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松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

河南松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

一、河南嵩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第五春荣[1](2021)在《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演化》文中研究说明太古宙约占地球已有演化历史的三分之一强,这一时期涉及到大陆地壳起源、陆壳的巨量生长和稳定以及板块构造作用的启动、建立等诸多最根本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太古宙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南部的涑水、登封、太华、霍邱和五河等杂岩中广泛出露,这为解析上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难得的素材。近十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南部古生代-中生代火山岩或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中陆续发现冥古宙-古太古代的捕获/碎屑锆石,暗示南部地块依然尚存地球形成最初期的陆壳物质。根据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岩石年龄统计结果显示有2850~2700Ma和2580~2480Ma两个突出年龄区间,对应的峰值年龄分别为~2.76Ga和~2.52Ga。其中~2.76Ga的岩石主要出露于南部的鲁山、霍邱、五河和中条山地区。此外,在华北克拉通诸多地区,诸如怀安、阜平、五台、中条等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中也均发现年龄为~2.76Ga的碎屑锆石或者继承锆石,暗示华北克拉通2.85~2.70Ga岩石的分布似乎比现今出露范围更为广泛。与整个华北克拉通类似,2.58~2.48Ga岩石亦在克拉通南部广泛分布,尤其是嵩箕地区的登封杂岩几乎全部是由新太古代晚期的岩石组成。~2.52Ga是华北克拉通南部,乃至整个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最突出、最重要的岩浆-构造事件,明显有别于全球其它诸多典型克拉通。已有的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部,乃至整个克拉通在太古宙经历了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事件:一期发生在2.85~2.70Ga左右,以形成于此时期的涑水杂岩中花岗质岩石和鲁山太华片麻岩系中深成侵入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代表;另一期发生在2.58~2.48Ga,以登封杂岩、涑水杂岩以及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2.52Ga各类花岗质岩石和变基性岩为代表。华北克拉通正是经过这两期陆壳巨量生长事件之后完成初始的克拉通化。我们在登封杂岩中识别出形成于俯冲汇聚环境的TTG质片麻岩、类似于赞岐岩的变闪长岩和具有N-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基性火山岩,提出其构成"新太古代构造混杂岩",标志着新太古代末期具有现代体制的板块构造在华北克拉通南部已经开始启动。最近,在登封杂岩中识别出的新太古代双变质带也支持上述观点。

黄政武[2](2020)在《嵩山五佛山群碎屑锆石定年、软沉积变形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中认为河南嵩山地区属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稳定类型沉积建造,是认识华北古陆南缘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古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要“窗口”。本文选择五佛山群及兵马沟组开展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以下新进展:1.通过对五佛山群骆驼畔组和何窑组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确认年龄在1.61.0Ga的碎屑锆石占比最大,最小207Pb/206Pb年龄为1020±47Ma,表明骆驼畔组和何窑组的下限年龄不大于1020±47Ma,暗示其地质时代有可能延至新元古代早期。2.五佛山群骆驼畔组和何窑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大部分集中分布于1.81.0Ga范围内,与秦岭群具有相似的年龄谱段,且年龄峰值与北秦岭构造带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记录一致,表明北秦岭格林维尔期造山带可能是骆驼畔组和何窑组的物源区。3.何窑组中识别出丘槽构造、球枕构造、液化脉、流化砾岩、底辟构造和震裂断层等软沉积变形构造,结合“臼齿”构造研究成果,通过典型剖面对比研究,分析了软沉积变形构造的时空发育样式,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条件,提出地震是最有可能的触发机制。4.通过对五佛山群及兵马沟组沉积相、斜层理位态、碎屑锆石年龄谱等的综合研究,确定兵马沟组与上覆马鞍山组不整合面、葡峪组与上覆骆驼畔组不整合面是嵩山地区最重要的构造转换面,指示华北古陆南缘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板块构造环境在晚前寒武纪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5.基于上述新成果,结合前人资料,分析五佛山群的沉积地质过程及其对北秦岭中、新元古代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探讨了嵩山及邻区的中-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

