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再生资源”的几种定义

浅谈“可再生资源”的几种定义

一、对“再生资源”几种定义的简略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欣义[1](2021)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动态变迁及协同管理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再生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再生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同时,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动态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在刻画其再生资源产业动态变迁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再生资源产业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优化管理模型以促进本地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这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江苏省商务厅获取的再生资源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数据,以江苏省的7,734家在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和EViews软件,首先分别刻画了江苏省所有在营再生资源企业、经营不同类别可回收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三个不同环节的再生资源企业的动态变迁特征,包括企业数量分布特征、集聚特征、发展趋势等,然后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尝试提出促进江苏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得出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迁特征;进一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再生资源企业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得出科技创造力水平、交通通达性、对外开放程度、区域经济情况是影响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时空变迁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且有从南往北迁移发展的趋势;(2)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由分散集聚发展为集中集聚,表明再生资源企业逐步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3)不同类别的再生资源企业发展趋势相同,总体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发展的趋势;(4)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的时空变迁主要受科技创造力水平、交通通达性、对外开放程度、区域经济情况这四个因素的影响;(5)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的动态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刻画,一定程度上为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丰富再生资源产业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陶仁振[2](2017)在《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及运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生产、大量浪费、大量废弃”是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大特征,其在保证经济活动快速增长和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乃至威胁人类生存的五大问题。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缓解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是我国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也是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高度集中的产地,其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也更加突出,2014年京津冀地区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北京0.5亿吨、天津0.2亿吨,河北15.7亿吨,主要再生资源产量:北京550万吨、天津360万吨、河北1080万吨。因此探究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探究了国内外针对再生资源产业以及创新生态的研究现状,对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进行综述。2)本文基于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层面探究其创新生态战略及运作实施,以天津为例,选取教育程度、技术密集度、消费购买力、交通成本、地方保护、政府支持等十个指标,通过《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等收集数据,借助SPSS软件,定量分析各指标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性。3)以在线零售商为例,创新性研究其回收策略,构建了考虑消费者参与的三种不同回收策略:两阶段回收策略、竞争型回收策略以及“合作型”回收策略,并构建其回收模型,探究不同回收策略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4)通过研究提出以天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再生资源协同回收利用体系及其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发现:1)劳动力成本、教育程度、交通成本、人口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均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呈正相关,但是地方保护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相关系数较低,其他较高,从高到低分别为:政府支持、教育程度、消费购买力、技术密集度、交通成本、国内生产总值、当地总人口、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水平、地方保护。2)以在线零售商为主体,构造了消费者参与的废旧产品三种回收策略:两阶段回收策略、竞争型回收策略以及合作型回收策略。不同的回收策略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不同,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促进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原消费者与在线零售商密切合作。3)天津是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需要以天津为中心构建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的协同回收体系,同时为了促进创新生态战略的顺利运作与实施,需要仿照“大伦敦议会”构建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协会,并赋予其一定行政权力。

白如山,曾承[3](2012)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7-2011年)发表的90篇有效专业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Excel和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从论文数量、研究学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作者来源等方面对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文献数量看,尽管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但研究成果依然偏少.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看,目前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的主题较为单一且同质化趋势明显,而研究方法重思辨轻实证现象突出,研究文献来源地区分布较为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江苏、湖南4省,呈现失衡现象,据此提出对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深入研究的建议.

李健,唐燕,张吉辉[4](2012)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着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均与再生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正相关,是近期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最后,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聚集的建议。

