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子的安装

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子的安装

一、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韩宝峰,赵世宇,闫涛,罗群,梅桂明[1](2021)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为高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合理参考,对某型号分段绝缘器进行静力学仿真以及模态分析,根据该分段绝缘器的结构特点,建立简化的有限元几何模型;并依据相关标准对分段绝缘器分别施加最大工作负荷31.5 kN以及拉伸破坏负荷下限94.5 kN进行静态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两个工况下的分段绝缘器最大应力值均出现在线夹部分,满足该部分的材料屈服强度,也满足屈服强度较小的底座部分的材料屈服强度,经对分段绝缘器的空气绝缘间隙进行查看,其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空气间隙未发生变化,两侧间隙值均处在438 mm左右,满足了标准中给出的不小于300 mm的要求;另外还分析了该分段绝缘器前9阶的自由模态,给出了各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与振型。

喻旭钢[2](2021)在《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对铁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是实现接触网检测和维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接触网维修质量的首要保障,为确保铁路运营秩序,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应加强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和监测。其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是在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的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随综合检测列车按周期进行检测,对铁路接触网的状态和参数、弓网关系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各接触网设备运营单位根据检测结果,组织对检测发现的接触网硬点、高差、拉出值等问题进行现场复核确认,确认设备存在缺陷后组织处理,初步解决接触网设备运行、检测、维修难分的矛盾,为“状态修”和“精测精修”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弓网综合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作业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各种缺陷类型和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输出的不同类型波形曲线进行研究,分析了波形曲线与接触网各类典型缺陷的对应关系,制定了现场整治消缺方案,为接触网检测、维修提供借鉴指导。

丁宇鸣[3](2021)在《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我国大力发展铁路建设。在建设客运专线和其他铁路线路的同时,还要加强既有铁路技术改造,扩大运输能力。以既有干线为重点,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这代表我国铁路的电化率将持续上升,电气化铁路的规模也将继续飞速扩大。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电气设备,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中获得所需电能。由受电弓和接触网组成的电力系统就叫弓网系统。当受电弓运行通过接触线上的硬点时,常会导致弓网系统出现机械损伤,还会使其发生剧烈振动,造成弓网离线,产生燃弧,加速电器的绝缘损伤,对通信产生电磁干扰,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受流,甚至会造成供电瞬时中断,使列车丧失牵引力和制动力。针对弓网系统的特点,本文以我国电气化铁路面临的接触线硬弯、线夹异常、吊弦松弛等接触网硬点问题为导向,对弓网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特征提取,并结合时频分析、综合评判等技术,提出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指标。为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值信息,避免异常值对检测数据的干扰,提出了高频弓网动态响应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融合变化率和决策树的单点高频异常值滤除方法;基于相对峰值和模糊滤波器的区段异常值诊断方法;融合小波包和低频趋势信息的分片异常值滤除方法。通过对弓网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滤除三种不同类型异常值,并且不会把正常信号误判成异常值,能完整保留正常信号。为提取数据时频特性,提出了基于CEEMDAN-SPWVD的弓网动态响应数据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并与传统时频方法进行了分析效果的对比。相比传统方法,新方法能有效抑制交叉项的干扰,验证了新时频分析方法的优势。对各种类型的典型硬点进行了时频联合分析,得到了接触线硬弯、各种零部件或其线夹状态异常、绝缘器状态异常、锚段关节过渡不平滑以及刚性接触网状态异常各自对应的响应频率范围。为后续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关键参数确定提供了依据。根据振动信号响应特性,提出了诊断硬点的接触网边际指数法(Catenary Marginal Index,CMI)和接触网冲击指数法(Catenary Impact Index,CII)。发现两方法分析原理相似,而且硬点诊断效果非常相近。但对同一段数据,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计算时间远小于边际指数法,计算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接触网冲击指数法明显要比边际指数法更适合工程在线应用。针对接触网冲击指数法的滑动窗长的影响和归一化的效果进行了实例分析,根据单次冲击振动衰减特征以及实例分析结果得到最优的时域滑动窗长,并且以不同窗长计算的移动有效值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通过计算同一路段多次不同速度检测的接触网冲击指数,验证了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能够有效的消除车速对硬点诊断的影响,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利用接触网冲击指数法评判冲击性接触网硬点对弓网性能的影响,相比以弓网动态响应数据的幅值评判,接触网冲击指数能有效减少各种随机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影响。根据一般区段和绝缘器接触网冲击指数的第95百分位数,确定了不同类型区段的接触网冲击指数阈值。对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状态分析结果进行了现场实测复核,复核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接触网硬点。

