    3.2 保护方案总体设计
        3.2.1 差动保护原则
        3.2.2 广义节点建立和动态扩展机制
        3.2.3 故障切除确认机制
        3.2.4 采样错误检测机制
        3.2.5 总体方案
        3.2.6 保护方案通信架构
        3.2.7 广义节点差动保护矩阵运算
    3.3 案例分析
        3.3.1 差动保护算例分析
        3.3.2 实物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局部异常因子故障辨识算法研究
    4.1 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
        4.1.1 局部异常因子
        4.1.2 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理论基础
        4.1.3 改进的局部异常因子检测算法
    4.2 故障辨识方案设计
        4.2.1 总体策略
        4.2.2 方案设计
    4.3 算法设计
        4.3.1 数据预处理
        4.3.2 数据分析
        4.3.3 故障辨识
    4.4 案例分析
        4.4.1 配电网正常运行
        4.4.2 区域Z4故障
        4.4.3 区域Z8故障
        4.4.4 采样错误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广域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广域后备保护系统结构
        1.2.2 广域后备保护的通信系统
        1.2.3 广域后备保护实现算法研究现状
        1.2.4 人工智能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对象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广域工频电气量的电网故障诊断
    2.1 引言
    2.2 基于故障电荷量比较的电网故障诊断
        2.2.1 电网节点保护关联域
        2.2.2 关联域电荷量
        2.2.3 基于电荷量比较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2.4 算例仿真
    2.3 基于电流极性和能量相对熵的电网故障诊断
        2.3.1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工作方式
        2.3.2 基于电流极性和能量相对熵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3.3 算例仿真
    2.4 故障诊断方法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广域行波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
    3.1 引言
    3.2 基于电压行波能量分布特征的电网故障诊断
        3.2.1 广域初始行波传播特性分析
        3.2.2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行波信息
        3.2.3 基于电压行波能量分布的故障诊断方案
        3.2.4 算例仿真
    3.3 基于行波功率分布特征的电网故障诊断
        3.3.1 电网故障时广域初始行波功率分布特征
        3.3.2 基于初始行波无功功率分布的故障诊断算法
        3.3.3 电网某个节点信息丢失情况下的故障诊断
        3.3.4 故障诊断实现方案
        3.3.5 算例仿真
    3.4 故障诊断方法对比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电网故障诊断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4.2.1 概率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2.2 基于PNN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案
        4.2.3 算例仿真
    4.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4.3.1 LSSVM分类原理
        4.3.2 关联域信息融合策略
        4.3.3 基于LSSVM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案
        4.3.4 算例仿真
    4.4 基于PSO-LIBSVM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4.4.1 PSO-LIBSVM原理分析
        4.4.2 基于PSO-LIBSVM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案
        4.4.3 算例仿真
    4.5 故障诊断模式识别方法对比分析
    4.6 与传统故障判别算法的对比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在电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
    5.3 基于FCM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案
    5.4 算例仿真
        5.4.1 电网线路故障诊断
        5.4.2 电网母线故障诊断
        5.4.3 其他故障情况分析
    5.5 与PNN和SVM方法的对比
    5.6 与其他故障诊断方法比较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特性优化与保护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闭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方法体系
        1.2.2 20kV配电网无功配置优化研究
        1.2.3 适用配电网闭环运行的保护控制方法
        1.2.4 配电网保护控制通信组网方式及性能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2.1 引言
    2.2 具备闭环运行条件的主要配网接线方式
    2.3 考虑过载约束的配网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模型与方法
        2.3.1 闭环运行潮流计算模型
        2.3.2 基于极端运行条件的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模型与方法
        2.3.3 基于典型运行条件的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模型与方法
    2.4 适用配电网闭环运行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与方法
        2.4.1 可靠性分析的网络等值
        2.4.2 基于故障条件的可靠性评估
    2.5 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方式的分析评价
        2.5.1 闭环运行安全性分析
        2.5.2 闭环运行可靠性评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兼顾通用性和差异性的 20kV配网无功配置率优化
    3.1 引言
    3.2 无功配置率优化分析思路
    3.3 无功平衡分析
    3.4 特性参数的分类及点模型的建立
    3.5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无功配置率分析
        3.5.1 配变负载率对最优无功配置率的影响
        3.5.2 负荷自然功率因数对最优无功配置率的影响
        3.5.3 线路长度对最优无功配置率的影响
    3.6 无功配置率参考范围的确定
    3.7 考虑配电网闭环运行的无功优化配置分析
    3.8 算例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保护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20kV配电网保护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4.2.1 保护控制方案的总体思路
        4.2.2 保护控制系统架构
        4.2.3 系统结构
    4.3 基于网络拓扑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原理
        4.3.1 保护动作逻辑关系
