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附子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一、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叶明玉[1](2021)在《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探讨腰痛历代组方配伍及治法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腰痛的内服方剂,归纳并分析历代治疗腰痛的组方用药配伍特点,探讨历史不同时期医家对腰痛治法的特点及传承,为学术领域及临床对腰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用Microsoft Excel 2019,将所收集的方剂逐一进行编号,并录入朝代、处方出处、方名、药物组成、用法、主治等相关信息以建立腰痛方剂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运用频次统计、药物模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医药理论统计分析治疗腰痛药物的用药、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以及常用药对和聚类新方的规律及特点,最后将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唐及唐以前时期治疗腰痛的28首方剂中,用药频次居于前十的依次为:肉桂、杜仲、生地黄、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干姜、牛膝、人参,其中杜仲-肉桂,甘草-肉桂,生地黄-肉桂为常用药对。该时期用药药性偏温、寒,多见甘、辛味药物,主归肾、肝、心经。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2个聚类新方。在宋金元时期治疗腰痛的167首方剂中,用药频次排名前十的依次为:杜仲、牛膝、肉桂、附子、当归、桂枝、防风、补骨脂、萆薢、羌活,其中牛膝-杜仲,牛膝-肉桂,杜仲-肉桂为常用药对。该时期用药药性偏温、平,以辛、甘味为主,主归肾、肝、脾经。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新方。在明清时期治疗腰痛的193首方剂中,用药频次排名前十的依次为:杜仲、当归、补骨脂、牛膝、川芎、甘草、小茴香、肉桂、黄柏、独活,其中杜仲-补骨脂,杜仲-当归,牛膝-杜仲为常用药对。该时期用药药性偏温、平,以甘、辛味居多,主归肝、肾、脾经。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12个聚类新方。历代治疗腰痛的方剂共有388首,用药频次居于前十的依次为:杜仲、当归、牛膝、肉桂、补骨脂、附子、防风、川芎、甘草、独活,其中牛膝-杜仲,杜仲-补骨脂,杜仲-当归3个药对最为常见。历代治疗腰痛用药药性偏温、平,以甘、辛、苦味为主,主归肾、肝、脾经。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18个聚类新方。结论:唐及唐以前时期治疗腰痛用药以肉桂、杜仲等温里、补虚药为主,同时常配伍滋阴药物,体现温肾助阳,补益肾气,阴阳互补之法,并佐以配伍活血化瘀药促进气血运行,这为后世治疗腰痛奠定了基础;宋金元时期在用药频数、种类、方剂数量上对比前期均有明显增加,此时期治疗腰痛用药配伍特点沿袭唐及唐以前时期,仍以温里药配伍补虚药为主,但又有发展之处,祛风湿、解表药的频数明显增加,在治疗上更加注重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邪正兼施,标本兼顾;明清时期擅总结前人经验,在前者基础上,补血活血药物占比增幅明显,清热药频次增加,说明此时期治疗腰痛注重温补命门,养血活血,并兼顾清热之法。纵观古今,唐及唐以前时期奠定了治疗腰痛的组方配伍及治法总则,在此基础上,宋金元、明清时期又各有特色,说明历史不同时期治疗腰痛的组方配伍及治法均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通过对历代治疗腰痛的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得出历代医家治疗腰痛善用温药,以甘、辛、苦味为主,主归肾、肝、脾经,常以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为主,同时配伍活血、解表、祛风湿药物。另外通过分析历代用药模式及聚类新方,可发现除上述配伍特点之外,另有配伍化湿利湿、疏肝行气药物。由此可见,治疗腰痛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用药亦非拘于一类,说明腰痛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不仅肾、肝、脾病均能引起腰痛,外邪、气血瘀滞亦可导致腰痛,故腰痛治法并非单一,主要体现温肾助阳,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燥湿运脾,疏肝行气为主。