张伟[4](2020)在《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铁接触网的规模日渐庞大,加之接触网设备众多、组成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导致高铁接触网运营维护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前的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对接触网设备管理较为粗放,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反映所有接触网设备的真实面貌,无法实现接触网设备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及检修执行进度的可视化校核,导致接触网检修效率低,经济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精细化的检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高其运营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以接触网为核心,以股道为单位,囊括所有接触网设备类型的接触网组织管理模型。以“杆号标准划分、股道单位编组”为原则,研究了接触悬挂、分段绝缘器、绝缘子、避雷器、隔离开关等单股道设备,以及线岔、硬横跨、软横跨等多股道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型,进而建立了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实现了接触网设备物有所属,为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与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2)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以《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规定的预防性检修周期为依据,对其检修周期进行弹性拓展,以设备编制状态为决策变量,以超周期惩罚费用与检修路径代价为优化目标,结合多目标规划中的分层序列法思想设计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现了检修任务细分,有效加强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3)研究了一种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通过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可靠性建模,考虑设备运行可靠度的时变性,应用以设备状态为中心的视情检修策略,在设备运行可靠度约束之下确定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运行极限状态、役龄回退等编制基础,以设备运行可靠度最大与检修路径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解决因设备运行可靠度时变造成的“检修过剩”与“检修不足”,更加符合检修工作要求,提高了检修质量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4)在前述基础上进行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基于B/S与C/S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确立了IIS+ASP.NET+SQL Server的网站开发环境配置和基于Visual LISP语言的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依据高铁接触网精细化管理模型对系统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建立单元化、关系型接触网设备云数据库,最后运用模块设计思路,确立系统具体结构模块,细划模块功能,实现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

王小兵[5](2019)在《特殊地段接触网分段绝缘器设计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某客运专线联调联试期间接触网检测超限值的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对该特殊地段接触网分段绝缘器位置设置进行设计优化,将分段绝缘器改造为绝缘锚段关节,满足了相应的功能需求,并对新建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参考建议。

韩乐佳[6](2019)在《电气化铁路不断电过分相电磁暂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交流单相工频换相供电方式,为避免相间短路,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都设置一个电气隔离装置,即电分相。目前,常见的自动过分相方式均存在一定的过电压、铁磁谐振和励磁涌流的暂态问题,危害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此外,自动过分相的断电时间长会导致列车速度明显降落,影响运输效率,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安全、可靠且断电时间较短的自动过分相技术。首先,梳理了自动过分相的常见方案及其技术特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确定重点研究两种改进的自动过分相方案:采用电子开关代替真空断路器的地面开关过分相方案和基于两电平变流器的柔性过分相方案。这两种方案都具有断电时间短、能有效地抑制暂态过电压等优点,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方案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后,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过分相方式,总结了已投入运行的三种自动过分相方式和正在研究阶段的各新型过分相方式的技术特点。深入调研了在过分相过程中常见的暂态问题,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了过电压现象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并从理论角度对过分相的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了解析与研究。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列车过分相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计算选取了牵引供电系统和列车主电路模型的参数。针对电子开关过分相方案,提出了用一组反并联IGBT代替真空断路器的地面开关过分相方式,通过对比仿真与实测数据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计算了该方案的最小断电时间并给出了在该时间下的仿真结果,分析了开关合闸角度与过电压水平之间的关系。针对暂态过电压现象,提出了并联阻容保护装置的抑制措施,并仿真验证了其在不同合闸角度与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有效性。针对柔性过分相方案,选取了两电平变流器作为柔性装置的主电路结构,搭建了该方案下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变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表明,电子开关过分相方案能够削弱操作过电压问题,且能够缩短列车的断电时间。并联阻容保护装置的抑制方案能够有效抑制不同合闸角度与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暂态过电压。柔性过分相方案能够良好的实现列车不断电过分相过程,且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暂态现象出现。

