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聚焦活跃并购市场

深交所聚焦活跃并购市场

一、深交所着力活跃并购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解旖媛[1](2022)在《深交所深化改革效能显现》文中研究说明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资本市场生机勃勃。作为一线监管者,深交所在2021年完成了主板和中小板合并这项大工程;在注册制下,创业板行稳致远、再创佳绩。数据显示,2021年,深市新增上市公司233家,IPO融资金额170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72%、35.02%。其中,新上市高新技术企

王丹[2](2021)在《新能源行业商誉减值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方千芳[3](2021)在《创业板企业高溢价并购下的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联创股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创业板的并购政策和流动性环境的不断改革,创业板企业的并购重组趋势日益显着,而商誉的形成与其并购行为密切相关。企业通过高溢价并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在实现转型过程中往往会基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收购标的方的评估价值,高业绩承诺也为此推波助澜,创业板板块的商誉压力在整个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一旦业绩下滑不能达到预期收益,并购期形成的巨额商誉则面临大幅度计提减值的风险。该现象主要在2018年呈现了集中性的增长,据2019年的创业板数据,被披露含有商誉的501家企业中超过50%计提商誉减值。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实现盈余管理和利益输送的目的,就会出现大幅度集中计提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这引起创业板市场中相关利益者的重点关注,因此对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和对策分析就显得甚为重要,可以给资本市场良好有序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溢价并购的影响因素、商誉的后续计量与披露及其原因的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相互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及相关理论部分。通过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整体特点进行描述,将企业在高溢价并购下形成商誉的现状进行统计,从而筛选出2015年至2019年创业板中因存在商誉减值问题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8家公司,并以近两年在创业板商誉减值金额连续排名前十为标准选出本文研究的案例对象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出所选案例的典型性。联创股份于2015年起多元化并购四家互联网数字营销广告公司经过一系列评估后均以过高的溢价支付。同时为保障自身的利益与这些公司签订了高业绩承诺,在此过程中累积了大额的商誉。然而在业绩承诺期内子公司并未实现约定的业绩,致使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后立即计提了商誉减值来调节未来面临亏损的事实。联创股份在计提商誉减值过程中存在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商誉减值金额不合理且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从而加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该行为也引起证监会的多次注意并给予了行政处罚。通过分析出现高额商誉减值的前提条件,结合减值迹象以及计提的动机,对于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联创股份原本所处行业发展受限,为寻求外延发展,则进军了互联网数字营销广告行业。行业的特殊性也给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商誉,同时第三方的未合理估值也进一步促使了商誉的形成。联创股份所并购的四家公司业绩均未达标,这一明显减值迹象直接造就了爆发点。由于商誉减值存在极强的主观性,管理者也利用这一点,使得联创股份延迟计提商誉减值的时间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大股东则通过减值前后来减持股份实施了套现行为。对此,本文对联创股份提出了一些防范商誉减值问题的具体建议,旨在能给创业板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予以启示。

黄勇[4](2021)在《东旭光电债券违约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债券市场自成立起就被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但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监管政策趋严,我国企业的债券违约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自我国首起债券违约事件“11超日债”于2014年3月起发生,我国债券市场上发生的违约事件日益频繁。同时,债券违约的数量和金额不断加大,违约主体和违约品种也不断增加。这体现出我国债券市场正逐步迈入成熟阶段,同时表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相关的不足。在众多公司债券违约案例中,东旭光电债券违约事件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东旭光电公司作为我国本土最大、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光电显示材料的龙头企业,债券违约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曾高达139亿元,却无法按期兑付公司发行的多只债券。2019年11月19日,东旭光电公司无法按期偿还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本息共计20.1亿元;同年12月2日,东旭光电公司已发行的价值15.85亿元的2016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违约;2020年5月19日,“15东旭债”也发生违约。东旭光电公司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引起了政府部门、广大投资者和民营企业等主体的持续重点关注。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分析了东旭光电公司发生债券违约的内外部原因及其经济后果。本文认为宏观经济下行、行业景气度不高、信息披露制度约束力不强及公司信用评级虚高跟踪滞后是东旭光电公司发生债券违约的外部原因;公司战略规划激进、大股东利益侵占严重、财务状况不佳是公司发生债券违约的内部原因。债券违约导致东旭光电出现管理层不稳定、企业再融资困难、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恶化的经济后果。本文从发债公司、相关机构、投资者三个角度得出相应启示。从发债公司角度,发债公司应聚焦主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公司股权制衡机制及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从相关机构角度,监管机构应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的约束力度和完善信用评级相关法律法规,评级机构应提高自身责任心,完善评级追踪制度及加强采用量化评级分析方法;从投资者角度,相关投资者应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密切关注市场动向。