刘健[3](2020)在《华北古陆南缘兵马沟组地质年代、沉积地质特征及原型盆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豫西嵩山地区西南部出露的兵马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化后最早的陆相沉积岩系,对于认识华北古陆南缘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地质学和历史大地构造学等基础理论、方法,对兵马沟组进行综合研究,以分析、确定其地质时代、沉积相及相序、盆地原型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取得以下主要新认识:1.兵马沟组Ⅲ段下部、上部砂岩的碎屑锆石SHRIMP207Pb/206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兵马沟组碎屑锆石有两个峰值年龄分别是2500Ma、2700Ma,指示兵马沟组沉积物源区主要以太古代结晶基底岩系为主。兵马沟组最小年龄峰值为2100Ma,与华北古陆古元古代中期的裂谷岩浆活动事件一致,表明源区经历过古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并将兵马沟组的时代限定在此裂谷事件之后,为古元古代末期。2.基于新的锆石测年结果,结合前人碎屑锆石测年资料,对比研究确认兵马沟组与马鞍山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不同,应属不同构造阶段,暗示兵马沟组不应放在五佛山群之内,应单独划出。3.通过对兵马沟组序列、沉积相、沉积相序研究,兵马沟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三种沉积相类型,垂向上总体呈一水进沉积序列,表现为从底部的冲积扇,逐渐向上经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至上部的滨湖沉积。4.野外实测了133组斜层理位态,经水平校正后所做的玫瑰花图解证实,兵马沟组的辫状河古流向指向北,表明兵马沟组的物源在研究区之南。5.基于以上新成果,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讨论了兵马沟组原型盆地的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环境,综合判断兵马沟组可能沉积于被动陆缘盆地。

岳亮[4](2020)在《华北南缘元古代熊耳裂陷槽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历数十亿年演化且留存丰富地质事件记录的华北克拉通,一直是广大学者的热点研究对象。古元古代末期至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发育了可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关联的裂陷槽/裂谷系沉积地层及构造-岩浆活动。本文以华北克拉通南缘元古代熊耳裂陷槽为研究对象,澄清其从结晶基底到盖层沉积的地质演化历史,并探讨Columb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基于岩石特征、岩性组合、沉积演化和地质年代的研究,可以将熊耳裂陷槽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两序列”。首先,开端基层发育阶段(1.83-1.75 Ga)主要由海-陆交互相的熊耳群火山-沉积岩和局部地区发育的兵马沟组冲积扇地层构成,代表着陆内断裂由盛而衰的演化过程。依据兵马沟组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其与熊耳群联系紧密并发育在裂陷槽早期阶段。随着华北克拉通南缘演变为稳定大陆边缘环境,熊耳裂陷槽进入了硅质碎屑物充填沉积阶段(1.75-1.6 Ga)。受控于一级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充填沉积序列Ⅰ由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构成,表征为海相沉积的最大范围并覆盖整个华北克拉通南缘。该沉积序列以陆源硅质碎屑沉积为主,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初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熊耳裂陷槽区域古地理分异显着。碳酸盐盖层沉积阶段(1.6-1.4 Ga)指示着海泛后期的盆地萎缩过程,形成了以碳酸盐地层为主的沉积序列Ⅱ。而持续的构造抬升事件,致使熊耳裂陷槽自北东向南西逐渐隆起暴露而沉积间断,进入了长达数亿年的风化剥蚀期。典型沉积构造的研究有利于精细化前寒武纪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沉积序列Ⅰ中汝阳群硅质碎屑沉积岩的层面上发育有丰富的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MISS构造),结合本文新发现高山河组和马鞍山组地层中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MISS构造,有效指示了区域沉积环境的联系及演变,并协助建立了熊耳裂陷槽内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MTS构造)作为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中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以局限的沉积环境和发育时限为特征。结合何家寨组的碎屑锆石年龄和MTS构造,将其发育时限归属到新元古代(1.0-0.72 Ga),并联系对比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徐淮盆地的新元古代沉积地层。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演化和岩石地化特征,解体了嵩箕地区五佛山群并重新厘定群内各组地层的年代归属。五佛山群仅包含马鞍山组和葡萄峪组,归属古元古代。侵蚀不整合覆于葡萄峪组之上的骆驼畔组,应属于中元古代而脱离出五佛山群。此外,五佛山群顶部的何家寨组划归新元古代。依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碎屑锆石年龄、地层分布及区域古地理演化,黄连垛组和董家组的沉积时限应为中元古代(1.6-1.4 Ga)。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期-中元古代的熊耳期岩浆活动、巨型基性岩墙群(或大火成岩省,LIPs)和A型花岗岩事件,熊耳裂陷槽和燕辽裂谷系“翘板转换”的阶段性沉积响应,可耦合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华北克拉通1.8 Ga左右的伸展断裂事件代表了Columbia超大陆的初始断裂时间,其在1.6-1.4 Ga逐渐漂离超大陆。1.4 Ga之后,华北克拉通可能进了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地质演化阶段。