范雪琳[7](2019)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多故障抢修应急调度》文中认为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气化水平的发展,电气化铁路以更强的运力优势成为现代化铁路的主流类型。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当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发生严重事故时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于危及人身安全。当事故发生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救援物资以及救援人员运送至事故点,对事故进行抢修。本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的资源调度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铁路应急抢修模型、路径规划、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铁路突发事故的相关规程,对我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抢修建立初步的认识;对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的原理及优化流程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综合考虑了事故点地理位置对全局抢修的影响以及事故点对资源的应急需求程度,提出了一种以全局因道路中断造成的损失最小及应急控制度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模型,并改进Floyd算法以解决变节点状态下的最短路径问题,运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仿真算例的计算获得了最优调运方案,体现了所提模型在变节点状态情况下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抢修在各种事故下的资源需求状态,对事故情况、任务种类、抢修小队和物资种类进行了量化,描述了其在抢修过程中的需求参数以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分配适应度概念来体现事故情况、运送物资、抢修小队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在考虑分配适应度的前提下,以全局因道路中断造成的损失最小及应急控制度最大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分配适应度问题。采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资源调度方案和小队派遣方案。

黄涛[8](2019)在《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气化铁道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在电气化铁道中跨线、集装箱等设备工作时通常位于车辆上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机车连续受流且作业时接触线从工作位置较快移开,作业结束后能较快返回的移动式接触网。首先,本文介绍了移动接触网的研究现状。紧接着在深入研究移动接触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应的参数、指标以及自动、手动和检修三种控制方式,探讨了移动接触网与固定接触网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取电、互锁控制等。其次,对移动接触网的设计及架设也做了相应的分析。最后,本文结合西门子S7-300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移动接触网的控制系统包括硬件配置、系统资源分配、PLC外部接线图以及系统控制程序等逐一做了详细的阐述,并运用S7-300 PLC编程语言对移动接触网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移动接触网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对移动接触网控制的编程正确,且结构设计合理。电气化铁道中移动接触网的运用为其运输、作业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电气化铁道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非常重要。

姜敏[9](2019)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应用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施工技术,实现利用"V型天窗"完成新渡线锚段分解架设,既有渡线锚段分解拆除工作;"垂直天窗"内既有渡线短锚段、既有分段绝缘器拆除与新渡线长/短锚段对接、新分段绝缘器安装有机结合、同步完成,利用一个"垂直天窗"即可完成一组分段绝缘器的更换。

卫永刚[10](2019)在《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朔黄铁路西起神池南站东至黄骅港站,与黄万线和黄大铁路相连,构成了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是国家能源集团运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朔黄铁路2017年完成煤炭运量29 194万t,2018年计划完成煤炭运量3.05亿t,2万吨重载列车按照运行图日均开行32对,远期煤炭运量稳定在4亿t。新的运输形势,朔黄铁路既有牵引供电系统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扩容改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电气化重载铁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的重载发展过程。针对朔黄铁路目前的运量,指出了既有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过负荷、变电所功率因数过低和末端电压低等问题。然后从牵引变压器增容改造、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接触网改造方案、接触网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将既有直供加回流区段的供电方式改造成AT供电方式,实现全线AT供电方式的贯通,并根据需要新增设AT所,增强了供电能力。对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增容改造进行了电气仿真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对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进行了前景展望。