龙承成[5](2020)在《业绩承诺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研究 ——以佳电股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保障并购重组能够公平、合理、有效的进行,2008年证监会将业绩承诺机制加入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业绩承诺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可或缺的环节。经历2016年并购重组市场寒冬,2018年,证监会对并购重组政策进一步放松,制度优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流动性的增强、经济整体行情好转,推动了并购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因此,2019年并购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下加速回暖。但同时,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近期,业绩承诺违约的新闻屡见不鲜,因业绩承诺财务造假造成审计失败的情况越来越多,注册会计师面临较高的业绩承诺舞弊审计风险。业绩承诺补偿机制虽然在中国产生、发展的时间不长,但目前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特色,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在总结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业绩承诺影响下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影响、优化现行监管环境和制度、促进业绩承诺发挥积极效用并尽可能控制其审计失败风险,对完善我国审计监管和审计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佳电股份审计失败案例是业绩承诺造假引发审计失败的典型性案例之一,本文通过对该案例研究,将业绩承诺与审计失败的概念相结合,探究两者联系。在对业绩承诺、审计失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案件过程详细回顾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佳电股份业绩承诺财务造假动因与手段及引发审计失败的影响,并从业绩承诺对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及外部监管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疏忽和问题,即执业道德的缺失和职业水平的不足;以及内外部监管存在的缺陷,即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外部监管力度不足。据此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角度和外部监管环境角度提出基于业绩承诺影响下的审计失败规避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应审慎评估业务承接、根据风险因素原则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审计工作流程的全面监控、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管理;注册会计师应注重提高自身职业化水平并对涉及业绩承诺的事项予以重点关注;外部监管环境方面,要优化我国业绩承诺制度环境、加强监管效率与法律完善、坚决加大舞弊成本和惩罚力度。以此,为日后注册会计师对涉及业绩补偿承诺事项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所需关注的敏感风险点和监管部门进行业绩承诺及其审计风险监管提供借鉴。

方佳铭[6](2020)在《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环境趋于复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层出不穷。为适应证券市场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挑战,应对证券市场监管的需要,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越发受到重视,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手段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在证券交易所日渐丰富的监管手段之中,问询函件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近年来,目前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问询制度。通过问询函、关注函向上市公司表达关注与疑问,要求上市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补充披露或是错误更正,已成为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常用手段。问询函件的发放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公开程度也有进一步的提升。从内容上看,问询函件囊括的范围较广,证券交易所可以通过问询函件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披露情况、公司经营情况、并购重组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问询,舆论热点、股价波动情况等也一直是问询函件所关注的焦点。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柔性约束手段,问询制度的实际效果及背后蕴含的法律机理仍存在一定的探讨空间。本文以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实际运用情况为研究基础,进而对问询制度的作用路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同时指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的思路。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改革探索。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情况及其不足。一般认为独立性不足,监管权限不明等是当前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无法全面有效地发挥其监管作用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改革可以引入回应性监管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府监管与非政府监管结合、强制性监管手段与非强制性监管手段结合的混合监管模式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第二章为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概述。首先明确了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含义及性质,梳理了问询制度至今的发展历程。其次,从实践层面上梳理了当前问询制度的实施机制,并统计了沪深交易所近年来发出的问询函件的主要类型、发放数量、主要内容等。第三章为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效果分析。基于实证角度可以发现问询制度能通过警示机制、声誉机制及市场反馈机制产生监管效果,是当前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直接体现,可以为当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有效补充,也为证券市场创新留下了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问询制度属于非惩罚性手段,监管威慑力较弱。同时,在证券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当前,对上市公司进行细致地问询所耗费的监管成本较高。第四章为当前问询制度的完善建议。基于当前问询制度运作的效果及其不足,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对策。一是扩充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权能,提高监管威慑力。二是强调中介机构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勤勉执业。三是建立诚信承诺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回函责任。