玉杰锋[2](2020)在《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临床疗效,为运用该疗法治疗腰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取穴相同,每天均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4个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VAS评分比较:在组内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评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腰腿部疼痛、行走活动不便等腰部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两组的组间比较上,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3、JOA评分比较: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腰椎功能、临床症状及病理性体征上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4、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方法对腰痛患者疗效更佳。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病例脱落。结论:1、从VAS评分比较结果上分析,说明在患者腰部疼痛改善方面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镇痛疗效更佳。2、从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结果上分析,说明治疗组在对于患者的腰腿部疼痛、行走活动不便等腰部功能障碍改善上优于对照组。3、从JOA评分比较结果上分析,说明治疗组对于腰痛患者的腰椎功能、临床症状及病理性体征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4、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结果上分析,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组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总体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对于患者腰腿部疼痛、腰部功能障碍以及病理性体征具有更好的恢复作用,且治疗上无创伤及不良反应,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陈晖[3](2020)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门诊的患者7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时间内症状完全消失即可停止治疗,观察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ASL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1、治疗过程中,实际完成病例共计72例,两组初始资料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之间对比,其中中医临床疗效、JOA评分、中医症候学评分及ASLR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说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说明在缓解疼痛方面,两组疗效大致相同,但在两组随访时VAS评分比较中,有显着差异,说明试验组疼痛缓解方面,更具有持久性。结论: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腰痛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ASLR和JOA评分,显着改善患者腰部活动范围,尤其明显降低中医症候学评分,改善患者的多项主观感受,在VAS评分方面,能够使患者腰痛减轻,并使疗效更加持久,此外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方向明[4](2013)在《中医治疗急性腰部伤筋概况》文中认为急性腰部伤筋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瘀血腰痛"范畴,占临床腰痛的12%以上,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分析急性腰部伤筋的常见类型,介绍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方法。需进一步围绕手法、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案研究探索,制定更安全、简便、有效、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疗法,合理有效的指导急性腰部筋伤的临床治疗应用。

李园白[5](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郭振东[6](2008)在《腰痛的中医辨治》文中研究说明腰痛是十分常见的病症,有些人选择中药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效。但其他人以同方同药治之,效果却不一定好,其原因在于虽同为腰痛,证候可不一样。"对病下药",易获奇功,此即中医中药精髓之一—辨证施治。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因此腰痛大都与肾有关。腰痛又有内伤外感之分,内伤主要是肾虚,外

吕英[7](2003)在《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

张意侗,谢秋芳,梁晖,解纪惠[8](2021)在《中药外敷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文中认为骨伤科疾病种类繁多。中药外敷法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外治法之一,与中药内服法相比具有疗效良好、操作便捷、作用直接、价格低廉等特点。本文对中药外敷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王淞[9](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张正阳[10](2020)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老年原发甲减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将纳入新诊断的80例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方,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西药剂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血磷、骨吸收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形成指标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腰椎2-4节骨密度T值水平和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候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12周后单项症状除记忆力减退、神情淡漠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水肿、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恶风、四肢不温、腹胀纳呆、便秘方面症状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5、两组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8周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T3、FT4、TSH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两组间FT3、FT4、TSH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在整个疗程中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用量上少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C、TG、LDL-C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8、两组治疗后PINP、β-CTX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PIN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β-CTX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治疗组血钙、血磷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T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11、对照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7.5%和1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减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临床证候,减少患者痛苦,可较快地恢复甲功水平,调节脂代谢,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可减少老年甲减病患者西药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二、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探讨腰痛历代组方配伍及治法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腰痛的传统医学研究
        1.1 病名分类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2 腰痛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腰痛的认识
        2.2 现代腰痛的分型与治疗
    3 小结
第二章 腰痛方药数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数据预处理
        1.4.2 数据库建立与数据录入
        1.4.3 数据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唐及唐以前时期腰痛方药的数据结果
        2.1.1 频数统计结果
        2.1.2 组方规律结果
        2.1.3 聚类新方结果
        2.1.4 网络展示图
        2.2 宋金元时期腰痛方药的数据结果
        2.2.1 频数统计结果
        2.2.2 组方规律结果
        2.2.3 聚类新方结果
        2.2.4 网络展示图
        2.3 明清时期腰痛方药的数据结果
        2.3.1 频数统计结果
        2.3.2 组方规律结果
        2.3.3 聚类新方结果
        2.3.4 网络展示图
        2.4 历代腰痛方药的数据结果
        2.4.1 频数统计结果
        2.4.2 组方规律结果
        2.4.3 聚类新方结果
        2.4.4 网络展示图
第三章 讨论
    1 唐及唐以前时期的用药配伍特点及治法讨论
    2 宋金元时期的用药配伍特点及治法讨论
    3 明清时期的用药配伍特点及治法讨论
    4 历代用药配伍特点及治法讨论
        4.1 性味归经分析
        4.2 高频用药分析
        4.3 药物模式分析
        4.4 聚类新方分析
第四章 结语
    1 结论
    2 意义与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西医学对腰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病因
        1.3 分类及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腰痛的认识
        2.1 病名及其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证候分型
        2.4 治疗方法
    3 瑶医学对腰痛的认识
        3.1 病因
        3.2 发病机制
        3.3 盈亏四态
        3.4 治疗原则
        3.5 治疗总法
        3.6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
        1.7 病例脱落的处理
        1.8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不良事件
        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
        2.3 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
        2.4 两组整体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有效性分析
    3 瑶医杜闷倒疗法中的药物分析
    4 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发病机制
    5 瑶医杜闷倒疗法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作用机制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壮瑶医治疗腰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病位
    第二节 中医学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一、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二、针刺、艾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基本资料
        二、知情同意
    第二节 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脱落或剔除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治疗
        二、对照组
        三、试验组
        四、观察指标
        五、统计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脱落病例结果
        二、研究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三、治疗效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节 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一、病位
        二、病因病机
        三、桂枝加附子汤的异病同治
        四、桂枝加附子汤加味的方解
    第二节 功能锻炼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节 结论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中医治疗急性腰部伤筋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类型
    1.1 腰骶关节损伤
    1.2 骶髂关节损伤
    1.3 腰肌扭伤
    1.4 腰椎小关节紊乱
    1.5 棘间韧带损伤
    1.6 棘上韧带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
        2.1.1 放松
        2.1.2 整复
        2.1.3 辨位、辨因
    2.2 针灸
    2.3 中药
    2.4 理疗
3 存在问题及思考