二、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建立
    1.1 分段绝缘器模型简化
    1.2 建立分段绝缘器有限元模型
    1.3 设置材料参数
2 分段绝缘器的静力分析
    2.1 载荷工况的设定
    2.2 应力分析
        2.2.1 最大工作负荷情况
        2.2.2 拉伸破坏负荷情况
        2.2.3 结果分析
    2.3 分段绝缘器的空气间隙
3 分段绝缘器的模态分析
    3.1 模态理论
    3.2 模态结果分析
4 结论

(2)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检测技术发展
        1.2.2 国内检测技术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介绍
    2.1 组成和功能
        2.1.1 组成
        2.1.2 功能
    2.2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部分
        2.2.1 弓网动态作用参数检测系统结构
        2.2.2 检测原理
    2.3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部分
        2.3.1 系统结构
        2.3.2 检测原理
    2.4 供电参数检测部分
        2.4.1 系统结构
        2.4.2 检测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1C检测分析作业流程
    3.1 检测计划及添乘
        3.1.1 检测计划编制
        3.1.2 检测列车添乘
        3.1.3 检测数据接收
    3.2 检测数据分析
        3.2.1 数据分析要求
        3.2.2 数据分析步骤
        3.2.3 数据评价标准
    3.3 缺陷闭环管理
        3.3.1 检测缺陷复核
        3.3.2 复核数据分析
        3.3.3 整治方案制定
        3.3.4 检测缺陷整治
        3.3.5 整治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典型缺陷分析
    4.1 拉出值缺陷
        4.1.1 某线路接触网拉出值缺陷情况
        4.1.2 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4.1.3 调查情况
        4.1.4 现场复核
        4.1.5 原因分析
        4.1.6 维修方案
        4.1.7 检测复核情况
        4.1.8 总结
    4.2 接触线高度缺陷
        4.2.1 某线路接触线最小高度缺陷情况
        4.2.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2.3 调查情况
        4.2.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2.5 原因分析
        4.2.6 维修方案
        4.2.7 检测复核情况
        4.2.8 总结
    4.3 接触线高差缺陷
        4.3.1 某线路接触线高差缺陷情况
        4.3.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3.3 调查情况
        4.3.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3.5 原因分析
        4.3.6 维修方案
        4.3.7 检测复核情况
        4.3.8 总结
    4.4 弓网接触压力缺陷
        4.4.1 某线路接触力缺陷情况
        4.4.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4.3 调查情况
        4.4.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4.5 原因分析
        4.4.6 维修方案
        4.4.7 检测复核情况
        4.4.8 总结
    4.5 接触线硬点
        4.5.1 某线路接触线硬点缺陷情况
        4.5.2 调查情况
        4.5.3 原因分析
        4.5.4 维修方案
        4.5.5 检测复核情况
        4.5.6 总结
    4.6 燃弧缺陷
        4.6.1 某某线燃弧缺陷情况
        4.6.2 检测数据分析情况
        4.6.3 调查情况
        4.6.4 现场数据复测情况
        4.6.5 原因分析
        4.6.6 维修方案
        4.6.7 检测复核情况
        4.6.8 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检测数据应用情况
    5.1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
        5.1.1 某某铁路接触网设备概括
        5.1.2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项目
        5.1.3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情况
        5.1.4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实施效果
        5.1.5 某某铁路标准线建设验收情况
    5.2 通过分析1C检测数据防止弓网事故
        5.2.1 事件概况
        5.2.2 对比分析过程
        5.2.3 处置结果
        5.2.4 后续保障措施
    5.3 对某某高铁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分析
        5.3.1 接触网动态性能评价方法
        5.3.2 某某高铁CDI情况
        5.3.3 接触网动态性能指数(CDI值)评分偏低原因分析
        5.3.4 整改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弓网动态检测应用