索书田,游振东,闻立峰,韩郁菁[5](2019)在《河南省嵩山区元古代嵩山群底部的主滑脱带》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周星[6](2019)在《华北古陆南缘五佛山群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文中提出五佛山群发育于河南西部的嵩山地区,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岩系,下与登封群、嵩山群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与寒武系不整合接触,属晚前寒武纪地层单元。该群是华北陆块南缘出露最北的晚前寒武纪沉积岩系,是中国“滑动构造”研究的诞生地,也是华北古陆南缘结晶基底形成后的第一套具有区域意义的“沉积盖层”,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本文选择嵩山地区的五佛山群开展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和震积岩的综合研究,旨在揭示五佛山群的年代地层序列、沉积建造特征、地球动力学环境及其与古秦岭造山带的成因联系。通过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新进展:1)五佛山群岩石组合、沉积相及其变化研究表明,该群可划分为马鞍山组+葡峪组、骆驼畔组+何家寨组两个沉积旋回。前者以发育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好的海相陆源碎屑岩型沉积建造,后者以发育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陆相陆源碎屑岩型沉积建造为特征。2)骆驼畔组沉积相及沉积相序研究揭示,主体为辫状河沉积序列。3)野外实测的67组大型槽状、板状及楔状斜层理前积层玫瑰花图解证实,马鞍山组主要发育双向交错层理,主体沉积物扩散方向指向南;骆驼畔组斜层理的前积层倾向的优势方向指向北,指示骆驼畔组陆源碎屑岩系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之南。4)首次在何家寨组碳酸盐沉积系中发现流化砾岩、球枕构造、液化脉、水塑性褶皱和震裂断层等地震相关变形构造,指示何家寨组形成于较强基底活动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5)砂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骆驼畔组物源区为断隆而成的古老基底。结合秦岭新元古代造山的时空发育特征,推测当时的嵩山地区应为一个近东西向延展的周缘前陆盆地。6)基于以上新进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了五佛山群的区域地层对比,新元古代盆地结构及其与秦岭新元古代造山的联系,提出了华北古陆南缘及北秦岭的盆山耦合模式。

董英君[7](2018)在《嵩山地区新太古代三峰寺花岗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认为新太古代三峰寺岩体是从原“登封杂岩”中新解体出的新太古代TTG岩体,丰富了嵩山地区的地质资料。(1)三峰寺岩体分布于嵩山地区三峰寺一带,岩体展布面积14km2,岩性为英云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另外见有少部分黑云母。(2)新太古代三峰寺岩体主微量元素显示出高铝TTG岩石特征:富钠(Na2O/K2O>1)、高硅(70.32%72.02%)、贫铁镁(FeOT+MgO+TiO2=3.205.20)三峰寺岩体与嵩山地区其他新太古代岩体相比出现高硅、低钾的特征,可能是物源区组成、岩浆作用过程等综合条件控制的结果。岩石富Sr(299.26×10-6761.00×10-6),高Sr/Y比值(24.2288.59)比值,低Yb(0.63×10-61.44×10-6),稀土总量偏低,Eu轻微正异常或不显异常,与大陆边缘弧或岛弧玄武质岩石类似。(3)通过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上交点年龄为2569±52Ma(MSWD=5.0),结合前人所测年龄数据以及三峰寺岩体与围岩关系,三峰寺岩体可能侵入于新太古代。(4)结合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可能是在较高的温度-压力环境下(10kbar以上)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而成。

