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马倩[1](2021)在《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政治话语研究包含两个基本主题:一是权力主体间基于权力争夺的冲突和对抗,二是权力主体间基于利益协商的合作性社会实践(Chilton&Schaffner2002)。外交话语是政治话语研究的重要领域,关注作为外交实践工具的话语如何反映并塑造外交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现实。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话语实践根据以上两个主题可大致分为对立型外交话语和合作型外交话语。长期以来政治外交话语的研究主要关注话语的对立性特征,而对合作型外交话语的研究和系统性解读不足。从认知语言学的空间概念化视角来看,合作型外交话语应呈现与对立型外交话语不同的空间表征形式,Chilton(2004)话语空间理论以二元分界的空间概念化仅适用于后者而不能解释前者。本研究从话语空间建构视角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对合作型外交话语进行解读。鉴于二元分界式空间概念化的局限性,本研究借鉴Chilton(2004)提出的三维度(空间、时间、价值),并基于Kaal(2012,2015,2017)从政党话语的时空指涉范围反观政党世界观的话语空间分析路径,拓展话语空间的内涵和研究框架;通过分析中国“和合”话语的“空间-时间-价值”(STV)表征形式,探究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模式,以丰富认知视角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主要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和合”话语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价值维度各有哪些话语表征?(2)中国“和合”话语建构了什么样的话语空间?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3)合作型外交话语和对立型外交话语在话语空间表征上有何差异?为回答上述三个研究问题,本文以中国领导人68篇多边外交演讲为语料,遵循“文本特征→概念化表征→话语空间整体表征”的自下而上的分析步骤,以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语料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点:第一,中国“和合”话语在空间维度以包容性的空间“满格”表征反映全局视角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与和谐共存,在时间维度以延展性的时间“满格”表征反映广阔的历史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价值维度以相应识解策略反映共同价值取向,与时空“满格”相呼应。第二,中国“和合”话语的三维度表征共同形成延展包容的话语空间,以“和合”话语空间模型可视化呈现,三维度之间体现以价值维度为核心的两两交互关系。第三,合作型外交话语和对立型外交话语基于不同的空间概念化呈现不同的话语空间表征,前者在共同价值导向下以整体性、弱界限划分的空间概念化方式建构话语空间,总体上呈现外向扩展的包容性表征;后者在价值对立导向下以内外分界的空间概念化方式建构话语空间,总体上呈现内向压缩的对抗性表征。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上对Chilton(2004)的话语空间理论进行改造形成拓展框架以探究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特征,最终得出“和合”话语空间模型,丰富了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外延;实践上将合作型外交话语与对立型外交话语置于平等地位,扩大了话语空间研究范围,克服了前期话语空间研究偏重于关注政治话语对立性特征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语言学话语分析理据支撑,并对政治话语分析实践、外交话语翻译实践、中国价值观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刘星星[2](2021)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2)探讨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为胫腓骨骨折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措施、完善创伤后成长理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是一项横断面类型中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取方式,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选取延安大学两所三级医院创伤修复外科及脊柱外科符合纳排标准的胫腓骨骨折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课题测评内容有5个项目:人口及疾病相关变量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我效能量表(GSES)。运用Epidata3.1工具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录入,主要使用的分析工具为SPSS 25.0,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rocess宏程序的模型4和6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选择Bootstrap验证。结果:(1)27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中位数为51.0,P25为43.0,P75为60.0,分值范围介于26~90之间,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得分“个体力量的提升”最高,为3.0;“个人改变”最低,为2.3;出院准备度得分中位数为85.0,P25为80.0,P75为89.0,分值范围介于67~109之间,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得分“个体状态”最高,为8.3;“个人适应性”最低,为6.4;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中位数为55.0,P25为49.0,P75为63.0,分值范围介于39~77之间,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得分“亲人支持”最高,为5.0;“好友支持”最低,为4.3;自我效能得分中位数为20.0,P25为17.0,P75为24.0,分值范围介于12~36之间。(2)创伤后成长水平在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居住场所、学历程度、工作类型、收入水平、就医支付方式具有差异(P<0.05);创伤后成长水平在疾病相关资料中的损伤原因、损伤至调查时间、病人自觉痛苦程度、入院时护理等级具有差异(P<0.05)。(3)创伤后成长与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呈显着正相关(rs=0.483,0.460,0.423,P<0.01);出院准备度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呈显着正相关(rs=0.615,0.475,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呈显着正相关(rs=0.622,P<0.01)。(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在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3,间接效应占比为21.39%;出院准备度在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94,间接效应占比为46.77%;自我效能和出院准备度在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的起完全中介作用,总效应值为0.114,总间接效应占比为56.72%。结论:(1)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水平处于中等,出院准备度、自我效能得分水平处于中低等;(2)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两两之间呈正相关;(3)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分别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和出院准备度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胡雁真[3](2021)在《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了解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检验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3.重新划分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临界值,比较原始临界值与最佳临界值在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指标中的差异;4.比较Autar,Caprini,RAPT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明确适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评估表。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集386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检验结果,并分别使用Autar,Caprini,RAPT三种评估表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拟合优度检验等。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图,应用Excel软件绘制校准曲线图。研究结果1.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0.93%。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大于45岁、膝关节周围骨折、静脉曲张、住院时长。2.Autar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3(12,15),当最佳临界值为13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72%、64.91%、54.20%、74.40%,优于原始临界值10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66~0.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危组(14~18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13分)的3.38倍,高危组(>18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6.47倍。3.Caprini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4(12,16),当最佳临界值为14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59%、75.00%、61.50%、71.8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5~0.7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危组(15~1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14分)的3.69倍,高危组(>1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5.87倍。4.RAPT评估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8(6,9),当最佳临界值为7分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68%、63.16%、58.40%、78.30%,优于原始临界值为5分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2~0.8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危组(8~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7分)的3.44倍,高危组(>9分)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组的11.93倍。