        1.2.2 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
        1.2.3 数据特征分析
        1.2.4 接触网状态评价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弓网动态响应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
    2.1 高频弓网动态响应异常数据处理流程
    2.2 单点高频异常值滤除方法
    2.3 区段异常值滤除方法
    2.4 分片异常值滤除方法
    2.5 实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弓网动态响应时频联合分析
    3.1 CEEMDAN原理
    3.2 SPWVD原理
    3.3 基于CEEMDAN-SPWVD的弓网动态响应时频联合分析方法
    3.4 CEEMDAN-SPWVD与传统时频方法对比分析
    3.5 基于弓网动态响应数据的典型硬点的时频分布特征
        3.5.1 接触线硬弯
        3.5.2 各种零部件或其线夹状态异常
        3.5.3 绝缘器状态异常
        3.5.4 锚段关节过渡不平滑
        3.5.5 刚性接触网状态异常
    3.6 本章小结
4 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
    4.1 诊断硬点的接触网边际指数法
    4.2 诊断硬点的接触网冲击指数法
        4.2.1 基于FFT-IFFT的带通滤波方法
        4.2.2 有效值快速计算方法
    4.3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与边际指数法的比较
    4.4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
        4.4.1 滑动窗长的影响
        4.4.2 归一化的效果
    4.5 接触网冲击指数阈值选取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接触网冲击指数法应用实例分析
    5.1 接触线硬弯
    5.2 接触线扭面
    5.3 接触线划伤
    5.4 吊弦线夹或吊弦状态异常
    5.5 接触线接头线夹状态异常
    5.6 电连接或其线夹状态异常
    5.7 中心锚结线夹或锚结绳状态异常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高铁接触网检修编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的研究
    2.1 接触网系统的组成
    2.2 高铁接触网设备组织管理模型
        2.2.1 接触网设备宏观组织管理模型
        2.2.2 接触网设备微观组织管理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3.1 建模基础
        3.1.1 建模要素
        3.1.2 问题描述
        3.1.3 前提及假设
    3.2 模型构建
        3.2.1 参数及变量说明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3 模型求解策略
        3.3.1 求解算法设计
        3.3.2 算法步骤及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4.1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接触网设备建模
        4.1.1 时变可靠度
        4.1.2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检修决策模型
    4.2 建模基础
        4.2.1 问题描述
        4.2.2 接触网设备可靠性模型
        4.2.3 检修役龄回退
        4.2.4 设备极限状态
        4.2.5 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
        4.2.6 前提及假设
    4.3 接触网状态检修编制模型构建
        4.3.1 参数及变量说明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模型求解策略
        4.4.1 求解算法设计
        4.4.2 算法步骤及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设计
        4.5.2 结果分析与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目标用户分析
        5.1.2 功能需求分析
    5.2 系统开发架构设计
        5.2.1 系统整体架构
        5.2.2 系统开发架构
    5.3 系统具体模块设计
        5.3.1 网站主系统
        5.3.2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5.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5 网站主系统实现
        5.5.1 系统管理模块
        5.5.2 检修管理模块
        5.5.3 设备数量统计模块
        5.5.4 检修情况统计模块
        5.5.5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
    5.6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实现
        5.6.1 系统设置模块
        5.6.2 线条状设备模块
        5.6.3 点状单项设备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特殊地段接触网分段绝缘器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检测状态
3 设计概况
4 检测参数值分析
    4.1 接触力分析
    4.2 硬点分析
    4.3 燃弧时间分析
    4.4 结论
5 设计优化
    5.1 现场优化
    5.2 优化方案优点
    5.3 优化后状态检测
6 结语