杨帅[7](2020)在《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10月18日中弘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19日开市起停牌。2018年11月9日深交所正式宣布中弘股份退市,中弘股份成为我国资本市场A股面值退市第一股。自2010年3月30日中弘股份借壳上市以来,该公司于2015年和2017年出现亏损,近两年公司发生了多起债务违约,但与其他徘徊在退市边缘的仙股相比,中弘股份为何成为首家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面对稀缺的壳资源,该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壳避免退市?中弘股份为何没有如闽灿坤B股采用缩股的方式,或者股份回购的方式短期内提升股价而避免退市?论文对我国首家因面值退市的中弘股份进行案例介绍和分析,以期得到可供各方借鉴的启示。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阐述了退市、股票面值等概念,我国退市制度及上市公司退市现状、面值退市的理论基础、股票市价的外部与内部影响因素。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中弘股份及其退市历程、退市前的财务困境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中弘股份退市的外部动因、内部动因以及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深成指震荡下挫、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地产行业监管政策趋严是中弘股份面值退市的外部原因;持续恶化的经营成果、巨额的违约债务、过度的权益分配、公司内控机制形同虚设和激进的发展战略是导致其退市的主要内部原因;公司在退市前期已不具备缩股和股份回购的基本条件,也无法实施提升股价的短期措施,这是导致公司退市的直接原因。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股价继续下跌,投资者纷纷减持股票规避损失。论文结合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分析提出可供各方借鉴的启示:股市投资者要正确理解退市,理性分析股价,坚持价值投资,拒绝炒作;上市公司管理层要正确评估企业融资能力,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审慎地开展投资和实施高送转政策;社会审计机构要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审查力度,对内控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改进意见,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法律制度,避免因信息延期披露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扩大。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了解退市制度、退市方式,明确高送转的财务影响、缩股程序和股份回购的意义,找出公司面值退市的内外动因,为其他上市地产公司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进而向投资者、公司管理层和外部监管部门提出启示。

杨智超[8](2020)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市场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资本市场会使得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甚至导致危机。因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全球一体化浪潮来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显得尤为重要。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与重要的资金来源,如何进一步的开放与完善,使其成为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对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样不仅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还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考。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显得异常重要。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并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稳固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为居民的消费升级保驾护航,助推以内需为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还有助于中长期资金的进入,从而缓解国内期限错配的情况,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国内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获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认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还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而降低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更加匹配。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长期助力。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引入大量专业的、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引导资本市场由短期投机转向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的形成;从而助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在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够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施慧[9](2020)在《HT公司回归A股路径的研究》文中认为设立B股是我国资本市场渐进式开放的关键点之一,其设立初衷是为筹集外汇资金与拓宽融资渠道。由于外汇汇率的剧烈波动、允许境内公司赴港上市、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设立、沪港通与深港通开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B股市场地位逐渐淡化。同时,B股上市公司面临着对外资吸引力不足、市场流通性差、融资功能缺失、同一发行人B股与A股折价现象明显等问题。目前监管部门对从B股回归A股的政策不明朗,但已有多家公司回归A股的市场成功实践案例。因此,在探索B股公司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从B股回归A股具有重要的政策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HT公司,是B股上市公司,上市已20年。多年来,HT公司积极寻求变革,寻求资本平台的股权重构方案,希望在短期内构筑起具备资源承接能力的平台,以实现公司更大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HT公司的发展历程、经营状况、财务绩效与内部资源,从HT公司在B股市场遭遇的融资功能受限、流动性缺乏、估值偏低等方面分析了其回归A股的必要性,并从资本市场改革、宏观政策和公司战略等方面证明了转A股的可行性。随后,从两个层面研究了HT公司回归A股的约束条件,首先,是外部环境层面,主要是各类政策,如监管政策、汇率转换、投资者身份转换、法律法规适用性;其次,是企业自身层面,主要是各类资源保障,如未来战略方向、业绩指标、资金储备、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等。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本文研究了HT公司沿用回归A股成熟模式的路径,提出了私有化再上市、关联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的路径。并从政策、可操作性、周期等方面对几种路径进行了比较。按照政策可行、投资者保护、成本节约原则,本文对包括传统路径的几种方案做了排序和选择。最后,本文认为,由关联公司发行A股吸收合并B股为最优回归路径。另外,本文研究了HT公司从B股转往A股的风险,重点研究了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旨在为HT公司解决B股回归A股遗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在未来战略发展、资本运作方面为HT公司获得资本平台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该研究能够对其他B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提供参考,为监管政策的完善或突破提供市场实践参考。