沈其韩,耿元生,宋会侠[8](2016)在《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由五套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系组成。克拉通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多期岩浆侵位、多期变质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岩石已遭受多次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因此华北克拉通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末的克拉通形成,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五期区域变质作用。鞍山地区的古—中太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尚未获得变质年龄数据。但在TTG岩系中已获得3 560 Ma和3 0003 300 Ma早期的变质年龄。河南鲁山太华杂岩的中太古代斜长角闪岩中获得2 7762 792 Ma和2 6712 651 Ma两期变质作用年龄信息,代表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质作用。新太古代麻粒岩-TTG岩系和新太古代花岗-绿岩系都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初的变质作用改造。在古元古代阶段,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在1 9651 900 Ma期间发生了中低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局部发生超高温变质,这期变质作用与陆块间的俯冲碰撞及其后的地幔上涌有关。在古元古代晚期(1 8901 800 Ma)在华北克拉通的中部及东部的胶—辽—吉带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代表了陆块间的碰撞拼合过程。不同变质岩系类型经历的变质作用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背景。太古宙晚期大量的TTG岩系及呈面状分布的中/低压麻粒岩主要出露在华北克拉通的中北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反映了地幔柱底板垫托的构造环境。新太古代的花岗-绿岩系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经历的变质作用多为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发生可能与弧后+地幔柱联合作用的构造背景。古元古代晚期的两期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反映了不同陆块(地块)之间碰撞拼合的过程,意味着类似显生宙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出现。

李兴隆[9](2016)在《嵩山地区新太古代马庄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嵩山地区是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早期演化历史。新太古代马庄岩体是近年从原“登封杂岩”新解体出的一个变质变形花岗岩体。通过对新太古代马庄岩体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等,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如下:(1)马庄岩体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出露面积约1.5km2。岩性主要为奥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片麻状、条带状构造。内部有较多新太古代登封岩群郭家窑组角闪片岩残留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60%70%),石英(30%40%),黑云母(10%15%)。(2)岩石富Na2O,Na2O/K2O比值2.03.2,以富钠质系列为主。SiO2含量69.24%74.32%,Al2O3整体上质量分数为14.35%17.68%,显示高硅高铝、贫镁铁特征。里特曼指数在1.13.0范围内,显示钙碱性特征。TiO2、Al2O3、MgO、CaO、P2O5、K2O与Si O2含量呈负相关性,显示出有一致的岩浆来源,岩浆以结晶分异为主。(3)岩体REE总量偏低,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比值为6.97.7,(La/Yb)N值为15.721.9,(La/Sm)N值为3.84.7,(Gd/Yb)N值为3.24.7,体现LREE含量相对较高,HREE含量相对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着的特征。铕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可能与斜长石堆晶作用有关。较富集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低Cr、Ni、Yb和Y含量,高Sr/Y比值(3391233),平均662.7。具有一致的K、La、Sm正异常以及U、Nb、Ti负异常,Ce具有微弱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Zr-Hf轻微负异常或无异常,表明马庄奥长花岗岩体与太古代TTG质片麻岩和新生代高硅埃达克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由玄武质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含石榴子石的角闪质或者榴辉质残留物所导致。(4)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2581Ma±23Ma(MSWD=1.3),上交点年龄为2636Ma±25Ma(MSWD=8.4),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因此2580 Ma2636Ma可能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指示马庄岩体侵入于新太古代,2370Ma可能代表后期奥长花岗岩变质重结晶的改造年龄。(5)岩石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庄奥长花岗岩岩浆很可能是俯冲环境下含水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在洋壳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幔楔的混染。

