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一、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腾[1](2021)在《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几个易错点》文中认为人民防空地下室因其使用对象、条件以及功能的特殊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防空地下室预定的防护要求和战时使用要求。因此,本文针对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容易出错和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相关评析和说明。

张赞[2](2021)在《基于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紧跟时代潮流,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筑地下室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规章制度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已成为人们需要了解和探索的热点问题。一场春雨过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利用高空的优势,人类把目光转向了地下。对地下空间的质量和功能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排水系统成为地下空间利用的核心。然后,对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响应。

樊兢克[3](2020)在《武汉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规划史及建设史研究(1953-1978)》文中研究指明建国初期,为配合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布局,苏联援华“156项”工程项目定址武汉市青山工业区,而厂外工程作为建国初期建成时间较早的工业企业配属工程,正是联合选厂工作背景下的直接产物。本文将建国初期武汉青山厂外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以七个部分分述其内容。在第一章绪论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课题来源,并结合文献资料点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以技术路线图的方式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关键研究路线,继而对本次研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给出预期。在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中,本文通过援引、剖析国内外城市规划史学界的既有研究成果,罗列并阐述了现今学界关于本文所涉及的具体研究领域所形成的科学共识,为后文展开研究奠定学科基础。在第三章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历史沿革中,本文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源流背景及项目特性进行阐释,并概述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总体设计计划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形成对项目发展时序及分期上的科学把控。在第四章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规划历史及其范型研究中,通过结合前文梳理形成的项目发展时序及分期,以总体设计计划中的城市规划部分为切入点,还原其规划历史,并分析城市规划部分所具有的规划范型特征,进而明确总体设计计划中规划设计与苏联城市规划范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第五章中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建设历史及其建设技术研究,本章节通过结合前文分期研究,以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建设活动为切入点,还原其建设历史,并分析其建设技术特征及来源。在第六章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建设形态研究中,通过将项目建成概况作为研究据,并结合笔者实地调研,从平面形制、立面形制及外观形式等方面探讨该项目建筑形态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建筑形制特征。在第七章结论中,笔者综合上述研究内容,分别从史实还原、武汉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现实影响等多个方面形成研究结论,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与不足之处,以便利后续研究。本文旨在剖析武汉市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历史,以期拓展现今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范围。并能够为武汉一地工业遗产的具体保护工作提供详细参考,也可作为武汉地区工业遗产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创新探索。

鲁航[4](2020)在《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圳市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以及南部沿海城市,具有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到今天已有大批量的建筑在深圳市建设并投入使用。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部分既有建筑具有改造更新的需求。自上个世纪以来,立体绿化在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对深圳市部分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符合人们对绿色自然的需求,也符合当下深圳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深圳市建设“森林城市”的背景下,对深圳地区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本文首先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的立体绿化改造案例,并将其与一体化设计的立体绿化建筑作对比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立体绿化设计单位、调查相关立体绿化建筑的方式收集整理深圳地区的立体绿化改造建筑,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立体绿化改造策略。本文希望通过该研究得出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的相关策略,为深圳市今后部分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并且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立体绿化改造提供参考。