5.区分度方面,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三种评估表的中位数在两组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RAPT的U值及统计量的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APT评估表优于Autar评估表(Z=1.97,P=0.040)及Caprini评估表(Z=2.15,P=0.030);后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Z=0.29,P=0.770)。校准度方面,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RAPT评估表的拟合度(χ2=2.85,P=0.723)优于Autar评估表(χ2=10.12,P=0.120)及Caprini评估表(χ2=8.54,P=0.201)。校准曲线图显示,RAPT评估表的预测值和观测值吻合程度最好。研究结论1.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不同骨折类型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较大。女性、年龄大于45岁、膝关节骨折、静脉曲张、住院时长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2.Autar、Caprini、RAPT评估表的预测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与原始临界值相比,在最佳临界值下的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对平衡,RAPT评估表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两量表,Caprini评估表的特异度高于其他两量表,说明RAPT评估表重在预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Caprini评估表则重在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三种评估表均呈现出阴性预测值较高,阳性预测值较低的特点。3.RAPT评估表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均优于其他两种评估表,故本研究推荐RAPT作为三种评估表中最适用于评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的量表。
刘杉文[4](2021)在《绘画团体辅导对后疫情时代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疫情时代,指的是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在后疫情时代,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同时也为疫情期间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然而,在防疫工作中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和焦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如焦虑、压抑、失眠、烦闷、无力感、职业倦怠等。尤其是在助人工作中产生的替代性创伤则很少被社会关注到,对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以来自湖北省内,在曾经是疫情高风险地区中从事过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为主。通过替代性创伤量表(VTS)来调研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替代性创伤现状,总共对323名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取32名替代性创伤得分较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别划分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16人。之后,对干预组成员共开展8次的绘画分析网络在线团体辅导活动,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结束后,将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房-树-人绘画作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干预组中挑选成员进行个案研究,干预结束一个月后对干预组成员进行了追踪访谈,进一步验证绘画团体辅导干预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的效果。研究结论如下:(1)参与过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总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在替代性创伤的各维度得分上,生理维度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情绪、行为、生活信念,认知维度得分最低。(2)从人口学变量来看,性别仅与替代性创伤的认知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替代性创伤的情绪、行为和生活信念维度的得分与不同的年龄层次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他维度则与其无差异。婚姻状态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信念和行为维度存在差异,而与其他维度无关。文化程度和替代性创伤的认知维度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并且社区工作人员的认知维度得分呈现出随着文化程度提升而不断下降的趋势。社区工作人员类型的不同与替代性创伤总分、情绪、认知和生理维度得分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与其他维度无关。(3)绘画团体辅导活动有效改善了干预组成员的替代性创伤得分,而对照组的替代性创伤在不干预的情况下不降反增。(4)通过解读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的特征发现,干预组成员在房树人绘画特征的颜色、线条、笔触、房-树-人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替代性创伤有所改善,对照组的前后绘画特征则无明显变化。对干预组一位参与成员进行的个案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干预研究效果的有效性。(5)将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访谈资料进行质性研究分析来看,对干预组在绘画团体辅导结束后的访谈进一步说明了社区工作人员在经过绘画团体辅导后的替代性创伤得到明显改善。
史进[5](2021)在《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心房粘液瘤(Cardiac atrial myxoma,CAM)是最常见的原发于心脏的肿瘤,占所有原发及继发心脏肿瘤的50%-75%。大多数的心房粘液瘤都是良性的,90%为散发病例,且多起源于左心房的特定位置,以卵圆窝部位最为常见。目前多认为该疾病与卵圆窝位置存在潜在多向分化的心内膜下间充质干细胞有关。恶性的心房粘液瘤可具有多种起源,部分存在家族聚集的特点。心房粘液瘤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而缺少特异性,当瘤体较小、未阻塞心内通道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如瘤体较大或脱落填塞瓣口时可出现心慌、憋喘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猝死。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可能出现,比如低热、动脉栓塞(Carney complex心房粘液瘤多见)、乏力、晕厥、呕吐、心绞痛等。1954年Crafoord第一次成功地在人工心肺机支持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了心脏粘液瘤,自此手术成为治疗心房粘液瘤的唯一有效的手段,而经正中切口切除粘液瘤的手术入路至今仍为大部分心脏外科医师所选用。传统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创伤主要来自于胸骨切开术和体外循环的应用,胸骨切开使胸廓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主动脉的阻断和心肌保护液的灌注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这两者是导致心脏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乃至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微创心脏外科也逐步发展,目前已有多种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临床治疗:经胸小切口的心房粘液瘤切除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机器人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全胸腔镜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等均有报道。这些微创手术利用新的技术和器械,通过重新设计的手术切口改变了手术入路,保持了部分或全部胸廓的完整性,使患者部分或者完全避免了正中开胸、纵劈胸骨的创伤。尽管各种微创手术方式大大减轻了手术入路的创伤,但粘液瘤切除手术需要体外循环辅助的问题却无法回避。我们以全胸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及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应用于心房粘液瘤的切除,这样不仅避免了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同时也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升主动脉阻断、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将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和不停跳心脏手术技术以及外周体外循环技术相结合,以检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收集并对比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探讨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条件下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通过病案检索,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连续纳入研究(45例,失访3例);前瞻性队列: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述两所医院确诊并施行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连续纳入本研究(56例,失访1例)。在回顾性及前瞻性队列中,根据切除粘液瘤所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纳入不同组别:采用全胸腔镜不停跳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全腔镜不停跳组(TMB),施行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患者作为全胸腔镜停跳组(TMA),同期行正中开胸手术患者作为正中开胸组(MTM),同时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TMB组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体位取右侧垫高10-15°,右手外展位。首先在右侧腋前线与胸骨中线交点打孔作为镜孔;在第二或第三肋间与右锁骨中线处打孔作为左手操作孔;在第五肋间与右锁骨中线连线交点外侧打孔作为右手操作孔。腹股沟皮纹下方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切开暴露股动静脉并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手术均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不再进行升主动脉阻断和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根据瘤体附着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心脏入路:选择房间沟入路切除左房粘液瘤,经右房切开直接切除右房粘液瘤。