王斯颍[10](2020)在《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流程分析 ——以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坚持“走出去”的经营理念,但过程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信息的不对称和数额巨大的支付款等内外部困境,使得并购存在难以估量的风险。在我国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脱颖而出。“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顾名思义,是指由上市公司与PE机构共同设立的并购基金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可以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大体量并购项目的支付压力,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快速发展便在情理之中,许多上市公司也将其作为扩大商业版图、提升行业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为了有效完成并购目标,将经筛选的标的公司信息传递给并购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往往会参与到基金运作模式的设计环节,并且助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2016年,为收购境外BBHI集团,梅泰诺借力并购基金上海诺牧进行跨境并购。这一案例不仅能够反映同类型案例的普遍性特征,而且极具其自身特殊性。所以,这一案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归纳整理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并购基金的部分研究成果,并介绍了上市公司运用“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进行跨境并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案例。本文先简要地介绍了案例背景,例如并购环境、动因以及过程等等。之后以梅泰诺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了做出运用基金进行跨境并购的决策、参与基金的模式设计以及为基金谋划风险控制策略这一整套应用流程。首先,分析了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进行跨境并购的这一决策,即梅泰诺借助上海诺牧进行跨境并购的原因。外部环境的限制使得直接收购十分困难。如果直接收购这么大体量的项目,有限的资金会给梅泰诺造成巨大的支付压力,甚至影响股权结构的稳定性。除了梅泰诺自身的因素外,运用并购基金进行并购可以充分利用PE机构并购经验和资源,增强协同效应,控制整合风险。其次,梅泰诺决策后,上海诺牧便成为梅泰诺产业并购整合的平台。随后上海诺牧进行合伙人变更,运作模式也随之改变。对运作模式的有效设计是顺利完成跨境并购的前提。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设计,分别是组织形式、融资渠道、投资模式和退出模式。上海诺牧组织形式选择有限合伙制,运用合伙人投资和信托贷款并购BBHI集团,最终向梅泰诺出售BBHI集团100%股权而实现退出。最后,上海诺牧面对各环节的风险应当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梅泰诺作为并购主要参与方,不免为其出谋划策。就本案例而言,主要阐述了委托代理风险、融资结构风险、价值评估风险和退出利益风险的应对措施。本文通过对梅泰诺决定运用上海诺牧进行跨境并购、参与上海诺牧运作模式的设计和为上海诺牧谋划风险控制策略三个应用流程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启示,可为我国上市公司顺利实现跨境并购提供参考。上司公司在运用并购基金进行跨境并购时应注意合理控制因第三方中介引起的成本。由于委托代理风险贯穿始终,所以并购基金要建设约束机制以明确各参与方的权责。控制风险需要内外部齐心协力。除了内部各方的努力之外,外部相关部门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做好风控。

二、深交所着力活跃并购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交所着力活跃并购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深交所深化改革效能显现(论文提纲范文)

推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一线监管效能

(3)创业板企业高溢价并购下的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联创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文创新及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一、溢价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研究
        三、商誉减值信息披露的研究
        四、商誉减值原因的研究
    第二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溢价并购
        二、并购动因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四、商誉及商誉减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协同效应理论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现状
    第一节 我国创业板概况分析
        一、创业板概况
        二、创业板溢价并购现状
    第二节 我国创业板商誉减值现状
        一、创业板商誉减值现状统计分析
        二、创业板商誉减值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创业板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的相关性分析
        一、创业板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现状统计分析
        二、创业板高溢价并购下商誉减值原因
    第四节 案例选择依据
第五章 联创股份商誉减值案例分析
    第一节 联创股份并购基本情况
        一、并购方简介
        二、被并购方企业简介
    第二节 联创股份并购业务情况
        一、实施并购动因
        二、被并购方的估值过程
        三、并购形成的商誉初始确认
        四、后续商誉减值情况
    第三节 联创股份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
        一、购买日形成的巨额商誉为后期减值埋下隐患
        二、商誉大幅减值给公司盈利造成巨大压力
        三、商誉减值的计量信息真实性不足
        四、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缺乏充分性
    第四节 联创股份商誉减值原因