胡琼[5](2020)在《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均处于快速扩大的阶段,因此一方面城市用地需要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的纵向空间发展也成了很重要的一个领域,表现就是建筑物高度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速度加快,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迅速增多,但由于地下空间的工程隐蔽性,使得地下结构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建筑物的抗浮设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在南方多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区域性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地区,由于建筑物上浮造成的破坏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抗浮设计的研究和规范条文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对于地下结构的上浮机理、勘察设计、抗浮措施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地下室结构的上浮机理、抗浮设计以及加固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规范对地下水勘察、抗浮设防水位确定等方面的规定,提出了目前规范存在的不足。通过查阅文献和工程资料,分别对地下室上浮机理和抗浮锚杆研究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2)提出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渗流机理等相关因素对浮力计算和折减的影响。结合地下室结构上浮破坏的机理和模式,借助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地下室结构正常使用和上浮破坏两种不同形态下的受力情况,研究了地下室上浮事故对上部构件受力的影响,针对发生典型破坏的相关节点、构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受力分析。(3)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锚杆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单锚的受力机理。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锚杆的群锚效应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锚杆间距、锚杆长度及其他因素对群锚效应的影响,对抗浮锚杆的布置提出了建议。(4)以合肥市庐江县某地下室结构上浮破坏事故为背景,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地下室上浮的原因,得出了最优加固处理方案,给出了该地下室结构抗浮加固工程的加固设计方法,并证明了抗浮加固问题技术程序的正确性、可行性,对此类工程事故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武宇东[6](2020)在《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地下室作为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必备的辅助用房,同时也是兼具人防作用的城市重要地下工程项目,在当前国内城市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重视地下室的设计建设成为缓解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促进人防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给排水系统的构建是建筑地下室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功能乃至整个建筑物的寿命。本文对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概念作了阐述,对当前国内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游庆,陆有忠[7](2019)在《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的讨论以及抗浮措施》文中指出地下水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带有深基坑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广场式建筑大量兴建,一旦地下水高于地下室基础底板时,必须提供合理的抗浮设计水位。因此,抗浮水位的合理确定会直接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而实际中抗浮水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抗浮水位的标高取值尤其对一些水位变化大的地方,一直是地下水勘察的难点。抗浮水位取高了则造成浪费,估算低了则容易出事故,危险性很大。本文结合不同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探讨并总结了如何合理确定地下室的抗浮水位以及相应抗浮措施,运用工程实例区别于传统的"拉压抗浮"设计方法,倡导节能绿色技术以"疏"代"抗"的疏水降压方法及时降低地下水位以满足地下室抗浮要求。研究成果为相应的勘察与设计、施工单位确定抗浮水位或抗浮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施岳群[8](2019)在《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再是快速发展,因循守旧,而更应该注重质量,注重结构形式,注重增长动力,逐步形成稳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样的,在建筑结构设计尤其是在地下结构设计方面如何进行优化,将成为广大设计师应该着重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地下结构承受的荷载比较大、柱网间距大、层高比较高、受设备专业空间要求高。迄今为止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案有多种,如普通混凝土结构主次梁体系、井字梁体系、无梁楼盖体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圆锚体系等等。如今现代地下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对净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设计师们应该努力寻求一种结构体系能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地下室使用净高且可以节约造价。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原黄海路工学院地块文泽府邸项目地下室为研究对象,运用最新工程计算软件PKPM及SAFE 2016有限元数值模拟程序,分别采用两种结构方案,即普通混凝土结构主次梁体系和预应力扁锚结构体系,对地下室顶板和底板进行计算配筋,并进行经济性对比。通过计算分析对比得出结论:(1)普通混凝土结构板筋用量大约为50kg/m2,而预应力扁锚体系板筋用量大约为16kg/m2,仅为普通混凝土结构体系用钢量的32%,这样不仅节省了各项材料用量,结构自重也减轻了;(2)预应力扁锚体系增加了地下室的净空高度,预应力宽扁梁体系中顶板主梁高只有550mm,而汽车库层高4.9m,这样净高还有4.3m左右,不会使人产生压抑感;(3)现场结合局部破损法和钻芯法等对部分预应力构件的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混凝土强度、钢绞线力学性能、预应力筋张拉端位置、预应力束孔道灌浆密实度等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论文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文泽府邸地下室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缩短了施工工期。表明预应力构件的承载能力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图37表7参54

杜贺龙[9](2016)在《关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我国人防建筑工程发展规模和速度急剧增长,工程质量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作为人防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人防地下室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对于人防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在介绍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及原则基础上,着重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韩映忠[10](2014)在《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的研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针对人防地下室设计的平战结合问题,考虑人防地下室在平战两种状态下的不同使用要求,讨论了人防地下室顶板、底板、柱、基础、外墙以及局部构件等结构构件的设计要点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上述构件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人防地下室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二、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几个易错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问题列举及评析
    1.1 地上建筑中的剪力墙落在人防区内的构造
    1.2 人防区主楼与纯地下室交接处的梁构造
    1.3 室外主要出入口通道
    1.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5 门框墙竖向构造筋
    1.6 梅花形拉结钢筋
    1.7 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或竖井内设置
    1.8 防倒塌棚架
    1.9 需防止人防门门扇开不到位的情况
    1.1 0 人民防空地下室顶板采用防水混凝土
    1.1 1 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整浇混凝土
2 人防结构图纸会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 结语

(2)基于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现状
2 建筑地下室给排水系统设计界定以及设计问题
    2.1 给排水设计界定
    2.2 给排水设计案例
3 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3.1 做好给水设计
    3.2 做好地下室排水设计
    3.3 做好建筑地下室消防设计
    3.4 合理选择给排水管材,并保证管道连接的气密性
4 结束语