TMA组较TMB组增加游离上下腔静脉并套阻断带、升主动脉根部插灌注针及升主动脉阻断、心肌停跳保护液(HTK)灌注等过程,手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MTM组行单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正中纵锯胸骨,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自根部灌注HTK心肌停跳保护液,后切开右房及房间隔,直视情况下切除肿瘤。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或直接记录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随访资料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全组共97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75例;年龄25-75岁,平均(50.5±14.0)岁;体重45-80Kg,平均(63.1±10.3)Kg。术前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46-70%,平均(59.3±4.8)%,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23-70mmHg,平均(43.8±12.8)mmHg。粘液瘤位于左心房者90例,位于右心房者6例,位于双房者1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无神经系统等重大并发症发生。TMB组体外循环时间50-168分钟,平均(91.2±24.4)分钟;无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长100-218分钟,平均(158.8±34.7)分钟。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2.9-16小时,平均(6.4±3.2)小时。监护室停留时间5-42小时,平均(17.2±8.8)小时。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10-500 ml,平均(76.0±92.0)ml。TMB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2例病人因引流较多分别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2u,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第一天及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无肿瘤残留,无相关瓣膜反流加重。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间除TMA组与MTM组在体重和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有显着差异外(P<0.05),余术前基线数据指标无显着差异(表1,图1)。TM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A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方面均显着优于MTM组(P<0.05);TMB组与TMA组仅在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三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表2)。结论1.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显示无明显瘤体残留及瓣膜反流加重等表现,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三组手术方式切除心房粘液瘤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TMB组无需胸骨切开、心脏停跳和心肌保护液灌注,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在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下进行手术,较MTM组显着缩短了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该术式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和心肌的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3.TMB组在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3月心功能分级方面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全胸腔镜手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的不停跳手术心肌保护更好、心肌损伤更小;4.MTM组手术适应症更广泛,对于有胸腔粘连、股动静脉异常、体重过大或过小等不适宜行腔镜手术和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者,应用正中开胸手术更为合适。第二部分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研究背景心脏微创技术的出现使心脏手术的创伤减轻而手术效果不变,这也是微创技术的宗旨。而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外科技术即是一种新颖的微创心脏手术技术。心房粘液瘤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然而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只是恢复健康身心的开始。在手术完成以后,手术带来的变化仍会对人产生广泛而深在的影响。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受损、切口的创伤和瘢痕、疼痛、自尊心受损、抑郁的情绪等会导致其难以融入周围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结果。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医师和手术患者都更加关注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of Life,QoL)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及价值体系中,个体对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其满意程度的自我感受。在医学领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概念是个体对生活中受到健康影响的重要部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主要反映了受健康、疾病和治疗影响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健康所涉及的范围不再仅专指躯体无疾病的状态,而是包含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适应等诸多方面的一种综合状态。健康的定义被不断更新,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不仅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评估接受这种治疗后患者的健康水平,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脏粘液瘤切除术的病人能否较接受全胸腔镜停跳手术、正中开胸手术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接受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以及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患者随访情况及调查问卷结果,评价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尤其是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断为心房粘液瘤,并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向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月前手术患者纳入回顾性队列,余纳入前瞻性队列。根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被其分为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B)组、全胸腔镜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TMA)组和正中开胸心房粘液瘤切除术(MTM)组。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使用下列组合量表收集数据:1,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2,病人日常自理能力及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表);3,医学研究结局简短量表(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ry,SF-36);4,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自我接纳心理量表(Self Admission Questionnaire,SAQ)。量表填写时间距手术时间≥3个月。调查量表采用长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问卷星系统(网址:www.wjx.cn)进行编制,除上述标准量表外,还包括一般资料和部分手术资料的收集项目。量表实行微信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并通过设置必选提交项、控制填表时间下限等条件进行质量控制。量表结果经归纳后形成资料表格,按照赋分原则赋分并合计成表。数据收集后由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调查收回问卷共计97份。三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婚姻状况以及性格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仅在文化程度方面有显着差异。通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心功能情况的统计,三组被调查者术前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无显着差异;三组被调查者术后3月的心功能分级的构成存在显着差异。TMB组术后心功能I级(85.2%);Ⅰ级和Ⅱ级(100%)占比均显着高于TMA和MTM组(P<0.05)。TMB和TMA组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PT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TM组(P<0.05):TMB组0级疼痛者占48.2%,TMA组占56.0%,而MTM组仅占8.9%;TMB、TMA组疼痛不影响睡眠者的比例和需使用止疼药患者的比例远低于MTM组,PTPS发生率在TMB、TMA组仅占22.2%和20.0%,而在MTM组占66.7%。对反映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量表赋分分析,TMB组术后1周时,自理能力达到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70.3%,TMA组无依赖及轻度依赖者占56.0%,而MTM组重度依赖者占71.1%,TMB和TMA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着优于MTM组(P<0.05)。根据SF-36量表赋分统计结果,三组被调查者在生理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及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两个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TMB、TMA两组在这两个维度较MTM组被调查者得分更高。术后三组被调查者在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和自我接纳感(Self Admission,SA)的得分也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TMB和TMA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结论1.TMB和TMA组较MTM组患者术后疼痛更加轻微,PTPS发生率更低。因此,全胸腔镜术式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2.TMB和TMA组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相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感均明显优于MTM组,两组患者较MTM组术后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恢复更快、更好,采取全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3.TMB组术后3月的心功能显着优于TMA组,提示同样采取全胸腔镜术式,采用心脏不停跳方式的患者心肌保护更好、心功能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佳;4.临床工作中,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心功能较差、采用正中开胸术式、疼痛剧烈的患者需要加强重视并及时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指导。