唐燕[5](2012)在《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分析与调控》文中研究指明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的新兴产业,为资源再生利用指出了产业化发展道路,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再生资源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系统面临影响因子不确定、系统节点不紧密、调控效果不显着等亟待解决的脆性问题。为减弱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需要对系统进行脆性因子识别、脆性程度评价与调控效果检验,构建稳定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分析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基本特征。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研究,对再生资源产业概念进行了界定,使用空间基尼系数、Hoover指数、EG系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时间、产品链三个维度对产业系统的发展模式、规模演变和结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2.辨识再生资源产业系统的脆性因子。从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初步确定脆性因子构成,并结合该产业基本特征修正脆性因子模型,运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独立影响分析与综合影响分析,找出影响系统脆性的关键性因子。3.评价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程度。在系统脆性关联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分解为供应、回收、资源化和市场化四个子系统,细分各层次脆性评价指标,结合突变级数法和双枝模糊理论,利用模糊接吻函数、促进-抑制隶属度等方法,构建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评价准则、不同系统层次的脆性评价结果。4.构建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多维临界调控模型。按照多维临界调控目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动态反馈视角下的因果关系分析,阐述各要素之间的性质和整体框架,建立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调控模型,检验了模型表达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进行模型仿真,探寻降低系统脆性的调控策略。5.应用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研究结果。以天津市再生资源产业为实例,阐述产业发展规模、物流运输能力、能源终端消费等现状,测度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发展趋势,并对该产业系统各层次的脆性程度分别进行评价和排序,最后提出了天津市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措施。

鲁波[6](2012)在《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带动下,全球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由此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求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的。随着全球的原生伴生矿产资源加速消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天然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城市的可利用废弃物正在不断积累,可以从中提炼出各种有色金属、钢、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因此,“城市矿产”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国外发达国家对这一产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我国目前也增加了对“城市矿产”产业的重视力度,在国内各地批准了若干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实验区。湖南省泪罗市作为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研究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能为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发展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建议意见,也能为全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文本借鉴了国内外有关种群生态学在区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泪罗“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来探讨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研究国内外对“城市矿产”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然后,调查国内外“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案例,并且对于泪罗“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借鉴种群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预测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的发展;以种群中的“生态位”概念为依托来建立“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生态位”测度模型,以“城市矿产”特有的指标数据来测量国内主要的“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的生态位测度,并且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种群生态学中的竞争、互利和捕食模型在“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中的应用,以图形分析为基础进行定性研究,从而进一步为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提出意见。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建议未来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的措施是要规划者创新发展思维,革新发展模式,制定详细规划,从影响“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着手,扩大城市矿产回收种类,加强城市矿产产业链和深加工企业建设,从废旧物品回收、加工、管理、政策、人才、创新、基础设施等各个环节实施配套升级,使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从整体功能和产业衔接上得到整体性提升,最终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体。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分析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得出本文的结论。

郭庭政[7](2009)在《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循环经济是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的解决资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再生产业是循环经济物质代谢形成闭环循环的唯一逆向物流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成功推进循环经济的关键。本世纪以来,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纷纷规划建设,但产业总体经营秩序混乱、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低下、二次污染问题严重,一些新建产业园区往往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尽快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模式,以加速产业优化和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诸多产业中的成功案例,为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方向。基于此,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和形成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本文从基本概念界定入手,以产业集群形成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基础,解析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特征,并基于此从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外部性理论视角和全球价值链视角,深度剖析了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原因,并结合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定量辨识结果,认为集群化发展模式是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在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发展可行的结论下,展开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探究。本文借助产业集群形成的丰富理论和诸多产业集群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遴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资源再生产业特征进行推理分析,设计专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研测量,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构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该模型由14个关键影响因素构成,分为聚集影响因素和区位影响因素两个维度下的5个主因子:政府干预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供需因子、成本因子和市场特征因子,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再次,借助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区位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构建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区资源需求产生的拉动力、低运输成本的吸引力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推动力,是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主要动力源。综合考虑相应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结果,对其他区位影响因素进了取舍和大胆预测,构建了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理论模型,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宏观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最后,结合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分别在政府、中介组织机构和集群成员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唐珍妮[8](2009)在《汩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汨罗市作为我国循环经济重要领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基地,已初步建立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加工利用系统和废弃物资无害化处置系统,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面向“十一五”的新时期,汨罗市必须针对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两散一低”问题,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制建设,结合技术开发体系、创新网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谋划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未来发展战略。从分析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进行了研究,指明了管理体制的薄弱和立法的不足。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立法的建议。构建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制度必须确立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立法指导思想,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还必须遵循一些主要的原则,如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平等协作和公众参与原则等。具体的法律制度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划与计划制度、环境押金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制度等内容。

