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化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化

一、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1](2022)在《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饮食结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 结直肠癌不仅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且发病率仍不断攀升, 疾病负担沉重,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尽早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 特别是结直肠腺瘤, 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鉴于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 并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多个学会, 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内容涵盖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多个部分, 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状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魏小曼,李柳,程海波[2](2021)在《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病机探讨》文中指出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结合内镜下病理分级,根据癌毒内生与否可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演变过程分为无癌毒期及癌毒期。癌毒致病的过程即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结直肠癌的过程。因此,根据结直肠癌前病变处于无癌毒期或癌毒期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清除癌毒产生之源或已生之癌毒,可达到抑制其癌变,逆转癌瘤形成的目的。

韩西[3](2021)在《结直肠肿瘤中定量化粪便潜血检测与SDC2基因甲基化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借助“OC-SENSOR全自动粪便隐血分析仪”对受试对象行粪便检测,对比免疫胶体金法,探讨自动化定量粪便潜血检测对诊断结直肠疾病的临床意义。2.借助“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长安心)”对肠癌高危人群行粪便检测,与定量法粪便潜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在肠癌诊断中的确切实用价值。方法1.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拟完善肠镜检查的65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行肠镜检查前,留取粪便标本同时进行便潜血胶体金法与定量化粪便潜血检测,以结肠镜+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便潜血方法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结直肠息肉等肠道疾病的阳性率、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统计指标。2.选择2020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拟完善肠镜检查的30例肠癌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行肠镜检查前留取粪便标本进行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和定量化便潜血检测,以结肠镜+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1.在最终纳入研究的598例受检者中,胶体金法与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21.07%、28.60%(P<0.05);且两者隐血诊断明显不一致(P<0.001)。2.定量法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6.54%、80.65%,明显高于胶体金法的55.77%、54.84%(P<0.05)。定量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结直肠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0.92%、82.23%(P>0.05)。定量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进展期腺瘤的特异度分别为84.25%、80.77%(P<0.05)。3.定量法检测对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的病变部位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CRC病理分期的进展,定量法检测数值呈上升趋势,但定量法数值结果与CRC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检测数值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4.检出的290例结直肠息肉中,进展期腺瘤共31例,非进展期腺瘤共147例,非腺瘤性息肉共112例,定量法对进展期腺瘤阳性率为80.65%,明显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19.73%,以及非腺瘤性息肉的8.93%(P<0.001)。其中,非进展期腺瘤与非腺瘤性息肉的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定量法对直径≥lcm和直径<lcm的息肉阳性率分别为45.45%、9.95%(P<0.001)。定量法对单发、多发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7.14%、13.64%(P>0.05)。5.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检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7.65%,明显高于定量法的40%、11.76%(P<0.05)。SDC2基因甲基化联合定量法检测对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的阳性率为45.45%,较定量法(18.18%)、SDC2基因甲基化(36.36%)单一检测的阳性率高(P<0.05)。6.SDC2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与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患者不同年龄(<55岁与≥55岁)、性别(男性或女性)、病变部位(近端或远端)、病变大小(≤2cm与>2cm)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定量化粪便潜血检测在识别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结直肠息肉方面明显优于免疫胶体金法。其中定量法检测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部位、病理分期无相关性,检测数值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定量法对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与息肉性质、大小相关,与息肉数目无相关性。