香荏聪[6](2021)在《抽象艺术新视角:抽象艺术的心理疗愈功能探究》文中认为抽象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抽艺术研究偏重于历史的发展、地域、技法、材料与外在形式等研究;而对抽象艺术的内在部分,个人的认知、意识、与对自我观看理解的方式则少有文献,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抽象艺术的内部梳理。笔者意在将抽象艺术的可能性从艺术界拓展到心理学界、拓展到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目前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是新兴学科,中国学者关于绘画艺术治疗理论的文献并不全面,特别在艺术治疗及相关领域给予补充。本文将对抽象艺术理论进行填充与完善。本文的研究目的为:(1)从大脑意识的角度对超个人心理学中的意识层次与裂脑实验、三位一体大脑理论对符号与非符号,意识与潜意识,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作出分析。(2)从意识、大脑科学的角度对意识层次、艺术、艺术治疗的心理疗愈的关系进行探索与整合。(3)对绘画艺术治疗的国内外发展、概念和绘画艺术治疗中各流派及理论进行梳理。(4)从心理角度对抽象艺术风格、意识与发展过程进行整理。(5)通过梳理抽象艺术对艺术家、观看者、作品三者的关系作出分析。(6)梳理艺术创作与艺术治疗的关系。(7)对抽象艺术在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梳理有便捷性、接受性、及时性与真实性,并进行案例实证分析。(8)对抽象艺术在绘画艺术治疗理念与便捷性、接受性、及时性与真实性进行梳理,并进行案例实证分析。其中本文着重分析三个角度:本文主要从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意识层次与脑科学的角度的大脑意识过程,分析大脑功能下意识与潜意识的转换过程对抽象艺术的艺术发展形成作用。(1)对抽象艺术在美术史中的意识的发展结合思想与作品的风格对抽象意识作出分析。通过人类意识发展的梳理分析对抽象艺术作出多视角的呈现。(2)对抽象风格与具象风格作出理论对比。并且分别通过意识(世界观)角度、脑科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等对抽象风格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艺术风格、意识状态、心理分析角度将艺术家与作品、观看者与作品、艺术家与创作的关系等梳理清晰。(3)针对抽象艺术在绘画艺术治中的与个人内在深度连接的特色进行特点的梳理与作品与个案的分析。最终,本文的结论重点在于抽象艺术指向人的内在真实区域,而绘画艺术治疗中的核心指向人深度的内在资源。抽象艺术成为艺术界与心理学界沟通的一座桥梁,使抽象艺术推广与应用到更广的地方,更加深化艺术的功能与意义,帮助到更多的人。让艺术真正的回归到人的身上。
陈捷[7](2021)在《肾脏创伤致肾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Hp基因多态性及LncRNA RPSAP52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针对肾脏创伤患者医疗结局差异较大的临床难题,探讨肾脏创伤患者的结合珠蛋白(Hp,Haptoglobin)基因多态性和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RPSAP52影响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预防、诊治肾脏创伤引起肾功能相关损伤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1.收集汕头两家三甲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肾脏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等方法,分析汕头地区过去10年期间肾脏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作为本次的研究基础。2.针对汕头某三甲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手术探查的肾脏创伤患者,观察术中肾脏及肾周出血情况、术后病理检查,评估肾脏创伤患者损伤后肾脏及肾周的解剖与病理改变。3.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于汕头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需要进行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作为肾脏创伤研究对象;根据Hp基因型将患者分为Hp1-1、Hp2-1和Hp2-2三组。通过分析Hp基因型与肾脏创伤患者的炎性反应(WBC,PCT,hs-CRP,ESR,IL-6)、肾功能损伤(CysC,Cr,Urea)、肾脏再出血风险(血肿差值:术毕血肿大小-术后1周血肿大小)等因素的相关性,探究Hp基因的多态性对于肾脏创伤患者肾功能损伤等的影响。4.利用online bioinformatics tool star Base分析了与肾功能损伤相关的miR-423-5p相互作用的lncRNAs;将筛选出的lncRNAs利用NCBI、Ensembl、AmioGo及GoA网站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筛选出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lncRNAs;最后通过intaRNA网站筛选出与miR-423-5p配对程度最高的lncRNA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5.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急性肾功能损伤住院患者60名与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60名)进行比较,及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因肾脏创伤住院患者60名,与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60名)进行比较,分别检测RPSAP52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6.分别构建过表达RPSAP52、miR-423-5p、GSTM1的HRPTEp细胞和共同转染过表达RPSAP52与过表达miR-423-5p、过表达miR-423-5p与过表达GSTM1的HRPTEp细胞,运用双荧光素酶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去分析彼此间的表达调控关系。7.通过上述方法转染的各组HRPTEp细胞,在低氧条件下(1%O2/94%N2/5%CO2)培养24小时,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HRPTEp细胞凋亡情况,分析过表达RPSAP52在缺氧诱导HRPTEp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结果1.肾脏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1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两家三甲医院10年期间共收治肾脏创伤患者568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创伤事件大多发生在户外(95.2%),而高发时间段在8-10时及14-18时这两个时段。1.2肾脏创伤的发生类型主要是钝性损伤(92.1%);主要的创伤原因是道路交通伤(47.7%)及跌伤(27.8%),由于暴力事件引起的殴打损伤(9.9%)及刀刺伤或枪击伤(7.9%)的病例也不少见。1.3肾脏创伤根据肾脏损伤分级(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Ⅰ级245例(43.1%)、Ⅱ级186例(32.7%)、Ⅲ级91例(16.0%)、Ⅳ级35例(6.2%)和Ⅴ级11例(1.9%);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71%),与AAST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钝性创伤多合并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肝31.8%,脾:33.7%,胰:16.4%)。穿透性损伤最常见的多发伤为结肠穿透性损伤(4.5%)。1.4肾脏创伤患者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得到较理想的结局(94%);是否进行肾脏相关手术与创伤原因和机制(P<0.001)及肾脏创伤等级(P<0.001)具有显着相关性。此外,肾脏创伤等级也与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1)。但是仍有9例低级别肾脏创伤及15例是钝性创伤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2.创伤肾脏的外观及其病理改变观察了5例(Ⅳ级1例,Ⅴ级4例)因肾脏创伤住院,具有手术探查指征的患者。术中均可见后腹膜腔及肾周均有大量血块包裹,肾脏均有多处裂伤或是肾脏的碎裂伤、离断伤。术后病理切片可见肾脏间被膜断裂,肾实质内见大量出血、血凝块,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管缺血坏死,包绕大量的红细胞,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3.Hp基因多态性与肾脏创伤预后的相关性3.1 Hp基因型在汕头地区的分布以Hp2-2型93例(51.1%)为主,Hp1-1型17例(9.3%)、Hp2-1型72例(39.6%)。3.2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炎性反应指标WBC和PCT在肾脏创伤出血后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中升高不明显,而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指标ESR、hs-CRP、IL-6等则出现升高,其中以Hp2-2基因型患者升高水平最高,且其与Hp1-1基因型患者升高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Hp基因多态性与肾脏创伤后肾功能损害情况的相关性研究中,对于肾功能损害反应较灵敏的CysC进行检测显示,肾脏创伤后可在短时间出现变化,Hp1-1分别与Hp2-1、Hp2-2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1-1组术后48小时的CysC的水平显着低于Hp2-1和Hp2-2组。3.4对术后一周肾周血肿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Hp2-2组肾周血肿消退的程度较低,且与Hp1-1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RPSAP52调控肾脏创伤导致的肾功能损伤4.1利用网络生物信息预测软件online bioinformatics tool star Base,得到40个候选lncRNAs,并通过进一步筛选,预测RPSAP52与miR-423-5p存在较好的靶向结合。4.2急性肾功能损伤组和肾脏创伤组的血清RPSAP52表达水平均出现上调,与各自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共转染过表达RPSAP52和过表达miR-423-5p的HRPTEp细胞具有相对较低的荧光素酶活性。