毛广钰[10](2015)在《嵩山地区新太古代海神庙花岗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嵩山是新太古代花岗质岩石出露的典型地区之一,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的早期演化历史。新太古代海神庙花岗岩体是近年从原“登封杂岩”新解体出的一个变质变形花岗岩体。本次研究以新太古代海神庙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研究,探讨成因及构造环境等,取得主要地质成果如下:(1)海神庙花岗岩体南北长约7.3km,东西宽约5km,出露面积约17km2。岩体主要出露灰白色中细粒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斜长石(60%-65%)、石英(30%-35%),次要矿物为黑云母(5%±),可见少量白云母。(2)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两个上交点年龄为2519Ma±14Ma和2551Ma±38Ma,因此2600Ma2500 Ma为海神庙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该年龄指示了海神庙花岗岩体侵入于新太古代,属嵩阳期岩浆活动产物。(3)岩石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贫钙镁的特征,里特曼指数δ为1.142.13,显示钙碱性特征(δ<3.3)。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TiO2、Al2O3、FeOt、CaO、MgO、P2O5含量减少,且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岩石以结晶分异为主。(4)岩体REE总量偏低,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稀土富集。LREE/HREE比值为9.9521.61,具有较高的(La/Yb)N比值(21.0756.67),(La/Sm)N=4.217.74,(Gd/Yb)N=2.014.97,体现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的特点。样品δEu出现微弱正异常和δEu负异常,可能与斜长石的分异有关。具有明显的Th、K、La、Pb、Nd、Sm正异常以及U、Ta、Nb、P、Ti负异常,高场强元素Zr-Hf轻微负异常或无异常,岩石具有高的Sr含量和高的Sr/Y比值,Cr、Ni、Yb、Y含量较低,指示海神庙花岗岩体与新太古代TTG岩系和新生代高硅埃达克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5)岩石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神庙花岗岩体形成于火山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环境,是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由含水玄武质洋壳俯冲并部分熔融形成。

二、河南嵩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嵩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涑水杂岩
    1.2 登封杂岩
    1.3 太华杂岩
    1.4 五河杂岩
    1.5 霍邱杂岩
2 太古宙地壳物质的分布
3.2Ga)'>2.1 冥古宙-古太古代地壳物质(>3.2Ga)
    2.2 中太古代岩石(3.2~2.8Ga)
    2.3 新太古代岩石(2.8~2.5Ga)
3 太古宙主要地质事件
4 太古宙两期地壳生长
5 地壳形成机制
6 结论