(6)电气化铁路不断电过分相电磁暂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电气化铁路过分相技术
    2.1 牵引供电概述
        2.1.1 牵引供电系统
        2.1.2 电分相
    2.2 电分相实现方式
        2.2.1 器件式电分相
        2.2.2 锚段关节式电分相
    2.3 过分相方式
        2.3.1 传统过分相方式
        2.3.2 新型过分相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电气化铁路过分相暂态现象分析
    3.1 常见过分相暂态问题
        3.1.1 暂态过电压
        3.1.2 铁磁谐振
        3.1.3 励磁涌流
        3.1.4 暂态问题的发生概率
    3.2 过分相暂态过电压分析方法
        3.2.1 过分相暂态过程
        3.2.2 过分相暂态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列车过分相电磁暂态建模
    4.1 牵引供电系统参数设计
        4.1.1 牵引变压器参数
        4.1.2 牵引网参数
    4.2 列车主电路模型
        4.2.1 车顶高压电路模型
        4.2.2 电压互感器模型
        4.2.3 机车主变压器模型
        4.2.4 牵引变流器模型
    4.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过分相仿真建模
        4.3.1 列车在过分相过程中的位置表示
        4.3.2 仿真模型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电子开关过分相方案研究
    5.1 电子开关分相装置建模
    5.2 电子开关过分相暂态仿真
        5.2.1 列车主电路模型验证
        5.2.2 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5.2.3 电子开关模型验证
        5.2.4 电子开关过分相方案的仿真
        5.2.5 不同合闸角度下的过电压水平
    5.3 再生制动工况仿真
        5.3.1 制动工况的仿真模型
        5.3.2 再生制动工况下的仿真结果
    5.4 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案
        5.4.1 阻容保护装置原理及参数选择
        5.4.2 阻容保护装置有效性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柔性过分相方案研究
    6.1 柔性过分相方案
        6.1.1 技术分析
        6.1.2 拓扑结构选择
    6.2 两电平式柔性过分相装置建模
    6.3 仿真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多故障抢修应急调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抢修
        1.2.2 资源调运模型研究
        1.2.3 最短路径算法
        1.2.4 优化算法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铁路应急管理体系
    2.1 铁路应急事故抢修
        2.1.1 铁路事故分类
        2.1.2 事故抢修流程
        2.1.3 抢修应急资源
        2.1.4 应急抢修组织
        2.1.5 应急通信配合
    2.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要求
        2.2.1 接触网结构
        2.2.2 抢修组织与处置
        2.2.3 机具材料
    2.3 常见接触网故障判断查找方法
    2.4 常见接触网故障抢修方案
        2.4.1 接触线断线
        2.4.2 承力索断线
        2.4.3 支柱折断
        2.4.4 供电线、加强线断线
        2.4.5 分相绝缘器故障
    2.5 接触网常用抢修工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节点状态铁路事故应急资源调度模型
    3.1 模型条件
        3.1.1 资源运输情况
        3.1.2 阶段性资源到达情况
        3.1.3 事故点抢修进程
        3.1.4 物资调度流程
        3.1.5 模型条件假设
    3.2 数学模型
        3.2.1 应急抢修资源调度方案
        3.2.2 应急控制度
        3.2.3 路径中断造成损失
    3.3 判断节点通断状态的改进Floyd算法
        3.3.1 改进Floyd算法概念
        3.3.2 算例仿真
    3.4 多目标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
    3.5 案例分析
        3.5.1 案例参数
        3.5.2 计算流程
        3.5.3 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分配
    4.1 铁路抢修资源分配基本原则
    4.2 电气化铁路故障参数关系
    4.3 分配适应度
        4.3.1 小队适应度
        4.3.2 物资适应度
        4.3.3 分配适应度影响
    4.4 抢修资源调度流程
    4.5 案例分析
        4.5.1 案例参数
        4.5.2 计算流程
        4.5.3 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移动接触网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设计依据
        1.3.2 主要工作
2 移动接触网
    2.1 移动接触网的结构
    2.2 移动接触网的原理
    2.3 移动接触网工作的三种状态
    2.4 移动接触网的取电过程
    2.5 移动接触网的互锁控制
    2.6 移动接触网的设计
    2.7 移动接触网的架设
    2.8 移动接触网的其他结构形式
3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设计
    3.1 PLC简介
    3.2 移动接触网PLC控制系统设计
        3.2.1 S7-300 PLC介绍
        3.2.2 系统要求
        3.2.3 系统方案比较
        3.2.4 系统总体结构
        3.2.5 系统硬件设计
        3.2.6 系统软件设计
4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仿真研究
    4.1 初始位状态仿真
    4.2 自动控制方式仿真
    4.3 手动控制方式仿真
    4.4 检修运行仿真
5 基于PLC的移动接触网系统运行测试
    5.1 软件测试
    5.2 硬件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移动接触网PLC控制程序