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423-5p的HRPTEp细胞中RPSAP52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而过表达RPSAP52的HRPTEp细胞中miR-423-5p的表达水平同样未见明显变化,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RPSAP52的HRPTEp细胞株中GST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过表达RPSAP52和miR-423-5p共转染的HRPTEp细胞中,GSTM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单独过表达miR-423-5p组显着上调,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4流式细胞检测缺氧诱导的分别过表达RPSAP52和过表达GSTM1的HRPTEp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表达miR-423-5p的HRPTEp细胞凋亡率反而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共转染过表达RPSAP52与过表达miR-423-5p的HRPTEp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过表达RPSAP52的HRPTEp细胞,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地区肾脏创伤患者以低级别肾脏创伤和钝性损伤居多,高级别肾脏创伤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风险更高,更容易造成肾功能的损伤。2.肾脏创伤患者肾周筋膜内有大量的血块,包裹在损伤肾脏周围。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红细胞浸润,随着Hb的释出,介导氧化应激,局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的表现,可进一步造成肾功能的损伤。3.Hp通过结合并阻断Hb介导的损伤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Hp基因的多态性影响与Hb的结合能力,并与肾脏创伤后出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肾功能损伤以及再出血风险存在相关性,影响肾脏创伤导致肾功能损伤等的严重程度。本地区占多数的Hp2-2基因型人群更易在肾脏创伤后出现炎性反应,肾功能损伤以及再出血的风险。4.LncRNA PRSAP52通过竞争性靶向结合miR-423-5p的方式,上调GST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轻HRPTEp细胞的损伤,对肾脏创伤等原因造成的肾功能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刘琴[8](2021)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制简单易行、科学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2.运用初步形成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评估临床资料,分析量表的信效度和预测效果。方法: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参考我国《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中推荐内科住院患者VTE评估使用的的Padua风险评估量表,初步拟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框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权重,同时进行赋值,形成初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2.回顾性收集临床患者的资料,运用初步研制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对资料进行评估。根据临床资料和评分,通过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项目分析,形成修订版评估量表。分析修订版量表的信效度,绘制ROC曲线确定量表的最佳诊断阈值,检验预测效度和区分效度,运用四分位数法进行风险分层,形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结果:1.第一阶段:通过对19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和层次分析法,初步确定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指标: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100%;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8,两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s W为0.317~0.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第二阶段:(1)通过对374例临床数据进行VTE风险评估,结合3种条目筛选方法,达到2种及以上删除标准的条目有:缺血性脑卒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予以删除,形成包含23个条目的修订版评估量表。(2)修订版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36,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为0.830~1.00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8.315%,因子最大载荷系数均大于0.4。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约登指数YI最大值为0.666,此时的最佳临界值为7.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90.7%、75.90%,最终确定8~11分为低危;12~19分为中危;≥20分为高危。374例临床患者中,非VTE组和VTE组的量表总分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5(3,7)分、14(10.75,1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在Padua风险评估量表的基础上初步研制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和赋予相应的分值,形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初始版),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2.通过对回顾性研究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优化,形成包含23个条目的修订版评估量表,显示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3.确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表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分,风险分层为低危组:8~11分;中危组:12~19分;高危组:≥20分。评估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和区分效度,可以较好地用于临床患者的VTE风险评估。
王盼[9](2021)在《不同休克指数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急诊科是患者寻求医疗救助的首要单元,无论基层医疗机构还是上级医院,快速且准确、安全而高效的分诊,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及预后,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甚至是保障急诊科的运作与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急诊室对患者生命体征等相关指标的适时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危重情况,从而进行更为合理的分诊。国家早期预警评分是对患者病情行早期标准化评估的工具,可以对具有病情恶化风险的潜在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目前已在国外大多数急诊科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对分诊的研究,人们发现,休克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在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甚至是预后方面似乎同样高效准确。本研究将休克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和NEWS评分相比较,研究其在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4240例。其中男性2399例,女性1841例,以30天预后情况为研究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NEWS评分、不同休克指数及预后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NEWS评分及不同休克指数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各检测指标和急危重症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绘制ROC曲线以检测NEWS评分及不同休克指数对短期不良预后的判断能力。以NEWS评分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四种休克指数与NEW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更高(p<0.001)。死亡组患者进入急诊时的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体温调整休克指数、年龄休克指数[(1.198±0.583)、(1.640±0.849)、(1.170±0.571)、(82.400±40.383)]明显高于存活组[(0.620±0.243)、(0.848±0.317)、(0.615±0.239)、(37.978±17.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危重症患者NEWS 5-6分和NEWS≥7分与30 d内死亡显着的正相关,二者预测患者30 d内死亡风险分别是NEWS 0-4分患者的4.875、35.609倍,p<0.001。ROC曲线分析得出休克指数(AUC=0.828,95%CI=0.816-0.839)、MSI(AUC=0.836,95%CI=0.825-0.847)、ASI(T)(AUC=0.821,95%CI=0.809-0.832)、Age SI(AUC=0.858,95%CI=0.848-0.869)及NEWS评分(AUC=0.891,95%CI=0.881-0.900),四种不同休克指数及NEWS评分的面积均在0.7-0.9之间,在预测急危重症患者30天预后方面具有中等判断能力。约登指数提示休克指数≥0.9、MSI≥1.2、ASI(T)≥0.8、Age SI≥63.5或NEWS评分≥6.5时患者的预后较差,此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应当给予相应的护理级别及治疗措施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结论:1.休克指数(SI)、修正休克指数(MSI)、体温调整休克指数ASI(T)及年龄休克指数(Age SI)可以依据生命体征的测量值初步评估不同年龄的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年龄休克指数(Age SI),排除了年龄对休克指数的影响后,评估更为准确,值得深入探讨其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2.四种不同休克指数计算简便、所需数据简单易得,可早期分诊时预估患者危重程度,快速筛查出具有恶化风险的“潜在危重症患者”,同时可进一步评估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作为补充,筛选出预后不佳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护理级别,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靳晓蒙[10](2021)在《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制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为医护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评估工具;并将研制的问卷运用于临床实践,调查并分析烧伤患者对同伴支持的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关于烧伤患者的同伴支持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建立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条目池:经过文献回顾,明确同伴支持在烧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结合课题组成员的相关内容讨论,形成烧伤患者半结构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烧伤患者进行质性访谈,以了解烧伤患者对同伴支持的需求内容。