        一、高溢价并购虚增商誉初始确认金额
        二、业绩承诺完成率低未达预期协同效应
        三、盈余管理动机实现财务大洗澡
        四、并购双方利益输送存在大股东减持套现
    第五节 防范联创股份商誉减值问题的建议
        一、并购时对标的合理评估,实施分布式并购
        二、优化业绩承诺机制,加强并购后的整合
        三、规范商誉减值测试的过程,提高后续计量的准确性
        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水平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启示
        一、并购企业层面
        二、市场监管者层面
        三、中小投资者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4)东旭光电债券违约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债券违约风险的成因研究
        1.2.2 债券违约风险的度量研究
        1.2.3 债券违约风险的防范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财务困境理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
    2.4 本文使用相关模型
        2.4.1 Z-score模型
        2.4.2 KMV模型
3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3.1 东旭光电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历史沿革
        3.1.2 股权结构
        3.1.3 业务概况
    3.2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过程
        3.2.1 债券发行情况介绍
        3.2.2 债券违约过程
    3.3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后续应对策略
        3.3.1 展期兑付,保障运营
        3.3.2 聚焦主业,处置资产
        3.3.3 战略重组,寻求外援
4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4.1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内部原因分析
        4.1.1 公司战略规划激进
        4.1.2 大股东侵占利益严重
        4.1.3 公司财务状况不佳
    4.2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外部原因分析
        4.2.1 宏观经济下行
        4.2.2 行业景气度下降
        4.2.3 信息披露制度约束力不强
        4.2.4 公司信用评级虚高滞后
    4.3 基于修正KMV模型的信用风险预警分析
5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的经济后果
    5.1 对东旭光电公司的影响
        5.1.1 管理层开始不稳定
        5.1.2 企业再融资困难
        5.1.3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5.2 对相关投资者的影响
        5.2.1 对股票投资者的影响
        5.2.2 对债券投资者的影响
6 东旭光电公司债券违约案例启示
    6.1 对发债公司的启示
        6.1.1 聚焦主业核心竞争力
        6.1.2 建立股权制衡机制
        6.1.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6.2 对相关机构的启示
        6.2.1 对监管机构的启示
        6.2.2 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启示
    6.3 对投资者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业绩承诺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研究 ——以佳电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业绩承诺研究
        1.2.2 有关审计失败研究
        1.2.3 有关防范审计失败研究
        1.2.4 现有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业绩承诺
        2.1.2 审计失败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2.2.2 实物期权理论
        2.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 佳电股份审计失败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佳电股份简介
        3.1.2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2 业绩承诺基本情况
        3.2.1 重组交易概况
        3.2.2 业绩承诺履行情况
        3.2.3 业绩承诺未实现原因
    3.3 审计失败案件基本情况及影响
        3.3.1 案件过程回顾
        3.3.2 案件处罚情况
        3.3.3 审计失败的影响
    3.4 佳电股份财务舞弊手段
4 佳电股份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4.1 佳电股份舞弊风险因子分析
        4.1.1 道德品质
        4.1.2 舞弊动机
        4.1.3 舞弊机会
        4.1.4 被发现可能性
        4.1.5 受罚性质与程度
    4.2 业绩承诺对审计失败的影响分析
        4.2.1 业绩承诺下审计风险形成
        4.2.2 业绩承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4.2.3 业绩承诺对检查风险的影响
        4.2.4 业绩承诺外部监管环境对审计失败的影响
5 基于业绩承诺影响下审计失败规避建议
    5.1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5.1.1 审慎评估业务承接
        5.1.2 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5.1.3 加强监控审计业务
        5.1.4 严格管理审计人员
    5.2 注册会计师角度
        5.2.1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化水平
        5.2.2 重点关注涉及业绩承诺事项
    5.3 外部监管环境角度
        5.3.1 完善业绩承诺制度
        5.3.2 修复法律及监管漏洞
        5.3.3 加大舞弊机会成本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界定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发展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现状
    二、回应性监管模式的兴起及应用
第二章 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一种新兴的柔性约束机制
    第一节 问询制度的应用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节 问询制度法律属性辨析
    第三节 问询制度的实践情况
        一、实施机制:询问、要求与表示关注
        二、问询数量逐渐提升
        三、问询内容的扩充与丰富
        四、问询效果的显现
第三章 基于实证视角的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效果分析
    第一节 问询制度作用机理探析
        一、警示机制:监管压力下的制度约束
        二、市场反馈机制:证券价格变动作用下的市场约束
        三、声誉机制:声誉维护驱动下的自我约束
    第二节 问询制度的应用效果
        一、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直接体现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补充