(5)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6)腰痛的中医辨治(论文提纲范文)

寒湿腰痛
湿热腰痛
瘀血腰痛
肾虚腰痛
    l、熨敷法:
    2、湿敷法:
    3、药酒拍打法:
    4、熏蒸法:
    5、脊贴法:
    6、离子导入法:
附:方剂组成
    1、甘姜苓术汤:
    2、四妙丸:
    3、身痛逐瘀汤:
    4、右归丸:
    5、左归丸:
    6、青娥丸:

(7)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中药
    2.2 外敷中药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3.2 治疗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 论

(8)中药外敷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创伤骨科
2 骨科术后
3 脊柱疾病
4 关节与免疫疾病
5 运动损伤
6 骨病骨肿瘤
7 手足疾病
8 小儿骨科

(9)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10)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老年原发性甲减的认识
    2 中医对老年原发甲减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3.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两组中医症状情况分布比较
        3.5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6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7 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3.8 两组甲状腺功能功比较
        3.9 左甲状腺素钠片用量的对比
        3.10 骨转化标志物的比较
        3.11 血钙、血磷的比较
        3.12 骨密度T值的对比
        3.13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对本病的中医认识
        1.1 本病的病因病机
        1.2 主要病位在脾
        1.3 主要病位在肾
    2 本病对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2.1 甲减对脂代谢的影响
        2.2 甲减对骨代谢的影响
    3 附子理中汤加减方的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1 附子理中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3.2 单味药物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血脂数据分析
        4.3 甲功及用药量数据分析
        4.4 骨代谢及骨密度数据分析
        4.5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探讨腰痛历代组方配伍及治法特点[D]. 叶明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瑶医杜闷倒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邪盈不盛而正亏过衰型腰痛的临床研究[D]. 玉杰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陈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中医治疗急性腰部伤筋概况[J]. 方向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16)
  • [5]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6]腰痛的中医辨治[J]. 郭振东.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8(10)
  • [7]附子汤加味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 吕英. 中医外治杂志, 2003(06)
  • [8]中药外敷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 张意侗,谢秋芳,梁晖,解纪惠.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5)
  • [9]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D]. 张正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附子汤加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