        4.3.2 基于可达矩阵的DIT最大保护范围形成原理
        4.3.3 基于完全关联矩阵的故障判别原理
    4.4 面向运行方式调整与故障类型变化的自适应保护原理
        4.4.1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原则
        4.4.2 故障类型的自适应问题
        4.4.3 等效系统阻抗的在线计算
        4.4.4 系统等值电源电势的在线计算
    4.5 基于负载灵敏度分析及负荷重要性排序的负荷联切方法
        4.5.1 简单环网的功率分布
        4.5.2 闭环网潮流的负荷灵敏度分析
        4.5.3 简单环网的负荷联切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通信组网与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配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案
        5.2.1 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
        5.2.2 通信网络组网方式
        5.2.3 VLAN自动优化配置方法
    5.3 配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信息模型
        5.3.1 逻辑节点建模
        5.3.2 逻辑设备建模
        5.3.3 服务器建模
    5.4 配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通信网络仿真模型
        5.4.1 实体设备建模
        5.4.2 报文服务建模
        5.4.3 调度策略建模
    5.5 配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组网方案仿真分析
        5.5.1 网络性能评价指标
        5.5.2 场景的模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kV配电网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6.1 工程背景
    6.2 方案一—常规纵联差动保护控制方案
        6.2.1 系统结构
        6.2.2 保护控制功能要求
        6.2.3 通信方案
    6.3 方案二—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控制方案
        6.3.1 系统结构
        6.3.2 保护控制功能要求
        6.3.3 通信方案
    6.4 方案对比
    6.5 本章小结
结论
    1 本文的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电网短路故障的诊断及行波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电网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网故障诊断问题描述
        1.2.2 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1.3 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输电网故障定位的研究现状
        1.3.2 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工作任务与章节安排
        1.4.1 论文主要工作任务
        1.4.2 论文主要章节内容
第2章 基于模型诊断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1 基于模型诊断的问题分析
        2.1.1 基于模型诊断的过程描述
        2.1.2 诊断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2.2 基于模型诊断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2.2.1 理论扩展
        2.2.2 基于因果关系的诊断获取
        2.2.3 基于模型诊断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案
    2.3 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最优诊断识别
        2.3.1 基于模型诊断的贝叶斯解释
        2.3.2 最优诊断的识别过程
    2.4 算例分析
        2.4.1 故障诊断过程
        2.4.2 方法比较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网故障诊断的改进解析模型及其最优解求取
    3.1 电网故障诊断模型的解析
        3.1.1 故障场景解析
        3.1.2 保护和断路器动作期望的解析
        3.1.3 动作状态及告警信息的解析
    3.2 电网故障诊断的改进解析模型
        3.2.1 原有完全解析模型分析
        3.2.2 动作及告警信息的不确定性分析
        3.2.3 改进解析模型
        3.2.4 解析模型的化简
    3.3 解析模型的建模方法
        3.3.1 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
        3.3.2 解析模型的建模过程
    3.4 基于关联规则的解析模型最优解求取
        3.4.1 基础规则分析
        3.4.2 关联规则的建立
        3.4.3 解析模型最优解的求取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系统
        3.5.2 故障诊断过程
        3.5.3 方法比较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初始透射行波的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4.1 故障行波的产生与传播
    4.2 交叉透射模量特性分析
    4.3 故障行波传播路径分析
        4.3.1 故障行波分类
        4.3.2 传播路径与反向行波性质的关系
    4.4 基于透射行波的单端故障定位方法
        4.4.1 第2个反向行波性质的识别原理
        4.4.2 初始透射行波的选取
        4.4.3 单端故障定位实现流程
    4.5 仿真分析
        4.5.1 仿真结果
        4.5.2 识别死区分析
        4.5.3 相邻母线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利用行波时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5.1 基于TDQ的行波到达时刻检测方法
        5.1.1 基于TDQ的检测原理
        5.1.2 直轴信号处理
        5.1.3 采用自适应闽值的行波到达时刻检测
    5.2 含混合线路配电网的故障选线及定位方法
        5.2.1 配电线路行波特征分析
        5.2.2 初始行波到达时差关系分析
        5.2.3 含混合线路配电网的故障选线及定位流程
        5.2.4 仿真分析
    5.3 基于分段比较原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5.3.1 分段比较定位的基本原理
        5.3.2 基于分段比较原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实现
        5.3.3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新型保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分布式电源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安排
第2章 DG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2.1 传统配电网保护配置介绍
        2.1.1 三段式电流保护
        2.1.2 自动重合闸
    2.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
    2.3 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2.3.1 分布式电源接于变电站出口母线
        2.3.2 分布式电源接于故障线路相邻馈线
        2.3.3 分布式电源接于故障馈线