(2)嵩山五佛山群碎屑锆石定年、软沉积变形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思路
    1.3 实物工作量
    1.4 主要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早前寒武纪地层
        2.1.2 晚前寒武纪地层
        2.1.3 古生界
    2.2 地质构造
    2.3 岩浆岩与岩浆活动
    2.4 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第3章 五佛山群碎屑锆石U-Pb定年
    3.1 采样位置与岩性
    3.2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3.3 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
        3.3.1 骆驼畔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
        3.3.2 何窑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果
    3.4 碎屑锆石年龄对地层沉积时代的限定
第4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及构造变形特征
    4.1 软沉积物主要类型的特征
    4.2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位态特征、时空发育特征
        4.2.1 垂向序列特征
        4.2.2 横向序列特征
    4.3 软沉积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
第5章 构造转换面的识别及对华北南缘构造古地理格局的标识
    5.1 沉积相序分析及关键沉积转换面的确定
    5.2 古流向分析及其对构造转换面位置的标定
    5.3 五佛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及其垂向变化
    5.4 五佛山群构造环境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华北古陆南缘兵马沟组地质年代、沉积地质特征及原型盆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现状
        1.1.2 兵马沟组研究的主要进展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历程与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地层区划
        2.1.2 地层序列与岩石组合
    2.2 区域构造
    2.3 岩浆活动
    2.4 区域变质岩
第三章 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学意义
    3.1 典型剖面描述
    3.2 兵马沟组Ⅲ段下部含砾粗砂岩碎屑锆石定年研究
        3.2.1 采样位置与岩性特征
        3.2.2 样品处理流程
        3.2.3 样品U-Pb测年结果
    3.3 兵马沟组Ⅲ段上部细砂岩碎屑锆石定年研究
        3.3.1 采样位置与岩性特征
        3.3.2 样品处理流程
        3.3.3 样品U-Pb测年结果
    3.4 碎屑锆石年龄谱及其地质学意义
        3.4.1 地层年代讨论
        3.4.2 物源区分析
第四章 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对盆地原型的约束
    4.1 主要沉积相类型与沉积相序
        4.1.1 沉积相类型
        4.1.2 沉积相序
    4.2 斜层理位态统计与古流向分析
    4.3 物源分析及盆地原型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华北南缘元古代熊耳裂陷槽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华北克拉通的前寒武纪研究
        1.2.2 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事件
        1.2.3 前寒武纪地质沉积事件
        1.2.4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构造单元划分
        2.1.2 南缘前寒武纪基底
    2.2 古元古代末期-中元古代地层概述
        2.2.1 熊耳群
        2.2.2 兵马沟组(小沟背组)
        2.2.3 熊耳山地层区
        2.2.4 渑池-确山地层区
        2.2.5 嵩箕地层区
第3章 熊耳裂陷槽沉积序列
    3.1 火山-沉积地层
        3.1.1 熊耳群
        3.1.2 兵马沟组(小沟背组)
    3.2 沉积序列Ⅰ
        3.2.1 高山河组(群)
        3.2.2 汝阳群和洛峪群
        3.2.3 五佛山群
    3.3 沉积序列Ⅱ
        3.3.1 官道口群
        3.3.2 黄连垛组和董家组
        3.3.3 骆驼畔组
第4章 关联超大陆演化的地质事件
    4.1 构造-岩浆活动事件
        4.1.1 大火成岩省事件(LIPs)
        4.1.2 A型花岗岩
    4.2 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ISS构造)
        4.2.1 概述
        4.2.2 发育特征及相指示意义
        4.2.3 高山河组和马鞍山组中的MISS构造
    4.3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MTS构造)
        4.3.1 成因分析
        4.3.2 发育特征
        4.3.3 发育时限
        4.3.4 何家寨组的MTS构造
        4.3.5 何家寨组
第5章 熊耳裂陷槽的演化过程
    5.1 概述
    5.2 开端火山-沉积基层
    5.3 硅质碎屑充填体
        5.3.1 第一个二级层序(S.1.1)
        5.3.2 第二个二级层序(S.1.2)
        5.3.3 第三个二级层序(S.1.3)
    5.4 碳酸盐盖层
        5.4.1 第一个二级层序(S.2.1)
        5.4.2 第二个二级层序(S.2.2)
        5.4.3 第三个二级层序(S.2.3)
    5.5 裂陷槽的沉积演化模式
第6章 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
    6.1 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沉积响应
        6.1.1 第一阶段:1.83-1.75Ga
        6.1.2 第二阶段:1.75-1.6Ga
        6.1.3 第三阶段:1.6-1.4Ga
    6.2 华北克拉通的前寒武纪沉积演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河南省嵩山区元古代嵩山群底部的主滑脱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滑脱带 (décollement)
3 早元古代嵩山群底部主滑脱带
4 讨论与结论