        三、证券市场创新的引导与监管
    第三节 问询制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处罚机制不明,惩戒效力不佳
        二、监管内容繁复,监管成本过高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扩充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权能,提高监管威慑力
    二、强调中介机构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勤勉执业
    三、建立诚信承诺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回函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退市
        2.1.2 股票面值与股票市价
        2.1.3 面值退市
    2.2 我国退市制度及上市公司退市现状
        2.2.1 退市制度现状
        2.2.2 上市公司退市现状
    2.3 上市公司面值退市的理论基础
        2.3.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2.3.4 代理理论
    2.4 上市公司股票市价影响因素
        2.4.1 股票市价的外部影响因素
        2.4.2 股票市价的内部影响因素
第3章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介绍
    3.1 中弘股份简介
        3.1.1 公司历史沿革
        3.1.2 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3.1.3 公司经营范围
    3.2 中弘股份退市历程回顾
        3.2.1 公司借壳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3.2.2 公司权益分配方案和非公开发行情况
        3.2.3 公司借壳上市后的经营概况
    3.3 中弘股份退市前的财务困境及应对措施
        3.3.1 公司退市前的财务困境
        3.3.2 公司退市前的应对措施
第4章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分析
    4.1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的外部原因分析
        4.1.1 近三年深证成指震荡下挫
        4.1.2 房地产业下行压力增加
        4.1.3 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趋严
    4.2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的内部原因分析
        4.2.1 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恶化
        4.2.2 公司过度权益分配
        4.2.3 公司偿债能力缺失
        4.2.4 公司内控系统失效
        4.2.5 公司多元化发展激进
        4.2.6 公司救市保壳失败
    4.3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的经济后果分析
        4.3.1 退市后公司市值持续下行
        4.3.2 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
第5章 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启示
    5.1 对股市投资者的启示
        5.1.1 “市价低于面值一元”作为单一指标判令存在局限性
        5.1.2 股票市价是投资者的理性反应
        5.1.3 坚持价值投资拒绝跟风炒作
    5.2 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启示
        5.2.1 正确评估企业融资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5.2.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杜绝形同虚设
        5.2.3 警惕股市低迷期频繁高送转对股价造成的不利影响
        5.2.4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2.5 谨慎采取激进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战略
    5.3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
        5.3.1 加大社会审计机构的审查力度
        5.3.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制度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发达资本市场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现状的研究
        1.2.3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论文结构、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主要发达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经验
    2.1 主要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2.1.1 美国资本市场
        2.1.1.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1.1.2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吸引大量外资流入
        2.1.1.3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2.1.1.4 多种中长期投资资金
        2.1.2 日本资本市场
        2.1.2.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1.2.2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2.1.2.3 灵活的监管思路
        2.1.2.4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2.1.2.5 日美贸易摩擦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2.1.3 中国香港资本市场
        2.1.3.1 国际资本高度流动
        2.1.3.2 制度的健全和市场透明度等具有高度的国际认可
        2.1.3.3 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2.1.3.4 市场与监管共同作用的股票发行制度
    2.2 资本市场开放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
        2.2.1 模型设定以及数据说明
        2.2.2 计量方法的选取
        2.2.3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2.2.4 稳健性检验
        2.2.4.1 将样本的时间范围扩大
        2.2.4.2 增加控制变量的个数
    2.3 发达资本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
        2.3.1 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2.3.2 国际直接投资
        2.3.3 机构投资者为市场主要参与者
第3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3.1.1 一级市场发展现状
        3.1.1.1 IPO市场
        3.1.1.2 再融资市场
        3.1.1.3 PE/VC市场
        3.1.1.4 并购重组市场
        3.1.2 二级市场发展现状
        3.1.2.1 投资者结构