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初步建立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的条目池。2.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从事烧伤与护理工作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增删及合并,形成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经小样本施测后形成预试版问卷,应用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预试版对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的患者进行调查,并经过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对问卷条目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形成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3.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烧伤患者对同伴支持的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结果:1.建立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条目池:经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及半结构访谈,形成了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第一轮专家函询表,包括5个维度和47个条目,其中信息需求维度17个条目,情感需求维度12个条目,社会适应需求维度8个条目,同伴支持形式维度6个条目,同伴支持时机维度4个条目。2.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1)专家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75.0%和12.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和0.92,专家的积极性与权威系数均较高,函询的可靠性较高;Kendall’s W的范围为0.18~0.32,经检验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条目变异系数均<25%。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了16个条目,修改了16个条目,新增了3个条目,合并了10个条目为5个条目,初步形成了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包含5个维度,29个条目。(2)信效度检验结果:项目分析后未删除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KMO值为0.861,提取出公因子5个,累计解释总贡献率62.786%,29个条目在各自公因子上的载荷值为0.492~0.845;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为0.833~1.000,问卷的平均内容效度(S-CVI/Ave)为0.977;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1,问卷5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9~0.911,问卷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43~0.892;最终版问卷由5个维度、29个条目组成。3.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总分为(98.99±11.51)分,情感需求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79±0.35)分,同伴支持方式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3.04±0.3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团体活动参与度、烧伤面积、烧伤部位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总变异的57.7%。结论:本研究研制的《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烧伤患者的同伴支持的需求内容。烧伤患者对同伴支持的需求程度较高,影响烧伤患者对同伴支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团体活动参与度、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医务工作者应针对不同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同伴支持计划,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二、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重要概念定义 |
2.1.1 外交话语:对立型VS.合作型 |
2.1.2 话语空间 |
2.1.3 中国“和合”话语 |
2.2 政治话语研究 |
2.2.1 话语与政治 |
2.2.2 政治话语研究视角 |
2.2.3 认知视角的政治话语研究 |
2.3 话语空间研究 |
2.3.1 话语空间理论形成、发展及引介 |
2.3.2 相关研究 |
2.3.3 适用性和局限性 |
2.4 合作型外交话语研究 |
2.4.1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领域 |
2.4.2 语言学领域 |
2.5 现有研究局限及本研究创新点 |
2.5.1 现有研究的局限 |
2.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思想 |
3.1.1 源流与内涵 |
3.1.2 对中国外交话语的影响 |
3.1.3 对话语空间研究的观照 |
3.2 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拓展 |
3.2.1 话语空间三维度 |
3.2.2 话语空间分析路径 |
3.2.3 本研究话语空间分析拓展框架 |
3.3 认知识解 |
3.3.1 认知识解理论概览 |
3.3.2 认知识解与话语空间建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语料构成 |
4.3 分析步骤 |
4.4 分析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间维度表征 |
5.1 空间指示 |
5.1.1 空间范畴表达 |
5.1.2 空间指示的“满格”表征 |
5.2 人称指示 |
5.2.1 自我中心指称VS.异我中心指称 |
5.2.2 指示中心——“我们 |
5.2.3 人称指示的空间“满格 |
5.3 空间性隐喻 |
5.3.1 容器隐喻 |
5.3.2 空间隐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时间维度表征 |
6.1 时间指示 |
6.1.1 时间范畴表达 |
6.1.2 时间“满格 |
6.2 时间性隐喻 |
6.2.1 旅程隐喻 |
6.2.2 潮流隐喻 |
6.2.3 建筑隐喻 |
6.3 情态的时间植入 |
6.3.1 “要”的时间植入 |
6.3.2 “将”的时间植入 |
6.3.3 “应该”的时间植入 |
6.3.4 情态时间植入的未来导向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价值维度表征 |
7.1 价值性隐喻 |
7.1.1 色彩/画卷隐喻 |
7.1.2 游戏隐喻 |
7.1.3 关系隐喻 |
7.2 图式化 |
7.2.1 行动链图式 |
7.2.2 平衡图式 |
7.3 凸显 |
7.3.1 句型凸显 |
7.3.2 语义凸显 |
7.4 转喻 |
7.4.1 部分代整体 |
7.4.2 整体代部分 |
7.4.3 行为代行为体 |
7.5 级阶调整 |
7.5.1 详略度 |
7.5.2 变焦 |
7.6 观察点 |
7.6.1 引用 |
7.6.2 客观化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和合”话语的话语空间 |
8.1 “和合”话语空间建构 |
8.1.1 空间“满格”:“包容互鉴、和谐共处” |
8.1.2 时间“满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8.1.3 共同价值表征:“互利共赢” |
8.1.4 “和合”话语空间模型 |
8.2 三维度互动关系 |
8.2.1 时间-空间 |
8.2.2 价值-空间 |
8.2.3 价值-时间 |
8.3 本章小节 |
第九章 两类话语空间建构对比讨论 |
9.1 两类话语空间对比 |
9.1.1 空间维度对比 |
9.1.2 时间维度对比 |
9.1.3 价值维度对比 |
9.1.4 总体差异 |
9.2 话语空间建构与国际话语权 |
9.2.1 中国当代外交话语变迁:对立型话语空间转向合作型话语空间为主 |
9.2.2 西方霸权话语:对立型话语空间作为合法化工具 |
9.2.3 话语空间建构——透视话语议程设置 |
9.3 本章小节 |
第十章 结论与启示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启示 |
10.3 局限与展望 |
参引文献 |
附录 |
(2)胫腓骨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略缩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本概念与定义 |
1.2.1 关键词与定义 |
1.2.2 操作性定义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依据和模型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创伤后成长的研究现状 |
2.1.1 创伤后成长的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创伤后成长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 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
2.2.1 出院准备度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出院准备度的国内研究现状 |
2.3 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2.3.1 领悟社会支持的国外研究现状 |
2.3.2 领悟社会支持的国内研究现状 |
2.4 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 |
2.4.1 自我效能的国外研究现状 |
2.4.2 自我效能的国内研究现状 |
2.5 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 |
2.6 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
2.7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设计与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样本量计算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3.3.2 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
3.3.3 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gs for Hospital Dischager Scale, RHDS) |
3.3.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
3.3.5 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cy Scale, GSES) |
3.4 资料收集 |
3.4.1 调查员的培训 |
3.4.2 预调查 |
3.4.3 正式调查 |
3.5 统计学方法 |
3.6 质量控制 |
3.7 伦理学原则 |
3.8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4.1 胫腓骨骨折患者基本资料 |
4.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4.1.2 疾病相关资料 |
4.2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
4.2.1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 |
4.2.2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 |