2.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对诊断结直肠肿瘤灵敏度高,相较于定量法便潜血检测具有明显优势;SDC2甲基化及定量法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优于单一检测。其中粪便SDC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CRC及进展期腺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郭蕾娜[4](2020)在《结直肠隆起性病变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是一个基于形态学的概念,凡是发生于结直肠,结肠镜下表现为凸向腔内这一形态学改变的,均可称之为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病变可起源于结直肠的黏膜层或黏膜层以下,可为肿瘤性病变或非肿瘤性病变,可为良性、恶性或潜在恶性。主要包括息肉、肿瘤、炎症等。结肠镜是发现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最敏感的检查手段。目前对于结直肠疾病,国内外文献大多为单病研究,探讨其发病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引起某一形态学改变的多种病因进行总结分析的文献很少。对于结直肠隆起性病变,多研究超声内镜在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或侧重于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估,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症状、病因、内镜和病理特征总结分析的文献很少。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症状、不同病因做一总结分析,描述各类疾病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加深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不同病种的认识,为临床工作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症状、结肠镜表现、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本次研究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患者共1950例,男女比1.9:1,平均年龄58.1±12.2岁。无肠道症状患者最多见(50.3%,980/1950),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18.5%,361/1950)。病因以结直肠息肉最常见(71.0%,1384/1950),其次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20.9%,407/1950)、炎症性疾病(5.1%,100/1950)、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2.2%,43/1950)、淋巴瘤(0.4%,8/1950)及其他少见疾病(0.4%,8/1950)。2.结直肠息肉是最常见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共1384例,男女比2.0:1。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95.6%,1323/1384),常为多发(68.5%,948/1384),分布在左半结肠(47.2%,653/1384),直径<1cm(76.2%,1055/1384)。病理类型以腺瘤最常见(79.4%,1099/1384),其中又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对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和不伴HGIN组进行比较,年龄、便血、息肉部位分布、直径、病理类型在两组间的差异经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C 407例,男女比1.5:1,≥60岁患者占67.3%(274/407)。除3例多原发CRC外,其余404例为单发,最多见于直肠(51.5%,208/404),其次为乙状结肠(17.8%,72/404)。早期CRC在内镜下多为息肉状黏膜隆起,进展期CRC多为具有占位效应的巨大不规则黏膜隆起。组织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4.炎症性疾病100例,其中以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最常见(80.0%,80/100),其次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 7.0%,17/100),肠结核、肠白塞病、黄色瘤样肉芽肿各1例。内镜下黏膜隆起的形态多样,有时可为类似CRC的占位性病变。活检病理多无特异性,提示肠黏膜急和(或)慢性炎症,可有肉芽肿形成。5.SMTs 43例,最常见的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58.1%,25/43),其余依次为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血管瘤、淋巴管瘤。SMTs多为单发,多见于直肠,直径<lcm,表面光滑的黏膜下隆起,少数也可为息肉样黏膜隆起、占位性病变,需与上皮性息肉和恶性肿瘤鉴别。6.淋巴瘤8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熟B淋巴细胞来源。多见于回盲部(6/8),形态表现多样,可为颗粒样淋巴滤泡样增生、息肉样、结节状、片状或不规则黏膜隆起等。部分病例在内镜活检病理未行免疫组化前提示为炎症。7.其他少见疾病包括结直肠转移性肿瘤4例,结肠气囊肿症3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其中转移性肿瘤内镜下表现与CRC相似。结论1.约半数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患者无肠道症状,内镜筛查对于结直肠隆起性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结直肠息肉为最常见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其次为CRC、炎症性疾病,SMTs、淋巴瘤相对较少。2.结直肠息肉多见于男性,40岁以上人群,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腺瘤中又以管状腺瘤最常见;腺瘤伴HGIN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左半结肠,直径多大于1 cm,便血是HGIN的预警症状,相比较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锯齿状腺瘤更可能发生HGIN。3.CRC多见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左半结肠;早期CRC在内镜下多为息肉状黏膜隆起,进展期CRC多为具有占位效应的巨大不规则黏膜隆起。4.结直肠炎症性疾病如UC、肠结核、肠白塞病均可表现为隆起性病变;内镜活检病理多无特异性,许多肠黏膜炎症未能明确病因,需随访观察。5.SMTs多位于直肠,直径<1cm,为单发表面光滑的黏膜下隆起,少数也可为息肉样黏膜隆起、占位性病变,需与上皮性息肉和恶性肿瘤鉴别;最常见的为NENs。6.结直肠淋巴瘤多见于回盲部,内镜下隆起的形态多种多样,无特异性;有时内镜活检病理可能仅提示为黏膜炎症,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7.结直肠的转移性肿瘤罕见,但内镜下表现与CRC相似,应注意鉴别。