王东[9](2008)在《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的“中国的奇迹”。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遭遇了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这两个世界性难题。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果断地做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其中,再生资源产业是重中之重,而再生金属产业又是其至关重要的内容。中国的再生金属产业正成为全球再生金属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迅速而又面临重大挑战的行业,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亦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再生金属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再生金属产业本身,还是对整个国家经济而言都至关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再生金属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链分析法探讨了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竞争模式,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自主发展模式在政府作用、发展路径、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而又对中国再生金属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即阐述了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威胁、优势及劣势。认为我国再生金属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应将“适度主导”与“适度开放”有机统一,抓住“主导”这个主旋律并坚定地走“开放”这条必由之路。从而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再生金属产业主导开放型的再生金属园区发展模式,并阐明了新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确立发展新模式的理由以及新模式的内容。之后对我国再生金属回收再利用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实施我国再生金属产业主导开放型的再生金属园区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

王郁[10](2006)在《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不断寻求控制污染、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手段。除了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控制手段运用之外,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OECD国家还大量运用了间接的经济手段,其中环境税作为一种集技术性、经济性、法律性等特性于一体的综合手段在许多国家的环保领域取得了卓然的成效。有鉴于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税收法律手段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对环境税先行国家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以期对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体系创建起到启示与警示之用。本文首先对环境税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以使读者对相对陌生的“环境税”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文章继续从理论上入手对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施之必要性进行分析:从经济角度来分析,环境税在解决“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存在优势,征收环境税可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促使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从法律原则视角来分析,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不仅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体现,还是税法基本原则的体现,并且有助于实现环保法和税法的目标,即污染者付费、预防环境污染、实现公平、公正等。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实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优点所在,还从现实情况分析了环境税所带来的有效作用,以支持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施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介绍、论述了世界环境税先行国家的环境税制。文章首先对世界各国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之后选取了代表高、中、低发展水平的五个国家——丹麦、荷兰、瑞典、美国、韩国,对其环境税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效果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环境税先行国家实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经验教训,包括环境税制的设计目的、原则、税种设计、优惠政策、征收对象、征管主体以及可接受性、单边出口税等方面的内容。“前车之鉴”带来的无论是好经验、还是坏教训,对于我们这些“后来人”来讲都是有益的,它们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的速度。

二、对“再生资源”几种定义的简略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再生资源”几种定义的简略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动态变迁及协同管理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文献述评
    2.4 概念界定
        2.4.1 再生资源
        2.4.2 再生资源企业
    2.5 理论基础
        2.5.1 循环经济理论
        2.5.2 产业链理论
        2.5.3 空间动态变迁
        2.5.4 空间优化调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研究方法
        3.3.1 核密度分析法
        3.3.2 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3.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的时空变迁
    4.1 再生资源企业的时空变迁特征
        4.1.1 再生资源企业的数量分布
        4.1.2 再生资源企业的集聚特征
        4.1.3 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趋势
    4.2 各类型再生资源企业的时空变迁特征
        4.2.1 各类型再生资源企业的数量分布
        4.2.2 各类型企业的集聚特征
        4.2.3 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4.3 各环节再生资源企业的时空变迁特征
        4.3.1 各环节再生资源企业的数量分布
        4.3.2 各环节再生资源企业的集聚特征
        4.3.3 各环节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趋势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
    5.1 再生资源企业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识别
    5.2 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江苏省再生资源企业发展模型构建及预测
    6.1 模型构建
    6.2 实证分析
    6.3 模型预测及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及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创新生态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产业战略
    2.4 再生资源产业的界定及内涵
第三章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
    3.1 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制定与实施
    3.2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3.3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3.4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制定
第四章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的运作与实施
    4.1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4.2 实施策略—以在线零售商为例
    4.3 运作协调模式
第五章 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支撑体系
    5.1 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5.2 科技教育创新体系建设
    5.3 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资源产业概念界定
2 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2.3.1 产业集中度分析
        2.3.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程度空间分布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主要影响因素
    3.2 计量模型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
        3.3.2 固定效应分析
4 结论