4.3 胫腓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 |
4.3.1 胫腓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 |
4.3.2 胫腓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得分 |
4.4 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4.4.1 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 |
4.4.2 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 |
4.5 胫腓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
4.6 创伤后成长得分在人口学和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性分析 |
4.6.1 创伤后成长得分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性分析 |
4.6.2 创伤后成长得分在疾病相关资料上的差异性分析 |
4.7 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4.7.1 创伤后成长和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4.7.2 出院准备度和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4.7.3 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4.8 自我效能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4.9 出院准备度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4.10 自我效能和出院准备度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现状 |
5.1.1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 |
5.1.2 胫腓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 |
5.1.3 胫腓骨骨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现状 |
5.1.4 胫腓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现状 |
5.2 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 |
5.3 创伤后成长、出院准备度、领悟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
5.4 自我效能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 |
5.5 出院准备度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 |
5.6 自我效能和出院准备度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性、局限与展望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概念界定 |
5 技术路线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工具 |
4 相关评价指标 |
5 资料收集 |
6 资料整理 |
7 统计分析 |
8 质量控制 |
9 伦理学原则 |
研究结果 |
1 下肢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 |
3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评估结果 |
4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区分度 |
5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校准度 |
讨论 |
1 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原因分析 |
2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表的预测能力分析 |
4 三种评估表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中的预测能力比较 |
5 启示 |
结论 |
创新点及展望 |
1 创新点 |
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绘画团体辅导对后疫情时代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2.1 对替代性创伤的研究 |
2.1.1 替代性创伤的定义 |
2.1.2 替代性创伤的症状表现 |
2.1.3 替代性创伤产生的危害 |
2.1.4 替代性创伤的成因研究 |
2.1.5 替代性创伤的作用机制 |
2.1.6 替代性创伤干预的基本原则 |
2.1.7 替代性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异同 |
2.2 绘画疗法的研究 |
2.2.1 绘画疗法的定义 |
2.2.2 绘画疗法的起源 |
2.2.3 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
2.2.4 绘画疗法应用于心理治疗的优势 |
2.2.5 绘画疗法在心理创伤领域的研究 |
2.2.6 团体辅导用于替代性创伤治疗的相关研究 |
2.2.7 绘画团体辅导用于创伤干预的相关研究 |
2.3 社区工作者相关研究 |
2.3.1 社区工作者概念界定 |
2.3.2 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风险 |
2.4 问题提出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设计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回顾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质性访谈法 |
3.2.4 准实验法 |
3.2.5 个案研究法 |
3.3 研究已具备的条件 |
3.4 研究假设 |
3.5 技术路线 |
4 研究一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的现状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2.1 替代性创伤量表(VTS) |
4.2.2 统计方法 |
4.3 研究假设 |
4.4 各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5 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
4.6 各人口学变量在VTS量表上的得分比较 |
4.6.1 不同性别社区工作者在VTS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
4.6.2 不同年龄水平社区工作者在VTS量表得分上的差异比较 |
4.6.3 不同婚姻状态社区工作者在VTS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
4.6.4 不同文化程度社区工作者在VTS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
4.6.5 不同类型社区工作人员在VTS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
4.7 讨论分析 |
4.7.1 参与过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处于较高水平 |
4.7.2 不同性别社区工作人员的VTS量表得分差异 |
4.7.3 不同年龄水平社区工作人员VTS量表的得分差异 |
4.7.4 不同婚姻状态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差异 |
4.7.5 不同文化层次水平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差异 |
4.7.6 不同类型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得分差异 |
5 研究二绘画团体辅导干预研究实施过程 |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质量控制 |
5.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5.1.2 研究对象分组 |
5.1.3 团辅活动质量控制 |
5.1.4 理论依据 |
5.2 团辅活动材料准备 |
5.3 绘画团体辅导的开展时间 |
5.4 干预实施流程 |
5.5 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具体内容 |
5.5.1 活动总目标 |
5.5.2 活动性质 |
5.5.3 活动组织人员 |
5.5.4 活动所需材料 |
5.5.5 干预研究假设 |
5.5.6 干预研究前的入组访谈 |
5.5.7 绘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整体思路 |
5.5.8 干预方案设计模式 |
5.6 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具体方案 |
5.7 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前、后的数据分析 |
5.7.1 对照组和干预组绘画团体辅导前测数据分析 |
5.7.2 对照组和干预组绘画团体辅导后测数据分析 |
5.7.3 干预组绘画团体辅导前、后数据的差异比较 |
5.7.4 对照组绘画团体辅导前、后数据差异的比较 |
5.8 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前、后测的研究结论 |
6 研究三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前、后绘画作品的分析 |
6.1 干预组成员在干预前、后的四幅典型绘画作品 |
6.1.1 干预组成员1 的替代性创伤情况 |
6.1.2 干预组成员1 在干预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1.3 干预组成员2 的替代性创伤情况 |
6.1.4 干预组成员2 在干预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1.5 干预组成员3 的替代性创伤情况 |
6.1.6 干预组成员3 在干预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1.7 干预组成员4 的替代性创伤情况 |
6.1.8 干预组成员4 在干预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2 对照组成员在干预前、后的五幅典型绘画作品 |
6.2.1 对照组成员1 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2.2 对照组成员2 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2.3 对照组成员3 在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2.4 对照组成员4 在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2.5 对照组成员5 在前、后的房树人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6.3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绘画作品特征分析讨论 |
6.4 典型个案系列绘画作品分析讨论 |
7 研究四绘画团体辅导访谈与结果讨论 |
7.1 绘画团体辅导干预前对干预组进行小组访谈结果的质性分析 |
7.2 绘画团体辅导后对干预组的追踪访谈 |
7.2.1 对干预组成员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 |
7.2.2 对干预组访谈结果的分析讨论 |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全胸腔镜不停跳粘液瘤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粘液瘤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治疗现状及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论文Ⅰ |
英文论文Ⅱ |
(6)抽象艺术新视角:抽象艺术的心理疗愈功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现状 |
(一)抽象艺术研究现状 |
(二)绘画治疗研究现状 |
引言 |
第一章 心理治疗之意识层次 |
1.1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 |
1.2 大脑意识概念与的作用过程 |
1.3 裂脑实验 |
1.4 三位一体大脑理论 |
1.5 艺术治疗与大脑的关系 |
第二章 心理治疗之艺术治疗 |