(3)武汉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规划史及建设史研究(1953-197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关于“苏联城市规划”的研究
        2.1.2 相关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
        2.2.2 关于“苏联援华”的研究
        2.2.3 关于“厂外工程”的研究
        2.2.4 关于苏联城市规划的研究
        2.2.5 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
        2.2.6 相关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第3章 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历史沿革
    3.1 项目背景及概况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概况
    3.2 项目发展时序及分期
    3.3 项目的主要内容
        3.3.1 项目的规划内容
        3.3.2 项目的建设内容
第4章 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规划历史及其范型研究
    4.1 规划编制史实(1953—1954)
        4.1.1 前奏:武汉城市规划草图与156项工程在汉选址工作
        4.1.2 编制:厂外工程的规划设计历程
    4.2 项目规划编制史实的特征分析
        4.2.1 源流背景下对同期规划的广泛借鉴
        4.2.2 直观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规划目标
        4.2.3 总体设计方法下的高速落实效率
        4.2.4 紧密对标总体规划远景的协调设计
    4.3 规划范型来源
    4.4 规划范型特征研究
        4.4.1 定额设计
        4.4.2 城市景观艺术
        4.4.3 用地功能组织
        4.4.4 规划图则系统
第5章 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建设历史及其建设技术研究
    5.1 项目建设史实(1954—1978)
        5.1.1 建设准备
        5.1.2 建设工作
    5.2 项目建设史实的特征分析
    5.3 建设技术来源
    5.4 建设技术的典型特征分析
        5.4.1 建筑工人技术标准
        5.4.2 闷顶技术
        5.4.3 竹筋混凝土技术
第6章 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项目的建筑形制研究
    6.1 建筑形制来源
    6.2 建筑的典型特征分析
        6.2.1 平面形制
        6.2.2 立面形制
        6.2.3 民族形式的延续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4)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深圳地区文化与环境研究
        2.1.1 深圳文化
        2.1.2 地理气候环境
        2.1.3 深圳向“森林城市”迈进
    2.2 既有建筑相关基础研究
        2.2.1 既有建筑定义及特点
        2.2.2 既有建筑改造价值
        2.2.3 既有建筑改建方式
        2.2.4 国内外既有建筑改造发展概况
        2.2.5 深圳既有建筑概况
    2.3 立体绿化相关理论研究
        2.3.1 立体绿化概念
        2.3.2 立体绿化的价值
        2.3.2.1 立体绿化对城市的价值
        2.3.2.2 立体绿化对建筑的价值
        2.3.2.3 立体绿化对人的价值
        2.3.3 立体绿化与建筑本体的矛盾
        2.3.3.1 附加荷载
        2.3.3.2 增加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
        2.3.3.3 占用空间
        2.3.4 立体绿化政策
        2.3.5 立体绿化形式
        2.3.4.1 屋顶立体绿化形式
        2.3.4.2 墙面立体绿化形式
        2.3.6 立体绿化应用现状
        2.3.5.1 国外立体绿化应用现状
        2.3.5.2 国内立体绿化应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分析
    3.1 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实践分析
        3.1.1 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历史建筑更新改造——既有建筑屋面的绿化改造
        3.1.2 维尔纽斯大学植物园实验室大楼——给立面挂上绿色植物
        3.1.3 新加坡“悬挂花园”——充满生机的中庭
        3.1.4 越南城市生态阳台改造——被唤醒的阳台
    3.2 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手法归纳分析
        3.2.1 建筑屋面立体绿化改造
        3.2.2 建筑立面立体绿化改造
        3.2.3 建筑室内立体绿化改造
        3.2.4 建筑其他部位立体绿化改造
        3.2.5 小结
    3.3 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实践分析
        3.3.1 广州太古汇——空中城市花园
        3.3.2 新加坡绿洲酒店——拥有会生长的皮肤
        3.3.3 新加坡星耀樟宜——室内的热带雨林
        3.3.4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城市之“肺”
    3.4 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手法归纳分析
        3.4.1 建筑屋面立体绿化设计
        3.4.2 建筑立面立体绿化设计
        3.4.3 建筑室内立体绿化设计
        3.4.4 建筑其他部分立体绿化设计
        3.4.5 小结
    3.5 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与一体化设计的立体绿化建筑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及问题分析
    4.1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调研实施
        4.1.1 深圳市建筑立体绿化项目选取与调查
        4.1.2 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4.1.2.1 调研问卷设计
        4.1.2.2 调研数据分析
        4.1.3 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调研小结
    4.2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分析
        4.2.1 绿化形态分析
        4.2.2 绿化形式分析
        4.2.3 绿化与建筑功能空间结合分析
        4.2.4 立体绿化改造对既有建筑存在问题的改善
        4.2.5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所存在的问题
    4.3 深圳市一体化设计的立体绿化建筑分析
    4.4 两类立体绿化建筑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策略
    5.1 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原则
        5.1.1 立体绿化改造与城市适应性原则
        5.1.2 立体绿化改造的针对性原则
        5.1.3 立体绿化改造以人为本原则
    5.2 与建筑周边协同策略
        5.2.1 与周边公共空间协同
        5.2.2 与周边建筑协同
        5.2.3 与周边自然协同
    5.3 建筑与绿化结合策略
        5.3.1 建筑立面与绿化的结合
        5.3.2 建筑屋面与绿化的结合
        5.3.3 建筑室内空间与绿化的结合
        5.3.4 建筑其他部位与绿化的结合
    5.4 立体绿化形式策略
        5.4.1 墙面垂直绿化
        5.4.2 屋面绿化
        5.4.3 室内绿化
        5.4.4 架空层绿化
        5.4.5 地下室绿化
        5.4.6 阳台、外走廊、窗台等附属空间绿化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情况调研表
附录2 :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3 :南海意库问卷调查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地下室抗浮原理与抗浮技术研究现状
        1.2.2 抗浮锚杆的应用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规范条文相关规定
        1.2.4 国内外规范条文的不足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抗浮计算理论研究
    2.1 地下水概述
        2.1.1 地下水分类
        2.1.2 地下水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2 抗浮设防水位的合理选取
    2.3 渗流机理分析
        2.3.1 渗流概念
        2.3.2 渗流定律
    2.4 水浮力的计算
    2.5 地下室抗浮稳定性验算与失效形式
        2.5.1 整体抗浮验算与失效模式
        2.5.2 局部抗浮验算与失效模式
    2.6 上浮事故数值分析
        2.6.1 基本信息
        2.6.2 模型建立
        2.6.3 加载方式与边界条件
        2.6.4 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浮加固技术与抗浮锚杆设计研究
    3.1 抗浮加固处理措施
    3.2 抗浮加固处理技术程序
    3.3 抗浮锚杆
        3.3.1 抗浮锚杆的构造与锚固机理
        3.3.2 抗浮锚杆拉力的计算
        3.3.3 抗浮锚杆配筋和长度计算
        3.3.4 几种抗浮锚杆配筋和长度确定算法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锚与群锚效应数值分析
    4.1 求解方法及材料特性的选择
    4.2 模型的建立
        4.2.1 基本工况
        4.2.2 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接触设置及加载模式
    4.3 单锚模型结果分析
    4.4 群锚效应模型结果分析
        4.4.1 群锚效应概述
        4.4.2 正交设计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地下室上浮事故处理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1.1 地形地貌
        5.1.2 地基土分布特征及性能
        5.1.3 地下水埋藏条件
    5.2 结构破坏情况调查
        5.2.1 上浮观测
        5.2.2 上部构件破坏情况
    5.3 上浮原因分析
    5.4 抗浮验算
    5.5 抗浮措施
    5.6 上部结构加固修复措施
    5.7 防范预警措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概念
2 当前国内地下室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3 做好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策略建议
    3.1 给水方面的设计
    3.2 排水方面的设计
    3.3 消防方面的设计
4 结语