冯洁[5](2020)在《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深度准确性的前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粘膜下浅层癌极少与转移相关,内镜下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粘膜下深层癌有较大风险发生淋巴结转移,须行外科手术切除。对结直肠肿瘤进行术前评估的检查方法以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超声内镜为主。以上三种内镜技术均可以有效地评估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但目前何种内镜检查在评估结直肠早癌的浸润深度方面更具准确性仍无定论。较少有报道关注于三种内镜检查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病变深度。因此,我们进行了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对比窄带成像技术、放大染色内镜与超声内镜这三种内镜技术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善了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三种内镜检查,接受了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术后病理结果;患者在术后第3、6、12、24个月进行了随访。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对LST病变深度术前评估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01例LST病变,男性52例,女性49例,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范围为40~82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1.92±1.01岁。病变分布于盲肠10例(7.9%),升结肠17例(16.8%),横结肠10例(9.9%),降结肠8例(7.9%),降乙交界1例(1.0%),乙状结肠5例(5.0%),直肠50例(49.5%)。结节混合型72例(71.3%),颗粒均一型10例(9.9%),平坦隆起型15例(14.8%),假凹陷型4例(4.0%)。病变的大小范围为10~80mm,平均大小为33.56±17.30mm。EMR切除8例(7.9%),ESD切除84例(83.2%),外科手术9例(8.9%)。术后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7例(86.1%),粘膜下浅层癌4例(4.0%),粘膜下深层癌5例(5.0%)。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超声内镜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3.2%(84/101)、89.1%(90/101)、62.4%(63/101),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准确率均显着高于超声内镜(P<0.001)。超声内镜在判断<40mm和≥40mm两个组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大小是超声内镜判断LST病变深度准确率的影响因素(P=0.001,OR=7.611)。结论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均显着高于超声内镜。病变大小可能是超声内镜判断结直肠LST病变深度的准确率的影响因素之一。放大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估结直肠LST病变深度,超声内镜可作为评估的备选检查方法。

门华琳[6](2020)在《相关与非相关耳穴贴压对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耳穴贴压对肠道准备质量的改善效果,多维度评价耳穴贴压在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管理中应用必要性。(2)观察与胃肠功能相关及非相关耳穴对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疗效差异,进而确定较优耳穴配伍方案。(3)初步探讨与胃肠功能相关耳穴对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是否具有穴位特异性,进一步推动耳穴特异性研究,并增强医护人员的辨证取穴意识。方法本课题为类实验性研究。研究者于2019年6-10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便利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门诊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以预约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相关耳穴组和非相关耳穴组。空白对照组的门诊受检者由医护人员实施常规肠道护理干预;相关耳穴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耳穴“贲门、胃、脾、大肠、小肠、交感”按压干预及居家耳疗指导;非相关耳穴组在空白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耳穴“腕、肘、肩、跟、趾、踝”按压干预及居家耳疗指导,每组干预周期均为3天。比较干预后三组受检者肠道清洁评分、肠道准备合格率、肠道准备排便情况、镜检质量检测指标、视觉模拟舒适评分、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和耳穴贴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受检者干预周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例脱落,其中空白对照组2例、相关耳穴组3例、非相关耳穴组2例,最终共有98例受检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三组受检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1)肠道清洁评分:空白对照组(5.76±1.06)分、相关耳穴组(6.41±0.86)分、非相关耳穴组(5.6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相关耳穴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非相关耳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白对照组、非相关耳穴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肠道准备合格率:空白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60.6%(20例)、相关耳穴组为87.5%(28例)、非相关耳穴组为63.6%(21例),在统计学上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性(P<0.05),进一步对三组受检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关耳穴组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且其它两组之间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肠道准备排便情况:三组受检者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44.70±11.45)min、(41.25±10.00)min、(41.97±10.30)min,三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就三组受检者的末次排便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相关耳穴组的末次排便时间为(254.06±41.10)min,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的(309.39±37.66)min以及及非相关耳穴组的(292.12±37.06)min(P<0.05),且空白对照组、非相关耳穴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镜检质量检测指标:在盲肠插管率方面,空白对照组有28例盲肠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4.8%,相关耳穴组为30例、93.8%、非相关耳穴组为27例、81.8%,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息肉检出率方面,空白对照组为69.7%(23例)、相关耳穴组为53.1%(17例)、非相关耳穴组为63.6%(21例),在统计学上组间比较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5)视觉模拟舒适评分:三组受检者视觉模拟舒适评分分别是(5.58±1.30)分、(3.88±1.16)分、(4.6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三组受检者的视觉模拟舒适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各组别之间均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性(P<0.05)。