(6)华北古陆南缘五佛山群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1.1.1 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现状
        1.1.2 五佛山群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 主要工作量与取得的新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豫西地区地质概况
    2.2 嵩山地区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岩浆活动
        2.2.4 区域变质岩
第3章 五佛山群地层序列与地质年代
    3.1 地质特征
        3.1.1 地层序列
        3.1.2 软沉积变形构造
    3.2 定年工作进展
        3.2.1 采样位置与岩性特征
        3.2.2 样品处理流程
        3.2.3 碎屑锆石特征
        3.2.4 年代讨论
第4章 沉积地质特征及原型盆地
    4.1 主要沉积相类型与沉积相序
        4.1.1 沉积相类型
        4.1.2 沉积相序
    4.2 斜层理与古流向分析
    4.3 砂岩骨架颗粒统计分析及其对物源区的标定
        4.3.1 马鞍山组砂岩骨架颗粒特征
        4.3.2 骆驼畔组砂岩骨架颗粒特征
        4.3.3 骨架颗粒结果分析
    4.4 原型盆地分析与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嵩山地区新太古代三峰寺花岗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主要工作安排
    1.6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3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3.1 地质特征
    3.2 岩石学特征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2 样品分析结果
5 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2 锆石U-Pb定年
6 讨论
    6.1 源岩性质
    6.2 岩石成因
    6.3 构造环境
    6.4 地质意义
7.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中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2 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的变质岩系
3 华北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变质岩系
    3.1 麻粒岩-TTG-变质岩系
    3.2 麻粒岩-角闪岩相+TTG变质岩系
    3.3 花岗-绿岩组合中的绿岩变质岩系
4 古元古代的高压麻粒岩和TTG组合
5 不含高压麻粒岩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
6 华北克拉通变质作用演化

(9)嵩山地区新太古代马庄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前寒武纪变质变形花岗岩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7.1 主要成果
        1.7.2 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新太古界
        2.1.2 古元古界
        2.1.3 中新元古界
        2.1.4 下古生界
        2.1.5 上古生界
        2.1.6 中生界
        2.1.7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基底构造
        2.2.2 盖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新太古代岩浆岩
        2.3.2 古元古代岩浆岩
        2.3.3 中元古代岩浆岩
    2.4 区域变质岩
3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3.1 地质特征
        3.1.1 分布特征
        3.1.2 剖面特征
    3.2 岩石学特征
        3.2.1 变质(中)细粒奥长花岗岩
        3.2.2 变质细粒花岗闪长岩
        3.2.3 变质(中)细粒奥长花岗岩
        3.2.4 变质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3.2.5 变质中细粒奥长花岗岩
4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测试单位及测试方法
        4.1.3 室内样品处理
        4.1.4 主量元素测试方法流程
        4.1.5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方法流程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 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1.1 野外样品采集
        5.1.2 测试单位及使用仪器
        5.1.3 室内样品制备
    5.2 锆石U-Pb定年
6 成因及构造环境讨论
    6.1 成因机制
    6.2 构造环境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嵩山地区新太古代海神庙花岗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前寒武纪变质变形花岗岩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变质岩
    2.5 区域矿产资源
3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3.1 地质特征
    3.2 岩石学特征
4 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2 锆石U-Pb定年
5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 成因及构造环境讨论
    6.1 原岩性质及成因机制
    6.2 构造环境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河南嵩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演化[J]. 第五春荣. 岩石学报, 2021(02)
  • [2]嵩山五佛山群碎屑锆石定年、软沉积变形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黄政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华北古陆南缘兵马沟组地质年代、沉积地质特征及原型盆地[D]. 刘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4]华北南缘元古代熊耳裂陷槽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D]. 岳亮.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河南省嵩山区元古代嵩山群底部的主滑脱带[J]. 索书田,游振东,闻立峰,韩郁菁. 地球科学, 2019(05)
  • [6]华北古陆南缘五佛山群沉积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周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嵩山地区新太古代三峰寺花岗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 董英君.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8]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其变质演化[J]. 沈其韩,耿元生,宋会侠. 地球学报, 2016(04)
  • [9]嵩山地区新太古代马庄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李兴隆. 河南理工大学, 2016(12)
  • [10]嵩山地区新太古代海神庙花岗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D]. 毛广钰. 河南理工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河南松山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