(9)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更换传统施工技术
2 国内现状
3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施工技术
    3.1 施工工艺
    3.2 施工方法
        3.2.1 道岔定位更换
        3.2.2 既有渡线锚段分解下锚
        3.2.3 新渡线锚段分解后长度测量
        3.2.4 新渡线分解后长锚段架设, 既有渡线分解后长锚段拆除
        3.2.5 新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终端头制作
        3.2.6 新渡线短锚段张力预制
        3.2.7 新渡线短锚段及新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
        3.2.8 悬挂调整, 送电运营
4 结语

(10)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二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电气参数计算
    2.1 朔黄铁路概况
        2.1.1 朔黄铁路基本资料
        2.1.2 主要技术标准
        2.1.3 机务设备情况
    2.2 牵引供电电气参数计算
        2.2.1 供电量计算
        2.2.2 变电所变压器容量计算
        2.2.3 牵引网末端电压水平
    2.3 接触网参数计算
        2.3.1 接触网简介
        2.3.2 接触网负载计算
        2.3.3 接触网载流能力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
    3.1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状况介绍
        3.1.1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设备改造情况
        3.1.2 既有牵引变电所
        3.1.3 分区所、开闭所
        3.1.4 接触网运行现状
    3.2 牵引变压器增容改造
        3.2.1 牵引变压器类型
        3.2.2 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确定条件
        3.2.3 牵引变压器计算容量、校核容量
        3.2.4 牵引变压器安装容量
        3.2.5 自耦变压器安装容量
    3.3 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
        3.3.1 牵引网导线现状
        3.3.2 牵引网导线更换方案
    3.4 接触网改造方案
        3.4.1 沿线主要工点
        3.4.2 接触网改造主要工程内容
        3.4.3 接触网悬挂类型
        3.4.4 线材选择
        3.4.5 主要技术数据
        3.4.6 接触网承导线施工方案
    3.5 朔黄铁路扩容项目接触网施工安装图
    3.6 朔黄铁路扩容项目接触网施工工艺
        3.6.1 零件
        3.6.2 拉线安装
        3.6.3 定位器及定位装置
        3.6.4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3.6.5 吊弦安装
        3.6.6 接触悬挂
        3.6.7 补偿装置安装
        3.6.8 电连接
        3.6.9 分相绝缘器
        3.6.10 分段绝缘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仿真分析
    4.1 朔黄铁路复线AT供电方式电气图
    4.2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仿真模型
    4.3 空载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4.4 HXD1 电气参数仿真电路图
    4.5 有载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4.6 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方案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造方案中采用的新技术
    5.1 新型紧固件的应用
    5.2 变电所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
        5.2.1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整体结构
        5.2.2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功能实现
        5.2.3 变电所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5.3 牵引供电6C系统的应用
        5.3.1 C系统简介
        5.3.2 6C系统的重要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器的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铁路接触网分段绝缘器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J]. 韩宝峰,赵世宇,闫涛,罗群,梅桂明. 电气化铁道, 2021(S1)
  • [2]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D]. 喻旭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弓网动态响应的接触网硬点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D]. 丁宇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5]特殊地段接触网分段绝缘器设计优化研究[J]. 王小兵. 电气化铁道, 2019(06)
  • [6]电气化铁路不断电过分相电磁暂态研究[D]. 韩乐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多故障抢修应急调度[D]. 范雪琳. 燕山大学, 2019(05)
  • [8]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D]. 黄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9]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渡线及分段绝缘器整体更换施工技术研究[J]. 姜敏. 机电信息, 2019(02)
  • [10]朔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扩容改造技术方案设计[D]. 卫永刚.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浅谈电气化铁路分段绝缘子的安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