(6)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恶心方面,空白对照组为54.5%(18例)、相关耳穴组为21.9%(7例)、非相关耳穴组为27.3%(9例),经比较后发现三组受检者的差异均极具显着性(P<0.05),两两比较,相关耳穴组与非相关耳穴组的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相关耳穴组和非相关耳穴组之间的恶心发生率相差不大,组内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腹胀方面,空白对照组为48.5%(16例)、相关耳穴组为18.8%(6例)、非相关耳穴组为42.4%(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相关耳穴组的腹胀发生率相较于其它两组均要低的多(P<0.05),且其它两组之间经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呕吐、腹痛方面,三组受检者经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三组受检者的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分别是57.6%(19例)、87.5%(28例)、72.7%(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仅有空白对照组和相关耳穴组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极其显着性的差异性(P<0.05)。(8)耳穴贴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关耳穴组与非相关耳穴组受检者在干预期间均未发生贴压部位过敏、潮红、渗液、溃烂等不良事件。结论(1)耳穴贴压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2)耳穴“贲门、胃、脾、大肠、小肠、交感”贴压效果优于耳穴“腕、肘、肩、跟、趾、踝”,为改善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较优耳穴配伍方案。(3)耳穴“贲门、胃、脾、大肠、小肠、交感”对提高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具有穴位相对特异性,提示医护人员应当增强辩证取穴意识,合理取穴。

薛玉玲[7](2020)在《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电针双侧足三里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简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就诊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并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双侧足三里,术后第1-5天执行,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记录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ECOG评分、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肿瘤病理学分期等基线资料;研究主要效应指标为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NRS疼痛评分和VAS疲劳评分,次要效应指标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5天WBC、NEUT%、Hb、PLT指标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71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35例;其中,研究组1例病人因术后吻合口瘘行二次手术,根据剔除标准予剔除;实际共纳入70例病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基线资料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ECOG评分、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肿瘤病理学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效应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对比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1.17±9.395 h vs.45.97±17.762 h;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9.34± 13.975 h vs.71.71±17.613 h;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4.60±2.265 d vs.5.46±1.010 d;p<0.01)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5天NRS疼痛评分、VAS疲劳评分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要效应指标分析发现: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电针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在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5天WBC、NEUT%、Hb、PLT指标变化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电针双侧足三里可以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疲劳程度,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亦未发生电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为中西医结合促进快速康复提供一定的临床研究依据。