        3.1.2.2 交易量与交易价格
    3.2 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总体问题
        3.2.1.1 市场深度不足
        3.2.1.2 资产定价效率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3.2.1.3 资金结构单一
        3.2.1.4 国际投资者参与的比例较低
        3.2.2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3.2.2.1 一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3.2.2.2 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主要实施路径
    4.1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全面开放
        4.1.1 资本的自由兑换
        4.1.2 QFII额度开放下国际资本的进入
        4.1.3 QDII额度开放对国际资本进入的影响
    4.2 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进入的开放
        4.2.1 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的开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4.2.2 开放国际基金管理人业务进入的实施方式
    4.3 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4.3.1 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利影响
        4.3.2 当前中国发展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4.3.3 发展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施路径
    4.4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可能路径
        4.4.1 加快《证券法》的修订和《期货法》的制定
        4.4.2 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制度的建设
        4.4.3 继续完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监管制度
        4.4.4 优化市场机制建设
第5章 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对策
    5.1 资本市场的监管
        5.1.1 对国际资本参与一级市场投资加强监管和规范
        5.1.2 加强国际和国内投资者的管理和保护
        5.1.3 对国际资本的监管制度需要不断更新
        5.1.4 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监管
        5.1.5 完善国际金融风险传导的防范机制
    5.2 国际市场参与者的监管
        5.2.1 建立境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5.2.2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
        5.2.3 构建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预警体系
        5.2.4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日常监督
    5.3 国际资本流动的进一步开放
    5.4 全球投资管理人的业务准入
    5.5 完善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政策构想
        5.5.1 发展并完善新三板的融资制度
        5.5.2 明确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
        5.5.3 丰富股权投资体系
        5.5.4 建设国际板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鼓励建设高度市场化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体系
        6.1.2 鼓励建设高度开放性的国际化资本市场
        6.1.2.1 建设开放、透明、具有成长性预期的资本市场
        6.1.2.2 引导国际资本和长期资金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的金融服务需求
        6.1.2.3 提高国际投资管理人参与比例
        6.1.2.4 建立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2.1 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开放及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完善
        6.2.1.1 通过结构创新进一步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
        6.2.1.2 通过加快资本市场开放和参与者多样性提升资产定价效率
        6.2.1.3 完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制度建设
        6.2.1.4 进一步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
        6.2.2 引导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6.2.2.1 制定投资者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6.2.2.2 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规则
        6.2.2.3 提高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
        6.2.2.4 为国际投资者制定展业细则
        6.2.3 强化监管目标与创新监管
        6.2.3.1 政府监管应该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中心展开
        6.2.3.2 应该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制度
        6.2.3.3 继续完善“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架构
参考文献
后记

(9)HT公司回归A股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B股与资本市场改革
        1.2.2 公司上市路径选择
        1.2.3 公司转板研究
        1.2.4 公司并购重组风险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资本市场发展
    2.1 我国公司上市
        2.1.1 我国公司上市的路径
        2.1.2 首发上市与重组上市
        2.1.3 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
        2.1.4 板块选择与上市条件
    2.2 B股的市场准入与发展
        2.2.1 B股的准入条件
        2.2.2 B股的发展与现状
    2.3 A股市场的准入与发展
        2.3.1 A股市场的准入条件
        2.3.2 A股的发展与现状
    2.4 B股回归A股的路径
        2.4.1 私有化再IPO
        2.4.2 B股转H股
        2.4.3 关联公司吸并B股公司发行A股
        2.4.4 B股按汇率折算为A股
第三章 HT公司回归A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HT公司的历史与现状
        3.1.1 HT公司的历史发展
        3.1.2 业务经营预财务绩效
        3.1.3 市场价值情况