(5)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分析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
    2.3 产业经济理论
    2.4 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三章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分析
    3.1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概念界定
    3.2 空间维度下的系统发展模式分析
    3.3 基于时间维度的系统发展演变分析
    3.4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结构分析
    3.5 基于产业聚集度的系统发展变动趋势分析
第四章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因子辨识
    4.1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定义
    4.2 脆性因子初步分析
    4.3 脆性因子选择及预处理
    4.4 计量模型构建
    4.5 影响效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评价
    5.1 系统脆性关联结构分析
    5.2 评价方法对比和选择
    5.3 基于双枝模糊集的突变级数法
    5.4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评价模型
第六章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多维临界调控
    6.1 多维调控目标
    6.2 系统脆性风险预警设计
    6.3 动态反馈视角下的多维临界调控
    6.4 系统调控策略设计
第七章 天津市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分析与调控
    7.1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7.2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发展趋势
    7.3 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评价
    7.4 天津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途径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本文研究基本框架
2 国内外“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经验与借鉴
    2.1 国外“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现状
    2.2 国内“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现状
    2.3 对于汨罗“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3 种群生态学角度下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
    3.1 “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和生物种群的类比分析
    3.2 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3.3 汨罗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
    3.4 种群生态学模型下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增长预测
4 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的“生态位”分析
    4.1 产业集群“生态位”的内涵
    4.2 “城市矿产”产业集群生态位测度指标选取及权重赋予
    4.3 数据运算及计算结果
    4.4 结果分析与评价
5 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企业的种群生态平衡分析
    5.1 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企业竞争与互利动力关系研究
    5.2 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企业上下游企业动力关系研究
    5.3 基于生态平衡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链建设
6 基于种群生态学视角下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升级措施
    6.1 构建新型“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6.2 扩展“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基因库”
    6.3 加强泪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6.4 推进辐射中南地区的“三个市场”建设
    6.5 促进“城市矿产”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产品增值
    6.6 完善环保设施建设,防止“二次污染”
    6.7 提供完善的组织和保障体系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概念解析
        2.1.1 资源与再生的讨论
        2.1.2 资源再生产业的界定
        2.1.3 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
        2.1.4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定义
    2.2 理论基础述评
        2.2.1 产业集群形成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3 资源再生产业特征解析与集群成因分析
    3.1 资源再生产业特征解析
        3.1.1 基于产业链的资源再生产业特征分析
        3.1.2 资源再生产业市场波动性分析
        3.1.3 资源再生产业的环境绩效分析
    3.2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成因分析
        3.2.1 产业集群形成条件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3.2.2 外部性理论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3.2.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3.3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辨识研究
        3.3.1 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辨识方法选择
        3.3.2 我国资源再生产集群现象的初步识别
        3.3.3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定量判定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4.1 研究框架
        4.1.1 研究意义与总体思路
        4.1.2 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4.1.3 理论假设的提出与模型初步构建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2 问卷的设计与修正
        4.2.3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
        4.3.1 样本描述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模型修正与重构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实证研究
    5.1 代理变量的选择与测度
        5.1.1 因变量—集群集聚度
        5.1.2 自变量—区位影响因素
    5.2 计量模型的建立
        5.2.1 计量模型的选择
        5.2.2 本文计量模型的建立
        5.2.3 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选择
    5.3 样本组织和数据处理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数据处理
    5.4 面板数据分析
        5.4.1 相关分析
        5.4.2 单因素回归分析
        5.4.3 多元回归分析
    5.5 分析结果讨论与理论模型修正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6.1.1 主要研究结论
        6.1.2 对策建议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8)汩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制度基本范畴
    第一节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概念
        一、资源的概念
        二、再生资源的概念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概念
    第二节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发展方向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制度的概念
第二章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现状及其法律规制
    第一节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
        一、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
        二、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规制
        一、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规制的现状
        二、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完善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