邵珣[8](2020)在《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探究MRI与Revolution CT在形态学上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效能。2.通过能谱成像,分析能谱参数与直肠癌术前不同TN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将病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探讨不同能谱参数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共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所有患者在术前两周内先后进行MRI及Revolution CT扫描。其中MRI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横断位DWI扫描以及多期增强扫描。CT扫描范围覆盖了从膈面到耻骨联合水平,先进行平扫,随后行两期增强扫描,获取图像后进行重建并行多平面重建。由两位具有5年以上胃肠道肿瘤成像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根据直肠癌病灶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标准对图像进行评估并进行TN分期。结合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TN分期进行对比分析,计算MRI与CT的T和N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术前直肠癌TN分期。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1约至2019年3月共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所有患者使用Revolution CT进行扫描,在120 kVp的管电压下进行了一次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面到耻骨联合水平。增强在GSI能谱模式下进行双期增强扫描,80kVP和140 kVp的高低管电压间瞬时切换。使用GSI General对获得的动脉期、静脉期数据进行分析,观察记录直肠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然后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组,N0期的患者即纳入非淋巴结转移组,N1或N2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直肠癌不同TN分期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进行分析、对有意义的参数再用LSD-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间相应的能谱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各能谱参数绘制ROC曲线并确定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界值,计算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76例患者中,其中49名为男性,27名为女性。年龄范围32-88岁,平均年龄65.3岁。术后病理显示T1期6例,T2期21例,T3期40例,T4期9例。N分期:N0期54例,N1期11例,N2期11例。MRI对T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82.9%(63/76);CT对T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66.7%(57/76),CT的总体准确性低于MRI且统计学有差异(P=0.031)。MRI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76.3%(58/76);CT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77.6%(59/7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54名N0期患者被分到非淋巴结转移组,将11名N1和11名N2期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不同T分期在动脉期和静脉期WC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T分期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期IC、能谱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Z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动静脉期T1和T2分期的各能谱参数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T1与T3、T1与T4、T2与T3、T2与T4及T3与T4在动静脉期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之间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Z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除外N1与N2在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N0与N1及N0与N2在动静脉期各参数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淋巴结转移组的IC、WC、有效原子序数Z及能谱曲线斜率在动静脉期均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有效原子序数Z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应的界值分别为8.7和8.91,AUC为0.89和0.96,敏感性均为86.36%,特异性分别为80.77%和94.23%。研究结论1.RevolutionCT与MRI在形态学上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MRI优于Revolution 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直肠癌N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2.能谱多参数成像在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价值。

邓果明[9](2019)在《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内镜治疗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是锯齿状病变的一种,具有高度恶变潜能,可通过特殊的锯齿状通路进行癌变,如SSA/P伴有细胞异型增生,其进展到CRC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现在已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右侧的结肠癌可能是未被发现的SSA/P发展而来。SSA/P多位于近端结肠,一般>5mm,表面多被覆黏液帽,因此有学者提出黏液帽可能为鉴别SSA/P最强标志之一。后来又有学者研究发现,病变表面血管增粗与被覆黏液帽相结合是SSA/P的唯一的显着预测因素。但是近端结肠<5mm的SSA/P在内镜下和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鉴别难度较大,容易误诊为HP。而即使SSA/P直径为10mm甚至更小,也可能有细胞异型增生或癌变的风险,因此误诊导致的后果很严重。目前各国对SSA/P是否需要切除及采取何种内镜切除手段切除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指南和建议。然而,我国对SSA/P的内镜及病理特点的研究仍偏少,对SSA/P的重视程度和诊断率有待提高。