    3.2 HT公司回归A股的必要性
        3.2.1 B股市场融资功能受限
        3.2.2 B股市场投资者关注度低
        3.2.3 B股市场价值被低估
    3.3 HT公司回归A股的可行性
        3.3.1 外部环境与资本市场改革
        3.3.2 HT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3.3.3 监管政策调整
第四章 HT公司回归A股路径分析
    4.1 成熟回归模式的应用
        4.1.1 控股公司换股吸收合并B股公司
        4.1.2 兄弟公司换股吸收合并B股公司
        4.1.3 HT公司私有化再IPO
        4.1.4 HT公司正向吸并
    4.2 创新路径的探索
        4.2.1 HT公司B股转H股再转A股
        4.2.2 HT公司反向吸并
    4.3 HT公司回归A股方案比较与选择
        4.3.1 HT公司回归A股路径比较
        4.3.2 HT公司回归A股路径选择依据
    4.4 上市结构与板块选择
        4.4.1 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
        4.4.2 HT公司A股市场各板块适用性比较
        4.4.3 HT公司上市结构选择建议
第五章 HT公司回归A股的风险及其应对
    5.1 回归A股风险及应对措施
        5.1.1 政策风险及其应对
        5.1.2 市场风险及其应对
        5.1.3 内部经营风险及其应对
    5.2 回归A股的保障措施
        5.2.1 监管政策保障
        5.2.2 战略与资金保障
        5.2.3 组织管理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流程分析 ——以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运用并购基金进行跨境并购的研究
        1.2.2 关于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设计的研究
        1.2.3 关于并购基金的风险及其控制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跨境并购
        2.1.2 并购基金
        2.1.3 “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
    2.2 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流程
        2.2.1 上市公司运用并购基金进行跨境并购的决策
        2.2.2 上市公司对并购基金运作模式的设计
        2.2.3 上市公司为并购基金谋划风险控制策略
    2.3 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的理论基础
        2.3.1 协同效应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价值低估理论
        2.3.4 风险管理理论
3 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背景介绍
    3.1 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的环境
        3.1.1 跨境并购市场及信息行业概况
        3.1.2 并购方梅泰诺公司简介
        3.1.3 被并购方BBHI集团简介
        3.1.4 并购基金上海诺牧公司简介
    3.2 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的动因
        3.2.1 拓宽新领域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2.2 拥有优质资源的BBHI符合战略选择
        3.2.3 拓宽海外市场且减少贸易壁垒
    3.3 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并购BBHI集团的过程
        3.3.1 梅泰诺向上海诺牧推荐标的BBHI集团
        3.3.2 上海诺牧设立境外子公司进行并购
        3.3.3 上海诺牧采用分期付款并约定业绩承诺
        3.3.4 梅泰诺并购宁波诺信并签订对赌协议
4 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并购BBHI集团的流程
    4.1 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进行跨境并购的决策
        4.1.1 外部环境限制致梅泰诺直接收购困难重重
        4.1.2 解决梅泰诺融资约束以缓解支付压力
        4.1.3 稳定企业股权结构以保证实际控制权
        4.1.4 基金可进行标的培育以增强协同效应
    4.2 梅泰诺参与上海诺牧运作模式的设计
        4.2.1 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
        4.2.2 融资渠道:“信托贷款+股权质押”
        4.2.3 投资模式:采取控股型收购
        4.2.4 退出模式:出售BBHI100%股权
    4.3 梅泰诺为上海诺牧谋划风险控制策略
        4.3.1 设委员会和限投资方向以控制委托代理风险
        4.3.2 及时退出和贷款担保以控制融资结构风险
        4.3.3 签订“平行对赌”协议以控制价值评估风险
        4.3.4 承诺“必收购”约定以控制退出利益风险
5 案例结论与启示
    5.1 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并购BBHI集团的结论
        5.1.1 并购基金突破内外环境限制助力跨境并购
        5.1.2 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顺应产业并购趋势
        5.1.3 上市公司协助基金制定多元化风控策略
    5.2 梅泰诺运用上海诺牧并购BBHI集团的启示
        5.2.1 合理控制由于第三方中介加入引起的成本
        5.2.2 建立约束机制以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权责
        5.2.3 相关部门完善各方信披制度并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深交所着力活跃并购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深交所深化改革效能显现[N]. 解旖媛. 金融时报, 2022
  • [2]新能源行业商誉减值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D]. 王丹.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创业板企业高溢价并购下的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以联创股份为例[D]. 方千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东旭光电债券违约案例分析[D]. 黄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业绩承诺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研究 ——以佳电股份为例[D]. 龙承成.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6]证券交易所问询制度研究[D]. 方佳铭.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中弘股份面值退市案例研究[D]. 杨帅.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 杨智超. 吉林大学, 2020(08)
  • [9]HT公司回归A股路径的研究[D]. 施慧.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10]跨境并购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应用流程分析 ——以梅泰诺并购BBHI集团为例[D]. 王斯颍.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深交所聚焦活跃并购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