(7)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的讨论以及抗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抗浮设防水位的定义
2 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及工程实例
    2.1 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
    2.2 工程实例
3 有效抗浮措施
    3.1 地下室浮力的验算分析
    3.2 疏水降压的措施在地下室抗浮的运用
    3.3 工程案例
4 结论

(8)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地下室结构体系应用研究的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方案选型
    2.1 地下室概述及组成分类
    2.2 地下结构的特点
    2.3 建筑功能布局及荷载分布
        2.3.1 工程概况
        2.3.2 建筑功能及荷载分析
3 地下室顶板与底板有限元数值模拟
    3.1 SAFE 2016计算方法的实现
    3.2 地下室数值模拟计算
        3.2.1 顶板扁梁-薄板模拟计算
        3.2.2 底板暗梁-板带模拟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扁锚体系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对比分析
    4.1 普通混凝土结构在地下室设计中的应用
    4.2 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地下室设计中的应用
    4.3 两种方案的经济性对比
    4.4 对预应力扁锚体系的检测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关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
2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原则
3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10)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
3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原则
4 人防地下室设计内容和方法
    4.1 设计内容
    4.2 人防荷载确定
    4.3 内力计算
    4.4 构造要求
    4.5 平战转换设计
5 人防地下室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 结语

四、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几个易错点[J]. 王腾. 河南科技, 2021(18)
  • [2]基于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若干问题研究[J]. 张赞. 科技与创新, 2021(05)
  • [3]武汉青山工业区厂外工程规划史及建设史研究(1953-1978)[D]. 樊兢克.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4]深圳市既有建筑立体绿化改造设计研究[D]. 鲁航.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某地下室结构工程上浮开裂事故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D]. 胡琼.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6]建筑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武宇东. 建材与装饰, 2020(06)
  • [7]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的讨论以及抗浮措施[J]. 游庆,陆有忠. 地质与勘探, 2019(05)
  • [8]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 施岳群.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9]关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 杜贺龙. 江西建材, 2016(24)
  • [10]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的研讨[J]. 韩映忠. 广东建材, 2014(02)

标签:;  ;  ;  ;  ;  

地下室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