基于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SSA/P与TSA,表面覆盖黏液帽的SSA/P与HP,伴或不伴异型增生的SSA/P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总结SSA/P内镜鉴别特点;第二部分探讨影响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SSA/P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第一章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分析目的:分析探讨SSA/P与TSA,表面覆盖黏液帽的SSA/P与HP,伴或不伴细胞异型增生的SSA/P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探讨内镜下鉴别SSA/P的内镜特征及影响SSA/P发生异型增生或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SSA/P、TSA、H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资料、内镜特征、病理特征,分别分析SSA/P与TSA、带黏液帽的HP在内镜下的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SSA/P的内镜特点及其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SSA/P患者,7例TSA患者,7例表面被覆黏液帽的HP患者纳入本研究。64例SSA/P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1,病变平均大小为12.87±11.86mm。位于近端结肠的有31例(48.4%),其中位于升结肠的有23例(35.9%)。75%(48/64)的SSA/P表面被覆黏液帽,34例(53.1%)表面血管增粗,大体形态以0-Ⅱa型为主,占51.6%(33/64)。SSA/P腺管开口平均大小为117.8±28.53μm,正常肠黏膜腺管开口平均大小为44.48±9.95μm(P<0.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SSA/P大体形态为浅表型病变(0-Ⅱ a,0-Ⅱa+Ⅱ c)较TSA比例更高(P<0.05)。与带黏液帽的HP比较,直径>lOmm、病变表面有血管增粗提示表面被覆黏液帽的病变可能为SSA/P(P<0.05)。性别、病变大小、大体形态可能与SSA/P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者癌变相关,女性、病变直径>10mm、大体形态呈LST型的SSA/P可能预示着更易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癌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5.422,95%CI 1.265-23.243,P=0.023)和病变大小(OR=1.11 0,95%CI 1.031-1.196,P=0.006)是SSA/P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者癌变的独立危险及预测因素。结论:SSA/P病变腺管开口大小和正常腺管开口大小差异明显。大体形态不同可能是鉴别SSA/P与TSA的内镜特征,SSA/P更倾向于为浅表型病变。直径>10mm、病变表面有血管增粗可能提示表面被覆黏液帽的病变为SSA/P。性别、病变大小、大体形态可能与SSA/P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者癌变相关,女性、病变直径>10mm、大体形态呈LST型的SSA/P可能预示着更易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癌变。性别和病变大小是SSA/P发生细胞异型增生或者癌变的独立危险及预测因素。第二章不同内镜治疗手段治疗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目的:分析不同内镜治疗手段切除SSA/P的疗效,探讨影响SSA/P能否完全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为我院确诊为S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特征、内镜特征、内镜治疗方式,术后病理评估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SSA/P内镜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共64例SSA/P患者纳入本研究,内镜治疗中应用了 5种不同的切除方式,使用活检钳摘除9例(14.1%),冷圈套切除3例(4.7%),高频电切术切除19例(29.6%),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22例(34.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1 例(17.2%)。64 例 SSA/P 中,SSA/P 完全切除率为 78.1%。19 例(29.7%)患者返院随访,其中1例(1.7%)局部复发,内镜治疗方式为活检钳摘除。活检钳摘除患者中,66.6%(6/9)未能完全切除,大体形态均为0-Ⅱa型。单因素分析发现SSA/P大体形态为0-Ⅱ a型、使用活检钳摘除的切除方式可能预示着SSA/P不能完全切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体形态(OR=0.369,95%CI 0.178-0.768,P=0.008)是 SSA/P 不完全切除的保护因素,切除方式(OR=4.882,95%CI 2.205-10.809,P=0.000)是 SSA/P 不完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及预测因素。结论:SSA/P完全切除率为78.1%。SSA/P大体形态为0-Ⅱa型、使用活检钳摘除的切除方式可能预示着SSA/P不能完全切除,大体形态为0-Ⅰs型预示着SSA/P完全切除的可能性大。

崔一冰[10](2019)在《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史的勃兴与全球癌症问题的日益突出,英国作为最早建成的“福利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医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医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视域研究英国的癌症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论文选取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作为个案,将其置于政府、产业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四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历史地“深描”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形成、演进和特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根据癌症病理发展的不同时期,将预防分为一级“病因学预防”、二级“临床前期预防”以及三级“临床预防”三种类型。这三级预防分别从狙击致癌因子、筛查诊断癌症临床前期表现以及控制术后复发等三方面实现对癌症的预防控制。三级预防是英国癌症预防控制的核心内容,其在降低英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演进历程,20世纪是癌症三级预防建设的关键时期。19世纪,受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影响,人们在平均寿命、生活方式和疾病健康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显着地变化,癌症作为一种“文明病”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医学社会化的转型是癌症疾病观“现代化”的直接结果,使癌症的病因解释逐步摆脱了纯医学的解释路径,并让医学界开始重新思考外部环境与生活方式对癌症发病产生的影响。“公共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运动”催生了通过阻断致癌因子来预防“生活方式癌”的癌症一级预防观念的形成。一级预防是真正符合“上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预防策略。但是,随着“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大英帝国癌症运动”等癌症研究机构对癌症医学研究的深入,缺乏学理依据的病因学一级预防开始向临床预防过渡。医学界在癌症的临床前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方法来实现预防癌症的发展和恶化的目的。