2.1 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本质 |
2.2 艺术治疗的类别与流派 |
2.3 国内外艺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艺术发展中的意识层次 |
3.1 原始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2 两河流域时与古代埃及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3 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4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5 17-18 世纪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6 19 世纪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3.7 20 世纪时期艺术意识发展 |
第四章 抽象艺术的心理作用 |
4.1 抽象艺术与意识的关系 |
4.2 艺术家与作品的关系 |
4.3 观看者与作品关系 |
4.4 作品与自我的内在关系 |
第五章 抽象艺术的疗愈性与案例研究 |
5.1 抽象艺术治疗的疗愈性 |
5.2 抽象艺术治疗案例研究 |
5.3 小结 |
第六章 抽象艺术治疗的问题与展望 |
6.1 抽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6.2 现有科目以及技术层面的不足 |
6.3 社会现象与抽象有效性 |
6.4 抽象艺术治疗的长远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成果统计 |
(7)肾脏创伤致肾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Hp基因多态性及LncRNA RPSAP52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肾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
1.2 肾脏创伤的研究进展 |
1.3 Hp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1.4 LncRNA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设计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汕头地区肾脏创伤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
2.1 对象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Hp基因多态性与肾脏创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3.1 创伤肾脏的大体特征及病理改变 |
3.2 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对于肾脏创伤预后的影响 |
第四章 LncRNA RPSAP52与肾脏创伤致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
4.1 对象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第七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脏创伤与结合珠蛋白(Hp) |
参考文献 |
就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立项情况 |
致谢 |
(8)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
1.2.1 国外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
1.2.2 国内慢阻肺VTE风险评估现状 |
1.2.3 小结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
1.3.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
第2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初步研制 |
2.1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条目池的初步构建 |
2.1.1 研究方法 |
2.1.2 结果 |
2.2 德尔菲专家函询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统计学方法 |
2.2.4 结果 |
2.3 讨论 |
2.3.1 研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重要性 |
2.3.2 危险因素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 |
2.3.3 研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方法的可靠性 |
第3章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检验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实施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项目分析结果 |
3.2.2 信度分析结果 |
3.2.3 效度分析结果 |
3.3 讨论 |
3.3.1 采用多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
3.3.2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 |
3.3.3 量表的区分效度、风险分层均较好,有利于临床实施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展望 |
4.2.1 创新性 |
4.2.2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专家函询表 (第一轮) |
附录 B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专家函询表 (第二轮) |
附录 C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初始版) |
附录 D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修订版) |
附录 E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9)不同休克指数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序言 |
1.1 背景 |
1.1.1 急诊病情评估 |
1.1.2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
1.1.3 休克指数及其衍生指数 |
1.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采集数据 |
2.3 研究对象的处理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线数据 |
3.2 临床资料比较 |
3.2.1 不同预后患者的NEWS评分比较 |
3.2.2 不同预后患者的四种休克指数对比 |
3.2.3 不同休克指数与NEWS评分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3.2.4 NEWS评分和四种休克指数对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
3.2.5 不同休克指数与N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差异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休克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烧伤概述 |
1.1.2 同伴支持的作用 |
1.1.3 需求评估的重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同伴支持的研究现状 |
1.2.2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的研究现状 |
1.2.3 同伴支持相关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理论依据 |
1.4.1 Zuluaga-Raysmith(Z-R)模型 |
1.4.2 社会支持理论 |
1.4.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的研制及其评价 |
2.1 建立问卷条目池 |
2.1.1 文献回顾 |
2.1.2 研究小组讨论法 |
2.1.3 半结构访谈法 |
2.1.4 结果 |
2.2 专家函询 |
2.2.1 专家的选择 |
2.2.2 专家函询问卷 |
2.2.3 资料收集方法 |
2.2.4 统计学方法 |
2.2.5 专家函询结果 |
2.3 小样本施测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结果 |
2.4 预调查及信效度检验 |
2.4.1 研究方法 |
2.4.2 结果 |
2.5 讨论 |
2.5.1 函询专家的可靠性 |
2.5.2 问卷条目的筛选 |
2.5.3 问卷的信效度评价 |
第3章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样本量估计 |
3.1.3 研究工具 |
3.1.4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3.1.5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烧伤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2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得分 |
3.2.3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各条目得分 |
3.2.4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各维度相关性 |
3.2.5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单因素分析 |
3.2.6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3 讨论 |
3.3.1 烧伤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
3.3.2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情况分析 |
3.3.3 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之处 |
4.3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同伴支持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以中国“和合”话语为例[D]. 马倩.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胫腓骨骨折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D]. 刘星星. 延安大学, 2021(09)
- [3]三种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比较研究[D]. 胡雁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绘画团体辅导对后疫情时代社区工作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干预研究[D]. 刘杉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全胸腔镜不停跳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生活质量研究[D]. 史进. 山东大学, 2021(11)
- [6]抽象艺术新视角:抽象艺术的心理疗愈功能探究[D]. 香荏聪.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7]肾脏创伤致肾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Hp基因多态性及LncRNA RPSAP52的作用[D]. 陈捷. 汕头大学, 2021(02)
- [8]慢阻肺急性加重期VTE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 ——以Padua风险评估量表为基础[D]. 刘琴. 南昌大学, 2021(01)
- [9]不同休克指数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D]. 王盼. 河北大学, 2021(09)
- [10]烧伤患者同伴支持需求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 靳晓蒙. 南昌大学, 2021(01)