        二、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
        三、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相统一
    第二节 完善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体系
    第三节 完善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体制
    第四节 确立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原则
        二、污染者负担原则
        三、平等协作与公众参与原则
    第五节 制定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制度
        一、规划与计划制度
        二、环境押金制度
        三、市场准入制度
        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五、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
        六、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制度
    第六节 完善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框架结构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理论综述
    2.1 产业、产业链内涵与产业发展模式概念
        2.1.1 产业内涵
        2.1.2 产业链内涵
        2.1.3 发展模式的概念
        2.1.4 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2.2 与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相关的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世界主要国家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3.1 世界主要国家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
        3.1.1 自由竞争模式
        3.1.2 自主发展模式
        3.1.3 “园区”发展模式
    3.2 不同国家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3.2.1 产业发展环境不同
        3.2.2 政府作用不同
        3.2.3 产业发展目标不同
        3.2.4 产业发展路径不同
第四章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的SWOT分析
    4.1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面临的机遇
    4.2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面临的威胁
    4.3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优势
    4.4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劣势
第五章 新形式下发展模式选择:主导开放型的再生金属园区发展模式
    5.1 新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
    5.2 确立新发展模式的依据
    5.3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主导开放型的再生金属园区发展模式内容
        5.3.1 营造积极而充分的竞争环境
        5.3.2 积极延伸、拓展再生金属产业链
        5.3.3 支持与加快再生金属园区的发展
        5.3.4 加强再生金属园区监管──“圈区管理”
        5.3.5 推动我国再生金属园区向生态型园区升级
第六章 再生金属回收再利用工艺技术分析
    6.1 再生铜
        6.1.1 再生铜利用技术
        6.1.2 再生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6.1.3 再生铜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6.2 再生铝
        6.2.1 再生铝利用技术
        6.2.2 再生铝熔炼设备的技术分析
    6.3 再生铅
        6.3.1 再生铅利用技术
        6.3.2 再生铅生产工艺
        6.3.3 铅蓄电池回收利用工艺
    6.4 再生锌利用技术
    6.5 报废汽车的金属回收工艺
第七章 实施我国再生金属产业主导开放型的再生金属园区发展模式的建议
    7.1 完善与稳定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政策
    7.2 完善“圈区管理”的政策保障体系
    7.3 加快制定与完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加大再生金属产业科技研发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环境税概述
    第一节 环境税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税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环境税的分类
第二章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施必要性理论及现实分析
    第一节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施必要性之理论分析
        一、环境税实施必要性之经济理论分析
        二、环境税实施必要性之法律原则分析
        (一)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体现
        (二)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是税法基本原则的体现
    第二节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施必要性之现实分析
第三章 有关国家环境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世界国家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有关国家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实践及分析
        一、丹麦
        (一) 丹麦的环境税制
        (二) 丹麦环境税制的效果及特点
        二、荷兰
        (一) 荷兰的环境税制
        (二) 荷兰环境税制效果及特点
        三、瑞典
        (一) 瑞典的环境税制
        (二) 瑞典环境税制的效果及特点
        四、美国
        (一) 美国的环境税制
        (二) 美国环境税收制度的缺陷和改革障碍
        (三) 美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效果及特点
        五、韩国
        (一) 韩国环境税制
        (二) 韩国环境税制的缺陷
第四章 环境税先行国家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有关设计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有关实施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适应循环经济要求,完善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建设现状
    第二节 环境税是促进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一、背景与契机:循环经济
        二、环境税是促进循环经济实现的有效手段
        三、完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 环境税种
        (二) 纳税主体
        (三) 税率
        (四) 征税环节和计税基础
        (五) 征管主体
        (六) 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再生资源”几种定义的简略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动态变迁及协同管理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唐欣义. 扬州大学, 2021(08)
  • [2]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创新生态战略及运作研究[D]. 陶仁振. 天津理工大学, 2017(10)
  • [3]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研究的统计分析[J]. 白如山,曾承.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4]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 李健,唐燕,张吉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5)
  • [5]再生资源产业系统脆性分析与调控[D]. 唐燕. 天津大学, 2012(05)
  • [6]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汨罗市“城市矿产”产业集群发展[D]. 鲁波.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7]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郭庭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7)
  • [8]汩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D]. 唐珍妮.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0)
  • [9]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王东. 江西理工大学, 2008(S1)
  • [10]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D]. 王郁.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浅谈“可再生资源”的几种定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