此外,针对癌症已患病人,医生则是通过手术、化疗、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姑息疗法等措施来实现对癌症复发和术后伤残的三级预防。本文通过对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研究,希冀建构一幅20世纪以来英国癌症防控实践活动中的“临床医学模式”向“临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再由“临床—生物医学模式”向“临床—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二次转向的图景。其次,“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大英帝国癌症运动”作为英国最重要的癌症医学研究机构,其在癌症病因、病理结构、临床治疗等方向上的研究为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健康教育特别是防癌教育贯穿了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各阶段和各个层面,其主体涉及民众个体、社会组织和政府三方面,内容更是包括防癌意识的培养、建立在流行病学基础之上的癌症等登记制度以及控烟等多个方面,其开展的纵深直接影响着英国癌症预防体系建设的成败,也是本文重点着墨的内容。

二、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论文提纲范文)

(2)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病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结直肠癌前病变及癌前状态
    1.2 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病机制
        1.2.1 结直肠腺瘤
        1.2.2 炎症性肠病
2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
    2.1 结直肠腺瘤
    2.2 溃疡性结肠炎
    2.3 克罗恩病
3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
    3.1 脾气亏虚为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
    3.2 湿热蕴结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的条件
    3.3 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
4 总结

(3)结直肠肿瘤中定量化粪便潜血检测与SDC2基因甲基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定量化便潜血方法对肠道疾病检测的意义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肠道肿瘤中SDC2 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意义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及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结直肠隆起性病变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深度准确性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术前和病理评估的诊断标准
    四、评价指标
    五、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一、研究对象
    二、LST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三、术前评估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成果
致谢

(6)相关与非相关耳穴贴压对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1.3 结直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1.4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质量的保证
        1.5 门诊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欠佳
        1.6 耳穴贴压在门诊受检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优势
        1.7 耳穴贴压效果的影响因素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假设
    4 理论依据
    5 操作性定义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2.1 对象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样本量估算
        2.7 分组方法
    3 干预方案
    4 研究工具及测量指标
    5 资料收集
    6 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8 伦理学原则
    9 技术路线
结果
    1 研究对象
    2 三组受检者基线资料情况
        2.1 三组受检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基线比较
        2.2 三组受检者疾病与检查相关资料基线比较
    3 三组受检者BBPS评分情况
        3.1 三组受检者BBPS评分的比较
        3.2 三组受检者BBPS总体评分的两两比较
        3.3 三组受检者BBPS左半结肠评分的两两比较
        3.4 三组受检者BBPS右半结肠评分的两两比较
    4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情况
        4.1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比较
        4.2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两两比较
    5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排便情况
        5.1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排便情况的比较
        5.2 三组受检者末次排便时间的两两比较
    6 三组受检者镜检质量情况
        6.1 三组受检者盲肠插管率的比较
        6.2 三组受检者息肉检出率的比较
    7 三组受检者VAS评分情况
        7.1 三组受检者VAS评分的比较
        7.2 三组受检者VAS评分的两两比较
    8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8.1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8.2 三组受检者恶心发生率的两两比较
        8.3 三组受检者腹胀发生率的两两比较
    9 三组受检者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情况
        9.1 三组受检者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的比较
        9.2 三组受检者二次肠道准备意愿率的两两比较
    10 三组受检者耳穴贴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讨论
    1 三组受检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1.1 三组受检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比较分析
        1.2 三组受检者疾病相关资料的比较分析