    2.4 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2.5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2.5.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前加速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2.5.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后加速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2.6 DG接入对配电网传统保护的影响的仿真验证
        2.6.1 仿真模型
        2.6.2 DG不同接入位置时的仿真分析
        2.6.3 DG不同接入容量时的仿真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分布式保护方案研究
    3.1 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故障处理策略研究
        3.1.1 广域保护方法原理概述
        3.1.2 广域保护系统结构分析
    3.2 基于区域故障信息的分布式保护方案设计
        3.2.1 总体保护方案设计
        3.2.2 保护方案工作流程
        3.2.3 智能终端故障辨识算法
        3.2.4 智能终端工作模式
    3.3 保护方案静态模拟测试
        3.3.1 静态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
        3.3.2 静态模拟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方法
    4.1 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策略与方案设计
        4.1.1 总体策略
        4.1.2 方案设计
    4.2 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算法设计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数据融合
    4.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4.3.1 多维尺度降维
        4.3.2 离群点检测
    4.4 故障判定与故障处理
        4.4.1 故障启动判据
        4.4.2 故障处理判据
    4.5 保护方案静态模拟测试
        4.5.1 静态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
        4.5.2 静态模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分层复合式保护方案研究
    5.1 分层复合式保护方案必要性分析
    5.2 分层复合式保护方案设计
        5.2.1 总体策略设计
        5.2.2 保护系统结构设计
    5.3 故障处理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采用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配电网信息源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配电自动化系统
        1.2.2 广域测量系统
        1.2.3 继电保护信息系统
        1.2.4 故障录波器
    1.3 故障诊断依据与基本原则
    1.4 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工作
第2章 配电网故障诊断信息源及故障信息融合
    2.1 配电网故障诊断信息源
        2.1.1 配电自动化系统
        2.1.2 广域量测系统
        2.1.3 故障信息系统
        2.1.4 用户故障报修系统
    2.2 多源故障信息的数据级融合
        2.2.1 多源故障信息特征分析
        2.2.2 多源故障信息的数据级融合
    2.3 多源故障信息的特征级融合
        2.3.1 多源故障信息存在的问题
        2.3.2 基于WAMS时标的故障信息时间同步处理
        2.3.3 基于IEC61850的故障信息规范化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层次化故障诊断策略
    3.1 基于多源信息的层次化故障诊断策略
        3.1.1 动态层次化诊断策略
        3.1.2 启动条件的定义
    3.2 基于开关数据的开关层诊断策略
        3.2.1 基于网络关联矩阵的搜索策略
        3.2.2 基于开关数据的开关层诊断
        3.2.3 算例分析
    3.3 基于开关、保护数据与Petri网推理的馈线层诊断
        3.3.1 Petri网基本理论
        3.3.2 Petri网故障诊断模型
        3.3.3 基于开关和保护数据的馈线层诊断
        3.3.4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的变电站层诊断
    4.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故障诊断
        4.1.1 粗糙集理论
        4.1.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故障诊断
        4.1.3 算例分析
    4.2 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的约简算法
        4.2.1 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
        4.2.2 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的约简算法
    4.3 基于直觉不确定粗糙集理论的变电站层诊断
        4.3.1 基于多源故障数据的变电站层诊断
        4.3.2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AS优化协调的配电网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5.1 多智能体技术
        5.1.1 智能体技术
        5.1.2 多智能体技术
    5.2 基于MAS的配电网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5.2.1 基于MAS的配电网故障诊断体系结构
        5.2.2 区域诊断Agent与区域优化协调Agent
        5.2.3 全局诊断Agent与全局优化协调Agent
        5.2.4 其他Agent
    5.3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工作

四、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息融合的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D]. 黄晨鹭.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2]考虑多拓扑结构的微网反时限过流保护定值优化研究[D]. 易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3]风电汇集系统站域保护原理及实现[D]. 闫人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4)
  • [4]基于就地和区域信息的自适应保护研究[D]. 沈绍斐. 浙江大学, 2018(04)
  • [5]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监测方法研究[D]. 张志鹏. 湖南大学, 2017(07)
  • [6]基于广域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吴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7]20kV配电网闭环运行特性优化与保护控制策略研究[D]. 邹俊雄.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8]电网短路故障的诊断及行波定位方法研究[D]. 江雪晨. 东北大学, 2017(06)
  • [9]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新型保护方案研究[D]. 赵庆周. 湖南大学, 2016(03)
  • [10]采用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张婧. 东北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基于二维节点控制的馈线后备保护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