    2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比较分析
        2.1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有效性的比较分析
        2.2 三组受检者肠道准备耐受性及安全性的比较分析
    3 耳穴特异性作用在改善肠道准备质量上的体现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现状
    1 肠道口服清洁剂
    2 肠道准备效果评价
    3 肠道准备质量影响因素
    4 肠道准备质量改善策略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一、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领域的应用
        二、3D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领域的应用
        三、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中医学在腹部外科术后的应用研究
        一、中医内治法
        二、中医外治法
    第四节 电针足三里的作用机理研究
        一、抗炎作用
        二、镇痛作用
        三、调节胃肠功能紊乱
        四、缓解疲劳
        五、调节免疫功能
        六、改善情志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选择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第二节 观察指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MRI与Revolution CT在形态学上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2.5 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能谱CT多参数成像诊断术前直肠癌TN分期及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的可行性
    3.1 研究对象
    3.2 检查方法
    3.3 淋巴结分组
    3.4 统计学分析
    3.5 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不足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多模态影像学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内镜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分析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病理诊断标准
        1.2.3 临床、病理及内镜资料收集
        1.2.4 参考标准
        1.2.5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SSA/P腺管与正常腺管开口的比较
        1.3.3 SSA/P与TSA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分析
        1.3.4 带黏液帽的SSA/P与HP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分析
        1.3.5 伴或不伴细胞异型性SSA/P的相关因素分析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不同内镜治疗手段治疗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临床、病理及内镜资料收集
        2.2.3 相关定义
        2.2.4 安全性评价
        2.2.5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不良反应情况
        2.3.3 不同内镜切除方式情况
        2.3.4 影响SSA/P完全切除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概念的厘定
    二、学术史的梳理与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与学术价值
    四、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第一章 癌症控制的早期尝试
    第一节 医学界对癌症的早期认识与诊疗实践
    第二节 医学社会化转型与英国癌症预防的起步
    第三节 “文明病”与癌症预防内涵的延展
    小结
第二章 “新健康主义”与癌症病因学预防的建立
    第一节 “生活方式癌”与“新健康主义”的诞生
    第二节 “新健康主义”与社会健康提升计划
    第三节 “新健康主义”的外延与病因学预防的新突破
    小结
第三章 “三早”原则与癌症二级预防
    第一节 “大英帝国癌症运动”的建立与癌症防控模式的转型
    第二节 大众防癌教育与“三早”原则的推广
    第三节 大众防癌教育、病灶自检与癌症二级预防的早期特点
    第四节 高危筛查、社会普查与癌症二级预防的演进
    小结
第四章 手术、化疗和综合疗法与癌症的三级预防
    第一节 根治性乳房切除手术的式微与肿瘤外科手术的转型
    第二节 化疗与第三级预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姑息疗法
    小结
第五章 三级预防视域下英国政府“控烟运动”
    第一节 吸烟致癌与“控烟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二手烟”问题与“控烟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地方“控烟运动”的复杂性与挑战 ——以北爱尔兰地区的控烟实践为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J].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01)
  • [2]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病机探讨[J]. 魏小曼,李柳,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3]结直肠肿瘤中定量化粪便潜血检测与SDC2基因甲基化的应用研究[D]. 韩西.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结直肠隆起性病变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分析[D]. 郭蕾娜. 山东大学, 2020(02)
  • [5]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深度准确性的前瞻性研究[D]. 冯洁.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相关与非相关耳穴贴压对门诊结肠镜受检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对照研究[D]. 门华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D]. 薛玉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邵珣. 江苏大学, 2020(02)
  • [9]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内镜治疗疗效分析[D]. 邓果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10]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D]. 崔一冰. 上海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概念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